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20190213Ver3.0
智慧教室综合管理平台
面向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面向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为了适应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提升校园管理效率而设计与开发的系统。
该平台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实现对校园各个子系统的集中管理与监控。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等方面,详细探讨面向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一、需求分析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应综合考虑校园的各项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平台应提供学生与教职工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学生档案、人员考勤、教师排课与考勤等。
其次,平台应具备设备管理功能,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借用归还监控等。
进一步,平台还应提供校园安全监控功能,如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等。
最后,平台应支持校园资源共享与调度,包括教室、实验室、场馆等资源的预约管理。
通过满足这些需求,实现校园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
二、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方面,首先需要设计合理的架构,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
可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系统分为前端展示、中间业务逻辑处理与后端数据库存储三层。
前端展示层采用Web页面展示方式,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中间业务逻辑处理层负责数据的处理与逻辑流程的控制;后端数据库存储层采用可靠的数据库系统,存储各类数据。
其次,需要进行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符合不同子系统需求的数据结构,以满足数据的持久性与查询性能。
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NoSQL数据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再次,需要进行系统模块的设计。
根据需求,划分不同的模块,例如学生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安全监控模块、资源共享模块等。
每个模块应有明确的功能和接口定义,以便于开发人员的实现。
三、开发与实施在系统开发阶段,应根据需求和设计,进行相应的编码工作。
开发人员根据前期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使用合适的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模块开发与集成。
同时,进行功能的测试,确保每个模块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在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实施与部署。
学校综合管理平台使用说明
注册账号
学生需要按照学校提供的账号 格式进行注册,填写正确的学 号和姓名。
查看课程信息
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课程安排、 教师信息、上课地点等。
提交作业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在规定时 间内提交作业。
教师操作流程
注册账号
教师需要提供自己的 姓名、职称、所属部 门等信息进行注册。
登录平台
教师使用注册的账号 和密码进行登录。
数据同步问题
总结词
数据不同步或延迟
详细描述
在使用学校综合管理平台时,可能会出现数据不同步或延迟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网络问题、服务器故障或数据 量过大等原因。解决方案包括检查网络连接、等待一段时间或联系技术支持等。
功能使用问题
总结词
无法正常使用平台功能
详细描述
用户在使用学校综合管理平台时可能会遇到功能使用问题,如无法上传或下载文件、无法编辑或删除 数据等。解决方案包括检查功能是否符合平台规定、查看操作指南或联系技术支持等。
授课教师等基本信息。
课程信息修改
对课程信息进行修改,如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授课教师等,支持批量修
改和单个修改。
课程信息查询
通过课程名称、课程编号等关键字查 询课程信息,支持模糊查询和精确查 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程信息导出
将课程信息导出为Excel、Word等格 式,方便学校存档和上报。
成绩管理功能
通过学号、课程名称等关键字查询成 绩信息,支持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
课程管理
教师可以查看自己所 教授的课程信息,包 括班级、学生名单等。
布置作业与批改
教师可以布置作业, 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 进行批改和评分。
成绩录入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平 时成绩、考试成绩等 信息录入系统。
智慧云校园平台
智慧云校园平台南昌云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4月1. 智慧云校园平台背景概述 (1)2. 智慧云校园概念 (1)3. 项目设计原则 (2)4. 智慧云校园平台建设目标 (3)5. 智慧云校园平台建设需求 (5)5.1 智慧云校园云资源池 (5)5.2 智慧云校园云管控 (6)5.3 智慧云校园安全防护 (6)6. 智慧云校园平台设计描述 (9)6.1 资源池设计 (9)6.2 安全资源池设计 (11)6.3 云管理平台设计 (12)7. 智慧云校园业务服务系统设计 (14)7.1 校园门户平台 (14)7.2 教务教学管理平台 (15)7.3 学生管理平台 (17)7.4 移动校园平台app端 (18)7.4.1 校外版块 (19)7.4.2 校内版块 (26)7.5 移动校园平台微信小程序公众号 (33)7.5.1 小程序初步设计图 (34)1. 硬件配置清单 (36)2. 软件配置清单 (40)3. 质量保证期说明 (40)4. 合作方案 (41)方案一 (41)方案二 (41)一、智慧云校园平台建设1.智慧云校园平台背景概述智慧校园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中各领域进入智能化阶段,科技为各领域办公场景提供平台化规范、服务化助力。
2018年6月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发布,提出了智慧校园、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校园服务,各种智能化平台建设意见。
随着云计算技术构建了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发展方向,根据国家的框架内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宜采用云计算架构进行部署,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分配。
确保满足现有校园智能化基础设施,支持校园应用智慧云化部署。
智慧教育区别于已有教育的最根本之处,是要新増将培养创新创造之人作为重要任务,而不是原来可有可无的任务。
相应地,智慧校园的本质在于为造就创新创造之人提供支持、支撑、服务。
高校智慧校园学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介绍
高校智慧校园学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介绍1.1.1.迎新服务子系统1.1.1.1.总体框架迎新服务子系统集Client/Server和Browser/Web Server技术于一体、涉及新生入学管理各环节,面向各院系、职能部处以及新生的综合服务系统。
系统以实现迎新业务中各职能部处间的数据共享和流动,明确各职能部处在迎新过程中的职责和业务管理范围为主要目标,使迎新工作流程更为有序,实现新生入学数据与学校其他相关系统数据的无缝连接,为新生提供方便、高效、“一站式”的入学报到环境和服务。
1.1.1.2.系统特色➢报到流程的灵活配置➢结合校园一卡通实现“一站式”和“自助式”相结合的新生报到管理与服务➢系统客户端全面支持安卓、iPhone、iPad手持终端。
1.1.1.3.面向新生的服务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能够通过录取号登录数字迎新系统。
➢查看入学须知电子,查看各类通知、通告,查看校区的电子地图,其他相关电子表格、文档下载;➢核对本人的学籍信息;查看本人住宿房间、相关辅导员信息;修改补充自然信息;打印报到流程表;➢登记本人具体的抵校方式、日期、车次等信息;➢登记军训服装尺寸相关信息;➢申请“绿色通道”;申请困难生,登记、打印家庭情况调查表;➢与本人的院系辅导员进行留言交流。
1.1.1.4.面向职能部处的管理➢学生处:导入各省招生数据到数字迎新系统,正式录取名单信息整理;打印新生录取通知书;自动生成新生学号;登记新生档案接收、转交情况;审核学生申请的“绿色通道”信息;发布通知公告。
查询统计困难生信息、查询统计新生报到情况、查询统计新生体检信息等。
➢宿管处:导入新生宿舍分配结果导入数字迎新系统。
查询下载新生名单数据。
➢财务处:同步或导入新生缴费情况信息。
查询统计新生报到情况。
➢接站部门:查询统计新生抵校方式、陪同人数信息;查询统计时间段内新生到站的人数信息;➢各院系:新生电子报到扫描登记。
新生留言咨询回复。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将更加依赖于云计
算技术,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02
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决策支持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将能够提供更加
精准的决策支持,帮助学校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营。
03
