社科院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d820c40b4c2e3f562763bf.png)
一、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1、基本内容: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的发生2、评价:贡献:a、从一国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b、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c、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局限性:a、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b、对需求因素未予以充分考虑,影响了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c、过分强调静态结果,排除技术进步及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适用性.二、结合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以美元为本币,请画图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将如何变动.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
美国的货币市场决定美元的利率,美元利率则影响维持利率平价的汇率。
所以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会导致美元相对欧元的贬值。
但美元供给的变动对长期利率和实际产出没有影三、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是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指流通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加速上升,整体物价水平以极高速度快速上涨的现象,使民众对货币价值失去信心.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快速,使货币变得没有价值时,人们会急于要以货币换取实物,人心惶惶的结果只会更加速通货膨胀的恶化,整体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剧烈的汇率波动或严重的地区政治冲突,其发行的信用货币(纸币)将存在很大的风险。
社科院最新题库-国际经济学
![社科院最新题库-国际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8799207c580216fc700afd5a.png)
1.林德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重叠需求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 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
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2、两国需求重叠的假定: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
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
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
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
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
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2.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假设条(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
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4c190f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c.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84c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2.png)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区域一体化组织中最松散、最低级的形式是()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D、优惠贸易安排正确答案:D2、要素价格均等化表明()A、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益,稀缺要素所有者受损B、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损,稀缺要素所有者受益C、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D、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正确答案:A3、下列不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的是()A、大市场效应B、加剧竞争C、吸引外资D、贸易创造效应正确答案:D4、如果开放前一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其贸易伙伴,则贸易后该国()A、进口 X产品B、生产者福利增加C、整体福利下降D、消费者福利增加正确答案:B5、下列()会给本国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A、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B、本国对成员国的初始关税较大C、本国与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D、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正确答案:D6、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若下降,其出口量将增加,出口总收入()A、不变B、增加C、下降D、不确定正确答案:C7、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的情况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
A、零B、无穷大C、1D^大于零小于1正确答案:B8、假设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小麦和布,中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5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80千克;美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4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 100千克。
如果开放后的国际交换比价为1米布=L 8千克小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比较美国和中国的获利情况B、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C、美国和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相同D、美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正确答案:D9、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目的是()A、利息收支B、短期信贷C、短期证券买卖D、票据买卖正确答案:A10、消费者剩余是()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消费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B、消费者通过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C、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价格低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而获得的收益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正确答案:C11、外汇市场中的即期交易不包含()A、套汇B、投机C、国际贸易结算D、银行同业拆借正确答案:B1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能生产3匹布或者1辆汽车,一个美国工人能生产4匹布或2辆汽车,则能促进中国与美国进行贸易并各自收益的交换比率是()A、4匹布换2辆汽车B、3匹布换1辆汽车C、3匹布换2辆汽车D、5匹布换2辆汽车正确答案:D13、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国际商品流动B、国际收支平衡C、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D^国际人员流动正确答案:C14、根据国民收入决定方程Y=C+I+G+X-M,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中的“吸收”是指()A、YB、C+IC、C+I+GD、X-M正确答案:C1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A、追求贸易顺差B、汇率稳定C、扩大出口D、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D16、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A、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B、受到进口商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遭受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D、作为整体的国家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正确答案:B17、商品和服务贸易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A、经常项目B、误差和遗漏项目C、官方结算项目D、资本项目正确答案:A18、下列哪个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A、好莱坞的电影业B、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C、美国的大型农场D、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正确答案:C19、采用()的配额分配方式,配额的福利效果与关税一样。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d05b2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6.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国际贸易B. 国际金融C. 国际投资D. 全球化答案:A2.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大卫·李嘉图B. 亚当·斯密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答案:A3.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个国家会专门生产并出口其:A. 劳动力密集型商品B. 资本密集型商品C. 技术密集型商品D. 资源密集型商品答案:B4.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价格竞争力B. 贸易政策C. 贸易壁垒D. 贸易协定答案:A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职能不包括:A. 监督成员国的经济政策B. 