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俄汉语中动物象征意义及对俄语教学影响论文
对比俄汉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对俄语教学的影响
对比俄汉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对俄语教学的影响【摘要】动物词汇是文化伴随意义最明显最有趣的词汇之一。
本文总结了大量的俄汉词汇中表示动物词的喻义、象征义、转义的名词、词组、谚语、成语,并从影响其词汇意义的语言内外因素对其进行阐述和分类,试图对这类词的词汇异同进行新的探索,进而揭示正确掌握和理解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词;同一性;差异性;教学影响0.引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对某一事物看法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该民族情感世界的真实反映。
正如格拉斯通所言:“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和沟通文化其它成分的媒介。
”①(转引自张帆2000,17)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通过与动物的长期接触,逐步掌握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基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根据动物与人类的相似性,用一些表示动物的词语来转义喻指人或人所具备的某种特征。
有关学者曾指出:“动物词汇是文化伴随意义最明显最有趣的词汇之一。
”②俄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喻指人的动物词汇。
由于人类的思维存在共性,俄汉表示动物的名词喻人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因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也存在差异。
本文就俄汉民族在动物词汇上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异同作浅析比较。
1.俄汉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1.1同一种动物在俄汉民族中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俄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语言诞生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类有许多相同的生活经历和共同的感受。
人们的思维是相通的,它是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因此同一动物有时会在俄汉两民族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联想。
1.1.1蛇(змея)在俄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阴险、毒辣、狡诈”的象征意义,这是根据蛇的行为特点决定的,因为它总是用喷射毒液的方法袭击对它有威胁的事物。
如俄语成语змея подколодная 指阴险毒辣的人;отогревать змею на груди指忘恩负义的人;хитрый как змея(像狼一样狡猾)。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范文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和文化中,动物的形象往往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中,而且也反映在诸如俄语和汉语等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多种语言中。
谚语作为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通过动物形象来传达人们的智慧和经验。
本文将探讨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民族心理。
二、俄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在俄语谚语中,动物形象常常被用来象征各种品质和性格特征。
例如,狼(волк)在俄罗斯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野蛮和凶猛的象征,因此许多谚语都以狼来比喻人的凶狠或冷酷无情。
例如,“волк в овчьих котах”意为“狼入羊群”,比喻强者欺凌弱者。
而熊(медведь)则被视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如“Медведь в лесу –без опасности”意为“森林中的熊无危险”,强调在熟悉的环境中能保持自信和勇气。
除了这些具有普遍认知的动物形象外,俄语谚语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动物形象,如“собака-змея”意为“狗蛇”,用来形容性格狡猾、难以捉摸的人。
这些动物形象不仅丰富了俄语谚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
三、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在汉语谚语中,动物形象同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权威和力量的象征,常用来形容人的卓越或尊贵。
如“龙腾虎跃”寓意着奋发有为、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
而“鸡”则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勤奋和努力,如“鸡鸣狗吠”意味着勤奋努力、不懈追求。
此外,汉语谚语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动物形象,如“狐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狡猾和机智,如“狐狸尾巴藏不住”意味着隐藏不住自己的真实意图。
这些动物形象不仅丰富了汉语谚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
四、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与文化交流尽管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在具体含义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反映了各自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其中动物形象是两国文化最为可观的体现。
虽然这两种文化在历史上有着很多共同点,但在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意义上也有着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比分析中俄两国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时的差异,以期了解它们的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异。
首先,中国文化传统上比较重视传统的动物象征,把狮子、龙等动物视为国王、统治者的象征,把雄黄酒或孔雀视为爱情的象征;而俄罗斯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对动物文化的保护与展示,把狐狸、熊等动物视为勇敢、忠诚的代表,把鹿等动物视为忍耐、勤奋的象征。
其次,中国文化在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意义上大多采取抽象、隐喻的方式,传递出玄乎古朴的文化精神,而俄罗斯文化则更加强调实际的、现实的动物文化,把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具体的展现出来。
此外,中国文化在动物形象象征意义上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人与动物性格的融合,认为动物的性格可以借助于人的精神获得超越;而俄罗斯文化则强调“山水为态”的思想,注重人与动物在自然环境中共存的关系,强调动物性格的纯洁真实。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中俄两国在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文化把动物形象象征意义抽象地表达出来,而俄罗斯文化则重视动物文化的实际展示;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俄罗斯文化则强调“山水为态”的思想。
