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从《老子》看现代企业的柔性化管理

合集下载

老子《道德经》柔性思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老子《道德经》柔性思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老子《道德经》柔性思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围绕着老子《道德经》中的柔性思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介绍了《道德经》、柔性思维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在分别探讨了柔性思维在招聘和选拔、员工培训和发展、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以及组织变革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柔性思维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结合《道德经》的柔性思维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对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柔性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老子《道德经》,柔性思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招聘,选拔,员工培训,发展,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组织变革,综合竞争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该书由老子所著,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左右。

《道德经》总共有81章,探讨了关于天地间最根本的道德观和生活哲学。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思想,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道”的概念。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无形无相的至高存在。

他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还强调“无为而治”,认为过度干预会破坏自然的平衡。

老子的《道德经》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强调的柔性思维、顺势而为、尊重自然等理念,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结合老子的柔性思维,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变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表现,从而帮助企业取得更好的竞争优势。

1.2 介绍柔性思维柔性思维是一种灵活、开放、包容、适应性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能够顺应变化、应对挑战、处理复杂情境的思维模式。

柔性思维要求个体具有包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境时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以适应变化、创造价值。

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

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

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讲:“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水的这些特点就像是“道”。

我们看不见道,但我们看得见水,知道水的特性,就应该能悟道。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

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为之。

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也是在宣扬一种领导哲学。

“处众人之所恶”,自愿退居“下游”,包容一切,一位优秀且伟大的企业家,就要有这种低调务实的精神。

“居下地”高位向下,且行为底调,这是当前的企业家们最应该要有的.精神。

那些行为高调并且被众多“光环效应”所包围的领导者,往往失败于掌握太多大权,沉迷于下属的赞美,从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结果都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13年5月马云辞去CEO。

他常说,阿里集团要做102年的企业,百年老店必然面临新老交接,只有打造出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淡化个人色彩,用制度管人管事,平缓过渡,才能使企业在没有英雄时也可以运转正常并不断发展壮大。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曾说过:“如果一家存活了10年的公司的CEO一天都不能离开,是非常危险的。

”可见,优秀的领导者都会适时的选择“退居”,这不仅表现为企业在治理上质的飞跃,更是企业真正能达到基业长青的一大制度保障。

老子进一步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6-1.411 禅解老子“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与现代企业立业之道的巧妙结合

6-1.411  禅解老子“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与现代企业立业之道的巧妙结合

禅解老子“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与现代企业立业之道的巧妙结合老子的《道德经》距今已问世两千多年,但历经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书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依然适用。

老子以“道”为出发点,阐述了“道”在各大领域的表现形式,阐释其治国之道、立身涉世之道以及企业经营之道。

同时,老子推崇利用水的品格传达“道”的普遍原则,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观点。

老子强调上善若水的思想具有知道企业运作的本体论意义,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难题,使企业获得持续生存能力与久远的生命力。

老子《道德经》提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其本意是天下没有比水更柔软的,但攻坚却没有东西能胜过它。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却没人实行。

在企业管理中,刚强的规章制度往往比不上柔软真诚的关心。

企业管理的至高境界应像水一样,滋养万物,使万物得到利益。

用上善若水的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在柔软之道中,让企业运作得以流畅,充满活力。

水是这个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然而它却能穿透极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而滴水穿石正是“柔德”的重要体现。

所以说,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企业管理过程中亦是如此,以柔克刚的做法往往能化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皆是以盈利为目的,销售奖励制度自然或多或少成为企业管理要点。

有的企业会采取“嘶吼团建”“狼性文化”等较为激进的激烈方式,或者采取“拿业绩说话”等看似冷色调的方式,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给予员工关爱。

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难题,领导者能热心、耐心帮助其解决问题,将自身工作经验传授于员工,帮助克服困难,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

比起冷冰冰的销售业绩数据,亦或是洗脑式管理培训,以柔克刚的管理方式,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培养员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先贤的每一经典语录皆是管理哲学精华。

