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中西医专业72学时复习思考题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da214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6.png)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剂学》复习题及答案2017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剂学》复习题及答案 ⽅剂学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的科⽬之⼀。
你知道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剂学科⽬都考哪些知识吗?下⾯是yjbys ⼩编为⼤家带来的⽅剂学科⽬的复习题,欢迎阅读。
复习题⼀: 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服⽤⽅便 C:吸收缓慢 D:药⼒持久 E:适⽤于慢性虚弱性病证 答案:A 2、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连翘杏仁桔梗 B:银花杏仁桔梗 C:连翘薄荷芦根 D:银花薄荷芦根 E:杏仁⽢草芦根 答案:C 3、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的⽅剂是 A:⼩陷胸汤 B:苓桂术⽢汤 C:⼆陈汤 D:枳实薤⽩桂枝汤 E:温胆汤 答案:B 4、理中丸除温中补虚外,还具有的功⽤是 A:和中缓急 C:降逆⽌痛 D:养⾎通脉 E:补⽓健脾 答案:E 5、苏⼦降⽓汤的功效是 A:降⽓平喘,祛痰⽌咳 B:降⽓快膈,化痰消⾷ C:宣肺降⽓,祛痰平喘 D:温化寒痰,下⽓消⾷ E:⾏⽓祛痰,宽胸散结 答案:A 6、⼩蓟饮⼦的功效是 A:清热泻⽕,凉⾎⽌⾎ B:清热解毒,凉⾎⽌痢 C:清⼼降⽕,育阴利⽔ D:凉⾎⽌⾎,清热利⽔ E:清肠⽌⾎,疏风下⽓ 答案:D 7、可⽤于脾阳不⾜之肌衄证的⽅剂是 A:归脾汤 B:四君⼦汤 C:理中丸 D:七厘散 E:四物汤 答案:C 8、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 A:杏仁、桃仁、⽩蔻仁 B:杏仁、柏⼦仁、冬⽠仁 C:杏仁、薏苡仁、⽩蔻仁 D:桃仁、郁李仁、⽩蔻仁 E:⿇仁、桃仁、杏仁 答案:C 9、⾎府逐瘀汤的药物组成不含 A:桔梗、杏仁 C:桃仁、红花 D:桔梗、枳壳 E:当归、⽣地 答案:A 10、⼆妙散的功⽤是 A:清热利⽔ B:清热燥湿 C:清热养阴 D:利湿消肿 E:解毒化湿 答案:B 11、17~18题A保和丸B健脾丸C枳实导滞丸D枳实消痞丸E⽊⾹槟榔丸17 治疗伤⾷积滞的代表⽅是18.治疗脾虚⾷积的代表⽅是 A:BUS B:右上腹X线平⽚ C:⼗⼆指肠引流液检查 D:⼗⼆指肠引流液检查 E:ERCP 答案:AB 12、乌梅丸的药物组成不含 A:附⼦、桂枝 B:黄连、黄柏 C:细⾟、⼲姜 D:当归、⼈参 E:使君⼦、槟榔 答案:E 13、外感风邪所致头痛最宜使⽤ A:羌活胜湿汤 B:镇肝熄风汤 C:川芎茶调散 D:龙胆泻肝汤 E:半夏⽩术天⿇汤 答案:C 14、旋覆代赭汤中⽤量最重的药物是 A:⽣姜 E:⼈参 答案:A 15、芍药在真武汤中的作⽤是 A:养肝阴以制亢阳 B:养⾎柔肝 C:敛阴缓急利⼩便 D:和⾥缓急⽌腹痛 E:凉⾎散瘀 答案:C 16、荆芥在消风散中的作⽤是 A:疏风⽌⾎ B:祛风⽌痒 C:祛风透表 D:胜湿⽌带 E:疏风利窍 答案:B 17、⼆陈汤的君药是 A:橘红 B:茯苓 C:半夏 D:⽢草 E:乌梅 答案:C 18、芍药汤中⼤黄与下列何组药相伍,有增强去积导滞之功 A:陈⽪、枳壳 B:青⽪、枳实 C:枳实、厚朴 D:⽊⾹、槟榔 E:⽊⾹、神曲 答案:D 19、天王补⼼丹与朱砂安神丸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有 A:酸枣仁 E:⽣地黄 答案:E 20、四神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草⾖蔻 B:⽩⾖蔻 C:⾁⾖蔻 D:砂仁 E:厚朴 答案:C 21、定喘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半夏、当归 B:⿇黄,杏仁 C:桑⽩⽪、地⾻⽪ D:黄芩,陈⽪ E:苏⼦、橘红 答案:B 22、麦门冬汤中配伍粳⽶、⼤枣、⽢草的意义有 A:佐⾦平⽊ B:培⼟⽣⾦ C:扶⼟抑⽊ D:滋⽔涵⽊ E:益⽕补⼟ 答案:B 23、半夏厚朴汤中苏叶的作⽤与下列⽆关的是 A:散寒 B:⾏⽓ C:化痰 D:舒肝 E:散郁 答案:A 24、杏苏散的功效是 A:轻宣凉燥,宣肺解表 B:轻宣凉燥,⽌咳化痰 C:轻宣凉燥,散寒发表 D: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E:轻宣凉燥,养阴润肺 答案:D 25、枳实消痞丸的⽤药特点是 A:消补并⽤,补重于消 B:消补并⽤,消重于补 C:消散结合,以散为主 D:消散结合,以消为主 E:只消不补 答案:B。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8c267102768e9951e73886.png)
方劑學復習思考題1我国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什么?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什么?3我国最早的方论著作是什么?4我国古代记载方剂数量最多的方书是什么?5被后世誉为“方书之袓”的是哪一部?6为什么说《黄帝内经》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7“八法”是何时由何人在哪部著作中提岀的?指的是哪八种治疗方法?8为什么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9历代对于方剂的分类有哪五种主要形式?10方剂的组成原则是什么?君臣佐使的涵义各是什么?11为什么方剂的组成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12运用成方时为什么要进行变化?成方变化的形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13常用剂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主要特点?14试述解表剂的定义、适应范围、分类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15九味羌活汤中配伍生地、黄芩的意义是什么?16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证,方中为何配伍具有收敛作用的芍药和五味子?17银翘散为辛凉解表剂,为何重用清热解毒之银花与连翘为君药?该方治疗风热表证,方中为何配用辛温之荆芥和淡豆豉?18临床在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时,一般如何确定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19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目的是什么?所谓“逆流挽舟”法的涵义和适应证是什么?20试比较下列方剂在组成、功用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①麻黄汤与桂枝汤②桑菊饮与银翘散③败毒散与参苏饮21试述下列方剂在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
①小青龙汤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②桑菊饮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③桑菊饮与止嗽散22试述下列药对的配伍作用,并各举一首方剂说明之。
①麻黄与桂枝②麻黄与杏仁③麻黄与白芍④桔梗与甘草⑤桔梗与枳壳⑥羌活与独活23试述泻下剂的定义、适应范围、分类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24试述大承气汤中行气药的配伍意义?该方在煎煮时应注意什么?25你对“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是如何理解的?26试述三承气汤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27麻子仁丸与济川煎均属于润下剂,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人便秘、临床如何区别运用?28何为“脾约”?麻子仁丸目前在临床上是如何运用的(包括适应证病机、证治要点、常用于哪些疾病)?29黄龙汤由何方加味而成?煎煮时为何加用少许桔梗?30十枣汤中配伍大枣有何意义?是否可改用甘草?该方的证诒要点是什么?服用时注意哪些问题(包括剂型、剂量、服用时间、药后调理等)?31试述下列药对的配伍作用,并各举一首方剂说明之。
方剂学习题+参考答案
![方剂学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78e6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e.png)
方剂学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1题,每题1分,共81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组⽅原则()A、使B、⽅C、复D、佐E、君正确答案:C2.⽅秦艽汤主治是()A、⽅中头⽅经络B、⽅邪初中经络C、痹症⽅久,正⽅不⽅D、⽅寒湿痹E、破伤⽅正确答案:B3.定喘汤中⽅以清泻内蕴之肺热的药物是()A、地⻣⽅、⽅芩B、⽅膏、知⽅C、⽅芩、⽅连D、桑⽅⽅、⽅芩E、桑⽅⽅、地⻣⽅正确答案:D4.下列不属于“⽅法”内容的是()A、和B、温C、汗D、攻E、下正确答案:D5.导⽅散的君药()A、⽅地B、⽅叶C、⽅地和⽅通D、⽅通E、⽅地和⽅叶正确答案:C6.组成中⽅地、熟地同⽅的⽅剂是()A、炙⽅草汤B、地⽅饮⽅C、⽅补阴丸D、当归六⽅汤E、⽅府逐瘀汤正确答案:D7.桂苓⽅露散的功效是()A、清暑解热,化⽅利湿B、清暑益⽅,除湿健脾C、清暑益⽅,除湿健脾D、解表化湿,理⽅和中E、祛暑化湿,健脾和胃正确答案:A8.组⽅原则的理论最早⽅于哪部医书()A、《圣济总录》B、《⽅帝内经》C、《普济⽅》D、《五⽅⽅病⽅》E、《伤寒明理论》正确答案:B9.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呕恶,或⽅便泄泻,⽅苔厚腻微⽅,脉滑()A、⽅⽅槟榔丸B、保和丸C、枳实导滞丸D、健脾丸E、枳实消痞丸正确答案:B10.不⽅蜂蜜为丸的丸剂是()A、朱砂安神丸B、天王补⽅丹C、磁朱丸D、⽅补阴丸E、以上均不含正确答案:A11.提出“⽅法”的医学著作是()A、《瘟病条辨》B、《医⽅集解》C、《景岳全书》D、《医⽅考》E、《医学⽅悟》正确答案:E12.具有调补⽅肾,涩精⽅遗作⽅的⽅剂是()A、肾⽅丸B、⽅陆⽅仙丹C、桑螵蛸散D、⽅锁固精丸E、缩泉丸正确答案:C13.⽅补阴丸的脉象特点()A、尺脉数⽅有⽅B、脉沉细数C、尺脉细数D、尺脉数⽅⽅⽅E、脉虚数正确答案:A14.补阳还五汤的功⽅为()A、补⽅⽅⽅活⽅B、活⽅祛瘀通络C、活⽅⽅⽅通络D、补⽅活⽅通络E、⽅⽅祛瘀通络正确答案:D15.⽅化汤的君药是()A、当归B、桃仁C、川芎D、⽅草E、炮姜正确答案:A16.清络饮的君药是()A、鲜银花、鲜⽅叶⽅B、鲜银花、鲜扁⽅花C、⽅⽅翠⽅、鲜⽅叶⽅D、⽅⽅翠⽅、丝⽅⽅E、⽅⽅翠⽅、鲜荷叶边正确答案:B17.主治肺肾阴虚,虚⽅上炎之咳嗽痰⽅证的⽅剂是()A、炙⽅草汤B、⽅补阴丸C、六味地⽅丸D、⽅贯煎E、百合固⽅汤正确答案:E18.中⽅,半身不遂,⽅眼喎斜,语⽅謇涩,⽅⻆流涎,⽅便频数或遗尿失禁,⽅黯淡,苔⽅,脉缓⽅⽅,治宜选⽅()A、温经汤B、补阳还五汤C、⽅定⽅珠D、⽅秦艽汤E、⽅府逐瘀汤正确答案:B19.患者身⽅热,⽅⽅渴、汗⽅出、脉洪⽅。
方剂学习题1总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方剂学习题1总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0520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b.png)
