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符号,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下面介绍几种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一、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解题中,教师可以教学生观察关键词,分析出观察对象的性质,从而更好得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同时,还可以通过示范、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符号的理解和认知。
二、灵活运用符号在运用符号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灵活运用符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将闹钟声音用符号表示,并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符号的实际应用。
三、加强练习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想熟练运用符号,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加深对符号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注重串联知识点符号是数学知识点的精髓,教师要注重串联知识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符号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数学题型,让学生学习各种符号的运用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积极引导认知学习符号要注重认知,教师要以引导认知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兴趣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对符号进行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工具,将符号和奇妙的数学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符号的同时增加学习趣味性。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除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外,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符号,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数学解题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数学符号的意义和运用,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和算法,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数学符号的意义和用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数学符号的含义。
解释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的意义和运用,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符号进行运算。
教师还可以介绍其他常用的数学符号,如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等,并通过实际应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使用适当的数学符号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用“+”、“-”、“×”、“÷”等符号填空,完成算式的运算。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渐熟悉各种数学符号的用法,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符号的灵活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文章和解答数学题目,提高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数学类的故事书、科普书籍和数学杂志等,了解数学符号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
他们还可以解答一些含有数学符号的题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提高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数学建模等活动,增加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学符号,完成拼图的任务。
在数学建模的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数学符号,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对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教师还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最新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作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 如何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呢?笔者认为,学生符号感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引“生活之水”——唤醒符号意识1. 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符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比如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可以说,符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事实上,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前,早已感知到生活中的符号,已经具有一定的符号意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结合具体情境,就能充分激活学生潜藏的“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2. 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符号的价值.二、行“有效之法”——理解符号含义数学符号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它可以按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并能简洁地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通过逐步渗透,注重体验,主动构建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符号的含义,从而达到内化与发展.1. 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在低年级数的计算教学中,就用()、□、○、△、?等代替未知数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 3 + 4 = □,6 + () = 8. 到了中年级,在教学“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出现用字母x表示数,如求x + 15 = 40中的未知数x. 到了高年级,可以通过激发联想活动,提高学生驾驭数学符号的能力,例如由符号“1”可以联想到分数■、单位“1”、0.5 + 0.5、一个事物的整体等;由“÷”可以联想到乘法;由“-”可以联想到加法等.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复合应用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自创符号(图形、标记)来表达题意,以便于解答;还可以不断加大数学语言符号与日常语言符号的互译等. 总之,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培养符号感,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顺序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逐步渗透.2. 注重体验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会存在许多障碍和困难. 除学生主观原因外,客观上数学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其过于形式化也是导致学生理解数学符号较为困难的另一种原因. 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的知识表面化的现象,其根源在于数学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脱节,实质就是简约化的数学符号与其所表示的数学内容的脱节.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一个数学符号起始阶段,教师应给数学符号赋予具体的内容,通过借助一定的活动材料,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结合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的意义.三、用“有机之材”——深化符号认识数学符号的功能是用符号的形式代表符号所表达的丰富内容. 虽然数学符号是抽象的,但它充满生机,有其数学思想,不是枯燥的. 因此,选取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素材,使学习活动尽可能的处于其中,是增强学生数学符号感的有效途径之一.1. 提供操作型素材数学符号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感性→理性→运用”的辩证过程. 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操作转化为对符号的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一些公式的变形、定律的归纳,进一步强化了符号感.2. 提供拓展型素材我们的基本练习是把常见的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上,事件的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而拓展练习则是通过数学化的抽象的式子来解释、描述一个生活问题,很好地结合了“街头数学”与“学科数学”. 若我们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略加以分析,则不难知道这就是一个从具体的问题情境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符号表达,并且对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行解释的过程.总之,学生符号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教师要对学生符号感和符号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策略
