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知识_.pptx
第九讲人类生态系、环境与健康及生态危机.pptx
![第九讲人类生态系、环境与健康及生态危机.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8bed244192e45361166f505.png)
(三)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的始萌和演进: 城市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是政治、经济、科学、
文化的中心,它鲜明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 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志。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 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 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的生态系统 ❖ 是流量大、运转快的开放系统 ❖ 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很弱的生态系统 ❖ 文明的产物与文明的异化 3、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社会 - 经济 -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害事件.
环境污染的分类:
❖ 物理因素:微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紫外 线、红外线、激光、微波、广播通讯等)、电离辐射 (土壤、岩石和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核爆炸、核泄漏)
❖ 化学因素:仅美国登记的达700多万种,据美统计,约 有4万种化学物质在商品中销售,每年约500-1000种新 化学物质投入使用。通过空气、饮水、食物进入人体, 化妆品中化学物质直接进入皮肤。
因此,城市的心血管病、肥胖病、神经心理病、高血压 病以及恶性肿瘤等发病率较高。
自然系统——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生产者、
消费者、还原者
经济系统—— 生产、流通和消费、资源结构、价格调节 社会系统—— 政策法令、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组织管理
4、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 三个基本功能:
生产——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社会消费——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还原——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以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
(3)资源节约型农业 在提高单产的同时,提高复种指数的农业
(4)节水型农业 目前世界缺水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发展中国家不少处于
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水资源十分紧缺,是世界上严重 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拥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1/4。中国的节水农业措施:
科学流动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课件大象pptx
![科学流动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课件大象pptx](https://img.taocdn.com/s3/m/e38b96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c.png)
科学占据空间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科学占据空间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研究领域将更加广泛,涉及的学科将更加丰富。
对科学实验与应用的前景展望
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概念
科学实验与应用是指通过实验研究和应用实践来探索和解决科学问题,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空气压力在工程中的利用
水泵抽水
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装置。通过密封的泵体和叶轮将水从低处抽到高 处,再通过出口处的阀门控制水流。
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压力能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通过液压泵将发动机或电动 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液体压力能,再通过液压马达将液体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
空气流动与空间变化
空气流动定义
空气流动是指空气在空间内由于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因素的 影响而产生的运动。
空气流动与空间变化
空气流动会导致空间中空气的交换和流通,从而引起空间内物理 性质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和气味等。
空气流动对人类的影响
空气流动可以调节人体的体温和湿度,同时也会影响室内空气的 质量和人体健康。
气压缸
气压缸是利用气压能推动活塞杆运动的一种执行元件。通过压缩空气产生压力,推动活塞 杆运动,实现机械加工、物料搬运等功能。
空气净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室内空气净化器
室内空气净化器是一种能够过滤、吸附、分解室内空气中的 微小颗粒物、有害气体、细菌等污染物的装置。通过高效过 滤、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消毒等方式净化室内空气,提高室 内空气质量。
过滤器测试
使用颗粒计数器和空气过滤器,测量过滤器在过滤空气 中的颗粒物后的效果,评估过滤器的净化效果。
植物净化实验
《拯救地球妈妈》环境保护教案.pptx
![《拯救地球妈妈》环境保护教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6980b7305087632311212e9.png)
(五)小品表演 1、主持人一:乱砍滥伐的后果确实是可怕的,我们有几位同学创作了一部
反映这方面情况的小品,请大家欣赏。
学生模拟动物(鸟类、走兽等)形象,对大片森林的消失和大面积人工林
的 培育形成的不同生活情况和态度,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对照比较,反映主
题。
2
主持人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确实引人发笑,我们在欢笑之余,要进行深层 次的思考。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六)、活动总结
“拯救地球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现状,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
环境。 2、掌握一定的自然环境知识,懂得一定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为保护环
境,美化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3、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
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科学的教育和使学生懂得家庭与自己应该怎样把环保
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地球像妈妈一样,精心养育着我们。可是,你
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妈妈病了,满身伤痛,原本绿色的土地被黄沙吞没,原本 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蓝的天空不再蓝,原本清新的空气不再清……是 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母亲得这么重的病,是环境污染。同学们,看!地球母亲来了。
从小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责任感。 (板书:拯救地球妈妈)
(二) 联系实际,学习讨论《拯救地球妈妈》 1 讨论:1994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2 显示(说明地球与家庭关系)图例:指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个主题反 映了 地球与家庭的什么关系?