提供短期贷款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 为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答案:C6.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目标是:A.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B. 减少全球贫困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 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7.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一国的货币贬值,那么该国的:A. 出口会增加B. 进口会增加C. 出口和进口都会增加D. 出口和进口都不会增加答案:A8. 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A. 投资规模B. 投资期限C. 投资方式D. 投资回报答案:C9.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其主要目的是:A. 降低成本B. 增加市场份额C. 规避贸易壁垒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自由贸易区B. 共同市场C. 关税同盟D. 双边贸易协定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A. 资源禀赋B. 技术水平C. 消费者偏好D. 贸易政策答案:ABCD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经常账户B. 资本和金融账户C. 储备资产D. 政府预算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效应?A. 贸易创造B. 规模经济C. 投资自由化D. 货币贬值答案:ABC4.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A. 提供稳定的汇率B. 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C. 维护国际金融稳定D.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答案:ABC5. 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A. 银行B. 跨国公司C. 政府D. 个人投资者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区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职研究生院考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同等学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职研究生院考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同等学力](https://img.taocdn.com/s3/m/77e47e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c.png)
1、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答: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
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并产生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净福利效应等。
小国在市场中只是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决定者,即它对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价格事实上没有多大影响。
对小国来说,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全部都以价格上升的形式转移给了国内消费者。
因此,小国关税的实施,对其国家的贸易条件没有改善,只是直接表现为进口数量的减少。
大国可以通过征收进口关税改善它的贸易条件。
施加在进口产品上的关税一部分以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转嫁给了国内消费者,另外一部分通过降低出口价格被外国出口商消化。
但征收关税也会减少进口的数量,降低对低成本进口品的消费,进而减少一国的福利。
因此,当大国征收关税时,一方面是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是进口数量减少导致的损失。
要想优化经济福利,一国可以确定一个关税税率,使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与进口数量减少带来的损失之间的正差额达到最大。
这样的关税税率被称作最优关税。
2、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答:静态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专项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过生产,本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的利益。
贸易转移效应是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是参加关税同盟的代价。
当贸易创造效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综合效应就是净效应,一位者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反之则是净损失和福利下降。
动态效应:第一,关税同盟建立后,排斥第三国产品的同时,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出口创造条件。
所有成员国的国内市场组成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企业发展、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fc757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5.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A.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B. 国际资本流动- C. 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D. 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答案:C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国家进行贸易的原因? - A. 资源分配的不均- B. 技术差异- C. 消费偏好的多样性- D. 生产效率的差异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 A. 经常账户- B. 资本和金融账户- C. 政府预算账户- D. 错误和遗漏账户答案:C#### 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比其他国家更有效率,即生产成本更低,那么这个国家在该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根据这一理论,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国际贸易的互利。
2. 什么是保护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保护主义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可能会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增加消费者成本,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并可能引发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 三、计算题1. 假设一个国家生产小麦和玉米,生产一单位小麦需要4小时劳动,生产一单位玉米需要2小时劳动。
另一个国家生产一单位小麦需要6小时劳动,生产一单位玉米需要3小时劳动。
请计算两国的比较优势,并说明它们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 第一个国家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玉米(4小时/2小时),生产玉米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小麦(2小时/4小时)。
- 第二个国家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玉米(6小时/3小时),生产玉米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小麦(3小时/6小时)。
第一个国家在生产小麦上有比较优势,因为它的机会成本较低(0.5 vs 2)。
社科院院考2020国际经济学专业题库答案
![社科院院考2020国际经济学专业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6e2ac3767f5acfa0c7cd00.png)
社科院院考2020国际经济学专业题库答案一.简述题1.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P100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
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包括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净福利效应等。
1,小国情况:讨论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的国内价格)为Pw,征税t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
国内价格调整不对世界价格造成影响。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c;净福利效应:a-(a+b+c+d)+c=-(b+d)<0,福利下降。
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
2,大国情况:价格效应: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前Q3Q4的进口价格为EFQ3Q4,征税后为HIQ3Q4,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e;净福利效应:a-(a+b+c+d)+(c+e)=e-(b+d)。
净效应不确定。
2.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P130关税同盟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于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效果可以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静态效果1.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国际经济学》习题1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1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9305f604a1b0717fd5dd8d.png)
