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_陈鹏宇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4604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Ge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60(理论45+实验15)学分:4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利用矿物、岩石、构造、地层等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去探寻矿产、水、土地、太空等人类生存必须资源,去处理地质灾害、地方病、重金属污染等人类生存相关的环境问题。
该课程在注重理论分析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课程实验和野外实习,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课程既能构建学生地质学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又能训练学生基本的地质野外工作技能,为学生以后深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地球科学基础。
The foundation of Geology is a basic course for geography majors, this course uses geology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mineral, rock, tectonic, stratum and so on, to search for the human survival must resources such as mineral, water, land, space and so on, to deal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geological disaster, endemic disease 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is course pays attention to the theory analysis,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through the course experiment and the field practice, and construct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is course can not only build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geology basic theory, but also can train the students ' basic geological field work skill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arth Science for the students further study and work.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双基教学视阈下高校专业基础课教法探讨r——以自然地理学为例
双基教学视阈下高校专业基础课教法探讨r——以自然地理学为例李传武【摘要】高校专业基础课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强调对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大一新生今后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大一年新生缺乏专业认识而理解困难,其教学方法值得深入探讨."双基"教学是新中国教育界几代人成功实践的结晶,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学理论.本文以自然地理学为例,认为"双基"是大学专业基础课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较短时间内夯实专业基础、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思维、建立专业感情,应该成为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方法.【期刊名称】《池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9)006【总页数】3页(P144-146)【关键词】双基教学;课堂教学;专业基础课;自然地理学【作者】李传武【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DOI:10.13420/ki.jczu.2015.06.044高校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在教学方面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从教学对象看,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其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仍停留在高中阶段,中学养成的被动学习的习惯十分明显,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与大学强调大学生自学能力有较大差距;从专业基础看,由于高考制度改革和高校扩大招生,大一新生除了语数外基础尚可外,大学相关专业基础良莠不齐,差别很大;从授课组织方式看,高校专业基础课班级授课中,普遍以平行班级的合并教学为主,合班课堂学生人数多,给大班授课和教学组织带来较大困难,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教学内容看,由于专业基础课的容量大、理论性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多,上课进度快,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容易滋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如不及时化解,将会影响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此外,大学一年级新生从高中的一般性知识学习转向大学特定专业的学习,需要一段逐步适应的过程。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以钦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7 2
钦 州学 院学报
第 2 卷 7
而本 文也 正是 基于前 人 的研究 基础 之上将 钦州 学 院地 理科 学专业 的四个方 向学 习该课 程 的一些 教 学手 段 、 法 、 方 内容作 为 研 究 的重 点 加 以整 合 , 并 通过 理论 和实践 教学 积 累的经 验提 出关 于地质 学 基 础 这一课 程 的教学 改革建 议 。
质 难 以得到 确认 。
《 质学 基 础 》 直 是 作 为 自然 地 理 学 课 程 地 一
的一部分 内容 来 进 行讲 授 的 , 不 同方 向课 时均 且
有 限但又 有所 不 同 : 理 科 学师 范 方 向的 学生 要 地
在一 学期 上完 自然地 理 学 ( ) 其 中包 括 了地 质 一 , 学基 础 、 文学 、 水 植物 地理 学三 门课 程 , 共 8 一 0学
比较薄 弱; 同时 , 统 的教 学模 式和教 学方法 也影响到对 学生 思维能力和创 造能力 的培 养。 传 [ 键词] 地 质学基础 ; 堂教 学改革 ; 关 课 实践教 学改革 [ 中图分类号 ]G 4 . 62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63—8 1 ( 0 2 0 07 — 4 3 4 2 1 ) 5— 0 1 0
目前 , 内高 校 针对 地 质 学 基 础 的课 程 教 学 国
探讨 比较 热 烈 , 从 学 生专 业 和课 堂 理 论 教 学 方 有
有从 课 程 的教 学 方 法手 段 进 行 研 究 的 , 王 如 文福 认 为 现代教 学 手段在 地 质学类 课程 的使 用
地质学基础部分教案
地质学基础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质时期划分和地质作用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学基本概念:地质、地质学、地质时期等。
2. 地质学研究方法:地质观测、地质调查、地质勘探等。
3.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等。
4.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质作用过程与地质构造等。
5. 地质时期划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质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质作用及地质时期划分。
2. 教学难点:地质作用过程与地质构造、地质时期的划分及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地质学基础》、《地球科学》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地球仪、地质标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质标本,引导学生关注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讲授地质学基本概念:介绍地质、地质学、地质时期等概念,让学生了解地质学的研究范畴。
3. 讲解地质学研究方法:阐述地质观测、地质调查、地质勘探等方法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4. 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介绍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特点和相互关系。
5. 探讨地质作用:讲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及其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6. 讲授地质时期划分:介绍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时期的特征及其划分依据。
7.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地质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地质时期划分,分享学习心得。