55学子 2017.03数学教学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策略洪燕月符号给予一项事物说明,帮助人们理解。
数学符号发挥着相同的作用,它帮助小学生对数学公式或者表达式等进行理解。
数学符号具有重要作用,它和数学语言一样占据重要地位,可帮助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容易出现错误,这很可能就是因为其对小学数学符号的认识不足。
一、小学生对数学符号意识的现状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特有的。
符号意识是促进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它促进了小学生思维的开发。
但现实中很多小学生对数学符号意识不够,不能够理解小学数学符号的意义,导致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失去乐趣,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问题。
数学符号的理解能够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符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尤为重要。
二、加强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策略1.联系生活,渗透符号意识在停车场,可以看见停车符号,这时符号是生活的一种语言,在数学学习中,可以看见一些特有的数学符号,这时符号是数学的一种特殊语言。
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生活例子,加强同学对符号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让同学们回家观察家里有什么三角形的东西,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在课上课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容易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比长方形更加稳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将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渗透数学符号意识。
在课上,老师可以举例子让同学们发散思维,增强符号意识,比如:老师说,a 代表等边三角形的边长,3a 代表其周长,问生活中还有什么与a、3a 之类的例子。
同学们可能回答a 代表一支笔的价格,3a 代表三支笔的价格这种类似的回答。
2.操作实践,感受符号化数学符号往往是抽象的,小学生很难理解,不少同学们产生对小学数学的恐惧甚至厌恶感。
因此,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兴趣,帮助小学生们理解数学符号,需要进行操作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数学符号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符号可以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等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学生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符号。
例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号等基本符号。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这些基本符号的写法、读法、运用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符号,掌握它们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
其次,学生要学会运用符号来表示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等。
例如,学生要了解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它们的方法;要学会用符号来表示数学定理和公式,例如勾股定理、平方差公式等。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撰写数学符号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符号意识。
再次,学生要学会运用符号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学生要学会运用符号来表示各种线段、角度等的关系;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学生要学会运用符号表示未知数,并通过数学符号推导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最后,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数学符号。
符号在数学中是准确的,学生必须遵循符号的规则使用。
例如,不同符号不能混淆;乘号和小括号的省略要遵循相应的规则;指数符号和开平方号的使用也要正确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符号使用的规则和让学生多做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和正确使用符号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符号、学会运用符号解决问题,并正确使用符号,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意识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符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符号是一种语言工具,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简明的表达思想,提高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普及符号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老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步普及符号知识。
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可以将数字、运算符、等号等基础符号的符号意义引入到数学教学中。
在熟悉比较基础的符号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更加复杂的符号,例如分数线、无理数、三角函数、统计符号等。
同时,老师还应该在教学中注意符号的命名和书写规范,不断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水平。
二、认识符号的作用符号是一种抽象概念的表示方式,它能够干净、简洁地表达数学运算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认识到符号的作用,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感受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以简单的加减法为例,让学生学习“+”和“-”运算符号的意思。
学生可以通过划线、打钩等方式来标识符号的位置和运算对象,还可以通过口算或用算筹的方式,加深对运算符号的理解和掌握。
又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就要开始学习分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线的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将教材中的例子做成颜色卡片,可以轻松理解分数线的作用,并在书写分数时遵循规范。
三、强调符号的精度符号在数学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的精度也是非常严格的。
因为符号的精度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符号标错、位置偏差都会影响数学解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强调符号的精度要求,引导学生注意符号的标注和书写规范,尤其是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符号,避免因符号错误而导致答案出错的情况。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详细解析,提高学生对符号精度的注意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知能力和计算精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老师应该通过逐步普及符号知识、认识符号的作用和强调符号的精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符号意识和计算习惯,提高数学表达和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激活符号“生长因子”,发展学生“符号意识”—小学数学低年段培养学生符号意识行动研究案例
激活符号“生长因子”,发展学生“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低年段培养学生符号意识行动研究案例“符号意识”作为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一,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被提出和强调。
新课标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数学表达从具体向抽象转变的重要工具。
一、我校低年段学生符号意识发展现状(一)通过观察以及访谈从教师方面了解到的现状:现象1:在与教师交流访谈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意识形态、教育观念上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忽视符号意识的培养。
现象2: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将重心放在对数学符号的“识”、“记”,或者是符号的练习和使用上,缺少符号意义建构的过程。
现象3:部分教师在提及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时,表示有心无力,无从下手。
