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疏浚深度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的处理措施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的处理措施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的处理措施摘要: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着水土流失的现象,且随着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程度进一步加剧。

其中的泥沙在水流作用下进入当地的河道,并淤积在河道底部,抬高了河床,对河流沿岸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所以,对于河道要定期采取疏浚措施,清除河底的淤泥,保证河道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主要从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入手,进而对淤泥处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为城市河道疏浚工程及淤泥处理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河道疏浚;难点;淤泥处理措施河道是集防洪、灌溉、排涝、航运等功能于一体的水路系统。

然而,在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河道的淤泥含量严重超标,河床也有明显程度的抬高,严重影响河道正常作用的发挥,所以必须要及时进行河道的疏浚施工,清除沉积在河底的淤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河道淤泥过量的主要影响有几点: 淤泥沉积在河道底部,抬高河床,降低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 影响河道的水质。

河水当中泥沙含量较高,附近居民在使用这种河水时对其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增加对岸堤的压力,对岸堤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必须及时对河道进行疏浚施工,清除河道底部的淤泥,改善河水的水质,加强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提高河道的稳定性。

1.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1.1 施工回淤状况的影响回淤状况是我们在河道疏浚过程中最常遇到的施工难点,回淤量的多少也是制约施工质量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将回淤量尽量控制在一定的阈值内。

如果河道的回淤量比较大,或者是回淤的速度比较快,这就可能会使整个工程无法进行,甚至破坏了基本的河床结构。

1.2 河床土层差异的影响河床并不都是泥土层,施工中常遇到特殊河床土层,比如黏土层及软岩层等。

不同的河床图层的施工差异性较大,例如普通泥沙河床中包含着特殊河床土层,这种状况会降低施工效率甚至无法施工,对施工进度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泥土层的变化,确定每次的挖装深度,保证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1.3 水文气象条件的负面影响河道疏浚工程为水上作业,容易受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且水文气象条件多为负面的。

生态疏浚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疏浚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疏浚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富营养化和底泥堆积。

底泥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滞留在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势必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疏浚是恢复水体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主要围绕城市内河湖泊水体的生态疏浚进行可行性分析,探讨疏浚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1. 当前水体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利用实地调研和水体采样分析等手段,对研究范围内的水体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包括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底泥堆积情况等。

2. 生态疏浚技术及方法分析综合分析各种生态疏浚技术和方法,包括机械疏浚、生物疏浚、物理化学疏浚等,分析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效率和成本。

3. 生态疏浚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综合考虑生态疏浚对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因素,评估生态疏浚对水环境的影响。

4. 生态疏浚的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生态疏浚技术和方法、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估,从经济、社会、生态等角度分析生态疏浚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和水体采样,获取水体生态环境的详细数据。

2. 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学术文献和工程案例,了解生态疏浚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3. 实验室分析对采样的水体、底泥等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底泥堆积情况等数据。

4.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生态疏浚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

五、研究成果1. 水体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对研究范围内的水体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形成水体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2. 生态疏浚技术及方法分析报告综合分析各种生态疏浚技术和方法,形成生态疏浚技术及方法分析报告。

3. 生态疏浚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报告评估生态疏浚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生态疏浚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报告。

浅谈河湖生态清淤疏浚施工技术

浅谈河湖生态清淤疏浚施工技术

浅谈河湖生态清淤疏浚施工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湖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保护与修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河湖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其中清淤疏浚是保护河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

河湖因长期受到各种污染物的积累和沉淀,底泥淤积严重,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沉积物承载了大量的有机废物和重金属,对水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清淤疏浚工作是目前河湖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清理底泥和淤泥,恢复水体深度,改善水质,促进水流通畅,维护水体生态平衡,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清淤疏浚工作也能够改善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加水生植物栖息地,促进水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提高,有利于维护河湖生态平衡,促进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河湖生态清淤疏浚施工技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水生态环境:河湖是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和淤积的影响较为严重。

通过清淤疏浚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弃物和过多的沉积物,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2.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湖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对城市和农村居民供水、灌溉、航运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持河湖的通畅与水质清洁,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清淤疏浚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河湖周边的生态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生态景观价值,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4.科研与技术创新:通过对清淤疏浚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创新,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清淤疏浚工艺和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和治理效果,推动水务工程领域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河湖生态清淤疏浚施工技术,分析其在维护水体生态环境、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系统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河湖生态系统的特点,探讨清淤原因,并介绍各种清淤疏浚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水源、交通和能源,还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许多河流面临着生态破坏和水质恶化的问题。

为了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和健康,各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一、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于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健康的河流能够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

其次,它们对于调节气候、防止洪涝灾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者,河流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依赖于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然而,当前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河道改造、过度取水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常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1、河道形态修复改变过去为了防洪等目的而对河道进行的过度硬化和渠化,恢复河流的自然弯曲形态,增加河道的宽度和深度变化,创造多样的水流速度和水深条件,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

2、水生植物修复在河流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3、生物膜技术通过在河床上铺设特殊的材料,形成生物膜,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表面。

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水质。

4、人工湿地技术在河流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土壤的过滤、吸附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对河水进行净化。

人工湿地还可以增加河流周边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5、底泥疏浚对于底泥污染严重的河流,进行底泥疏浚可以去除积累的污染物,改善水质和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

6、生态护坡技术采用生态材料构建河岸护坡,如植被护坡、石笼护坡等,既能防止河岸坍塌,又能增加河岸的生态功能,促进植被生长,提高河岸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1、某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该河流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严重恶化,发黑发臭,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河道疏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疏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疏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河道疏浚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旨在清理和扩大河道,促进水流通畅,防止洪水和涝灾。