8.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和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质作用及地质时期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 地质学基础》 是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 专 业基 础课 , 是学 习地 理科 学 专业 后 续课 程 的入 门课 , 同时 该课 程 也是 地理 科 学专 业 的必 修课 。学好 它将 为 其他 地理 课程 如 “ 人 文 地理 学 ” 、 “ 中 国地 理 ” 、 “ 世界 地理 ” 等 打下 良好 的学 习基 础 ,并直 接 服务 于 中学 的地 理课 堂 教 学和课 外 地 理活动 ,有助于今后进行地理科普宣传活动及开展乡土地 学科研 , 开发和利用地质 、 地貌资源, 振兴家乡经济 ; 同时 , 对于 大学 生树 立辩 证 唯物 主义 世 界 观也 有重 要 的意 义 。总 之, 掌 握 该 门课 程 的 知识 、 理 论 和方 法 , 是 中学 地理 教 师 智 能修养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另外 ,该 门课程 对 学好 自然 地 理 学, 特别是对《 地貌学》 的后续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 地质 学基 础》 课程 教学体 系 1 . 《 地质学基础》 课程 的教材 、 教辅。《 地质学基础》 课程 以宋春青等人的《 地质学基础》 为教材。国外的参考书 目有: S t r a h l e r . A . N 的 < < P h y s i c a l g e o l o g y ) , D o t t . R . H等人 的< ( E v o l u t i o n 0 f t h e e a r t h > ) , 以及 S e y f e t r . C . K 等人 的< < E a r t h h i s t o r y a n d p l a t e t e c t o n i c s ) ) 等。 国内的参考书目有 : 王维的《 地球的形状》 、 李叔 达的《 动力地质学原理》 、 刘东生的《 黄土与环境》 、 王鸿祯和 刘本培的《 地史学教程》 、 苏文才和朱积安 的《 地质学简明教 程》 、 夏邦栋《 普通地质学》 、 潘兆橹的《 结 晶学与矿物学》 、 李 善 邦 的《 中 国地震 》 以及武 汉 地 质 学 院煤 田教 研 室 的《 煤田 地质 学 》 等。 2 . 《 地质学基础》 课程的教学 目的。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 科学 , 地质学侧重研究地球的地下部分 ; 地质作用分 内动力 地质 作用 和外 动力地 质作用 。对于 地质学 的学 习 , 即注 重 内 动力 地质 作 用对 地表 形 态 的塑造 机 理 ,也 注重 外动 力 地质 作用 对地 壳 物质 和构 造形 迹 的 改造 。不 仅让 学 生掌 握地 质 学 的基 本 原理 , 更 重要 的是 要 做 到加 强 联 系 , 互相 渗 透 , 各 有侧重 , 相对 独立 , 注 重实用 。 通 过本 课程 的学 习 , 使学 生充 分认 识 和 了解 “ 我 们 只有 一 个 地球 ” 的真 实 含 义 , 从 而使 他 ( 她) 们 成 为 一支 在 未来 的生 活 中 善待 地 球 、 保 护我 们 美 丽 家园 的重要 力量 。 3 . 《 地 质学基 础》 课程 的教 学 内容 。 该 课程 主要讲 授地 壳 的物 质组 成 , 地质 作用 的类 型 、 条件 、 作 用过 程 , 地 壳 的构 造 形 变 和改造 , 地质 发展 历 史等 , 共分 十 章 , 共 计 安排 7 2 学时 , 教 学安 排在 同一 学 期 。包括 室 内矿 物 、 岩 石 标本 认识 实 习 。 具 体 内容详见 表 1 。 表 1 地质 学 基础 的教 学 内容 4 . 《 地 质 学基 础 》 第一 一 章 绪论 课 的 圈层结 构 第 三章 矿 物 质 学基 础》课 程 的教 第 四章 岩浆 活动 学 方式 采用 教 师讲授 第 五颦 变 质作 用 与 学生 多媒 体教 学互 第六 毒 沉 积作 用 动的方式结合进行 。 第七 章 地 壳运 动 第八 牵 地 壳运动 的形迹 ( 地 质构 造 ) ①传统教学存在的问 第九 章 大 地构造 学 说简 介 题 ,作为 一 门实践 性 第十 章 地 壳发展 历 史 很强 的课 程 ,在没 有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探讨作者:解超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6期[摘要]; “地质学基础”是地质类一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基于课程特色及近年来课程教学情况,对如何更新教学观念,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地质学的感性认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地质学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者简介] 解超明(1983—),男,吉林白城人,构造地质学博士,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6-0289-03; ; [收稿日期] 2020-02-06一、引言“地质学基础”是面向我校地学部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以讲授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整个地质类教学课程体系中起着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框架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地质学基础”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后续地质类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对学生的专业生涯也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该课程以行星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表形态,着重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地质基本理论和地质工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地球外部层圈和内部层圈的结构特征;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球上发生的内、外地质作用特征及其产物;地质年代与地层对比;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形变;全球构造与地球起源。
近年来,在“地质学基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问题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1],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使命 提能力 启思维——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明使命提能力启思维——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陈越;田亚铭;李典;陈新伟;孙玮
【期刊名称】《大学教育》
【年(卷),期】2024()5
【摘要】普通地质学作为地球科学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填补了学生高中地学知识空白,能够启发学生的地质思维,并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知识基础。
针对课程面临的痛点问题,课程教学团队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基于“一中心、两作用、三维度”模块链系统化地重构了教学内容;融合信息媒体技术,构建“深互动、三过程、四空间”的教学组织过程,以实现“知识技能、能力思维、思政素养”的三阶段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改革至今,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以及教师团队的教研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多次获得重要奖项。
该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陈越;田亚铭;李典;陈新伟;孙玮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慕课”背景下对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基于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提升计算思维能力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学基础部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质学基础部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教学难点:1.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地球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地球模型或地球仪。
2. 地质学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球模型或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和结构,引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好奇心。
2.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如地层学、构造学、古生物学等。
3. 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并通过地球仪展示各个圈层的位置和特点。
4. 地球的外部特征:讲解地球的外部特征,包括地形、地貌、岩石和矿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的外部特征。
5. 教学小结:三、巩固练习1. 根据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简述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2. 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的特点。
3. 举例说明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和矿物等。
4. 结合实例,阐述地质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地质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2.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地质公园,增强学生对地质学现象的感性认识。
