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

合集下载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不识经术 不通古今
韩愈 刘挚 扬雄 黄鲁直
文人不足贵
为学要通古今之变, 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章学诚
文化背景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 经之旨” 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 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 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 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 乾嘉学派” 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 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 上的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 漠不关心“当世之务” 究其根本, 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究其根本, 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 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的结果。 的结果。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
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中年起笔, 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中年起笔, 历时近30 30年 直到逝世尚未完成。他写作此书, 历时近30年,直到逝世尚未完成。他写作此书, 意在阐明史学的意义,论述史学的重要性。 意在阐明史学的意义,论述史学的重要性。他 明确提出了“六经皆史也”的观点, 明确提出了“六经皆史也”的观点,并多次反 复论述,公然剥去“六经”神圣的外衣, 复论述,公然剥去“六经”神圣的外衣,把它 当做古史来考察,还经书以本来面目,扩大了 当做古史来考察,还经书以本来面目, 历史研究领域, 历史研究领域,对空谈性命的宋学和繁琐考证 的汉学都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提倡“ 的汉学都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提倡“经世致 是贯串《文史通义》的主要思想。 用”,是贯串《文史通义》的主要思想。章学 诚认为,学问文章要经世致用, 诚认为,学问文章要经世致用,道理就像五谷 可以充饥,药石可以疗病一样简单明了。 可以充饥,药石可以疗病一样简单明了。

经世致用的概念

经世致用的概念

经世致用的概念
"经世致用"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它强调将学问和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造福社会和人民。

以下是对"经世致用"概念的解释和理解:
1. 学以致用:"经世致用"鼓励人们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实践。

不仅要追求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更要把学问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社会和人民面临的实际挑战。

2. 务实求真:"经世致用"强调实用性和实际效果,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要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追求真知、真理和真实的结果。

3. 造福社会:"经世致用"是为了社会的福祉和人民的利益。

将学问和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4. 融通中西:"经世致用"也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在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学习借鉴中西文化的优点和经验,积极融合各种元素和思想,开拓创新。

"经世致用"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对知识的一种态度和追求。

它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现实挑战和问题,贡献于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这一理念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鼓励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追求真理、实效和社会价值。

经世致用的语法

经世致用的语法

经世致用的语法
“经世致用”是一个四字成语,其语法结构是并列短语。

“经世”和“致用”是两个并列的词语,它们各自独立,但又有紧密的联系。

“经世”指的是治理世事,即针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经”在这里是经营、管理的意思,“世”则指世界、世事。

这个词语强调的是将学问、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致用”则是指将学到的知识、理论付诸实践,实现其实际价值。

“致”是达到、实现的意思,“用”则指用途、作用。

这个词语强调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产生实际效果。

因此,“经世致用”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将学问、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其实际价值。

它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语法上,“经世致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短语使用,也可以作为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定语来修饰其他名词,如“经世致用的学问”、“经世致用的思想”等。

总之,“经世致用”是一个具有描述性和并列结构的成语,其语法功能多样,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

经世致用简介

经世致用简介

经世致用编辑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作品名称经世致用创作年代明清之际作者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名称来源出自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学目录1概述2简介3历史渊源4引用概述编辑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另外,对“经济”的解释为:经国济民;“致用”为:尽其所用。

《辞海》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

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经世致用思经世致用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思想家——孔子。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仔细分析儒家思想,可以看到,传统儒学本身就是一种“入世哲学”,孔子不遗余力地宣传他的思想,目的就是要改变春秋末年社会动乱,礼崩乐坏的局面,恢复他理想中的社会秩序。

另外,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尚思辨。

它不象其他哲学思想那样,用极强的思辨性去解释诸如世界的本原问题,今生与来世的问题或是人世与鬼神的关系等问题,而是很实在,甚至可以说是很实用地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行事,教统治者如何治国。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从其产生之时,就具有强烈的经世的传统,这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吸收了这种经世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责任,自觉地担负起关心时政、关注国事、针砭时弊、甚至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使命。