这种差异的体现,不仅在于每个文化的特殊性,也揭示出两种文化的异同。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俄两国在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时的差异,说明两种文化在思想观念及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借此指出,动物形象象征意义上的不同差异,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动物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媒介,其象征意义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具有差异性。
本文将重点分析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差异,探讨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一方面,在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牛一般象征财富、劳动力、健康,他们通常被用作祈祷的对象,也被用来立场、指出状况,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做好事的祝福。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象征着勤劳、节俭,被赋予更加正面的意义,表达了中国人珍惜劳动的情感。
另一方面,俄罗斯文化中的狐狸象征着智慧、谋略、聪慧,它们被描绘为一种聪明谨慎、能够成功应对挑战的特性,也被认为是谋略大师。
而在中国文化中,狐狸则象征着诡计、狡猾、奸诈,被赋予更加负面的意义,表达了中国人反对诡计与欺骗的情感。
综上所述,俄汉两种文化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差异体现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和观念。
一方面,俄罗斯文化强调物质的财富,重视聪慧的谋略,从而赋予牛与狐狸正面的形象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贯彻着“以勤劳乃致富,以节俭乃致贵”的哲学信念,强调诚实、廉洁,从而赋予牛与狐狸负面的形象象征意义。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国文化的不断交流,俄汉两种文化中的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很可能会逐渐发生改变。
因此,在今后的对比研究中,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差异变化,加深对该话题的研究。
总之,俄汉文化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价值观和观念。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其变化,加深对此话题的研究。
应用俄语专业论文之浅析俄汉动植物喻义对比
浅析俄汉动植物喻义对比摘要:在各民族中动植物词的喻义的产生有两个原因,其一,与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性、特征等有关;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等有关;其二,与该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关,其中包括神话、宗教、传说、文化、文学、历史、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
关键词:喻词、喻义、动物、植物、传说我们都知道词义的引申是建立在相似联想的思维基础上的,引申义往往是由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性而引起的。
这种相似性,有的是外表形状相似,有的是性质相似,有的是作用相似等。
而这种相似性又会容易使人产生类似的联想。
联想的结果,便有了这个词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以此也便产生了词义的引申。
依据现实的证明,俄汉语中有不少的动植物词汇,不仅具有本义,而且还拥有其比喻和象征意义。
我们把这些比喻义和象征意义成为“喻义”。
而把具有喻义的词称作“喻词”。
在俄汉文化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文化和传统的差异和碰撞,在动植物的喻义上俄汉两国又会存在哪些相似和相异呢?该论文就针对俄汉动植物喻词和喻义进行比较,从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俄汉文化之间的异同,以加深对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1、俄汉动物喻词、喻义对比1.1 ворон\ворона[乌鸦]根据希腊神话,乌鸦是阿波罗的信使,专门从云中给他带来新鲜的雨水。
俄罗斯的一些传说中也提到这样的说法。
在俄语中乌鸦的修饰语是вещий,人们常常认为,乌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鸟,它具有出色的口才并相信它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在俄罗斯的民间有这样的一条在伤者止血是说的咒语:Летитворонбезкрыл, безюог, садитсянаглавуинаплечо. Воронсидит-посиживает, ранупотачивает.Ты,ворон,неклюй—ты,руда,изранынебеги...ты, ворон,некаркай...ты,руда,небеги它飞翔时没有翅膀,没有脚,就佛闪电一般,从乌云中汲取雨水。
浅谈汉俄文化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比较
浅谈汉俄文化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比较论文关键词:汉俄文化动物形象象征意义论文摘要: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比动物形象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
进一步探索和认识汉俄民族的文化心理、宗教思想在动物形象表达上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中,由于神话传说及宗教的影响,很多动物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民族风俗,表达着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心理。
按照跨文化语言研究的分类,不同民族的动物形象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具有相同的文化含义。
第二类是同一动物形象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含义。
第三类是不同的动物形象代表着相同的文化意义。
现就汉俄文化中的动物形象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进行一下比较。
1具有相同象征意义的动物形象1.1雄鸡在汉俄文化中都是吉样物。
汉民族认为雄鸡司晨,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能够辟邪祈福。
雄鸡在阴阳五行中属阳,属火。
在俄罗斯的民族文化中,古斯拉夫人认为雄鸡报晓能够驱走黑夜,赶走一切妖魔鬼怪,可以辟邪。
至今还可以在俄罗斯的农村看到屋顶的烟囱上有雄鸡形象的木制吉样物。
在俄罗斯文化中人们还把雄鸡视为火神的象征。
这来源于俄国历史上着名的普加乔夫和拉辛起义,当时的起义者放火烧毁地主的庄园,当人们问起是谁放的火时,起义者就回答说是红公鸡。
除此之外,汉俄文化当中,雄鸡还用来表示好斗的人,爱闹事的人。
母鸡在俄罗斯文化当中却是愚蠢的象征。
俄语“落汤鸡”中的“鸡”用的就是母鸡一词,是指懦弱的窝囊废,一付可怜相的人。
1.2狐狸在汉俄文化中都有狡猾诡诈、阿谈奉承的象征意义。
如克雷洛夫寓言《乌鸦与狐狸》中的狐狸以甜言密语骗得了乌鸦口中的肥肉。
但是在汉族文化中对狐狸有着特殊的认识,认为它是有灵气的动物,如九尾狐。
狐狸也是思乡恋家的象征。
《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现在也用狐狸作为正面形象来比喻人,如《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中的“飞狐”胡斐。