本报告旨在评估河道疏浚工程的可行性,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和可行性分析。

二、项目背景当前,许多地区的河道面临疏浚的需要,主要原因如下:1. 河道淤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中的沉积物会逐渐堆积,导致河道变浅,水流变得缓慢。

2. 洪水和涝灾:河道淤积会限制水流的通畅,增加洪水和涝灾的风险,对周边地区的农田和居民造成威胁。

3. 水生生物受损:河道淤积还会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对河道进行疏浚工程是至关重要的。

三、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疏浚工程改善河道的水流状况,减少洪水风险,提升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具体的目标如下:1. 清理淤积物:彻底清理河道中的淤积物,使河道变得更加通畅。

2. 扩大河道:根据需要,扩大河道的宽度,增加水流的通过能力。

3. 保护生态环境:在疏浚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强化监测与维护:建设自动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河道状况,并确保后续的维护工作。

四、可行性分析本节将对河道疏浚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1. 技术可行性疏浚工程属于成熟的技术,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我们拥有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可以高效地进行疏浚工作。

同时,我们将采取先进的监测技术,及时获取疏浚工作的数据,并进行实时调整和管理。

2. 经济可行性在经济方面,河道疏浚工程可以提供多个方面的经济效益。

首先,通过清理河道和扩大水流通道,可以降低洪水和涝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其次,疏浚工程可以改善水运条件,提升水路交通的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同时,河道疏浚工程还将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 社会可行性河道疏浚工程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减少洪水和涝灾,可以保护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疏浚工程改善了水路交通条件,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2024年浅析疏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024年浅析疏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024年浅析疏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一、疏浚工程概述疏浚工程是指对水体底部进行挖掘、清理和拓宽等作业,以改善水流条件、增加航道深度、扩大港口规模或满足其他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的一种工程活动。

疏浚工程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港口、航道等水域,对于促进水上交通、提高水体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影响分析疏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疏浚工程会改变水体的自然形态和流动状态,影响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平衡。

挖掘作业会破坏底栖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同时,水流速度的改变也可能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盐分布不均,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2. 地质环境的影响疏浚工程会破坏河底或海底的地质结构,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河床侵蚀、海岸侵蚀等。

此外,挖掘产生的弃土和废弃物可能堆积在河道或海岸线上,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安全隐患。

3. 水质的影响疏浚工程可能导致水体中的悬浮物、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对水质造成污染。

同时,疏浚作业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也可能对周边水体中的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轻疏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1. 优化疏浚工艺选择科学合理的疏浚工艺和设备,减少挖掘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的破坏。

同时,优化施工时间,避开生物繁殖季节和敏感时段,以减少对生物的影响。

2.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规范作业流程,防止弃土和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3. 生态保护与修复在疏浚工程前进行生态评估,预测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疏浚过程中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如设置生态保护区、生态补偿等。

工程完成后进行生态修复,如种植水生植物、放养生物等,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4. 水质监测与治理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疏浚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对于产生的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增加沉淀池、过滤设备等,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方式及处理方案探析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方式及处理方案探析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方式及处理方案探析摘要:河道底泥环保疏浚管理,是可持续性产业探索与开发的主要实践方式,它与城市环境优化、资源循环利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该工作具有基础性、多元性、计划性特征。

基于此,本文从河道底泥的疏浚意义出发,探索了河道底泥环保疏浚的两个方式:抽水法清淤以及水下机械化清淤,并且对自然干化法、土工管袋脱水法以及机械脱水法三个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希望相关研究能够为环境工程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河道底泥;环保疏浚;自然干化法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区面积的扩建,以改善环境为目标,做到绿色疏浚俨然成为河道底泥疏浚的前进动力和方向。

河道底泥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重金属等污染源的聚集地,即使外源上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泥沙沉积以及生物因子的作用等原因,河道内源的有害物质也不容易清除出去,因此选择良好的河道底泥疏浚方式和处理方案是很重要的。

1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方式1.1抽水法清淤抽水法清淤属于河道底泥疏浚的干水作业,也叫干水法清淤。

清淤的机械设备分为两种:挖掘机和水力冲挖机。

1.1.1 挖掘机干式清淤挖掘机干式清淤主要对季节性河流、非主河道、小型河道进行清淤。

挖掘地点选取在裸露地面,或是通过在水下设立围堰把水拦截,水排干净后分块对河道底泥清淤,最后用渣土车将底泥运到其他地方。

挖掘机清淤的优点是技术要求低,但是它的缺点是清淤不够彻底。

1.1.2 水力冲挖机清淤水力冲挖机首先用高压水枪对淤泥进行冲刷,然后把淤泥搅动成泥浆状,通过管道被送到岸上。

相比于挖掘机,它的优点是成本低,而且清淤彻底,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但是受天气影响。

两种方式都是干水法清淤中的有效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二者的特点进行选择[1]。

1.2 水下清淤水下清淤指的是带水清淤,具体原理是以船为平台,在水下进行清淤作业的方法。

水下清淤主要借助几种主要的机械设备:1.2.1 绞吸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主要由铰刀、吸管、浮体三部分组成,其作用原理是:首先用铰刀将底泥搅松动,和水混合成泥浆,然后借助吸管吸入泵体再通过排泥管道运到排泥区,整个过程是一个挖、运、吹的一体化流程。