物联网与智能化感知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拓展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范围,通过智能
理。
考试管理
提供考试安排、考试成绩录入、查询 等功能,方便教务人员对考试进行统
一管理。
学生信息管理
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 询等操作,支持批量导入导出,提高 管理效率。
成绩管理
提供成绩录入、修改、查询等功能, 方便教务人员对学生成绩进行统一管 理。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考勤管理
提供考勤记录录入、查询等功能,方便人 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考勤进行统一管理。
培训实施与跟踪
组织培训活动,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跟踪和反 馈,持续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课程设计
根据平台功能和使用场景,设计针对性的培 训课程。
用户手册编写
编写详细、易懂的用户手册,帮助用户更好 地使用平台。
推广策略与案例分享
推广策略制定
制定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包括线上、线下 宣传、合作伙伴拓展等。
成功案例分享
收集并分享其他学校的成功案例,为推广提 供有力的支撑和借鉴。
宣传资料制作
制作宣传海报、视频等资料,提高用户对平 台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用户反馈收集
积极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持续优化平台 功能和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05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 未来展望与挑战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2018)
1、管理平台组成
综合管理平台集成了一卡通管理平台、校园安全管理平台、数字化校园,通 过组建信息总监控中心一个控制管理平台,对各大系统进行集中监管,统一调度,共 享信息资源,达到资源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效果。
在该平台上,涵盖了校门出入管理系统(含微信推送功能)、学生请销假、
访客管理、宿管系统、监控系统、保安巡查系统、报警系统、校车接送系统、车辆出 入管理系统等十多个应用系统,是目前市场上系统最全、应用最广的安防管理平台。
能够进出宿舍及校门口通道闸。
2.2、请销假管理系统 系统拓扑图
系统拓扑图
2.2、请销假管理系统 请销假方式
请销假方式 请假的两种方式: (1) 可通过WEB页面完成请假单的填写审批。 (2) 可通过手机端APP完成请假单的填写审批。 销假方式: 销假时,在大门进口读卡器上刷卡,自动销假。
2.2、请销假管理系统 WEB管理系统
2.4、宿管系统 视频监控和抓拍录像
视频监控和抓拍录像
宿管系统能够同时显示来自门禁系统和外门禁的进出记录。门禁 系统的进出记录是指门禁权限通过DAS下发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接 收到的刷卡卡号进行判断后产生的进出记录;外门禁的进出记录是 指门禁权限在宿管系统中设置,控制中心接收到刷卡卡号后根据进 出条件后台判断而产生的进出记录。 宿管系统能够对人员进出或报警事件进行抓拍。抓拍到的图片存 储在本地电脑,系统定时上传到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可以对抓拍的事件进行设置,哪些事件需要抓拍。比如强行闯入 需要抓拍。 同时还具有本地录像功能,通过视频采集卡进行本地录像,本地 播放。
1、教职工刷卡进出抓拍记录;
2、学生进出校园微信推送给相关家长及校领导; 3、可结合请销假管理系统,实现请假人员的管制。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1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介绍2目录1 (3) (3)2.1运维管理中心 (3)2.2统一身份认证 (3)2.3统一信息门户 (4)2.4统一决策管理 (4) (4)3.1基础设施 (4)3.2数据资源 (5)3.3基础服务 (5)3.4应用服务 (5)1.3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在校园网络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权限管理,达到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
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对各子系统资源的整合、优化、分析并对校园组织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推进校园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规范化。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整个校园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组织管理中心,它的功能主要是对校园各子系统的综合运维管理、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决策管理。
2.1运维管理中心校园运维管理中心通过系统接口,把校园面向管理的系统、面向教学的系统、面向生活服务的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实现数据的异源异构和数据共享,并统一界面进行综合运维管理,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和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2.2统一身份认证建设全校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CA,对用户资源的集中存储和管理,访问权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4一性、安全性、便捷性。
身份认证主要有目录服务、用户数据库、实名身份认证、组织级用户管理、电子证书等组成。
2.3统一信息门户门户是整个管理平台的总入口,实现跨平台,跨系统数据资源的优化和聚合。
提供统一的信息发布接口,规范的信息发布流程和安全的网络支撑环境。
校园门户除提供校园日常信息发布外,还提供校园资源搜索引擎,实现校园文档、视频、教辅、图书等资源的检索和资源下载服务。
2.4统一决策管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利用对各子系统的集成和融合,依据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深度挖掘,形成数据仓库,建设校园信息知识库,对校园的运营管理和发展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数据支持。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1. 引言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现代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学校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支持。
本文将介绍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定义、功能和优势等方面的内容。
2. 定义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以学校为中心,将各种信息、数据和功能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智能化、集约化和优化化管理。
它可以涵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校园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
3. 功能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具备多种功能,下面分别介绍几个主要功能:3.1 学生管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包括基本信息、课程表、考勤情况、成绩等。
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询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3.2 教师管理平台可以对教师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基本信息、授课情况、教学评价等。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查询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备课和教学实施。
3.3 教学管理平台可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包括教材、教案、课件等。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分享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家自主学习。
3.4 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可以监控学校内的安全情况,包括视频监控、门禁管理等。
学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实时监控校园安全状况,确保学校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 优势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可以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例如,学生考勤可以通过智能刷卡自动记录,教师的课程表可以实现自动排课等。
4.2 提升学校形象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不仅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工具,也提供了学校形象展示的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展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
