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讲义

合集下载

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ppt课件

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ppt课件

2、对研究患者的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随访 是否充分完整? 两种结局:康复\另一种疾病结局 随访期过短时结局没有完全出现 随访充分完善? 建议:5和20法则 敏感性分析:最好最坏分析
以100人的預後研究,4人死亡,16人失蹤,其 個案-致死率之計算 ”最好”情況 敏感度分析 sensitivity analysis 5與20原則 4/100=4% 最壞”情況 (4+16)/100=20 %

预后研究中的指标:发病率

临床研究中,发病率常涉及到两个的计算 指标: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发病率密度(incidence
incidence)
density)
累积发病率(累积死亡率、累积发生率):

累积发病率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新发生该病的人数占所
观察总人数的比率。

在临床研究中常常称为累积发生率,如狼疮性肾炎患者10年 内发生终末期肾病的累积发生率。
失聯為16/100佔16%

3、结局的确定是否应用了盲法? 二个结局是明确的:死亡、完全康复
在这两者之间,有更难发现和确认的各种 结局。 应事先有一个重要结局的判定标准,并应 用到整个随访过程 判定时的盲态很重要


4、如果确定了不同预后的亚组:有没有对重要的预后因素 做出调整?有没有在另一独立的测试患者中校验?

循证医学实践

自己动手评价预后文献 CATs(critically appraised topic) 严格评价主题:证据总结(P103)
补充内容: 预后研究的设计
预后分析(Prognostic Analysis)

是对疾病发病后发展为各种不同结局的预测。

疾病预后研究证据评价

疾病预后研究证据评价
37
2.判断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重要性)
二、预后估计的精度如何,即是否报告了预后结局
概率的95%可信区间
从统计学角度判断预后研究结果估计的精确性,
区间越窄,可信度越高,如果95%的可信区间
不包含1,表示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8
3.临床实用性:
2. 研究结果是什么
3. 研究结果对我的病人是否有帮助(适用性)
29
1 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性(Validity)
(1)病例是否经过认真确定并具有代表性,是否处于 病程的相同阶段,通常是病程较早的阶段;
(2)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所有研究对象都随访 到,并且随访完整; (3)是否叙述了判断结局的客观指标和采用盲法判断 结局; (4)如果研究亚组中有不同的预后结果,该结论是否 可靠。
10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11
Plasma fibrinogen level and long-term prognosis in Norwegian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10 year follow-up study.
prospective study):
A cohort study follows one or more groups of people who have
not yet experienced the outcome of interest but all of whom could potentially experience it.
7
有关预后的EMB步骤
1. 文献结果的是否真实
(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如何?是否为疾病的早期或同一时期开始随访

预后研究的证据评价与应用

预后研究的证据评价与应用
详细描述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研究旨在评估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临床数据和病理学特征,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案例一:肺癌患者的预后研究
案例二: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研究
心血管疾病预后研究有助于评估患者未来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数据收集和样本量问题
混杂因素的影响
治疗方式的演变
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多学科合作:预后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医生、统计学家、流行病学家等。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预后研究,并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预后研究案例分析
总结词
肺癌预后研究提供了关于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预后研究可以为医生提供依据,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设计
预后研究可以提供关于疾病特性和患者特征的信息,有助于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卫生服务规划
预后研究可以帮助卫生政策制定者了解不同地区或群体的疾病负担和患者预后,为卫生服务规划提供依据。
卫生政策评估
样本量与代表性
样本量的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到证据的可靠性。
数据收集和处理
数据收集是否规范、处理是否科学,对证据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统计分析方法
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证据的质量评价标准
Jadad评分量表
对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评估随机、盲法、失访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卫生政策的效果,预后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ppt

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ppt
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
临床上,对某些疾病得预后,象 细菌性肺炎、肠炎等了解较清楚,可 据临床化验或借助于文献资料,可以
判断病人得各种预后。但一些新近 发现得疾病,则不够清楚或不清楚, 因此,必须研究各自疾病得转归或预 后,探索影响预后得
因素,发现估计预后得预测指标 与改善疾病预后得措施,借以提 高临床医学水平,同时也为准确 判断疾病得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 3、患者病情:
• 一般疾病得病情,从最轻到最重都 有一个疾病得病谱分布。但差别 可能很大,这主要与机体本身得免 疫防卫机理,以及功能状态密切相 关。病情不同,预后各异。故凡病 情较轻得病人预后较好,病情较重 者预后较差。
• 5、患者得心理承受状态
4、医疗条件:
• 医疗条件得优劣,直接影响疾病 预后得好坏。一般来说,医疗条 件越好,医疗质量越高,防治效 果就越好,治愈率就越高,病死 率与病残量就降低,则总得预后 就较好。
复发得患者数
复发率 =
接受观察得患者总数
×100%
5、病残率:
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时期内每百(或千、万、 十万等)人群中,实际存在得病残人数。即指通过询 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得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 比。可说明病残在人群中发生得频率,也可对人群 中严重危害健康得任何具体病残进行单项统计。 她就是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之一。
• 疾病预后评定方法及其指标:
• (一)、评定指标:
• 1、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患某病得全部
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得比例。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 K)
同期患某病得病人数
2、治愈率:
系指患病治愈得患者人数占该病接受治疗 患者总人数得比例。治愈率作为预后指标常用 于病程短不易引起死亡得疾病。