随着儒家思想不断被统治者利用、宣传,其中的实学之风也随之传播开来。

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大兴,其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伦理准则。

这正是在宋王朝的统治面临巨大危险之时提出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世风,以挽救国家。

儒家经世致用名句

儒家经世致用名句

儒家经世致用名句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就好比你想成功,那就得帮着身边的人一起成功。

我有个朋友小明,他自己在创业,生意有点起色后,就把经验分享给其他想创业的伙伴,带着大家一起赚钱。

他说呀,自己好了不算好,大家都好了才是真的好。

这就是儒家这句话在生活中的体现。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可不能马虎啊!就像我们做菜,得先广泛学习菜谱(博学之),有不懂的就多问(审问之),然后仔细思考怎么做才好吃(慎思之),辨别食材的好坏(明辨之),最后踏踏实实地把菜做出来(笃行之)。

我同学小花准备考大学,她就是按照这个方法来学习的。

先广泛学习各科知识,有问题就问老师,思考解题方法,辨别知识的重点难点,最后认真复习做题,成绩提高得可快了。

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咱们做人啊,得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

这就跟爬山似的,山那么高,路那么远,要是没点毅力,能爬到山顶吗?我叔叔就是这样一个有毅力的人。

他一直想改善村里的教育条件,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知道自己责任重大,路途遥远,还是一直坚持着,最后终于为村里盖起了新学校。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咱得做个光明磊落的人啊!你想啊,君子就像那阳光底下的大树,挺直了腰杆,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小人呢,就像躲在角落里的老鼠,整天提心吊胆的。

我以前有个同事,总是在背后算计别人,自己过得也不开心,整天愁眉苦脸的。

而另一个同事,为人正直,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这就是两种人的区别呀。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和思考就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哪个都不行。

我有个表弟,光知道死读书,从来不思考,结果学了半天啥都没搞明白,就像走进了迷雾里(罔)。

还有个同学,天天自己瞎琢磨,也不看书学习,那知识能从天上掉下来吗?最后脑子都快想空了(殆)。

6.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呀!这就像每天都要照镜子看看自己脸上有没有脏东西一样。

正德明志,经世致用校训含义

正德明志,经世致用校训含义

“正德明志,经世致用”校训的含义“正德明志,经世致用”校训的含义如下:1. 正德明志:正德是指以德为先,弘扬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个人品德和素质的培养。

明志则是指要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发展。

这一方面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个人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2. 经世致用:经世是指要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实践和应用的结合,注重培养实际能力。

致用则是指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一方面强调了实践和应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个人应该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以下是对“正德明志,经世致用”校训的解读:1. 强调个人品德和修养:校训中的“正德明志”强调了个人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

这不仅包括传统的道德观念,如诚信、善良、勤奋等,还包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如创新、沟通、团队合作等。

这要求学生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

2. 注重实践和应用:校训中的“经世致用”强调了实践和应用的重要性。

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同时,学生还需要关注社会现实,了解社会需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3. 强调社会责任:校训中的“经世致用”强调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学生,他们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他们也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有意识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4. 强调创新和进步:校训中的“正德明志”强调了个人的创新和进步。

这不仅包括个人的自我提升和发展,还包括团队和组织的发展。

学生需要不断挑战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综上所述,“正德明志,经世致用”的校训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实践应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经世致用的理解

经世致用的理解

经世致用的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经世致用”。

这四个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急,听我慢慢说。

经世致用啊,其实就是把知识和本事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它们发挥真正的作用,就像咱学了做饭,那就得做一顿美味大餐给自己尝尝,而不是光知道理论不去实践。

