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物细无声”:味觉改变文化认同;听 觉改变文化认同;视觉改变文化认同 调查显示,以往“送文化”上门的做法, 往往会被西方社会认为是在搞意识形态和 价值观的输出,遭到抵制。如果改为做文 化及其有文化元素的生意,按照价值规律 运作,对方往往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我国的文化战略: 为了向世界解释中国发展的意图; 树立另一个和西方相抗衡的主流文 化;参与塑造一个更为公平、和谐 的东西方文化秩序。
(文化反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批判、文化革命) 中华文化“主动”走向世界
“易式解读”: 《千万次地问》
1、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2、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3、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
4、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一、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二、拿什么走向世界? 三、如何走向世界?
一、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1.走向世界的文化价值 “让世界认识中国”
“在国外,中央情报局主要依靠当地的知 识人,他们从内部的进攻有利于掩盖美国 的黑手,制造出一切源于本地的假象”。 中央情报局可以挥霍美国国家巨款,使其 强有力的宣传攻势无孔不入:“所有的知 识领域,我们都有兴趣,从人类学到艺术 创作,从社会学到科学方法论,无一例外 ”
好莱坞在全球的传播和营销,是为美国 国家战略、国家利益服务的。“讲人类 的故事”,把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观塑 造成“普世价值”并在全球传播,是美 国既定的战略和策略,也是电影的独特 优势。那些由美国人讲述给自己或者全 世界听的故事,都是在巧妙的叙述角度 、人物角色定位、娱乐形式的包装下, 根植于美国文化、美国利益的价值观和 经验。
解读中国:妖魔化 “中国人以撒谎著名,他们随时随地都能 撒谎。朋友欺诈朋友,假如欺诈不能达 到目的或者为对方所发觉时,双方都不 觉得可耻。他们的欺诈实在可以说诡秘 奇妙到了极顶。欧洲人和他们打交道时, 非得提心吊胆不可。” ——黑格尔
国际受众关注中国,其目光首先是集中在当 代中国人身上,他们渴望了解中国人民当前的 观念心态、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而我国目前 的国际文化传播却表现出明显的“厚古薄今” 的倾向,世界对中国的总体印象还是停留在“ 五千年文化、长城、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中国在国际受众心目中的文化形象成了“ 智慧而苍老的老人”。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 前这段时间,被人称之为“军事立国” 。从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被 称之为“经济立国”。从20世纪80年代 到现在,日本确立了“文化立国”。
一、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2.走向世界的经济价值 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现代产业的组成部 分已经成为独立的贸易形态,在国际竞 争中早走向前台。
二、拿什么走向世界?
1. “人无我有”型:满足西方人的好奇 、猎奇心理
输出的都是原生态的中国文化遗产
余秋雨: 第一座是“古典学理”之桥。翻开世界哲学史, 老子、孔孟都被排在最前面,世界学术界对中国 古代文化的哲学思想一直抱仰望的态度。 第二座是“世俗民艺”之桥。作为老百姓了解中 国文化要另辟蹊径,主要通过陶瓷、丝绸;节日 的龙舟、舞狮、爆竹及餐饮;中国功夫等,这也 是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最普及的了解。但已经深 深进入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国人,则觉得这种理解 是很表面的,外国人看到的并不是中华文化最精 髓、最本质的部分。
解读中国:理想化 1721年,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沃尔夫 在哈勒大学作了一篇盛赞中国哲学的 报告,因触怒了哈勒的神学家,几乎 招来杀身之祸。
解读中国:妖魔化 “中国人无论什么都吃,甚至狗、猫、蛇 等等。食品均按重量出售,所以,他们 往鸡嗉囊里填沙子。一头死猪如果分重 量,可以比一头活猪卖更好的价钱,因 此,有些骗子把别人的猪毒死,当别人 把死猪扔掉后,他再把它捡回了。” ——康 德
某种产品令人进行文化想象的空间越大, 它的“文化附加值”就越大,竞争力就越强, 价格就越高。 “买卖作出文化品位才是高手 ”
我国是一个文化遗产的大国,但是又是一 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小国,,即国际文化资 本会进入我国,整合我国的文化资源;掠 夺我国的文化遗产,将我国的文化遗产变 成国际文化资本的资源。他们甚至会反过 来通过基于中国产品经过加工,重新销到 我国来占领我国的文化市场 。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哲学教研部:薛俊清
十七届六中全会: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 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 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 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近代以来我们的文化心态:
中华文化“被”走向世界
一、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3.走向世界的战略价值 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 量的主战场
美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Frances Stonor Saunders)《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 局》中,详尽地揭露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事 实,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除了军费几乎占到 世界一半以外,为进行世界的文化冷战耗 费了多少金钱,网罗了多少人,费了多少 心计进行策划和组织,涉及多少不同的文 化艺术种类,又有多少文化买办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于其中。
“中华文化=中国古代文化” 我们怎样才能令人信服地向世人说明,我 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怎样 正确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 如果我们不主动把中国文化输出去,不主 动将过强的经济和军事发展以一种文化发 展的方式来持平,别国会认为中国非常的 危险。
美国好莱坞的经典电影除了具有精彩的故 事情节和精良的制作外,都十分注重美国文化 价值观的体现和表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美国 式的英雄主义和伦理道德。 受西方国家影响和启发,作为我们的东方 邻国,韩国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也是高 度重视。这个在上世纪末即提出“文化立国” 战略的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打造,“ 韩流”滚滚,席卷亚洲,在国际上成功塑造了 乐观平和、坚韧不拔、讲求伦理道德的国家形 象
二、拿什么走向世界?
2. “人有我优”型:用中华文化感动世界
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 《红高粱》;《白鹿原》
余秋雨: 还应建立“第四座桥”:这一座桥就像人们通过 歌德、贝多芬了解德国,通过雨果、罗丹了解法 国、通过海明威了解美国一样。我们还缺少能够 传达我们文化的最精致的部位,又能感动世界其 他民族的这种艺术作品,这座桥到今天还没能真 正搭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