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共生
动植物的共生关系
动植物的共生关系动植物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共生关系。
共生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体彼此关系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依赖。
这种关系可以是互惠互利的、双方获益的,也可以是一方获益而对另一方无害的。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共生关系。
一、花与昆虫的共生关系1.授粉共生在自然界中,花朵与昆虫之间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共生关系,即授粉共生。
花朵通过提供花粉和花蜜吸引昆虫,而昆虫通过触碰雄蕊和柱头帮助花朵进行有性生殖,完成传粉过程。
这种共生关系既满足了昆虫获取食物的需求,又有助于花朵的繁殖。
2.保护共生某些植物和昆虫之间存在保护共生关系。
例如,蚂蚁会保护栖息在植物上的蓟马,而蓟马则通过分泌蜜露供蚂蚁食用。
此外,蚂蚁还会排出对植物有害的昆虫,保护植物的健康。
二、海洋生物的共生关系1.珊瑚和珊瑚藻的共生珊瑚礁是由珊瑚和珊瑚藻的共生形成的。
珊瑚为珊瑚藻提供生长的基质,并从珊瑚藻的光合作用中获取能量。
而珊瑚藻则帮助珊瑚排出代谢产物,并提供有机物和氮源供珊瑚吸收。
2.鱼和浮游生物的共生某些鱼类和浮游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例如,大部分鱼类会在身上寄生附着体或浮游生物,这些生物为鱼提供隐蔽,同时也获得宿主鱼身上的食物。
三、动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1.地下共生某些地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
例如,地下的蚯蚓通过为根系提供空隙和肥沃的土壤,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同时,植物的根系也为蚯蚓提供庇护和食物。
2.鸟和植物的共生鸟类和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关系。
某些鸟类会食用植物的果实,并将未消化的种子排泄到其他地方,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和扩散。
植物则通过提供食物来吸引鸟类,从而实现种子的传播。
总结起来,动植物的共生关系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授粉共生、保护共生、共同摄食、提供栖息地等。
这些共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物种的繁衍和适应环境,还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我们应该增强对动植物共生关系的认识,并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保持地球生态平衡的稳定。
植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在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地球上,生命以各种奇妙的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其中,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就是大自然中一道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
共生,简单来说,就是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依赖、相互受益。
这种关系并非偶然形成,而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磨合、适应的结果。
许多动物都依赖植物为其提供食物。
比如,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不仅满足了自身的能量需求,同时在采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播了花粉,使得植物能够繁殖后代。
这是一个经典的共生例子,蜜蜂从植物那里获得了食物,而植物借助蜜蜂实现了种族的延续。
啄木鸟也是与植物共生的典型代表。
啄木鸟在树干上啄洞寻找害虫,这个行为看似对树木造成了伤害,但实际上却帮助树木去除了害虫,减少了病虫害对树木的危害,从而让树木能够更加健康地生长。
而植物为动物提供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鸟类在树枝上筑巢,树洞成为松鼠等小动物的家。
森林中的植被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躲避天敌和恶劣天气的庇护所。
动物对植物的帮助也体现在传播种子方面。
一些动物在食用植物的果实时,会将种子带到其他地方,通过粪便排出,从而帮助植物扩大了生长范围。
比如,某些猴子吃了果实后,将种子带到了远方,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
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还体现在化学信号的交流上。
当植物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出特殊的化学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前来捕食,从而保护自己。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的存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繁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度的啃食可以刺激植物的生长,去除老化的部分,使植物更加茂盛。
海洋中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也是植物与动物共生的杰作。
珊瑚虫与藻类共生,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能量和氧气,而珊瑚虫为藻类提供了栖息和保护的场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这种共生关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森林的砍伐、过度的放牧、环境污染等,都破坏了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许多共生关系被打破。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共生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科普揭秘动植物的共生关系是怎样的
科普揭秘动植物的共生关系是怎样的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之间通过互利合作,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繁荣。
本文将揭示一些有关动植物共生关系的科学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奇妙而复杂的生物联盟。
一、共生关系的定义和分类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物种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各自的生存和繁衍都是有益的。
在自然界中,共生关系被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互利共生、寄生和共生和利他主义。
1. 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一种彼此合作互惠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两个物种彼此从合作中获益。
典型的例子是蜜蜂与花朵之间的关系。
蜜蜂从花朵中获取花蜜,花朵则通过蜜蜂的传粉行为得以繁殖。
这种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其中一方消失,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
2. 寄生:寄生是指一种物种(寄生者)获取另一种物种(寄主)的营养和资源,而对寄主造成损害。
寄生者通过寄主的身体组织、体液或代谢产物来获取所需的养分或能量。
常见的例子是跳蚤和狗之间的关系,跳蚤寄生在狗的身体上,并通过吸血来获取养分,对狗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共生和利他主义:共生中的一方从中获益,而另一方对此并不受益或受益甚微。
共生和利他主义的例子包括牛和牛佛陀牛蜱之间的关系。