治理国家远比管理企业难得多,华夏民族运用古圣先贤的哲学智慧将中国治理了五千年,延续至今,定有其存在的意义。

老子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老子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老子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老子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摘要: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挖掘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将其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将会给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带来更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从重视企业核心文化的建设、实行人本管理和贯彻柔性管理三个方面,探讨老子管理哲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核心文化柔性管理人本管理老子,春秋末期楚国人,是我国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老子所作《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军事、管理、医学和天文等思想,其中有关管理的许多论述,在今天的管理中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价值被国内外许多人所认可。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探讨老子的管理哲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1、重视企业核心文化的建设“道”作为老子哲学思想的中心范畴,在《道德经》全书中共出现了七十三次。

老子认为,“道”衍生宇宙万物,是一个形而上的实体,孕育和推动宇宙万物;它无形、无相、无声,“恍兮惚兮、寂兮寥兮”,但却“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若有若无,超越时空而又确实存在。

《道德经》开篇即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可以用言辞表达出来的“道”,并不是常恒形态的道;可以用言语来阐释的“名”,不是恒久不变的“名”。

在老子看来,“道”有两种:虚体的道和实体的道。

这一观点反映在管理思想上就是要求管理者既要重视“可道”的、可以名状的管理,又要重视“不可道”的,很难用言语阐述的管理或尚未完全达到可以用言辞表达出来的管理。

这和现代企业所推崇的企业文化的建设相契合。

三流的企业靠人才,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企业文化的概念,学者们的见解并不相同。

美国学者Kotter & Heskett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文化环境和经营战略等。

“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

“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

“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上善若水,扶弱抑强,不争而上,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的名言,常常被引用来形容善良与谦逊之美,以水喻为善。

对于企业家而言,“上善若水”所蕴含的启示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家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而这句至理名言则能够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轻装上阵,应对挑战,引领企业取得更好的成就。

“上善若水”启示企业家要做的是善良和宽容。

在商业世界中,竞争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只专注于竞争,而忽略了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那就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企业家们应该学会善待别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立场,与他人和睦相处,以善意换取更多的合作机会。

正如水流善于滋润万物,企业家也应该学会用善良的态度与他人相处,这样才能在商业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上善若水”启示企业家要具备强大的包容力和沟通能力。

水能够包容一切,无论大小,杂质,甚至可以溶解硬物。

企业家们应该具备包容一切的心胸和能力,不论遇到怎样的挑战和困难,都能够虚心接纳,并有效应对。

水流善于传递信息,企业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与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使企业内外的关系更加和谐,以此来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善若水”启示企业家要有谦逊的态度。

水虽然柔弱,但却能战胜一切,这正是因为它谦逊包容的态度。

在商业世界中,谦逊也许会被误解成懦弱,但实际上,谦逊的企业家更能够吸引人才,赢得顾客的信赖,面对竞争时也更具备灵活性和包容性。

谦逊让企业家能够虚心接纳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使其受益于众人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上善若水”启示企业家要以不争的心态面对挑战。

在商业社会中,争夺市场份额,抢夺资源是家常便饭,而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在争夺中适度地放下争夺的心态,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关注员工的福祉和幸福,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些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

上善若水之于企业文化的一点思考

上善若水之于企业文化的一点思考

上善若水之于企业文化的一点思考
老子《道德经》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以水喻志、深含“睿智、坚持、谦逊、宁静、自由及儒雅”等谦良个性的经营之道、处世哲学和修身养性之道。

将水的特性化为上善的大智慧用于经营之道,是现代人追寻自我价值的最高境界。

老子的" 道" 主张虚静至柔,而水最具有这个品格,所以懂得" 道" 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学习水的智慧,水是万物生长所必需,它滋养利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而且总是处在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

不但惠泽万物,更能包容万物,具有博大的胸怀。

我们公司作为通信产业服务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服务性的乙方公司,我们要秉承服务于人的文化。

我们的最大愿望便是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而“上善若水”完全吻合这样的企业文化诉求。

我们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有些我们喜欢有些我们不喜欢,甚至讨厌,我们可以不喜欢他们个体,但是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处于服务对象的位置,永远遵守客户至上的原则。

如果能认真体会并领悟其中的真谛,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那么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口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浙江通服厚积薄发
一分公司
王华。

