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理论

合集下载

现代社会学理论

现代社会学理论

现代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一、结构,见书P7——P15页,,第二章,行动:社会安排中的意义和动机(构建理论),韦伯和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人类意图的产物。

,1、韦伯:德国社会学家。

是社会学的一位奠基性的人物,也是构建理论的奠基人。

认为人总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的行动者,其行动方式要看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理解其行为的,以怎样的方式赋予行为以意义的。

将社会行动体系分为四类:工具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

对于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用直接性观察理解其行为的意义,而对于理性行为,我们以说明性理解其行为意义。

对说明性理解要求在因果和意义两方面都必须是充分的。

,2、齐美尔:德国社会学家,与韦伯同为建构主义经典理论的奠基人。

认为社会的缘起在于其成员的心智中,考察的对象是个体的人及其境遇、行动。

,3、符号互动理论:齐美尔影响了20世纪早期的美国社会学思想,最突出的是由芝加哥大学米德发展起来的符号互动论。

符认为:社会是由代表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的。

,4、米德: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分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其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人类在描述自我时,既用主我“I”也使用宾我“me”。

主我是思考着行动着的主体,宾我me是主我I所思考的那个客体的自我,是自我的一个面相,是他人对自我凝视的一种表达,社会经由宾我me进入个体,并且同时被主我I所建构和重构。

符号互动论者讨论的互动是主我与宾我之间的内在对话,社会期待与个体的要求和表达在其中进行协调。

一个发达完整的自我意味着,人们能够比较确信,自己赋予一个符号的意义与他人所赋予的意义大体一致。

,5、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主张一种拟剧视角,印象管理是其核心主张。

其核心理论概念仍是自我。

一是正式自我,它定位于社会情境中。

正式自我是外在于人的,并寓于社会控制模型中,又是在与个人的关联中发挥作用的。

第二是进行表演或印象管理的自我,这种自我是冲动的,情绪的和变动不居的。

现代社会学理论基础

现代社会学理论基础

现代社会学理论基础(Iván Szelényi)霍布斯权力、人权与社会秩序霍布斯(Thomas Hobbes)最先奠定了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

背景:伽利略分析综合法:从演绎开始,从假设出发,然后开始(感官上的)观察,然后归纳总结;完成之后在检验你的假设。

笛卡尔笛卡尔主张二元论,二元论意味着他区分了肉体与灵魂。

而霍布斯反对二元论,霍布斯主张一定存在真正的客体,我们可以也确实能够看到它。

随后他写了哲学三部曲:论物体、论人、论公民。

霍布斯试图建立一种以生物学和生物进程为前提的社会理论,从生物学中逐渐建立起对社会和人本性的理解。

在政治上,霍布斯追随威廉·卡文迪许,是一个保皇党分子。

霍布斯曾经翻译过修昔底德的作品,主要是因为修昔底德对雅典民主有所质疑。

霍布斯对民主一直心存怀疑。

他相信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权威。

而当时正值乱世,宗教冲突频频发生。

1651年,他在巴黎写了《利维坦》。

直到十九世纪,政经学家们发现,托马斯·霍布斯时第一位理性选择理论家,他们发现霍布斯的思维非常清晰。

《利维坦》:人性本恶,我们需要一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以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敌对状态。

利维坦是一个海怪,这里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君王,我们要借它来维持秩序。

《利维坦》结构:第一卷人类学、机械论、欲望与自愿行为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状态论、两个自然第二卷论国家、政府和人民的责任、神学论第一:关于人性的理论;第二:关于自然和社会契约理论;第三,主权理论人性论:——人们通过熟知自身的好恶从而产生自觉行为。

“自主行为介于绝对的自由意志和完整权力之间。

这一行为被欲望和渴求驱使。

”——人性的本质就是我们对权力的渴望。

——为了生存,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关于自主行为:霍布斯提出动物有两种特有的运动,一种是生存运动,吃饭的需要,自主运动实际上与欲望渴求和嫌恶有关,是一种如何应对这些情感的行为。

欲望和嫌恶:我们都有欲望和嫌恶,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总要有所付出。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引言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兴社会学理论,该理论反思了现代社会学的局限性,并试图超越传统理论的范式。

本文将介绍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一种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后现代主义强调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质疑单一而普遍适用的真理和结构,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

这一理论批判了现代主义社会学在研究中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并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多种经验、立场和观念的复杂互动所构成的。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观点:1. 反抗主导话语: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传统社会学中的主导话语,并主张对不同的经验和观点给予同等的重视。