牛佛陀牛蜱寄生在牛的体表上,通过吸食牛的血液获取养分,而对牛没有明显的益处。
二、动植物共生的具体形式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包括共生共存、共生竞争、共生掠夺等。
1. 共生共存:这是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动植物共生关系。
在共生共存中,动物和植物彼此相互依存,通过合作实现各自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食草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而植物通过提供养分和隐蔽的栖息地来保护食草动物。
这种共生关系使得动物和植物能够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和谐共存。
2. 共生竞争:这是一种动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但同时也具有某种共生关系。
在共生竞争中,动物和植物争夺有限的资源,例如食物、栖息地等。
植物的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
植物的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种种关系。
其中最为特殊和重要的关系之一便是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共生关系及其互惠共生的重要性。
一、共生关系的定义共生关系指的是在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生物关系。
在植物界中,共生关系包括亲子关系、竞争关系、拮抗关系等。
互惠共生是植物共生关系中的一种形式,它发生在两个或多个植物种之间,彼此通过相互合作来获取相互利益。
二、共生关系的种类1.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存在着一种重要的互惠共生关系。
豆科植物的根部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根瘤,根瘤中寄生着与其共生的根瘤菌。
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为植物提供氮源。
而豆科植物则通过根瘤中的根瘤菌吸收氮素,从而实现互惠共生。
2. 金针菇与杨树金针菇与杨树之间是一种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
金针菇利用杨树的树根为其提供养分和庇护所,而金针菇分解树根中的有机物质,使之更易被植物吸收。
因此,金针菇能够得到合适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为杨树提供一定的养分。
3. 锈菌与百合锈菌与百合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互惠共生。
锈菌寄生在百合植物的叶片上,通过与百合植物的共生关系,它们能够共同抵抗病虫害的侵袭,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同时,百合也能够从锈菌体内获取一些必需的养分,使其生长得更加健壮。
三、互惠共生的意义和价值互惠共生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互惠共生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植物通过与其他物种共生,能够获得病虫害抵抗能力更强的优势基因,从而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其次,互惠共生可以扩大植物的养分获取范围。
不同植物之间通过互惠共生,能够共享养分资源,使得植物能够在有限的土壤中获取更多的养分,增加生长时的竞争力。
再次,互惠共生能够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植物通过与其他物种共生,能够获得一些特殊环境中的生存优势,例如抵御极端气候、适应高盐碱等环境。
植物的共生关系
植物的共生关系
植物的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
在植物界中,常见的共生关系包括共生、寄生、共生寄生和互惠共生等形式。
共生是指植物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
其中,最为典型的共生关系是菌根共生。
菌根菌是一种真菌,它能够与根系内部的植物根毛相结合,形成一种菌根结构,从而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同时植物也为菌根菌提供光合产物,使得双方都能够获得利益。
寄生是指一种物种以另一种物种为生存之源的生态关系。
在植物界中,常见的寄生植物包括瘤根、腐生和寄生性植物等。
瘤根是指一些植物的根部会产生一些瘤状物,这些瘤状物是由寄生性细菌或真菌引起的。
在瘤根和细菌或真菌之间的关系中,寄生者(即瘤根)从中获得了氮素和其他必需元素,而细菌或真菌能够从寄生者的光合产物中获得能量。
共生寄生是指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既有共生又有寄生的特点。
其中,最为典型的共生寄生关系是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例如蜜蜂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会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但同时它也会从花中采集蜜汁。
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都能够从中获益,而且这种关系非常稳定。
例如,植物与蜜蜂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植物会为蜜蜂提供花蜜和
花粉,而蜜蜂则会帮助植物进行传粉,从而促进植物的繁殖。
植物与植物的共生现象
植物与植物的共生现象植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共生现象,这种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
共生现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互利共生和单向共生。
在互利共生中,两种植物通过相互合作获得益处,而在单向共生中,一种植物从另一种植物中获得益处,而后者并不受到明显的影响。
一种常见的互利共生现象是菌根共生。
菌根是植物根部与真菌菌丝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这种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植物通过菌根与真菌形成的菌丝网络可以获得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而真菌则依靠植物提供的有机物质进行生长。
这种共生现象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在贫瘠土壤中,植物通过与真菌共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提高其生存能力。
另一种常见的互利共生现象是异花授粉。
在异花授粉中,花粉从一种植物传递到另一种植物的花蕊中,以完成受精和繁殖过程。
这种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
花朵通常通过花色、花香和花形等方式吸引传粉媒介,如昆虫、鸟类和风等。
传粉媒介通过采集花蜜和花粉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将花粉带到其他花朵上,促进花粉的传播。
这种互利共生现象不仅保证了植物的繁殖,还促进了花朵的多样性和进化。
除了互利共生,植物之间还存在着单向共生现象。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依靠其他植物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而不进行光合作用。
寄生植物通常通过根系或茎的附着器附着在其他植物上,并通过吸取寄主植物的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长和生存。
尽管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特别是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
除了上述共生现象,植物还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共生关系。
例如,植物与土壤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微生物共生。
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并对植物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植物还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如植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而动物则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动植物共生与共存