总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研究生考试样题】A ABC A B C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是(2005 年)A.《伤寒论》B.《圣济总录》C.《医方集解》D. 《医方考》E.《古今名医方论》2.“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一语出自(2006 年)A.《黄帝内经》B. 《伤寒论》C.《伤寒明理论》D. 《医学心悟》E. 《医学源流论》3.下列关于“八阵”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2006 年)A.寒方之制,为除热也B.攻方之制,攻其不通者也C. 固方之制,固其泄也D.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E.用散者,散表证也4.《普济方》的作者是(2007 年)A.吴又可B.朱橚C.李东恒D.成无己5.“七方”之说源于(2009 年)A.《神农本草经》B.《内经》C.《伤寒论》D.《圣济经》6.汤剂的优点是(2009 年)A.药效持久B.药效发挥迅速C.服用量小D.节省药材7.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关联性最大的一组方剂是(2011 年)A.桂枝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当归四逆汤B.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泻白散C.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大柴胡汤——新加黄龙汤D.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8.黄连配吴茱萸属于药物七情中的(2013 年)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9.最早系统论述“八法”的医籍是(2013 年)A.《黄帝内经》B. 《医学心悟》C. 《伤寒杂病论》D.《伤寒明理论》10.最早记载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的医籍是(2014 年)A.《汤液经法》B. 《黄帝内经》C. 《伤寒杂病论》D.《肘后备急方》B BC D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量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和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和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1.枳术汤与枳术丸的关系属于(2006 年)2.生姜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的关系属于(2006 年)X A B C D1.下列关于“十剂”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有(2007 年)A.通可去闭B.宣可解表C.泄可去实D.涩可固脱2.下列药物中入汤剂需要先煎的是(2007 年)A.龟甲B.滑石粉C.石决明D.生石膏3.下列选项中属于糊丸特点的有(2008 年)A.性质柔润,兼有补益作用B.作用缓和,药力持久C.对胃肠刺激性小D.不易变质,便于贮存4.“消法”的理论依据是(2009 年)A.甚者从之B.结者散之C.逸者行之D.坚者削之5.方剂配伍中佐制药的作用(2014 年)A. 防止病势拒药B.协调诸药之用C. 降低君臣药之毒性D.减缓君臣药之烈性6.下列各项中属于《景岳全书•新八方略引》原文的有(2016 年)A.补方之制,补其虚也B.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C. 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D.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执业医师考试样题】A1A B C E1.由逍遥散变化为黑逍遥散,属于(2008 年)A.药物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物加减和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量增加和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2.下列剂型中没有固定剂型的是(2009 年)A.酒剂B.锭剂C.茶剂D.丹剂E.散剂B1B C D EA.相使B.相杀C.相畏D.相反E.相恶1.两药合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关系,称作(2007 年)2.两药合用,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的配伍关系,称作(2007 年)A.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B.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C.针对次要兼证起直接治疗作用D.消减或制约君、臣药的毒性和峻烈之性E. 防止病重邪甚时药病格拒3.上述佐助药涵义的表述,正确的是(2007 年)4.上述反佐药涵义的表述,正确的是(2007 年)【练习题】A1.现存医书中最早记载方剂的是A.《千金要方》B. 《外台秘要》C. 《伤寒杂病论》D. 《五十二病方》E. 《黄帝内经》2.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之著作是A.《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伤寒明理药方论》D. 《医方考》E. 《医方集解》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是A.《太平圣惠方》B.《圣济总录》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 《普济方》E.《肘后备急方》4.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是A.《五十二病方》B.《伤寒杂病论》C. 《千金要方》D. 《普济方》E.《医方集解》5.历史上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是A.《医方集解》B. 《伤寒明理论》C.《医方考》D. 《景岳全书》E. 《和剂局方》6.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是A.《五十二病方》B.《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千金要方》E.《肘后备急方》7.载有方剂13 首的医著是A.《伤寒明理论》B.《医方考》C. 《黄帝内经》D. 《医学心悟》E. 以上都不是8.古医籍中系统论述“八法”的是A.《伤寒明理论》B.《黄帝内经》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 《伤寒杂病论》E.《医学心悟》9.系统论述“八法”的医家是A.成无己B.张仲景C.程钟龄D.吴崑E.张景岳10.下列不属于“八法”的是A.消B.下C.吐D.涩E.和11.下列不属于“十剂”内容的是A.清下B.宣通C.燥湿D.补轻E.重滑12. 《五十二病方》对方剂的分类方法是A.治法分类B.笔画分类C.病证分类D.组成分类E. 以上都不是13.属于组成分类的著作是A.《医方集解》B. 《黄帝内经》C. 《成方切用》D. 《成方便读》E. 《备急千金要方》14.下列属于汤剂特点的是A.携带贮存方便B.随证加减C.吸收慢D. 口感佳E. 以上都不是15.下列不属于丸剂特点的是A.吸收缓慢B.切合个体病证之需C.药效持久D.便于服用E.方便携带16.下列不属于散剂特点的是A.吸收较快D.制作简便B.节约药材C.补益和矫味作用E.便于服用携带17.煎药用具哪种不适宜A.瓦罐B.砂锅C.铝制用具D.搪瓷器具E.铁制用具18.对肠胃有刺激性的方药,其服药时间宜选择A.饭前服B.饭后服C.空腹服D. 临睡服E.不拘时服19.滋补方药服药时间宜选择A.空腹服B.睡前服C.饭后服D.不拘时服E. 以上都不是20.赤石脂煎药时宜A.先煎B.后下C.包煎D.溶化E.单煎21.贝壳和矿石类药物煎药时宜A.先煎B.后下C.包煎D.单煎E.冲服22.中医临床运用最古老、最广泛、最能体现中医药独特优势的剂型是A.汤剂B.丸剂C.散剂D.丹剂E.膏剂23.引经药属于方剂组方原则中的A.君药B. 臣药C.佐药D.使药E. 以上都不是24.君药的含义是A.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治疗主病和兼证的药物C.治疗主证和次要症状的药物D.针对病因和兼证的药物E.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25.臣药的含义,哪一项是更正确的A.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B.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及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C.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D.治疗兼病、兼证和次要症状E.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并治疗次要症状26.佐药含义错误的是A.针对兼病和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B.消减君臣药物的毒烈之性C.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D.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E.起反佐作用27.桂枝汤变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属于A.药量的加减B.佐使药的加减C.剂型的更换D. 臣药的加减E.药量的加减与臣药的加减28.四逆汤变为通脉四逆汤属于A.药量的加减B.佐使药的加减C.剂型的更换D. 臣药的加减E. 以上都不是29.理中丸变为人参汤属于A. 臣药的加减D.药量的加减B.佐使药的加减E. 以上都不是C.剂型的更换BA.《五十二病方》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 《伤寒杂病论》E.《千金要方》C. 《黄帝内经》1.最早记载方剂的方书是2.方剂理论的奠基书是A.《伤寒杂病论》D. 《普济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医方集解》C. 《外台秘要》3.载有788 首方的医书是4.载有61739 首方的医书是A.《外台秘要》D. 《医方考》B.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 《医方集解》C. 《伤寒明理药方论》5.属于吴崑所著的方书是6.属于成无己所著的方书是A.《黄帝内经》D. 《医方考》7.最早提出七方的是8.明确提出十剂的是B. 《伤寒杂病论》E. 《备急千金要方》C.《伤寒明理药方论》A.病证分类法B.脏腑分类法C.病因分类法D.七方分类法E.十剂分类法9.《五十二病方》对方剂的分类方法是10. 《备急千金要方》对方剂的分类方法是A.消风散B.血府逐瘀汤C.杏苏散D.痛泻要方E.大承气汤11.体现消法的方剂是12.体现和法的方剂是A.一贯煎B.川芎茶调散C.清燥救肺汤D.大承气汤E.二陈汤13.体现补法的方剂是14.体现消法的方剂是A.壅B.滞C.著D. 闭E.实15.十剂中宣可去16.十剂中轻可去A.弱B.湿C.怯D.枯E. 闭17.十剂中湿可去18.十剂中燥可去A.补、和、攻、散、寒、热、固、因B.补、和、攻、散、寒、热、固、涩C.宣、通、补、泻、散、重、涩、滑、燥、湿D.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E.宣、降、补、泻、轻、重、涩、滑、燥、湿20.十剂指A.水丸B.浓缩丸C.糊丸D.蜡丸E.蜜丸21.具有补益和矫味作用的丸剂是指22.具有崩解、溶散、吸收、作用均快的丸剂是指A.