在俄罗斯的民间故事中,也有丽萨·帕特利克叶芙娜的狐狸形象,表达俄罗斯人对狐狸的一些好感。
中俄文化中蛇在不同领域的语义比较论文
中俄文化中蛇在不同领域的语义比较论文中俄文化中蛇在不同领域的语义比较论文在中俄书籍中有关蛇的记载屡见不鲜,在成语俗语、民间故事更是有许多关于蛇的描述。
在两国文化中蛇的象征意义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形象亦正亦邪,呈现出多重性的特征。
由于具有不同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背景,两国人民对蛇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具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将对蛇在中俄文化中不同领域的语义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
一、蛇在中俄成语俗语中的语义对比分析(一)俄语成语中“蛇”的语义分析不同形状的“蛇”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古俄罗斯文化中,把盘成一团的蛇作为谨慎、小心、健康的象征,爬行中的蛇则预示着受到良心的谴责,承受痛苦,发生叛乱或者忘恩负义等。
通过总结蛇在俄语成语中的表达含义我们不难发现,蛇代表的正面评价意义正在逐渐转向负面意义。
在人们的生活经历中,由于蛇的生活习性和其外在形象,保留在神话故事、谚语俗语和寓言故事中蛇的形象大多是阴险狡诈、忘恩负义、狡猾奸诈的负面形象,例如:1.Сколько змею ни ержать,а еы от неё жать。
好心没好报2.Коварный(хитрый),как змея。
像蛇一样阴险(狡猾)3.Изиваться ,как змея。
像蛇似的兜圈子,耍滑头4.Пригреть змею на груи。
胸暖僵蛇,关爱忘恩负义的人5.Змею оойёшься,а от клеветы не уйёшь。
躲得过蛇,却躲不过诽了谤6.Прост,как свинья,а лукав,как змей。
呆傻如猪,奸诈如蛇7.Льстец по словами,змей по цветами。
舌下的献媚,花下的毒蛇8.Змея,поколоная。
阴险毒辣之人(二)汉语成语中“蛇”的语义分析。
在中国神话故事和作品中美丽、善良的白娘子,人首蛇身始祖女娲都是蛇的化身,还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都是以“蛇”的原型塑造的。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范文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篇一一、引言谚语是各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俄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动物形象在谚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反映了民族的生活经验,还体现了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现象。
本文旨在分析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并探讨这些形象所反映的民族心理。
二、俄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1. 常见动物形象在俄语谚语中,狼、熊、鹰等动物形象经常出现。
这些动物形象通常与勇敢、力量、智慧等积极形象相联系。
例如,“A bear goes to the forest,a man to the world”(熊进森林,人闯世界)这句话反映了俄罗斯人崇尚勇敢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2. 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俄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The wolf is not a sheep”(狼不是羊)这句话表达了俄罗斯人对诚实和正直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对欺骗和虚伪的厌恶。
此外,鹰作为俄罗斯的国鸟,象征着力量和自由,常被用来鼓励人们追求梦想和目标。
三、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1. 常见动物形象在汉语谚语中,龙、虎、马等动物形象较为常见。
这些动物形象通常与吉祥、勇敢、勤奋等积极形象相联系。
例如,“龙马精神”形容人精力旺盛、精神焕发。
2. 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吉祥、权力和繁荣。
虎则象征着勇敢和力量,常被用来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马则代表着勤奋和努力,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成功。
四、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比较分析尽管俄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但在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及其所传递的文化内涵上有着相似之处。
例如,狼和龙在两个文化中都被视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熊和虎都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也有所差异。
例如,鹰在俄罗斯文化中被视为自由和力量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没有如此显著的象征意义。
植物在俄汉文化中象征意义对比 俄语毕业论文
植物在俄汉文化中象征意义对比摘要在汉俄文化中,植物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当然,由于地域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植物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自然就不同了。
比如中国的古人崇拜柳树,而俄罗斯人却酷爱白桦树。
中国人觉得国花应选牡丹,而俄罗斯人更喜爱向日葵。
其实植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人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寄托借植物表达出来而已。
植物和动物一样是有生命的,是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
在21世纪植物的保护似乎成为了时代的主题,通过对植物在俄汉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来了解两国人民的秉性习惯和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进行友好往来与贸易合作。
关键词:植物;文化习俗;象征意义;对比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х значений растений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Резюме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 растение имеет богатые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культурные смыслы и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е значения. В связи с разными местностями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и обычаями, культурные смыслы и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е значения имеют разные черты.