(二)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从学生方面了解到的现状:现象1:部分学生对数学符号不理解,经常是反复地进行符号操作的练习,但是错误却屡次发生,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难度。
现象2:用问卷对低年段学生符号意识发展水平进行调查时发现,46%的学生不能够准确的理解所学数学符号的所有含义,只有72%的学生能很好的完成从具体情境中正确的抽象出数学符号,只有36%的学生能够利用符号进行流利的数学表达,并且利用符号思考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见,我校现阶段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教师的符号意识淡漠,在培养学生符号意识上指导力不足,限制了学生符号意识发展水平。
1.原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上没有及时更新,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重知识技能,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师自身对于数学符号的研究理解不够透彻,对数学符号的内涵和本质把握不够精准,相关专业素养不足。
(3)教师没有找到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方法。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2021年5月、6月)(一)第一阶段行动1、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加强“数学符号”、“符号意识”的相关理论学习和研究。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与感知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与感知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数学符号感知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经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呢?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一、数学符号意识相关内容(一)数学符号意识符号意识,就是符号感,是课程核心素养概念之一,是义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表达内容,对学生数学思考与思维能力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符号意识培养,使学生在数学符号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学科形成正确的认识,以此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
(二)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符号意识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能够为高段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前期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
通过对数学符号意识培养分析,发现该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1]。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数学符号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学会用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目的。
通过学生自主实践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其基础知识学习效果,同时可以提升学生数学符号意识。
第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会判断数量关系,掌握数学运算与运算规律,无形中提升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学习,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教园地罗素曾说:“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由此可见,数学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让数学变得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符号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理解符号意义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前提,应用符号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最终目标。
但是目前在小学阶段数学符号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深层次地挖掘符号背后的内涵,容易陷入机械学习的状态,存在一些死记硬背公式的现象。
那如何培养学生符号意识?下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一、注重符号教学的情境创设每个数学符号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具有其自身的价值。
它们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摸索、提炼的结果。
教学时,将一些数学符号的历史由来或演变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符号,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数学综合素养也得到提升,教学相长。
比如:在自然数教学时,可以将自然数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给学生(可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
在很久以前,人们在捕鱼、打猎和采摘果子等生产劳动中发现了计数。
例如:抓住3头羊就用3个手指头代替或在绳子上面打3个结……经过漫长岁月和物品交换次数的增加以及后来人类大脑不断发展,语言的出现等等,人们从具体的实物中渐渐地抽象出数字,这样不仅以此激发学生探求人类发展历史的欲望,还能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数学符号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若失去数学原有的味道只是单纯地介绍数学符号,显得枯燥、无趣,也不利于学生的符号意识培养。
所以,教师要注重符号教学的情境创设。
二、注重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注重数学符号的含义及实质性的理解是教师的必修课。
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对于公式的强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小学阶段偶尔听到一些年长老师说某些学生连图形计算公式都不背,怎么能取得理想成绩。
的确,懒惰对于学习者来说,毋庸置疑是个坏习惯,但是仔细思考,如果不理解公式所得到的缘由,即便记下来,也只能照葫芦画瓢,解决一些简单机械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符号是用来代替具体数值或概念的一种特殊标记,是数学语言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符号的认识。
基本的数学符号包括加减乘除、等于、大于小于等比较符号等。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算术题目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符号,并告诉他们其代表的含义。
通过反复练习和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符号,从而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它们。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更复杂的数学符号。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数学符号的复杂程度也会增加,比如分数、平方根、指数、代数符号等。
老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这些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步步地逐渐掌握这些复杂的数学符号。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
数学符号不仅仅是用来表示数值或概念的,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应用数学符号,进行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训练,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符号运用习惯。
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各种情境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符号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符号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符号的认识、逐步认识和理解更复杂的数学符号、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和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为他们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可以培养出更多对数学充满兴趣、具有良好数学符号意识的学生。
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研究
教学篇•教学研究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于永红数学学科有着独一无二的数学语言,其中符号是最为基本的语言元素之一,其贯穿数学学科教学的始终。
运用数学符号,不仅能将数量关系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来,还能简单、明了地表示数学规律。
但小学生受年龄影响,思维以具象为主,很难有效地理解和运用符号语言,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对其进行运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为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保障。
一、数学符号意识概述数学符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