老子守柔思想与企业柔性化管理

老子守柔思想与企业柔性化管理

老子守柔思想与企业柔性化管理老子,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在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其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就老子守柔思想对企业柔性化管理的影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现代企业管理正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型, 实施柔性战略, 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要实施柔性战略, 建立柔性管理方式, 就需要相关的管理理论为指导。

在我国管理理论中, 老子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柔性化特征, 包含了丰富的柔性管理思想。

重新认识老子的守柔思想, 对于现代企业实施柔性化管理将会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柔弱胜刚强”具有普遍性。

老子用借喻的手法来说这个理。

以水的自然现象喻理。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击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水。

水是软的、韧的,石是硬的,刀是锐的。

水滴可以穿石。

刀不能断水,但水却能锈化刀。

洪水泛滥时那淹没田舍、冲殿堤梁的势头,更是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难以阻拦的。

柔能克刚,可以说是自然界的一条法理。

老子由水的现象推而广之,认为柔弱、谦下这类品质,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和劣势,实际上却占主动、处于优势。

“柔弱胜刚强”是一个智慧的命题。

人们的定向思维一般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刚比柔厉害,强比弱厉害,大比小厉害,相比细厉害,攻比守厉害,治比防厉害。

老子却一反这些惯性看法,独具慧眼,提出“柔弱胜刚强”的题,这个反向思维开阔了人们的思路,开启了人们的智慧之窗。

首先是柔性管理,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其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民主决策,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柔性管理要实行民主决策,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求人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

人如果缺乏必备的素质,也就谈不上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就不能开展民主决策。

在柔性管理过程中,管理的权力被弱化和分散化,而员工个体被赋予了很大的决策权和自我管理权。

“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

“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

“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说最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无私无欲无声无形,滋润万物、润物无声、不争不抢,对于企业家来说,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学会无私无欲地对待企业发展。

企业家应该以公司发展为主要目标,不盲目追求个人利益,不只是看重短期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

无私无欲的企业家,可以离开自己的利益,放下自己的利益偏见,正确的所据,调整企业的方向,不断地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学会无声无形地管理企业。

企业家应该像水一样,不张扬,不拖泥带水,不强求,而是应该默默地、力量地、持续地为企业做好各项工作。

企业家应该培养自己低调的气质,不需要出风头,也不需要引起注意,更不需要大肆宣传企业的成就,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企业得到持续发展。

最后,“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学会包容多元化的观点。

企业家应该抱着一种宽容的心态,听取大家的意见和看法,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战略上不能当”孤家寡人”,应该全面开放,倾听各方意见。

企业家要懂得包容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价值观念的员工,而不是对异己心生偏见,善于利用员工的优点和长处,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

总的来说,“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非常深刻,只有将这句话内化于心,不断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赢。

老子思想中的现代企业管理精神

老子思想中的现代企业管理精神

老子思想中的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老子思想中的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非常严重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

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

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

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无为而治'本言自于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十五》) 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七章〉'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

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

219383133_企业管理与“上善若水”

219383133_企业管理与“上善若水”

企业管理与“上善若水”李平 | 文“水”的隐喻对目前管理实践具有独特意义。

首先,“水”可以隐喻企业的发展阶段与变化机制。

其次,“水”可以隐喻企业组织活力的层次与挑战。

再次,“水”可以隐喻企业组织“三台架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最后,“水”的隐喻可以阐明组织活力与“三台架构”的内在联系。

“上善若水”的本质,即自由开放,从而体现组织活力的源头活水。

《道德经》里,老子以水喻道,强调了“上善若水”。

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目的),以及“柔胜刚,弱胜强”(水的手段),被世人广为传颂。

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以水比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至今仍然耳熟能详。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五千年历史充满“水”的隐喻。

换言之,“水”在中国社会扮演了浓墨重彩的角色,包括水利万物的目的维度与水柔弱胜刚强的手段维度。

近年来,管理学界越来越强调基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哲学和历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并开始注重中国传统哲学中“水”的独特象征意义,尤其是“上善若水”与“无为而无不为”所体现出的特质。