河湖生态清淤技术解析

河湖生态清淤技术解析

河湖生态清淤技术解析【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水环境的破坏,造成了河湖底存在着受污染的淤泥,为了清除了淤泥,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不但确保了现有环境的稳定发展,更能够提高河道针对抗洪排涝水平,为后续整体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且稳定的发展空间。

河湖清淤是各个城市治理水环境使水体还清的重要环节,随着疏浚技术的发展,要求在河湖清淤实施的同时,要有环保意识,实现环保疏浚与环保清淤。

【关键词】:河湖;水质;生态清淤;解析1前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当中以水资源的污染尤为突出。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然而,我国的大部分河湖及湿地都受到了污染。

受污染的河湖及湿地的淤泥之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被释放出来进入到水体之中,造成水体水质变坏。

污染物会沉积在水体底部淤泥层中,成为水体污染的内源,不但影响水质,而且非常不利于自然水体自净,致使水质持续向坏的方向发展。

淤积的淤泥也将影响河湖及湿地的水利和生态调节作用。

河湖清淤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同时应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实施策略。

淤泥中含有几十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较大的影响了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夏季高温时污染底泥上翻浮于水面,造成水质恶化和水体视觉感官效果较差,成为阶段性的百姓投诉焦点。

生态清淤,又称环保清淤。

是为改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清淤,目的是减少二次污染,不同于为改善航行和排涝行洪条件而进行的疏浚。

生态清淤作为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底泥中的污染物浓度,还可为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2城市河湖底泥生态清淤简介2.1技术概述生态清淤对清淤工程有更高的要求,应尽量避免污染底泥的搅动和细分子颗粒物质的扩散。

相对于一般清淤工程,生态清淤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为了防止挖泥过程中污染底泥扩散,对传统挖泥船进行改造,开发新型环保型绞刀头和防污屏等环保设备;二是在清淤船上配置全球定位仪、污染监视仪等仪器,以提高疏挖精度,避免漏挖与超挖;三是为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对输排系统进行改造,减少输泥过程中的泄漏;四是在清淤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兼顾修复水生生态系统的更高目标。

深水生态清淤疏浚施工技术

深水生态清淤疏浚施工技术

深水生态清淤疏浚施工技术摘要:宜昌市黄柏河东支上游第一级水库,承担着200万人饮用水和100万亩农田灌溉供水的重担。

黄柏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磷矿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域生态问题日益加剧。

严重威胁宜昌市的供水安全。

为有效削减水库底泥内源污染,决定采用清淤疏浚方式清除库底内源污染物。

水库最大水深约52m,有别于河湖疏浚技术。

关键词:玄庙观水库;水环境;环保清淤引言玄庙观水库位于宜昌市远安县嫘祖镇望家村,是宜昌市黄柏河东支上游第一级水库,承担着200万人饮用水和100万亩农田灌溉供水的重担。

黄柏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探明磷矿资源储量超过 30 亿吨。

随着磷矿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域生态问题日益加剧。

2013 年5 月,在东支流域上游玄庙观、天福庙两座水库首次发生大面积水华,截止20年以前在局部水域水华仍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宜昌市的供水安全。

尤其是处于上游的玄庙观水库底泥中总磷含量已远超过滇池、太湖、巢湖等重富营养化湖泊。

为有效削减水库底泥内源污染,经湖北省水利厅以“鄂水利复〔2016〕152 号文”和宜昌市环境保护局以“宜市环函〔2018〕49 号文”批准,发包人拟对水库进行清淤。

1、玄庙观水库水质污染概况黄柏河流域水库水体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饮用水III 类以上的水质要求,但是部分断面总氮和总磷含量则没有达到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标准,部分月份甚至劣于Ⅴ类水质标。

玄庙观水库入库河流的总磷含量超标率最高,其中以黑沟、董家河和东支干流最为明显,部分月份出现了Ⅴ类水或劣Ⅴ类水。

总体上看,玄庙观水库水质略为劣于下游其它三座水库。

2、玄庙观水库底泥污染概况玄庙观水库入库污染主要以面源和磷矿来源为主。

其中,面源污染的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入河量分别为 4442.32kg、180958.59kg和5744.92kg,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67.42%、74.38%和21.30%;磷矿的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入河量分别为 2146.87kg、62343.55kg 和21228.0kg,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32.58%、25.62%和78.7%。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处理研究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处理研究
工程造价咨询主要就是收到建设方委托,承担项目从决 策到竣工验收环节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咨询涵盖的 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对工程设计可行性的研究,对施工环节 的管控,对竣工验收环节的造价编制和审核等。近年来,随 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让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工程造价咨询 机构,但受到建筑行业复杂性、范围广等各方面的影响,在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风险构 成因素较多而且不受人的控制,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险因素对 工程质量和造价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2)能源化利用。对于淤泥能源利用技术来讲,在以 下发达国家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式。其中包含焚烧利用以及 生产建筑材料等。对于淤泥焚烧过程来讲,不仅可以杀灭原 菌,还能杀灭有机物,但具有较高的成本,同时能耗大,并 且还会排放出一定的烟气,这种烟气污染物会超标,因此, 一般是不建议采用的。一般而言,淤泥能源化利用,主要是 针对生产建筑当中的材料,比如制水泥以及砖等相关建筑材 料。在淤泥当中,将免烧砖凝结剂加入其中,并将炉渣等掺入, 同时将一些建筑废弃物等掺入,成本较低,并能制定免烧砖。 是较成熟的淤泥处理方式。
关键词:河流疏浚;常见难点;淤泥处理 中图分类号:TV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1)07(上)-0230-02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河道占有一定地位,并发挥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河道发展将导致河道淤积,如果没有将疏浚工 程做好,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河道疏浚工程质量对河道疏 浚应用效果具有严重影响。应采取相关对策,对河道底部淤 泥进行处理,并将淤泥进行有效处置,这样才能对水质进行 改善,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1 河道疏浚工程中常见的难点 1.1 施工回淤状况影响
(4)淤泥填塘。以上海为例,推行了退渔还水以及退 渔还林这样的项目。基于这样的项目,其中退渔还林需要一 定量的土方回填,进而为淤泥提供了一定的处理空间。进行 淤泥填塘,能够对土方占用耕地问题进行解决,还能加固提 防,确保提防具有安全性,并对退渔还林等土方问题进行有 效解决。 3 结语

