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试题及答案
火灾发生条件和防火基础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火灾发生条件和防火基础知识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切防火与灭火措施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阻止燃烧( )个条件同时存在、互相结合、互相作用。
A.两B.三C.五D.四2.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而形成混合可燃气体,当遇明火时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火苗或闪光,这种燃烧现象称为( )。
A.爆炸B.自燃C.着火D.闪燃3.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 )。
( 世界安全员!专业风险研究,欢迎安全风险投稿,谢谢关注!)A.着火点B.燃点C.闪点D.自燃点4.( )是可燃物质不用明火点燃就能够自发着火燃烧的现象。
A.爆炸B.自燃C.着火D.闪燃5.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或火焰的条件下,能自动引起燃烧和继续燃烧时的最低温度称为( )。
A.着火点B.燃点C.闪点D.自燃点6.( )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的现象。
A.爆炸B.自燃C.着火D.闪燃7.建筑构件( )是划分建筑耐火等级的基础数据,也是进行建筑物构造防火设计和火灾后制定建筑物修复方案的科学依据。
A.耐火性能B.自然点C.耐火极限D.闪燃点二、多项选择题1.燃烧现象的特征包括( )。
A.放热B.发光C.爆炸D.生成新物质E.着火2.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
A.可燃物B.氧化剂C.点火源D.温度E.时间3.防火的基本措施包括( )。
A.隔绝空气B.控制可燃物C.准备消防器材D.消除着火源E.阻止火势蔓延4.灭火的基本方法包括( )。
A.隔离法B.冷却法C.窒息法D.抑制法E.控制可燃物5.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 )。
A.闪点B.燃点C.自燃点D.着火点E.闪光点6.建筑起火的原因可归纳为( )。
A.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B.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C.纵火和自然现象引起D.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不当E.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7.防火对策可分为两类,即( )。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B.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不能食用D.室内起火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答案】B【解析】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正确,B、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错误,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会产生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正确,D、室内起火,大量的有毒气体飘向空中,所以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正确,故选B【考点】化学与生活2.“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C【解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2分)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请回答:(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1)因为乒乓球片比滤纸片更易燃烧,通过铜片上的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考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4.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答案】C【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而灭火,A正确;扑灭森林火灾的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可以防止火势的蔓延,B正确;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不能用水浇灭,C错误;遇到火灾时,有害气体弥漫在上方,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D正确。
2020届中考化学第一轮科学探究能力《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测试试题(word版有答案)
科学探究能力《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测试题一、选择题: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3、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和镁条燃烧产物都是固体,因此,可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验纯,因此,可燃性气体泄漏遇明火一定会爆炸C.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因此,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D.燃烧需要氧气,因此,只要有氧气可燃物一定能燃烧4、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磷通常保存在冷水中,铜片上的白磷要进行干燥处理B.此组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供热量的作用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高低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的现象5、小睿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7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8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③燃烧,说明白磷和红磷是可燃物B.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C.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D.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7、某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初中化学燃烧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燃烧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可燃物的是()。
A. 木材B. 氧气C. 煤炭D. 汽油答案:B2. 燃烧是一种()。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结合D. 以上都不是答案:B3. 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可燃物B. 氧气C. 达到着火点D. 以上都是答案:D4. 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A. 降低温度B. 隔绝氧气C. 吸收热量D. 以上都是答案:B5. 以下物质中,燃烧时不产生火焰的是()。
A. 铁丝B. 硫磺C. 蜡烛D. 木炭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燃烧是一种______变化,通常伴随着______和______的释放。
答案:化学,光,热2.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3. 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隔绝______、降低温度至______以下和隔绝______。
答案:氧气,着火点,可燃物4. 燃烧时,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和______能。
答案:热,光5.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______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______。
答案:白,热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答案: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达到着火点是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2. 为什么说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答案: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因为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并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3. 描述一下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作用。
答案: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作用主要是隔绝氧气,因为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
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它可以覆盖在火源上,阻止氧气进入,从而抑制燃烧反应的进行。
4. 为什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白光?答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白光,是因为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看到了明亮的白光。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燃物燃烧的条件,
按如图的甲、乙两个
装置进行对比实
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______,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熄灭,这里所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
初中化学试卷第8页,共29页
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
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不会燃烧
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
烧需要氧气D.现象②说
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6.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气C.压强D.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
以下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安全是人生第一大事.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
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
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拨打求救电话
冷静自救
乘电梯逃离
贴近地面逃离
)
B.
C.