土壤环境污染与修复.pptx
![土壤环境污染与修复.pptx](https://img.taocdn.com/s3/m/2dd258cff78a6529647d53e8.png)
3-5 土 壤 环 境 容 量
意义
❖ 制定土壤环境标准 ❖ 污染物排放、污泥和污水的农业利用 ❖ 区域污染物管理与控制
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
是中国进入WTO、保证农产品安全、推动农村生态环境 保护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需求。
土壤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 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具有 S W P 系统的整体性 ● 人类活动的主要资源,具有质量、数量的双重性
内涵
土 壤 质 量
安全生产
肥 力质量
环 境 质量
健 康质 量 保证最大生产力 最佳生物学质量
以提高农业生物生产力为 目的的土壤肥力和资源研究
环境土壤学
以提高土壤三质量为目的 (肥力、健康、环境)
土壤生态过程研究 污染发生机制研究 土壤功能、容量研究
3、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研究回顾
50年代: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提高生产研究
60年代: 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 污水灌田,施用农药
土地环境资源保护研究 土地环境污染研究
70年代: 区域性
80年代:土壤环境背景容量及基准 土壤--植物系统
土壤环境评价及污染 综合防治研究
净化功能及其应用研究
90年代:土地植物系统污染生物地球化学 长期定位研究 无公害农业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应用技术研究 流域及湖泊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
2000:土壤污染生态过程与生态安全
3-1 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 -- 学科发展历程 资源调查 质量评价 污染防治 规律研究 机制研究 实用技术研究
13《地球内部有什么》课件(12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13《地球内部有什么》课件(12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314e1b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3.png)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 ,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教师:教师总结概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变化的。那么,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 生什么影响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那么的探究。课堂检测,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板书设计:
材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球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鸡蛋:蛋壳、蛋清、蛋黄
预设: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师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图,看完刚才的资料,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我知道了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我知道了地壳的厚度各处不同:海洋部分薄,陆地部 分厚。生:我知道了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地核由很多成分组成。我知道了地核非常热,大约有4700摄氏度。 教师:很好!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手中的鸡蛋来模拟研究我们的”地球“?怎样模拟研究呢? 预设: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设计。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预设1:把鸡蛋剥开,一层一层就看到了里面的结构。 预设2:可以边剥边观察。 预设3:我们认为可以把鸡蛋从中间切开,从侧面看里面的结构。 教师:大家设计得真好。不过,在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呢? 预设:不要让刀子伤着手。 教师:对。还要注意到小组的分工合作。为避免浪费,研究结束,不要扔掉鸡蛋,可以把它带回家给小动物吃 。好,开始吧! 预设: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交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幻灯片,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对地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地 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 预设: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师千姿百态的。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
科学流动的空气空气的流动教学课件大象pptx
![科学流动的空气空气的流动教学课件大象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ddbb7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a.png)
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这是由于热力作用造成的。
空气流动的模式
风
风是地球表面空气流动的 主要模式,包括季风、海 风、山风等。
气团
气团是指大规模、大范围 运动的空气,如冷气团、 暖气团等。
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是指影响长期天 气模式的复杂系统,如季 风、洋流等。
空气流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
空气流动可以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季风和洋流对全球气
小结、作业布置 • 教学内容 • 空气的基本性质 • 空气的流动原理 • 风的形成与影响 • 空气污染与防治
02
基本概念
空气的定义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物,它占据着地球表面的 空间,并围绕着地球。
空气由多种气体、水分和微粒物质组成,其中氮气、氧气、 氩气、二氧化碳等是主要的组成成分。
空气的组成
候有重要影响。
环境质量
空气流动可以影响环境质量,例 如,大气的污染可以随着空气流 动而扩散。
人类活动
空气流动对人类活动也有影响,例 如,风力发电和航空运输都依赖于 空气流动。
05
案例分析
飓风的形成与影响
飓风的定义与分类
飓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主要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四个等级,其中一级最弱四级
,同时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03
采取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加强环
保意识教育等措施。
气候变化的影响
1 2 3
气候变化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全球 气候系统长期的变化,表现为气温、降水、风 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 繁发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资源短缺和人口 迁徙等问题。
2024版大班科学《垃圾哪里去了》课件pptx
![2024版大班科学《垃圾哪里去了》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d4cdd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f.png)
2024/1/29
7
家庭垃圾分类方法
可回收垃圾
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通 过分类投放、回收和处理,可以减少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有害垃圾
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等,需 要特殊安全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 健康造成危害。
2024/1/29
湿垃圾
包括厨余垃圾、果皮等,通过生物降 解等方式,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 物燃料。
29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玻璃等。
2024/1/29
有害垃圾
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 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 废灯管、废药品等。
湿垃圾
易腐的生物质废弃物,如剩菜剩 饭、果皮果核、花卉绿植等。
干垃圾
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 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5
国内外垃圾处理现状
国内现状