在此基础上,中国需要与西方交流融合,共同构建跨文化整合的全球性理论体系。

大体而言,西方哲学及管理理论强调“有形”与“有为”,即秩序、静态硬实力等,可以“山”作为51基础隐喻;中国传统哲学及管理理论则注重“无形”与“无为”,即自由、动态软实力等,可用“水”作为基础隐喻。

水的隐喻对目前管理实践具有独特意义,尤其是水的手段维度。

首先,水可以隐喻企业的发展阶段与变化机制。

其次,水可以隐喻企业组织活力的层次与挑战。

再次,水可以隐喻企业组织“三台架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最后,水的隐喻可以阐明组织活力与“三台架构”的内在联系。

“上善若水”的本质就是自由开放,体现了组织活力的源头活水。

用水隐喻企业发展阶段与变化机制企业的发展过程可用水的不同形态与不同功能加以体现。

首先,我们可用水的四种形态与功能来隐喻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不同阶段对组织活力的不同要求。

“上善若水”——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管理之道

“上善若水”——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管理之道

“上善若水”——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管理之道
卢毅
【期刊名称】《商场现代化》
【年(卷),期】2007(000)07X
【摘要】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上善若水”这一境界及相关论述,对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柔性管理方式具有深刻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文章即从立业之道与管理之道两方面论述这一思想境界的启迪意义。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卢毅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3
【相关文献】
1.与狼共舞:《论语》中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J], 石诗;刘梅
2.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J], 黄津孚
3."上善若水"——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管理之道 [J], 卢毅
4.上善若水大成以德——龙口矿业集团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棣善的管理之道 [J], 白晓光;刘忠伟
5.上善若水大成以德——龙口矿业集团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棣善的管理之道 [J], 白晓光; 刘忠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善若水”的管理启示5页word

“上善若水”的管理启示5页word

“上善若水”的管理启示《道德经》是公认的哲学经典,同《易经》《庄子》一并被称为“三玄”。

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提到“上善若水”的观点。

“上善”,即最善,尽善尽美。

老子认为“水”是最近于道的,水的特性完全符合老子所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主张。

“上善若水”就是形容做人的最高境界,善行要像水的品性一样。

很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初期具有坚韧、果敢等优秀品质,但随着企业的规模壮大,其不善管理的短处也日益凸显出来。

我国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制时日尚浅,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尚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近些年来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产生矛盾,导致企业经营问题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更是显得尤为迫切。

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其蕴含的管理智慧对现代的企业管理者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道德经》第八章“水德”的解读和感悟,谈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启发。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主要是老子“水德”近于“道”的思想主旨的总纲。

因为水的三大特性:“利万物”“不争”和“处恶处”。

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恰恰就是要求管理者在对自身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一样的圣人之德,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不争名利,以德服人。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在有生之年培育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一个是京瓷,一个是KDDI,他被誉称为当代的松下幸之助。

稻盛君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企业思想家。

他的经营哲学集中到一点就是:“敬天爱人。

”“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

这里的“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所谓“爱人”就是“利他”。

“上善若水”与企业文化管理研究

“上善若水”与企业文化管理研究

qiyekejiyufazhan【摘要】“上善若水”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提出。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不仅是一种道家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华文化数千年来的精华,更是华夏子孙更应该得到的一种传承。

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传承中华文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融入新时代的潮流。

将“上善若水”的管理哲学融入企业当中,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升华。

【关键词】上善若水;文化传承;企业文化;管理哲学【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3-0213-021导论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国的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魂。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将不能长久生存,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企业文化的要求日益增加,作为一个中国人,更是要传承中华文化,将之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道家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作为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的意义和影响也尤为深远,而将其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便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新方式。

《道德经》中以水喻圣人这一理想人格,高度概括了水的崇高品质,而水的品质对于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水利万物而不争,这种崇高的精神值得企业去学习,既是社会责任,也是奉献精神;水以柔弱胜刚强,既是企业战略,避敌锋芒,韬光养晦的柔性管理,也是企业本身的韧性;水之道顺其自然之道,“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而水在顺流而下滋润万物的同时,也将流入大海,壮大了自己,利人终将利己,顺应大势迎合天道,而不是困局于地,最终干涸。