它不再认为唯一的正确观点是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多种合理的解释和理解。

2. 去中心化: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拒绝了物质或心灵的中心性观念,并认为权力和知识是多元化和相对的。

它拒绝了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和单一的解释框架,强调人类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解构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现代社会学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并倡导从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

它认为社会现象存在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不可简单地被归纳或解释。

4. 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强调语言和符号的作用,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符号和意义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并主张个体的主观性和独特性。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派别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派别众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派别:1. 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强调符号和意义的作用,关注社会结构的符号性解读。

代表人物有让-弗朗索瓦·里奇特等。

2. 反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批判了结构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代表人物有米歇尔·费柏等。

3. 批判性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关注社会的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强调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

现代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

现代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
典型化
解释性
创新
• (2)多维的社会结构观
• 应变行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集体性结构 环境之中。而构成行动环境的要素或系 统有三种:人格、文化和社会。
人格
行动的内部环境
文化
社会
行动的外部环境
行动是在心理、文化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流动(flow)
行动具有权变的特性。 提供真实的目标:
社会系统 文化系统
a.政治权威机构和劳动分工; b.团结的成分; c.规范
• 在现代法人结构中,由于各种职位之间缺乏沟通和共 识,个人依据理性选择原则很有可能采取相互不合作 的行动,例如在金融危机时,股东和储户竞相抽回资 金。
• (2)公共物品困境
• 公共物品困境是指某些成员缺乏动机为创造公共 物品或消除公共灾难做出贡献,他们宁愿坐享其 成。
• 这种困境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公共物品的性质 使它不能被私人占有,而只能共享(由此产生了 “搭便车”、“损害公共财产”等现象),另一 方面是由于随着法人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平均 每个人在公共物品中蕴涵的利益越来越少,这使 个人对公共事务越来越缺乏控制(由此产生了“ 参与动机减弱”、“政治冷淡”等现象)。
当代社会学
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
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特点
(一)行动的权宜性
• 常人方法学关于日常生活实践活动的第一个发现 是行动的权宜性,即行动者的行动并非按照事先 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根 据场景条件,依赖自身“永无止境”的努力完成 的。
(二)行动的局部性(行动的场; b.认知参照、道德和价值分类; c.符号系统
人格系统
a.解释性; b.算计性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论
• 理性选择的基本含义:
• 在特定情境中,虽然有不同的行为策略 可供选择,但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 优策略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以最小代 价取得最大收益。

社会学理论10条

社会学理论10条

社会学理论10条
1. 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部分合作共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顺畅运转。

2. 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推动发展的,社会变革由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斗争而来。

3. 互动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中的个体互动和彼此影响,并认为社会是由这些微观的互动构成的。

4.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
该理论强调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历史和背景。

5. 结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强调社会结构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和有机结合。

6.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个人特征和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社会互动的方式获得的,人的行为和观念是通过学习来塑造的。

7. 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资源和信息才能良好运转。

8. 现代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会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9. 统计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现象的数量统计和分析,并认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10. 社会模拟理论:
该理论利用计算机模拟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

1.3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1.3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第三节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l功能论l冲突论l互动论l关系论一、功能论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年),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创立结构功能论,主要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

功能论认为,整个社会如同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各个部门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有机体的生存和延续而存在。

功能论强调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的每个部门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

分化和互赖是功能论的核心概念。

(14)默顿,Robert Merton (1910-200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等。

二、冲突论冲突论认为,社会结构之间充满了利益的分化与不平等,这些不平等带来了社会冲突,从而促进了社会发展。

冲突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且社会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15)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1913-2003),美国社会学家。

系统分析了冲突的社会功能。

达伦多夫(Ralf G.Dahrendorf,1929-2009),德国社会学家,曾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授予勋爵。

新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代表人物之一。

三、互动论任何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等宏观层次的影响,都必须通过社会行动者的互动而发生,所以,不同场景下的社会互动及其行为影响机制,是社会学理论建构和理论解释的必要环节。

(16)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George Herbert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著有《心理、自我和社会》,提出符号互动论。

尔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提出戏剧透视法和日常生活社会学。

四、关系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为此,人们的态度与行为,受其社会网络关系的制约。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演进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社会学理论到现代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演进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折和变革。

本文将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演进进行概述,探讨其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以及社会学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社会学理论的历史背景社会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思想家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

早期的社会学家如孔德、涂尔干等,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学理论,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流派和代表性人物1.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是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学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包括斯宾塞、涂尔干等。

