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fb9b6b2fab069dc5122011a.png)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1. 概述 • 2. 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 • 3.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1. 概述
• 1.1 概念 •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由这些要素组
成的整个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 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称为自然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制约或支配地域分 异的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分带性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 大洋表层(大洋表面 以下200m深)纬向自 然带主要是太阳辐射、 温度、风向、降水等 气候地带性引起的大 洋温度、洋流、盐度 和含氧量差异,以致 海洋生物也有相应的 区别,从而引起大洋 表层自然综合体,按 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 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山西高原、大同盆地等等
省性分异
• 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 在任何级别的地带性单位中得到表现。 • 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是最大一级的省
性。
省性分异
• 赤道带:气候省性差别不显著。 • 热带:西岸信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东
岸季风气候。 • 亚热带:西岸地中海气候━大陆内部亚热
1. 概述
• 1.2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 太阳辐射能 • 地球内能
1. 概述
• 1.3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 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
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 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称为地带性分异。 • 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 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称为非 地带性分异。
洼地带、冲积洪积扇。
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 地方气候决定于范围比较小的气候形成因 素,如大片森林、湖泊、中等地形、城市 等,气温和湿度的水平剃度和垂直剃度比 大气候大。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15ede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f.png)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1.气候因素:气候是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
候包括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的要素,会随着地理位置、
纬度、海拔高度和大气循环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气
候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生
态系统。
2.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的差异也是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
原因之一。
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如海洋、河流、山脉、
高原和平原等,会影响降水分布、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土
壤类型和地质结构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植被分布、生
物多样性和地理条件的差异。
3.地球板块和地质构造:地球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差异也
导致地域分异。
地球板块的相对运动会形成山脉、断层和
地震等地质构造,进一步影响自然环境的形成。
例如,构
造边缘地区常常具有复杂的地形和地质环境。
4.水文条件:水文条件,如水资源的分布和供应,也会引起
地域分异。
降水量、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地下水资源的丰
富程度等等都会对植被覆盖、农业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影
响。
5.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如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
也引起地域分异。
不同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会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类型。
综上所述,自然环境地域分异是由气候、地形、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和生物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这种分异为地球上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丰富性提供了基础,也为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提供了各种资源和环境条件。
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一)
![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一)](https://img.taocdn.com/s3/m/77fdb43983c4bb4cf7ecd15b.png)
当水热对比相当时,水平地带明显地与纬线斜交伸展,像 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气温的南北差异和于湿度的东西差异 共同起作用,两者势均力敌,致使这里的水平地带呈与纬 线方向斜交的排列。
比较简单的卵形理想大陆图式
比 较 复 杂 的 方 形 理 想 大 陆 图 式 ( 马 克 耶 夫 提 出 的)
南北半球地带谱基本对称
若把地球表层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路半球的海 洋也将比陆地所占面积大(52.7%)
海陆分异具有重要的地理效应,表现为海洋和陆
地的强烈对比,使得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各
自然地理要素及其所组成的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
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形成两类
明显不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海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性质是地域分异的
环球分布的自然地带只限于极地、高纬和赤道,其它纬度出现了东西递 变的干湿度分带性。 大陆两岸除寒流经过的地方外,基本上分布着各种森林地带,向两极过 渡到苔原地带。 大陆性地带谱主要出现在大陆内部,自荒漠带开始,经草原、泰加林, 向两极过渡到苔原和长寒地带
在寒暖流发生分流的大陆西岸,出现的是地中海型自然地带。
大气降水是地表水来源的主要形式。由于不同气候带内降