3. 开展地质学知识竞赛或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地质学基础部分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学实地考察,例如考察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或者观察火山的喷发过程。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质学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师范院校“地质学基础”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以贵州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1242019年/第6期/2月(下)师范院校“地质学基础”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以贵州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马福军[1]刘松[2]王秋军[3]([1]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贵阳550000;[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质公园管理局贵州·凯里556000;[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0)摘要“地质学基础”传授有关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在师范院校开设该课程,对于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对地质学的感知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在分析“地质学基础”课程基本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在教学中的体会,认为贵州师范学院“地质学基础”教学的条件环境和配套设施还有若干方面有待改善,建议学校及以上单位加大经费投入、增配实验室教学设备和学习材料;搭建校-校等教学实习平台,划拨野外实习教学专项经费,补贴学生实习期间费用等多方面促进“地质学基础”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地质学基础地理科学专业师范院校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9.02.053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Teachingof Basic Geology in Normal Colleges——Taking Geographic Specialty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MA Fujun [1],LIU Song [2],WANG Qiujun [3]([1]School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s,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0;[2]Geopark Administration of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Kaili,Guizhou,556000;[3]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0)Abstract Basic Geology introduces basic theories and practical skills of Geolog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of Geographic Specialties to perceive and analyze the geographic science.Based on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Basic Geology for Geographic Specialty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and the experience in Basic Geology teaching,it suggests that in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five aspects are needed to do:expanding the fund investments from the school and higher units,improving labs conditions,building geological teaching platforms sponsored by schools and other economies,increasing the foundation of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to subsidy student budgets.Keywords Basic Geology;Geographic Specialty;normal colleges 0前言“地质学基础”是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阐明地质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其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演化规律和发展历史等,[1]为后续自然地理专业课程,如《地貌学》、《自然地理学》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探讨解超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一、引言“地质学基础”是面向我校地学部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以讲授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整个地质类教学课程体系中起着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框架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地质学基础”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后续地质类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对学生的专业生涯也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该课程以行星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表形态,着重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地质基本理论和地质工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地球外部层圈和内部层圈的结构特征;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球上发生的内、外地质作用特征及其产物;地质年代与地层对比;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形变;全球构造与地球起源。
近年来,在“地质学基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问题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1],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地质学基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和很多基础课一样,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或大二年级上半学期。
但是,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也不怕”的心理仍旧存在,一时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于数字化、电子设备的普及,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学生只机械地看PPT课件,缺乏思考与消化,甚至在一些课程中出现学生等待最后一节课划重点,临考突击复习的现象。
尽管教学对象将来可能不从事地质工作,但并不意味着非地质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学习地质专业方面的知识。
地质探索教学方案
地质探索教学方案一、引言地质探索是地质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地球各种地质现象、地质过程和地质历史的研究,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规律。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地质探索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地质探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地质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3.地质探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实践活动:地质探索实验和实地考察。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质现象和地质原理。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实验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地质探索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地质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第二步:讲授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的基本知识,介绍地质探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实践活动1.地质探索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地质探索实验,如地质剖面图的制作、岩石鉴定等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技巧。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如地质断层的观察和记录,地质地貌的测量和绘制等,加深学生对地质探索的理解。