楠溪江河道疏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楠溪江河道疏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楠溪江河道疏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楠溪江部分河段由于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下降,该文通过对滩地进行疏浚,疏整和增大河段行洪断面,可有效改善河段的行洪及过流条件。

关键字:楠溪江河道疏浚对策楠溪江河道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河道迂回弯曲,流态复杂,滩林众多,河岸凹凸变化,易形成凹岸不断冲刷、凸岸不断淤积,而造成河道改道;部分河段内由于淤积严重、弃渣料胡乱堆积,河道宽度被束窄,河床断面起伏不定。

以上河段在过流尤其是行洪期间,不仅会造成上游水位雍高,而且在过流断面内,流态变化不定,极易对河岸及河床形成不利冲刷。

通过对滩地进行疏浚,疏整和增大河段行洪断面,可有效改善河段的行洪及过流条件。

1 楠溪江河道概况楠溪江是瓯江下游左岸的一条最大支流,流域分属永嘉县、缙云县、黄岩区、乐清市和青田县,面积2436?km2。

楠溪江干流全长142?km,平均坡降6.0‰。

主要支流有岩坦溪、张溪、鹤盛溪、小楠溪、花坦溪、五尺溪和陡门溪等。

流域属浙南中低山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和西北向东南倾斜,山林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

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811.2mm,多年平均径流深1139.2m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7.75亿m3。

降水时空分布差异显著,自北向南递减,且集中在台讯期,楠溪江上游(楠溪江与小楠溪汇合前的河段)已建有两座中型水库,均以发电为主,其余为小型水库或山塘,水能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2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楠溪江地处浙南暴雨中心,流域内雨量充沛,山区面积大,溪流陡,洪峰流量大。

近年来,随着永嘉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楠溪江面临新的问题。

2.1 部分基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河道淤积近年来随着永嘉县内重点工程(如41省道、诸永高速、康庄工程等工程)的逐步实施,这些工程促进了永嘉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据相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永缙公路巽宅段弃渣总量约42万方,其中15万方未得到妥善处置;雁楠公路永嘉段弃渣总量约40万方,其中20万方被随意弃置;诸永高速弃土弃渣总量在150万方以上,其中弃渣治理措施落实到位的仅90万方,而随意或故意乱弃的弃渣多达40万方;而康庄工程的总弃渣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50万方,且几乎全部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只是随意地堆放在楠溪江流域上。

河道治理中疏浚施工现状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河道治理中疏浚施工现状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河道治理中疏浚施工现状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摘要:河道是河水流经的路线,泛指具有通航的河流的水道。

河道的通畅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具有防涝排泄、疏通洪水、水运交通等作用,部分河道还兼具了生态、景观等功能。

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河道疏浚技术概述,探析了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问题与河道疏浚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关键词:河道治理;疏浚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措施引言由于河道疏浚施工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均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直接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河道疏浚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好全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防止对河道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全面提高整体的工程施工效果,从而使质量控制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1河道疏浚技术概述河道就是河流流经形成的路线,具有通航灌溉、防洪防旱多种功能,更是自然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河道淤积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保障河道的生态功能,降低河道淤积的不安全性,各地开展河道疏浚工程。

作为河道治理的主要措施,河道疏浚主要是通过开挖清淤的形式来疏通河道,以加高堤防、挖宽、挖深河道的形式来清理淤泥,并提高河道的通航和灌溉效率。

目前采用的河道疏浚技术主要有人工开挖、机械挖掘两种,挖掘机、挖泥船等设备有着广泛的应用[2]。

其中机械挖掘主要分为干作业和水下作业两种,施工人员会根据河道淤积的程度、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施工环境来确定施工方案,并开展相应的河道疏浚测量和质量管理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河道疏浚技术正在迈进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2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问题2.1施工回淤状况的影响在河道疏浚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因为现场环境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回淤的问题,这也是施工的一个难点,回淤量多少将会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为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现场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需将回淤量控制在合理的阈值内。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及其优化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日益稀缺,河道的治理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存在着许多河道治理问题,主要包括河道水流不畅、水质污染、河道的土壤侵蚀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措施。

针对河道水流不畅问题,可以采取河道疏浚措施。

疏浚河道能够增加河水通行能力,减轻水流阻力,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

疏浚可以通过清理淤泥、清除浮物和修复河道的方式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河道岸线的整治、植物的引植以及岛屿的剪除等方式来增加河道的通行能力。

针对水质污染问题,可以采取污水处理的措施。

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会对河道的水质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

可以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废水进行预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方式,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还可以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针对河道的土壤侵蚀问题,可以采取生态防护的措施。