将“上善若水”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既是文化创新,也是传承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管理哲学作为一门新生学科,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治世之道等多种思想相结合,是现代学者研究的新方向。

老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发

老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发

老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发《老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不是纯哲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大量的篇幅是讲人生、治国的,涉及到广泛的管理领域,其实,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老子是道教倡始人。

道家,与儒家、法家一样,决不是清淡学派,而是务实学派.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社会分裂,动乱不已,战事频繁,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面对残酷的现实,儒、法、墨、道等学派各自提出了拯救社会的治国之说.这些学说,均不是纯理论的研究学说,而是面对现实有的放矢的治国、管理的学说。

正因为这样,《老子》本身才会有大量的管理内容。

也正因为这样,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南面术”是君王统治术、治国之术,实是管理之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老子》说成是一部管理书,似乎也并不过分。

一、无为思想与企业管理《老子》一书的管理价值,被国内外很多人、企业或组织所认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有关老子思想与企业管理的研究在社会或理论界都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

在日本企业界,很多著名企业家将《老子》智慧视若珍宝,普遍用于企业管理及其实践活动之中。

他们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激烈,压力重重,而老子是主张以柔克刚的,这正符合激荡社会中弹性柔性管理的需要.老子崇尚“柔”,认为“柔弱胜刚强”,崇尚“静”,说“清静为天下正”。

这些“柔”、“静”等的概念,从企业管理角度看,都是属于柔性管理的思想。

“柔性管理"正是当代管理思想的新潮之一。

所以,《老子》中一些有关“清静”、“无为"等的箴言被日本企业界所推崇,视为企业管理之道。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实际就是一种“柔性管理”的思想.作为《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无为”不是“不为”,老子反复强调“无为”,实则是为了“为”,是为了更好地去实施看似“不为"实却“有为"的事,是为了实践“为”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治。

”在这里,“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无不治”是效果。

老子眼中的水:善而柔,包容而变通

老子眼中的水:善而柔,包容而变通

老子眼中的水:善而柔,包容而变通老子眼中的水:善而柔,包容而变通2010-01-15 15:37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张其成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最崇尚的东西就是“水”。

水被老子称为“上善”,最高的善,最美的德。

水的“善”表现在什么地方?老子一连用了七个“善”字。

“居善地”,是从选择居地方面说的,水总是往低处流,选择低下的地方。

人总是喜欢往高处走,不喜欢低处,而水偏偏选择人们所讨厌的低处,这就是卑下、谦虚、不争。

“心善渊”,是从心态、心胸说的,水具有大海、深渊一样的胸怀。

“与善仁”是从与人交往、接人待物方面说的,水具有女性的仁爱、慈悲的特性。

“言善信”是从言语上说的,言语的“善”表现为诚信。

当然水是无法言语的,准确地说水的言语是常人听不懂的,所以这里有拟人化的意味,后面三个“善”都是拟人的说法。

“政善治”是从行政治理方面说的,“治”字说得太好了,中国人说“治理”,西方人说“管理”,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中西方管理的不同,“治”字从水,“管”字从竹。

说明中国人重视水性管理--柔性管理,西方人重视刚性管理、阳性管理。

“事善能”是从为人处世方面说的,水善于发挥才能,善于发挥效能。

“动善时”是从行动、行为方面说的,水善于把握时机,体现了中国人重视时间超过重视空间的价值取向。

水是最柔弱的。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说明柔弱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有战斗力的,柔弱胜过刚强。

水是往低处流的。

人喜欢高处,不喜欢低处,而水偏偏流向人们不喜欢的地方,这就叫做低姿态,高境界。

这也说明了老子的思维是往低处走的,这是一种反向思维。

我们也要从中学习,越把自己放得低,其实你人格就越高。

这就是一个人的处世哲学。

水是顺势而为的,它的流动总是顺着地势走的,地势高了它就往高处流,地势低了它就往低处流,它永远顺势而为。

从“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从“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从“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管理的至上境界应像水一样。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

“居善地”,心境休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养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动善时”,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那便是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