Например, китайцы предпочитают иву, а русские обожают берёзу. Китайцы считают пион древовидны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 цветком, а русские ---- подсолнечник. В самом деле растения не отличаются друг от друга, а люди просто выражают свои предпочтения через растеня. Растение, как и животные, имеет жизнь, поддерживает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е равновесие природы, является необходимым для существования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В 21 веке защита растения стала главной темой времен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я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х значений растений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 нужно познакомиться с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и обычаями и культурными смыслами народов двух стран, чтобы лучше вести дружественное общение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в торговле.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растение, обычаи, символическое значение;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目录摘要 (Ⅰ)Резюме (Ⅱ)1俄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2)1.1 俄文化中树木象征意义 (2)1.1.1 白桦树与花美果美的樱桃树 (2)1.1.2 富有生命力的橡树 (4)1.1.3 花楸树是爱情树 (5)1.2 花草在俄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8)2汉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9)2.1汉文化中树木象征意义 (9)2.1.1 吉祥的桃树 (9)2.1.2 坚强不屈的白杨树 (9)2.1.3 生命力顽强的榆树 (10)2.2 花草在汉文化中象征意义 (10)2.2.1 历史悠久菊花 (10)2.2.2 水仙花的传说 (11)3 植物在俄汉文化中象征意义对比 (12)3.1 美丽、悲伤的柳树在俄汉文化中表相同的象征意义 (12)3.2 俄汉文化中的松、竹、梅表不同的象征意义 (13)3.2.1 汉文化中的松,竹,梅 (13)3.2.4 俄文化中的松、竹、梅 (15)3.3 俄汉文化中的国花 (15)3.3.1 向日葵—俄文化中的国花 (15)3.3.2 牡丹—汉文化中的国花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20)植物在俄汉文化中象征意义对比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因而两国的植被也不尽相同。
动物形象“蛇”在俄汉语言文化中对比分析[论文]
动物形象“蛇”在俄汉语言文化中的对比分析摘要:“蛇”这一动物形象,在俄汉语言文化中既有相近内涵,又有不同的表达含义。
本文意从中俄蛇文化的起源出发,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蛇内涵的演变及其在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应用,反映两国文化和思维的差异,对于俄汉语言文化研究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蛇俄汉语言文化对比分析一、引言“蛇”这一动物形象,在俄汉两国民族文化中,不仅指自然界中的蛇,还体现更为深层的语言文化涵义。
蛇这一形象在语言使用上的不同必然能够反映俄汉两国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又赋予了蛇不同的内涵,并以言语化的形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
本文以俄汉语言中蛇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形象的对比研究,分析蛇文化对语言生活的影响。
二、俄汉蛇形象的文化根源蛇因其形象丑陋、狰狞,在大多数文化中,都是阴险、狠毒的象征。
在我国古代,蛇也曾是一美好形象,受到人们的崇拜。
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缺乏,人们对自然灾害频发和各种异常现象无法作出解释,便将某种动植物作为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认为其超自然能力会保护自己。
蛇因其诡秘的花纹,神秘莫测的行动,成为了中国古代人民依赖保护的神,产生了原始蛇图腾。
对蛇的崇拜在神话中也表现突出。
《楚辞·天问》记载:“女娲人头蛇身”,创造了人类,化育万物,作为三皇之首的伏羲,相传也是人首蛇身,与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将自己祖先形象想象为蛇的身躯,可见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实际上就是把远古时代的蛇图腾加以神化。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年鼠害成灾,由于蛇勇敢的消灭了鼠害,天神很感激,赐予生肖第六轮属相,并因其身形似龙被誉为“小龙”。
民间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就是指农历二月初二(惊蛰),蛇度过漫长的冬眠期,开始了一年新的活动。
在俄罗斯文化中,蛇(змея)文化的根源却完全相反,始终是阴险、毒辣的象征。
除了自身形象使人形成这种感受,还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范文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篇一一、引言在各个民族的谚语和民间文化中,动物形象常常被用来象征和表达各种概念、情感和价值观。
这些动物形象不仅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揭示了民族心理的某些特征。
本文将探讨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民族心理。
二、俄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1. 俄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俄语谚语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包括熊、狼、狐狸、鹰等。
这些动物在俄语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熊象征力量和坚韧;狼代表狡猾和机智;狐狸则象征着聪明和灵活;鹰则代表力量和自由。
2. 俄语谚语反映的民族心理从俄语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的独特心理特征。
俄罗斯人通常被认为具有坚韧不拔、直率坦诚的性格。
他们对力量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智慧和机敏的追求,都在这些谚语中得到了体现。
此外,俄罗斯人还注重家庭和集体,这也在一些以家庭和集体为主题的谚语中得到了反映。
三、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1. 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汉语谚语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包括龙、凤、虎、马等。
这些动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龙和凤是中国文化的吉祥象征,代表着权力、尊贵和美好;虎则象征着勇气和力量;马则代表着奔放和活力。
2. 汉语谚语反映的民族心理汉语谚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自然、追求和谐的心理特征。
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这在一些以家庭和社会为主题的谚语中得到了体现。
此外,中国人还具有勤奋、节俭和忍耐的品质,这些也在一些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和节制欲望的谚语中得到了反映。