食前服B.食后服C.空腹服D.定时服E.不定时服23.急性病服药宜24.对肠胃有刺激性的方药宜A.君药B. 臣药C.佐助药D.佐制药E.反佐药25.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是26.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是A.君药B. 臣药C.佐药D.使药E. 以上都不是27.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是28.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是A.佐使药的加减B. 臣药的加减C.药量增减变化D.剂型更换变化E. 以上都不是29.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方剂变化中的30.人参汤与理中丸的变化属于方剂变化中的X1.下列属于清代的著作是A.《成方便读》B. 《医方集解》C. 《古今名医方论》D. 《温病条辨》2.下列属于明代的著作是A.《黄帝素问宣明方论》B. 《景岳全书》C. 《普济方》D.《医方考》3.下列属于宋代的著作是A.《圣济总录》B.《太平圣惠方》C.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小品方》4.下列属于《五十二病方》的是A.载方数量283 方B.按照病证分类方剂C.被誉为方书之祖D.成书时间早于《黄帝内经》5.下列属于《黄帝内经》的是A.成书于东汉时期B.最早提出方剂的七方分类法C.载方数量13 首D.被称之为方剂理论的奠基书6.下列属于《伤寒杂病论》的是A.成书于春秋战国B.载方数量61739 方C.作者张仲景D.被称之为“方书之祖”7.下列属于《普济方》的是A.成书于明代B.载方数量16834 首C.作者李时珍D.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8.治法与方剂的关系是A.方从法出B.治法是组方的依据C.方即是法D.方剂体现治法A.辛温解表B.温经散寒C.温中散寒D. 回阳救逆10.消法消散下列哪些邪结成的有形之邪A.气血B.痰食C.水虫D.燥屎11.和法包括A.和解少阳B.表里双解C.调和肝脾D.调和寒热12.七方包括A.大方B.急方C.复方D.补方13.十剂包括A.补、泄B.滑、涩C.温、清D.燥、湿14.八阵包括A.寒、热B.攻、散C.补、和D.燥、湿15.汤剂的特点是A.吸收快B. 易于发挥疗效C.贮存方便D.便于加减应用16.丸剂的特点是A.便于服用B.便于贮存携带C.节省药材D.吸收缓慢17.散剂的特点是A.制作简便B.便于服用携带C.吸收较快D.节省药材18.具有固定剂型的常用中药剂型是A.丸剂B.散剂C.丹剂D.膏剂19.方剂配伍的目的是A.增强或改变药物自身功用B.发挥药物间相辅相成作用C.调其偏性,制其毒性D.发挥药物相反相成作用20.佐药的作用包括A.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C.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和毒性D.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21.方剂的变化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年龄的大小B.体质的强弱C.季节与气候的变化D.地域的差异复习思考题答案【研究生考试样题】1.D2.C3.B4.B5.B6.B7.B8.B9.B 10.B1.E2.DX1.ABC2.ACD3.BC4.BCD5.CD6.ABCD【执业医师考试样题】A11.D2.DB11.A2.C3.C4.E【练习题】A1.D2.C3.C4.D5.C6.B7.C8.E9.C 10.D 11.A 12.C 13.B 14.B 15.B 16.C 17.E 18.B 19.A 20.C 21.A 22.A 23.D 24.A 25.B 26.A 27.B 28.A 29.CB1.A2.C3.B4.D5.D6.C7.A8.C9.A 10.B 11.B 12.D 13.A 14.E 15.A 16.E 17.D 18.B 19.A 20.D 21.E 22.A 23.E 24.B 25.E 26.C 27.B 28.B 29.B 30.DX1.ABCD2.BCD3.ABC4.ABD5.BCD6.CD7.AD8.ABCD9.BCD 10.ABC 11.ABCD 12.ABC 13.ABD 14.ABC 15.ABD 16.ABCD 17.ABCD 18.ABD 19.ABCD 20.ABCD 21.ABCD。
方剂复习思考题1-15
![方剂复习思考题1-15](https://img.taocdn.com/s3/m/0c8da8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e.png)
第一章绪论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十剂、剂型。
方剂学:研究阐明中医治法,方剂配伍规律极其临床规律的一门科学。
方剂: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处方。
治法:分清症候,病因,病机,在指导方法的原则下的治疗方法。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
七方:始于《黄帝内经》:大、小、缓、急、奇、偶、重。
明确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大、小、缓、急、奇、偶、复。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
剂型:针剂,滴丸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以法统方3、简述方剂配伍的目的。
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作用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结构及各自的涵义。
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物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
2.佐制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物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3.反佐药--与君臣药味相反,能在治疗中起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1.引经药--引领方中诸药到达病位。
2.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
5、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因人,因地,因时1.药味加减变化:君药不变,仅随病情变化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
随症加减。
2.药量增减变化:指方中药物剂量的增加或减少。
3.剂型变化:在不改变药物、剂量的前提下,仅改变剂型。
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成药药典。
《圣济总录》:集宋以前方剂之大成。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
《普济方》:属官方修书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方书。
方剂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方剂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80896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a.png)
方剂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6题,每题1分,共86分)1.清营汤主治证中身热的特点是A、午后身热B、谵语身热C、入暮发热D、夜热早凉E、身热夜甚正确答案:E2.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是()A、麻黄汤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D、小青龙汤E、败毒散正确答案:A3.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方剂是()A、吴茱萸汤B、理中丸C、桂枝人参汤D、小建中汤E、大建中汤正确答案:D4.酸枣仁汤中宜先煮()A、甘草B、知母C、芎穹D、茯苓E、酸枣仁正确答案:E5.体现“少火生气”之义的方剂为()A、右归丸B、地黄饮子C、六味地黄丸D、肾气丸E、左归丸正确答案:D6.玉女煎的功效是()A、养阴血,透邪热B、清胃热,凉血分C、清虚热,退骨蒸D、清热毒,散血瘀E、清胃热,滋肾阴正确答案:E7.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方剂是()A、导赤散B、黄连解毒汤C、白虎汤D、清营汤E、竹叶石膏汤正确答案:C8.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A、银翘散B、麻杏石甘汤C、败毒散D、桂枝汤E、麻黄汤正确答案:C9.治疗妇人热入血室,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宜选用()A、四逆散B、大柴胡汤C、逍遥散D、蒿芩清胆汤E、小柴胡汤正确答案:E10.小青龙汤的功效是()A、发汗祛湿,兼清里热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C、发汗解表,清热除烦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E、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正确答案:E11.半夏厚朴汤的君药是()A、半夏B、生姜C、苏叶D、茯苓E、厚朴正确答案:A12.羌活胜湿汤中的君药是()A、防风、川芎B、蒿本、防风C、羌活、独活D、独活E、羌活正确答案:C13.血府逐瘀汤善于治疗瘀血的部位是()A、头部B、膈下C、少腹D、胸中E、周身正确答案:D14.实脾散与真武汤组成中均有的药物()A、炮附子、白术、茯苓B、厚朴、白术、生姜C、草果仁、白茯苓、木瓜D、厚朴、木香、大腹子E、干姜、芍药、白术正确答案:A15.治疗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宜首选用()A、苓桂术甘汤B、实脾散C、五苓散D、真武汤E、猪苓汤正确答案:B16.患者下利清水,色纯清,腹中硬满而痛,口舌干燥,脉滑实。
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35a97831b765ce05081420.png)
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总论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junyao shi zhendui zhubing huo qi zhuyao zhiliao zuoyong d yaowu .qi yaoli jv fang zhong zhi shou , shi bu ke queshao d yaowu.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酌加石膏?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方剂复习思考题
![方剂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504b749b89680202d82559.png)
12.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均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 13.咳血方何以不用止血药而血自止? 15.槐花散与黄土汤均可治疗便血,试比较二方功用主治之异同。 16.荆芥穗在银翘散与槐花散中用法及配伍意义有何异同? 17.如何理解黄土汤中黄芩之配伍意义?