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坚定百折不挠的信念,执著奋斗拼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企业是一个不断追求与社会需求变化相统一的整体,它只有内在整体平衡了,才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因此,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一个体现企业整体意志的竞争规则,只要规则公平合理,整体意志就会通过员工之间的竞争像水一样,哪里不平衡就流到哪里,使之平衡,保持水的特性,宽容、沉稳、守信、机智,它让每一个人都各得其所,通过这种普遍联系的方式,管理者就能够把企业打造成一个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整体,能够达到这一点,就接近成功管理之道了。

老子的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老子的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老子的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柔弱论”之“水性管理”内容提要:“柔弱论”是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和主线。

老子的“柔弱”并不是在一个狭隘意义上与“刚强”相对的名词,而是一个抽象的、具有形上色彩的哲学概念。

它总括了万物存在的共性,既是一切事物生命力的象征,也是“道”的表现形式。

“柔弱胜刚强”的论断体现了老子对于宇宙万物之本源“道”的理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么水的品格中有哪些适合于提炼为现代企业品格、上升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呢?关键词:上善若水水德“六性七善”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者正文: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给企业立业的启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施于万物而无私心。

水,照万物,各如其形。

水,能滋养万物,清除污垢。

水,能方能圆。

老子用水的形象和水的品格来阐述“道”的一些表现形式,借此传达“道”的一些普遍原则。

水之所以作为善的形象比喻,是水的性质和功能来决定的。

水的品格中有哪些适于提炼为现代企业品格、上升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呢? 那么,水的特性是什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就是水的特性。

从老子这一描述中,可以看到水有六种特性:一是“利万物”(水利万物而流,企业利万众而立)。

水之道:水利万物而不争是;企业之道:企业利万众而不争则久立。

水之所以为万物所需要,是因为它能够给万物带去所必需的实在的利益。

如果水不能给万物带去利益,万物则不需要它。

因此,企业首先需要掌握的经营之道在于:怎样使企业自身成为市场和社会的普遍需要。

任何时代,立业必须立在人们最普遍、最实际、最迫切、最不可缺的利益需要上。

要滋养万物,企业就要搞好经营管理,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同时,要尽其所能,帮助企业员工,帮助他们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水平、道德标准和业务素质,使他们尽快成才。

企业的位置和作用在于为社会和公众主体创造利益,就像水使万物得到利益一样,这是企业的立业之道。

上善若水与企业管理之道

上善若水与企业管理之道

早在公元2500多年前,有一次伟大的对话,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这次对话有时只不过是被当成一个历史故事被后人所演绎,其实这次对话是中国文化事件中的大事情,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各种行为哲学思维习惯,也影响了中国人崇尚的最高做人准则和理想人格的追求目标,这次对话对于当代中国企业家们的意义尤为重要。

这次伟大的对话就是发生在中国两位最伟大的先哲之间的对话。

据史书记载,中国儒教的代表人物孔子与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老子在黄河之滨,今天的河南境内有一次,也是两位圣人平生唯一的一次对话。

这次对话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位伟人所代表的思想的直接碰撞,但是对话的主题却是一件东西,一件我们经常见到的东西,这就是被老子称为“万物之本”的水。

据传当孔子问及老子修身、治家、平天下之道时,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迷惑不解,问老子水有何德可以作为修身、治家、平天下的方法呢?老子看看孔子说:“最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永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是谦虚的美德,江河之所以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就是因为他们愿意处于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的生命之源。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了,可水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力量能超越于它。

水也最不愿意与人争、与世争,总是默默无闻。

水也最有包容性,它可接纳一切可接纳之物,但自身却保持洁静,这是多么伟大的德行,有了水的德行,我们就可以成为圣人了。

”孔子听完后恍然大悟。

离开老子后,三天不语,细品其中的道理,终成了一代至圣先师。

而倍受后人推崇的老子的《道德经》其实洋洋洒洒五千字都是围绕上善若水及水的德行为中心设题展开记述的,在老子记述的道的哲学中,最接近于道的也是水。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写道:“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老子记述的水的上善与谦下的品质,其实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修身的最高哲学准则,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多少被喻为成功人士的名臣良相其实都是上善若水处世之道的忠实执行者。

“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

“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

“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
“上善若水”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被广泛运用于个人和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

