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练习题答案 双页 打印1份
![翻译概论练习题答案 双页 打印1份](https://img.taocdn.com/s3/m/a81ed65acf84b9d528ea7a12.png)
第一章翻译概论p.212 练习题二(1)部分地由于日益增长的需求,批发茶价已翻了几乎一番。
(2)我读到他的信又惊又喜,惊的是他还健在,喜的是他一直没有忘记我。
(3)如果我爸爸知道此事,他一定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4)史密斯太太也容光焕发,第一次狼吞虎咽地大口吃饭,像一只小猪。
(5)青春并非人生的一段时间,而是一种心态。
它不仅表现于满面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便,更意味着坚强的意志,卓越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情感。
(6)她再也不愿意相信任何男人了。
(7)昨夜我听见他鼾声如雷。
(8)他又想呆在家里看电视连续剧,又想和她一起去看电影,一时觉得分身无术。
(9)我们先看看礼拜天上午有没有空,到时再考虑能否接受你们的邀请。
(10)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业,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第六章第一节练习题答案(1)Their brand is gaining in popularity.(2)No spitting.(3)The man living on welfare began to build up his own market, one step at a time.(4)He has a loose tongue.(5)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platform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6)He is henpecked.(7)An image of being close to the people can get a new policy more easily accepted.(8)He needs to improve the art of leadership.(9)The mayor has decided to look into the affair in person.(10)He shot at the birds, but they flew away.(11)He hit upon a good method to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the experiment. (12)We grade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reading ability.(13)No one was certain whether he postponed the visit on purpose.(14)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improving.(15)Even Beethoven’s father discoun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his son would one day become the greatest musician in the world.第六章第二节练习题答案(1)All one’s geese are swans.(2)Broken bones well set become stronger. (3)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4)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5)Love me, love my dog.(6)Turn over a new leaf(7)A fly in the ointment(8)All roads lead to Rome.(9)A flying visit(10)Break a butterfly on a wheelWeek 3 课堂练习及答案重译法课堂练习:(1)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is not as easy as that from English intoFrench.英译汉不如英译法容易。
翻译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
![翻译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54c414a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3.png)
翻译概论四川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翻译活动最基本的性质是语言转换()。
A:对 B:错答案:A2.文学翻译是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审美再现()。
A:对 B:错答案:A3.翻译活动不需要考虑所在的社会交际环境而独立的发生和进行()。
A:错 B:对答案:A4.当代职业翻译已从传统的人工翻译发展到以翻译服务为核心,涉及到本地化、机器(辅助)翻译、翻译教育和培训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综合性语言服务行业()。
A:错 B:对答案:B5.对翻译活动基本性质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A:对 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翻译的目的也是对翻译行为的一种限制或要求,运用宏观的翻译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方法,引导翻译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翻译的目的一定会实现。
()A:对 B:错答案:B2.歌德的《浮士德》、弥尔顿的《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霍桑的《红字》等都受到《圣经》及其故事题材、格言、用典的影响。
()A:错 B:对答案:B3.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中提出,佛典在语法上最显著的特点包括()。
A:多覆牒前文语。
B:其诗歌之译本为压韵。
C:一篇之中,散文诗歌交错。
D:倒装句法极多。
答案:ACD4.奈达针对翻译的文化语境,将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分为()。
A:物质文化 B: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 C:生态文化 D:社会文化答案:ABCD5.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士涌入中国沿海地区从事传教活动,客观上伴随传教活动进入中国的,还有近代西方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诸多技术成果和研究著作,这些著作由传教士们独立翻译而成。
()A:对 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狭义的翻译过程就是指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
A:错 B:对答案:B2.除了包括语言转换过程,广义的翻译过程还包括对原语文本的选择和研究,以及译语文本的接受和影响等()。
A:对 B:错答案:A3.翻译研究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理解和描述翻译的进行,从而形成了对翻译过程的理性认识()。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精修订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精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3ac76f0d69dc5022aaea00ff.png)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1)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
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
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
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
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lecture_1__翻译概论
![lecture_1__翻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6e240fff00bed5b9f31dcf.png)
3) In terms of the media by which translation is done: oral, written and machine 从翻译的手段来分类,翻译可分为口译(oral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笔译(writte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和机器翻译 (machine translation); 4) In terms of the subject matter: 从翻译的题材来分类,翻译可分为专业文献翻译(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和一般性翻译(practical writing translation); 5)In terms of the manner: 从翻译的处理方式来分类,翻译可分为全译(full translation)、 摘译(partial translation)和编译(translation plus editing)。
E-C and C-E Translation Basics
英汉-汉英翻译基础
Lecture 1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I. What is Translation?