我国垃圾分类和处理起步较晚,但近年来 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推动垃圾分类和处 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国已经 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 分类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2024/1/29
13
学校垃圾减量化处理探讨
2024/1/29
倡导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01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一次性餐
具、塑料袋等,从而减少垃圾的产生。
推广节约型校园建设
02
在校园内推广节能、节水、节材等环保理念,鼓励学生从自身
做起,减少资源浪费和垃圾产生。
探索垃圾处理技术
智能投放设备
采用智能技术,如自动识别垃圾类 别的投放口、称重计量、满溢提醒 等功能,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便捷 性和准确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纸花开放》优质课件pptx
![幼儿园中班科学《纸花开放》优质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e642eb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5.png)
使用胶水或双面胶将剪裁好的各部 分粘贴在一起,组成完整的纸花。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解答
注意事项
使用剪刀和刻刀时要注意安全,避免 划伤手指;粘贴时要保持纸花的整洁 和美观;制作完成后要整理好工具和 材料。
常见问题解答
针对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 题进行解答,如纸张容易撕裂怎么办 、粘贴不牢固怎么办等。通过解答问 题,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纸花制作。
小组间互相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可以从纸花的外观、创意、制作难度等方面进行 评价。
评价方式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 纸花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互相学习
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借鉴其他小 组的优点和创意,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作品。
教师总结点评及拓展延伸
总结点评
教师对全班幼儿的纸花作品进行总结点评,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指出需要改 进的地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03
纸花开放原理探究
纸张吸水性质介绍
纸张纤维结构
纸张由纤维交织而成,具有吸水性, 能够吸收水分并膨胀。
吸水后的变化
纸张吸水后会变软、膨胀,纤维间的 空隙增大,使得颜色更容易渗透。
吸水速度差异
不同种类的纸张吸水速度不同,一般 宣纸、滤纸等吸水速度较快。
色彩渗透原理分析
色素溶解
水彩、颜料等色素在水中溶解, 形成均匀的溶液。
0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想法,以便更好地完成实验任
务。
0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
力。
安全操作规范提示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池塘里的世界课件PPT科学六年级上册
![池塘里的世界课件PPT科学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3cff9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d.png)
池塘里的世界课件PPT科学六年级上册这是一份小学冀人版 (2017)生物与环境14 池塘里的世界教案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新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4课《池塘里的世界》课件PPTpptx、新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4课《池塘里的世界》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课池塘里的世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池塘里生活着很多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2、知道一个池塘就是一个栖息地3、知道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对生态系统有初步的认识4、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研究方法能力目标:学会选点观察、取样记录、统计整理、成果展示等研究方法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池塘激发学生探索栖息地的兴趣,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池塘中的生物,建立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栖息地中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难点:实地观察栖息地,学会生态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绳子、小罐、温度计、捕虫网、塑料袋、记录纸等四、教学过程(一)情景与问题播放《童年》[来源:Z|xx|]“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池塘是儿时的乐园,歌词中的池塘边有榕树、有知了等生物,那么池塘里又有哪些生物呢?池塘为它们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呢?这一节,我们来学习池塘里的世界课题:14 池塘里的世界(二)探究与发现1、池塘里的世界仔细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活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想一想,我们观察池塘时,应该观察什么又怎么观察呢?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观察池塘中生活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还有哪些非生物;观察时要利用感官或借助放大镜进行,要认真仔细,要边观察边记录;观察时不要随意丢弃废弃物,不伤害动物和植物,要注意安全。
播放视频:池塘里的生物水面上有蜻蜓、青蛙、鸭子水里有乌龟、鱼、虾、田螺等动物,还有荷花、水草等植物,还有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来源:学*科*网]讨论:为什么这些生物能在池塘中生存?播放视频:栖息地从视频中我们了解到,这些生物之所以能在池塘中生存,是因为一、从非生物因素方面考虑,池塘能为这些生物生存提供所需的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二是从食物方面来考虑,池塘中各生物之间有完整的食物链和复杂的食物网)这样的池塘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光线、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必要的条件。
中职环境学基础第一章.pptx
![中职环境学基础第一章.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ffc2c6a0b4c2e3f56276345.png)
环境有以下特性: (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
(4)隐显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发生和发展,被利用和改造。
自然环境的要素构成
自然环境的层次结构
自然环境
地球环境 外围空间环境
岩石圈
土圈
水圈
生物圈 其他圈层
地球环境的圈层结构特性
2、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人类活动的产物
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组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但反过来又成为人类活动的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 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一切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 根据环境问题问题,又称第一 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 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 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 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 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狭义的概念:
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 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 综合体,可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种。
第一章 环境、环境问题与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导学案
![《环境科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8aea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b.png)