你看哈,古代那些有作为的人,哪个不是把自己所学用到了国家治理、社会建设上?这就是经世致用的体现呀!
比如说,明代的王阳明,他提出心学,可不仅仅是搞理论研究哦,他还带着弟子们到处讲学,把他的思想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这就好比你有个超棒的游戏技巧,你不自己留着,而是分享给朋友们,让大家一起玩得更开心,这多有意义啊!这不就是经世致用嘛!
再看看现在,那些搞科研的科学家们,他们发明创造各种新东西,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吗?这也是经世致用啊!假如有个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超级厉害的清洁能源,那能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多大的好处呀!这不就像给世界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嘛!
哎呀呀,你想想,要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才能、知识用到实处,那这个世界得变得多美好呀!经世致用,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它就像我们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路,让我们能走得更稳、更远。

咱可别小看了它!它能让我们的努力变得有价值,让我们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不是空有一身本事,却不知道怎么用。

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呀,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把经世致用践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吧!
我的观点就是:经世致用非常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去实践它,让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

崇道弘德 经世致用意思

崇道弘德 经世致用意思

崇道弘德经世致用意思
崇道弘德经世致用意思是指,人们应当崇尚道德和品德的修养,追求德行和美德的提升,并将这种修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崇道"意味着对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高度尊崇和追求。


包括培养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追求道德的高尚与完美,以及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弘德"意味着推广或传播美德和道德,使之成为社会共同价值
观念。

通过弘扬美德、树立榜样,影响和教育他人,使更多的人受益于道德的力量。

"经世"意味着将崇道和弘德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事务中。


仅在道德层面上追求自身的提高,还要将道德原则、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应用于社会、工作和家庭等各个方面,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致用"意味着将崇道和弘德的修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不仅仅
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将道德原则和品德修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中,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人的成长发展。

因此,崇道弘德经世致用的意思是通过追求道德和品德的提升,将道德修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经世致用 的意思

经世致用 的意思

经世致用的意思经世致用的意思是经历一世的人才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出来。

形容有真才实学,或为官清正。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经世致用的意思是什么?经世致用的意思是经历一世的人才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出来。

形容有真才实学,或为官清正。

经世致用出自宋·曾巩《洪州到任表》:“使命之出,岂求於人,自我退而闲居,则思所以经济天下。

”经世致用基本解释经历一世才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出来。

形容有真才实学,或为官清正。

经世致用近义词行之有效、有志竟成反义词玩物丧志、得过且过第二天清晨,李时珍就离开了医馆。

他走在大街上,看见了一群医生在围攻一个穷苦百姓,原来这个穷苦百姓中了毒蛇之毒,危在旦夕。

李时珍看着他痛苦的样子,又听说这个病必须采集一种叫五步蛇的蛇药才能救治,便决定冒险去找五步蛇。

但当时五步蛇住在悬崖绝壁上,李时珍费了好多力气才爬上去采到五步蛇,带回去给穷苦百姓煎服。

服后不久,那个被咬伤的穷苦百姓立即好了起来,并在众人的感激声中,将蛇药送给了李时珍。

从此,李时珍便一心一意地钻研医药。

他写的《本草纲目》,经世致用,对医药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时珍受人们爱戴,也与他本身医德高尚分不开。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本草纲目》中李时珍采集蛇药的故事,李时珍采药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从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一生勤于钻研,经世致用。

为了寻找民间的治病良方,他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像李时珍这样的科学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神医”。

可是现在,仍有许多“庸医”鱼目混珠,误人性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者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经世致用,多积累知识,才能让自己变得博学。

经世致用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多读书,博览群书,才能吸取前人的智慧结晶,在书海中遨游,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们要努力读书,刻苦学习,做一个经世致用的栋梁之才!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积累,因为积累语言的运用才是关键。

弘道崇德 经世致用校训

弘道崇德 经世致用校训

弘道崇德经世致用校训摘要:1.弘道崇德经世致用校训的概述2.弘道崇德的内涵3.经世致用的内涵4.弘道崇德经世致用校训的现实意义正文:【弘道崇德经世致用校训的概述】“弘道崇德经世致用”是一所学校的校训,包含了两个部分,分别是“弘道崇德”和“经世致用”。