四、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比较与启示1. 共同之处尽管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例如,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中国人,都注重力量、智慧和美的追求。
此外,家庭观念在两国的文化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2. 启示通过对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民族心理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特征。
这种了解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范文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篇一一、引言谚语是各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俄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动物形象在谚语中的使用极为广泛。
这些动物形象不仅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文化传统、社会观念、道德规范的体现。
通过对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窥见两民族的心理特征、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
二、俄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俄罗斯民族在谚语中常用动物形象来传达各种含义。
例如,“Кот в деревне не видит дрочивый рыбач”(村里的猫不认识穷渔夫),这句话体现了俄罗斯人对独立、勤劳的渔夫的尊重和赞扬。
猫作为这一形象的代表,展示了俄罗斯人对勤奋和努力的赞赏。
此外,如“Сталин летуть в топорах —броски любопачева”这句谚语,用鹰的飞翔来比喻人的志向远大,展现了俄罗斯人勇敢追求梦想的民族性格。
三、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在汉语中,动物形象同样广泛运用于谚语之中。
例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中的“晨鸡报晓”,通过鸡的形象来强调时间的宝贵和计划的重要性。
此外,“老马识途”这一成语,则体现了对老一辈经验与智慧的尊重,展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历史传承和经验的民族心理。
再如“卧虎藏龙”,以龙和虎的形象比喻深藏不露的才华和智慧,彰显了中华民族谦虚、内敛的性格特点。
四、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与文化差异虽然俄汉谚语中都有丰富的动物形象,但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在俄罗斯文化中,狼常被视为狡猾和凶残的象征,如“Курочка в голову —волка”(寡妇爱贪小便宜会变成狼)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狼的不信任感。
而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高贵和威严的象征,如“龙凤呈祥”等成语。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和情感倾向。
五、结论通过对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民族在心理特征、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上的异同。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范文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篇一一、引言谚语,作为一种富有智慧和文化内涵的语言表达形式,在不同民族中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内容。
动物形象在谚语中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的性格、行为、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现象。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探讨其背后所反映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点。
二、俄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1. 狼与熊:俄语谚语中,狼和熊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勇敢、坚强和有力量。
例如,“狼与熊一样勇敢”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对于勇敢和力量的崇尚。
2. 狐狸:狐狸在俄语谚语中往往被赋予了狡猾、机智的形象。
如“狐狸总是聪明的”,反映了俄罗斯人对智慧的追求和尊重。
3. 马:马在俄语谚语中常被用来象征勤劳、忍耐和力量。
如“马儿不吃回头草”,体现了俄罗斯人对于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崇尚。
三、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1. 龙与凤:龙和凤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尊贵和力量的象征。
如“龙凤呈祥”,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和谐、美好的追求。
2. 牛:牛在中国谚语中常被用来象征勤劳、耐劳和奉献。
如“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勤劳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的崇尚。
3. 猴:猴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聪明、机智的形象。
如“猴子称霸王”,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智慧和灵活性的赞赏。
四、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与文化差异1. 相似之处:无论是俄语还是汉语谚语,都善于运用动物形象来描绘人的性格和行为。
同时,勇敢、智慧、勤劳等积极向上的形象在两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反映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2. 差异之处: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民族心理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俄罗斯人更崇尚力量和勇敢,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和谐与美好。
此外,不同动物在两种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和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审美偏好。
五、结论通过对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动物形象在谚语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俄语和汉语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从而探讨俄汉文化之间的异同。
首先,本文将从象征的性质出发,简要介绍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其次,本文将以一些流行的俄、汉动物形象为例,分别阐述俄汉两国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并从中对比分析俄汉文化之间的差异。
最后,本文将总结归纳,指出俄汉文化之间的异同,以期为更深入的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象征意义是一种有着特定含义的形象或符号。
在社会文化实践中,人们通过动物象征来表达其观念、思想和价值观念。
同时,动物也成为文化的重要象征,不同的文化中象征同一动物的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针对汉俄两国语言文化,可以看到其动物象征意义的明显差异。