4.3 促进沟通与交流平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实时交流。
【操作手册】智慧校园教师端使用手册(含班主任使用手册)
2019年8月
电脑网页端(主要)
含班主任操作任务
登录页
登录网址: 根据Together智慧校园系统的账户体系,进行登录
备注:
账户为登记注册的手机号码(如果 有修改请联系管理员进行修改)
初始密码为手机号码后六位
登录页
选择身份进入平台:
学生账号管理——学生列表
我的班级:查看我的负责的班级的信息
班级管理——班级信息——班级课表
班级课表: 管理班级的课表,可以增加编辑(班牌显示)
班级管理——班级信息——班主任寄语
班主任寄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编辑班主任寄语(班牌显示重点)
班级管理——班级信息——班级网盘
校园网盘: 管理班级网盘,上传专属班级的相关课件等(科任教师重点)
我的
用户反馈:反馈对该系统的建议和意见 修改密码:修改账户密码
授权管理-学生管理:管理该教师所负责班级的学生
新增学生
新增学生
家长账号管理——编辑学生信息——家长手机号修改
家长及手机号修改
智慧德育——班级管理(班主任重点)
智能管控班级的各类信息,信息联通到班牌端,家长手机端,学生手机端
班级管理——学生信息——考勤信息
考勤信息:根据所选日期展示该老师所负责班级考勤情况
报修管理:管理班级报修情况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报修管理
我要报修
查看
班级管理——通知中心——校园通知
校园通知: 查看学校层面发布的各类通知含行政通知等
班级管理——通知中心——班级通知(全体教师重点)
班级通知: 科任老师可以发布各种形式的通知,在班牌端显示,学生端家长端显示
班级管理——个人中心——我的风采(全体教师重点)
智慧校园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学校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 (23)1.1、智慧校园定义 (23)1.1.1、集约化 (23)1.1.2、物联网接入 (23)1.1.3、GIS地图集成 (24)1.1.4、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24)1.2、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24)1.2.1、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 (24)1.2.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25)1.2.3、优化营商环境 (25)1.2.4、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25)1.2.5、积累与创新驱动 (25)1.3、技术背景 (25)1.3.1、云计算 (26)1.3.2、4G网络 (26)1.3.3、多媒体通信 (26)1.3.4、图像智能分析 (26)1.3.5、物联网 (27)1.3.6、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27)第2章需求分析 (28)2.1、管理现状及分析 (28)2.1.1、用户身份平台不统一 (28)2.1.2、系统孤立、不能联动 (28)2.1.3、安防平台不完善 (29)2.1.4、没有有效的分析机制 (29)2.1.5、综合管理无法可视化 (29)2.2、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分析 (29)2.2.1、系统信息共享不足 (30)2.2.2、业务应用效果不佳 (30)2.2.3、数据处理不够先进 (30)2.2.4、服务实战效能不够 (31)2.3、现阶段业务需求 (31)2.3.1、进一步提升管控能力 (31)2.3.2、进一步提升应用效能 (31)2.3.3、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 (32)2.4、解决之道 (32)2.4.1、物联网接入 (32)2.4.2、事件联动 (32)2.4.3、应急指挥 (33)2.4.4、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33)第3章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33)3.1、总体建设内容概述 (33)3.2、总体建设理念 (35)3.2.1、搭平台 (35)3.2.2、定标准 (35)3.2.3、上应用 (37)3.2.4、成体系 (37)3.2.5、集中管 (40)3.2.6、特色建 (40)3.3、总体目标 (41)3.3.1、培养人才目标 (41)3.3.2、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 (41)3.3.3、平台建设目标 (42)3.3.3.1、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标准化 (42)3.3.3.2、平台云化 (42)3.3.3.3、业务能力云化 (43)3.3.3.4、服务集中化 (43)3.3.3.5、应用移动化 (43)3.3.3.6、应用扩展化 (43)3.3.3.7、资源可持续化 (43)3.3.3.8、管理可视化 (44)3.4、总体架构设计 (44)3.4.1、总体架构 (44)3.4.2、云平台整体架构 (46)3.4.3、系统技术路线设计 (46)第4章智慧校园大数据总体规划 (48)4.1、教育大数据建设背景 (48)4.1.1、战略机遇 (48)4.1.2、大数据产业政策支持 (50)4.2、教育大数据的来源 (51)4.2.1、个体教育大数据 (52)4.2.2、课程教育大数据 (52)4.2.3、班级教育大数据 (53)4.2.4、学校教育大数据 (53)4.2.5、区域教育大数据 (53)4.2.6、国家教育大数据 (54)4.3、教育大数据采集技术图谱 (54)4.4、教育大数据建设面临问题 (55)4.4.1、产品同质化严重 (55)4.4.2、分析端是整体短板 (56)4.4.3、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56)4.4.4、大数据价值尚未体现 (56)4.4.5、数据模型的科学性不足 (57)4.4.6、数据的权利制度未明确 (57)4.4.7、数据规模日益庞大 (57)4.4.8、缺乏稳定高效的大数据环境 (57)4.4.9、数据利用不充分 (58)4.4.10、数据驱动带来的科研新挑战 (58)4.5、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原则 (58)4.5.1、要提前规划设计 (59)4.5.2、要有清晰的边界 (60)4.5.3、要保持连续性和规范性 (60)4.5.4、采集粒度要尽可能小 (61)4.5.5、教育大数据数据源分析 (62)4.5.5.1、数据涉及面窄 (62)4.5.5.2、有效数据量少 (62)4.5.5.3、数据接口不完善 (63)4.5.6、教育大数据服务用户分析 (63)4.5.7、教育大数据建设责任制问题 (64)4.5.7.1、校领导 (65)4.5.7.2、教师 (65)4.5.7.3、学生 (65)4.5.7.4、家长 (65)4.5.7.5、校园环境 (65)4.5.7.6、教学管理与服务 (65)4.5.7.7、社会 (66)4.6、建设目标 (66)4.6.1、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66)4.6.2、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66)4.6.3、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66)4.7、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意义 (67)4.7.1、实现个性化学习 (67)4.7.2、实现教育评价体系重构 (67)4.7.3、实现科学研究范式转型 (68)4.7.4、开启“大数据创客”新模式 (68)4.7.5、实现教学模式改革 (68)4.7.6、实现科学化教育管理 (68)4.8、智慧校园大数据需求分析 (69)4.8.1、政府部门 (69)4.8.1.1、资源分配 (69)4.8.1.2、教育管理 (70)4.8.2、教师 (70)4.8.2.1、教学资源精准投放 (70)4.8.2.2、教师教学评价 (71)4.8.2.3、云题库建设 (71)4.8.2.4、教师综合评估 (71)4.8.3、学生 (71)4.8.4、教学管理 (72)4.8.5、教育技术服务商 (73)4.8.5.1、平台技术服务商 (73)4.8.5.2、语音识别技术服务商 (74)4.8.5.3、物联网技术服务商 (74)4.8.6、教育平台服务商 (75)4.8.6.1、教育资源平台 (75)4.8.6.2、教育管理平台 (75)4.8.6.3、O2O平台 (75)4.8.6.4、学习交流平台 (76)4.8.7、用户 (76)4.8.8、采集过程要符合伦理道德 (77)4.9、教育大数据应用场景分析 (78)4.9.1、政府部门 (78)4.9.1.1、生师比场景举例 (78)4.9.1.2、农村学生寄宿生比例场景举例 (79)4.9.1.3、教室、实验室的空置率/利用率场景举例 (79)4.9.1.5、改革教学标准场景举例 (80)4.9.2、教育机构 (81)4.9.2.1、教师场景举例 (81)4.9.2.2、学生场景举例 (82)4.9.2.3、教学管理场景举例 (83)4.9.3、教育服务商 (84)4.9.3.1、技术服务商场景举例 (84)1、平台技术服务商 (84)2、语音识别技术服务商 (85)4.9.3.2、平台服务商场景举例 (85)3、教育资源平台 (85)4、O2O平台 (86)5、学习交流平台 (86)4.9.4、用户 (87)4.10、教育大数据架构 (89)4.10.1、基础硬件层 (89)4.10.2、数据集成 (90)4.10.3、数据计算与分析挖掘 (90)4.10.4、数据安全 (90)4.10.5、服务器集群 (91)4.10.6、大数据技术标准 (91)4.10.7、大数据数据中心 (91)4.10.8、大数据业务开发平台 (92)4.10.9、大数据业务可视化分析 (92)4.11、教育大数据平台标准体系 (92)4.11.1、基础标准 (94)4.11.2、数据表示标准 (94)4.11.3、数据处理标准 (95)4.11.4、数据存储标准 (95)4.11.5、大数据服务标准 (95)4.11.6、大数据安全和隐私标准 (95)4.11.7、行业大数据应用标准 (96)4.11.8、大数据产品测试标准 (96)4.12、教育大数据业务开发平台 (96)4.12.1、教育大数据业务开发平台架构图 (97)4.12.2、大数据数据中心 (98)4.12.3、大数据业务平台层 (99)4.12.3.1、组件 (99)4.12.3.2、大数据处理引擎 (99)4.12.3.3、APP (100)4.12.3.4、BI引擎 (100)4.13、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100)4.13.1、Hadoop技术 (100)4.13.2、HDFS技术 (101)4.13.3、MapReduce技术 (102)4.14、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效果 (103)4.14.1、开展大数据顶层设计,以大数据应用全面推进学校发展 (103)4.14.2、快速推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立丰富的数据来源 (104)4.14.3、基于个性化服务需求,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 (105)4.14.4、综合应用大数据成果,推动学校全面创新 (105)4.15、教育大数据常见业务系统 (107)4.16、教育大数据服务用户类型 (110)4.16.1、校领导 (110)4.16.2、院领导 (110)4.16.3、校工会 (110)4.16.4、设备处 (111)4.16.5、图书馆 (111)4.16.6、校医院 (111)4.16.7、老师 (112)4.16.8、学生 (112)4.16.9、企业 (112)4.17、大数据教学创新应用 (114)4.17.1、教学质量评估 (114)4.17.2、上网行为 (115)4.17.3、学生成绩分析 (115)4.18、大数据科研创新应用 (116)4.18.1、科研成果 (116)4.18.2、科研项目 (117)4.18.3、科研经费 (118)4.19、大数据管理创新应用 (118)4.19.1、招生分析 (118)4.19.2、就业分析 (119)4.19.3、住宿分析 (120)4.19.4、资产数据统计分析 (120)4.20、大数据创新应用 (121)4.20.1、学生轨迹分析 (121)4.20.2、学生画像 (122)4.21、教育大数据建设模块 (123)4.22、学校概况模块 (123)4.22.1、全校一卡通消费情况 (124)4.22.2、学生生源分布地图 (125)4.22.3、教师职称统计图 (125)4.22.4、各学院学历分布图 (126)4.22.5、全校学历分布情况 (126)4.22.6、全校成绩统计图 (127)4.22.7、全校/各院学生综合分析 (127)4.22.8、各院逃课率占比 (127)4.22.9、全校上网信息 (128)4.22.10、学校舆情情况 (128)4.22.11、各省成绩分布图 (128)4.22.12、综合预警平台 (129)4.23、我的大学模块 (129)4.23.1、学生成绩详情分析 (130)4.23.2、学生图书借阅分析 (130)4.23.3、学生详细当前借阅信息 (131)4.23.4、学生课程表 (131)4.23.5、我的消费 (131)4.23.6、我的网络 (132)4.24、行为画像模块 (133)4.25、综合预警模块 (135)4.26、舆情分析模块 (137)4.27、招生就业模块 (138)4.28、数据安全模块 (140)第5章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及应用系统技术 (142)5.1、云平台技术介绍 (142)5.1.1、公共云技术 (146)5.1.2、区域教育云技术 (148)5.1.3、虚拟化技术 (148)5.1.3.1、虚拟化的优势 (149)5.1.3.2、虚拟化实现 (150)5.1.4、超融合设计 (153)5.1.4.1、超融合概述 (153)5.1.4.2、存储虚拟化 (154)6、存储整合 (154)7、持续数据保护 (156)8、同城/同机房应用高可用 (158)5.1.5、云存储 (161)5.1.5.1、基于NCS分布式海量存储系统 (161)5.1.5.2、聚合存储 (163)5.1.5.4、具有弹性的存储 (164)5.1.5.5、通过I/O并行提升性能 (165)5.1.5.6、数据保护和恢复能力 (166)5.1.5.7、磁盘IO加速 (166)5.1.6、云灾备 (167)5.1.6.1、云灾备概述 (167)5.1.6.2、云灾备方案 (170)5.1.6.3、数据实时云备份 (171)5.1.7、软件定义网络设计 (173)5.1.7.1、规划预期效果 (173)5.1.7.2、软件定义网络规划 (174)5.1.8、软件定义存储设计 (176)5.1.8.1、预期规划效果 (176)5.1.8.2、软件定义存储规划 (177)5.2、应用系统技术介绍 (184)5.2.1、虚拟仿真实验室 (184)5.2.2、网络直播课堂 (184)5.2.3、智慧课堂 (187)第6章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及系统设计规划 (189)6.1、设计原则与思路 (189)6.1.1、设计原则 (189)6.1.1.1、标准性原则 (189)6.1.1.2、安全性原则 (190)6.1.1.3、先进性原则 (190)6.1.1.4、系统性和可实施性 (190)6.1.1.5、可用性原则 (190)6.1.1.6、可扩展原则 (191)6.1.1.7、可升级原则 (191)6.1.1.9、可管理性原则 (191)6.1.1.10、灵活性和兼容性原则 (192)6.1.2、设计思路 (192)6.1.2.1、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思想 (192)6.1.2.2、教育信息化的设计方法论 (193)6.1.2.3、从办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看教育信息化内容 (193)6.1.2.4、从课程和学习理论看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 (194)6.1.2.5、教育信息化要求教育流程再造 (195)6.2、建设目标与规模 (197)6.2.1、设计目标 (197)6.2.1.1、总体目标 (197)6.2.1.2、阶段目标计划 (198)6.3、教育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199)6.3.1、教育城域网建设 (199)6.3.1.1、教育城域网建设 (199)1、概述 (199)2、规划方案 (204)3、组网优点 (207)6.3.2、技术详解 (208)6.3.2.1、OTN技术 (208)6.3.2.2、OSPF协议 (211)6.3.2.3、校园无线网建设 (213)1、总体规划思路 (213)2、无线网规划总体目标 (213)3、设计原则 (214)4、开放学习环境 (215)5、师生个性服务 (215)6、集中云管控 (217)6.3.2.4、统一监管平台建设规划 (218)6.3.2.5、统一认证平台建设规划 (219)6.3.2.6、城域网有线网络建设规划 (219)6.3.2.7、城域网无线网络建设规划 (220)6.3.2.8、整体网络扩展及兼容 (220)6.3.2.9、全市教育无线城域网建设标准 (221)6.3.2.10、统一监管平台建设标准 (221)6.3.2.11、统一认证平台建设标准 (224)6.4、智慧校园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225)6.4.1、智慧校园平台系统功能框架 (226)6.4.2、系统开发设计模式 (229)6.4.3、智慧校园系统整体架构 (232)6.4.3.1、系统模块架构 (232)6.4.3.2、物理架构 (235)6.4.3.3、存储管理逻辑架构 (237)6.4.3.4、实施架构 (238)6.5、平台软件设计方案 (241)6.5.1、指挥平台软件应用扩展和开发的必要性 (242)6.5.2、智慧校园平台梯度扩展和开发解决方案 (242)6.6、智慧校园平台技术实现方法和路线 (244)6.6.1、计算模式技术选择——云计算 (244)6.6.2、应用架构技术选择——SOA/WOA (246)6.6.3、设计模式技术选择——基于SOA/WOA架构的MVC (248)6.6.4、应用接口技术选择——REST和SOAP服务 (251)6.7、教育云主要子系统 (252)6.8、基于H ADOOP的云计算应用 (254)6.8.1、个人虚拟门户 (254)6.8.2、云教学系统 (255)6.8.3、云文件系统 (257)6.8.4、云储存系统 (258)6.8.6、云办公系统 (264)6.8.7、云统计系统 (267)6.9、教育云平台应用系统建设 (268)6.9.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68)6.9.1.1、实验教学现状 (270)6.9.1.2、用户需求 (271)6.9.1.3、建设目标 (273)6.9.1.4、建设原则 (274)6.9.1.5、仿真实验室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275)1、虚拟仿真试验云平台(物理) (277)2、虚拟仿真试验云平台(生物) (280)3、虚拟仿真试验云平台(化学) (281)4、虚拟仿真试验云平台(小学科学) (282)5、管理中心 (282)6、用户列表 (282)7、系统授权访问 (283)8、仿真实验室系统优势 (283)6.9.1.6、在线直播课堂 (285)6.9.1.7、智慧课堂 (285)1、智慧课堂建设理念 (285)2、智慧课堂建设目标 (286)3、智慧课堂建设的意义 (287)第7章智慧校园大数据应用系统 (289)7.1、智慧管理 (289)7.1.1、智能OA办公系统 (290)7.1.2、人事管理系统 (291)7.1.3、后勤管理系统 (292)7.1.4、智能资产管理 (293)7.1.6、电子阅览室 (299)7.1.7、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301)7.1.8、学籍管理系统 (303)4.1.9 教务管理系统 (307)4.1.10 德育管理系统 (309)7.1.9、实验室管理 (312)7.2、智慧教学 (316)7.2.1、智慧教室 (317)7.2.2、智能录播教室 (319)7.2.3、智慧数字化语音教室 (322)7.2.4、数字化探究实验室 (334)7.2.5、虚拟仿真实验室 (336)7.2.6、学科创新实验室 (338)7.2.6.1、语文创新实验室 (339)7.2.6.2、数学创新实验室 (341)7.2.6.3、英语创新实验室 (343)7.2.6.4、历史创新实验室 (344)7.2.6.5、地理创新实验室 (346)7.2.6.6、物理学科创新实验室 (348)7.2.6.7、化学学科创新实验室 (350)7.2.6.8、生物创新实验室 (352)7.2.7、数字化教学平台 (353)7.3、智慧教研 (371)7.3.1、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定位 (372)7.3.1.1智慧校长研训班 (376)7.3.1.2卓越教师研训班 (379)7.3.2、虚拟教研系统 (384)7.3.2.1、实时公开课观摩与多校协同教研系统 (385)7.3.2.3、虚拟教研活动组织与管理 (386)7.3.2.4、网络微格教学互评 (387)7.3.2.5、教师在线学习系统 (389)7.3.2.6、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及教学绩效评估系统 (391)7.4、智慧实践 (395)7.4.1、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 (396)7.4.1.1、创新实践中心智慧平台 (396)7.4.1.2、系列课程实训软件 (397)7.4.1.3、中心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规划 (398)7.4.2、智慧实践四大体系建设 (399)7.4.2.1、学生发展实践中心 (399)1、生涯规划导航实践中心 (400)2、心灵部落实验室 (401)3、德育(社交礼仪与高尔夫)实践中心 (402)7.4.2.2、职业教育实践中心 (404)1、财商实践中心 (404)2、动漫创作实践中心 (410)7.4.2.3、科技创新实践中心 (411)1、智能机器人活动实践中心 (411)2、数字星球实践中心 (413)7.4.2.4、创业教育实践中心 (414)7.5、智慧文化 (416)7.5.1、校园智慧文化设计 (416)7.5.1.1、环境文化建设——环境识别系统(EI) (418)7.5.1.