第十四章 治风剂 复习思考题 1.川芎茶调散中何药用量最多?其配伍意义是什么?当以何药为君?其主治何种外邪所致之头痛? 2.结合大秦艽汤、消风散组方配伍论述“治风先止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3.如何理解小活络丹“峻药缓用”之特点? 5.羚角钩藤汤与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之组方原理有何异同? 6.镇肝熄风汤组方配伍是如何体现适合肝“体阴用阳”之性的?
第四章 清热剂 复习思考题 2.竹叶石膏汤中半夏与麦冬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3.清营汤是如何体现“透热转气”法的?为何强调其主治证之舌象? 4.通过方中用药配伍分析犀角地黄汤与清营汤的配伍特点有何异同? 5.结合黄连解毒汤组方原理解析“苦寒直折”法。 6.凉膈散是如何体现“以泻代清”法的? 7.普济消毒饮中为何重用黄连、黄芩为君?二药与升麻、柴胡配伍的意义何在?
第十二章 理气剂 复习思考题 1.治疗气郁证与气逆证的组方遣药有何异同? 2.如何理解越鞠丸可以“五药治六郁”?临证应如何变化运用? 3.柴胡疏肝散如何体现适肝“体阴用阳”之性? 5.瓜蒌薤白白酒汤为何被称为治疗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的基础方? 6.半夏厚朴汤中配伍苏叶的意义是什么? 8.苏子降气汤中当归、肉桂有何配伍意义? 9.厚朴在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苏子降气汤中各有何配伍意义? 10.定喘汤中麻黄与白果的配伍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其配伍特点之“以适肺性”?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复习思考题 1.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芍药汤均能治热利,其配伍特点有何不同?如何区别应用? 3.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均治少阳证,为何大柴胡汤不用人参、甘草,而重用生姜? 4.如何理解防风通圣散集“四法”于一方?
方剂学题库(西学中)
![方剂学题库(西学中)](https://img.taocdn.com/s3/m/17c27d5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5.png)
一、单选题1. 四气是表示()A. 药物的性质B. 药物作用的定位C. 药物作用趋势D. 药物的滋味E. 药物有毒无毒正确答案:A2. 属于十八反内容的是A. 大蓟与甘草B. 芫花与甘草C. 人参与贝母D. 人参与五倍子E. 人参与五灵脂正确答案:B1. 清代提出“八法”的医家是A. 汪昂B. 程钟龄C. 罗美D. 吴鞠通E. 王孟英正确答案:B2. 提出中医“八法”的医书是A. 《医学心悟》B. 《医方考》C. 《医方集解》D. 《古今名医方论》E. 《医林改错》正确答案:A3. 汗法不可以用于治疗A. 外感表证B. 疹出不透C. 疮疡初起D. 里热实证E. 水肿、泄泻、疟疾见表证者正确答案:D4. 下列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A. 和解少阳B. 开达膜原C. 滋补肝肾D. 调和肝脾E. 调和寒热正确答案:C5. 下列哪项不属于“消法”范畴A. 行气B. 活血C. 化痰D. 利水E. 疹出不透正确答案:E1. 方剂组成原则中,其君药的含义是A.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治疗主证和兼证的药物C. 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D. 治疗主证和次要症状的药物E. 针对病因和兼证的药物正确答案:A2. 由小承气汤变为三物汤属于A. 药物增减的变化B. 药量增减的变化C. 剂型更换的变化D. 药物配伍的变化E. 随证加减的变化正确答案:B3. 除下列哪项外均属于佐药的含义A.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B. 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C. 消除或减轻君臣药的毒性D. 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E. 起反佐作用的药物正确答案:A4.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两方的变化属于A. 药量增减的变化B. 药味增减的变化C. 剂型更换的变化D. 随证加减的变化E. 药物配伍的变化正确答案:A5. 在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A. 君药B. 臣药C. 佐药D. 使药E. 引经药正确答案:A1. 下列何项为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配伍特点()A. 相使为用B. 相畏为用C. 相制为用D. 相畏相使E. 相须为用本题答案:E2. 桂枝汤中体现“散收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对是()A. 桂枝与大枣B. 芍药与生姜C. 桂枝与生姜D. 芍药与甘草E. 桂枝与芍药本题答案:E3.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A.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杏仁B. 桂枝、芍药、杏仁、甘草、人参C. 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D. 桂枝、芍药、麻黄、生姜、甘草E.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人参本题答案:C4. 下列哪项为麻黄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A. 桂枝芍药B. 桂枝杏仁C. 麻黄芍药D. 甘草生姜E. 桂枝甘草本题答案:E1. 银翘散的功用为()A.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B.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C.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D.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E. 解肌清热透疹本题答案:B2. 发热喘急,口渴,苔黄,脉浮滑数,最宜选用()A. 桑菊饮B. 银翘散C.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D. 止嗽散E. 泻白散本题答案:C3. 银翘散,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为()A. 银花、连翘、杏仁、竹叶、甘草B. 菊花、薄荷、桔梗、连翘、甘草C. 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D. 桑叶、菊花、连翘、芦根、甘草E. 银花、连翘、桔梗、芦根、竹叶本题答案:C1. 下列何项不是大承气汤的主治范围()A. 热结旁流B. 热厥C. 痉病D. 发狂E. 下利清谷本题答案:E2. 大承气汤中用量最大的药是()A. 大黄B. 芒硝C. 枳实D. 厚朴E. 甘草本题答案:D3. 患者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2021年方剂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2021年方剂学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06f7cf580216fc710afd78.png)
2021年方剂学课后思考题答案一、A1型题(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下列哪项不是阳黄和阴黄的鉴别要点()。
A.小便的黄与不黄B.舌苔的黄与不黄C.黄疸鲜明与晦暗D.热证与寒证E.有无恶心呕吐『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阳黄和阴黄的鉴别:阳黄黄色鲜明如橘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属于实证、热证;阴黄黄色晦暗,小便正常或清长,大便溏薄,舌苔白腻,属虚证、寒证。
阳黄和阴黄均可出现恶心呕吐。
2、患者,女性,26岁,2周前曾感冒发热,1周前出现双下肢无力。
查体:颅神经正常,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力3级,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双Babinski征(-)。
其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A.大脑皮质B.脊髓C.内囊D.脑干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3、患者男性,30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呼吸短促,咽干多饮,近三日自觉排尿不畅,点滴而出。
苔薄黄舌红,脉数。
最主要诊断应为()。
A.淋证B.咳嗽C.消渴D.癃闭E.肺胀『正确答案』D4、脾约丸主治阳明燥结便秘证,下列哪项是它伴随的特征性症状?()A.脉浮数B.腹中满痛C.小便数多D.小便短少E.口中燥渴『正确答案』C5、患者,女,18岁,未婚。
月经尚未初潮,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沉细尺弱。
其治法是()。
A.补气养血调经B.滋阴益气调经C.补肾养肝调经D.健脾生血调经E.补中益气调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精气未充、天癸匮乏不能应时泌至,则冲脉不盛、任脉不通而闭经,治宜补肾养肝调经。
6、下列腧穴中,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是()。
A.商阳B.合谷C.阳溪D.手三里E.迎香『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迎香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