他们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强调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实证主义学派强调实证研究,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收集和分析,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2.功能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是现代社会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包括布迪厄、帕森斯等。

他们主张用功能性的视角来研究社会现象,强调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功能主义学派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3.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是现代社会学中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包括米德、戈夫曼等。

他们主张从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中来研究社会现象,强调符号在个体和社会互动中的重要性。

符号互动论对社会互动和社会认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学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促进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和演进,使人们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不同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人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各个层面。

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社会措施。

2.推动了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和演进,也促进了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

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

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

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

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

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关联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适当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1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旨在探讨人及其他生物如何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

即在社会学理论中,研究者会研究社会中的不同层次、群体和机构,以揭示人类生活的形式。

社会学理论的精神是基于对社会物种本质的好奇心。

社会学理论拥有多样化的分支,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认知主义等等,这些侧重于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复杂过程,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进行系统性研究。

2古典社会学理论古典社会学理论的历史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社会学思想。

开发古典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思想者当时发明了某些定义,他们把人的行为称为“自然”,把此类行为的原因归因于客观的社会原则。

古典学者认为,客观的社会原则可以尽可能地解释社会行为。

传统的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像亚里士多德、爱德华·坎纳以及汉娜·伯特利之言现今仍然被广泛引用。

3现代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拥抱了建构主义、文化语境主义和认知结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多种思想。

现代社会学理论着力于揭示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同时也研究了社会变革和社会秩序的源泉。

特征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是,它不单简单探究社会行为乃至社会性质,而且会探究变革和变迁的原因及其过程。

社会理论家汉娜·普勒和路德维希·佩洛西都发展出来清楚的现代社会学理论。

4结论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社会学理论有着丰富多彩的发展史,既有古典根源也有现代思维。

不仅涉及到许多关于人类行为的解释,也涉及到关于社会变革及其机制的探索。

社会学理论的跨学科性奠定了其发展的基础,使社会研究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和视野进行,而且也可以深入到更复杂的部分中。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社会学理论始终紧贴着发生在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变化,以更好地解释社会现实,从而帮助社会研究者更好地处理社会中的日常挑战。

第十四章 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

第十四章  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

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 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以来,是现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以来,是现 代化理论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 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 趋势。
一、 本章要点 1、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由来和早期的发展。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的和平环境,使得人们普遍关注全球性的社 会发展问题。最早关注社会现代化问题的是经济学, 它从现代化的角度入手,着眼于经济的发展水平; 从政治学方面研究发展问题,侧重于“现代化” 从政治学方面研究发展问题,侧重于“现代化”过 程中的政治方面;历史学的现代化理论,注重于从 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的具体演进过程;社会 学对于现代化理论的研究,主要从社会文化、社会 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以及社会心理诸方面着眼, 其中对于现代化的原因、动力和条件更为重视。
一、 现代化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或思潮,成 现代化” 为世界性的口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世界形势变化的产物。
二、 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早期发展 18世纪,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出 18世纪,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英国工业 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 大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变革。
7、传统现代化理论的开拓。其中布莱克是该 理论方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现代 化研究有三个重点:第一,研究现代化的 根源;第二,研究参加现代化行列较晚国 家的现代化问题;第三,研究现代化的前 途问题。他认为,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 社会可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为了有效地进 行比较研究,他提出了在五个方面进行比 较的重要性。
3、“人格现代化”理论。美国社会学家英克 人格现代化” 尔斯是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从人的 现代性的角度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被称 作“人格现代化”理论。他提出衡量人的 人格现代化” 现代性的14个特征指标,从横向和纵向对于 现代性的14个特征指标,从横向和纵向对于 影响人的现代性环境进行了分析,一个时 期内成为颇为风行的现代化理论。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了解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较成熟的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及互动理论。

1.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历史最长的重要的理论方法。

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Parsous,1902—1979)。

他通过对社会功能系统的假定以及人们行为系统和控制人们行动的系统分析,为整个社会达到均衡、稳定规划了一个模式。

他的观点也是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直争论的焦点。

2.冲突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源于结构功能主义内部的列维斯·科塞尔和兰德尔,还有自称受到马克思主义启发的拉尔夫·达伦道夫和怀特·莫尔斯。

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不可能仅仅是平衡与和谐。

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长期存在着并非对社会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这是社会运行十的持续的必然现象。

冲突并不一定指公开的暴力,也包括紧张、敌意、竞争和在目标与价值标准上的分歧。

冲突的产生是因为资源的稀有使其社会关于它的分配允满着不平等现象。

3.交换理论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

关于人们的社会行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从个人、心理出发的微观社会学理论。

中心论点是将人的社会行为视为相互酬劳的交换行为,包括物质的、权力的、精神的交换,其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倾向假设。