水量和降水季节不同,因而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水文过程具
有地带性特征。诸如径流的补给形式,流量的大小,流量
的年变化;湖泊的热力状况,沉积类型,化学成分;沼泽 的沼泽化程度,泥炭堆积程度,沼泽类型等等,都具有明
显的纬向地带分异。值得指出的是,沼泽以及草甸、盐碱
流水作用强烈,等等。因此一些外力地貌,如高纬地区的
冰川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等也表现出一定的纬向地带性 分异。
土壤和生物(首先是植物)的纬向地带性 更是地带分异的集中表现和具体反映。不 同地域的特定水热组合长期与地表物质作 用就形成该地域中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6712a35aaea998fcc220ec1.png)
2)海陆起伏分异
海陆起伏曲线:平均H陆=875m,平均H海=3800m。
海陆起伏在任一具体地区,都是自然地理环境发生 垂直带性分异的背景。
3)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
大陆的形状:
三角形,尖端指向南方。地中海为陆间海。
面积愈大的大陆地域分异愈显著和复杂,面积 小的大陆地域分异则可能比较简单。
3.4.2 陆地干湿分带性
3.5.4 垂直地带与水平地带的相互关系
1.相似之处
(1)带谱相似: 变化规律一致;
(2)成因相同:
随气温的递变而变化。
2.明显差异
(1)带幅宽度:气温垂直递减率与水平递减率;
水平:100-500km,山地:几十m到2000m;
(2)水热对比:
水平:大气环流与海陆对比;山地:山地性质;
(3)带间联系:垂直带间的联系大于水平带; (4)微域差异:山地小气候复杂化; (5)节律变化:水平带有差异;山地内一致。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分异是形成其他自然要素纬向地带性分 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土壤、水文过程等都有明显的表现。 动物界的纬度地带性表现的很清楚。大部分地貌,甚至某些岩 性地貌都有地带性特征。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共轭性”:从某个自然 要素的特征顺序推导出其他自然要素的特征。
3.表现形式:
大陆的纬度地带性表现为各自然地理要素及 其自然综合体沿纬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并形成与 纬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自然地域单位,是陆地自然 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国内: 我国古代典籍:
《禹贡》:九州的划分; 《大唐西域记》:印巴次大陆的分异; 《梦溪笔谈》:南北气候差异对植物的影响。 中国地理学者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也作出了独创性 的贡献。 黄秉维:我国的自然地带周期律、自然区划; 郑 度:青藏高原自然地域分异; 模型化研究(牛文元、蒋忠信等)。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6407ec05087632311212f0.png)
揭示地球表层水平地带性和水热条件的关系 地理地带周期律:地表自然地带随着R和R/(L·r)发生周期性有规律的
变化规律 意义:可以在知道R和R/(L·r)情况下查表得知自然地带。
R/Lr
Ⅰ列 0
0~1/5
1/5 ~2/5
Ⅱ列 2/5~3/5
3/5~4/5
4/5~1
Ⅲ列 1~2
Ⅳ列 2~3
Ⅴ列 3~4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自然地带学说
影响地球面貌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条件 水热的对立统一关系:热置于水运动之中并改变水形态,水又反过
来影响热运动 各区域水热的量和质的对比不同,导致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取决于
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水热关系的表达:湿润(干燥)指标
➢ 湿润度K1 = 降水量R / 蒸发力E ➢ 干燥度K2 = 蒸发力E / 降水量R
分异特点:气候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在地表 呈纬度分布
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刘胤汉,2010)
RO 海洋辐射平衡 Rc 大陆辐射平衡 Re 整个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
kcal/cm 2.a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https://img.taocdn.com/s3/m/4fbbf105af1ffc4ffe47acf7.png)
1.农业生产上,造成作物种类、生长期、收获量随高度发生变化。
2.山地温度降低、空间狭小、交通不便、建筑困难、水土流失,使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热量、水分
具体形成原因
随着纬度位置的不同,热量条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随着海陆位置的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热量和水分条件也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分布
特征
延伸
方向
东西延伸
南北延伸
水平延伸更替Fra bibliotek方向南北更替
东西更替
垂直更替
典型
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的高山
简单
图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如产业、人口与城市等)
1.温带、亚热带:农业生产环境优越,人口城市集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2.热带极地地区:人口稀少,社会经济落后。
1.沿海: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下游肥沃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交通便利,适合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城市密集,社会经济发达。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地域分异规律
(差异性)
水平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名称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东岸: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西岸: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f8078a5ad02de80d5d840ba.png)
我国南北方2月景观差异
西北内陆某地
东南沿海某地
以上两组图片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思考: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土壤
气候差异
水文
植被
地貌
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
自然带
自然带的命名 温度带 + 植被 + 带
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沙漠和绿洲相邻
鸣沙山和月牙泉
想一想:为什么沙漠中会有绿洲?
探究
1.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 西两侧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是 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差异? 2.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西半部 的景观有何差异?是什么因素导 致这些差异?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 西两侧及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 西半部的分异现象是地带性分异 吗?