此腧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主治鼻塞、鼽衄、口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7、热病之后,胃阴耗伤所致呃逆者,其特点为()。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方剂学 期末思考题答案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方剂学 期末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434e43f7ec4afe04a1df92.png)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试述平胃散组成、功用、主治和方解。
答案:组成:苍术 (15g) 厚朴(9g) 陈皮(9g)甘草 (6g)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苍术--燥湿运脾(君)厚朴--燥湿行气(臣)陈皮--行气和胃(佐)炙甘草--调和诸药甘缓和中(使)2、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方解。
答案:(小柴胡汤)组成:柴胡 (24g) 黄芩(9g) 人参 (9g) 炙甘草(6g) 半夏 (9g) 生姜 (9g) 大枣 (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方解:柴胡--透达半表之邪(君)黄芩--清泄半里之热(臣)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佐)人参大枣--益气和中(佐)炙甘草--调和诸药助参、枣扶正(使)(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5g人参12g 白术12g 当归9g 柴胡3g 升麻3g陈皮3g 甘草6g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1.脾胃气虚证。
食少体倦,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黄芪----补气升阳人参、白术、炙草----补气健脾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炙草----调和诸药3、试述六味地黄丸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答案:组成:熟地12g 山茱萸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 主治:肾阴虚证。
症见腰酸腿软,眩晕,耳鸣,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
舌红少苔,脉细数。
功用:滋阴补肾方解:熟地:甘温滋补、滋肾填髓山茱萸:酸温收敛、养肝涩精山药:甘平滋润、补脾固肾泽泻:甘寒渗利、宣泻肾浊丹皮:辛苦凉凉血、清泄肝火茯苓:甘淡平淡利、渗利脾湿4、试述逍遥散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方剂学习题4和解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方剂学习题4和解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c84fa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6.png)
和解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研究生考试样题】A ABCD A B C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伤寒论》四逆散原方加减法的是(2011年)A.咳者,加杏仁B.悸者,加桂枝C.小便不利者,加茯苓D.泄利下重者,加薤白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伤寒论》四逆散原方加减法的是(2016 年)A.咳者,加苦杏仁B.悸者,加桂枝C.小便不利者,加茯苓D.泄利下重者,加薤白3.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2010 年)A.疏散风热B.疏肝散热C.疏肝解郁D.清利头目4.加味逍遥散的组成是逍遥散加(2009 年)A.丹皮、赤芍B.丹参、赤芍C.丹皮、栀子D.丹参、栀子5.下列方剂中原方柴胡用量最大的是(2010 年)A. 四逆散B.逍遥散C.小柴胡汤D.补中益气汤6.下列方剂中原方用法要求“去滓,再煎”的是(2012 年)A.桂枝汤B.小柴胡汤C. 白虎汤D.蒿芩清胆汤B B DA.牡蛎散B.小青龙汤C.黄土汤D.半夏泻心汤1.体现散收同用、祛邪护正配伍的方剂是(2012 年)2.体现寒热并行、辛开苦降配伍的方剂是(2012 年)A. 四逆散B.逍遥散C.痛泻要方D.复元活血汤3.功用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方剂是(2007 年)4.功用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方剂是(2007 年)X A B C D1.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的病证是(2007 年)A.妇人热入血室B.黄疸C.疟疾D.伤寒少阳证2.下列选项中属于和解剂的有(2006 年)A.痛泻要方B.甘露消毒丹C.普济消毒饮D. 四逆散3.下列白术和芍药共用方剂是(2017 年)A.逍遥散B.痛泻要方C.归脾汤D.独活寄生汤【执业医师考试样题】A1A B D E1.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的是(2007 年,2009 年)A.柴胡B.黄芩C.干姜D.人参E.大枣2.体现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补兼施配伍特点的方剂是(2007 年,2008 年)A.半夏泻心汤B.生姜泻心汤C.甘草泻心汤D.健脾丸E.枳实消痞丸【练习题】A1.半夏泻心汤组成中所含有的药物是A.黄芩黄连干姜甘草大枣B.黄芩栀子生姜甘草大枣C.黄芩黄连附子甘草大枣D.黄芩黄柏柴胡甘草大枣E.黄芩黄芪炮姜甘草大枣2.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功效的方剂是A.蒿芩清胆汤B.温胆汤C.龙胆泻肝汤D.三仁汤E. 以上都不是3.逍遥散的功效是A.疏肝行脾,解郁透热C.疏肝解郁,养血健脾E. 以上都不是4.半夏泻心汤的功效是A.和胃消痞,散结行水C.寒热平调,散结除痞B.疏肝行气,活血化瘀D.疏肝行气,清热燥湿B.益气和胃,消痞止呕D.调和寒热,行气止泄E. 以上都不是5.半夏泻心汤主治A.水热互结之痞B. 胃虚痰阻之痞C.热结心下之痞D.寒热互结之痞E. 以上都不是6.蒿芩清胆汤中具有芳香透热作用的药物是A.黄芩B.青蒿C.陈皮D.竹茹E.半夏7.四逆散的组成是A.柴胡赤芍枳实甘草C.柴胡干姜芍药甘草E. 以上都不是8.小柴胡汤的功用是A.透邪解郁B.疏肝理脾D.辟秽化浊 E.清胆利湿B.柴胡芍药枳壳甘草D.柴胡枳实炙甘草芍药C.和解少阳9.脾虚肝郁之痛泻当选方A.小柴胡汤B.痛泻要方C.逍遥散D.半夏泻心汤E. 四逆散10.患者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通,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治疗最佳选方是A.生姜泻心汤B.甘草泻心汤C.痛泻要方D.半夏泻心汤E.逍遥散BA.小柴胡汤B.痛泻要方C.逍遥散D.半夏泻心汤E. 四逆散1.患者,女。
《方剂学》中西医专业72学时复习思考题
![《方剂学》中西医专业72学时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bfaf12fc4ffe473368abe4.png)
《方剂学》中西医专业72学时复习思考题、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将答案相应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题号后()中。
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学著作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C.《肘后备急方》 D.《伤寒杂病论》 E.《备急千金要方》2.小青龙汤方中的君药是()。
A.干姜、细辛 B.麻黄、桂枝C.半夏、五味子 D.麻黄、芍药 E.桂枝、细辛3.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止嗽散4.治疗阳虚寒积证应选用下列哪一个方? ( )A.大黄牡丹汤 B.调胃承气汤C.温脾汤 D.麻子仁丸 E.黄龙汤5.四逆散中一升一降配伍的药物是()。
A.芍药配甘草 B.柴胡配甘草C.枳实配芍药 D.柴胡配芍药 E.柴胡配枳实6.半夏泻心汤主治()。
A.胃气虚弱之痞证 B.痰食交阻之痞证C.热结心下之痞证 D.水热错杂之痞证 E.寒热错杂之痞证7.症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有力者,治宜选用()。
A.黄连解毒汤 B.清营汤C.竹叶石膏汤 D.白虎汤 E.白虎加人参汤8.清营汤方中的君药是()。
A.石膏 B.栀子C.夏枯草 D.知母 E.水牛角9.清暑益气汤组成中没有以下哪味药物?()A.连翘 B.黄连C.麦冬 D.西洋参 E.石斛10.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为()。
A.2∶1 B.4∶1 C.3∶1 D.1∶4 E.1∶511.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益气升阳”的药物配伍是()。
A.黄芪配人参 B.黄芪配炙甘草C.人参配白术 D.人参配柴胡、升麻 E.黄芪配升麻、柴胡12.炙甘草汤的君药是( )。
A.炙甘草 B.生地黄C.阿胶 D.炙甘草、生地黄 E.人参13.川楝子在一贯煎的作用是( )、行气止痛。