11疾病预后研究与其评价精品PPT课件

11疾病预后研究与其评价精品PPT课件
2)研究疾病预后因素,改善疾病预后; 3)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
(三)预后因素
1.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预后因素(prognosistic factors)是指影响病人群 体疾病结局的因素,能用来正确的预测疾病结果 事件的发生。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是指导致人群发病率增 高的因素。危险因素可以是不良预后因素,也可 成为良好预后因素。
定义: 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
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
命损失。
预期 寿命
PYLL ❖ 疾病负担测量
的一个直接指标
e
= aidi
❖ 人群健康水平的
i =1
一个重要指标
年龄组
某年龄组 的死亡人

剩余年龄 ai= e-(i+0.5)
应用
❖用于计算每个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及比较不同原因 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 ❖用于将某一地区(县)和另一标准地(或省)相比较 ❖作为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的指标 ❖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⑺病人的依从性
⑻危险因素作用强度
对于多因素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往往也影 响预后。如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空气污染、职业 暴露石棉(砷及其化合物、氯甲醚等)、电离辐射等,某 病人若是由于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肺癌,则预后 较差。
二、预后研究
预后研究包括预后评定、健康相关生命 质量研究与预后因素研究3个方面。 (一)评价预后指标
3
1c
3
0.00 1.00 0.75
4
1d
2
0.50 0.50 0.38
5
1c
1

第15章 疾病预后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第15章 疾病预后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它是指在不给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的
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 过程。
它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生物学发病期(biologic onset) 各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有关
器官、组织的生物学反应性病变,这时一般
仅仅是一些微观上的变化,如分子细胞水平 的改变或组织学上的细微改变,患者无任何
指标 缓解率
定义 患某病给予某种治疗后,进入疾病临床消失 期的病例数占总治疗例数的百分比。 疾病经过一定的缓解或痊愈后又重新发作的
复发率
致残率
患者数占观察患者总数的百分比。
发生肢体或器官功能丧失者占观察患者总数 的百分比,常用于长病程低死亡的疾病。
二、预后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生存分析:
(1)直接法
2.存活队列偏倚(survival cohort bias)
从各医院收集病例组成队列进行预后研 究,由于收集的队列不是起始队列,而是从 该病病程中某一时点进入队列,且都是存活 病例,即可导致存活队列偏倚。
3.回忆性偏倚(recall bias)
指在回忆过去的暴露史或既往史时 ,因研 究对象的记忆失真或回忆不完整 ,使其准确性 或完整性与真实情况间存在的系统误差。
4.失访偏倚
指在研究过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
象因种种原因脱离了观察,令研究者无法
继续去随访,由此所造成的对研究结果的 影响称为失访偏倚。
5.测量偏倚
对研究所需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时 所产生的的偏倚即为测量偏倚。
6.零时不当的偏倚
所有观察对象虽然不能同时得病,但 是对每一个对象观察的起始时刻应当是该 疾病发展的同一起始阶段,否则预后的结 果就会产生偏倚,此即所谓的零时刻不当 的偏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同种疾病的不同结局(死亡与痊愈、并 发症有无),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作回顾性分 析,追溯产生该种结局的有关因素。
原因
结局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举例: 死于老年痴呆者较痴呆存活者素吗?)
老年痴呆死亡者 病例组 老年痴呆存活者 对照组 比较:行为异常发生率差异
第一步:提出临床预后问题
• 临床预后问题:76岁阿尔茨海默病妇女,什么时
候会死于痴呆?
• PICO转化:
– PATIENT: Old femal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or dementia
– INTERVENTION:- Any – OUTCOME:- survival (die) – COMPARISON:- No intervention or treatment
预后研究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牛津)
推荐强 证据