对于企业家来说,理解“上善若水”的含义,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多启示和帮助。

首先,“上善若水”体现的是一种柔性和包容性。

水具有温柔、柔韧、顺畅、润泽等特性,没有硬性和偏见,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和情况。

企业家的管理方式也应该具有这种柔性,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死板地执行一些规定和条例,要灵活应变,勇于创新和开拓,才能把握机会,迎接挑战。

其次,“上善若水”强调的是流动和变化。

水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它既有包容力,又有冲击力,可以顺应时势,融入大众,也有自己的品格和特点。

企业家应该具有这种流动性和变化性,不要墨守成规,也不要过于随意,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第三,“上善若水”要求企业家具有一种奉献和责任的精神。

水为万物之源,能够无私地为他人提供帮助,滋润万物生长。

企业家也要具有这种奉献和责任的精神,不仅要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也要关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积极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最后,“上善若水”也体现了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理念。

水具有自然、和谐、平衡的特质,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

企业家也应该具有这种平衡和和谐的理念,不要追逐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利益,不要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略人文关怀,要以平衡和和谐的心态,把握企业发展的大势和长远方向。

总之,“上善若水”对企业家的启示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指导企业家在管理和发展中运用灵活、流动、奉献和平衡的思维方式,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道德经》中“守柔”思想对现代企业柔性化管理的启示D(湖北大学)[摘要] 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本文结合《道德经》原文,对老子“守柔”思想的内涵进行剖析,并联系现代企业管理背景,阐述了老子“守柔”思想对现代企业柔性化管理的借鉴意义,引用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柔性化管理的案例进一步印证观点。

[关键词] 道德经;“守柔”思想;企业;柔性化管理《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是春秋时代老子(名李耳,字伯阳)的著作,这部道家的经典著作虽仅有五千字, 但其中蕴涵的丰富哲理,古往今来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诸子散文和典籍中的箴言对当代管理思想产生着深远影响。

借鉴两千多年前老子提出的“上善若水”思想来看待21世纪的企业管理,我们不难看出代表道家最经典思想的《道德经》与现代企业柔性化管理的思想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

在深入研读《道德经》原文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企业的经营背景,可以发现“上善若水”思想对现代企业柔性化管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今天的领导者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一、上善若水——《道德经》原文中“守柔”思想的内涵道家讲究刚柔相济的管理之道,在刚柔的关系中,老子崇尚以“柔”克刚,老子认为水是至柔之物,能攻克像金子一样最强的东西而自己不受损害,因此柔弱可以战胜刚强。

同样,如果人能够学习水的柔弱特性,也能无坚不摧,这里老子所谓的“柔弱”,启示并不是柔弱无力的意思,而是体现了一种柔性化的状态,遇事灵活谦和,不冲撞,不急躁,坦然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懂得迂回,懂得调整和适应,像水一样灵动、柔软,无论是高处还是低处,无论是高洁还是污秽的地方,都能安之若素。

老子所崇尚的水的柔性,就是“守柔”思想最朴素的形态。

在《道德经》原文中有两处提到水的“柔性”特质。

一处是《道德经·道经·第八章》,原文记载:“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里的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另一处是《道德经·德经·第六十六章》,写道:“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就是说,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才能成为百川之王。

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

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这两处都对水的“柔性”作了很好的阐述。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最近于道的。

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

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道经·第八章》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

《德经·第六十六章》从领导者的角度讲了“要想统治人民,就得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就得把自身放置在人民后面”。

这种立场和观点,与孔孟和儒家所讲的“君末民本”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借由水的柔性,提倡统治者重视人的作用,用谦和自然的状态去领导人民,“以人为本”,顺应时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达到人力资源效用的最优。

老子由水总结了“守柔”的目的和意义,他所倡导的守柔,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顺应环境变化,顺应民意,以追求民众幸福为最终目标。

关于守柔的方式,老子指出要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管理者采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善于让老百姓的能动性充分得到发挥,采取合作方式,避免组织冲突。

尽管在封建小农经济背景下,老子的言论和思想带有封建统治的阶级思想意识在内,但《道德经》中对“守柔”思想的解读,仍然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对当代管理方法具有诸多启示。

