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文稿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文稿创作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文稿的概念】
广播电视文稿是广播电视节目专门的一种语言表达,它是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文稿以画面内容为基础,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进行创作,不能脱离画面而单独存在。广播电视文稿即“解说词”,发源于电影其作用是对镜头内容进行介绍和解释。
【广播电视文稿的特征】
①是协调性的非独立文体,
②是非修饰性的说明性文字,电视文稿的本质是说明,语言要把握好三点:要准确、凝练、生动
③是口语化的词汇语言
【“重视派”与“排斥派”】
“重视派”:强调语言文字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作用
“排斥派”:基本否定或轻视语言文字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独立价值和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新闻简报”——文字先行,画面贴近解说,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发挥到极致《话说长江》
《望长城》(1991):第一次将大纪实观念引入中国电影,解说词地位下降。
在“重视派”的影响下,有些创作者过于强调解说词的独立作用,强调解说词的独特魅力,而忽视了与其他广播电视语言的协调配合,忽视了广播电视媒介形象化传播的特点
在“排斥派”的影响下,有些创作者有一味排斥解说词的重要作用,以至于该传达的没传达,
该说明的没说明,可以压缩的却拖得冗长,让观众接受起来费解、困惑。
【广播电视文稿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于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
②避免看图说话式的撰写解说,不能简单重复说明画面已经交代,观众一目了然的画面形象
③解说应在画面编成之后再完成,避免“声画两张皮”的情况。
【广播电视文稿的审美特点】
①记录的真实美
②内涵的意蕴美
③潜在的思辨美(政治倾向,哲理取向,人格取向,在政论型纪录片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④营造的意境美
【电子媒介文稿的创作特点】
①广播电视文稿创作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不具备独立性,必须与媒介特性统一起来
②广播文稿创作的本质是组织“声音”,为听而写,以快速听懂,记住为目标。
③电视文稿的写作要试听兼顾,以听为主。
【电视文化专题片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阶段:
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前
代表作:《收租院》等
解说词:画面加解说
技术条件:主要以电影胶片拍摄制作为主
时代背景:政治民主环境有待完善
特点:深受苏联电影影响
第二阶段:
时间:20世纪70年代
代表作:《雕塑家刘焕章》等
解说词:①重视画面构图
②强调自然美、文学美、音乐美结合
时代背景:长期以来文学思维的制约
特点:①画面加解说,声画严重分离
②解说与配乐痕迹严重
第三阶段:
时间:20世纪80年代
代表作:《话说长江》、《西藏的诱惑》
解说词:①无意识的主持
②调动观众参与
技术条件:①长镜头跟随移动
②多种变焦镜头使用
③航拍
特点:解说词,画面唯美达到顶峰
第四阶段:
时间:20世纪90年代
代表作:《望长城》
解说词:①声画一体
②主持人的现场大量参与
时代背景:时代整体进步,体现在民主观念、政治环境等各个方面特点:①崇尚纪实美学
②视点转换:对生活和普通人开始采用平视视角
第五阶段:
时间:新世纪以来
代表:《故宫》、《舌尖上的中国》
解说词:创作者思维理性的直接外化
技术支持:轻便快捷的电视新技术设备全面普及
时代背景:社会多元化
特点:①补充画面
②作为转场
【对比《故宫》与《台北故宫》解说词特点】
比较一:艺术再现与纪实再现
都运用“情景再现”表现故宫中曾发生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和人物关系等。
《故宫》主要依靠情景再现与现实场景的结合,追求镜头的精致和精美,很少用具有实证色彩的人物采访、同期声
《台北故宫》除了用“情景再现”与现实场景结合,更多运用现场纪实跟拍、现场采访同期声等记录手法。(见证者、亲历者、学者的同期声谈话)
比较二:旁观者讲述与当事人对话
《故宫》叙述者是欣赏者、旁观者、是全知全能的介绍者,带有主观价值取向的信息,解说词悠远、沉稳、深厚。
《台北故宫》解说词不是教科书或文学化的,更接近于生活交流,亲切自然。
比较三:侧重画面的影像传播与偏重声音的综合运用
《故宫》偏重画面的影像的传播效果,充分发挥画面视觉冲击力,各种音乐和效果声起烘托作用。
《台北故宫》偏重声音的综合运用效果,运用定制音乐+同期声+采访+现场声音+多种乐器伴音,充分发挥声音的感染力,打造柔和亲切的美感。
【对比《舌尖上的中国》与《一城一味》的解说词特点】
【综艺节目的概念】
借助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如声光效果、时空转换、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猜)、问答等形式为一体,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艺术欣赏和审美娱乐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
【综艺节目的阶段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阶段一: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
1990年3月14日,央视《综艺大观》开播。
意义:“明星+表演”综艺模式的先行者
“明星+表演”型综艺节目:
专业演员和明星是节目主角,节目之间的串联由主持人完成。舞台成为不可企及的“圣殿”。演员和主持人成为这类节目的最终受益者,观众是纯粹的“被动接受者”
2004年10月8日,开办14年的《综艺大观》被“末位淘汰”。
1990年4月,央视开办的《正大综艺》栏目,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说教节目的模式,主持人穿行于异域迤逦的风光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备受欢迎。
阶段二:游戏娱乐时期
《快乐大本营》把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晚会时代”推向了“娱乐时代”。
这一时期观众的地位和节目参与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电视综艺节目模式进入了“明星+游戏+观众参与”转变
游戏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
①节目内容全面游戏化,暗合了“去政治化”的观众心理
②大众明星替代专业演员成为节目主角,观众从“看客”转变为“参与者”,积极性得到极大鼓励。
③主持人的明星化,既调动了主持人的积极性,又聚拢了人气
阶段三:益智博彩时期
抛弃了大众明星,以平民百姓作为除主持人之外的节目主角,内容由“游戏”转向“知识”。
央视《开心辞典》、《幸运52》为代表
特点:观众+游戏+巨奖
至今仍然盛行:江苏卫视《一战到底》
阶段四:综艺“真人秀”时期
“真人秀”节目,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节目。
2003年6月,《超级女声》开始了电视综艺节目平民化的发展,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正式登场。
这类节目的主要特点是为观众提供表演空间,满足人们自我表演的欲望,主持人在其中起到串场和连接的作用。
【什么是主持群】
主持群,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特点鲜明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主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