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符号概念,并在掌握数学符号的基础上有效运用,对数学中的关系和规律进行恰当表示,并学会推理和运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数学符号主要包括关系符号+、-、×、÷以及>、<、=等。
这些数学符号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准确的描述,还能助力学生理解抽象性的知识。
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
理解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理解了,才能识记,才能游刃有余地解题。
2.运算。
运算主要是指运用以及检验数学符号的过程,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
3.推理。
当前,核心素养是教育界的热点词汇。
在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就是重要的核心素养,指学生能通过概念、定理等推算得到答案。
4.运用。
其主要是将前三者相结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数学符号的特征以及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意义(一)数学符号的特征1.准确性特征数学本就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兼具且兼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时应该确保其严谨性,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准确运用数学符号,明确不同数学符号的含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浑水摸鱼”,要踏踏实实地记住,以防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混淆。
2.通用性特征尽管世界各国使用不同的语言,但数学符号的语言却是相通的。
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作者:李存海来源:《家长·中》2024年第06期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数学学科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
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需从唤醒意识入手,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探讨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策略。
通过情境引导、解读符号、实际应用三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进一步提高其数学思维活性,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和对符号概念的理解程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对数学学科来说,符号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至关重要,它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
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较弱,与学生年龄和受教育经历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深度有直接关系。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教师需要从教学模式入手进行改革,在强调新教学理念的同时,突出核心素养培育这一重点目标,在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培育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科本质,领悟数学魅力。
一、符号意识的本质内涵课程标准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等数学功能。
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
符号意识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数学知识和符号相关内容理解力、容纳力的一种体现,是两者之间对应关系的一种表达。
意识关系到学生的感知与理解,学生的符号意识就是针对符号所输出的相关感知,它分散在教学、积累活动的方方面面。
符号意识的培养有多重内涵,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
符号具有能被感知的客观形式,可以是图形图像也可以是文字组合,还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人物特征、声音信号、建筑等。
因此。
符号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促进其审美价值的成形。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价值(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一部分,具有表达和传递数学思想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培养符号意识的策略:1. 引入符号: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逐步引入数学符号,让学生逐渐了解和认识这些符号的含义。
比如,可以从简单的加号和减号开始,然后慢慢引入乘号和除号等。
2. 明确符号的意义:在引入新的符号时,老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符号的意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示范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含义,比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加法符号“+”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和。
3. 多角度解释符号:同一个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符号的含义。
比如,“+”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和,也可以表示正数。
4. 符号的比较和运用: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数学符号的用法和作用。
可以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符号的比较和运用,提高他们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符号的运算规律:让学生了解符号的运算规律,比如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符号的运算规律。
6. 使用符号进行数学推理:通过一些含有符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个算式,让他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符号来解决。
总之,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老师可以通过适当引入符号、明确符号意义、比较符号用法等策略来帮助学生增强对符号的认识和理解。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数学符号是数字之间关系和操作的一种简化表示形式。
培养符号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表达数学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符号的引入和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逐步引入数学符号,让学生逐渐了解和认识这些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可以从加号和减号开始引入,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然后引入乘号和除号,让学生了解乘法和除法运算。
引入符号时,老师可以使用一些教具和实物进行示范和解释,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符号的含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符号意识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生理解更高级数学概念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和方法。
一、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1. 从具体到抽象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
例如,在讲解加法时,可以先用实物(如苹果)来表示,再逐步引入加法符号“+”。
2. 使用生活中的例子将数学符号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受到符号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讲解时间时,使用时钟图示和时间符号。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1. 通过游戏和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
例如,通过卡片游戏练习数字和运算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2. 使用教具和manipulatives利用数学教具(如算盘、计数棒等)和manipulatives(如积木、拼图)帮助学生进行操作,强化他们对数学符号的理解。
三、逐步引入符号化的思维方式1. 从语言到符号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然后再用符号表达。
例如,先让学生说出“两个苹果加三个苹果等于五个苹果”,再写成“2 + 3 = 5”。
2. 反复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使用,使学生逐渐习惯于用符号来表达数学思想。
练习可以包括口算、书面作业以及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1. 多角度解释在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数学符号的含义。
例如,解释“=”符号时,可以通过实际的平衡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