此外,霍曼斯还认为,在这些交换过程中贯穿着“对等原则”的社会交换是公平的交易。

布劳利用霍曼斯的微观社会学中的交换概念与权利概念这样的宏观问题结合起来,以填补微观与宏观的鸿沟。

他进一步指出交换并非都是平等的,作为交换论者,他也发展了霍曼斯关于社会行为的交换原则。

4.社会互动理论以库恩(M.Kuhn)、布卢默(H.G。

Blumer)和米德(R.H。

Meed)的学说和著作为代表。

互动理论观点庞杂,有符号互动论、拟剧理论、现象互动论、本土方结论等。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因素的简单反应,而是会根据环境中的客体来调整自己的 自我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他必须从他人的评价中 获得。而正是语言符号才使得一个人有可能站在他人的立 场上,从他人的观点出发将自己视为一个客体,进行自我 观察、自我反省,因此,自我与社会是不可分开的;人们 的互动与自我观念的形成啊依赖于心灵的存在,因为有了 心灵,人们才具有理解和运用象征符号的能力,有了心灵 的支持,人们才能对外界的反应有所选择。 布鲁默,是自米德以后符号互动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 物,他最早明确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并将该 论加以体系化,其代表性的著作是《符号互动:观点与 方法》,布鲁默在该书中对符号互动论作了全面归纳, 他理论有三个前提:(1)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所采取的行 动,主要是根据他们对该事物所赋予的意义;(2)人们 赋予事物的意义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 (3)事物的
(3 )整合功能,即系统必须协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 系,以维持整体功能的发挥; ( 4 )模式维持功能,即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 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 上述四种功能要求在各层次的子系统中都存在。一个系 统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满足一般功能要求子 系统,而且还取决于这些子系统之间是否存在着跨越边界 的对流式交换关系。 3 、均衡论。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系 统的整合与均衡。他认为,任何社会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 给自足,这主要依赖于社会内部的整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 和谐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系统总是趋于稳定与均衡状态 的,一旦产生反常现象,原有的均衡遭到破坏,社会系统 就会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自我调节,自发地返回到均衡,均 衡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
(3)功能不可或缺性假设,即认为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制 度化形式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默顿认为,这一假设可以 表述为两种意思,一是指功能不可缺少,二是指履行功能 的事项即结构不可缺少。对于第一种意思,他认为功能需 求不能随意确定,在将某种功能纳入理论以前,必须用经 验加以检验。对于第二种意思,他认为没有什么证据支持 某一文化项目对于满足特定功能需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 一观点。经验表明,尽管有些社会系统具有大体相同的功 能需求,但它们用来满足功能需求的具体项目却可能迥然 有别,某些功能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功能替代来实现。 再次,默顿对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做了区分, 认为功能分析重点应放在客观社会后果上,而以往的理论 往往只从主观动机的角度考察功能问题,这是不恰当的。 默顿用“显功能”与“潜功能”来说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 机与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是一种以社会结构的概念为基础的学科。

它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社会状况和变化的本质,研究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变迁的规律。

社会学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

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受到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法律等传统理论的影响。

其中最重
要的理论有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新古典理论、经济
社会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探索了社会变迁的本质、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结构和运行
机制等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

从20世纪以来,社会学理论有了显著发展。

近些年,新的理论概念逐渐形成,有效
地扩展了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例如,文化理论、价值观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社会变迁理论、文化系统理论、文化关系理论等,都是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理论不仅在社会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的过程,研究社会结构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处理社会问题。