A.疏肝活血 B.滋阴疏肝C.养阴柔肝 D.疏肝泄热 E.散寒止痛14.功善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的方剂是()。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题及答案(2)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ac8b2e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8.png)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题及答案(2)复习题二:1、奠定方剂学组方理论基础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B.《太平圣惠方》C.《伤寒杂病论》D.《普济本事方》E.《千金要方》2、下列方剂中,以当归为君药的是( )A.当归补血汤B.四物汤C.左归丸D.生化汤E.归脾汤3、具有外散风寒,内化寒饮功用的方剂是( )A.藿香正气散B.小青龙汤C.苓甘无味姜辛汤D.苓桂术甘汤E.三子养亲汤4、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最宜选用( )A.半夏白术天麻汤B.镇肝熄风汤C.天麻钩藤饮D.龙胆泻肝汤E.酸枣仁汤5、治疗痰气互结之梅核气,最宜选用( )A.清燥救肺汤B.透苏子降气汤C.清气化痰丸D.半夏厚朴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6、一贯煎中,用量宜重用的药物是( )A.川楝子B.枸杞子C.麦门冬D.当归身E.生地黄7、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功用的方剂是( )A.败毒散B.参苏饮C.九味羌活汤D.厚朴温中汤E.羌活胜湿汤8、由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组成的方剂是( )A.吴茱萸汤B.四神丸C.五味子散D.四逆汤E.桃花汤9、四君子汤中的君药是( )A.人参B.茯苓C.白术D.甘草E.黄芪10、下列方剂中,以大黄为君药的是( )A.凉膈散B.茵陈蒿汤C.十灰散D.芍药汤汤E.大承气汤11、和解少阳的主方是( )A.小柴胡汤B.大柴胡汤C.蒿芩清胆汤D.达原阴E.温胆汤12、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的方剂是( )A.清燥救肺汤B.百合固金汤C.麦门冬汤D.玉女煎E.养阴清肺汤13、下列药物中,炙甘草汤不包括的药物是( )A.生地B.麦冬C.当归D.阿胶E.桂枝14、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A.玉屏风散B.补中益气汤C.生脉散D.当归六黄汤E.牡蛎散15、麻杏甘石汤原方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比例是( )A.1:1B.2:1C.1:2D.3:1E.1:316、患者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者,治疗时宜首选的方剂是( )A.槐花散B.八正散C.十灰散D.导赤散E.小蓟饮子17、中风之气虚血瘀证,治疗时宜首选( )A.复原活血汤B.补阳还五汤C.血府逐瘀汤D.当归补血汤E.通窍活血汤18、下列药物中,除哪项外,均是镇肝熄风汤组成药物( )A.生白芍B.川楝子C.龟板D.茵陈蒿E.川牛膝19、左金丸的功用是( )A.清肝宁肺,凉血止血B.清肝泻火,降逆止呕C.疏肝理脾,清热和胃D.清肝泄热,活血止痛E.行气疏肝,散寒止痛20、芍药汤的功用是( )A.养血和血,祛瘀通经B.养血柔肝,增液舒筋C.滋阴养血,平肝熄风D.补脾柔肝,祛湿止泻E.清热燥湿,调气和血21、凉膈散的君药是( )A.大黄B.黄芩C.栀子D.连翘E.竹叶22、治疗湿痰咳嗽的最佳方剂是( )A.止嗽散B.二陈汤C.桑杏汤D.茯苓丸E.苓甘五味姜辛汤23、治疗肠风脏毒下血,首选方剂是( )A.真人养脏汤B.黄土汤C.小蓟饮子D.槐花散E.十灰散24、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功用的方剂是( )A.济川煎B.肾气丸C.麻子仁丸D.五仁丸E.黄龙汤25、治疗脾虚食停证,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A.保和丸B.理中丸C.健脾丸D.温脾汤E.脾约丸26、治疗外感凉燥证的代表方剂是( )A.清燥救肺汤B.麦门冬汤C.杏苏散D.泻白散E.桑杏汤27、长于治疗脾虚气陷所导致久泻久痢的方剂是( )A.痛泻要方B.理中丸C.小建中汤D.补中益气汤E.四君子汤28、下列药物中,哪项不是完带汤与参苓白术散共有的药物( )A.人参B.山药C.白术D.茯苓E.甘草29、主治阴暑证的方剂是( )A.清络饮B.三仁汤C.香薷散D.白虎汤E.六一散30、具有滋养肺肾,止咳化痰功用的方剂是( )A.百合固金汤B.贝母栝楼散C.清气化痰丸D.九仙散E.养阴清肺汤参考答案1、A2、D3、B4、C5、D6、E7、A8、B9、A 10、E11、A 12、E 13、C 14、C 15、C 16、E 17、B 18、E 19、B 20、E21、D 22、B 23、D 24、A 25、C 26、C 27、D 28、D 29、C 30、A【2017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题及答案】。
[整理]方剂学思考题
![[整理]方剂学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f6c35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f.png)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何谓方剂? 中医方剂包括哪些要素?2.为什么说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位置?3.如何理解中医方剂学是一门古老但又年轻的学科?4.方剂学发展史中有哪几个重要阶段?影响方剂学发展的主要著述有哪些?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1.何谓“方证相关”?为什么说“方证相关”是方剂学的重要基础?2.治法与治则有何不同? 怎样理解治法具有层次性?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4.何谓“八法”?其主要内容有哪些?5.如何理解“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6.方剂与中药的关系?怎样理解“方药离合”?7. 影响方剂功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第三章方剂分类1.方剂分类主要有哪些方法? 如何评价各种分类方法的意义?2.教材使用何种方剂分类法? 简述本教科书有关方剂分类的原则、思路及结果。
第四章方剂的制方理论1.何谓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的意义是什么?2.简述组方原则及其基本涵义?3.方剂中君、臣、佐、使各部涵义是什么? 确定方中君药应考虑到哪些方面?4.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变化的前提是什么? 还有其它方剂变化运用的形式吗?5.病-证-症结合组方思路提出的依据?第五章剂型与用法1.剂型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简述汤、丸、散、膏、冲剂、口服液、片剂、针剂的剂型特点。
3.传统丹剂的含义是什么?4.煎药应注意些什么? 服药方法主要涉及哪些主要内容?5.何谓服药的饮食宜忌?第六章影响方剂疗效的因素1.学习古方的配伍用量时应注意些什么?2.影响方剂疗效的非方药因素主要有哪些?第七章临证处方的规范化1.书写中医处方应注意哪些方面?2.规范处方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第八章解表剂1.解表剂的适应范围、组方要点及使用注意事项?2.解表剂可用于麻疹、水肿、痢疾、疮疡等病证的机理?3. 分析桂枝汤与麻黄汤在主治、立法及组方方面的异同。
4.为什么外感与内伤证均可使用桂枝汤?其具体用法有何不同?5.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收药味的意义?6.九味羌活汤的制方用药特色?7.怎样理解麻黄杏仁石膏汤的“宣泄肺热”功效? 临床有汗或无汗是否均可用本方? 如何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剂量?8.结合麻黄汤、大青龙汤和麻黄杏仁石膏汤的证候特点,说明麻黄与桂枝同用,麻黄、桂枝与石膏同用以及麻黄与石膏同用体现三方的不同功效。
中西医计划医师考试《方剂学》备考题附答案
![中西医计划医师考试《方剂学》备考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3dcf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9.png)
中西医计划医师考试《方剂学》备考题附答案2017年中西医计划医师考试《方剂学》备考题(附答案)方剂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的科目之一。
你知道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方剂学都考哪些知识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方剂学的备考题,欢迎阅读。
1、首次提出“八法”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医学心悟》D.《伤寒明理论》E.《圣济总录》2、首次应用祖方分类的医著是( )A.《古今名医方论》B.《医方考》C.《伤寒明理论》D.《医方集解》E.《祖剂》3、主治外感风寒,内有蕴热的方剂是( )A.羌活胜湿汤B.大秦艽汤C.九味羌活汤D.独活寄生汤E.小活络丹4、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的方剂是( )A.止嗽散B.苏子降气汤C.定喘汤D.麻黄汤E.百合固金汤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枣汤主治证候的临床表现( )A.水肿腹胀B.日哺潮热C.心下痞硬D.干呕短气E.头痛目眩6、治疗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的常用方剂是A.痛泻要方B.四逆散C.败毒散D.半夏泻心汤E.白头翁汤7、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A.凉膈散B.泻白散C.清气化痰丸D.定喘汤E.止嗽散8、治疗肝火犯胃证的常用方剂是( )A.一贯煎B.清胃散C.左金丸D.吴茱萸汤E.咳血方9、犀角地黄汤的功用是( )A.清热生津,除烦止渴B.清热解毒,透热养阴C.清心解毒,养阴生津D.清热解毒,凉血散瘀E.清热开窍,凉血解毒10、当归六黄汤中重用的.药物是( )A.当归B.生地黄C.熟地黄D.黄芩E.黄芪11、组成中不含桂枝的方剂是( )A.当归四逆汤B.小建中汤C.阳和汤D.肾气丸E.温经汤12、治疗血虚阳浮发热证的代表方剂是( )A.四物汤B.当归补血汤C.小建中汤D.补中益气汤E.黄连解毒汤13、治疗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的常用方剂是( )A.萆薢分清饮B.龙胆泻肝汤C.易黄汤D.完带汤E.逍遥散14、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功用的方剂是( )A.地黄饮子B.龟鹿二仙丹C.肾气丸D.右归丸E.右归饮15、具有固肾止带,清热祛湿作用的是( )A.六味地黄丸B.肾气丸C.易黄汤D.八正散E.鼻血分清饮16、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的常用方剂是( )A.