例如,在汉语中,乌鸦是一种象征着希望的鸟类,象征着“劝人有所盼望”。
而在俄语文化中,乌鸦却被视为一种是邪恶的鸟类,象征着“谋杀、坏运气”。
另一个例子是熊,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将熊视为
野兽,以此来表达“贪玩放纵”的态度;而在俄语文化中,熊则被看作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象征着“勇敢、勤奋”的品质。
以上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自然,俄汉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止这些,而是以更深层次的文化研究来解释的,但是借此可以形象的说明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可以看出,俄汉文化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同样反映出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层意义,以及当代社会所追求的特定价值追求。
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
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被广泛应用,具有丰富的文化伴随意义。
狗和猫在俄汉文化中的象征比喻不尽相同,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狗和猫的理解和评价。
在汉语中,狗的形象常常被用于表示人的负面品质。
《说文解字》中将狗定义为“人过犹犬”。
这句话意味着人类的品性和狗类相似,人如犬类那般做事时猥亵贪婪,性情凶悍。
这种用法贬低了人类的品格,将狗作为负面形象来描绘人的行为,描述人的负面特征。
在俄语中,狗的形象却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
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狗常被描绘为忠诚、友好和忠贞不渝的象征。
在童话故事《红帽子》中,小狗提姆卡在红帽子女孩的冒险旅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他始终忠诚地保护和帮助女孩,表现出狗的忠诚和友善的特质。
相比之下,猫在汉语和俄语中的象征意义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汉语中,猫往往被描绘为阴险、狡猾和自私的形象。
俗语“和猫咬丝”就是指与猫为敌,表示敌对关系。
这种将猫与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的用法反映了汉语文化中对猫的不信任和排斥。
而在俄语中,猫的形象却被赋予了积极的象征意义。
俄语中有许多关于猫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被视为神奇和神圣的动物。
猫在俄罗斯文化中被认为是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
该地区的人们有时将猫看作是预测天气的动物,认为猫对气候的变化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这种对狗和猫象征意义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汉语中对狗的负面评价可能源于早期农业社会中,与狗有关的消极经验,如狗对农作物的破坏或狗的攻击行为。
而俄语中对狗的正面评价可能源于长期以来的与狗的亲密合作关系,如它们在狩猎、庇护和保卫家园方面的作用。
关于猫的评价差异也可能源于不同文化中与猫的互动方式和经验的差异。
汉语文化中猫具有被视作神秘、计谋和不可预测的一面,这可能与它们天性中较为独立和难以驯服的特点有关。
而俄语文化中猫被视作敏捷、灵活的动物,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猫在古代俄罗斯人的生活中起到了捕鼠、守卫粮食以及带来好运的作用。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范文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篇一一、引言谚语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蕴含着民族智慧和民族心理的独特表达。
不同文化中的谚语往往通过特定的象征和隐喻来传递深层次的含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运用及其所反映的民族心理。
二、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1. 俄罗斯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俄罗斯谚语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包括狼、熊、狐狸、马等。
这些动物在俄罗斯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狼”常被用来形容凶狠、狡猾的性格;“熊”则象征力量和勇气;“狐狸”则被视为聪明和机智的象征。
此外,马在俄罗斯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代表着力量和速度。
2. 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汉语谚语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包括龙、凤、虎、羊等。
龙和凤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繁荣的象征;虎则代表着勇敢和力量;羊则常被用来形容温顺、善良的性格。
此外,还有“狗”忠诚的形象,“马”勇往直前的象征等。
三、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的关系1. 俄罗斯民族心理与动物形象俄罗斯民族心理中,对动物的描绘往往反映了他们对勇敢、力量和智慧的崇尚。
在面对困境时,俄罗斯人民往往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动物形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如,狼的凶狠和狡猾被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力坚定,而熊的力量和勇气则被视为英雄的象征。
2. 汉族民族心理与动物形象汉族文化中,动物形象更多地体现了对和谐、吉祥的追求。
龙凤呈祥、羊年大吉等谚语都体现了这一点。
此外,汉族人民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品质也十分崇尚,这也在“狗”和“马”等动物形象中得到了体现。
四、结论通过对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民族心理的差异。
俄罗斯文化强调勇敢、力量和智慧,而汉族文化则更注重和谐、吉祥以及忠诚、勇敢和智慧的品质。
这些差异在各自的谚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动物形象在谚语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还传递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这些谚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情感表达方式。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范文
《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和文化中,谚语是一个古老且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艺术形式,谚语不仅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总结,更是对文化、历史和民族心理的反映。
在俄汉两国的谚语中,动物形象尤为常见,它们在表达中起着重要的象征作用。
本文将探讨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民族心理。
二、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1. 俄罗斯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在俄罗斯的谚语中,动物形象丰富多彩,如狼、熊、狐狸、鸽子等。
这些动物在俄罗斯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
例如,“狼”常被用来形容狡猾、凶狠的人,“熊”则象征着力量和勇气,“鸽子”则代表着和平与安宁。