社会学的后现代理论

社会学的后现代理论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其本质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反普遍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是与“现代”相对应的词。后现代主义的“后”表达了“反对‘的意思,即与现代主义的对立,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同时“后现代主义”又是时间概念,表示了现代主义结束后必须经过的历史阶段。
二是市场资本主义,由“内在引导”的社会,主要是由个体对自我价值的确定来引导行为,
三是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由“他人引导”的社会,这正是后现代社会的特征,而这种“他人引导”的实质则是整一性,不能容忍个体与他人有任何差别。
二是价值的失落
后现代主义者提出“人的死亡”
根本否定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巴尔特(《作者之死》)反对把作者看成是作品意义的最终确定者,拒绝理性、知识、法则。福柯提出了“人的死亡”的命题。他认为,“知识型”决定了知识、决定了社会,从而决定了人,因而,在知识和社会的发展上,人都不起作用,因此他断言“人类已经死亡”。既然“人”已死亡,价值也就无依附之所,因为价值总是与主体的人相关的。
尼采“超人”
尼采毕竟提出了一个“超人”的形象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后现代主义则更为彻底化,不仅没有设立自己的价值理想,而且把主体的人化为乌有,从而否定一切价值。因此,在主体被掏空之后,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思想家认为传统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的观念也是应该加以抛弃的,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人的本质
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对主体、价值以及人道主义观念的批判,虽然包含着对现存的观念、原则、制度的批判,但却由此走向了否定一切价值的极端的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以亵渎神圣、消解崇高、反叛权利、颠覆传统,反主流、反文化、反传统、否定一切终极价值为特征。西方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以“信息爆炸”和“知识爆炸”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一、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掌握(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1、韦伯的影响继承方面:⑴、价值中立思想(在确定选题后,在调查研究中,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搜索资料,应区分应然和实然的东西。

)⑵、方法论的个体主义⑶、社会现象只有通过“理想类型”才能把握批评方面:⑴、方法论基础不牢固,一些概念模糊。

对于社会行动,只强调社会行动与他人的关系,没有把握社会行动的意义。

舒茨认为社会行动的意义是复杂的,有层次性,而韦伯没有细分。

(社会行动的条件:①、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②、行动以他人为取向)⑵、韦伯在考虑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时,没有对两者进行真正区分。

舒茨认为主观意义涉及时间,而客观意义涉及符号和沟通(区分:主观意义,即行动主体对行动赋予的意义;客观意义,即行动主体的旁观赋予的意义。

)⑶、韦伯关于动机的认识含糊不清。

舒茨认为一般所谓的动机有两种含义:第一、人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即意图动机;第二、促使个人这样去做的原因,即原因动机。

⑷、舒茨认为韦伯关于意义和动机的关系的讨论模糊不清,从而使他关于社会行动的分析不明细。

他认为社会行动的核心要素是筹划,应该以影响他人来区分社会行动。

2、胡塞尔的影响(现代现象学的创始人)现象学的含义: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研究意识与客体的关系。

此处的意识是指先验的意识,客体是指观念中的客体。

继承方面:⑴、自然态度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之所以有秩序,是人们把它看做有秩序。

生活秩序的行动者从不加以质疑,采取自然态度,是人们整理的结果。

⑵、关于意识的本质胡塞尔认为,意识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存在于头脑中,存在于行动者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中。

外在世界只有透过人对它的意识才变得有意义。

批判方面:批判了胡塞尔的超验/先验设想,舒茨认为人们只有去体验经历才能把握世界。

二、舒茨的现象社会学思想1、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⑴赋予行动以意义①、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经冻结的、空间化的。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学时)(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文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物理社会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

(二)社会秩序论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根据他的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思考题】1、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分作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学时)(一)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等方面,因此,社会学的理论取向在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社会学理论取向可以分为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现代社会学等多种方向,下面将从这几个角度进行论述。

一、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后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的。

结构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有一个清晰而具体的结构性形式,这种结构性形式把社会和个人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结构主义强调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例如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等等)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认为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整体结构的一部分。

结构主义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观察社会,试图研究其中的规则、机制和互动。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

他强调,社会中的各种结构性形式都具有自己的规律性和内在逻辑,人们必须在这些规律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中沟通。

结构主义的理论取向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需要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研究。

二、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最早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取向。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德怀特·麦克莱兰。

德怀特认为,社会就像一个机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互相配合的相互作用关系。

社会的各个结构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责任。

社会制度的功能是维护秩序和稳定,而社会组织的功能则是为个人提供支持、帮助和机会。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认为社会结构是为实现某些目标服务的。

这种理论取向认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必须相互地协调,以便个人和整个社会都能高效地运转。

三、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是关注个人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来构建意义和社会的。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人们通过使用符号(语言、符号、建筑等)来相互之间的交流,并因此产生了彼此之间的意义和理解。

这种理论取向认为,人们通过与其他人互动来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理解,同时也在个人和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解构和重建符号。

符号互动主义意义深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被广泛运用于实践中,如教育、暴力犯罪等方面。

后现代社会学理论

后现代社会学理论

这个不是重点。

由于PPT上侧重知识点的列举,前后逻辑联不容易突出,许多同学觉得太难背,因此这个只是我根据教材上的内容,理的一个简要的理解思路。

首先(也就是PPT上对应的导论内容),之所以有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学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学包括了实证主义传统(孔德涂尔干客观的)、解释主义传统(韦伯主观的)和批判主义传统(马克思)。