朱砂安神丸B.归脾汤C.酸枣仁汤D.炙甘草汤E.天王补心丹17、旋覆代赭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半夏B.生姜C.旋复花D.代赭石E.炙甘草18、温经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A.冲任虚寒,瘀血阻滞B.冲任虚损,瘀血阻滞C.寒凝血瘀,湿阻胞宫D.脾气亏虚,冲脉不固E.肝肾两虚,冲脉不固19、治疗外感凉燥证的常用方剂是( )A.桑菊饮B.桑杏汤C.清燥救肺汤D.参苏饮E.杏苏散20、保和丸和健脾丸中相同的药物是( )A.半夏、肉豆蔻B.连翘、黄连C.木香、砂仁D.山楂、麦芽E.神曲、山楂21、被誉为“仲景群方之冠”的方剂是( )A.麻黄汤B.桂枝汤C.小青龙汤D.肾气丸E.小柴胡汤22、小承气汤变成厚朴三物汤,属于方剂变化中的( )A.药味增减变化B.药量增减变化C.药味增减与药量增减变化D.随证加减变化E.以上都不是23、四逆散中一升一降配伍的药物是( )A.柴胡配芍药B.柴胡配甘草C.柴胡配枳实D.芍药配甘草E.枳实配芍药24、白头翁汤的主治病证是( )A.湿热痢B.寒湿痢C.噤口痢D.热毒痢E.阴虚痢25、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的常用方剂是( )A.小建中汤B.吴茱萸汤C.理中丸D.四君子汤E.温脾汤26、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A.炙甘草B.麦冬C.地黄D.人参E.生姜27、具有敛阴止汗,益气固表功用的方剂是( )A.玉屏风散B.牡蛎散C.当归六黄汤D.知柏地黄汤E.补中益气汤28、越鞠丸所治疗的“六郁”不包括( )A、湿郁B、火郁C、气郁D、寒郁E、食郁29、具有逐瘀泄热功用的方剂是( )A.复原活血汤B.血府逐瘀汤C.生化汤D.补阳还五汤E.桃核承气汤30、清燥救肺汤中,用量宜重用的药物是( )A.石膏B.麦冬C.人参D.阿胶E.桑叶参考答案1、C2、E3、C4、A5、B6、A7、B8、C9、D 10、E11、C 12、B 13、D 14、A 15、C 16、E 17、B 18、A 19、E20、E21、B 22、B 23、C 24、D 25、B 26、C 27、B 28、D 29、E 30、E【2017年中西医计划医师考试《方剂学》备考题(附答案)】。
中医方剂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医方剂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06fe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e.png)
中医方剂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一贯煎的药物组成中有()A、茵陈B、柴胡C、熟地D、当归身E、玄参正确答案:D2.旋覆代赭汤主治()A、胃气虚弱,痰浊内阻之呕吐B、痰饮内停,胃气上逆之呕吐C、胃气虚寒之呕吐D、湿阻气滞,胃失和降之呕吐E、胃虚有热之呕吐正确答案:A3.下列何项不是健脾丸的药组()A、黄芪B、山楂C、人参D、神曲E、麦芽正确答案:A4.实脾散中行气导滞的药中下列哪项不是()A、槟榔B、陈皮C、厚朴D、木香E、草果正确答案:B5.理中丸的君药是()A、甘草B、人参C、干姜D、白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6.凉开“三宝”中长于熄风止痉的方剂为()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苏合香丸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7.桑菊饮主治下列何种病证()A、风热喘咳B、风痰咳嗽C、风湿咳嗽D、痰热喘咳E、风温咳嗽正确答案:E8.不是地黄饮子功用的一项是()A、滋阴B、疏肝C、化痰D、开窍E、补阳正确答案:B9.下列何项不是银翘散的臣药()A、牛蒡子B、薄荷C、荆芥穗D、淡豆豉E、桔梗正确答案:E10.治疗表有风寒湿,里有藴热证宜用()A、定喘汤B、大青龙汤C、九味羌活汤D、麻杏石甘汤E、麻黄附子细辛汤正确答案:C11.可用于脾气不足之肌衄证的方剂是()A、理中丸B、四物汤C、七厘散D、归脾汤E、四君子汤正确答案:D12.下列何项不是清胃散证的症状()A、牙痛B、齿松牙衄C、口干舌燥D、牙龈红肿溃烂E、口气热臭正确答案:B13.下列何项不是独活寄生汤的功用()A、清热B、补肾C、止痛D、祛风祛风E、补血正确答案:A14.下列何项不是生化汤的药组()A、全当归B、桂枝C、川芎D、甘草E、桃仁正确答案:B15.用药配合组方体现补气固冲以治其本,收涩止血以治其标特点的方是()A、固冲汤B、固经丸C、泰山磐石散D、归脾汤E、完带汤正确答案:A16.天王补心丹的功用为()A、养血安神、清热除烦B、滋阴清热、养血安神C、益阴明目,重镇安神D、重镇安神、清心泻火E、养心安神、和中缓急正确答案:B17.组成中不含甘草的方剂为()A、四逆散B、蒿芩清胆汤C、小柴胡汤D、逍遥散E、痛泻要方正确答案:E18.炙甘草汤中桂枝,生姜的作用为()A、温阳化气B、温经散寒C、温肾暖脾D、温阳通脉E、温阳利水正确答案:D19.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中医方剂学课后复习题
![中医方剂学课后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6ce56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9.png)
中医方剂学课后复习题绪言及总论1.请说出方剂及方剂学的概念。
2.请说出不同历史阶段方剂学代表著作的作者及意义。
3.什么是治法?治法与方剂有怎样的关系?4.常用治法一般指的是哪些具体治法?是哪位医家在哪本书中提出的?你能说说八法与八纲的关系吗?5.请说出八法的适用范围及分类。
6.方剂的常见分类法有哪几种?请例举代表著作。
7.试述汤剂、丸剂、散剂三种中医临床内服剂型的优、缺点。
8.简述方剂的煎药法。
9.汤剂的服用剂次是怎样的?10.方剂的组方原则是什么?是哪本著作中提出的?11.请说出君、臣、佐、使的的配伍含义。
12.方剂的变化有哪几种形式?请举例说明。
解表剂1.请阐述麻黄汤的配伍特点。
2.试述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等量合用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中甘草的配伍有何作用?3.分析麻黄汤、桂枝汤的配伍意义,结合功用特点说说如何区别使用。
4.外感风寒表虚证,已有汗出,何以用桂枝汤发汗?5.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敛的五味子、芍药意义何在?6.麻黄汤、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皆可治喘,分析三方配伍关系,说出功用、主治证异同。
7. 九味羌活汤中清热药是什么,有何意义?8. 九味羌活汤的配伍有何特点?9. 九味羌活汤和败毒散证治有何异同?10. 何谓“逆流挽舟”法?11. 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是什么?12. 如何理解止嗽散可用于新久咳嗽?13. 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配伍银花与连翘、辛温的荆芥与淡豆豉有何意义?14. 从组成、功用、主治比较桑菊饮与银翘散的异同。
15. 试述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分类和使用注意。
泻下剂1.试述大承气汤组成、功用、主治、辨治要点、煎法。
2.大承气汤体现了哪些立法思路?3.试述三承气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煎服法方面之异同。
4.温脾汤的配伍运用了哪些治法?5.十枣汤的煎服应注意哪些方面?6.麻子仁丸主治何证?与济川煎如何区别使用?7.泻下剂分为哪几类?请各举一例代表方剂。
8. 使用泻下剂应注意哪些问题?和解剂1.和解剂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例代表方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中西医专业72学时复习思考题、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将答案相应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题号后()中。
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学著作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C.《肘后备急方》 D.《伤寒杂病论》 E.《备急千金要方》2.小青龙汤方中的君药是()。
A.干姜、细辛 B.麻黄、桂枝C.半夏、五味子 D.麻黄、芍药 E.桂枝、细辛3.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止嗽散4.治疗阳虚寒积证应选用下列哪一个方? ( )A.大黄牡丹汤 B.调胃承气汤C.温脾汤 D.麻子仁丸 E.黄龙汤5.四逆散中一升一降配伍的药物是()。
A.芍药配甘草 B.柴胡配甘草C.枳实配芍药 D.柴胡配芍药 E.柴胡配枳实6.半夏泻心汤主治()。
A.胃气虚弱之痞证 B.痰食交阻之痞证C.热结心下之痞证 D.水热错杂之痞证 E.寒热错杂之痞证7.症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有力者,治宜选用()。
A.黄连解毒汤 B.清营汤C.竹叶石膏汤 D.白虎汤 E.白虎加人参汤8.清营汤方中的君药是()。
A.石膏 B.栀子C.夏枯草 D.知母 E.水牛角9.清暑益气汤组成中没有以下哪味药物?()A.连翘 B.黄连C.麦冬 D.西洋参 E.石斛10.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为()。
A.2∶1 B.4∶1 C.3∶1 D.1∶4 E.1∶511.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益气升阳”的药物配伍是()。
A.黄芪配人参 B.黄芪配炙甘草C.人参配白术 D.人参配柴胡、升麻 E.黄芪配升麻、柴胡12.炙甘草汤的君药是( )。
A.炙甘草 B.生地黄C.阿胶 D.炙甘草、生地黄 E.人参13.川楝子在一贯煎的作用是( )、行气止痛。
A.疏肝活血 B.滋阴疏肝C.养阴柔肝 D.疏肝泄热 E.散寒止痛14.功善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的方剂是()。
A.左归丸 B.肾气丸C.地黄饮子 D.一贯煎 E.右归丸15.玉屏风散与牡蛎散均有()。
A.白术 B.麻黄C.防风 D.黄芪 E.麻黄根16.固冲汤治证的病机是()。
A.脾肾亏虚,冲脉不固 B.胞宫虚寒,瘀血内阻C.肾虚有热,湿浊下注 D.肝肾阴虚血热 E.心肾两虚,水火不交17.开窍剂临床适用于()。