动植物共生与共存动植物之间的共生与共存是生物界中一种重要的生态关系,通过相互依赖和合作,动植物能够实现共同的生存和繁衍。
本文将探讨动植物共生与共存的意义、机制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共生与共存的意义1. 保护环境:动植物共生与共存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2. 促进繁衍: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通过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生存需求,提高繁衍的成功率。
3. 提供资源:动植物之间的共生与共存有助于共享资源,提供食物、栖息地和保护等方面的互惠互利。
二、共生与共存的机制1. 互利共赢:一种共生的机制是互利共赢,即双方通过相互合作获得利益。
比如蚂蚁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蚂蚁为植物提供保护和传播花粉,植物则提供蚂蚁所需的食物。
2. 形态适应: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往往伴随着形态上的适应。
比如海马和海草之间的共生关系,海马可以通过与海草相似的外形来躲避捕食者。
3. 共生信号:动植物之间通过特定的信号来沟通和协调行为,促进共生与共存的进行。
这些信号可以是化学物质的释放、视觉信号、声音等。
三、动植物共生与共存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系统:动植物共生与共存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促进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稳定性,减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2. 控制有害生物:某些共生关系可以帮助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例如,蜜蜂通过为植物传粉,帮助植物繁殖,并控制了一些害虫的数量。
3. 生态服务功能:动植物共同参与了许多生态服务功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动物则通过传播花粉和种子来帮助植物繁殖,维持植物的种群结构。
结论动植物共生与共存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物种的繁衍和存活,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保护动植物的共生与共存关系,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动植物共生关系
动植物共生关系动植物共生关系是指动物和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之间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共生形式,这种合作与依赖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动植物共生关系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其中的相互作用和互利共赢的机制。
一、共生关系的分类动植物共生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互利共生、寄生共生和捕食共生。
1. 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指动植物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共同从彼此的关系中获益的现象。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蜜蜂与花朵之间的关系。
蜜蜂吸取花朵的花蜜作为食物,同时携带花粉从一朵花传到另一朵花,实现了花的授粉,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而植物则通过吸引蜜蜂传播花粉,增加了自身种子的散布范围。
这种互利共生关系保证了植物的繁衍和蜜蜂的食物来源。
2. 寄生共生寄生共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在另一种生物(宿主)体内或体外,从宿主中获得养分和生存条件的关系。
例如,寄生植物常常寄生在其他植物体内,通过吸取宿主植物的养分和水分来生存。
虽然寄生植物对宿主造成了损害,但它们又无法独立生长,因此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赖的关系。
3. 捕食共生捕食共生是指一种生物(捕食者)以另一种生物(被捕食者)作为食物的关系。
某些昆虫如蜘蛛和捕蝇草就属于这种关系。
蜘蛛通过捕食其他昆虫来获取食物,而捕蝇草则通过吸引并捕食昆虫来满足自身的养分需求。
二、共生关系的作用动植物共生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的生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传粉与繁殖互利共生中的传粉关系是许多植物进行繁殖的关键环节。
动物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促进授粉和繁殖。
植物反过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 养分供应寄生植物通过寄生在其他植物身上,获得宿主植物的养分和水分,帮助宿主植物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生存条件。
3. 生态平衡捕食共生关系对维持物种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捕食者通过捕食被捕食者,控制种群数量,防止物种过度繁殖,从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植物的种间关系和共生共存
植物的种间关系和共生共存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其他植物建立起各种关系,从而实现共生共存。
种间关系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种间关系和共生共存,包括竞争、互惠共生和寄生等。
1. 竞争关系在自然界中,植物之间的竞争是普遍存在的。
植物通过争夺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资源,以及阳光和空间等环境因素来进行竞争。
这种竞争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
直接竞争是指植物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竞争,例如在草地上两株植物的根系相互交织,争夺地下的水分和养分。
这种竞争可能导致其中一株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间接竞争是指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或改变生长形态来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一些植物会分泌出化感物质,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以确保自己能更好地获取资源。
2. 互惠共生互惠共生是指两个不同的物种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获得共同利益。
在植物之间,互惠共生的典型例子是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许多植物通过花朵的形状、颜色和芳香来吸引昆虫传粉。
昆虫会吸食花蜜,并在花朵上留下带有花粉的足迹,从而实现了植物的传粉。
这对植物和昆虫都是互惠共生的关系,植物得到了有效的传粉,而昆虫则获得了花蜜作为食物。
3. 寄生关系植物的寄生关系是指一种植物从另一种植物身上获取养分的关系。
寄生植物通常没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它们依赖于寄主植物提供养分。
寄生植物通过根系、茎或叶片等与寄主植物进行物质的交换。
它们会从寄主植物吸取水分和养分,并通过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来支持自己的生长和繁殖。
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短期性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