这个校训代表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即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所学,为社会做出贡献。

【弘道崇德的内涵】“弘道崇德”是校训的第一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对道德的尊重和追求。

其中,“弘道”指的是弘扬道德,强调的是对道德的传承和发扬;“崇德”则是指尊重道德,强调的是个人对道德的自我要求和追求。

这一部分校训的含义是,学校要培养的是有道德、有品德的人,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经世致用的内涵】“经世致用”是校训的第二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即把所学的知识用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

"经世"指的是理解世界,强调的是对社会的理解和把握;"致用"则是指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强调的是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校训的含义是,学校要培养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对社会挑战的人,他们要有实践的能力,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

【弘道崇德经世致用校训的现实意义】“弘道崇德经世致用”这个校训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能忘记对道德的追求和尊重。

其次,它强调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注重实践,把所学的知识用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

最后,它强调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经世致用名词解释

经世致用名词解释

经世致用名词解释经世致用是对某种知识或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发挥能力的一种称谓。

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经世之才的说法,即那些懂得应对世事和处理政务的才子。

在现代社会中,经世致用通常指的是某种学术或专业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生活或其他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它不仅要求人们掌握一定的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成果。

经世致用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要求人们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

只有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对实际问题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其次,经世致用要求人们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需要人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问题的本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再次,经世致用要求人们具备实际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因为实际问题常常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实际性,需要人们具备实际操作、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此外,经世致用还要求人们具备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够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和办法。

经世致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知识的应用要求人们具备经世致用的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经世致用都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对于个人而言,经世致用是实现职业发展和提高社会地位的关键,也是实现自身梦想和目标的途径。

对于社会而言,具备经世致用能力的人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培养和发展经世致用能力。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探索。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经世致用ppt

经世致用ppt
孔子说:“读了许多书,让他干工作,却完成不了任务; 让他搞公关,却完成不了使命。这样的人,书读得再多, 又有什么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 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 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 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 思潮。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 李塨、王源等等。清初学者在总结明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深感学风的空疏不实,对国家、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他们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 的新学风。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 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 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 注重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 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家、民族、法律、边 疆、地理、人情、风俗、自然科学等等,“事关民生国命 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 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 的各种方案 。
选文一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 察民隐也,乐道人指之关善于怪也异,、若勇此力者 、叛,有益于天 下,有益于将来,多乱一、篇鬼,神之多事一。篇之益矣。若 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 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 多一篇之损矣。
如果涉及那些怪异、勇力、叛乱、鬼神 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作奉承谄谀的文字
2.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①政治上,猛烈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封建专制君主 的罪恶,并提出了一些带有初步民主启蒙因素的主张,如 黄宗羲“公其是非于学校”、顾炎武“庶民干政”的主张。 ②经济上,针对封建的土地兼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土地问 题的办法。这些办法都贯串着“均田”的精神。他们提出 的“均田”虽与农民起义提出的“均田”有根本不同,但 表现出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和同情。③教育上,他们激烈地 批判束缚思想的科学制和八股时文,注重学校教育,要求 培养出真正有学问有实际能力的有用人才。④哲学上,他 们各有所宗,各有所创,呈现出思想活跃的局面。 清末,封建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 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世致 用之学,再度兴起。其代表人物是魏源、龚自珍以及稍后 的康有为。他们以今文经学为主干,继承和发展了明末清 初的经世致用精神,借经书的所谓“微言大义”发挥自己 社会改革的主张。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揭开了历史的新 篇章。


著书原则:即“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 所不可无” 后人著书,产量越高、速度越快,错误也 就越多的原因:后世作者,人心不古,把 写书看得太容易,成名成家之心迫切──归 根结底,还是创作态度诚实与否的问题, 可以称之为动机决定一切
三、文人之多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 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 “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源, 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行 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 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 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如此来 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这就是 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黄庭 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 所以华而不实。”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 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 平。 《宋史》说,欧阳修与学人晤谈,不曾涉及文章,只是谈 吏政,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经世致用 的意思