1. A story of translation in Bible Long long ago, all the people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 When they transferred to the east, they found a plain and then lived there. They decided to build a tall tower, so that it can stretch to the heaven and they can live in the heaven. When Jesus saw this, he was afraid that if all the people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they can do everything they want. So Jusus went down from the heaven and confused their languages so they couldn’t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y didn’t finish the Bable Tower. Since then, people lived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spoke different languages. Hence comes the translation.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d4a2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e.png)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定义?A. 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 将一种语言口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C.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表达D.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意译和转换答案:B2. 翻译的目的是什么?A. 传达信息B. 提高译者的语言能力C. 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D. 推广翻译行业的发展答案:A、C3.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类型?A. 文学翻译B. 口译翻译C. 法律翻译D. 机器翻译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答案: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流畅性、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和忠实传达原意。
准确性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流畅性指翻译要顺畅易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避免直译和生硬的翻译;忠实传达原意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添加、删除或曲解原文的内容。
2. 解释语言转换和意译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语言转换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实现。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的词语和句子,保持原文句法和词汇的结构。
例如,将中文句子“我喜欢吃水果”直译为英文句子“I like to eat fruits”。
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和意义的需要对原文进行转换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将英文句子“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意译为中文句子“事实胜于雄辩”。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在学习《翻译概论》课程中的所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译的重要性及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1. 桥梁作用:翻译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使得各种信息能够跨越语言边界和文化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
翻译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
2. 促进文化传播:翻译能够将一国的文化表达转化为其他语言并传播出去,使得其他国家的人们能够了解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e4f2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5.png)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翻译的定义?A)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 C)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D)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正确答案:A2.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过程中的“过程语言”?A)源语言B)目标语言C)中介语言D)工具语言正确答案:C3.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的“目的语”?A)源语言B)理解语言C)通信语言D)目标语言正确答案:D4. 文学翻译中,翻译者的主要任务是:A)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境B)译出目标语言读者能理解的内容C)将原文中的文化差异减少到最低D)使用逐字逐句翻译法正确答案:A5. 针对机器翻译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机器翻译可以替代人工翻译B)机器翻译永远不会出现错误C)机器翻译的翻译质量已经超过人工翻译 D)机器翻译需要人类的干预和修正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共30分)1. 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文、流畅通顺、意义准确、意境传达和适应读者需求。
忠实原文原则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原意,不添加、删减或曲解内容。
流畅通顺原则强调翻译的表达要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和语法结构,使读者能够自然理解。
意义准确原则要求译文在传达原意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歧义,并保持与原文相似的语义效果。
意境传达原则强调翻译要传达原作的文学和情感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相似的艺术享受。
适应读者需求原则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阅读需求,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2. 请简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和读者需求,通过调整和改变源语言表达形式,以达到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功能。
该理论主张翻译结果在目标语言中应呈现出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目的和效果,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词语的替换或句法结构的转换。
翻译概论-译者的主体性共35页文档
![翻译概论-译者的主体性共3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87874e64b35eefdc9d33368.png)
END
翻译概论-译者的主体性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8844fb5b4daa58da1114a44.png)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大学英语翻译概论
![大学英语翻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765b61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6.png)
01
诗歌翻译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美
02
Beauty in Sense, Sound, Style
许渊冲
美国 奈达 Eugene Nida: 读者反应论
01
(Receptor’s response)
02
忠实原文
03
易于理解
04
形式恰当
05
吸引读者
06
01
Equivalence
与原文作用相符(表达方面的等值)
01
02
国际译联主席Betty Cohen:Never in history have we been so indispensable to trade, culture, peace, and humanity…Just imagine one day in the world without translation…would all be mute. We are like the electricity in the wires and the water in the tap.