有些寄生植物会对寄主植物造成危害,导致寄主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4. 共生共存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通过共生共存的方式实现相互合作和共同生存。
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是可见的,也可以是微小的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微观共生。
例如,一些植物的根际区域生活着一种称为根瘤菌的微生物。
这种根瘤菌能够与植物根系中的根瘤结合,并为植物提供固氮作用。
多种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分析
多种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分析在自然界中,植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和其他生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多种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所谓共生关系,就是指两个或多个生物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获益的一种生物关系。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多种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一、竹和草的共生关系竹和草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相宜和相生的关系。
竹和草有相似的根系结构,竹的根部有很多分枝,可以灵活地向各个方向伸展并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而草的根系则比较单一,只能向下生长并且不够深入。
因此,草可以在竹的具有屏障作用的茂密枝叶下生长,避免直接日晒和草丛的破坏,同时,草又可以起到固定竹块的地盘作用,使竹块更加牢固。
因此,竹和草的共生关系是一种有益的互动关系。
二、沙丘上的延龄草和沙生植物的共生关系在沙丘上,延龄草和沙生植物之间也存在共生关系。
延龄草生长在沙丘的上层,根系较为发达,并且可以将深处的水分引入到表层土壤中,为草和沙生植物提供水分。
而沙生植物则可以通过深入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为延龄草提供保障。
同时,延龄草的根系还可以稳定沙土,防止风蚀,起到防护和固定效果。
因此,延龄草和沙生植物的共生关系也是相互获益的。
三、黄豆和玉米的共生关系黄豆和玉米之间也存在共生关系。
黄豆属于豆科植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酸性物质来促进自身生长和发育,但是它自身也比较需要蘸氮化合物。
而玉米则是一种能够吸收大量氮的农作物,能够在后期快速吸收和利用黄豆放散出来的氮。
同样,黄豆和玉米的根系结构也不同,黄豆的根系比较繁茂,比较浅,玉米则是深入地下的结构,双方的不同根系相互吸水和吸养分不会互相竞争。
四、苹果树和草丛的共生关系在果园中我们会发现,苹果树下的草丛较为茂盛。
这是因为苹果树的根系主要分布在50~60厘米深的泥土层中,而树下1~50厘米的泥土极少被根系所利用,容易培养一些比较耐阴、耐涝的杂草。
这些杂草能够吸收过多的水分和养分,促进土壤的呼吸作用,增加土壤活性,有利于苹果树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生态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
植物的生态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之间通过生态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些相互作用和关系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生态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并探讨它们的重要性。
一、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
植物通过争夺光线、水分和营养等有限资源来竞争生存。
竞争关系的存在使植物进化出各种与他物竞争的生存策略,例如根系的竞争、高大的体型、叶片的扩展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植物在有限资源下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物种间的进化和适应。
二、植物与动物的相互作用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而动物则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繁殖。
植物通过花朵的吸引力吸引昆虫、鸟类和蝙蝠等传粉者,它们在获得花蜜或食用花粉的同时,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此外,某些植物还通过吸引有益动物来保护自己,例如吸引食草动物的植物会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引诱捕食者前来,从而保护自己免受食草动物的侵害。
三、植物与土壤的共生关系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
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吸引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提供固氮作用、抗生素合成以及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同时,微生物也受益于植物,植物提供了它们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和栖息环境。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土壤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植物间的互助共生关系植物之间也存在一种特殊的互助共生关系,称为树木共生。
在自然环境中,较大的树木通常为小型植物提供遮荫和保护,使它们能够获得光线和空间上的优势。
小型植物通过为大型树木提供营养和水分,帮助它们生长和繁殖。
这种互助共生关系让不同类型的植物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共同生存和繁衍。
总结:植物的生态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植物共生关系的例子
植物共生关系的例子
1、地衣、真菌、苔藓植物共生:地衣靠真菌的菌丝吸收养料,靠苔藓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大豆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被包围在寄主质膜所形成的侵入线中,在寄主内合成固氮酶。
豆血红蛋白则系共生作用产物,植物产生球蛋白,而血红素则由细菌合成。
豆血红蛋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对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对创造固氮作用所必须的厌氧条件是有利的。
细菌开始固氮,在植物体内细菌有赖于植物提供能量,而类菌体只能固氮而不能利用所固定的氮,所以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碳水化合物,根瘤菌供给植物氮素养料,从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植物互作与共生关系
植物互作与共生关系植物互作与共生关系指的是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相互作用并共同生存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是利于双方的共生,也可以是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害的互利共生,还可以是一方利用另一方而对其造成损害的寄生关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利于双方的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双方互相依赖并从中获益的互助共生关系,另一类是生物体共同协助以对抗外界环境的防护共生关系。
在互助共生中,植物之间通常通过根系对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
一些植物根系分泌的草根因子能够吸引周围的微生物,形成一个稳定的共生群落。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泌出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和抗生素,帮助植物抵抗病原菌和有害昆虫的侵袭。