第1章绪论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一、单选题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 B )A.经济增长B.经济自然增长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D.经济发展2.经济发展是( D )A.经济结构的变革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C.经济自然增长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 B )A.社会分工B.国际分工C.产业内分工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 A )A.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B.国际分工C.商品跨国界流通D.开放经济5.下列哪个不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D )A.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B.外汇理论研究C.跨国公司研究D.国内消费水平研究6.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 D )A.企业B.居民户C.家庭D.国家7.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二、判断题1.经济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2.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3.一般而言,国际经济运行中,经济调节手段能够贯彻得比较彻底。
(×)4.经济产出与经济要素在国际间可以流动但却不能自由流动。
(√)5.个体、企业和国家的跨国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经济。
(×)6.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7.国际经济中不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
(×)8.无论国际经济的经济主体还是国内经济的经济主体,其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市场。
(√)9.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相同的起因和特征,彼此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10.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的延伸。
(√)三、名词解释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通过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来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并揭示其传导机制以及规律的理论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bd0f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6.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国内经济政策B. 国际贸易与投资C. 国际货币体系D. 国际政治关系答案:B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什么?A. 其资源最丰富的商品B. 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C. 其技术最先进的商品D. 其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商品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A. 关税B. 配额C. 出口补贴D. 进口许可证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主张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效率最高的商品,进口其生产效率最低的商品。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2.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记录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官方储备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本流动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官方储备账户记录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变动。
三、论述题1. 论述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国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导致进口增加。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促进出口;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抑制进口。
此外,汇率变动还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成本和收益会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化。
2. 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答案: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信息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挑战方面,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就业产生压力,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9f004467852458fb770b56fb.png)
国际经济学题库(按章节)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2.自由贸易论3.绝对优势论4.比较优势论5.机会成本6.机会成本递增7.生产可能性边界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表示正确;填上“X”,表示错误)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 )2.重商主义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弊得失是完全相反的,你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
( ) 3.我们墨西哥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太高了,它有那么多的计算机和机械工具,它的工程水平也太发达了。
我们需要关税,要么我们什么也不出口。
()4.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这是绝对差异论的基本观点。
( ) 5.在现实社会中,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可以始终保持不变。
( )6.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 )7.国际贸易形成的范围是:国际比价必须在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 ) 8.如果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具有同样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即使各国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嗜好差异,也不会导致国际贸易。
( )9.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即为机会成本。
( )10.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11.一位美国参议员写了下面一段话:“贸易被认为是能够提高所有参与国收入的,至少亚当.斯密或大卫.李嘉图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三、不定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经济学分支科学,有自身的特点。
下列不属于这些特点的是( )。
A.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B.国际经济学理论的选择并不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C.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宏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但它仍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
D.国际经济学是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2.重商主义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上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b6dc1bd64783e08122b14.png)
延边大学《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2021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国际贸易的基础(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第3章国际贸易的基础(2) (4)第4章贸易政策 (6)第5章贸易保护理论 (7)第6章国际收支分析 (8)第7章汇率决定理论 (10)第8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11)第9章要素的国际流动 (12)第10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14)第11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15)内容可能与手中的教材有一些出入!!!第1章绪论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单选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2.经济发展是(D)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经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产业内分工 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判断1.经济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2.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3.一般而言,国际经济运行中,经济调节手段能够贯彻得比较彻底。
(×)4.经济产出与经济要素在国际间可以流动但却不能自由流动。
(√)5.个体、企业和国家的跨国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经济。
(×)6.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7.国际经济中不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
(×)8.无论国际经济的经济主体还是国内经济的经济主体,其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市场。
