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骋能而化之”的主张,认为人类应该在了解、掌 握天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 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万物都 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
2.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 【点拨】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是自然的运行。 它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不能主宰人事的自然。 天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 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才能生存 发展。
12.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_瑳__”通“_磋__”,_切__磋__) 13.则光晖不赫 (“_晖__”通“_辉__”)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①﹒风﹒雨之不时 (名词作动词)_刮__风__下__雨__ ②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名词作动词)_称__王__ ③楚王后﹒车千乘 (名词的使动用法)_使__…__…__跟__在__后__面__ ④思物而﹒物之 (名词的使动用法)_使__…__…__成__为__物__
4.文章的中心是人定胜天,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点拨】文章开始以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 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 它不能主宰人事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 而不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
然后又从天不可畏,人祅可畏的角度,强调对人事应该 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错人而思天,则失 万物之情”的结论,告诫人们应“制天命而用之”。
整天,又饥又渴又累,回到宿舍先是﹒啜菽﹒﹒饮﹒水,然后倒头
便睡。( × “啜菽饮水”形容生活清苦。这里犯了 望文生义的错误。 )
【文言梳理】 一、通假字 1.大王荒之
(“_大__王__”通“_太__王__”,_周__文__王__的__祖__父__古__公__亶__父__) 2.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文本研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 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 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
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意思
作用
只要不违背礼义,何 回答了做人应该遵 必担忧别人说长道短 循什么准则的问题
3.荀子认为应如何对待“自我”和“天命”? 【点拨】(1)君王应该执着于礼义治国,执着于任用有 才有德的人,执着于消除弊政。而所有的人都应该执着 于提高思想,完善德行,增长智慧。
(2)德行高尚的人,对于由自己决定的意志、德行、智 慧等非常慎重,却不羡慕那些由时势命运来决定的荣华 富贵;德行卑下的人,丢下可以由自己决定、通过努力就 能成功的事情,而一心指望那些由时势命运决定的事情。 所以,德行高尚的人一天天进步,德行卑下的人一天天退 步。这就是他们相比之下大有悬殊的根源。
3.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译文:_这__是__自__然__界__的__变__动__,_是__阴__阳__二__气__的__变__化__,_是__很__少__出__ _现__的__事__情__。 4.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译文:_没__有__用__处__的__辩__说__,_不__紧__要__的__明__察__,_抛__弃__掉__不__去__研__ _究__。
5.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一句作结尾说明 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充分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
【要点探究】 1.荀子在文中提出了哪些思想观点? 【点拨】(1)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 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能主宰人 们的吉凶祸福。人应该“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 者”。(2)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
(“_匈__匈__”通“_讻__讻__”,_形__容__喧__扰__)
3.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_知__”通“_智__”)
4.小人错其在己者 (“_错__”通“_措__”,_废__弃__)
5.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_县__”通“_悬__”,_指__有__较__大__悬__殊__或__差__距__)
【备选要点】 1.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点拨】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 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间的道义、 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舍 弃;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
①大而言之,在服从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 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义规范人 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的混乱。 ②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 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 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5.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译文:_国__家__不__施__行__礼__义__,_那__么__功__业__、__名__声__就__不__会__显__著__。 6.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译文:_希__望__了__解__万__物__产__生__的__缘__由__,_哪__里__比__得__上__把__握__万__物__ _生__成__的__原__因__(_规__律__)_呢__!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 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
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 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 也;而畏之,非也。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基础自测】
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或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孜孜以求,笔﹒不﹒﹒缀﹒耕,在书
法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B.想象着画面中阳光下的少年,穿着白T恤﹒(xuè),站在
球场的情景,是不是觉得特别美好?
C.复兴号是“中国制造的标准动车组”,以350千米时
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枯耘失岁, 政险失民,田 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 祅。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 相生,六畜作祅:夫是之谓人祅。礼义不修,内外无别,
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
人祅。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
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
﹒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
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 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
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
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
【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本文中,荀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可以得到哪些 启示?
【明确】(1)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 面前,人不能为所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 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 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 弃。
(2)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 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 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 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 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 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
古义:_农__事__
今义:本领
5.则王公不﹒以﹒为宝
古义:_把__…__…__当__成__
今义:认为
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译文:_君__子__遵__行__他__的__常__规__,_而__小__人__计__较__他__的__功__利__。__ 2.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译文:_所__以__君__子__之__所__以__一__天__天__进__步__与__小__人__之__所__以__一__天__天__ _退__步__,_道__理__是__一__样__的__。
2.在选文的一、二段中,都引用了诗句,荀子引用的这 些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分别有什么作用?
【点拨】
诗句
意思
作用
天作高山, 大王荒之。 彼作矣, 文王康之
天造就高大的岐山, 太王垦辟它。百姓在 这里建新房,文王使 他们得安乐
间接回答了是什么 决定了人世间的安 定和混乱的问题
诗句
礼义之不 愆兮,何恤 Baidu Nhomakorabea之言兮
2.动词活用
孰与骋能而﹒化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_使__…__…__变__化__
3.形容词活用
①大王﹒荒之 (形容词作动词)_开__垦__ ②因物而﹒多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使__…__…__多__ ③文王﹒康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使__…__…__安__乐__ ④﹒怪之,可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以__…__…__为__怪__,_感__到__奇__怪__
四、古今异义
1.地有﹒常﹒数矣
古义:_经__久__不__变__的__必__然__性__
2.﹒勉﹒力不时
古义:_力__役__,_人__民__所__服__的__劳__役__ 今义:努力;尽力
今义:表示常量的数
3.风雨之﹒不﹒时
古义:_不__按__照__时__节__
今义:时时;经常不断地
4.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D.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 主义,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一大进步。 【明确】选C。“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 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 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 ﹒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
6.怪星之党见
(“_党__”通“_傥__”,_偶__然__地__)
(“_见__”通“_现__”)
7.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_常__”通“_尝__”) 8.人祅则可畏也 (“_祅__”通“_妖__”) 9.枯耘失岁 (“_枯__”通“_楛__”) 10.田 稼恶 (“___”通“_秽__”,_荒__芜__) 11.其说甚尔 (“_尔__”通“_迩__”,_近__)
速载客运行,秉持民族工匠之心,﹒驰﹒聘中国复兴之路。 D.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倾(qīnɡ)听,真正去体会
孩子的感受。
【答案】选D。A项,缀—辍;B项,“恤”应读xù;C项, 聘—骋。
二、熟语积累,并判断词语运用的正误。 啜菽饮水:饿了吃豆类,渴了喝冷水。形容生活清苦。
[运用](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 他在深圳山体滑坡现场抢救被埋在土中的居民,干了三
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
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
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寇难并至 (2)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3)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4)弃而不﹒治
寇:______________ 常:______________ 伤:______________ 治:______________
【明确】(1)外寇 (2)通“尝”,曾经 (3)妨碍 (4)研究
2.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 比,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 然条件无关。
B.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 “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 是昏庸。 C.自然无法影响“治乱”,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 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
万物之情。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则光晖不﹒赫
赫:显耀
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隆重
C.大天而﹒思之
思:思慕
D.﹒孰与应时而使之
孰:哪里
【明确】选B。“隆”为“尊重”之意。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明确】选A。A.“于”均为介词,“比”。B.结构助 词“的”;代词,指天。C.表顺承,“就”;表递进,“并 且”。D.表因果,“那么”;表转折,“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