它们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主客观二元对立。

简单的来说,实证主义传统认为社会现象都是物质的,是要独立于人的意识的,他们要把社会现象看作外在与研究者的客观对象,用确定的方法追究社会现象的客观性(比如涂尔干的自杀论)。

而韦伯的人文主义传统则认为社会现象的实质是社会行动的表现,而社会行动的本质属性是行动者的主观性。

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内在矛盾之初(具体教材P10)。

而后现代社会学理论就是要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式。

首先帕森斯的做出了尝试,他试图融合原有传统,建立一套符合普遍适用的理论。

新功能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发展。

冲突论也是对结构功能主义局限性的批判。

而后现代社会学的兴起也有背景原因,因为当时生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兴起,人和人的接触变得更为频繁,主客观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基础,因此新的现实基础就要求关注人们在人与人的交互关系(表现在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哈贝马斯、布迪厄、吉登斯强调的实践是日常生活的实践)。

之所以要突出讲常人方法学,因为它是语言学转向的标准(它的思想来源有实用主义P21、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p25、舒茨现象社会学P27)以上的主要内容PPT上已经比较明了。

吉登斯理论的特点在于融合各家理论,而且不走激进路线,心平气和地批判发展各种理论。

他反对过于主观的理论,认为要像马克思那样坚持从本体论(追求事物本质具体见P55第二段)出发看待问题;批判帕森斯过于宏观的理论,主张宏微观结合;批判涂尔干的客体主义,主张主客观结合。

现代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

现代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

现代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简介:现代社会学是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

社会学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来探索社会现象、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

在现代社会学中,存在着多个主要的理论流派,这些流派各有其独特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论。

1.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现代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强调社会系统的运行和维持。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整体,每个部分在社会系统中发挥着特定的功能。

例如,家庭的功能是培养下一代,政府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功能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功能和效能,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2. 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是社会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行为的意义。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人们通过诠释符号来塑造和理解社会现象。

符号可以是语言、手势、表情等,它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产生意义。

符号互动主义研究关注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实际过程,探索人们如何通过互动来建构共同的现实。

3.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现象如何被创造和塑造的重要理论流派。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由社会交往和共同理解所建构的。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人们如何赋予事物意义,并通过语言和符号来交流和传递理解。

社会建构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历史性,并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4.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中的冲突和不平等。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利益和权力之间的不平等产生的激烈斗争组成的。

冲突理论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研究社会变革和社会冲突的过程。

它强调社会中的利益冲突、社会阶级和社会不平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流派,综合了功能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过程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如何在社会中产生稳定和变化。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规律的学科,其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社会学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一、早期社会学理论早期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关注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

其中,马克思主义、涂尔干学派、韦伯学派等是早期社会学理论的代表。

这些理论强调了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形成了许多新的学派和流派。

其中,符号互动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等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

这些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文化认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

三、不同学派和流派的发展脉络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推动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流派。

2.涂尔干学派:涂尔干学派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学说。

涂尔干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涂尔干学派强调了社会规范、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3.韦伯学派:韦伯学派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思想。

韦伯认为,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是不同的,经济行为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而社会行为则是以情感、文化、人际关系等因素为目标的。

韦伯学派强调了经济制度、社会组织、文化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流派之外,现代社会学理论还包括了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分支和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界逐渐兴起、流行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分析和理解人际关系大多数行为的最佳方法是将行为视为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商品或服务来交换。

人们的社会交换是将其能够分享的东西进行交换,同时又是一个权衡了的社会行动过程对利弊的分析过程,并能够选择最具有吸引力的东西的行为,即这个交换是一个理性的。

主要特征是:一是直接借用了古典经济学的交换概念并将其扩展到社会学领域;二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混合体;三是把社会交换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古典经济学、文化人类学、行为心理学。

一、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和概念的借用古典经济学认为交换是一切历史上的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互通有无、物之交换、互相交易,每个人都期望在交换中得到报酬,这是人类的一种开发倾向,是人类的本质。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是理性自利的,人在行动时,总是精心计算,对市场信息进行估算,对行动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尽量选择付出较小成本就可以获得收益的行动方案。

社会交换理论中吸收了成本、报酬和利润等概念,他们认为经济学理论分析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同时也适合于社会领域。

二、社会人类学对社会交换理论的影响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列维—斯特劳斯等原始社会的交换行为进行大量的研究。