(√)✧名词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它也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所产生的效应。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第二套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第二套](https://img.taocdn.com/s3/m/0f0034f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a.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第二套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4.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边际要素产品将()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确定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贫困的增长8.国际贸易中发生“悲惨的增长”的条件有()A.出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高B.出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低C.出口产品需求价格无弹性D.出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无穷大9.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A.雁形模式理论B.产品周期理论C.示范效应理论D.大宗产品理论10.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A.幼稚工业理论B.贸易条件恶化论C.国内市场失灵论D.资源禀赋论11.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A.零进口关税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禁止性关税D.禁止性关税以上12.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 )A.越低B.越高C.不变D.不确定13.下列外汇市场中,受贸易收支影响较大的是( )A.纽约B.伦敦C.香港D.东京14.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A.双边套汇B.多边套汇C.套利D.套期保值15.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 )A.进出口B.利息收支C.直接投资D.特别提款权变动16.在分析国际经济学的贸易和金融问题时,我们所假设的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 )A.零B.小于需求弹性C.大于需求弹性D.无穷大17.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8.3870B.8.085C.10.2931D.6.587618.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 )A.货币贬值程度B.国际收支状况C.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D.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19.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20.APEC成立于()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ed185276c66137ee06197e.png)
1、简述关税壁垒对效果开放经济与大国开放经济得福利影响答:关税就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与海关税法,对通过关境得进出口商品征收得税赋。
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与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得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得降低,并产生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与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净福利效应等。
(1)小国情况下世界价格pw,因为就是小国国内征收关税减少平衡得数量,不影响世界范围得价格,国内均衡pt=pw+t由于征收关税t,使得消费总量从Q2将为Q4,价格从pw升至pt,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生产者剩余增加a;关税收入c;净福利变化—(b+d),福利下降;贸易进口减少(Q2-Q4)+(Q3-Q1)(2)大国情况初始世界价格为Pw,因为就是大国,其国内随关税减少得需求将影响世界范围得供给增加,从而降低世界范围得价格至pw’,最终国内均衡价pt=pw’+t由于征收关税t,使得消费总量总Q2降为Q4,价格从pw升值pt,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生产者剩余增加a;关税增加c+e;净福利变化为e-(b+d),效应不确定。
此外征税前后,进口商品得价格从pw降为pw’,进口数量减少了(Q2-Q 4)+(Q3—Q1)2、简述关税同盟得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答:静态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就是由生产成本较高得国内生产专项成本较低得贸易对象过生产,本国从其她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得得利益.贸易转移效应就是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得非成员国进口转向成本较高得成员国进口得损失,就是参加关税同盟得代价.当贸易创造效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得综合效应就就是净效应,一位者成员国得经济福利水平得提升;反之则就是净损失与福利下降。
动态效应:关税同盟建立后,排斥第三国产品得同时,为成员国之间得相互出口创造条件。
所有成员国得国内市场组成统一得区域性市场,这种市场范围得扩大促进企业发展、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进一步增强同盟内得企业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得竞争能力。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ccbb9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7.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68题,每题1分,共68分)1.()理论被认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动态化延伸。
A、相互倾销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C、重叠需求D、规模经济正确答案:B2.当货币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时,外汇交易的专门术语称此为()A、贴水B、升水C、升值D、平价正确答案:A3.如果开放前一国 X 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其贸易伙伴,则贸易后该国()A、进口 X 产品B、生产者福利增加C、整体福利下降D、消费者福利增加正确答案:B4.林德的需求重叠理论()A、有助于解释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广泛贸易B、认为制成品最初在本国生产,然后出口到与本国人均 GDP 相近的国家C、有力地支持了基于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理论D、认为国内所有消费者的偏好都相同正确答案:B5.一国的战略性产业主要是指()A、高耗能产业B、高科技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本密集型产业正确答案:B6.美国对日本汽车需求的上升将导致()A、美国居民对日元需求增加B、美国日元供给减少C、美国日元供给增加D、美国居民对日元需求减少正确答案:A7.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B、国际收支平衡C、国际人员流动D、国际商品流动正确答案:A8.战略性贸易政策不适宜在()市场条件下运用。
A、寡头垄断B、自然垄断C、完全竞争D、垄断竞争正确答案:C9.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外汇牌价使用的都是()A、动态标价法B、静态标价法C、间接标价法D、直接标价法正确答案:D10.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A、套期保值B、双边套汇C、多边套汇D、套利正确答案:A11.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的优惠贸易协定和共同的外部关税是()A、共同市场B、关税同盟C、自由贸易区D、经济联盟正确答案:B12.从外汇买卖交割期限的角度,汇率可以划分为()A、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B、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C、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D、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正确答案:D13.幼稚产业论认为处于农业时期的国家应该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是()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C、两种政策同时使用D、不确定正确答案:A14.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A、扩大出口B、追求贸易顺差C、国际收支平衡D、汇率稳定正确答案:C15.下列不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的是()A、大市场效应B、贸易创造效应C、加剧竞争D、吸引外资正确答案:B16.假设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小麦和布,中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 50 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 80 千克;美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 40 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 100 千克。
《国际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9b55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a.png)
《国际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2.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3.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其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4. 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5.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实施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的政策。
二、填空题1. _______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答案:自由贸易2. _______是决定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答案:比较优势3. _______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答案:科技进步4. _______是全球化的主要挑战之一。
答案:文化冲突5. _______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
