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合集下载

情诗——《生查子·元夕》

情诗——《生查子·元夕》

情诗——《生查子·元夕》《生查子·元夕》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

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

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生查子·元夕》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品》、《词综》作朱淑真词,《续萱草唐诗余》作秦观词,皆非,一般认为是欧阳修词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篇1原文: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

爱情诗: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情诗: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情诗: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创作背景此词写约会。

或被认为是景祐三年(1036)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赏析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体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

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个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

赏析欧阳修《元夕》

赏析欧阳修《元夕》

赏析欧阳修《元夕》赏析欧阳修《元夕》欧阳修《元夕》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抒发了是情人之间的相思的情感,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爱情诗篇。

生查子·元夕北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欧阳修《元夕》篇一: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

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

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

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

“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

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欧阳修拼音版翻译配乐朗诵节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欧阳修拼音版翻译配乐朗诵节奏

生查子·元夕拼音版注音翻译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

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生查子·元夕拼音版注音:qù nián yuán yè shí ,huā shì dēng rú zhòu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yuè shàng liǔ shāo tóu ,rén yuē huáng hūn hòu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jīn nián yuán yè shí ,yuè yǔ dēng yī jiù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bù jiàn qù nián rén ,lèi shī chūn shān xiù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古词《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宋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宋词三百首、思念、元宵节、爱情、追忆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生查子·元夕注释译文

生查子·元夕注释译文

生查子·元夕注释译文《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

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全词构思巧妙,意味隽永,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唯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很广。

一、作品原文生查子·元夕⑴去年元夜时⑵,花市灯如昼⑶。

月上柳梢头⑷,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⑸,泪湿春衫袖⑹。

二、注释⑴生查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双调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⑵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⑶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⑷月上:一作“月到”。

⑸见:看见。

⑹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三、白话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她约我黄昏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可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四、创作背景此词写约会。

《词品》《词综》作朱淑真词,《续萱草唐诗余》作秦观词,皆非,一般认为是欧阳修词作。

或认为此词是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五、作品鉴赏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

欧阳修写元宵节的诗

欧阳修写元宵节的诗

欧阳修写元宵节的诗《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附:《生查子·元夕》注释、译文及赏析一、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二、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三、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

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全诗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欢迎大家阅读!《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前言】《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

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翻译】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鉴赏】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生查子·元夕-古诗-赏析

生查子·元夕-古诗-赏析

生查子·元夕-古诗-赏析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注释】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

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

“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

“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古诗简介《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

上片概说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下片用典,写佳人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

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充分显示了词人的艺术。

翻译/译文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

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

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⑴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见《尊前集》。

始见韦应物词。

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

各家平仄颇多出入。

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

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

多抒发怨抑之情。

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

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

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jì)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

《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

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赏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赏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作,以描写元宵节为主题。

全词笔触细腻动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了对节日喜庆氛围的赞美和对团圆之美的向往。

同时,欧阳修还巧妙地通过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揭示出社会的变迁和人情冷暖。

首先,欧阳修词中细描元宵节热闹喜庆的氛围,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与喜庆。

词的开头就以“小雨晴风似细絮”这一婉转的描写,将元宵节的特殊气氛形容得栩栩如生。

接着,他运用了“百灯素绕素壁宫”之类的描写,将热闹的场景描绘得十分生动。

他还巧妙地用了“弹指一挥乱红雨”这样的形象语言,将那琳琅满目的灯彩与璀璨的烟火相比,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其次,词中揭示了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暖的问题。

欧阳修写到“夫日中瓶花弄比齐”这样的描写,饱含对古代风俗破坏的忧虑。

他对于过于奢华的众多花灯表示忧虑,认为这种浪费不仅违背了传统,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人们心态的变化。

此外,“游人观尔乐融融”这一描写也暗示了社会对快乐追求的变化,过度追求娱乐的人们,似乎忽略了传统节日的本来含义,这也让人反思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继而,通过对元宵节的庆祝活动的描写,欧阳修展现了对团圆之美的向往。

他写到“叔孙何事亦登临”,以及“把盏煮茗寒夜里”等描写,表达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希望能与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

这种对团圆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使整篇词激荡出一种暖意,让人不禁产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团圆的渴望之情。

最后,词中欧阳修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然景物,使整个词在意境上表现出深深的韵味。

例如,他用“飞箭乱转弯”来描绘流星,以及“弹指声里盈盈泪”默默流露的伤感情绪,这些都为词赋予了一种动人心弦的美感。

总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细腻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让人怀念的团圆时刻。

同时,他也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珍视和对人情冷暖的触动。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生查子;元夕》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文】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①,花市灯如昼②。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①元夜: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这夜称为元夜、元夕。

②花市:繁华的街市。

【点评】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一说,出自朱淑真集。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

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

诗词赏析: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诗词赏析: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诗词赏析:欧阳修《生查子·元夕》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生查子 元夕》诗句及解析

《生查子 元夕》诗句及解析

《生查子·元夕》诗句及解析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全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的意思是: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得如同白昼。

月亮挂在柳树枝头,我和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节的时候,月亮和花灯依旧如去年一样。

但是却不见去年的佳人,我的泪水浸湿了衣衫的袖口。

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昔日恋人的思念之情。

上阕回忆去年元夜的盛况,写出了相恋的甜蜜;下阙描写今年元夜的情景,表达了失恋的痛苦。

全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词的背景是元宵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人们在这一天会点灯、猜谜、吃汤圆等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聚在一起,欢度佳节,共度团圆的时刻。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泪湿春衫袖”等,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以及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逝去人的思念之情。

其中,“泪湿春衫袖”这一意象,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人的思念之情,这一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这首词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后人的心灵。

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还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一代文化的代表。

生查子元夕全文注释赏析

生查子元夕全文注释赏析

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赏析

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赏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赏析这是首相思词,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

全诗如下: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

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

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

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

“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

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诗歌鉴赏: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在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

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不仅散文写得好,也留下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诗词名句。

此名句出自他的《生查子·元夕》,其全词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这是一首明白如话,饶有韵味相思词。

该词大意是: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该诗“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蜜意溢于言表,同时也以特定的环境代表了特定的情感。

元宵节,又称灯节和上元节,在唐代就已成为情人节,是男女青年约会的日子。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女人、特别是大户人家的女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但元宵节有个“躲灯”的习俗,不仅新过门的媳妇出外去躲灯,女孩子们也都可以出去看灯和嬉戏,这就给女孩子提供了和心仪的人约会的机会,时间当然是在晚上,月亮升上树梢的时候。

诗人不说树梢而说柳梢是有寓意的,要取柳的“留”的谐音,企盼和约会的人多呆一会儿。

此词前后两阙构成了对比,上阕回忆去年相见的愉悦,下阕写今年孤独的身影和思念之情,并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写法上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此词和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效。

读此词,人们可能会想词中内容是否写作者的亲身经历。

我想是否作者的亲身经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特定的环境烘托了特定的心境,产生了特定的意义读了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今天“人约黄昏后”已经成了爱情和男女相约的代名词,而此词也成为了表达“物是人非”的凄凉的心境的代表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