《环境科学》导学案导学目标: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环境科学的定义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科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 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去除方法,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环境影响评价:对新建项目、政策和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4. 环境监测与评估: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掌握环境质量和变化的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1.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还可能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2. 水体污染:水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也会传染疾病给人类,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
3. 土壤污染:土壤受到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噪声污染: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失眠等健康问题。
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维系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只有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保障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保护环境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4. 美化城市环境:环境保护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城市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导学总结: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环境问题的发生、演变和解决办法。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污染与控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环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pptx
![环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pptx](https://img.taocdn.com/s3/m/ed939106ddccda38366baf12.png)
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再思考
三、环境科学专业的战略思考
1. 环境科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2. 需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3. 环境科学学科发展的战略重点
1、环境科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概念界定: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科学
三大基本特征:
– 问题导向型、综合交叉型、社会应用型
0
规模扩招。 新增专业数量及总量的演变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0-1979
一、环境科学专业的现状特征
年增学校数,个 学校总数,个
20
2009年年,增全国214 全面发展 所1高5 校设总数立环境科 (-2000-)
平稳发展 200 (2003-)
150
学1专0 业(占全国探(普索19积80累s)
100
通本科萌高芽等起院步 校的
5 (1970s)
50
比例为32%),同
时,0 学生数量也大
50%
40%
博士+硕士+本科:21%
30%
硕士+本科:74%
20%
本科: 5%
10%
很少数的学校仅培养专科生 0%
硕士点
博士点 仅有学士点
环境科学发展现状:专业规模
2009年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 招生规模主要可以分为4个 区间。
平均招生规模为56人,呈现 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
除了少数院校,大部分院校 的招生规模都小于100人, 地方院校的招生规模要大于 重点本科院校
教案大学一年级环境科学课程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教案大学一年级环境科学课程环境科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431747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d.png)
教案大学一年级环境科学课程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教案大纲一、课程概述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是大学一年级环境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 熟悉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环境科学的概念、范畴和重要性;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 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学原理;地球系统科学原理;环境化学原理;环境物理学原理。
3.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现场监测和实验方法;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4. 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的关系;环境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5. 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环境问题现状和全球环境挑战;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和责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加深对环境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等。
2. 实践能力:参与实地调查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综合评价: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科学基础》2. PPT课件: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第二周:- 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第三周:-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周:- 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五周:- 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八、教学反思与展望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
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PPT课件完美.pptx
![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PPT课件完美.pptx](https://img.taocdn.com/s3/m/f95b021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3.png)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美丽壮观
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保护地球
三、一起动手,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联系生活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语。
(课后第三题)
结构梳理
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美丽、渺小
人类破坏资源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人类无法移居
保护地球
这篇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 ”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 , 。
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前文说一说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三、找出文中具体写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上节课我们从不同方面了解了地球,原来地球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般包罗万象,她也有脆弱的一面,也需要我们去爱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地球吧!