自
为然
例 )
带
寒带冰原带
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原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表现:在__中__纬度大陆表现的更典型
“一山看世界,一天游全球”——珠穆朗玛峰南坡登山探险
(点击景观图可放大)
从山麓到山顶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1.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改变。
2.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哪种地域分 异规律相似?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180fe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4.png)
岩石
构成地球固体表面, 提供矿产资源,影响 地貌和土壤形成。
生物
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 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 活跃的要素,对土壤、 气候等产生影响。
土壤
是岩石风化物和生物 活动产物组成的地球 表面疏松层,为植物 生长提供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整体性
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它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地理学的重 要研究内容之一。
地域分异规律的分类
地带性分异规律
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特征引起的。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岩浆活动等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地方性分异规律和区域性分 异规律。
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机 制,包括地球自转、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和作用机制。
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
探讨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以及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性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02 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气候类型的影响
气候类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地理 环境和生态系统。
热带气候类型对应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温带气候类型对应着 广阔的草原和森林;寒带气候类型则对应着寒冷的苔原和冰原。
05 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
纬度地带性分异
热量带沿纬度变化
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变化, 导致不同纬度地区形成不同的热 量带,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VS
洋流对气候也有重要影响,暖流经过 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 区气候寒冷干燥。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65f59f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e.png)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具有以下主要规律:
1.纬度规律:随着纬度的变化,自然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赤道附近通常具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热带气候和植被,而高纬度地区则倾向于温带和寒带气候和植被。
2.海洋影响规律:邻近大海和海洋环流对自然环境具有明显
影响。
沿海地区一般气候温和、降水相对较多,而内陆地
区则具有更大的温度幅度和较少的降水。
3.海拔变化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象要
素(如气压、湿度、降水量等)发生变化,植被类型和生
物多样性也会有所改变。
4.高原规律:高原地区通常具有特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高
原的气温较低,气压较低,降水较少。
高山上空通常云雾
缭绕,经常出现降雨或降雪。
5.河流和湖泊规律: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和形态对自然环境地
域分异有影响。
河流常常形成河谷,带来大量的水资源和
植被生长。
湖泊和水库的形成会改变降水、蒸发和植被分
布等,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
6.大洋洋流规律:大洋洋流对自然环境地域分异有重要影响。
洋流通过运输热量和养分,影响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可以带来大气能量,影响热
带地区的气候。
这些规律是基于大尺度的地理和气候要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复杂而多样的,同时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较小的尺度上会存在更多的地域差异和变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cbafc5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f.png)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人们印象中的云南,是风花雪月, 是四季如春,是彩云之南。云南是中国 自然环境最复杂、景观最丰富的省份, 有永不回应的“高冷”雪峰,也有孕育 生命的热带雨林;有奔流直下的大江大 河,也有静谧旖旎的高原湖泊。它的多 样性远超你的想象。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为什么雪峰、草原、雨林等自然景观能并存于云南? 提示:纬度较低,加上北部有高原和山脉的阻挡,使得云南南部冬 季气温较高,能满足热带雨林的存在;云贵高原西北部地处横断山脉的 南端,山脉海拔较高,使得雪峰连绵,高大的山脉有草原分布。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4.非地带性:因受海陆分布、□30 __地__形__起__伏___等因素影响,出现的
一些比较复杂的分布现象。 5.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https://img.taocdn.com/s3/m/0790eb3784868762cbaed5ac.png)
大陆外形格局
返回
世界地形
世界地震震中分布
返回上页
1.4.2 (全)大陆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性
大陆和大洋的
垂直地带性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
2.1 纬度地带性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大陆的东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 极圈地区
苔原气候-苔原带
冰原气候-冰原带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典型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性红壤 燥红土 荒漠土
1.6
11.2
2.2
22.6
4.5
28.9
5.7
39.9
7.8
37.0
7.3
0.8
0.1
海洋 (深度:m)
0-200 200-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6000以上
148.9
29.2
各级深度所占面积
×106km2
占地表面积 (%)
塔克拉玛干沙漠 青藏高原
北极熊 热带丛林
A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产生,这些
差异反映出什么样的地理规律B 呢?
D
C
赫特纳(德国人,1859~1941 ):从 远古到现在,地理学的明确的主题 乃是认识地理区域之相互差异。
第十章_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十章_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2fe95056c85ec3a87c2c5d2.png)
由于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
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自然地理地带的形成是以能量差异为基础的,太 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制约自然地理地带规律 的基本因素。 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季节变化 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 寒带和寒带。
5
第一节 自然地域分异
Ⅴ 中 国 自 然 区 划
5.地带性
6.水 文 7.土 壤 8.植 被 9.利 用
28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理论基础,划分地 把不同地段加以区分,把相似的部分加以叠加,组 成一个单元,确定单元界线,然后根据区域从属关
球表面自然区域的方法,它是根据地域内部差异性,
Ⅰ 概 念
系建立一个区域等级系统。
分两类:综合自然区划,其对象是自然综合体; 部门自然区划,对象是某个自然地理要素,如,气 候区划、水文区划、土壤区划、地貌区划。
第十章 自然地域系统
第一节 自然地域分异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
1
第一节 自然地域分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性
Ⅰ 自 然 地 带 性 的 实 质
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
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 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 性就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Ⅲ 垂 直 地 带 性 垂 直 地 带 谱 -
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
日照高于北坡,但有丰富的降水,所以雪线低于北 坡。
19
第一节 自然地域分异
4.顶带
Ⅲ 垂 直 地 带 性 垂 直 地 带 谱 -
顶带是某一山地垂直地带谱中最高的垂直地
带。它是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一个完整 的带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带。如果山地没有足 够的高度,顶带则为与其高度及生态环境相应的 其它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https://img.taocdn.com/s3/m/7f6ac80b14791711cc791790.png)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2.1 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一、地域分异的定义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导致这种分异的原因,即是地域分异因素。