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文化理念与行为规范(MI、BI) (421)7.5.1.3、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VI) (422)7.5.2、智慧文化展示应用系统 (423)7.5.2.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智能展示系统 (423)7.5.2.2、360度全景智慧校园互动系统 (425)7.6、 4.6智慧服务 (438)7.6.1、基于智能卡的综合身份认证系统 (438)7.6.2、家校互联系统 (445)7.7、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应用平台建设方案一览表 (447)7.8、基础平台 (450)7.8.1、认证中心................................................ - 450 -7.8.2、用户中心................................................ - 451 -7.8.3、即时通讯................................................ - 452 -7.8.4、搜索引擎................................................ - 452 -7.8.5、应用管理................................................ - 452 -7.8.6、数据服务................................................ - 453 -7.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 (453)7.9.1、建设目标................................................ - 453 -7.9.2、符合教育部的五大评价维度................................ - 453 -7.9.3、软件特点................................................ - 455 -7.9.4、功能简介................................................ - 455 -7.9.5、应用场景................................................ - 456 -7.9.6、产品首页................................................ - 458 -7.9.7、系统特色功能............................................ - 458 -7.10、教师发展评价管理系统.. (468)7.10.1、系统概述................................................ - 468 -7.10.2、建设目标................................................ - 468 -7.10.3、系统特点................................................ - 469 -7.10.4、系统功能................................................ - 470 -7.11、OA办公管理系统.. (490)7.11.1、系统概述................................................ - 490 -7.11.2、系统框架................................................ - 490 -7.11.3、系统功能................................................ - 491 -7.11.4、移动办公系统............................................ - 496 -7.11.5、体系结构................................................ - 497 -7.12、网络电子备课系统 (500)7.12.1、系统概述................................................ - 500 -7.12.2、系统功能................................................ - 500 -7.12.3、角色权限................................................ - 507 -7.13、智能排课管理系统 (508)7.13.1、系统概述................................................ - 508 -7.13.2、功能特点................................................ - 508 -7.14、资源共享管理平台 (510)7.14.1、系统概述................................................ - 510 -7.14.2、系统框架................................................ - 511 -7.14.3、角色与权限.............................................. - 511 -7.14.3.1、教师....................................................... - 511 -7.14.3.2、校级教研组长............................................... - 512 -7.14.3.3、学生....................................................... - 513 -7.14.3.4、管理员..................................................... - 513 -7.14.3.5、家长....................................................... - 514 -7.14.4、建设内容................................................ - 514 -7.14.4.1、系统信息门户............................................... - 514 -7.14.4.2、资源中心................................................... - 515 -7.14.4.3、在线学习................................................... - 516 -7.14.4.4、资源评价................................................... - 518 -7.14.4.5、资源收藏................................................... - 518 -7.14.4.6、资源下载................................................... - 518 -7.14.4.7、微课推送................................................... - 519 -7.14.4.8、资源管理................................................... - 520 -7.14.4.9、个人资源管理............................................... - 520 -7.14.4.10、资源上传.................................................. - 520 -7.14.4.11、资源审核.................................................. - 521 -7.14.4.12、教材目录中心.............................................. - 523 -7.14.4.14、移动平台.................................................. - 525 -7.15、智能巡课系统. (527)7.15.1、系统概述................................................ - 527 -7.15.2、系统框架................................................ - 527 -7.15.3、系统功能................................................ - 528 -7.15.4、手机端.................................................. - 533 -7.16、数据上报系统. (534)7.16.1、系统概述................................................ - 534 -7.16.2、开发背景................................................ - 535 -7.16.3、建设目标................................................ - 535 -7.16.4、系统特点................................................ - 535 -7.16.5、系统流程架构............................................ - 536 -7.16.6、系统角色权限............................................ - 537 -7.17、教育云平台统一门户与接入层.. (541)7.17.1.1、个人空间................................................... - 541 -7.17.1.2、教师空间................................................... - 542 -7.17.1.3、教研员空间................................................. - 544 -7.17.1.4、管理者空间................................................. - 545 -7.17.1.5、学生空间................................................... - 546 -7.17.1.6、 3.4.6 综合信息统一门户..................................... - 546 -7.18、 3.5教育云“端”建设内容 . (547)7.18.1.1、优视多媒体智慧教室......................................... - 547 -1、方案概述...................................................... - 547 -2、优视多媒体智慧教室的主要设备构成.............................. - 548 -3、多媒体投影机.................................................. - 548 -4、互动电子白板.................................................. - 548 -5、优视智能教学一体机............................................ - 549 -6、视频输入系统.................................................. - 549 -7、中央控制系统.................................................. - 549 -9、多媒体互动教室的系统功能...................................... - 550 -10、智慧教室示意图................................................ - 552 -7.18.1.2、优视云录播教室............................................. - 553 -1、设计目标...................................................... - 553 -2、课程拓扑图.................................................... - 554 -3、设计功能效果.................................................. - 554 -4、系统组成...................................................... - 555 -5、便携式高清录播系统............................................ - 556 -6、产品特点...................................................... - 556 -7、操作界面...................................................... - 557 -8、技术指标...................................................... - 558 -7.19、精品录播系统. (560)7.19.1、设计目标................................................ - 560 -7.19.2、课程拓扑图.............................................. - 561 -7.19.3、设计功能效果............................................ - 561 -7.19.4、系统组成................................................ - 562 -7.19.5、优视一体化智能录播系统.................................. - 563 -7.20、优视录播系统管理软件平台. (563)7.20.1、全智能导播系统.......................................... - 564 -7.20.2、课程录制系统............................................ - 565 -7.20.3、课堂直播点播系统........................................ - 566 -7.20.4、鼠标点击跟踪............................................ - 566 -7.20.5、管理系统................................................ - 568 -7.20.5.1、课件管理................................................... - 568 -7.20.5.2、远程控制管理............................................... - 568 -7.20.5.3、第三方设备控制............................................. - 568 -7.20.5.4、图像识别智能跟踪系统....................................... - 569 -7.20.5.5、图像识别智能跟踪简介....................................... - 569 -7.20.5.6、图像跟踪技术原理........................................... - 571 -7.20.5.8、学生场景高速定位摄像....................................... - 573 -第8章目实施管理方案 .............................................- 575 -8.1、项目管理计划 (575)8.1.1、综合管理计划............................................ - 575 -8.1.1.1、项目计划编制................................................ - 575 -8.1.1.2、项目计划执行................................................ - 576 -8.1.2、综合变更控制............................................ - 576 -8.2、范围控制计划 (577)8.2.1、范围定义及跟踪.......................................... - 577 -8.2.2、变更管理................................................ - 577 -8.2.3、变更控制工具............................................ - 577 -8.3、进度控制计划 (578)8.3.1、项目进度跟踪............................................ - 578 -8.3.2、项目进度分析............................................ - 579 -8.3.3、项目进度控制............................................ - 580 -8.4、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计划 (580)8.4.1、人力资源规划............................................ - 580 -8.4.2、项目团队组建............................................ - 581 -8.4.3、项目团队建设............................................ - 583 -8.4.4、项目团队管理............................................ - 583 -8.5、质量保障计划 (583)8.5.1、质量保证目标............................................ - 583 -8.5.2、质量保证角色与职责...................................... - 584 -8.5.3、质量保证流程............................................ - 585 -8.5.4、质量保证活动............................................ - 586 -8.6、沟通管理计划 (586)8.6.1、沟通计划................................................ - 586 -8.6.2、报告形式................................................ - 587 -8.6.3、相关工具文档............................................ - 588 -8.7、配置管理计划 (588)8.7.1、配置管理目标............................................ - 588 -8.7.2、配置管理角色与职责...................................... - 588 -8.7.3、配置管理流程............................................ - 588 -8.7.4、配置项定义.............................................. - 590 -8.8、风险控制计划 (591)8.8.1、风险识别................................................ - 591 -8.8.2、风险分析................................................ - 592 -8.8.3、风险控制................................................ - 592 -8.9、变革管理计划 (594)8.9.1、变革管理方法............................................ - 594 -8.9.2、变革管理成功的关键策略.................................. - 594 -8.10、项目进度计划. (595)8.10.1、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 - 595 -8.10.2、项目进度制定的原则...................................... - 595 -8.11、安全保密计划. (595)8.12、文档编制计划 (597)8.12.1、项目管理类.............................................. - 597 -8.12.2、软件工程类.............................................. - 597 -8.12.3、项目支持类.............................................. - 598 -8.13、质量保障计划. (598)8.13.1、确定质量保证目标........................................ - 598 -8.13.2、质量保证角色与职责...................................... - 598 -8.13.3、质量保证流程............................................ - 599 -8.13.4、质量保证活动............................................ - 601 -8.14、实施风险管理. (601)8.14.1、风险监视................................................ - 601 -8.14.2、风险管理................................................ - 602 -8.15、项目主要实施人员配置.. (603)第9章售后服务及培训 (605)9.1、售后服务说明 (605)9.1.1、售后服务及响应级别 (605)9.1.2、定期现场巡检服务 (611)9.1.3、专人值守服务 (612)9.1.4、本地化服务 (612)9.2、运维服务保障措施 (613)9.2.1、项目运维组织机构及职责 (613)9.2.2、运维风险预防措施 (615)9.2.3、运维突发事情应急措施 (615)9.3、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616)9.3.1、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616)9.3.2、运行维护制度建立 (617)9.3.3、运维知识库系统 (617)9.3.4、运行维护队伍建设 (618)9.3.5、闭环式服务 (619)9.3.6、服务监督机制 (620)9.3.7、免费质保期间的运维保障 (621)9.3.8、免费质保期后的运维保障 (622)9.4、质量保证范围 (623)9.5、售后服务机构网点清单、服务电话 (623)9.5.1、售后服务人员配置 (623)9.5.2、人员培训计划 (624)第1章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1.1、智慧校园定义智慧校园可以理解为以数字校园为基础,以校园的“运营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务智慧化”、及智慧服务扩展出“互联网+”为框架,具备“分析”能力的校园。