2. 汉语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在中国的谚语中,动物形象同样丰富多样,如龙、凤、虎、马等。
这些动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和“凤”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尊贵,“虎”代表着力量和威严,“马”则象征着奔放和活力。
三、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1. 俄罗斯民族心理与动物形象俄罗斯民族性格豪放、直率,对力量的崇拜和勇气的赞美在俄罗斯文化中随处可见。
因此,在俄罗斯的谚语中,动物形象常被用来表达对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赞美。
例如,“狼”的形象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人。
此外,俄罗斯人还非常珍视家庭和友谊,这在许多谚语中都有所体现。
2. 中国民族心理与动物形象中国民族性格内敛、含蓄,注重和谐与平衡。
在中国的谚语中,动物形象常被用来传达对和谐、吉祥和美好的向往。
例如,“龙凤呈祥”寓意着吉祥如意,“马到成功”则寄托了对事业成功的期望。
此外,中国谚语中的许多动物形象还具有教育意义,如“虎父无犬子”强调了父辈对子女的影响。
四、结语通过本文通过对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动物在谚语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与民族心理的紧密联系。
动物形象在谚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反映民族心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俄罗斯的谚语中,动物形象体现了对勇敢、力量和勇气的赞美,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豪放和直率。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该文章将比较和分析俄罗斯和汉语中动物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在象征意义方面,俄罗斯与汉语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看待动物的态度。
本文拟对俄罗斯与汉语中的竹鼠、老虎、熊猫和狐狸等四种动物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加清楚地阐明俄罗斯与汉语在这方面的异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竹鼠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在俄罗斯,竹鼠是一种受人喜爱的动物,代表着活泼和智慧。
据说竹鼠对储存食物具有超凡的能力,这代表了财富和节俭。
此外,竹鼠也被认为是勇敢和可靠的动物,可以有效地应对危险。
然而,在汉语中,竹鼠却没有被赋予象征性的含义,它只是被视为一种可爱的宠物,表现出了人们对动物的友好态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老虎的形象和其象征意义。
在俄罗斯,老虎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强大和威严的动物,代表着勇气、勇敢和坚毅。
老虎也被视为展示家庭贤德和智慧的象征。
相反,在汉语中,老虎则具有更多负面的意义,它被用来指代危险、损害和威胁,表达了人们对灾难、危机和危险的恐惧。
第三,让我们来谈谈熊猫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在俄罗斯,熊猫被视为一种可爱的动物,象征着温和、亲切和友善。
此外,熊猫还被认为是慈悲的象征,可以使人们更加思考人性美好的一面。
但是,在汉语中,熊猫被视为一种愚蠢的动物,表明着存在好奇心和无知的恶意举止。
最后,让我们谈谈狐狸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在俄罗斯,狐狸被视为一种聪明的动物,代表着聪明、诡诈和狡猾。
狐狸还被认为是尊重和礼貌的象征,被认为是把酒言欢的强大代表。
但是,在汉语文化中,狐狸则被认为是不可信任的动物,因为它们总是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诱惑而趋于欺骗。
从上述分析来看,俄罗斯和汉语文化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会导致他们在审视动物形象和象征意义时存在明显的不同。
通过对这些动物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展开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中有关动物的不同看法,以便更好地欣赏和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
俄汉语中相同动物象征意义比较-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俄汉语中相同动物象征意义比较-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动物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形象不断地出现在人类的语言中,并根据每种动物各自的特点,人类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
这样不仅体现出人类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丰富了人类的语言。
由于中俄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赋予每种动物的象征意义也有所差异。
有些动物的象征意义相同,有些动物的象征意义相反,而有些不同的动物却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
1 俄汉语中相同动物,象征意义也相同的动物形象对比1. 1 狗的象征意义对比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是人们最喜爱的动物之一。
狗有两种象征意义:一方面狗是人类患难与共的朋友,它对人类特别忠诚,因而具有忠贞不渝的正面象征意义;另一方面,狗爱仗人势,因此有负面的象征意义。
俄罗斯人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能够保护人类,是人类的得力助手。
可见俄罗斯人对狗的喜爱之情。
但是狗经常跟在主人身后并不时地摇晃尾巴,见到陌生人会不停地狂吠,因此,在俄语中狗也有负面的象征意义。
比较以下例子:(1)正面象征意义:Верный,как собака。
(忠诚如狗)Собачья преданность。
(狗一般的眷恋)(2)反面象征意义:Злой,как собака。
(像狗一样凶狠)Хорошо когда собака-друг,но плохо когда друг-собака。
(狗是朋友不错,朋友是狗糟糕)Ссобакой ляжешь-с блохами встанеш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人常会夸赞狗的忠诚,同时也会因为狗不辨是非而讨厌狗。
例子如下:(1)正面象征意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好狗帮三邻,好汉护三村。
(2)反面象征意义: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是狗改不了吃屎的,等等。
1. 2 狐狸的象征意义对比狐狸对中俄两个民族来说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象征意义:一方面,狐狸象征着阴险狡诈、阿谀奉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俄汉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对俄语教学的影响【摘要】动物词汇是文化伴随意义最明显最有趣的词汇之一。
本文总结了大量的俄汉词汇中表示动物词的喻义、象征义、转义的名词、词组、谚语、成语,并从影响其词汇意义的语言内外因素对其进行阐述和分类,试图对这类词的词汇异同进行新的探索,进而揭示正确掌握和理解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词;同一性;差异性;教学影响
0.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对某一事物看法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该民族情感世界的真实反映。
正如格拉斯通所言:“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和沟通文化其它成分的媒介。