第四步:总结讨论组织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结果和体会,讨论地质探索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五步: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实践活动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地质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学生能够掌握地质探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技巧得到提高;4.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得到培养;5.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性和探索精神能够得到发展。
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地质学专业 水文地质学基础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46-03
一、引言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 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基础专业课程,同时 也是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 课程,但国内理科地质学专业开设该课程的高校较少。 安徽大学立足安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环 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基础 上,于 2011 年开设地质学专业。 在我校地质学本科人才 培养方案中,“水文地质学基础”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 设,以培养学生具有地下水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本文就 两年来我校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过 程中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今 后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使用教材优中选优 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中, 教材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内容 丰富、知识点全面,更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容 易接受,而且要反映学科最近进展。 [2]因此,需精心挑选 教材。 目前,国内水文地质学基础方面的教材主要有以下 几本。 ①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 基础》(第六版,2011 年),该书是在我国水文地质学重要 奠基人王大纯先生主编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前 5 版) 基础上修订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1]②崔可锐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 文地质学基础》(2010 年), 该书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岩土 工程和工程地质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3]③陈南祥主编,中 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08 年),该书 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4]④肖长来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10 年)。 [5]⑤高
《中国地质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探索
《中国地质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探索地质学是一门以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构造、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实验课是地质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并使用更加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根据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他们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
在地质学的实验课中,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地质知识,提出一个与实际问题相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地质灾害预防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地质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强他们对地质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探究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际操作,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
在地质学的实验课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参与自己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
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山体滑坡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调节斜坡的角度和土壤的湿度等因素,观察山体滑坡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滑坡的原因。
通过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在地质学的实验课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这些案例。
可以选取一个实际的地质勘探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模拟地质勘探的过程,并分析勘探结果。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地质勘探的原理和方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地质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探索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地质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地质学基础部分教案
地质学基础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3. 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4. 学会运用地质学知识解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讲解地质学的定义,介绍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如岩石、矿物、地形、地貌等。
2. 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分布。
3. 地球的外部特征讲解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它们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4.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讲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早期历史。
介绍地球的演化过程,如板块构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5. 地质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地质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质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地质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地质学相关内容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动画等。
2. 教学素材:收集与地质学相关的实际案例和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质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与地质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 课程报告:要求学生就某个地质学话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查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地质学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地质现象,如岩石、矿物、地形、地貌等,增强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2. 地质学实验:开展地质学实验,如岩石鉴定、矿物分析等,让学生掌握地质学实验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进度安排1. 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计18课时。
2. 实地考察:安排1次,为期1天。
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
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
程先富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8)002
【摘要】针对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介绍了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总结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讲授这门课程的方法.