同时,植物根系的分泌物也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并提供一个生长的场所。
这种互助共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防护共生中,植物之间通过共享资源来共同抵御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许多植物的根系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根际网。
这种根际网可以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
同时,通过这个根际网,植物之间还可以进行信号传递,及时调节自身的生长和生理状态,以适应环境变化。
这种防护共生关系不仅增强了植物的抗逆能力,还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来说说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害的互利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出现在植物与动物之间。
植物通过诱惑性花朵、香气和甜美的果实来吸引动物,使其成为传粉者或种子散布者。
动物则通过食用植物的花粉、花蜜或果实来获得能量和养分。
双方之间的这种互利共生关系促进了植物的繁殖和动物的生存。
最后,我们要提到寄生关系。
寄生关系是指一方利用另一方而对其造成损害的关系。
寄生植物通过侵入并依附于其他植物的体内,从中吸取水分和养分。
这使得被寄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然而,寄生植物也可以为宿主植物提供一定的保护。
例如,球根草寄生在灌木上,可以为灌木提供一层保护性的外壳,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受到病害的侵害。
动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
动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动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两个主要类别,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即互惠共生关系。
互惠共生是指两个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相互依赖和互利来实现共同生存和繁衍的一种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动物和植物相互合作,为彼此提供所需的资源和环境,从而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动植物之间的一种典型互惠共生关系,即花和蜜蜂之间的关系。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而蜜蜂是花的传粉媒介。
当蜜蜂从一朵花上采集花蜜时,它们的身体上会沾满花粉。
当蜜蜂飞到另一朵花上时,花粉会从蜜蜂身上掉落到花的雌蕊上,从而完成了传粉过程。
花通过与蜜蜂的互动,实现了自身的繁殖目的,而蜜蜂则获得了花蜜作为食物的补给。
这种互惠共生关系不仅促进了植物的繁殖,也满足了蜜蜂的生存需求。
另一个例子是动物的排泄物对植物的滋养作用。
动物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
这些营养物质经过分解和转化后,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例如,草食动物的粪便中富含的氮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通过吸收动物排泄物中的养分,获得了生长所需的营养,而动物则通过摄食植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这种互惠共生关系不仅实现了动植物之间的资源互补,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除了上述的例子,动植物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形式的互惠共生关系。
例如,一些动物可以通过与植物建立伙伴关系来获取庇护和食物。
这种关系被称为共生关系,其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庇护和食物,而另一方则为前者提供营养和保护。
这种互惠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如蚂蚁和植物的关系。
一些植物会分泌出特殊的物质来吸引蚂蚁,而蚂蚁则会为植物提供保护和清除害虫的服务。
通过这种互惠共生关系,植物和蚂蚁都能够获得生存和繁衍的利益。
动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可以在人工环境中得到观察和应用。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可以利用昆虫的传粉作用来提高作物的产量。
他们可以通过种植吸引昆虫的花卉来吸引蜜蜂等传粉昆虫,从而促进作物的受精和结实。
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竞争关系、共生关系和捕食关系。
1. 竞争关系:植物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常常会与同种植物或其他种植物竞争光线、水分、养分等资源。
这种竞争关系可以导致植物在生长和繁殖方面受到阻碍,损失生存能力。
2.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指的是植物之间相互利益,并且彼此之间能够互利共生的关系。
常见的共生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对双方都有益处的关系)和寄主-寄生关系(对一方有益、对另一方有害的关系)。
- 互利共生:例如,草与土壤中的菌根共生,草提供养分和碳水化合物,而菌根提供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能力。
- 寄主-寄生关系:例如,李子树与瘿小蜂的关系。
瘿小蜂寄生于李子树上,从寄主植物中获得养分,但对李子树可能造成瘿病等损伤。
3. 捕食关系:某些植物可以通过捕食昆虫或小型动物来获取额外的养分。
这些植物通常会演化出特殊的结构和机制,例如捕虫草上的捕虫陷阱,以吸引、捕获并消化昆虫。
总之,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资源的利用和循环,调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植物共生关系解析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植物共生关系解析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指相互依存、相互利益的关系,可以分为互利共生和单向共生两种类型。
这些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传播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共生关系,包括植物与蜜蜂的共生关系、植物与真菌的共生关系以及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1. 植物与蜜蜂的共生关系植物与蜜蜂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
蜜蜂通过吸食植物的花蜜获取能量,同时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将植物花粉粘附在身上,并在飞行过程中将花粉传播到其他植物上,从而实现植物的授粉过程。
植物通过蜜蜂的传粉来完成繁殖,同时为蜜蜂提供了食物。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对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还促进了植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植物与真菌的共生关系植物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被称为菌根共生,是一种既互利又普遍存在的共生关系。
植物通过与真菌形成菌根结构,可以扩大其吸收营养的面积,提高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真菌则通过菌根与植物共享养分,同时还可以帮助植物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生长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还对土壤形成和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微观而广泛的共生关系。