这些人类学家将交换看成是一种社会整合的要素。

1、弗雷泽使用经济动机来解释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姑表联姻模式。

2、马林诺夫斯基对西太平洋群”交换制度,这种交换不是经济动机导致的,而是建立一种友谊和维岛的“库拉圈护友谊的方式。

他区分了物质交换和非物质交换,对现代交换理论摆脱功利主义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3、列维—斯特劳斯重申了交换社会关系,同时指出社会交换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模式,还明确了对等交换的原则。

三、社会心理的思想来源社会交换理论还受到心理学家的思想的影响,尤其受到,斯金纳思想的影响。

他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发现,一切行为都可以使用“刺激—反应”的公式表示。

包括动物和人类都遵循以下原则: 1、在任何特定的场合,有机体走将发出那些能够得到较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行为。

2、有机体将重复那已经证明能得到报酬的行为。

3、若目前的刺激与过去要得到奖励的刺激一样,有机体将会重复过去的行为。

4、若目前的行为情景与过去受到奖励的行为情景相似,有机体将重复过去的行为。

三、社会心理的思想来源 5、只要行为能够得到奖励,该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6、当以前曾经被奖励的行为在同样或类似的情景中突然被中断奖励时,有机体会表现出某种情绪。

7、有机体从某一特定行为中得到的奖励越多,该行为的奖励的价值就越小,有机体愿意采取替代行为寻求其他奖励。

总之,社会交换理论提出的很多命题和观点逐渐被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等接受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主要代表人物是霍曼斯(个人角度)、布劳(社会结构过程的交换)和爱默森(应用网络关系技术建立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第二节霍曼斯的行为主义的交换理论一、对功能主义的批判 1、指出了功能主义的理论性不强的问题霍曼斯认为发现和解释共同构成了理论的基本功能。

而功能主义仅仅注意到了发现,没有建立解释体系。

例如功能主义对社会规范的研究——角色和角色丛的制度的研究,但是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遵守这些社会规范。

2、认为功能主义缺乏对人的研究他认为功能主义集中对各种社会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并描述它们的的功能;忽视对人的研究。

个人被简单化为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并履行这种地位赋予的社会角色。

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的基本概念霍曼斯强调心理学对解释社会现象的重要性。

他认为对社会行为的解释可以归结为心理学的解释; 人是理性的(获得奖励和躲避惩罚);这种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构成了交换的基本原则。

他借用了经济学概念对其进行了规定。

行动:是行动者个体行为,旨在追求报酬,避免惩罚。

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互相作用,只有通过它,人们才能把自己的行为变成追求报酬、避免惩罚的行动。

情感:是指群体中,个人之间所具有的内部兴趣,如爱好、反感、赞同、反应等,情感也是一种可以用来交换的社会资源。

刺激:是指环境中的暗示,是能够引起个体作出行动上的反应。

报酬:或是奖励,是指能够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对象,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非物质的。

成本:有两种含义。

一是实际的成本,是指在进行活动时蒙受的痛苦;二是机会成本,指为了获得某种报酬而失去的其他可能的报酬。

投资:是指一个人拥有的全部资源,包括社会地位、知识、专长、资力、性别、种族等。

在这些概念中报酬是核心的人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报酬外在、内在的。

报酬与投资是正比的,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

二、霍、成功命题对于人们进行的所有行动来说,一个人的曼斯的社会交换的基本原理 1某种行动得到报酬越经常,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这种行动。

2、刺激命题如果在过去一种特殊刺激或一组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报酬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相同,人就越可能产生这种行为,或是一些相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结果对他越有价值,他就越有可能去执行、剥夺——满足命题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得到一种特殊的报酬,那这个行动。

4么该报酬的追加对于个人来讲,就越来越没有价值。

5、攻击——赞同命题在一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预料的报酬时,或者得到他没有预料的惩罚时,他将感到气愤,他边可能从事侵略性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变得对更有价值。

在一个人的行为得到他预料的报酬时,尤其是得到的报酬比他预料的报酬大时,或者没有得到惩罚时,他会感到高兴,他更可能从事认可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变得对他更有价值。

6、理性命题人们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或她当时的认识,选择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也增大的行为。

第三节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布劳的研究重点不是人际关系,而在于社会结构。

布劳批评霍曼斯忽略了社会结构所具有的突出性质,即他的理论只能解释非制度化的社会行为。

布劳认为从微观领域到宏观领域,交换过程虽然相同,但是过程不同,即交换的主体由个人扩展到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交换由直接变得间接;交换由先于创造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过程变为受社会制度和结构制约的过程。