河岸和河道周围的植被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土壤侵蚀。

因此可以进行植被的引种和植被的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还可以采取保护性耕作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河道的土壤。

针对河道的生态破坏问题,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的措施。

河道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可以进行湿地的恢复和修复工作,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还可以加强对污染物的监测和管理,减少对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利工程中存在着许多河道治理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措施来解决。

通过河道疏浚、污水处理、生态防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河道治理问题,保护河道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河道疏浚调研报告

河道疏浚调研报告

河道疏浚调研报告河道疏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河道疏浚的情况及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保障河道的通畅度和水域环境的健康。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研内容与结果1. 河道疏浚的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调研样本中,有70%的人表示河道疏浚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但仍有30%的人表示他们所在的河道疏浚情况不理想,存在明显的堵塞和淤积现象。

2. 河道疏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河道疏浚存在以下问题:(1)目标不明确。

部分地方政府和管理单位未能确定河道疏浚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导致疏浚工作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

(2)资金不足。

河道疏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的投入仍然不足,导致疏浚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推进。

(3)技术落后。

部分地方在河道疏浚技术方面存在滞后现象,无法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方法进行疏浚工作,效果较为有限。

(4)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和管理单位对于河道疏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导致疏浚效果无法得到及时评估和改进。

4.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1)明确目标。

政府和管理单位应该明确河道疏浚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指标,推动疏浚工作的有序开展。

(2)增加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河道疏浚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公私合作,共同为河道疏浚提供资金支持。

(3)引进先进技术。

政府可以引进先进的河道疏浚技术,提高疏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4)加强监管。

政府和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对河道疏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确保疏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河道疏浚工作在一些地方得到了有效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建议政府和管理单位加强对河道疏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明确工作目标,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强监管,以推动河道疏浚工作的健康发展。

河湖治理监理中的水域疏浚与岸线修复

河湖治理监理中的水域疏浚与岸线修复

河湖治理监理中的水域疏浚与岸线修复导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河湖水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淤积问题,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引发洪涝灾害。

因此,在河湖治理监理中,进行水域疏浚与岸线修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多个角度,探讨水域疏浚与岸线修复在河湖治理监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一、水域疏浚的必要性1. 淤积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湖水域中的泥沙和杂物会逐渐沉积,形成淤积。

这些淤积会导致水域变浅,限制船只通行,影响水运交通的畅通。

此外,淤积还可能造成水流不畅,增加洪涝的风险。

2. 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域的淤积不仅对交通有影响,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淤积导致水中氧气不足,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另外,淤积还可能导致河床变得平坦,无法提供鱼类生长需要的多样化栖息环境。

二、水域疏浚技术1. 机械疏浚机械疏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水域清淤方法。

常见的机械疏浚设备包括挖掘机、吸污船等。

机械疏浚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淤积物清除,恢复水域的通航能力和水流畅通。

2. 清淤管道清淤管道是一种采用抽吸和输送淤泥的技术。

在清淤过程中,清淤管道通过真空力将淤泥抽取并输送到指定地点,既节省时间又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岸线修复的重要性1. 岸线稳定水域交界处的岸线是保持水体稳定的关键。

当岸线受到侵蚀或破坏时,水体会容易泛滥,给周围的建筑和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因此,进行岸线修复工作是保护水域和周边区域的重要举措。

2. 水生态修复岸线修复可以还原自然岸线的形态和功能,提供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栖息地。

修复后的岸线可以恢复生物多样性,促进水体自净、水生态的修复。

四、岸线修复技术1.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其他生物来加固和修复岸线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应水生环境的植物,并进行合理的种植和管理,可以提高岸线的稳定性。

2.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包括使用岩石、土壤和其他材料来修复岸线。

例如,可以使用护岸材料来建造护岸结构,以保护岸线免受水流冲击和侵蚀。

河道疏浚施工及底泥处理方法实例研究

河道疏浚施工及底泥处理方法实例研究

河道疏浚施工及底泥处理方法实例研究摘要:河道疏浚施工难度虽然一般,但随着大气、噪音、水质等环保要求及城镇交通、市容市貌要求日益严格,特别是城镇区域和饮用水源上游河段的清淤,一般传统施工法已无法适用。

另外,底泥处理技术亦应与时俱进,适用环境、环保要求。

关键词:河道疏浚;清淤;底泥处理;淤泥;环保施工1.工程概况2018年睢宁县十三五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总投资1905万元,资金来源于江苏省省级补助和睢宁县的县级配套。

疏浚县级河道3条29.07km,土方58.51万m3,河道单侧生态护坡长度1.15km、面积1.24万m2;乡级河道17条76.81km,土方152.73万m3;整治行政村合计9个(涉及到的自然村庄有20个),疏浚河道合计27条、长度48km,整治水塘1座,疏浚土方合计46万m3。

2.清淤方案比选清淤施工有多种方案,应该结合河段所处环境进行比选,选择环境影响小、施工方便、高效的方案。

另外,一般单一清淤方案很难满足所以河道/段施工要求,需分段确定具体施工方案。

2.1不同河段清淤环境要求本次施工涉及河道多,分布环境要求不一,如有的流经城镇,有的下游为饮用水源水库,需根据不同河道/段采取不同施工方案。

河段分类及环境要求情况见表1。

表1 河段分类及环境要求明细表2.2清淤施工方法及其优缺点不同清淤方法需要的社保不同,对环境影响不同。

每种施工方法的优点、缺点比较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清淤方法优缺点对比表2.3.清淤施工方案比选与优化从三种常规清淤方案的施工原理和优缺点看,任何一个方案或几个方案组合都无法满足城镇和水源地上游河段清淤施工环护要求。