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它们通过与植物根际形成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多种益生菌,比如固氮细菌、溶磷菌等,可以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这些土壤微生物还可以分解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总结起来,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互利共生关系的建立促进了植物繁殖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同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理解和研究这些共生关系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共生关系共生对生物体的影响
植物共生关系共生对生物体的影响植物共生关系是指两种或多种植物种类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亲属共生和非亲属共生。
亲属共生是指具有亲缘关系的植物种类之间的共生关系,而非亲属共生则是指不具有亲缘关系的植物种类之间的共生关系。
植物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对植物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关键作用。
一、共生对植物生长和适应力的影响植物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适应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共生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在亲属共生中,一些植物种类通过根系结构和分泌物与另一些植物种类建立共生关系,从而获取额外的养分。
这种共生关系可以增加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体积。
而在非亲属共生中,植物种类之间通过根系结构、分泌物或光合作用产物进行交换,相互获得所需的养分。
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植物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其次,共生可以帮助植物抵御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
有些植物共生关系中的一方可以提供水分、防风或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保护另一方免受侵害。
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可以大大增加植物的生存机会和适应力。
比如,苔藓植物与树木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帮助树木抵御干旱和风蚀,而在热带雨林中,藤本植物通过与树木共生可以利用树木的高度和光线来提高自己的光合作用效率。
二、共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共生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关键作用。
首先,共生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共生关系使得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存,并通过互相依赖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
这种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某一物种的灭绝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其次,共生关系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共生关系中,植物之间通过根系结构和分泌物的交换,使得养分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可以将氮气固定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从而促进氮循环。
而霉菌与树根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增加土壤的肥力。
植物的共生
髓层之分。 异层地衣
具有藻胞层、髓层和皮层的区分。皮层 又可分为上皮层和下皮层。
异层地衣与同层地衣
4. 生态
● 喜光,要求空气清新,多生于高山、森 林等空气较清新的地方,对SO2特别敏感,因 此,地衣可作为鉴别大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适应力强,特别能耐寒耐旱 ● 生长慢,寿命长(几十年仅长几个厘米)
另外,早期陆生植物的化石资料也支 持共生偶然起源的假说。
2. 寄生起源
认为共生是由寄生演变而来的,共生是寄主和 寄生物相互妥协的结果。
Cooke 等和Lewis根据与兰科植物共生的密环 菌(Ammillaria) 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 的很多种 真菌( 本身也是一些植物的病原菌) 建立了( 外生 菌根) 寄生起源的假说。
另外, Ahmadjian和Jacob通过在实验室 中“合成”地衣, 并观察到地衣中真菌菌丝 穿透到藻类细胞中的现象,因而也强烈地 主张共生是寄生起源的。
3. 内共生起源
认为共生是由一种生物吞噬,包容了另 外一种生物而形成的,这种假说以 Margulis提出的关于真核生物细胞器起源 的系列内共生理论(Serial endosymbiosistheory) 为代表。
1. 共生现象
猫与三叶草的共生
姬鼠(少) 土蜂(多)
猫(多)
共生关系
三叶草(多)
达尔文,1859,《物种起源》
地衣
藻类与菌类的共 生体。
藻类为菌类提供 碳水化合物。
菌类为藻类提供 保护作用和水及溶于 水的矿物质。
根瘤
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必要的养 料,以让根瘤菌破坏土壤中氮的化学 键,同时根瘤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作 为回报。
植物的共生与互利关系
植物的共生与互利关系植物是大自然中最为重要的生物种群之一,它们与其他生物、环境之间形成了复杂而千变万化的互动关系。
植物的共生与互利关系,不仅体现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植物生态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一、共生关系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物种通过密切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相互依存的生活方式。
在植物界中,共生表现得尤为突出。
共生分为三种类型:互惠共生、背离共生和寄生共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共生关系。
1. 互惠共生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物种由于相互关系的互补性,使得双方都能获得益处的一种共生关系。
典型的例子是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比如传粉植物和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
传粉植物通过花朵吸引传粉昆虫为其进行传粉,而昆虫则获得花蜜作为食物,从而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生。
2. 背离共生背离共生是指两个物种在共同的生活空间内却没有互动关系的一种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在植物界中相对较为罕见,但一些极端环境下的植物共生可以被归类为此类。
例如,在盐沼环境中,一些耐盐植物之间可以形成背离共生关系,它们通过分布上的植物间隔和资源利用的分区来避免相互竞争。
3. 寄生共生寄生共生是指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寄主而依附生长的共生关系。
在植物界中,寄生共生广泛存在,尤其是寄生植物与宿主植物之间的关系。
寄生植物通过吸取宿主植物的养分和水分来生长和繁殖,而宿主植物则受到寄生植物的竞争压力。
然而,一些寄生植物也能够为宿主植物提供一定的优势,比如在干旱的环境中,寄生植物能够帮助宿主植物减少水分蒸发。
二、互利关系互利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
在植物界中,互利关系主要体现在根际共生和菌根共生两个方面。
1. 根际共生根际共生是指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之间形成的一种共生关系。