2. 注重错误的分析在学生使用符号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教师应注重分析这些错误,并通过纠错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符号使用方法。
五、强化符号意识的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运用符号来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符号来表示解决过程。
2. 注重思维过程的展示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写出最后的答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数学符号作为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密性、简洁性、准确性和抽象性等特点,是数学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和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数学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代表相加,“-”代表相减,“×”代表相乘,“÷”代表相除,“=”代表等于,“<”代表小于,“>”代表大于等于等等。
学生应当掌握这些常见符号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
二、引导学生注意数学符号的使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数学符号的使用。
在解决算术题时,学生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计算过程。
“2+3=5”,可以使用“2+3”表示计算过程,使用“=”表示等于。
在解决代数问题时,学生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未知数。
“a+b=c”,其中“a”、“b”和“c”是未知数,学生可以通过解方程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之美数学符号具有美感和逻辑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美的数学公式和等式,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符号的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和应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通过给学生一些计算题,引导他们使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通过给学生一些代数问题,引导他们使用符号表示未知数并进行求解。
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数学符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且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
五、开展数学符号意识的拓展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拓展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
可以参观一些数学展览,了解数学符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数学符号的游戏,加深他们对数学符号的理解。
通过这些拓展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数学表达的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通过学习数学符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重要性、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方法和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重要性1. 注重数学符号的引入和解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数学符号的引入和解释。
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或知识点时,应该重点介绍相应的数学符号,并对其含义进行详细的解释。
当引入数学运算符号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多种形式的数学符号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符号呈现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符号。
可以通过图表、实物、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数学符号,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领悟数学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数学符号的运用,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符号。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和用法,提高数学符号的灵活运用能力。
4. 培养数学符号的认知能力在进行数学符号教学时,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的认知能力。
通过多维度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符号认知水平。
1. 进行数学符号意识的启蒙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识记数字和简单计算开始,向学生介绍最基本的数学符号,并进行相关的启蒙教育。
2. 开展数学符号的线上学习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数学符号的线上学习和探究。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符号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符号。
3. 创设数学符号展示墙在教室中,可以创设数学符号展示墙,将常用的数学符号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参观和学习,逐步掌握数学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符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符号。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是一门需要符号来表达和解释的学科,符号意识是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的关键。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方法。
一、创设符号学习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符号学习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我们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根据符号意思来解决问题。
比如,通过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学会使用“+”和“-”符号进行加减运算。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能够将符号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灵活运用符号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符号教具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符号。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具,如数字卡片、平衡木和算盘等,来演示数学运算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符号的意义,并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符号意识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符号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重符号的启发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符号时,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问题解决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乘法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使用符号来解决。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逐渐理解符号的意义和运用规则。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劣,培养他们对符号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符号应用的训练除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我们还需要注重符号应用的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符号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符号的使用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符号意识水平,并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地运用符号进行思考和解决。
五、鼓励学生交流和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培养符号意识非常重要。
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研究著名的思想家以及数理学家罗素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什么是数学?数学实际上就是符号和逻辑的总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表示数、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数学符号。
“数学符号”就是人们针对问题进行计算推理以及表述的关键工具。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有意识地渗透符号教学。
“符号感”,就是学生基于符号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产生主动驾驭以及使用的意识、能力以及习惯。