制约或者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域分异因素㈠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㈡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其所形成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线方向延伸。
必须区分分异因素和分异规律的不同含义。
地带性因素是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非地带因素是指由地球内能所形成的海陆分布对比关系、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
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在地带性因素作用下随纬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在非地带性因素制约下发生变化的规律。
三、地域分异的尺度㈠全球性地域分异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属全球性分异。
非地带性的海陆分异及海陆起伏。
两者都是全球性分异的表现。
㈡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全海洋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全大陆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巨大山系和高原。
㈢区域性地域分异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分异。
以上三种地域分异都是大尺度地域分异。
㈣中尺度地域分异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分异,以及山地垂直带分异。
㈤小尺度地域分异由局地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与土质差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聚积和排水条件不同等引起,通常只在小范围内发生作用的地域分异。
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间具有从属关系。
大尺度分异构成较小尺度分异的背景,小尺度分异则是较大尺度分异的基础。
但是,无论何种尺度的地域分异都是由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b22569951e79b8968022650.png)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据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它的各个部分又存在着地域上的分异。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揭示地域分异的一般规律性,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而且正是对这一自然规律的揭示和研究才构成了本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自从19 世纪A.洪堡及其后B.B.道库恰耶夫最初揭示植物和土壤的地带性特征以来,有关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已由局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不断地深化。
然而,关于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论概括,在目前依然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的。
当然存在的分歧主要是术语之争,对本质问题的认识则基本上趋于一致。
第一节概述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性自然地理环境除具有整体性外,与之相对应的是地域性,即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
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也就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纬向地带性与经向地带性热量分带和构造分区都是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表现,它们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地域分异的基础。
在地球表面,基本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为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一、纬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是地带性规律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向的分化。
在热量分带的基础上,各自然要素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
对应于一定的热量带,气候、水文、风化壳和土壤、生物群落、乃至外动力所形成地貌都具有相应于该热量带热力特征的性质(表6.5)。
于是产生了各自然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纬度的地域分化。
纬向地带性首先反映在大气过程中。
热量带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降水量及降水季节不同。
可见,气温与降水都与纬度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气温),因而地球表面就存在自赤道到两极的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气候带。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分异往往成为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纬向地带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 界线,而是有一些过渡 地带。如森林草原带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规律)
1、产生原因:以____为基础 2、自然带的特征:东西方向延伸,南北
3、自然带的斑状分布:如沙漠周围的绿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 分异(纬度地带性)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由山麓向山顶的地 域分异) 非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要点提醒: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低纬和高纬明显,原因?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中纬,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南坡: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带、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北坡:高山草甸草原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差异:
1、南坡多、北坡少(原因?) 2、高山草甸带的分布位置南坡比北坡高 3、积雪冰川带的下限南坡比北坡低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7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方向更替 3、最明显地带:____纬度和____纬度地区
为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横穿大陆的自然带:(高纬和低纬) 冰原带、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中纬度 :
温带混交 林带和温 带落叶阔
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混交 林带和温 带落叶阔
叶林带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
带
亚热带草 原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 异-
2020/12/17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由各自然要素构成的地理环境的整体在 地球上的分布是呈条带状的,这就是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带的概念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__ _位置和___位置的不同,分别具有 一定的___和___的组合。不同的 ___ ,又产生与之相应的,有代表 性的___和___类型,从而形成了 具有一定宽度、呈___分布的陆地自 然带。
3、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关系
4、非地带性因素?表现?
5、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西气东输管道、陇海兰新沿线自然带
6、某一个自然带体现什么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7、垂直地带性,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安
点反美由
。映洲于
第
出南地
斯
非端形 地东阻
森山
荒
带西隔 性两,
林脉
漠
特侧南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友情提醒: 1、自然带、气候类型与植被
类型的区别。如热带雨林气候是一 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则是一种植 被类型,热带雨林带才是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一种气候条件下可以有多 种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下 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 带、温带荒漠带等;一种自然带 中可能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 草原带有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 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有温带季 风和温带海洋性两种气候类型。
引起这种变化 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这种变化与前 面所提到的哪种变 化相似?
分布在哪些地 区的山岭这种变化 较为显著?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规律
由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等因 素影响 表现:
1、自然带的改变:如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 东侧是荒漠,西侧是温带森林。
2、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 林带、苔原带。
亚热带荒 漠带
亚热带草 原带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带
西
中
东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规律)
1、产生原因:______条件的差异 2、自然带特征:南北方向延伸,东西
方向更替 3、最明显地区: _____纬度地区
为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珠穆朗玛峰南 坡由山麓到山顶自 然带有什么变化? (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