这些微生物包括固氮细菌、解磷菌等。
固氮细菌可以与植物共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态,为植物提供养分;解磷菌能够帮助植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磷,提供磷素供植物吸收。
植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共生关系是一种十分奇妙且重要的存在。
共生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和动物相互依存、相互受益,共同在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和繁衍。
先来说说蜜蜂和花朵之间的共生关系。
当春天来临,大地复苏,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
而蜜蜂则在花丛中忙碌地穿梭飞舞。
花朵为蜜蜂提供了香甜的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而蜜蜂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身上会沾染上花粉。
当它们飞到另一朵花上时,就帮助花朵完成了授粉的过程,使得植物能够繁殖后代。
如果没有蜜蜂的辛勤劳作,许多植物的繁殖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反过来,如果没有花朵提供花蜜和花粉,蜜蜂也难以生存。
再看看蚂蚁和某些植物的共生。
有些植物会长出特殊的结构,例如含有丰富营养的小颗粒或者中空的茎,为蚂蚁提供了住所和食物。
而蚂蚁则会保护这些植物,驱赶啃食它们的害虫,甚至会清除周围的竞争植物,为共生的植物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在热带雨林中,有一种特别有趣的共生关系——附生植物和大树。
附生植物,如兰花、蕨类等,它们并不扎根于土壤中,而是附着在大树的树干和树枝上生长。
大树为附生植物提供了支撑和较高的位置,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气。
而附生植物并不会对大树造成伤害,它们只是借助大树的“身躯”来生存。
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是鸟类和果实。
许多植物会结出美味的果实,吸引鸟类前来食用。
鸟类在享用果实的同时,会将无法消化的种子通过粪便排泄到其他地方。
这样,植物的种子就得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增加了植物的分布范围和繁殖机会。
动物对于植物的传播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鸟类。
例如,一些哺乳动物,如松鼠,会储存坚果。
有时候它们会忘记自己藏起来的食物,这些被遗忘的坚果就有机会发芽生长。
还有一些动物,在身上沾上植物的种子后,随着它们的活动,种子也会被带到不同的地方。
植物也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和藏身之所。
比如茂密的草丛和森林,为各种小型动物提供了躲避天敌和寻找食物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瘤根瘤菌的种类
根瘤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目前已知能够与豆科植物结瘤的细菌约有40个种,均 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细菌域(Bacteria) 、阿尔法 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 。
阿尔法变形杆菌纲 贝它变形杆菌纲 根瘤菌科 布尔克候德氏菌科 根瘤菌属(13种) 、中华根瘤菌属(9种) 布尔克候德氏菌属(2种) 叶瘤菌科 绕斯托尼亚菌科 另类根瘤菌属(1种) 、中慢生根瘤菌属(8种) 绕斯托尼亚菌属(1种) 慢生根瘤菌科 慢生根瘤菌属(4种)、水花菌属(1种) 生丝微菌科 固氮根瘤菌属(1种) 、德沃夏菌属(1种) 甲基杆菌科 甲基杆菌属(1种)
满江红
鱼腥藻属
Anabaena
植物体 为念珠状丝 状体,但无 胶质鞘。
与红浮 萍共生,能 固氮,可作 生物绿肥。
无花果
榕小蜂
根瘤菌、豆科植物之间不存在严格的专 一性。一种豆科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可与 多属种根瘤菌共生。 大豆 Glycine max
大豆慢生根瘤菌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埃尔坎慢生根瘤菌 B. elkanii 辽宁慢生根瘤菌 B. liaoningense 弗雷德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 新疆中华根瘤菌 S. xinjiangensis 苜蓿中华根瘤菌 S. meliloti 天山中慢生根瘤菌 Mesorhizobium tianshanense
2.形态
壳状地衣 叶状地衣 枝状地衣
扁平成壳状,紧附岩石或树皮上,不易于基质分离。
扁平如叶片,一部分黏附于物体上,可以剥离。
直立,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通常分支。
地衣
A.壳状地衣
1.文字衣属; 2.茶渍衣属
B.叶状地衣
1.地卷衣属; 2.梅衣属
C.枝状地衣
1.石蕊属; 2.松萝属
3. 结构
三种共生起源的假说各自有支持假说的 依据,但也都有不足之处,在各假说的支持 者之间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论。
目前,共生的起源还不是一种假说能统 一的,共生更象是一个多起源的生物学现象。
生物共生是进化的产物
在种群进化过程中,一些个体具有利于生存 的共生特征,在进化中从而能将这些共生特征传 给后代,物种选择性又不断地加强种群的这种共 生特征,从而使得种群越来越依赖共生,于是共 生就进化产生了。
共生指无基因交流的生物通 过一定的种间关系紧密地生活在 一起,彼此从对方获得利益,或 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害的生活 方式。 现在通常特指生物体间的互 利共生。
二、共生的起源
1. 偶然起源
共生是两种生物偶然相遇,由于两 者在某些生理机能上的互补而生活在一 起,使得参与共生的双方都增强了生活 能力,在这一前提下,共生体再相互适 应,共同进化。
菌根真菌对高浓度的盐分具有较强的忍耐力,并有 旺盛的吸水能力,所以有菌根的植株抗旱和抗盐碱力也 较强。 菌根真菌还能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
诱发植物的插条生根
有人证明菌根真菌能促进最难扦插繁殖的木本植物 的插条生根。
菌根可以提高月季、樱花、木槿等花木 的生长速度和开花率
六、其它共生现象
满江红(鱼腥藻共生) 无花果(榕小蜂共生)
奥妙植物学专题三
植物的共生 杨瑞武 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一、共生的概念
二、共生的起源
三、地衣
四、根瘤 五、菌根 六、其它共生现象
一、共生的概念
生物界的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种间 关系。
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共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 现象,也是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必 然现象,是生物适应胁迫环境的有效策 略之一。
5. 非豆科植物根瘤
自然界中除了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形成根瘤外,放线菌和非豆科植 物的共生也能形成具有固氮能力 的根瘤。 已经报导结瘤固氮的非豆科植物 有7个科(桦木科、木麻黄科、鼠 李科、蔷薇科、杨梅科、马桑科、 胡颓子科) 15个属160 种。
五、菌根
1885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和森 林学家Frank在研究中首次发现一 些真菌菌丝与树木根系正常地共生 结合,并把他观察到的真菌与树木 根系共生体命名为“菌根”。
1)外生菌根
真菌的菌丝在根表面形成网状的菌丝套(菌丝 罩), 并不进人根的细胞里面。只有少数菌丝 侵入到根皮层细胞间隙中生长形成所谓的“哈 蒂氏网”。 与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多属于担子菌类和 子囊菌类(例如伞菌类中的红菇属、乳菇属、 鹅膏菌属、牛肝苗属、腹苗类的硬皮马勃菌属、 豆包菌以及子囊菌类的块菌属等 )。 裸子植物中的松科,被子植物中的山毛榉科和 桦木科植物都能形成外生菌根。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
豌豆根瘤菌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热带根瘤菌 R. tropici 菜豆根瘤菌 R. etli 贾氏根瘤菌 R. giardinii 高卢根瘤菌 R. gallicum 慢生根瘤菌一新种 Bradyrhizobium spp.