D.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专题练习
科学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1、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②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⑧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⑨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问题解答】(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2)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4)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为了探究这三个燃烧的条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实验探究一:下面是甲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实验探究二:乙同学经过试验和思考提出了问题,发现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对环境有危害,同时设计了自己探究实验如图2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B、D的目的是。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3)A~D中,可不做的(多余的)实验是(填序号)。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班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利用图1微型装置探究燃烧条件。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解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解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简答题(共15题))泄漏事故,厂区周边300m 1、本世纪初,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曾经发生氯气(化学式为Cl2范围内弥漫着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消防官兵立刻进行了处理.已知氯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请回答:(1)写出氯气的物理性质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2)上述事故发生时,人们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是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2、经研究证明,中学化学实验所用的酒精灯使用浓度为80%的酒精最佳,如果酒精浓度过大(大于95%)易烧焦灯芯,过小(低于40%)酒精灯易熄灭。
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A B(1)图A中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2)图B中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
4、氢气作为未来新能源极具开发前景,其原因有哪些?5、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6、某些火锅店使用“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来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不会被点燃,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其原因.7、阳光强烈的时候,用放大镜在太阳底下对着纸张聚光,可以使纸张燃烧起来.请用燃烧的条件加以解释.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1)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或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任举一例加以说明.9、 .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10、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11、能源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目前人们正在积极开发和利用许多新能源,请例举一种。
高分专练0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专练(解析版)
高分专练0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1.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解析】(1)图一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可燃物,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③有可燃物;(2)图二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条件不变,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3)图三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温度是否到达燃点,其他条件不变,铜片上白磷到达燃点燃烧,而红磷温度没达到燃点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②温度达到着火点;(4)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因此选择A。
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少量红磷可用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因此选择B。
故选AB。
【答案】③ ① ② AB2.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 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蒸馏水。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结论:乒乓球碎片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烧、硬纸片后燃烧。
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填“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
(4)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 先熄灭的原因是:。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2 燃烧及灭火(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2 燃烧及灭火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习题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习题一、选择题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A.用水泼灭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D.用扇子搧灭2.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C、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隔离空气C.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的道路4. 下列情况下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周围割开一条草道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扑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着火5、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其中安全的是A.用点燃的木条检验液化石油气是否漏气B.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C.屋里发生液化气泄露,应立即拨打“110”求救D.屋里发生液化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6、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7、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9.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火要虚”的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能量B.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二、简答题1如图所示在500ml 烧杯中注入400ml 开水,投入一小块白磷(乙),在烧杯上盖一 薄铜片,铜片上一端 堆放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甲)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40℃)①铜片上的白磷与开水中的白磷相比,相同的是 ;不同的是 。
②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相比,相同的是 ;不同的是 。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
说明: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
反应的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在烧杯中A处也放一小粒白磷,过一会儿后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烧杯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白磷在水中燃烧(1)有可燃物;(2)与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若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进行。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原理一: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原理二: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原理三: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例如: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是用灯帽盖灭,原理是为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又如:柴垛失火,人们一般都是用水去扑灭,原理是降低柴垛周围的温度,使之低于柴垛的着火点;也可以迅速的转移走未烧着的柴禾,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常见的灭火器简介灭火器一般是指装有灭火剂的消防器材。
常用的灭火剂为二氧化碳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因为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能够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从而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1)泡沫灭火器灭火器内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两种溶液混合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带着泡沫喷到燃烧物表面,达到灭火的目的。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解析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后测评1·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促进烟尘的扩散【答案】B【解析】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故选B。
2·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B、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C、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D、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答案】C【解析】A、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B、扇子扇风,促进空气的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错误;D、钢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变成钢是消耗碳的过程,从而达到钢的标准,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答案】D【解析】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2019年火灾自救逃生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19年火灾自救逃生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一、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
灭火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只要能去掉一个燃烧条件,火即可熄灭。
根据这个基本道理,人们在灭火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或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实际运用时,如将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着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管道阀门,中止和减少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拆除与燃烧着火物毗邻的易燃建筑物等。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实际运用时,如用石棉毯、湿麻袋、湿棉被、湿毛巾被、黄沙、泡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容器设备;封闭起火的建筑和设备门窗、孔洞等。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该物的燃点以下时,燃烧就停止了,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温度降低,防止辐射热影响而起火。