2.3.1城镇河段清淤方案优化为满足城镇环境、交通要求,对绞吸式挖泥船施工的排泥管线铺设形式优化为: 挖泥船→浮管→潜管→多级接力船→岸管→淤泥脱水固化场。

浮管采取柔性连接方式,并随挖泥船移动。

潜管紧紧河床铺设,可隔2-4根输泥钢管搭配一节橡胶管,以提高潜管连接柔性。

某湖泊环保疏浚工程中底质及水质变化规律研究

某湖泊环保疏浚工程中底质及水质变化规律研究

某湖泊环保疏浚工程中底质及水质变化规律研究◎ 迮思干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随着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的大力推行,对湖泊水库、河道等水域环境治理中关于底质和水质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底质淤泥疏浚治理的重要手段,环保疏浚在很多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

但如何在环保疏浚过程中控制和分析底质、水质的变化,并检测环保疏浚后底质、水质是否达到了相关标准,则需要在工程实例中进行分析与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大理市环洱海湖滨带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中的环保疏浚工程实施为例,研究经环保疏浚后底质、水质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一变化规律提出了底质、水质的有关控制标准,优化过程控制措施,为进一步提升环保疏浚过程中对水质等湖泊水域环境的保护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环保疏浚;底泥;水质;监测1.引言目前,大多数的湖泊等都存在富营养化、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等水质问题,其中湖泊底泥是作为内源向水体释放,也是造成湖泊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现阶段各地均采取了控制外源污染的措施后,湖泊内源污染的治理正逐步成为湖泊等重要水体环境治理的关键内容。

环保疏浚作为清除湖泊污染底泥的重要工程手段,在很多工程中得到应用[1]。

采用环保绞吸船的疏浚方法,底泥在经过绞刀切割并制成泥浆后经管道输送到陆基场地,可有效降低因底泥搅动而造成的水质进一步恶化。

本文主要结合大理市环洱海湖滨带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中下鸡邑示范点的环保疏浚,对工程施工前后的不同阶段底质、水质进行了持续的监测,并对其前后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本工程工况条件下底质、水质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施工过程中水体保护的措施,探讨了施工过程中底质和水质的控制标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措施,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2.项目概况2.1项目概况洱海是云贵湖区的一个重要淡水湖泊,湖泊面积250km2,流域面积2565km2,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河道疏浚工程调研报告

河道疏浚工程调研报告

河道疏浚工程调研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土地资源的不断利用,河道疏浚工程逐渐成为保障水资源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及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相关数据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广泛了解了河道疏浚工程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三、调研结果1. 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情况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河道疏浚工程在我国各地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泛,不仅仅是城市河道,还包括了农田排水渠道和水库等。

通过清淤、倒槽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河道的通行能力,减小了洪水和内涝的风险。

2. 存在的问题尽管河道疏浚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河道疏浚工程的投入较大,资金来源不确定,导致项目推进存在困难。

其次,由于一些地区的河道长期得不到有效疏浚,已经淤积严重,需要耗费更高的成本来进行治理。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着疏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规划和综合考虑,导致工程效果不佳。

3. 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河道疏浚工程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河道疏浚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河道疏浚工程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机构,并规范工程的实施程序和质量监督。

(3)科学规划:在进行河道疏浚工程前,应进行充分的科学规划,包括确定工程的目标、范围和具体措施,并考虑与相关工程的协调与联动。

(4)加强监测评估:加强对河道疏浚工程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结论通过对河道疏浚工程的调研,我们认为河道疏浚工程在保障城市水资源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仍面临着资金困难、规划不科学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该工程的发展,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科学规划和加强监测评估等。

城市水生态修复规划中的河湖疏浚策略

城市水生态修复规划中的河湖疏浚策略

城市水生态修复规划中的河湖疏浚策略引言城市水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旨在恢复和改善城市水体的生态系统功能。

而河湖疏浚作为城市水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水生态环境、改善水质和防洪减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水生态修复规划中的河湖疏浚策略,以期为城市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一、城市水生态修复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水环境的恶化,河湖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域面积萎缩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也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水生态修复成为了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水生态修复旨在通过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增加水域面积等手段,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而河湖疏浚作为城市水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改善水体的通畅度、提高水质、增加水域面积,从而为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河湖疏浚的意义和作用1. 改善水体通畅度城市化进程中,河湖水体受到了大量的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侵入,导致水体的通畅度下降。

而河湖疏浚可以清除淤泥、疏通河道,使水体的通畅度得到改善,减少水体内部的阻力,提高水流速度,有利于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质的改善。

2. 提高水质河湖疏浚可以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污泥、底泥和悬浮物等杂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的含量,从而改善水质。

此外,河湖疏浚还可以改善水体的通气条件,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提高水体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3. 增加水域面积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河湖被填埋或围垦,导致水域面积的减少。

而河湖疏浚可以清除填埋物和围垦物,恢复水体的原有面积,增加水域的容量,有利于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此外,增加水域面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为水生生物的繁衍和生长提供条件。

三、河湖疏浚策略1. 综合治理河湖疏浚应该与水体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水生态修复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生态疏浚深度优化研究作者:黄宏王芳霍飘逸吴若桢张旭畅陈奕玮商栩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11期摘要:生态疏浚是治理污染河流和湖泊内源污染的有效手段。