【总页数】4页(P238-241)
【作者】程先富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
【相关文献】
1.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J], 陈鹏宇
2.素质教育与高师专业基础课立体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教学为例 [J], 单鹏飞
3.师范院校\"地质学基础\"教学的困境与对策\r——以贵州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为例 [J], 马福军;刘松;王秋军
4.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
——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J], 刘永林;杨前进
5.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调查与反思 [J], 陈鹏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学基础"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
Theoret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Geology Basis 作者: 张庆辉[1];程莉[1];朱晋[1];赵捷[1];武羡慧[1]
作者机构: [1]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出版物刊名: 中国地质教育
页码: 88-92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教学方法;地质学;理论课;启发式教学
摘要:本文研究完全学分制下"地质学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等实例,分析了授课学时数随学分减半的情况下,要完成教学任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应该采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精细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特殊问题典型化、一般问题规律化、规律性知识扩展化等教学方法。
构筑新世纪地理专业基础课平台——《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构筑新世纪地理专业基础课平台——《地球科学基础》课程
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杜国云
【期刊名称】《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29)2
【摘要】高校地理专业自然地理课程改革使《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成为专业基础课平台,为了使该课程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文对该课程10年来的改革进行了总结,就《地球科学基础》平台课的作用、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衔接、野外教学实践的深化等方面的明显成效进行了分析,针对《地球科学基础》平台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自然地理要素为基本出发点,以系统科学为课程的技术支撑,以相关学科为基本的知识支持,综合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知识,使之不断融合、相互交叉与渗透,形成有机整体的建议.
【总页数】5页(P175-179)
【作者】杜国云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山东烟台264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构筑新平台酝酿新突破——铜价回顾及中长期价格展望 [J], 邹志耕;黄守峰
2.面向新世纪的蒙古学: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2004"面向新世纪的蒙古学:回顾与
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J], 巴·苏和
3.构筑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理事会成立两年来的工作回顾与展望[J], 陈永
4.论高师专科地理专业《地球概论》课程改革 [J], 谢守红;杨载田
5.高校地理专业《地球科学基础》课程研究 [J], 杜国云;王鹏贤;刘贤赵;李庆志;王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 第3期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Vol. 37 No.3 2017年 3月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College and University Mar. 2017文章编号:1007-9831(2017)03-0104-03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陈鹏宇(内江师范学院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摘要:以内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例,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课程教学体会,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可为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提供参考.关键词:地理科学;地质学基础;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P5∶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831.2017.03.028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of foundation of geology for geography specialityCHEN Peng-yu(School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Science,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Neijiang 641100,China)Abstract:Taking foundation of geology of geography speciality in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content,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experience,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rom two asp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Finally,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is proposed,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ers.Key words:geography;foundation of geology;teaching method地质学基础是为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1-2],属于必修课,并在第1学年第1学期开设.该课程以地质学的一般概念和理论为基础,介绍地球的物质组成、演化规律和发展历史等.它对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内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采用宋春青等编写的《地质学基础》[3]为教材,是目前师范类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普遍采用的教材[2,4].该书内容丰富详实,涉及矿物、岩石、构造以及地壳演化史等多方面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地质学的主要学科[5].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开展了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野外实践能力.可见,地质学基础课程内容丰富,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对象和目标又区别于地质类专业.因此,其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2,6].本文以内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1 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1 注重启发与引导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侧重基本概念和理论,考虑到二本院校的招生水平,课堂教学仍以讲授法为收稿日期:2016-12-29作者简介:陈鹏宇(1987-),男,四川富顺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分析评估、预测预报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E-mail: cpy_nj@第3期 陈鹏宇: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105主.但讲授法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做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还应注重启发与引导,在讲授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回答和讨论,使原本枯燥的理论讲述变得鲜活.如在讲到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时,可以首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深部岩浆和喷出岩浆,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在冷凝方面有何区别),从而引发对岩浆中矿物结晶的思考.还可以结合一些学生在中学地理有所学习或者比较了解的章节(如地震相关章节),让其自行完成PPT进行课堂演练.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教学技能,掌握了相关知识,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增强了教学效果.1.2 有效结合多媒体资源对于大量抽象的地质学概念和理论,一般的语言解释和现象描述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地质学变得枯燥无味.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质学基础教学模式相结合已成为主流教学方式[7-8].可以通过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将抽象的地质学概念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CCTV-10“地理中国”电视栏目有大量关于地质学的视频案例,可以在其中挑选视频进行案例教学.