二、老子“守柔”思想对现代企业柔性化管理的借鉴意义老子的守柔思想不仅在企业由刚性管理方式向柔性管理方式转型的现实中得到了印证,而且也在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相关理论中得到了印证。

历史地看来,刚性生产和管理方式产生于20世纪初的福特汽车公司。

它虽然具有大量、快速、低成本的优势,但却无法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它所追求的大量库存、事后质检、单纯化作业单元等导致了人、财、物等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使得准时制、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等柔性生产和管理方式相继产生。

这些新型生产和管理方式,由于采用人员安排少人化、组织机构扁平化、质量管理全面化、库存管理较少化、机器设备柔性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生产和管理方法,因此能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

企业新型柔性生产和管理方式的产生,恰恰印证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管理哲学,表明了柔性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强大优势。

结合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背景,“守柔”思想对现代企业柔性化管理具有以下借鉴意义。

(一)“利万物而不争”——实行柔性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道德经·道经·第八章》载“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不仅看到了实行柔性管理的必然性,同时也阐明了柔性管理追求的目标。

老子的根本关怀是人,他对“利万物”侍从“利民”和“补民之不足”的意义上来理解的。

不难看出,老子所提倡的柔性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以适应民众需求,追求民众幸福为最终目标。

从现代企业管理来看,柔性管理也就是一种弹性管理或适应性管理,即适应顾客的需求来开展生产或服务活动。

无论准时制生产方式,还是精益生产方式或敏捷制造生产方式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前导,以快速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的。

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小天鹅的“全心全意”,都体现出了“利万物”、“爱民”的思想境界。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企业目标的唯一有效定义就是要创造顾客”。

他认为企业必须把顾客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只追求盈利而不重视顾客的需求,服务不佳,则企业必然在竞争中受挫,失去顾客意味着难以盈利和创造财富。

因而,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实行柔性化管理必须坚守的行为准则。

(二)“反者道之动”——实行柔性管理要进行流程再造《道德经·德经·第四十章》载:“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意思是说,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这里阐述了“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老子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的过程,要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运动中转化,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结合到企业管理来说,我们认为21世纪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处在快速变化之中,一成不变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动态的经营环境,因而,企业柔性化管理的关键就在于进行流程再造,保证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都能快速响应市场。

美国管理学家米切尔·哈默在《公司再造》一书中说:“再造就是对公司的流程、组织结构、文化进行彻底的、急剧的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

”他所提倡的流程再造的法则,等同于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

哈默也给出了流程再造相应的方法:第一,在源头获取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第二,让后继流程的有关人员参与前端流程,这样可使作业过程由最熟悉它和靠近他的人来完成;第三,运用信息技术和并行工程原理等将地域上分散的资源集中化,这样可使得企业具有规模经营以及反应灵活快速的双重优势;第四,将平行工序连接起来而不是集成其结果,这可使企业避免重复工作、高额成本和拖延整个过程;第五,决策点下移并将控制融入过程之中,这样可使得垂直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增强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等等。

若遵循了这些原则,企业的物流就可以快速响应市场。

(三)“虚其心,强其骨”——实行柔性管理要加强人的培养《道德经·道经·第三章》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思是说,不推崇有才德的人,老百姓不会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民心就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使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在老子看来,高明的当政者和领导者应顺应自然之道和人的天性,让下属和百姓各尽其能,各守其职,各得其所,相安无事,而切忌用过多的条规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

最好的政策应该是“清静无为”的政策,达到“无为而治乃大治”。

在这里,老子一方面强调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减少约束;另一方面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柔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其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民主决策,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柔性管理要实行民主决策,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求人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

在柔性管理过程中,差异化产品的生产、市场应变能力的增强、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以及决策权和自我管理权的获得等,都需要员工有相应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自我能力,都需要他们善于学习。

同时,工作团队的建设、共同愿景的塑造、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等也都对员工的道德品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而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适应工作要求、应对人才竞争等则对员工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虚其心”对员工的道德水平提出了要求,“强其骨”则要求员工还要有健康的体质,企业员工应该全面发展自己,以良好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来适应柔性管理的要求。

作为管理者来说,也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使员工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