同层地衣 藻细胞和菌丝混合为一体,无藻胞层和 髓层之分。 异层地衣 具有藻胞层、髓层和皮层的区分。皮层 又可分为上皮层和下皮层。
异层地衣与同层地衣
4. 生态
● 喜光,要求空气清新,多生于高山、森 林等空气较清新的地方,对SO2特别敏感,因 此,地衣可作为鉴别大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适应力强,特别能耐寒耐旱 ● 生长慢,寿命长(几十年仅长几个厘米)
3. 根瘤形成过程
根瘤菌通过根 毛侵入根部皮层细 胞,在皮层细胞中 迅速繁殖,皮层细 胞因根瘤菌侵入的 刺激,也迅速分裂 好生长,从而使根 的局部体积膨大, 形成瘤状突起。
4. 意义
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形成能被植 物利用的有机氮供给植物吸收利用。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为 生物固氮的主要方式,与其它固氮体 系共同参与全球的氮循环,在陆地生 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可以为植 物,特别是粮食作物提供氮元素,降 低化肥用量,减少水土污染,提高环 境质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豆的根瘤
花生的根瘤
蚕豆的根瘤
豌豆的根瘤
2. 共生的概念
Anton de Bary,1879 共生是不同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
没有区分共生、寄生、腐生。
1884,论述了共生、寄生、腐生的区别, 描述了许多生物间的各种共生方式。
杜戈尔(W. B. Mcdougall),1949
《植物生态学》
提出“合体共生”与“离体共生”概念。
胡枝子 Lespedeza sp.
圆明慢生根瘤菌 B. yuanmingense
萨赫勒中华根瘤菌 S. saheli
大豆慢生根瘤菌 B. japonicum
埃尔坎慢生根瘤菌 B. elkanii
紫穗槐 Amorpha futicosa
紫穗槐中慢生根瘤菌 Mesorhizobium amorphae
1. 特征
菌根是某些种子植物的根系和土壤中的 真菌形成的互惠互利共生体。 菌根是植物界中最广泛的一种共生体。 菌根菌通过菌丝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 养分,尤其是磷,而植物提供碳源给菌根菌 利用。
2. 类型
菌根有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等 几类。 其中自然界95%的植物能形成内生菌根, 只有少数植物如杜鹃花科、松科和桦木科能 形成外生菌根。 兰科能形成独特的兰科菌根(如天麻),兰 科植物对菌根的依赖达到了离开菌根真菌种 子便不能萌发的程度。
5. 经济意义
地衣酸有抗菌作用,已知300多种地衣酸。 (地衣标本一般不生霉)
地衣多糖、异地衣多糖具有抗癌作用。
含有抗辐射成分。
四、根瘤
1. 特征
豆科植物的根与根瘤细菌形成 的互惠互利的共生结构。 形态上表现为豆科植物根部的 瘤状突起。 豆科作物为根瘤菌提供必要的 养料,以让根瘤菌破坏土壤中氮的 化学键,同时根瘤菌为豆科作物提 供氮作为回报。
牛和草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离体共生关系。
Scott,1969
共生是两个或多个生物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程 度达到平衡状态。
玛格丽斯(Margulis),1981
共生是不同生物种类成员在不同生活周期中 的重要部分的联合。
Golf, 1982
共生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寄生、共生好共 栖。
倪达书,1984 “稻鱼共生理论”
松的外生菌根
2)内生菌根
菌根真菌的菌丝主要侵入根 的皮层组织内部。菌丝体分 布于表皮组织和皮层细胞之 间,但不穿过根的内皮层, 而在根的维管束中柱的四周 纵向排列着菌丝。 如禾本科、兰科、桑科、银 杏、草莓等的菌根。
3)内外生菌根
这类菌根具有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种菌根 的性能。菌丝可在根的表皮外集生,形成菌 根套状,但不及外生菌根套那么厚,而且也 不明显,甚至用放大镜还看不清楚。它的菌 丝还能向根的组织内入侵,也可以在皮层细 胞间形成哈蒂希网,但不如内生菌根侵人的 深。 如柳属、苹果等的菌根。
另外, Ahmadjian和Jacob通过在实验室 中“合成”地衣, 并观察到地衣中真菌菌丝 穿透到藻类细胞中的现象,因而也强烈地 主张共生是寄生起源的。
3. 内共生起源
认为共生是由一种生物吞噬,包容了另 外一种生物而形成的,这种假说以 Margulis提出的关于真核生物细胞器起源 的系列内共生理论(Serial endosymbiosistheory) 为代表。
中慢生根瘤菌一新种 Mesorhizobium sp.
甘草 Glycyrrhiza sp.
天山中慢生根瘤菌 Mesorhizobium tianshanense
中慢生根瘤菌一新种 Mesorhizobium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