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大气环境的保护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1.本节教材的内容特点与所处的地位

这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的最后一节,它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三部分,主要是阐述了这三方面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和主要预防及治理措施。从本单元教材看,该节内容是对地球大气环境的总结和深化,同时又很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从全书看,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破坏,不仅直接影响大气环境本身,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和环境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地球自然灾害的发生、自然资源的破坏,甚至对整个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因而,本节教材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另一方面也为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与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和人类的具体对策。

(2)能力目标:

A、学生在自主的知识构建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渠道,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B、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学会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分析当前人类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并通过知识的构建,初步了解我国、我区大气问题的现状和治理措施。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自主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合作的“全球意识”。

3.教学重点

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及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从具体的内容看,本节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治理措施,使学生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和世界观。所以,本节课我认为应把“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及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作为教学重点。4.教学难点

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

对于大气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课本虽然有定性的观点和解释,但有些原因和机理目前尚不是十分明确或有不同的见解(如为什么无人的南极反而出现巨大的臭氧空洞,地球变暖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等),对中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提高的问题,尤其是当不同的观点呈现在一起时,学生真正理解和辨别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而,“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是本节教材的难点。

5.学法指导

研究性学习法,小组探讨学习法,对比学习法

学生的学法是由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的条件决定的,纵观整节教材,课本所陈述的三个问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联系,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尚有不同的观点,值得同学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因而我引导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关于该方面有关的观点和资料,作为学生研究的题材,学会协作学习,网络学习。

6.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1)从认知规律来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而进行,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为了突出重点,我将

教学目标与阶段性任务发布到网上供学生随时查阅,研究过程围绕着学习任务进行。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和目的,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实现学习目标。

(2)从认知的行为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根据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围绕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不同主题的信息资源,以从不同角度探究大气环境问题为任务,来驱动学生阅读相关资源,形成知识的构建。

(3)从地理学科特点来看,以探索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对策为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实际研究中获得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二、教学思路设计

1.理论基础: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的构建。根据这个原则,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完整地转移(transfer)到学生头脑中去,相反,是学生自己从他们所听见的话语或所见到的形象中构建了他们自己的意义。在此构建过程中,学习者已经知道的东西(不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极为重要。因为有效的学习“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构建成的”。

2.主要思路

依据构建主义理论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研究学习主动索取资料,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主动构建,并通过协作学习,以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整个过程,教师主要起到一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因此我把该节课安排为以下相互联系、逐渐提高的三个环节并把教学设计为一节综合的网络教学课,把课堂向课外延伸,把知识由课本向其它领域延伸,课堂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课本只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前期预习和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在课前一个星期进行,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兴趣自主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各小组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有关大气环境问题,尤其是关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保护”、“酸雨”等方面的资料和相关知识。同时我在网上准备了大量的关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三部分的影视资料、调查研究报告和相关文章,并设计适合学生研究的开放性的问题,形成三个专题(见柳州地理巴士站

http://.ltyz.gx./ohj/bus/type.asp?typeID=27),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总体的阅读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简单的演示文稿或小论文,实行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构建。

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同时还存在着情感倾向和世界观的差别,一般会得对大气环境问题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看法,如气温究竟升高了没有、全球变暖究竟利大还是弊大、臭氧层破坏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原因为主、酸雨是百害而无一利还是有利有弊等等,但恰恰是这些有争议的观点和认识,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为下一阶段课堂知识的整合建构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课堂知识的整合构建阶段

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通过学生个体或各学习小组之间的研究讨论,验证其前期预习中形成的观点和认识,是一个知识的验证、提高和整合构建过程。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