04
A musician / an actor
03
关于译者的比喻:
2.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交流信息,克服语言障碍
01
特定文本的翻译具有其特定的目的,有其预设的读者群
04
学习其他语言的文化和文明,帮助向更高的文明发展
02
帮助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
03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Language / Cultural Barriers) Translatability is lower when (1) the work to be translated is quite distant both in time and space; (2) its form is very much unique; (3) the content is not shared in the two cultures.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1b19123186bceb18e8bba6.png)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1)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
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
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
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
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新英汉翻译课件教程-----Chapter-1-翻译概论
![新英汉翻译课件教程-----Chapter-1-翻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5a4b155581b6bd97f19eaae.png)
• 9.The Disney management is stressing
this tradition in an apparent response to suggestions that is culturally insensitive.
• A. 迪斯尼管理层强调这一传统,显然这是对有人
暗示迪斯尼管理层在文化传统方面麻木不仁的回 应。
• B. 迪斯尼管理强调,这一传统显然是有人对迪斯
尼管理在文化传统方面麻木不仁的态度所提出的 种种建议。
• 10.The effort to shield assets to be passed on
to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is making prenups more common among retired people in their 60s and 70s who are remarrying after a spouse has died.
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促进本语 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 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印象, 完好无缺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 孙致礼: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
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 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 昌盛的目的。
• 【译文】她貌美标致,肌肤洁白如雪,长着意大利人特有
的黑眸,头发浓密乌亮。只是身材略显矮小,给人美中不 足之感。
• 为此,我们还是主张“忠实、正确、流畅”
(faithfulness, correctness and smoothness)的翻 译标准。
• 所谓忠实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完整准确地表达原作
英汉翻译(一)--翻译概论
![英汉翻译(一)--翻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6a239d63186bceb19e8bb6d.png)
翻译的形式
It is sometimes said that there is no task more complex than translation—a claim that can be readily believed when all the variables involved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ranslators not only need to know their source language well; they must als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field of knowledge covered by the source text, and of any social, cultural, or emotional connotations that need to be specifi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f the intended effect is to be conveyed. The same special awareness needs to be present for the target language, so that points of special phrasing , local (e.g. regional) expectations, and so on, can all be taken into account.
Etymologically, “translate”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word translatus, “ carried over.” Translatus is the past participle of transferre. If divided into trans and ferre, we can see the proximity of the word to dia and peherein. The Latin term ferre means “to carry” or “ to transport” as in carrying a shield, and was often used to mean to bear or convey with the notion of motion (Homer), as in ships borne by the forces of wind. If also meant to endure, to suffer, as in to bear a mental burden… (Gentzler, 2001:166)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80910dd84254b35eefd3416.png)
翻译概论(知识点梳理)为什么只有将翻译活动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时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定位翻译?(P6-7)答:翻译活动不是一种置身于失控之外的静态的活动,他是翻译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言转换而进行的一种目的十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翻译活动在意愿,现实和道德三个层面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从意愿层面看,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活动都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而翻译的目的影响了对翻译作品的选择,译者的翻译立场以及所采取的翻译方法。
从现实层面看,不同的国家,民族在语言,文学,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些差异阻碍了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从道德层面看,一方面,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而译者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然要受到某种道德上的约束。