第二课时
默读第1、2自然段,交流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
主题概括
只有一个地球
珍惜资源
保护地球
拓展延伸
环境应急培训课件pptx
![环境应急培训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7cdf7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4.png)
及时报告:在发现环境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组织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需要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对受影响的环境进行紧急 处置,以减少损失。
现场处置:在现场处置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需要注意 安全。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案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等基本信息。
事件经过:详细描述案例的发生、发展、处置过程,包括应急响应、处置 措施、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原因分析: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提出相应 的防范措施。
经验教训:总结案例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今 后的环境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应急响应的基本流程
接警与初步评估
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现场处置与救援
后期处置与恢复
应急响应的具体步骤
接警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报告环境突发事件 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事后评估:对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响应的注意事项
结论与展望:总结案例分析的结论,提出对未来环境应急工作的展望和建 议。
环境应急案例的启示和意义
案例背景:介绍案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应急处置过程:详细描述应急处置的过程,包括采取的措施、处置的效果等。
案例分析: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原因、影响、教训等方面。
启示和意义:总结案例的启示和意义,包括对应急工作的认识、对应急处置的反思、对应急 管理的建议等。
总结与展望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pptx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pptx](https://img.taocdn.com/s3/m/179ebc19336c1eb91b375d4d.png)
⑴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全面 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
– 不仅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 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
要正确处理
– 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效益的统一、 – 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 – 产业结构调整与解决结构性污染、 – 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
从源头就控制可能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⑵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六五”以前,我国实际上都没有把环境保护列入五 年规划。这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的总根源。
在“六五”计划中,开始列入了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 和措施;
– 在“七五”计划中,继续列有环境保护专章,规定了“七五”期 间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
– “八五”计划中的环境保护有了加强。
为了保证环境保护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 组成部分并参与综合平衡,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局于 1994年发布了《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从而使编 制环境保护计划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是为了解决一定 历史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 方针、实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保障环境保 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力手段。它对于 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诱导、约束和协调的功能 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有:
一种主张: 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
“先污染, 后治理”。
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就是走了这条道路,我国也曾经历过一段“先污染后治理”和 严重浪费资源的道路。
另一种主张
主张应强调环境保护,抑制经济发展。
认为环境污染和破坏既然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 那么,要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就只有停止发展。
科学流动的空气我们来制造风课件大象pptx
![科学流动的空气我们来制造风课件大象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fe17b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2.png)
风力发电与能源利用
风力发电的原理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风力发电的优势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减 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风力发电的限制
风力发电受地理位置、风速不稳定等因素影响, 需要与其他能源进行互补。
03
制造风
人工造风原理
基于热力循环
利用空气在不同温度下的上升和下沉原理,通过加热和冷却空气 ,使其产生流动,从而形成风。
风在自然界中的其他应用
气候影响
风对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如季风对降水分布和 气候带形成的作用。
自然通风
在建筑设计中利用风向 和风速,促进室内自然 通风,提高居住舒适度 。
物质输送
风在自然界中输送水、 营养物质、种子等,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平流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 其中的空气水平运动为主 ,形成平流风。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中空气运动更为 复杂,包括垂直和水平运 动。
02
风的力量
风的速度与等级
风速的定义
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流 动的距离,通常以米/秒或英 里/小时为单位测量。
风速的等级划分
风速等级是用来描述风速大小的 术语,通常分为0到12级,其中0 级为无风,12级为狂风。
科学流动的空气我们来制造 风课件大象pptx
2023-10-28
目录
• 风的形成 • 风的力量 • 制造风 • 风与气候变化 • 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风的形成
空气流动的原因
01
02
03
热胀冷缩