级别
I级 I a
Ib
Ic
II级 II a
II b
研究类型
同质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的SR
观察结果为“全”或“无”的病例 系列研究 同质性回顾性队列研究、或同质性 的对照组未治疗的RCT的SR 回顾性队列研究、或对照组未治疗 的RCT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特点
适用于病程长的疾病 节省人力、物力、研究时间 有偏倚:选择性偏倚(Selection bias)
回忆性偏倚(Recalled bias)
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
临床三要点:
考虑患者关注和期望 使用最佳证据 结合临床专业知识
预后证据来自五个方面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纵向描述性研究 病例分析 专家意见和个案报道
级别
Ⅰ Ⅰa Ⅰb Ⅱ Ⅲ Ⅳ Ⅴ
预后证据来自五个方面
表1 疾病预后证据的质量水平
研究设计 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纵向描述性研究 病例分析 专家意见,个案报道
急性心梗 »会猝死吗?
»会发生再梗塞吗? »会发生心衰吗? »生活质量会受到什么影响?
预后问题
• 间接预后问题(医生考虑)
■ 40岁、男性、无症状单纯性房颤。 (脑栓塞、心衰)预后如何? 需要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吗? 何时抗血栓治疗预后最好?
■ 70岁老年病人,偶然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预后的概念
临床经验 专业知识 患者的疾病特征 预后文献提供的科学证据
使预测结果尽可能接近患者的真实结局 进行综合性判断和估计
预后因素(prognosis factors)
凡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都可称为预后因素。 若患者具有这些因素,在疾病过程中,会影响 某种结局的发生概率。
预后因素(prognosis factors)
实施步骤
1 提出临床预后问题(病人或医生) 2 检索证据 3 评价预后证据 4 应用证据 5 后效评价
第一步:提出临床预后问题
病例1: 一位女性、46岁、溃疡性结肠炎7年, 曾
出现广泛性结肠受累和严重症状,目前处于缓解状态。 不愿手术,但又担心癌变危险。因为已有报道类似情况 发生。家属要求知道该病人是否会发生癌变。
第二步:检索证据
证据来源:1.教科书;2.因特网
可提供证据的教科书标准: 经常修订(至少1年1次) 大量参考文献(可以获得原文) 引用的证据经得起预后评价原则的检验
第二步:检索证据
推荐教科书:
1.Clinical Evidence
(the BMJ Publishing Group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1999 年第一次出版)
预后(Prognosis):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 发展为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死 亡、伤残、并发症等)的预测或估计 。
传统预后的判断方法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 专业知识 结合病人的病情
综合判断
困难:复杂疾病、慢性疾病影响疾病结局的因素多, 若不了解,判断可能偏离甚远
现代医学要求对疾病预后判断
2. Evidence-Based on Call (CD) 3.Harrison’s textbooks(CD)
第二步:检索证据
最佳资料库:
疾病预后研 究证据的评 价和应用
主要内容
预后问题 预后的概念 预后的证据分级 预后的循证实践 评价实例
本ppt大部分内容引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董碧蓉教授“疾病预后 研究的评价与应用”课件,引用部分版权归原创所有。
预后问题
• 直接的预后问题(病人或家属提出)
»病情是否严重? »能否避免急性期死亡? »能活多少年?
被观察的疾病人群,按是否暴露于可疑预 后因素,分为两个群体,随访一定时期后,确定 并比较结果事件的差异。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患病 群体
暴露种可疑预后因素队列 观察时间
非暴露可疑预后因素队列
疾病结局
过去
现在
将来
回顾性 纳入病例
随访
结果
前瞻性
纳入病例
结果
随访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第一步:提出临床预后问题
临床预后问题: 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
发展成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多少?什么时候会发 生?
第一步:提出临床预后问题
病例2: 一位76岁退休女教师。因进行性记忆力
减退3年,伴激越、偏执1年, 认知障碍1月就诊于精 神科门诊。标化精神现状检查(SMMS)18分(满分30), 查体正常,神经系统阴性,排除各种致老年痴呆的病 因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家属提出有关患者预后问题,死于痴呆的可能性是多 少?什么时候会发生?
病情、诊治时间 病程、合并症
个性特征 身体素质
预后
疾病特有因素
年龄 性别
社会经济地 位家庭因素
疾病的自然史和病程
I. 疾病自然史: 不给任何干预措施,疾病发生,发展到结
局的过程
四个时期
生物反应期 临床前期 临床期 结局
痊愈 病残 死亡
疾病的自然史和病程
II. 病程(Course)
疾病首次发生症状、 体征到最后结局所经历 的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