另一方面,对翻译的评价活动无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一的道德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能将翻译活动视作单纯的语言转换活动,应该认识到只有将翻译活动至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通过考察影响制约它的种种内外部因素,才能更好地界定,理解这一渗透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活动。
结合实例谈谈对翻译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的认识答:哲学家贺麟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说,翻译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其中包含理解、解读、领会、移意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而译文与原文的关系,亦即言与意、文与道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大多数人对翻译的可行性是深信不疑的,认为人类的经验、思维具有一致性,人类的认识形式具有普遍性,因此,人类的交流是可行的。
但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对此提出质疑。
例如,德国语言学家洪堡认为,哪怕最具体、最明确的的话,都远远不能激起话语发出者认定能激起的思想、情感和记忆。
新洪堡学派的加西尔认为,世界并非仅仅由人们通过语言去理解和想象;人们对世界的观念以及在这一观念中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语言所界定。
虽然,他们承认了人类交流的困难性,但并没有否认最低限度的交流的可行性。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08411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1.png)
答:勒菲弗尔提出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意识形态,他指出翻译必定受译者或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和文学观的支配,必定不能真切反映原文的面貌。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再创造的行为,在他背后,作为思想和解释系统的意识形态始终在起着作用,在勒菲弗尔看来,意识形态是通过译者影响翻译行为的,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译者认同他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以积极方式去拟定译本,确定翻译的策略,去解决原文语言给翻译所造成的各种障碍;第七章P195- 1 请结合自己学习翻译或从事翻译实践的经历,举出翻译中的一些状况和矛盾。
可译与不可译之矛盾:在实践的层面上,谁也无法否认,翻译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可译性〞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在人类不断翻译的同时,我们却又始终听到“翻译是不可能〞的说法。
异与同之矛盾:“异〞与“同〞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可译往往源于“异〞,而可译那么基于“同〞。
与之相关,持不可译论者强调“异〞,持可译论者那么着眼于“同〞。
形与神之矛盾:翻译中的“形〞与“神〞“形〞与“神〞在本质上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翻译的根本任务,那么是要通过“形〞变,而到达“神〞的再生。
P195-5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对翻译中异化与归化之争的态度。
答:译者作为跨越两种文化的使者,他所面临的有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面对这两种文化,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译者至少可采取三种文化立场:一、站在出发语文化的立场上。
二、站在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
三、站在沟通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
第一种往往导致所谓“异化〞“归化〞“异化〞与“归化〞“交流与沟通〞P195-7翻译活动中的三对矛盾关系的理解。
答:在翻译活动中,“可译〞与“不可译〞、“异〞与“同〞以及“形〞与“神〞的矛盾分别是其在哲学、文化和诗学层面上的表达。
第九章P221-1 请结合第八章内容以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谈谈对“译何为〞的理解。
答:“译何为〞,即“翻译应该有何作为〞“目的〞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谈翻译过程时,指过程的目标〞;二是“谈翻译结果时,指译文的功能〞;三是“谈翻译模式时,指模式的意图〞。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427ea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5.png)
翻译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活动最早出现于哪个时期?A. 古代文明时期B. 古希腊罗马时期C. 古埃及时期D. 中世纪答案:B2. 翻译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始于哪个世纪?A. 17世纪B. 18世纪C. 19世纪D. 20世纪答案:D3. 翻译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什么?A. 源语、目标语、翻译者B. 源语、目标语、文化C. 源语、目标语、信息D. 源语、目标语、语境答案:A4. 翻译过程中,哪种类型的翻译是最为困难的?A. 直译B. 意译C. 机器翻译D. 人工翻译答案:B5. 翻译中的“信、达、雅”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严复B. 林语堂C. 鲁迅D. 傅雷答案:A6. 翻译的等效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A7. 翻译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由哪位学者区分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B8. 翻译中的“忠实性”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严复B. 林语堂C. 鲁迅D. 傅雷答案:A9. 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A10. 翻译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纽马克C. 费道罗夫D. 雅各布森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______活动。
答案:交际2. 翻译的三个基本步骤是理解、转换和______。
答案:表达3. 翻译的忠实性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对原文的______。
答案:忠实4. 翻译的通顺性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译文的______。
答案:通顺5. 翻译的优雅性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译文的______。
答案:优雅6. 翻译中的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______和结构。
答案:形式7. 翻译中的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对原文进行______。
翻译概论思考题
![翻译概论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9ac3ce58f5f61fb736667c.png)
1.请尽你所能举出至少翻译的三个个定义,并对定义进行适当评价:关键词,定义的理论背景,翻译史中的地位等等。
请尽你所能举出描述翻译的比喻。
2.什么是再现的翻译?什么是表现的翻译?二者之间有啥区别和联系?
3. 请你综述一下各家对翻译过程的认识,宏观过程包括哪些因素?微观过程包括哪些因素?可以以一个翻译理论为例
4.什么是翻译标准?你掌握的翻译标准有哪些?举例并适当评价。
5.怎样认识翻译中的文本类型与翻译文本功能之间的关系?