冷却法是灭火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冷却降温。
4、抑制法:这种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如1211)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使游离基链锁(俗称“燃烧链”)反应中断,达到灭火的目的。
以上方法在实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并用,以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
三、怎样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1、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
2、在距离起火点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
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
3、使用前,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41中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专题练习(word版有答案)
科学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1、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②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⑧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⑨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问题解答】(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2)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4)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为了探究这三个燃烧的条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实验探究一:下面是甲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实验探究二:乙同学经过试验和思考提出了问题,发现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对环境有危害,同时设计了自己探究实验如图2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B、D的目的是。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3)A~D中,可不做的(多余的)实验是(填序号)。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班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利用图1微型装置探究燃烧条件。
自考消防燃烧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消防燃烧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A. 可燃物、氧气、点火源B. 可燃物、空气、湿度C. 可燃物、温度、点火源D. 可燃物、氧气、湿度答案:A2. 根据燃烧物质的不同,燃烧可分为哪些类型?A. 固体燃烧、液体燃烧、气体燃烧B. 快速燃烧、慢速燃烧C. 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D. 分解燃烧、扩散燃烧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灭火的基本原理?A. 移除非可燃物B. 降低温度C. 增加氧气供应D. 切断火源答案:C4. 闪点是指什么?A. 液体或固体表面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明火发生短暂火焰燃烧的最低温度B. 液体或固体表面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不可燃气体,遇明火不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C. 液体的沸点D. 液体的冰点答案:A5. 什么是自燃?A. 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作用下,由于缓慢氧化而发生的燃烧B. 物质在外部火源作用下,由于快速氧化而发生的燃烧C. 物质在高温下,由于化学反应而发生的燃烧D. 物质在低温下,由于物理反应而发生的燃烧答案:A二、判断题1.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对/错)答案:对2. 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化学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对/错)答案:错3. 燃烧过程中,物质的总能量会增加。
(对/错)答案:错4. 燃烧可以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对/错)答案:对5.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温度总是高于烟雾的温度。
(对/错)答案:对三、简答题1. 简述燃烧的五个阶段。
答:燃烧的五个阶段包括:(1)初起阶段,可燃物开始受热;(2)热解阶段,可燃物因热解产生可燃气体;(3)点燃阶段,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点火源发生燃烧;(4)火焰发展阶段,燃烧反应持续进行,火焰扩散;(5)熄灭阶段,燃烧因缺乏氧气、可燃物或其他原因而停止。
2. 描述一下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答:完全燃烧是指可燃物在充足的氧气供应下,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最终产物的燃烧过程。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燃烧与灭火知识要点1、燃烧的概念燃烧是指可燃物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现象是发光、发热并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但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条件下,只能降低或升高温度但却不能降低或升高着火点。
3、燃烧的条件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有:(1)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时,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针对灭火原理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覆盖沙子、洒水、用灭火器等都是针对灭火原理而采取的方法。
5、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由于燃烧的剧烈程度是由同一时刻,一定体积内相互碰撞的分子数决定的,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有两种:(一)增大氧气的浓度;(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两种都能增加相互碰撞的分子数也就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
6、可燃物完全燃烧与能源和环境的关系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污染环境,同时也浪费了能源,例如: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空气,可燃物的完全燃烧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燃烧和爆炸的关系燃烧又分为:(1)燃烧引起的爆炸,实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内急剧膨胀,引起爆炸,是化学反应。
(2)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例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8、爆炸极限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1)浓度范围,是指可燃性气体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2)并不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就一定能爆炸,必须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才能发生爆炸。
9、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消防知识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到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金属钠,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九年级化学14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含答案)(含答案)
【同步教育信息】. 本周教学内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知识要点](一)燃烧和灭火1. 燃烧条件的探究思路可燃物、助燃物(O2)、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
2. 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2)条件 a. 可燃物 b. 氧气(或空气)c.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3.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燃料和热量1. 煤2. 石油3. 天然气:CH44.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5.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煤的燃烧(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3)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a. 燃料中有一些杂质:b. 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c.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2.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和能源(1)清洁燃料(2)其他能源【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甲),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乙)。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白磷(甲)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3)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少量白磷应保存在_____________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1.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2.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等变化的相同点是 ( )
A.都发光发热
B.温度都必须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C.都能引发爆炸
D.都是氧化反应
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
A.呼吸作用
B.火药爆炸
C.食物腐败
D.钢铁生锈
4.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原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5.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
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
6.下列情况下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周围割开一条草道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扑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着火
7. 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热水里的白磷没有燃烧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 (③④②④)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乙(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8.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9.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材(劈材)来引燃煤?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木材的着火点低,而煤的着火点高,点燃木材来引燃煤使温度很快地达到煤的着火点10.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
打开窗户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的浓度
11.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
釜底抽薪:略
钻木取火:略
火上浇油:略
12.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
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
断开电源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烧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5)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并且隔绝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