空气在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密度减小,从而向上运 动,形成上升气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作为一种
既得力量的生产力,是人们全部历史的基础。”这是 环境问题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
由此也可以理解为:解决环境问题也具有历史阶 段性。
二、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
调节功能:环境属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能量交换、
环境功能
物质交换
服务功能:生命支持系统
文化功能:美的艺术和无限的科学规律
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
可再生资源
资源有限性:环境 = 资源
非再生资源
环境的主要特性 差异性(区域性):自然资源多样性能基础和保证
同前
青铜器 铁器 农业技术 农业资源(耕地、泼 水) 水力、风力 人口过剩、自然灾害 土壤侵蚀
工业社会 掠夺型利用不可再 生资源和环境 出生率:高—低 死亡率:高—低 高增长率 机器、电器 社会化生产 工业技术
自然资源(矿产、资 本资源)
石化能源 人口过剩、就业和老 化、资源短缺、生态 破坏、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类型 同废污染 电磁辐射 放射性污染 危险化学品 环境激素与荷尔蒙物质 电子产品废物污染
5、环境问题的实质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
四、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以人类为主 体,研究人类生存、繁衍与所需有关条件之间相 互关系的科学。 (科学研究的任务:认识、发现和利用)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广泛。其研究内容是 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 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 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 效应。
5、主要环境要素与人类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对人类起支撑作用 大气圈:提供生存空间及氧气 环境要素、作用 水圈:提供水资源 生物圈:提供生命保障资源(食物、自化、自解、自洁
作用) 土壤圈:生物生长的基础,协调环境因素
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和生存环境(物质功能) 环境对人类的两大作用
提供精神生活所需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源泉
3、环境类型: 自然环境:形成于 146 亿-140 亿年前
人工环境:有人类以来(200 万年)
环境类型按尺度划分
全球环境 区域环境 聚落环境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人类自身活动形成的物质 能量 精神文明 各种社会关系及其产生的作用
4、人与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可以认为人本身的自然和外部自然 以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有机体能够影响整个地球的状况 。 地球表面的化学组成决定了生命起源的环境条件。 生命的组成与宇宙的组成显著地相似(人体成分与地 球化学元素成分及并丰度相一致) 元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决定产生生命的地质化学界 中元素相对丰度的最终约束。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是地球 环境与地球生命长期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 产物。 人类仍然只能依赖和依托环境而生产、生活和生存。
“共产主义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 与此相联系的交往为前提的”。
第一部分 环境基础知识 一、 1、环境定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 种天然的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 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 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 景各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基本内涵 相对于某一类生命主体(群体或个体)周围的外 部条件的总和,包括主体的存在空间、维持生命 活动的能量和物质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直接 或间接因素。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是人区别 动物的标志,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区别于动 物的根本标志。”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 的总和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资料 的生产是人的第一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人的本质应从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看:人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社会活动四个方面是:物质生活的生产 新需要的产生 家庭 社会关系
表 1-1
发展方式
人口增长特征
主要技术手段
利用的主要资源 利用的主要能源 人口资源 环境问题 主导性产业活动 影响环境的空间 范围 持续的时间尺度
采集狩猎社会 依赖天然食物资 源 出生率:高 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低 石器、木器、原始 技术
天然食物
薪柴
食物短缺
采集、渔猎
个体、群体聚集地 百万年
农业社会 大规模开发农业资 源
工业
国家、国际
百年
知识社会 追求可持续的全 面发展 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 低增长、零增长
高新技术、清洁 技术、信息技术
人力、知识、资 本资源再生资 源、社会资源 混合型能源 就业问题、不可 再生资源耗竭、 全球环境问题 第三产业、信息 业等新兴产业
全球范围
十年
4、环境问题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
3、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发展(见表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发展决定分工的发展。分 工发展的不同阶段就是所有制的不同形式。一切历史 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之间的 矛盾。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的肉体存在的再生产方式, 而且是人的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因此: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李倦生
2004年3月
环境问题归要到底是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不当而引起的。研究环境问题离不开人类主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说: “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 造人。”在本讲座进入专业之前,让我们先了解 “人”的有关问题。
自然的
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绝对的)
人为的
稳定性(相对的):自我调节
危害作用的时滞性:污染、生态破坏具有时滞性
三、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
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 利效应。
生态破坏: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 2、两类环境问题
1、环境科学内涵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 寻求人类社会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