A.虚证 B.寒证C.热证 D.脱证 E.闭证18.白头翁汤的功效是( )。
A.解表清里 B.清热燥湿,调气和血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D.养阴透热 E.清热泻火,滋阴润燥19.下列哪味药物不是越鞠丸的组成?()A.苍术 B.栀子C.香附 D.神曲 E.半夏20.主治梅核气的方剂是()。
A.枳实薤白桂枝汤 B.半夏厚朴汤C.厚朴温中汤 D.天台乌药散 E.暖肝煎21.患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唇黯,舌质黯红,脉涩或弦紧。
治宜选用()。
A.桃核承气汤 B.桂枝茯苓丸C.生化汤 D.血府逐瘀汤 E.复元活血汤22.川芎茶调散的功效是()。
A.祛瘀止痛 B.行气止痛 C.散寒止痛D.疏风止痛 E.温经止痛23.羚角钩藤汤中应用桑叶、菊花的作用是()。
A.清肺止咳 B.疏散风热C.养肝明目 D.清热解毒 E.清热平肝24.具有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功效的方剂是()。
A.清燥救肺汤 B.杏苏散C.桑杏汤 D.小青龙汤 E.百合固金汤25.体现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是()。
A.麻子仁丸 B.大补阴丸C.麦门冬汤 D.济川煎 E.增液承气汤26.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治宜选用()。
A.平胃散 B.八正散C.五皮散 D.五苓散 E.藿香正气散27.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五十二病方》 D.《肘后备急方》 E.《脾胃论》28.组成方剂的依据是()。
A.药物 B.证候C.治法 D.病位 E.病因29.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
A.君药 B.臣药C.佐制药 D.反佐药 E.使药30.主治脾虚肝旺的痛泻,宜选用( )。
A.白头翁汤 B.痛泻要方C.当归六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六一散31.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食、水、虫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痞结癥块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
A.汗法 B.补法C.消法 D.清法 E.下法32.大承气汤以()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用方辨证要点。
A.痞、满、实 B.燥、实C.痞、满、燥、实 D.痞、满 E.满、燥、实33.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四逆汤 C.小柴胡汤D.痛泻要方 E.逍遥散34.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是()。
A.白虎汤 B.黄龙汤C.竹叶石膏汤 D.黄连解毒汤 E.清瘟败毒饮35.四逆散的药物组成是()。
A.人参、茯苓、枳实、炙甘草 B.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C.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 D.人参、白术、生姜、炙甘草E.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36.四君子汤的功效是()。
A.益气养阴 B.健脾渗湿 C.补益肝脾D.益气健脾 E. 益气补血37.纯补无泻,阳中求阴,主治真阴不足证的方剂是()。
A.六味地黄丸 B.左归丸 C.右归丸D.大补阴丸 E.八珍汤38.真人养脏汤的功效是()。
A.涩肠固脱,温补脾胃 B.涩肠固脱,温补脾肾C.涩肠固脱,温中泄浊 D.涩肠止泻,温中行气E.涩肠止泻,温中养血39.症见虚烦少寐、心悸怔忡、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A.磁朱丸 B.朱砂安神丸C.天王补心丹 D.酸枣仁汤 E.甘麦大枣汤40.症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选用()。
A.十灰散 B.咳血方 C.防己黄芪汤D.八正散 E.玉真散41.湿邪最易阻滞气机,气机阻滞又使湿邪不得运化,故祛湿剂中常配伍()。
A.清热燥湿药 B.理气药C.燥湿化痰药 D.解表药 E.利水渗湿药42.血府逐瘀汤善于治疗()。
A.头部血瘀证 B.胸中血瘀证C.膈下血瘀证 D.少腹血瘀证 E.两胁血瘀证43.川芎茶调散中,善治少阳、太阳、阳明经头痛的药物是()。
A.川芎、荆芥、防风 B.川芎、羌活、白芷C.细辛、白芷、川芎 D.羌活、薄荷、川芎 E.白芷、防风、薄荷44.治疗外感温燥证,宜选用()。
A.杏苏散 B.桑杏汤C.清燥救肺汤 D.沙参麦冬汤 E.麦门冬汤45.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是()。
A.藿香正气散 B.平胃散C.香砂六君子汤 D.厚朴温中汤 E.三仁汤46.防风通圣散的功效是()。
A.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B.辛凉解肌,清泄里热C.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D.解表宣肺,清热化痰E. 疏风散表,泻热通便47.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的方剂是()。
A.当归四逆汤 B.小柴胡汤C.大柴胡汤 D.防风通圣散 E.疏凿饮子48.治疗胃热阴虚证,以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为辨证要点的方剂是()。
A.清胃散 B.泻黄散 C.竹叶石膏汤D.玉女煎 E. 泻白散49.四物汤和当归补血汤共有的药物是()。
A.干地黄 B.黄芪 C.川芎 D.芍药 E. 当归50.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功效的方剂是()。
A.平胃散 B.理中丸C.半夏厚朴汤 D.天台乌药散 E.暖肝煎51.桑螵蛸散的主治证是()。
A.心脾两虚证 B.心肾两虚之尿频或滑精证C.脾肾两虚证 D.肝肾两虚证 E.肺肾两虚证52.奠定方剂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E.《神农本草经》53.煎煮补益剂时宜用()。
A. 文火久煎B. 武火C. 先文火后武火D. 大火快煎E. 以上均不宜54.小青龙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A.外感风寒,内有气滞B.外感风寒,内有痰热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D.外感风寒,水饮内停E.外感风寒,气滞血瘀55.佐助药是指()。
A.用以消除君、臣药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B.针对主病或主证起次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针对主病或主证其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D.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用以治疗次要病证的药物E.以上都不是56.患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治宜选用()。
A.麻杏石甘汤 B.麻黄汤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E.九味羌活汤57.银花、连翘在清营汤中的作用是()。
A.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B.疏散风热,清泄里热C.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D.清热解暑,生津止渴E.清热泻火,透热养阴58.逍遥散的主治证是()。
A.妇人热入血室证 B.温疫C.肝经湿热下注证 D.肝郁血虚脾弱证 E.少阳湿热痰浊证59.在芍药汤中体现“通因通用”作用的药物是()。
A.芍药 B.大黄C.木香 D.当归 E.黄连60.某患者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应选用()。
A.半夏泻心汤 B.白头翁汤C.芍药汤 D.痛泻要方 E.葛根芩连汤61.败毒散用于治疗以下哪种病证?()A.肠风脏毒证 B.温热毒邪侵袭肌表证C.气虚外感证 D.痈疮肿毒初起 E.热毒蒙蔽心包证62.阳郁厥逆证及肝脾不和证,治宜选用()。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C.四逆散 D.大承气汤 E.白虎汤63.玉屏风散的药物组成是()。
A.黄芪、白术、甘草 B.白术、防风、黄芪C.茯苓、白术、黄芪 D.黄芪、白术、人参 E. 人参、白术、甘草64.完带汤主治()。
A.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 B.阴虚湿热带下证C.赤白带下证 D.下焦蓄血证 E.虚寒膏淋、白浊证65.白虎汤中石膏与知母的配伍意义是()。
A.“相使”为用,清热泻火,益胃生津B.“相须”为用,苦寒以直折火势,以治高热C.“相须”为用,清泻肝胃,清退虚热D.“相须”为用,清热除烦,生津止渴E.以上都不是66.普济消毒饮主治()。
A.痈疮肿毒初起 B.三焦火毒热盛证 C.大头瘟D.气血两燔证 E.肺痈67.肾阳虚衰,火不暖土之五更泄泻,治疗应选用方剂为()。
A.真人养脏汤 B.理中丸 C.黄土汤D.四神丸 E.补中益气汤68.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治疗应选用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 B.生化汤C.温经汤 D.补阳还五汤 E.复元活血汤69.患者罹患胸膈满闷、咽中如有物阻,咳吐不出,吞咽不下,舌白润,脉弦缓等病症,治疗应使用()。
A.桃核承气汤 B.半夏泻心汤 C.一贯煎D.大黄牡丹汤 E.半夏厚朴汤70.症见胁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
治宜选用()。
A.七厘散 B.血府逐瘀汤C.复元活血汤 D.桃核承气汤 E.生化汤71.由桂枝汤变为小建中汤属于()。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E.以上都不是72.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