”①(转引自张帆 2000,17)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通过与动物的长期接触,逐步掌握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基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根据动物与人类的相似性,用一些表示动物的词语来转义喻指人或人所具备的某种特征。
有关学者曾指出:“动物词汇是文化伴随意义最明显最有趣的词汇之一。
”②俄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喻指人的动物词汇。
由于人类的思维存在共性,俄汉表示动物的名词喻人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因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也存在差异。
本文就俄汉民族在动物词汇上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异同作浅析比较。
1.俄汉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
1.1同一种动物在俄汉民族中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
俄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语言诞生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类有许多相同的生活经历和共同的感受。
人们的思维是相通的,它是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因此同一动物有时会在俄汉两民族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联想。
1.1.1蛇(змея)在俄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阴险、毒辣、狡诈”的象征意义,这是根据蛇的行为特点决定的,因为它总是用喷射毒液的方法袭击对它有威胁的事物。
如俄语成语змеяпо
дколодная指阴险毒辣的人;отогреватьзмеюнагруди指忘恩负义的人;хитрыйкак
змея(像狼一样狡猾)。
在俄罗斯,谁打死蛇,谁的40条罪过就可以被宽恕。
在中国,人们一说到蛇,立刻就会联想蛇的可恶可憎的形象。
1.1.2泥鳅(вьюн)在俄语中用于指“极其灵活的人;善于钻营的人”。
例如опятьказановговоритнеправду.опятькрутитсякаквьюн.(н.сизовнаследники) 卡扎诺夫又说假话,又在耍滑头。
汉语中泥鳅是“圆滑”、“狡猾”、“不老实”、“不可靠”的象征,故中国人说,“滑的像泥鳅”,“鱼找鱼,虾找虾,泥鳅专找癞蛤蟆”用以讽刺坏人和坏人类以群分的现象。
俄汉两个民族对泥鳅的喻义一样,常用于贬义。
1.2同一种动物在俄汉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联想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视点可能不同,那么对同一动物的喜好就会不同,因此赋予同一动物的象征意义就会有差异。
如:“мокраякурица”在俄语中的喻义表示窝囊废,无用的人,而在汉语中译为“落汤鸡”,喻义表示倒霉的人。
又如:“стреляныйворобей”在俄语中的喻义表示有经验的人,老手,而在汉语中是受过惊吓的人的象征。
再如,母鸡(курица)在俄罗斯人看来是最愚蠢、最无用的东西,甚至不愿称它为禽鸟的一种。
有句古老的俄罗斯谚语:ракнерыба,акурицанептица.(草虾不是鱼,母鸡不算禽)。
可见人们对于母鸡的轻蔑程度了。
而在汉语中,人们常借助于鸡的谐音“吉”来喻指大吉大利,凡涉及到吉祥如意的主题时都画上鸡的形象。
而俄语中的公鸡(петух)是好斗的人、好打架的人、好挑衅的人的象征。
而在汉语中由于公鸡打鸣,“雄鸡一唱天下白”来形容“早起工作、勤奋的人”。
2.影响俄汉动物象征意义异同的因素
2.1文学作品
俄语中有很多以动物为喻体的谚语、成语来自文学作品。
俄国著名寓言家克雷洛夫以动物为主人公,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真实的作品。
成语щукуброситьвреку(把狗鱼扔到河里)来自寓言《狗鱼》,讲的是狗鱼因为为害整个鱼类而受到审判。
法官们要把它判处死刑,但是狐狸检察官因为吃过狗鱼为它摆的鱼
肉宴,所以巧妙地为它帮忙,提出“绞刑太轻了,应判处闻所未闻的重刑,那就是把狗鱼扔到河里淹死”。
狗鱼当然是淹不死的,放进水里自然是“如鱼得水”。
而在汉语中由于我们没有狗鱼,自然就不能很好的了解其寓意。
再如:сильнеекошкизверянет (没有比猫更厉害的野兽)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大老鼠和小老鼠》。
大老鼠从自身的经验和眼光出发,认为世界上最厉害强大的动物莫过于猫了,所以当猫被狮子逮住时,大老鼠认为狮子是活不成的,因为没有比猫更厉害的野兽。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以自己狭隘的短浅的眼光来认知整个世界的人,这个寓言与汉语当中的成语“孤陋寡闻”,“目光短浅”如出一辙。
2.2传统文化
熊(медведь)在俄罗斯的某些部落传说中,熊才是他们的图腾。
他们崇拜熊,认为熊是无所不能的,明白人地语言,能够认识自己的每一个亲属,能带来幸福或灾难。
俄罗斯人不但虔诚地信奉它,而且在许多地方或区域都流传着熊起源的传说。
据说,熊从前与上帝同住在天上的一个锥形帐篷里,只因为它固执不从,而被贬到地上,成为人类的神。
俄罗斯民族之所以对熊具有浓厚的兴趣,还在于它在很多方面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的优点:力气大,体格健壮,纯朴,憨厚,被称为“хозяинрусскоголеса”(俄罗斯深林之王)。
而在中国,人们联想到熊,往往是贬义的。
如:熊包,熊样,熊货。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有一句台词:“政委,只要你一句话,我鲁汉打日本鬼子,决不装熊”,意思是
自己决不作熊包,孬种。
再从外表上看,熊头大,四肢短而粗,脚大,笨拙,行动不便,因而容易让人联想到“熊瞎子掰苞米”中熊的笨拙,愚蠢,头脑简单。
3.对教学的影响
在俄汉语言中,人们往往寄予了动物特殊的感情并赋予它们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语言反映文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授单词时不应只讲授单词的字面意义,还应该注意了解它的民族文化,联系文化研究语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如:鸽子(голубь)在俄语里象征温顺、纯洁无暇,俄罗斯人还常用一对鸽子来比喻难分难舍的情侣和相亲相爱的夫妻。
而在汉语中人们常用鸳鸯来形容恋人间的形影不离、忠贞厮守,在古代诗文中也常用鸳鸯比喻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美满幸福的爱
情生活。
再如:汉语有谚语“一山不容二虎”,而在俄语中表示相同意义时却用“двамедведяводнойберлотенеживут”(两只熊不能生活在一个穴里)。
如果对两国文化不了解,那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或误解。
4.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俄汉一些动物名词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用动物词汇组成的成语,谚语以及它们的引申意义不但丰富了各民族的语言,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通过对比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民族赋予动物的象征意义有共性,也因为地域,文化,宗教等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只有重视这些差异,才能在交际活动中让
沟通更顺畅,愉快。
在俄语阅读和翻译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而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的穿插俄汉民族动物形象对比,既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张帆.俄汉动物词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初探[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0.9,17(3).
[2]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