为此,布劳提出了能够为分析非制度化和制度化的结构关系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框架,解释了社会交换的普遍性现象。

一、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布劳认为社会结构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微观结构是由相互影响的个体组成;宏观是由相互联系的群体组成的。

社会交换存在于两种结构中。

1、社会交换的起因人际关系的交换开始于互相吸引,即是指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

期望与某人交往并得到报酬,就会到这个人的吸引。

要使对方承认自己就要证明自己是有吸引力的人。

当吸引下的双方都得到了期望的报酬时,相互利益就会加强这种吸引,当不断地吸引使双方建立能使他们社会交往稳定化的共同纽带时,某个群体的就形成了。

2、交往导致的社会竞争关系每个人都想自己吸引别人,策略、价值观等决定了社会交往的表现。

3 、互惠交换关系的建立互惠是交换的固有属性,实际上是以礼物方式存在的。

3、互惠交换关系的建立 20世纪70年代萨林斯认为决定礼物属性的因素包括: 关系远近、合群度、慷慨度;而其普遍性:一般互惠、均衡互惠、否定互惠;互惠的可计算的现实属性和经济学意义。

20世纪60年代布劳细分析了支配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社会过程,即通过礼物交换使两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纽带;可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交换;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责任感,通过鼓励别人的更大责任感而保持这种责任感。

20世纪80年代,伊恩莫里斯认为礼物交换是共同体内部及它们之间交换的一种主要形式。

此外,台湾心理学家黄光国指出人情关系法则揭示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互动特征,中国人习惯于互相依赖,互相帮助,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翟学伟对中国人的“面子”和人际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儒家伦理的范式发生作用的结果。

赵旭东认为送礼物也是行使一种权利,是一种软权利,即送礼的一方以慷慨的姿态让受礼者的接受债务契约” 布劳提出一个人要保持自己的社会独立性,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1)他能够提供别人一种迫切需要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促进别人反过来再向他提供服务,尽管只有他才有一这样做的增援,这将导致对等的交换。

(2)他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他所需要的服务,那将导致建立对等的交换,即建立一种伙伴关系 (3)他能强迫别人给他服务,假如发生了这种强制,那些能够确保得到服务的人将形成对服务提供者的控制。

(4)他可以学会不用这种服务或寻找其他替代物。

假如那些愿意得到服务的人不具备上述任何条件,他就丧失了选择权利而使交换的对方成为具有支配权利的地位,最终导致一个权利分层的形成。

布竞争——分化——整合的四个阶段。

首先,劳描述的交换过程大致经历了吸引——在基本交换关系中,人们是由互相的需要和满足权威而相互吸引。

其次,这样交换很容易发展成为一种竞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都要显示自己提供的报酬,从而给对方造成印象,而自己又可以从中获得报酬。

第三、这种竞争形成分层系统,在分层中,个人以他们拥有的稀缺资源为基础开始分化。

最后,权利合法化和带有强制性,同时权威是基础,人与人的关系逐渐实现制度化。

二、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宏观结构是由若干群体组成的结构,它的分析单位是群体。

他认为群体和个人的交换过程是一致的。

其过程是:1、群体之间的交换是受追求报酬的欲望支配的;2、群体之间的交换也经历吸引——竞争——分化——整合的过程;3、人际关系的公平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群体之间的交换。

群体之间的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是间接的,需要某种机制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

布劳认为共同价值提供了一套共有的标准,使参与的各方能以同样的情景定义交换。

因此,共同的价值在宏观结构中起作用。

布劳提出四种具有媒介性的社会价值: 1、个别的价值可以充当社会联系和凝聚的媒介,它帮助创造一个共同以代替个人的感情的吸引。

同时,这种个别性的价值导致在一个大集体中的小群体的形成。

2、有关社会贡献和成就的普遍标准产生分层结构,在这里,地位成为一个使间接的交易成为可能的报酬。

3、合法的价值充当运用权威的媒介,并充当大规模追逐集体目标的组织的媒介,权利必须合法化,必须被群体成员承认是合法的。

它必须被认为是为了获得群体目标所不可缺少的4、人们所持的反对意见是重组和变迁的媒介。

因为、这些意见鼓励了对于反对运动的支持,并使这种运动的领导合法化。

第四节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较新的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方法体系。

网络分析把行动者当作某一相互联系的系统中的点,因此能够描述行动者之间的事件流。

爱默森把交换理论和网络分析结合起来,采用成熟的交换理论,分析社会网络中的不平等的与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