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综合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使用空气—水蒸气对流套管换热器实验装置,分别测定两个套管换热器的空气对流传

热系数α

i

2.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实验装置中两个套管换热器的关联式Nu=ARe m Pr0.4中常数

A、m的值。

3.分别测定不同流速下两个套管换热器的管内压降Δp,分别研究套管换热器的管内压降

Δp和Nu之间的关系。

4.综合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判定两个套管换热器类型(普通光滑内管或强化内管)。

5.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选择适宜类型的一个套管换热器,调整实验参数满足实时

任务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1.传热系数α

i

的测定

由于α

i <<α

,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α

i

≈K,K(W/m2·°C)。所以,根据

牛顿冷却定律可得,

α

i =Q i

∆t m×S i

(2-1)

其中Q

i =W

i

C

pi

(t

2

-t

1

),W

i

=

V iρ

i

3600

;Δt

m

= ∆t2−∆t1

ln∆t2

∆t1

,Δt

2

=t

w

-t

i2

,Δt

1

=t

w

-t

i1

;S

i

=πd

i

L

i

式中,W

i 为冷凝速率,kg/s;V

i

为体积流量,m3/s;ρ

i

为密度,kg/m3;C

pi

为定压比热

容,kJ/(kg·°C);t

1为入口温度,°C;t

2

为出口温度,°C;t

w

为管壁温度,°C;d

i

管直径,m;L

i

为管长,m。

2.Nu=ARe m Pr0.4中A、m值的确定

关联式Nu=ARe m Pr0.4(2-2)

其中Nu

i =αi d i

λi

;Re

i

=u i d iρi

μi

;Pr

i

=c piμi

λi

将式(2-2)中等式两边取对数,得:

lg(Nu

Pr

)= lgA + mlgRe (2-3)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得到系数A、m。

3.空气流量的测量

V t0 = 23.80√∆P

ρt0

(2-4)

其中ΔP为孔板流量计两端压差,kPa;ρ

t0为t

时的空气密度,kg/m3。

由于被测管段内温度的变化,还需对体积流量进行进一步的校正:

V i = V

t0

×273+t m

273+t0

(2-5)

4.温度的测量

换热器进出口温度采用铂电阻温度计测量,內管壁温度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采用并联安装,使用电桥补偿法,保证温度测量准确。

三、实验流程图

图2-1 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1-蒸汽支路控制阀 2、3-套管换热器 4-空气支路控制阀 5-孔板流量计 6-旁路调节阀 7-旋窝气泵 8-蒸汽风冷冷凝器 9-储水釜 10-蒸汽发生装置

测试点:A-冷流体入口温度测试点 B-冷流体出口温度测试点 C-管壁温度测试点 D-孔板流量计流量测试点 E-管路压降测试点

四、注意事项&操作方法

1.检查蒸汽加热釜中的水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特别是进行下一实验前,若水位过低,应及时补给水量。

2.必须保证蒸汽上升管线的畅通。即在给蒸汽加热釜电压之前,两蒸汽支路控制阀之一必须全开;转换支路时,应先开启需要的支路阀,再关闭另一侧,且开启和

关闭控制阀必须缓慢,防止管线截断或蒸汽压力过大突然喷出。

3.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即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三个空气支路控制阀之一和旁路调节阀必须全开。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关闭风机电源,然后开启、关闭控制

阀。

4.调解流量后,应至少稳定5~8分钟后读取实验数据。

5.实验中保持上升蒸汽的稳定,不应改变加热电压,且保证蒸汽放空口一直有蒸汽放出。

五、原始数据

表2-1 1号管换热器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条件:装置号内管内径/壁厚/外径=20.0/1.0/22.0mm

表2-2 2号管换热器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条件:装置号内管内径/壁厚/外径=20.0/1.0/22.0mm

表 2-3 传热综合实验实时任务书

六、数据处理

表 2-4 1号管换热器实验数据处理表装置编号 6 传热管内径/壁厚/外径=20.0/1.0/22.0mm 有效长度L=0.98m

回归得到的特征数关联式 Nu = 0.0734Re0。67Pr0.4

备注:

1.数据处理示例: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S i =πd i L i = 3.14*20.0×10-3*0.98=0.0616m 2; Δt 1=t w -t i1=98.7-40.6=58.1°C ; Δt 2=t w -t i2=98.7-63.2=35.5°C ;定性温度Δt m = ∆t 2−∆t 1

ln ∆t 2

∆t 1

=

35.5−58.1ln 35.558.1

=

45.8959;

查表,并将空气密度-温度关系制得曲线图,在R = -0.99741条件下得一直线:ρ=1.2814-0.00365t 。故入口温度40.6°C 时,ρi =1.1332kg/m 3; V t0 = 23.80√∆P

ρt0

= 23.80

×√4.54

1.1332=47.638; V i = V t0×273+t m 273+t 0

= 47.638×

273+45.8959273+40.6

= 48.439; W i =V iρ

i

3600

=

48。439×1。1332

3600

=0.01525;

查表得C pi = 1.005 kJ/kg ·°C ;

Q i = W i C pi (t 2-t 1)=0.01525×1.005×22.6=0.3463kJ/s ;αi = Q i

∆t m

×S

i

= 0.3463

45.8959×0.0616

=0.12255(kW/m 2

·°C);

查表,并将空气热导率-温度关系制得曲线图,在R=1条件下得一直线:λI = 2.476+0.007t 。故45.8959°C 时,λi = 2.797×10-2W/m 2·°C ; Nu i =

αi d i λi

=

122。55×0。022。797×10−2

=0.08762×103;

查表,并将黏度-温度关系值得曲线图,在R=1条件下得一直线:μi =1.71+0.05t 。

故45.8959°C 时,μ=1.9394×10-5 Pa ·s ;流量u = V i A = 48.4393.14∗0.01∗0.01 =1.5426×105m/h ; Re i =

u i d i ρi μi

=

1.5426×105×0。02×1。1332

3600×1。9394×10−5

= 5.00773×104

; Pr i =

c pi μi λi

=

1.005×103∗1.9394×10−5

2.797×10−2

= 0.696813.

将数据代入式(2-3)可得:lg101.247 =lgA + mlg(5.00773×104) 即:2.0054 = a + 4.6996b ;

将其他数据同样代人并线性回归之可得出a 、b 值,如图2-2所示。

图 2-2 线性回归结果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