东慧智慧校园集控管理平台解决方案V
东慧智慧校园集控管理平台解决方案V简介东慧智慧校园集控管理平台是一款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集成化管理系统。
它提供了完整的校园管理解决方案,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考勤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食堂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
在校园管理中,东慧智慧校园集控管理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产品特点以下是东慧智慧校园集控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一体化管理集成教务、教育信息化、财务、行政、设备等多个管理业务,实现办公自动化,真正做到一网打尽。
数据分析通过系统收集、整理丰富的数据,使校方对各个管理环节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提高校方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多终端覆盖支持PC端、Web移动端、微信小程序、APP等多种终端访问,实现移动办公。
数据安全数据加密存储,独立服务器部署,防止数据泄漏。
高效稳定系统响应快,高效稳定,满足高并发访问需求,不会由于访问量过大而导致系统崩溃。
功能模块介绍东慧智慧校园集控管理平台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模块: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学科设置,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计划安排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深度整合教务管理流程,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模块中,可以管理学生基本信息、考勤情况、成绩信息等,同时支持学生评价互动功能,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考勤管理考勤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学生考勤情况,可以通过刷卡或手动确认,实现考勤信息自动化记录。
同时,系统支持家长查询学生考勤情况,方便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出勤情况。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可处理各种财务流程,包括收款、报销、付款、工资等,支持多种财务报表,方便校方深度分析学校经济情况。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学校各种设备的维修、修改和查询等工作,帮助校方更好的掌握设备情况,提升设备的维护效率,保证学校设备的稳定性。
食堂管理食堂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学校的食堂,可以记录学生的食堂消费和食物品种,保证学生的饮食健康,并提供食堂费用明细给家长查看。
东慧智慧校园集控管理平台是一款非常专业的校园管理系统。
智慧教室综合管理平台
技 术 方 案 书
2016 年 1 月
1
目录
第一章 平台综述........................................................................................................................... 4 第二章 系统设计原则................................................................................................................... 5
2.1 可靠性、稳定性原则......................................................................................................... 5 2.2 安全性原则......................................................................................................................... 5 2.3 实用性、先进性、便捷性原则......................................................................................... 6 第三章 方案设计与功能实现....................................................................................................... 8 3.1 多媒体智能控制系统......................................................................................................... 8
总结智慧校园平台管理系统
智慧校园平台管理系统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智慧校园智慧校园(zhi hui xiao yuan):所谓“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党校学员、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基本信息1.中文名称智慧校园2.外文名称Wisdom Campus1.类型科技2.分类大学目录1基本概述2核心特征3详细论述4应用事例4.1手机可开门4.2手机能借书4.3手机可考勤4.4手机可消费4.5未来教室4.6电子围篱4.7车牌识别系统4.8智能楼宇4.9无线校园4.10访客系统4.11移动智能卡4.12高新区教科网展开1基本概述2核心特征3详细论述4应用事例4.1手机可开门4.2手机能借书4.3手机可考勤4.4手机可消费4.5未来教室4.6电子围篱4.7车牌识别系统4.8智能楼宇4.9无线校园4.10访客系统4.11移动智能卡4.12高新区教科网+1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百度贴吧人人豆瓣基本概述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
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核心特征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智慧校园”密不可分。
IDC 的最新数据预测,截至2020年,全球将有310亿个互联设备联网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系统2019年1月23日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和需求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项目智能化系统的技术覆盖范围 (6)2.1 智能化集成系统 (6)2.2 信息设施系统 (6)2.3 信息化应用系统 (6)2.4 校园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6)2.5 公共安全系统 (6)3 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 (6)3.1 顶层整体规划设计与协同融合的需求 (7)3.2 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的需求 (7)3.3 集成管理的需求 (7)第二章方案设计 (8)1 设计依据及规范 (8)2 方案设计原则 (9)2.1 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9)2.2 先进性和实用性并重原则 (9)2.3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9)2.4 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 (9)2.5 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9)2.6 开放性和兼容性原则 (9)2.7 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原则 (9)3 智能化系统信息集成范围 (9)4 系统拓扑结构图 (10)4.1 系统层次 (10)4.2 层次关系 (11)5 系统功能概述 (11)5.1 集中管理、统一界面 (11)5.2 跨系统的融合协同联动 (11)5.3 快捷实用的管理 (11)5.4 安全监管 (12)5.5 策略运行、绿色节能 (12)6 系统技术规格 (12)6.1 平台软件 (12)6.2 客户端软件 (13)7 基于物联网共性平台的云服务架构图 (14)7.1 物联感知层 (15)7.2 网络层 (15)7.3 计算与存储层 (15)7.4 平台服务与数据支撑层 (15)7.5 系统应用层 (15)7.6 展现层 (15)8 平台功能 (16)8.1 