答案:关税壁垒三、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A. 生产成本B. 市场需求C. 政府政策D. 个人喜好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推动力?A. 科技进步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经济发展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挑战?A. 文化冲突B. 环境问题C. 经济发展不平衡D. 人口增长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A. 关税壁垒B. 配额制度C. 非关税壁垒D. 自由贸易协定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影响?A. 经济一体化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技术进步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国际贸易?()A. 生产成本B. 市场需求C. 政府政策D. 个人喜好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全球化的推动力?()A. 科技进步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经济发展答案:ABD3. 以下哪些是全球化的挑战?()A. 文化冲突B. 环境问题C. 经济发展不平衡D. 人口增长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A. 关税壁垒B. 配额制度C. 非关税壁垒D. 自由贸易协定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全球化的影响?()A. 经济一体化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技术进步答案:ABD五、判断题1.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其生产效率低于其他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比较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一、简答题:1、简述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模型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著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等。
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上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成长期是资本,成熟期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则成为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
2、简要论述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重叠需求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 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
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2、两国需求重叠的假定: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
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
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
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
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
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3、在关税同盟理论中,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是什么含义?贸易创造是指建立关税同盟后,关税同盟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被同盟内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而把资本用于其他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
贸易转移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4、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影响。
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这样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
它还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极力反对,并通过谈判将其大幅削减。
征收进口税和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对于进口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引起商品价格上涨,使消费者蒙受损失。
征收关税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使进口商品的数量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
国内相同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提高。
使消费者支出增加。
(2)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不论是财政关税还是保护关税,都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
关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虽已大为降低,但它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3)保护国内的产业和市场。
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加大了进口商品的成本,削弱了它与国内同类商品的竞争能力,影响了进口商品的销售,从而起到了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作用。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会带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提高,给有关厂商带来更多的利润。
对出口国来说,进口国征收进口税或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都会影响到出口商品、出口数量的减少和价格的下跌,使出口国遭受损失。
5、什么是出口补贴?出口补贴的效应如何?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即使该国的出口商品与世界市场价格相比,已经具有价格低的竞争优势,该国政府也可能继续给出口商品补贴,以扩大该商品的出口量。
接受补贴的生产者会把补贴上获得的收入来抵消一部分生产成本。
如果现在暂时不考虑国外市场销售价格的降低问题,则国内生产者会把生产沿着供给曲线扩大,一直扩大到最后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去补贴收入以后恰好等于世界市场销售价格为止。
这时候,该国国内补贴商品的销售价格也随之上升。
但是,该国总有一部分生产者会把从自己政府那里得到的补贴收入转化为国外销售价格的降低。
这样,补贴会在提高国内生产成本从而销售价格的同时,降低国外的销售价格。
6、简述倾销的含义、分类及其形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分类:突发性倾销又称短期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防止商品的大量积压危及国内的价格结构,在短期内向海外市场大量地低价抛售该商品。
间歇性倾销又称掠夺性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某一海外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以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向该市场抛售商品,待将竞争对手驱逐出该市场后再实行垄断高价。
持续性倾销又称长期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一方面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国内价格结构而将其中一部分商品长期地低价向海外市场销售。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7、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如何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与H-O理论预测相悖。
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
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8、简要论述“以邻为壑”政策和竞争性贬值。
在区域性贸易组织相互交集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组织被细化、各国贸易交易日益交错复杂,以国家为主体的贸易保护主义就开始抬头。
国家作为国际间最具有完整意义的组织,就不得不、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保护本国贸易和企业利益的职责。
这种“以邻为壑”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国际间贸易全方位、多层次公平交易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而且仅仅是个过程。
随着以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及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世界贸易将以更小的单位(企业)更加自由的交易。
9、简要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五种形式:(1)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3)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系,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4)经济联盟,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5)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指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10、请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解释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及通讯设施等良好环境,提高厂房、设备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是因为,一方面,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产业内专业化的产生,从而使得以产业内专业化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另一个方面,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是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众多企业优胜劣汰,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的生产,这些企业逐渐成为出口商。
11、简要论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一)结构性失衡,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货币性失衡,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