经世致用 的意思

经世致用的意思经世致用的意思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成语的解释。

经世致用典故出处是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四“唐制:内外文武百官之家各有家学,相传以为式。

太宗皇帝擢知举人如不由科目,则不得为官。

自是科目之重,未有如今日者也。

…古人之所以厚望于举子,使学以成其器业者,殆有由于此。

”顾炎武一生以经世致用为己任,他在《日知录》中反复强调治学要“经世”、“通经致用”。

顾炎武本人就是经世致用的最佳体现。

其父顾泾,字涧南,博学多才,顾炎武从小就耳濡目染,学习诗文书画。

稍长,又随父亲游宦到山东、河南等地,接触社会实际,深感王朝统治者束缚知识分子的手脚,不利于经世致用。

这就是顾炎武在青少年时代立下了为国分忧、发奋读书的志向,顾炎武的祖父辈、父辈为人正直清廉,有爱国忧民之心,因而很受乡里称道。

青年时期的顾炎武继承祖辈的遗志,准备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但一场接着一场的考试让他身心疲惫,他不愿再被功名利禄所累,毅然放弃了走进仕途的打算。

从此,顾炎武专心治学,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经学大师。

由此可见,经世致用是指把握时代的脉搏,切合当前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人,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对口专业”,从事的专业或者行业。

经世致用的近义词是经世济民、经世济用。

经世济民的意思是用所学的知识和才能去辅佐君主,帮助国家使它强盛起来。

经世济用的意思是以天下为已任,关注国计民生。

经世致用的造句是经世致用是近年新出现的名词。

经世致用的意思是指把握时代的脉搏,切合当前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人。

也指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事。

根据上述意思写一个句子吧!顾炎武一生以经世致用为己任,他在《日知录》中反复强调治学要“经世”、“通经致用”。

顾炎武本人就是经世致用的最佳体现。

其父顾泾,字涧南,博学多才,顾炎武从小就耳濡目染,学习诗文书画。

稍长,又随父亲游宦到山东、河南等地,接触社会实际,深感王朝统治者束缚知识分子的手脚,不利于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思维方式

经世致用 思维方式

经世致用思维方式经世致用思维方式植根于实用主义原则,强调知识和行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主张思想和行动的统一,认为真正的理解来自实践和经验。

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经世致用者专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沉溺于抽象理论。

他们相信知识只有在应用于实际情况时才有价值。

他们寻求对实际挑战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追求纯粹的学术追求。

重视经验:经验是经世致用思维方式的关键。

经世致用者认为,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比仅仅从书本或讲座中学到的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鼓励实验、探索和直接参与,以培养对世界的亲身体验。

实用性:经世致用思想家的目标是产生切实有效的成果。

他们重视实用性,避免空泛的理论或无法付诸实践的想法。

他们着眼于知识和行动之间的桥梁,追求能够真正改善社会或个人生活的解决方案。

适应性强:世界不断变化,经世致用思维方式也需要适应。

经世致用者认识到解决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愿意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他们能够灵活应对新挑战,并愿意探索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注重结果:经世致用者关注的是行动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

他们评估想法和解决方案的价值,基于它们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他们相信,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实际成果,而不是理论上的优雅或抽象的吸引力。

合作精神:经世致用者认识到,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多方合作。

他们欢迎不同的观点和专业知识,并寻求与他人建立伙伴关系,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他们理解,协作可以丰富想法并产生更创新的解决方案。

道德考量:虽然经世致用者专注于实用性,但他们也认识到道德和伦理考虑的重要性。

他们相信,任何解决方案都应该公平、公正,并符合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观。

他们寻求在解决实际问题和维护社会福祉之间取得平衡。

综上所述,经世致用思维方式强调行动、经验、实用性、适应性、结果导向、合作和道德考量。

它提供了一个框架,通过将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在现实世界中创造积极变化。

中国文化概论经世致用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经世致用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经世致用名词解释一、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始终强调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经世致用强调人应该将所学的道德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实际贡献,追求实际成就。