6.简述翻译中的素质构成。
7. 你怎样理解翻译伦理?有哪些责任和规则?。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330df0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2.png)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期末复习题《翻译概论》一、恳请将对应的译者理论与对应的译者理论家划线连接起来。
1异化理论a威密尔(hans.j.vermeer)2动态对等及功能对等理论b诺德(christianenord)3翻译目的论c支谦4宁信而不顺遂d奈达(eugenea.nida)5弃文存质e韦努蒂(lawrencevenuti)6功能+忠心f鲁迅7音美、形美、意美g道安8既市场需求真,又须喻俗h安世高9贵本不饰i玄奘10案本而传j许渊冲11信达雅k严复12重相像不轻形如l傅雷二、根据所学内容将最合适的词核对在空白处:1.从表面上看,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__________,但在深层次上,翻译传递的是__________。
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就是文化的__________,轻易充分反映文化的现实和内涵。
2.在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一直有着浓厚的__________色彩,从古代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嚼饭与人”,到严复的“信达雅”,再到傅雷的“__________”和钱钟书的“__________”,无不折射出我国传统翻译理论重经验、重感悟、重艺术传达的特性。
3.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存有一个度的问题,并不是__________充分发挥和__________充分发挥,而是基于对原作者负责管理、对读者负责管理、对__________负责管理的态度。
4.非文学翻译包括_________文体的翻译、_________文体的翻译、_________文体的翻译。
5.英语名词和介词采用较多,而汉语中则就是_________采用较多。
即为相对于汉语而言,英语女性主义于_________描绘,而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则多采用_________描绘。
6.直译和意译作为两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翻译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因而各有其优势和价值。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真题汇总与答案解析【可修改文字】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真题汇总与答案解析【可修改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222584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5.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真题汇总与答案解析一、英语翻译基础英汉短语互译:Bogor GoalsFTAAPzero-sum gameALSNASAgenomic variationozone depletionsinologybitcoinUNCEDpaparazziamino aciddigital divideexistentialismsilver-spoon kids十八届四中全会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量化宽松公使衔参赞埃博拉病毒自闭症防空识别区负面清单房产税专利技术和而不同地沟油真人秀逆袭二、篇章翻译今年篇章翻译由以前的四篇改为了两篇,我也破天荒第一次翻译前打了草稿。
英译汉是一篇有关里约环境会议的,说实话我词汇量不行,看着也有点儿晕。
汉译英是刘梦溪写的有关孟子精神和现代社会的文章,很多文言文,比如什么礼义廉耻、国之四端之类。
其实明白中文的意思翻译倒也不是特别难。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一、名词解释尼罗河战略伙伴关系四大菩萨十字军中亚五国日心说元素周期律丝绸之路经济带金字塔APEC金砖四国九大行星三省六部的“六部”《牡丹亭》东盟IS(就是伊斯兰国)南北战争二十八宿《俄狄浦斯王》三一律“新寓言”派《菊与刀》北约苏辛《说文解字》二、应用文写作应用文是根据自己经历的某件事写一则消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三、大作文大作文给一段材料,写一个人从火车上丢了一个鞋子,然后马上扔了另一个,说这只鞋留着也没用,有人捡到没准还能穿。
然后以“让失去变的可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难度,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就业,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辅导,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机构!五、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初试参考书是什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英语方向:1、Bassnett,Susan.《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外教社,2004.2、Gentzler,Edwin.《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修订本)》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外教社,2004.3、马会娟、苗菊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
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替换”与“等值”之间具有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就只是一种替换行为。
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
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
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在语言学层面难以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翻译历史上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做出辩证的解释。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暴露出的这些局限,使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二.何为狭义的翻译过程?试结合本章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和理论性探索,谈谈你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看法。