疏浚深度则是生态疏浚的重要参数,但是目前尚无确定生态疏浚深度的成熟技术和规范。

本文以温瑞塘河舜岙河段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内实验开展生态调水背景下生态疏浚深度优化研究。

结果发现,该河段TN和TP的环境本底值分别为5.13±0.96 mg L-1和0.15±0.01 mg L-1,研究河段最佳的生态疏浚深度约为5cm。

在将表层泥层疏浚的基础上,结合生态调水和外援污染控制,才能实现水质的根本性改善。

关键词:生态疏浚;深度;优化;调水;温瑞塘河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007-02底泥是陆源性水体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场所,是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内源污染,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二次污染源[1]。

随着外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内源污染已成为影响上覆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1-2]。

有效控制底泥内源污染将是未来河流湖泊污染治理的主要战场之一[3-4]。

目前,国内外河流湖泊内源污染治理手段主要包括工程疏浚、生态疏浚、原位固化等[5-7]。

生态疏浚,又被称为“环保疏浚”,已被公认为是控制河流湖泊内源污染的有效手段[8-12]。

与传统的工程疏浚不同,生态疏浚主要通过绞吸等低影响方式将污染程度和风险较高的表层沉积物移除,要求在控制河流湖泊内源污染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疏浚深度的确定是生态疏浚的关键参数[13]。

疏浚深度过浅,则不能充分去除污染物含量大和生态风险高的表层沉积物,不能有效控制内源污染;疏浚深度过深,则增加工程造价和淤泥处置压力,对水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影响后期的生态恢复。

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分析疏浚所要控制的目标污染物随底泥深度的剖面变化特征和环境风险,结合不同疏浚层的污染物可能释放强度来确定环保疏浚深度[14]。

浙江是我国典型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流速缓慢、容易淤积,由于工业发达和高城市化率,内源污染极其严重。

为此,浙江省2016年“五水共治”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全面打响清淤治污歼灭战,以杭嘉湖、宁绍、温黄、温瑞平原河网清淤为重点,清淤计划达10100万立方米。

但是,现有清淤模式注重于清淤的“量”,对疏浚产生的大量淤泥仍无有效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途径,对疏浚导致的生态风险考虑不足。

此外,现有模拟疏浚研究主要针对湖泊,关于河流生态疏浚深度的研究仍然比较少,对生态调水背景下疏浚后水土界面污染物释放过程的了解仍然很少。

为此,本研究以温瑞塘河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调水背景下生态疏浚深度优化研究,为“五水共治”提供科技支撑。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和处理研究区域位于温瑞塘河流域舜岙河。

该河段位于南柳美食街附近,除了受农村生活污水影响,还受餐饮废水影响。

由于近年来尚未疏浚,淤积程度较高,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区域。

于2016年9月13日,采用自制的底泥柱状样采集器(内径5cm)采集柱状样。

由于淤积程度较高,无法分为污染层、污染过渡上层、污染过渡下层和正常泥层。

因此,用等距离方法,以5cm为距离,从表层到底层割取0-5cm、5-10cm、10-15cm和15-20cm共4个泥层。

1.2 原水培养实验设计分别将各泥层转入量筒(内径5cm、容积为500mL),制成实验装置,每个装置设置2个平行。

沿量筒壁缓慢注入河道原水达到500mL刻度。

中途不换水,实验周期与实验组相同,实验周期结束后测定对照组最终的相关水质参数。

1.3 模拟换水培养实验设计分别将各泥层转入量筒(内径5cm、容积为500mL),制成实验装置,每个装置设置2个平行。

沿量筒壁缓慢注入自来水达到500mL刻度。

因温瑞塘河流域生态调水水源来自珊溪水源地(为自来水),本研究以自来水模拟生态调水水源。

每隔3天换水一次,总共换水5次。

每次移出的旧水用于测定相关水质参数,观测每次换水时每个土层上覆水污染物浓度。

1.4 水质测定在采集底泥柱状样时进行地表水水质监测。

水样用聚乙烯瓶收集,滴加固定液后放入便携式冷藏箱保存,带回实验室后分析。

水样总氮(TN)和总磷(TP)的分析方法分别为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 结果2.1 原水培养实验结果在采集柱状样时,采样点上覆水TN和TP浓度分别是6.69mg L-1和0.46mg L-1。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G 3838-2002)》,该河段原水TP浓度为劣V类水质。

由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G 3838-2002)》并未给河流TN浓度分级分类,因而无法评价。

经过16天的室内原水培养后,各泥层上覆水TN和TP浓度详见表1。

由表1可见,不同泥层TN和TP浓度范围分别为4.46-6.50mg L-1和0.13-0.15mg L-1,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5.13±0.96mg L-1和0.15±0.01mg L-1,变异系数分别为18.7%和6.9%。

由于变异系数都很小,说明原水培养后各泥层上覆水TN和TP的浓度的差异非常小。

以平均值跟原水相比,TN和TP浓度下降率分别为23.3%和67.4%,各泥层TP浓度符合III类水质。

2.2 换水培养实验结果通过换水培养实验,模拟生态调水对水质的改善作用。

经检测,自来水水TN和TP浓度分别是1.09mg L-1和0.10 mg L-1。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G 3838-2002)》,自来水TP浓度均符合II类水质。

在模拟换水培养实验中,先后经历了5次换水。

不同泥层上覆水模拟换水培养上覆水TN和TP浓度的动态变化见图1。

由图1可见,不同泥层上覆水TN的浓度都具有随着换水次数的增加降低的趋势,在第3次换水以后TN浓度都稳定在2.00mg L-1以下,在第5次换水以后TN浓度都稳定在1.50mg L-1以下。