它反对空谈理论,主张把学问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人才,致力于提高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感。

二、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系统、全面地介绍和研究中国的文化。

它涉及到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各个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宗教等,并探讨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价值观、观念和行为模式。

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概括性解释和分析,这门学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传统之一。

它是由孔子创立的,并且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得到了广泛发展和传承。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和伦理修养,以及正确的行为准则。

它提倡仁爱、礼貌、忠诚和孝道,强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四、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学术素养。

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担负着传播和发展知识、引导社会进步的责任。

知识分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观点。

他们不仅关注个人的利益,更重视社会公益和国家发展。

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责任意识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道德伦理道德伦理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的行为应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

道德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与个人的修养、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稳定密切相关。

道德伦理关注个体的品德和行为,强调人应该廉洁奉公、尊重他人、守信用、关心社会福祉。

在中国社会中,道德伦理被普遍认同和崇尚,它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维护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 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其特点是,反对 空谈,力倡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和“以实为宗” 的良好学风。它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着力 点分析它是如何体现“经 世致用”思想的?
研读《文须有益于天下》
一、默读与感悟 二、思考: 1.本则的观点是什么? 2.怎样的文章才是有“益”的? 3.文章运用什么方法论述中心论点的? 三、探究 思考:本则是如何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的?
浙东学术
文化背景
章学诚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 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 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 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 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 上的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 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究其根本, 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的结果。
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 羲并称“清初三先生”。
《日知录》三则
这是一部读书札记, 反映顾炎武学术思 想的著作。被誉为 “清代学术的开山 之祖”。
经世 致用
经世:治理国事。其内涵是“经国 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 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致用:付诸实用。其内涵是“学用结合”,强 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益 正反论证 损
明道 纪政 察民 道善 怪力 无稽 剿袭 谀佞 乱神
研读《著书之难》
一、默读并感悟 二、思考: 1.著书之难,难在哪里? 2.怎样才能做到“自成一家”? 3、举司马温公和马贵与的例子有何用意? 三、探究:
怎样看待网络小说?
古人 力而能传

自成一家
所未及 不可无
对比

经世致用 的意思

经世致用 的意思

经世致用的意思
经世致用的意思如下:
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经世致用一词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另外,对“经济”的解释为:经国济民;“致用”为:尽其所用。

《辞海》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

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经世致用历史名词解释

经世致用历史名词解释

经世致用历史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经世致用”这个历史名词。

你说啥是经世致用呢?这就好比咱过日子,不能光想些不切实际的,得做点实实在在能派上用场的事儿。

经世致用呀,就是把知识、学问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好。

咱就拿古代那些有学问的人来说吧。

他们可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想着怎么用自己的本事让国家富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就像一个好厨子,不只是会背菜谱,还得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来喂饱大家的肚子。

你想想看,要是大家都只知道读死书,不去管现实中的事儿,那这个社会还怎么发展呀?经世致用就是鼓励大家把知识变成行动,别光是嘴上说说。

这就跟盖房子一样,设计图纸再漂亮,不实实在在地去砌砖头,那房子也盖不起来呀!再比如说,遇到自然灾害了,那些懂得天文地理的人,要是能利用自己的知识提前预测,做好防范措施,不就能减少很多损失了吗?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好处呀。

还有啊,在社会治理方面,有经世致用思想的人会想着怎么制定合理的政策,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这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得结合实际情况,像医生看病一样,对症下药。

现在的我们不也应该这样吗?在学校里学了那么多知识,可不能一毕业就还给老师了呀。

得把这些知识用到工作中、生活中,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

经世致用也不是说要一下子就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哪怕是一些小事,只要能对别人有帮助,那也是很有意义的呀。