狭义的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活动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在翻译者选择了一个要翻译的文本之后,将该文本由出发语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
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1 但凡对“翻译过程”或“程序”特别关注者,一般来说都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他们的认识往往是对自身经验的归纳和总结。
例如: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在对《圣经》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翻译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翻译程序”形成了独特的认识。
他对“翻译程序”的理解和阐述从狭义的层面来说,狭义的“翻译程序”即他所说的“基本翻译过程”,包括:(1)分析原文;(2)将原语转换为译语;(3)重新调整原文;(4)约请有代表性的读者检验译文。
奈达的论述具体实在,对译者的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 旅美翻译家思果在《翻译研究》一书的“总论”中,从如何翻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就翻译的具体步骤及我们所关心的翻译程序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可资资借鉴的做法。
看懂原文是基础,把原文的“文义”和“文气”译出来是关键。
3 国内一些成就卓越的翻译家对翻译过程也有着相当一致的认识,在具体做法上也一致。
诗歌翻译家江枫先生认为:翻译是一个过程,第一步当然是对原作的理解,而且必须力求甚解。
谈到对原著的理解,许多翻译家都提到了对原作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意大利文学翻译家吕同六先生:文学翻译离不开文学研究,研究也需要翻译。
研究是翻译的前提,是翻译的指导,并贯穿翻译的全过程。
中外翻译家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对狭义翻译过程的认识,是翻译家们的切身体会,对我们理解翻译过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为我们从理论层面来认识翻译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理论性探索除了经验性认识,也有不少翻译家或翻译研究者在理论层面上,对翻译过程进行过比较有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别于一般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翻译过程的多角度的考察,对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为处理这些矛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步骤进行科学的分析,从理论上探索可行的翻译之路。
主要有以下几种倾向:1 选取某一角度对翻译过程的某种特征进行研究。
2 对翻译过程的全面考察,并借助某种理论,对其进行模式化探索。
3 对翻译过程的理论概括与理性剖析。
通过梳理和总结众多翻译家及翻译研究者对翻译过程的经验性或理论性的认识,我们对狭义的翻译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尽管不同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所借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但他们对狭义翻译过程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也就是:狭义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将出发语文本转换成最终的目的与文本的过程,而译者的理解与再表达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步骤。
在这两个步骤中,理解总是先于表达,它是一切翻译活动的前提。
对原文本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三.试分析“复译”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文本的生成,传播的生命历程来看,首先遇到的便是“时间”与“空间”。
一个文本的生命,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延续,也有空间意义上的拓展。
而无论是时间上的延续还是空间的拓展,“语言”的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
语内翻译所涉及的原语与译入语之间主要是时间上的差距,而语际翻译,除了时间上的差距之外,还要面对不同空间或文化语境中所使用的不同语言。
从理解层面上说,从前不可译的因素在新环境下可能变得可译,从表达层面上说,旧译本的语言可能变得不可理解甚至不可接受,这一切都召唤着复译的产生,以推动文本的生命继续发展。
正是这种不断延续的翻译,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复译”现象。
四.试阐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
”也就是说,“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有一句著名的言论:“翻译,即译意”。
此外,古今中外众多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作出定义时,都把原文的意义的传达当作翻译的根本任务。
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意义”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五. 简述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与传统语言意义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给翻译活动带来的启示。
1. 传统语言意义观传统语言意义观即“语言为分类命名集”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相当普遍的,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这种语言观有着悠久的历史。
将语言视作是“分类命名集”的观点首先强调了指称和概念的一一对应,有一个事物,就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名称。
其次,这种语言观也暗示着指称和概念。
由传统语言观,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语言的不同,只是外在的语言符号的差异,或者说只是“名”的差异。