不同泥层上覆水TP的浓度也都具有随着换水次数的增加降低的趋势,在第5次换水以后,除了0-5cm泥层,其余泥层TP浓度都在0.10 mg L-1以下,符合II类水质(图1)。

3 讨论3.1 环境本底值及其意义在天然河道中,水体污染物的浓度受内源和外源污染的影响,也受土水界面污染物吸附/解吸附的影响[3]。

在室内原水培养实验中,因切断了外源污染,水体污染物的浓度则主要取决于内源污染和土水界面污染物的吸附/解吸附。

从这个角度考虑,室内原水培养后的最终污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该河段水体的背景污染水平。

受此启发,我们发现TN和TP的最终浓度可以代表该河段“环境本底值”。

以各泥层上覆水TN和TP浓度平均值为准,该河段TN和TP的环境本底值分别为5.13±0.96mg L-1和0.15±0.01mg L-1,TP的环境本底值符合III 类水质(表1)。

明确河段水体污染物环境本底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当前,随着“五水共治”的不断推进,温瑞塘河流域加大了环境污染整治力度,但是由于城中村和农村截污纳管工作的推进困难重重,导致外源污染难以彻底控制,加之环境本底值本身并不低,导致水环境质量仍然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善。

这也是温瑞塘河流域大部分水质监测断面仍然属于劣V类水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我们建议,对于流域水质的改善程度,在短期内不应该以“消除劣V类”为考核指标,而更应该在明确环境本底值的基础上,以“接近环境本底值的程度”为考核指标。

3.2 生态疏浚深度的优化室内原水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切断外援污染的前提下,如果不进行生态调水,各泥层TN和TP的最终浓度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实际上,外源污染的彻底截断是不现实的,因而时至今日温瑞塘河流域大部分水质监测断面仍未劣V类水质,而超标的水质参数恰恰就是TP为主。

可见,许多流域,特别是平原河网,不仅需要生态调水,还需要生态疏浚。

在换水培养实验中,我们用自来水模拟生态调水水源,观测各个泥层上覆水水质的动态变化。

因切断了外源污染,水体污染物的浓度则主要取决于换水次数和土水界面污染物的吸附/解吸附。

对于不同泥层,虽然上覆水TN浓度的动态变化曲线比较接近,但是也比较清晰地显示出泥层深度越深上覆水TN浓度越低(图1)。

TP浓度的动态变化清晰地显示,0-5cm泥层的上覆水TP浓度明显高于其余泥层。

以往很多类似研究也表明,表层泥层是生态疏浚的首要目标(图1)。

一旦将表层泥层疏浚,结合生态调水和外援污染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水质的根本性改善[15]。

综上所述,对于温瑞塘河流域的该研究河段,最佳的生态疏浚深度约为5cm。

4 结语以温瑞塘河舜岙河段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内原水培养实验和模拟换水实验,首次开展生态调水背景下生态疏浚深度优化研究。

通过原水培养实验,发现该河段TN和TP的环境本底值分别为5.13±0.96mg L-1和0.15±0.01mg L-1。

流域水质的改善程度,应该在明确环境本底值的基础上,以“接近环境本底值的程度”为考核指标。

对于温瑞塘河流域的该研究河段,最佳的生态疏浚深度约为5cm。

要真正实现水质的根本性改善,不仅要进行生态疏浚,还要结合生态调水和外援污染控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1]丁涛,田英杰,刘进宝,等.杭州市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环保疏浚深度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 35(3):911-917.[2]王雯雯,姜霞,王书航,等.太湖竺山湾污染底泥环保疏浚深度的推算[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6):1013-1018.[3]Sndergaard M, Jensen JP,Jeppesen E. Role of sediment and internal loading of phosphorus in shallow lakes[J]. Hydrobiologia,2003,506-509(1):135-145.[4]何伟,商景阁,周麒麟,等.淀山湖底泥生态疏浚适宜深度判定分析[J].湖泊科学,2013,25(4)471-477.[5]Gulati RD, van Donk E. Lakes in the Netherlands, their origin, eutrophication and restoration: state-of-the-art review[J]. Hydrobiologia,2002,478(1/2/3):73-106.[6]Perelo LW. Review: In situ and bioremedi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aquatic sediment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7(1/2/3):81-89.[7]Ozkundakci D, Duggan IC, Hamilton DP. Does sediment capping have post-application effects on zo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J].Hydrobiologia,2011,661(1):55-64.[8]周小宁,姜霞,金相灿,等.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磷的垂直分布及环保疏浚深度的推算[J].中国环境科学,2007,27(4):445-449.[9]Gustavson KE, Burton GA, Francingues NR 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aminated-sediment dredging[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 2008,42(14):5042-5047.[10]雷晓玲,丁娟,雷雨,等.疏浚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环境工程,2015,34(2):140-143.[11]严军,张亚鹏,郭雷宁,等.中国环保疏浚主要问题对策及案例分析[J].水利天地,2015,32(5):16-19.[12]曹承进,陈振楼,王军,等.城市黑臭河道底泥生态疏浚技术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011(1):32-42.[13]金相灿,荆一凤,刘文生,等.湖泊污染底泥疏浚工程技术-滇池草海底泥疏挖及处置[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9-12.[14]钟继承,范成新.底泥疏浚效果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湖泊科学,2007,19(1):1-10.[15]廖振良,徐祖信,高廷耀.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水质模型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4,32(4):499-5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