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煤田姚桥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大屯矿区姚桥井田南、北、西三面被大断层所切割,为一倾向北北西的单斜构造。井田南部、西部边界分别受F14、F18断层的影响,煤系地层与对盘侏罗白垩纪上部弱含水地层对接,补给不畅,形成隔水边界。井田北面受F19断层的影响,煤系地层与对盘奥灰地层下部及寒武纪弱含水层对接,由于断层落差较大、断层破碎带较宽,断层局部可能含水,但总体

使F19断层成为一相对隔水边界。井田湖区北部边界,受袁堂断层的影响,井田内煤系地层出露,直接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的第四系底部含水层,与之产生水力联系,成为露头区煤层开采时主要补给水源。井田北部煤系地层上方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白垩地层,致使井田深部地下水运动缓慢。故而姚桥井田为一相对独立的封闭—半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

(图1),其主要含水层如下。

1.1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组

第四系地层在井田内由北东南西逐渐增厚,厚度100.70~226.80m,平均163m。其中,湖区厚

104.1~163.6m.分为6个含水组和5个隔水组,岩性

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混粒土、砂层组成。含水砂层厚度变化较大。由于Ⅴ含、Ⅵ含局部合并,通常将Ⅴ含、Ⅵ含统称为“底含”。井田东南、西南煤层露头区,当井巷揭露底含及下伏风化砂岩或工作面回采导水裂隙带波及底含时,底含就成为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水源。

1.2上侏罗统底部砾岩含水层

该层厚度16~28m,砾径约2~5cm,砾石成分灰

岩、石英岩、砂岩等,溶洞裂隙发育,钻孔揭露普遍漏水。徐庄矿主井施工至该层时发生四次突水,其中三次淹井。据第二次淹井资料:水位高程为

22.01m,最大水量210m3/h,水质为SO4-Ca型。该层距煤系地层约300m,对建井有一定威胁,但对煤层

开采一般无影响。

1.3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含水层

该层厚度7~30m,平均厚10m,浅灰、

灰白色,中大屯煤田姚桥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程萍荣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147勘探队,江苏徐州221611)

要:姚桥煤矿开采水文地质资料表明,煤层开采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

层组与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一般以静储量为主,富水性较弱;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组、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老窑水主要是通过断裂或导水裂隙向矿井充水,故而提出了留设保安煤柱,探放断层水、老窑水等针对性的水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井水害;充水含水层;充水因素;防治措施;姚桥煤矿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程萍荣(1963—)女,工程师,现从事煤田地质、水文地质

工作。

收稿日期:2007-04-26责任编辑:葛晓云

图1

姚桥矿区构造地质图

Figure1geologicalstructuremapofYaoqiaomining

area

文章编号:1004-9177(2007)04-0051-03

中国煤田地质

COALGEOLOGYOFCHINA

Vol.19No.4Aug.2007

第19卷4期2007年8月

第19卷中国煤田地质

粗粒结构。钻孔揭露时常漏水、最大漏失量15m3/h以上。东风井施工至该层位时初始涌水量80m3/h,属构造裂隙水。1990年3月施工的H83号孔水位为-178.66m,注水试验注水入量为1.70L/s,单位吸水量为0.016L/(s・m)。该含水层距7号煤层45m ̄78m,平均约60m,一般情况下对煤层开采无影响,当综采放顶煤厚度较大,“两带”发育高度增大时,导水裂隙带波及到该含水层,通过采后老塘补给矿井。

1.4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7号煤层顶板距分界砂岩一般厚度60m,其中发育3~4层浅灰、灰白色中细砂岩,砂岩含水层层数及厚度均不稳定且变化较大,厚度13~43m不等,平均厚度22m。钻孔揭露时漏水孔很少,裂隙发育不均,局部裂隙含水,但富水性较弱,属裂隙含水层。水位为-127.87m,2000年2月该孔水位为-166.03m,水位年均降幅2.94m。邻近井田钻孔抽水试验资料q=0.0061/s・m,K=0.02m/d,矿化度2.2g/L,水质类型SO4-(K+Na)型。