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辅以教师讲解,对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对野外地质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3 矿物岩石标本进课堂地质学基础课程虽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二者完全是独立的,也就是学生只能在实验室或者野外才能观察到矿物和岩石.在课堂里,学生只能通过图片、视频或教师的描述认识矿物和岩石,这种认识不够直观形象.在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同时,如果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矿物和岩石,不仅能够对其产生直观的印象,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讲到矿物的概念时,在文字上描述为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但是对学生而言,他们对岩石或许有一定了解,但是对矿物知之甚少,从概念上学生难以理解何为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此时,如果在课堂中引入花岗岩标本进行实物投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矿物与岩石之间的关系,对矿物和岩石的概念有了形象的了解.1.4 知识的系统化和逻辑化宋春青等编写的《地质学基础》[3]教材理论概念繁多,内容篇幅较长,学生普遍反映不易理解和记忆.所以,在有限学时的条件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知识的系统化和逻辑化,注重理论概念的系统性,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大的方面来讲,地质学可分为三大重要知识体系:“矿”、“岩”、“构造”,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在讲授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开来.在岩石中,如火成岩自成一知识体系,包括火成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产状、结构和构造等.在讲授火成岩时,既要做到将这些知识系统化讲解,又要做到这些知识间的逻辑性分析,如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何区别,这些区别又和岩浆的冷凝环境存在密切联系.所以,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时,不能仅是复述这些理论和概念,而需要解释其前因后果,让学生理清各种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出知识体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2 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1 增加经费投入,扩充教学资源就内江师范学院地质学实验室的当前现状来看,由于经费条件限制,教学资源匮乏,当前可利用的标本主要为矿物和岩石标本,化石和构造标本缺乏,并且往往是7~8人共用一盒标本,学生观察标本的时间自然减少.除此之外,用于研究矿物物理性质的小刀、无釉小瓷板和稀盐酸等常用教学工具缺乏,用于野外实践的罗盘和地质锤等工具缺乏.高端的仪器设备,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GPS接收机等没有购置.这样导致学生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降低.因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必要增加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如及时地更新和补充实验教学标本、教学工具和设备.野外实习活动的开展应保障实习经费和实习设备的投入,以保障实践教学效果.2.2 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是地质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内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地质学实践教学可分为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教学2个部分.其中,室内实验教学以学校的地质学实验室为依托,主要包括矿物、岩石的观察与鉴定,一般贯穿于理论学习开展.野外实习教学分为自然地理短途实习和自然地106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第37卷理野外综合实习.野外实习安排在内江近郊和峨眉山区,通过认识实习地区的岩石、化石、地层和构造,以巩固理论知识学习成果.但从实习的内容来看,室内实验教学缺乏化石和构造等方面的内容,在补充了化石、构造等标本的基础上,可开展这类实验课程.野外实习并非单独的地质实习,而是同地貌与水文学、土壤与植物地理学等课程合并在一起,称为自然地理实习.实习的内容与地点较多,在1~2周的时间内,学生虽然对各项内容都有一定印象,但是对野外地质工作能力的培养不足.除此以外,野外实习的时间分别在第3,4学期,而地质学基础课程在第1学期开设,间隔了一定时间后,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所遗忘,在野外实习时,不能有效地融会贯通.所以,在课程开设学期,可以适当开设学校周边或内江市周边的野外短途实习,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2.3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以往的实验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先讲述实验内容和方法,或者举例说明一些典型的矿物和岩石,然后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和描述,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不具备目的性,学生往往凭借自己的喜好选择观察对象,观察过程中更多的是满足自己对矿物和岩石的好奇心,而非以探索学习的目的去观察.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教师在讲述完实验内容和方法后,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再由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再预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主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如在进行常见火成岩的观察与鉴定的实验时,可设置问题:挑选出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的代表性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并对比其在物理性质、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上的区别,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学习和观察就更具备目的性.实验室内的标本都是经过专业鉴定的典型教学标本,标本的命名都已给出,各项特征都很明显.学生只需根据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所述步骤完成描述和鉴定即可.并且实验报告中所设计的问题一般在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内都可找到答案,所以部分学生并不是通过对样本的观察和描述来完成实验报告,而是照搬书本知识回答.这样,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也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不仅要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还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自主实验项目.如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周边地区采取样本,并对其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3 结束语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地质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教学、生产及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当前内江师范学院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积极地进行教学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上,应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资源和矿物岩石标本,使得讲授过程生动形象;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逻辑化,构建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上,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要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内容;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力争通过教学改革使地质学基础的教学质量达到新的水平,为内江师范学院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地学人才.参考文献:[1]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等.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质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6(1):98-103[2] 常华进.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2(1):60-63[3] 宋青春,邱维理,张振春.地质学基础[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韩国栋.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课程教学计划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4):76-79[5] 张树明,郭福生,蒋振频,等.东华理工大学非地质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267-269[6] 程先富.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238-241[7] 李海燕.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质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整合与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19-20[8] 文英.浅谈地质学基础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