正是在这种语言观和语言意义观的影响下,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字对字、词对词的的翻译方法被许多翻译家当做最可信、最可靠且最可行的翻译方法,当做对原文忠实的根本保证。
2. 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传统的语言意义观及由此产生的翻译观显然是与现实不符的。
索绪尔对这种传统的语言观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他认为把语言当做“名词术语表”并且把名称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当做简单的单向联系是一种天真的想法。
为了消除人们对“语言符号”所涉及的多重关系所产生的歧义,他首次提出“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影响。
”在索绪尔看来,词语不是象征符号,而是一种抽象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能指”是符号中表达形音的部分。
“所指”即是该符号表达的意义,两者的联系是任意的。
3. 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对翻译的影响指出价值和意义的区别,并揭示价值取决于系统这一深刻道理,索绪尔的目的旨在摧毁“词的任务是在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这一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意义观。
索绪尔的语言思想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对于翻译研究,特别是对意义的传达,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首先,索绪尔的语言意义和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克服传统的翻译观,不再把翻译当成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而要充分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词的任务并不在于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
其次,要在系统中去识别差别、确定词或语言其他要素的意义与价值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树立语境和整体的观念,将语义的传达当做一个动态的行为,要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别语义。
再次,索绪尔将意义与价值作了区别。
通过他的对比分析可得出,不同语言在表示同一个概念的词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不同语言之间也可能存在着为数不小的缺项情况。
在理论上讲,索绪尔对意义与价值的区分,可以说是对语言意义理论的一大贡献。
他的语言观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探索语言与意义打开了一扇大门。
六. 试述让意义在翻译中得到再生的几点原则1、去字梏文本的意义不是每个词意义的简单相加。
所以要想让翻译得到再生从原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不去除字存在的情况下,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细心揣摩作者意图,全面把握上下文的关系。
2、重组句除去了原文的字梏,就必然涉及原文的句子,在精读熟读原文,把原文的意义、神韵全部把握住了,再根据不同的语言规律,破除语言的束缚重新组句。
3、建空间从理论上讲,建空间,是要在去除字梏重组句的基础上,为目的与读者建立一个新的文本,同时在阅读这个新的文本时,原文的阅读和想象空间尽可能保持不变。
七.如何认识译者的传统身份?为何同样的“透明”翻译策略在不同的翻译家那里会导致“异化”与“归化”两种背道而驰的结果?1.受传统观念及翻译工作形式影响,中西方翻译学对译者的定位是服务于作者(或原作)及读者的“仆人”,这一角色定位历史地形成,并为译者本人及众多翻译家所接受。
结合杨绛及杨武能的观点,译者要服务作者与读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切听从主人,不能加入个人主张,就算是体现在文学翻译中有再创造,也是在原著给定的范围乃至线路中进行,只许尽可能地遵循和贴近,不得随意偏离、自由放任,要做到顺从、谦卑、忘我,对读者负责。
就译者而言,作为仆人面对作者时,他的基本任务是要正确理解并传达作者所言,而面对读者,则要让读者理解他所传达的作者之言。
2.“透明”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翻译中完全遵循原作者或原作,不流露个人主观色彩及主张,让译文不留痕迹地毕现原著精神,让读者感受不到译者的存在。
“透明”翻译策略之所以会导致“异化”与“归化”两种不同结果是因为不同的翻译家对“透明”的理解不同。
有的翻译家理解的“透明”就是翻译中不要留译者的个性和主观色彩,因此在翻译中,他们一切以原文为依归,试图调动一切手段,努力把原文的形式价值与精神风云都“原汁原味”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这就有了“异化”说和“克己”论。
而另一些翻译家理解的“透明”着重于译文中不留生硬牵强的痕迹,让译文读上去不像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写作,译者则不得不“以纯粹的母语”去处理原作中的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避免翻译腔,于是在理论上便导向了译者在语言转换上的“创造性”,将原文“化为我有”,于是出现了“归化”。
八. 论述意大利谚语“翻译者即反逆者”在译者主体性确立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翻译者即反逆者”的观点与“翻译是仆人”的观念构成了译者身份的两极:一极是仆人,一极是反逆者;仆人的品质为忠实,而反逆者的特点为背叛。
以客观的目光去看待翻译活动,以清醒的头脑去分析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则需承认翻译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而这种局限又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所谓的“叛逆”。
第一,“翻译者即反逆者”这一谚语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翻译活动在本质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
第二,“翻译者即反逆者”这一谚语以其揭示的朴素真理,给人们提供了理论的思考空间。
一方面。
由于翻译固有的局限,说明要求译者像仆人一样绝对地忠实原文只能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理想。
另一方面,绝对地忠实原文,非但不能达到将原文的意义与神韵客观地传达给译文读者的目的,反而会导致原作的貌离神散,造成对原作本质的不忠,译作难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期待与接受心理,引起读者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