实现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16)8.2 远程访问功能 (16)8.3 基于电子地图的可视化管理 (16)8.4 基于三维全景的设备可视化管理 (16)8.5 系统协同管理 (17)8.6 联动预案管理 (17)8.7 运行模式管理 (17)8.8 日志管理功能 (18)8.9 数据管理 (19)8.10 自动报表功能 (19)8.11 报警管理 (19)8.12 安全管理 (20)8.13 预案管理 (21)8.14 天气预报获取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5 系统日历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6 基于手机APP的管理功能 (21)9 各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 (22)9.1 智慧校园安防系统综合管理方案设计 (22)9.1.1智慧校园安防视频监控系统 (22)9.1.2智慧校园安防电气火灾监测系统综合管理方案设计 (24)9.1.3智慧校园安防电子巡更系统综合管理方案设计 (25)9.1.4智慧校园安防入侵报警系统综合管理方案设计 (26)9.2 智慧校园停车场系统综合管理方案设计 (27)9.3 智慧校园门禁系统综合管理方案设计 (29)9.4 智慧校园照明系统综合管理方案设计 (31)9.5 智慧校园空调综合管理方案设计 (32)9.6 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系统 (37)9.7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系统 (37)9.8 智慧校园水电气能源管理系统综合管理方案设计 (38)10 平台软硬件要求 (40)第一章项目概况和需求分析1项目概况在智慧校园智能化信息平台的统一治理下的智能化系统整体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绿色、环保、节能、舒适、安全、高效、便利的智慧校园。
2项目智能化系统的技术覆盖范围2.1智能化集成系统1)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2.2信息设施系统1)广播系统2)信息发布系统2.3信息化应用系统1)一卡通应用系统2)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2.4校园建筑设备管理系统1)校园建筑设备管理系统2)能源管理系统3)三表抄收系统4)能耗计量系统2.5公共安全系统2.5.1安全技术防范系统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2)车位引导和反向寻车系统3)入侵报警系统4)出入口控制系统5)电子巡查系统6)停车场管理系统2.5.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方案为智慧校园综合平台项目设计的基于物联网共性平台的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系统方案,本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实现绿色建筑为目标;向校园提供持续发展的各项功能的支撑;采用智能化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共享和系统协同的体系架构,具有实用、规范和高效的监管功能; 作为信息化综合应用功能的延伸及增强。
3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3.1顶层整体规划设计与协同融合的需求智能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建设过程,各智能化系统相对独立各自完成自己的业务功能,虽有硬件层面的协同联动,但各智能化系统仍是信息孤岛,不能在软件层次上形成紧密的业务协同,各系统间需要统一协同管理和统一提供数据与信息的协同服务,所以校园智能化管理需以智能化信息平台系统为核心进行整体规划,在平台的统一管理和服务下,促进平台与各智能化系统形成一个业务融合、优化和提升整体功能的有机整体。
3.2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的需求智慧校园中的各类应用服务将增多,尤其是物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一方面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该如何管理、存储和应用;第二,各类应数据格式及数据接口缺乏标准,同样业务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给校园各系统应用的信息协作处理带来困难,无法提供便捷的相互间的数据交换服务,所以要解决上述问题,需根据学校的规模与应用特点在智能化信息平台统一治理下建立规模不等的不同类型计算的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中心(可以聚合多个数据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同时建立数据交换平台、规范数据交换标准,对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建模、存储,建设数据仓库,实现数据集成管理。
同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规范,实现应用数据的共建共享,并根据需要对外开放数据接口,同时也为数据的大数据应用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数据基础。
3.3集成管理的需求选择系统集成策略去实现集成管理,集成不同应用系统。
本项目的业务系统集成策略采用信息整合方式,通过信息整合消灭信息孤岛,并在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基础上开发新的协同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同时为满足校园管理需要进行权限集成,提供身份认证服务,为所有用户提供身份认证机制,统一管理本项目各用户访问应用系统的权限,包括角色设置、角色授予、权限特别授予等。
第二章方案设计1设计依据及规范《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5465-2008《可编程序控制器》GB/T15969-2007《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GB/T9254-20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171-2012 《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GB2625-1981《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GB/T7353-199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 9385-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 9386-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 15532-2008IEEE有关协议ITU-T、ITU-R的有关建议IEC、ISO的有关标准国家的有关标准2方案设计原则2.1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充分理解校园管理者的建设需求基础上,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建立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与规范,建立数据交互平台和数据中心,对今后业务系统的建设与融合、迭代奠定基础。
2.2先进性和实用性并重原则系统设计采用基于物联网共性平台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系统工程方法。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的平台系统。
同时在兼顾技术先进性的基础上,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讲求实际应用效果,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以保证系统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2.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各建筑智能化子系统的信息资源,对业务系统工作流和数据进行综合梳理,实现业务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交换;解决信息孤岛,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
2.4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应采用高可靠性软件技术,以保障平台的安全;建立高可用性的计算机处理系统,采用集群结构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减少冗余,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采用必要的手段对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监控,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2.5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系统遵循国家的有关标准,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统一的网络协议、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统一的系统接口等标准体系,真正达到网络应用、系统应用的整体性,实现数据共享和可重复利用的目的。
2.6开放性和兼容性原则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建立开放式的网络体系和应用系统,为各类协议和异构式的数据库提供支持;应兼顾已有的信息基础和未来系统扩充的可能,应用系统设计应考虑开放性、可扩展性,体系结构应能够适应未来的扩展,以保护本次工程的投资,避免造成重复建设。
2.7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将来的扩展需要,保证未来业务发展的空间。
包括与其它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系统的扩容能力等,在满足现有系统互联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信息系统新增、减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