7号煤层距太原组约50m,以浅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砂岩为多,其厚度变化大体为走向上东西簿中部厚,倾向上由浅至深有变簿趋势。当断层裂隙较发育,并具有一定的储水条件时,揭露水体,也可发生局部突水,但一般以静储量为主,水量衰减很快,不久既疏干。例如1997年6月,中央采区回风下山施工至-850m水平附近时,巷道揭露7煤层底板厚层砂岩,由于裂隙较发育,发生突水,最大涌水量40m3/h,不久即被疏干。

1.5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组地层总厚为156m,共含灰岩14层,影响煤层开采的主要是L4灰和L12灰。

1.5.1L4灰

分布较稳定,厚度3.35 ̄12.54m,平均厚8.8m。上距7煤底板48.5m ̄93.3m,一般为78.4m。距8煤底板一般为41m。下距17号煤一般45m。其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坚硬,含燧石结核,局部溶洞裂隙发育,是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

据1973年施工的711号孔资料,水位标高+34.37m,q=0.078L/(s・m);1998—2000年湖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钻孔抽水资料,q=0.003 ̄0.1L/(s・m)。由于受矿井长期排水的影响,L4灰水位逐年下降,1990年施工的90-1号孔L4灰水位为-300.94m,2000年7月水位为-456.02m,2002年12月水位为-462.63m,水位年均降幅13.5m。说明井田中、东部,矿井开采及钻孔疏放水对L4含水层疏放降压明显,同时也说明L4含水层水以静储量为主。

从历年来井下L4灰含水层探放水情况看,浅部L4含水层溶相对发育,向井田深部岩溶有逐渐不发育的趋势:1993年7月,在-400m东三轨道大巷施工的Fs-8放水钻孔最大涌水量达300m3/h,至2002年底涌水量为5m3/h,说明-400m水平L4灰含水层局部富水性较强。1998年10月至2000年7月,在-650m水平东七至东五大巷共施工8个L4灰探放水钻孔,钻孔均有不同程度的涌水现象,但钻孔涌水量普遍较小,其中最大涌水量为6.8m3/h,累计钻孔涌水量约为12m3/h,说明-650m水平L4灰含水层富水性较弱。2002年3月至6月在-850m水平L4个放水巷施工4个放水钻孔,结果无水;2003年11月—12月在-850m水平西九轨道大巷施工4个探放L4灰水钻孔,其中3号孔出水,最大水量仅1.5m3/h,说明-850m水平L4灰含水层富水性极弱。

L4含水层总体特征是:浅部或构造发育区富水性较强,随埋深增加,富水性逐渐减弱,到井田深部,由于含水层径流条件差,岩溶不发育,含水性较弱。受断层影响,不同块段呈现不同的水位特征,局部连通性较差。L4灰含水层为一以静储量为主的中等富水性含水层。

1.5.2L12灰

平均厚度5.1m,浅灰—灰黑色,中厚层状,为21煤直接顶板。据徐庄井田D17号孔抽水资料:q=0.008L/(s・m),矿化度4.417g/L,水质为SO4-Ca・Na型,该灰岩富水性弱,是21煤开采直接充水含水层。由于厚度仅5.2m,容易被断层切割成局部块段而不易形成统一的含水体。该层灰岩富水性较弱。1.6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井田8701孔揭露厚度为604.73m,湖区水文地质补勘试验工程中有二个钻孔揭穿全层,厚度为500.45 ̄569.30m。奥陶系分为中、下奥陶统6个地层组,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为区域性强含水层。正常开采山西组煤层时,由于与奥灰相距较远,一般威胁不大。受袁堂断层等大断层的影响,由于断层上盘开采煤层与奥灰含水层对接,在其附近开采煤层时;或当开采太原组17、21煤层,由于与奥灰相距较近(与21煤平均相距55m),奥灰水压较大、断裂发育时,存在水害威胁、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点。2002年10月,邻近矿井三河尖煤矿21煤首采工作面底板发生奥灰含水层突水,最大涌水量2170m3/h,稳定涌水量102m3/h左右,造成淹水平的水害事故。

受矿井开采的影响,奥灰含水层水位呈连续下

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