在数学符号中既包含着数学知识的抽象美、简洁美,同时又具有典型的统一美等特征。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在小学生心中播撒符号的种子,帮助学生有意识地丰富“符号表象”,这也是对学生“准代数”意识的有效启发,能为日后的“代数思维”打下扎实的根基。
1.深入挖掘教材——渗透数学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潜藏着符号因子,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深入挖掘并善加利用。
具体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放大”,对学生进行数学符号意识的渗透。
在“认识10以内的数”的教学中,教材针对数字符号“6”的认知,为学生配以相应的情境图,有6个人、6盆花以及6只鸟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比如,数字“6”像个勺子,由此而抽象地提炼出数学符号“6”。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绝对不可以忽视这一过程,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从具体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逻辑思维。
通过数字“6”,学生可以基于一系列形象化的物品,抽象提炼数学符号“6”。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真切地感受“6”的本领。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更深层地丰富学生的符号认知,也就是说,对于符号“6”,不仅代表6个,还可以表示“第6个”。
这样,学生就能轻松、顺理成章地理解符号“6”的基数以及序数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还有很多教学内容蕴含着符号的因子,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挖掘符号因子,并且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渗透,从而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符号意识及其作用是这样叙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较之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符号感”,“符号意识”则突出了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数学符号和一般符号的区别。
所谓符号,通常是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记号、标识,它源于规定或约定俗成。
符号具有两方面的内涵。
一方面它承载着一种意义、精神;另一方面它有着能被感知的特定表现形式,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事实人物。
比如红色的“+”,原本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现在已具有医疗卫生、救死扶伤的公认意义,并象征人道主义精神。
当然,现在全社会都在使用符号。
从交通标志到店铺招牌,再到各种商标,符号随处可见。
在数学世界里,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可以这样说,没有符号就没有近代数学,现代数学。
但数学符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符号。
首先,数学符号是精确的、严谨的。
这一特性使得与人
类其他语言形影相随的含糊性在数学里荡然无存。
而其他符号,特别是文化、艺术符号,不仅具有一定的含糊性,而且灵活多变。
很多符号追求新颖、独到而刻意变化是其生命力的体现,但这对于数学来说则是可怕的,数学符号几十年几百年不变都是很正常的。
其次,数学符号可以参与运算。
行算数到代数运算(包括向量、矩阵运算),从微积分到逻辑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如今几乎所有运算都表现为符号的推演。
正是由于数学符号的这些特殊性,使得数学符号的思维功能被放大到了极致。
数学思维常常成了可视的符号操作过程,不仅简洁,而且可以集中注意符号本身而不去顾及符号背后的东西。
当然,数学符号还有其独特的抽象性。
看不到或者不了解数学符号的这些特殊性,难免会误导教学实践,下面说说几次观摩所想。
其一,几次观摩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课,针对培养学生符号感的目标,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符号引进课堂,并诠释符号的含义。
这些课因其轻松、活泼具有观赏性,又贴上了培养符号感的标签,而一度受到追捧。
在笔者来看,由生活中的符号导入数学教学的主题,激活学生相关认知经验等是可取的。
明显的作用是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并创建一个接纳新知识的“港口”,亦即请来了一个同化新知识的“先行组织者”。
然而,过分热衷流行元素,
以非数学的符号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做法,让人疑惑,这到底是一场符号学的普及讲座呢,还是一节数学课?
其二,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特意开发学习材料、组织专项教学活动。
例如,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学生交流的表示方式有:
红绿红绿红绿……
……
□△□△□△……
1 2 1 2 1 2 ……
……
不少关于培养符号感的经验总结,都有大同小异的问题情境与教学活动。
学生的这些个性化表达,与其说是反反映了数学的符号感,不如说是在训练他们发现规律、表征规律。
因为学生的各种表示,都只是一种记号,其间反映的符号感与社会生活中的符号感类似。
这样的符号感在音乐课上也在训练,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拍手节奏等,这样的数学课并不比音乐课高明多少,何必再去凑热闹呢?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符号意识及其作用的叙述,不难看出其中包含了这样三层
意思:首先,符号意识的“对象”是“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其次,符号意识的行为表现,一是能够理解并用符号表示对象,二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结论;再次;扼要表达了符号意识的作用。
当然,作为教学实践的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如何落实,即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一、介绍背景了解数学符号,增强学习兴趣。
对于刚刚正式接触数学和数学符号的小学生来说,符号无疑是一个陌生的事物,要想让小学生了解它、接纳它,首先就必须让小学生对它产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每一种数学符号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包含了很多历史故事、趣闻等。
如:在教学《认识乘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乘号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乘号,从而增强学生乘法的兴趣。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三种。
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而在计算机运用上则用“*”表示乘,这是“·”的一种演变。
把这些故事告诉给我们小朋友,加深他们的印象并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符号的兴
趣。
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将这些历史、趣闻、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仅拓宽了小学生对数学符号发展与运用的了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形成符号意识。
小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符号,就必须体验符号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并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
如《认识乘法》一课,教师创设情景:商场准备给每个顾客发4块糖,如果来了4个顾客,商场要给他们多少块糖?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如果全班60个顾客都来了,有几个4相加?你会列式吗?生:60个4相加。
师:那你们写一下吧!师:对!这样加确实是太麻烦了,你们能否想出一种简单地表示60个4相加的方法呢?生:我在4和60中间添上一个符号,写成4△60或60△4。
生:还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写成60☆4。
此时,教师抓住机会,将“△、○、☆、*”统一成“×”。
乘号看似跟加减号无关,实则它是特殊的加法,4+4+4+4+4=4×5,同数相加,就可以用一种特殊的符号×表示,它是加号旋转了45°之后所形成的,也便于书写和记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通过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过程的展
示,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帮助小学生理解符号的本质特征,激发个体对符号的反思,形成一定的符号意识。
三、灵活恰当运用,强化符号意识。
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必须经历一个具体到抽象,最后到具体的过程。
教师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灵活运用。
如在教学《认识乘法》,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算法,认识“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合作交流,通过亲自动手摆小棒、列算式,并在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3个2相加的和,用数学符号表示为“2×3”或“3×2”,这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强化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学生符号意识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然而符号意识并非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过于铺开,处处着力是难以实现的。
尽管如此,也并不妨碍我们深入的探索研究,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探索,会有许多更好的方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