比如说,你学了计算机知识,帮邻居修修电脑;学了医学知识,给身边的人讲讲健康常识。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不也是在践行经世致用吗?咱可不能小瞧了经世致用的力量,就像一颗颗小水滴,汇聚起来也能成为江河湖海。

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社会更加进步。

所以呀,朋友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把经世致用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别再只是空想,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去改变。

让我们一起用经世致用的精神,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吧!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吗?。

经世致用的意思解释

经世致用的意思解释

经世致用的意思解释
经世致用:明清之际儒家学者的学术主张,指学问须有益于国计民生。

语出孙奇逢《四书近指》:“诵诗读书所以经世致用,嘘古人已陈之迹,起今日方新之绪,方是有用之学。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若夫怪力乱神之事①,无稽之言,剿袭②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经世致用理念其价值有目共睹。

但由于过于看重学术的近期功利,忽视了学术的永恒价值,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术独立。

且乾嘉学派流弊所及,最终使知识分子脱离现实,为考证而考证,竟让实学走到了经世致用的反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史学“经世致用”的看法
“经世致用”一个我们经常会提及的词语,一个我们在谈及史学文学功能时常常使用的词语。

那么什么是“经世致用”呢?首先我们需要为这个词语下一个定义。

《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另外,对“经济”的解释为:经国济民;“致用”为:尽其所用。

《辞海》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

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颇深,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历史。

先秦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创立了影响后世千余年的儒家思想,其实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入世哲学”。

孔子周游列国,教授门徒三千,就是为了宣扬他理想中的社会秩序,以求改变春秋末年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局面。

并且儒家思想很实际的教导人们该怎样为人处世。

可见,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着很强的经世的传统,这对中国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思想界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它的经世致用的传统也一直影响的当时的知识分子。

他们以经世为己任,自觉地关心时政,积极参与国政。

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兴盛,此学强调“修身”,在实际实践中将“修身”与“经世”割裂开来,并且此学将“理”的思想僵化,失去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可以说史学“经世致用”的传统在理学兴盛时期处于低谷。

而继理学兴起的心学也只致力于“心学”本身,不注重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而到了清代,在中央专制集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经世致用”思想更似乎是走到了尽头。

而在整个“经世致用”思想处于低谷时期时,也纷纷有人站出来呼吁关注社会现实,反对空谈。

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就反对空谈,倡导“实学”。

而贯穿这所谓“实学”的一个中心思想,便是经世致用的精神。

到了清末,鸦片战争爆发,面对封建末世深刻的社会危机,一批政治家、思想家和进步学者再一次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实行改革。

其中较著名的有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

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关注世事,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揭露矛盾,抨击时政,指责清王朝统治的腐败以及官僚队伍的无能、迂腐。

在揭露问题的同时,他们要求“更法”,呼吁“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治夷”的思想,这一思想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近代社会。

其实可以说,从先秦时期起,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就一直贯穿着“经世致用”的思想。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兴
亡”为己任,自觉地担负起关心时政、关注国事、针砭时弊、甚至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使命。

虽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世致用”的思想也有被忽视的时候,但这种时期毕竟不长。

并且每当这时,总会有人出现呼吁“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为历代王朝统治服务。

中国古代王朝大都尊崇儒学,儒家学说的经世传统对历代王朝影响极大。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都关注于社会现实,为现实服务。

其次,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每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经世致用”的思想就会再度发挥其作用。

如清朝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关系尖锐,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各种改革运动,以寻求救国强兵之策。

最后,“经世致用”思想指导革命运动。

这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之后,这时西方的各种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并对我国发展产生了影响。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我国发展影响巨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大批共产党人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运用唯物主义史观解释中国历史及中国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并以之指导中国革命。

“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是广泛、丰富的,它几千年的嬗变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史学只有为现实服务时才有价值,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任何时期,我们都不应该抛弃这一史学传统,而应立足这一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