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斯语言学理论 Firth's Theory
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发展历程
![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239915fbed5b9f3f90f1c87.png)
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发展历程论文导读:伦敦学派是“当今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与美国的结构主义派和转换语法派、捷克的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同样为人所注目。
以伦敦学派的语境理论为观察点,可分三个阶段:1酝酿阶段:广泛吸收来自语言学科内外的创新成果,其含义及分类的确定。
2创立阶段:在广为吸收来自各方面观点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构建语境理论。
3发展阶段:针对理论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策略,完善理论的建构。
关键词:伦敦学派,语境理论,发展历程,酝酿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语境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为有识之士所注意,尽管当时没有语境这种说法。
如春秋时期的《论语·宪问》记载:“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i]] 意思是公叔文子该说话时才说,该笑时才笑,因此,人们不讨厌他。
明确告诉在言语交际时要审时度势,才能够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朱永生先生认为把语境作为语言科学的一个概念进行系统研究,却没有如此久远的历史。
现在语言学家们讨论语境时一般以马林诺夫斯基为起点。
伦敦学派是“当今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与美国的结构主义派和转换语法派、捷克的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同样为人所注目。
”[[ii]] 伦敦学派(The London School)又称弗斯语言学(FirthianLinguistics)。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弗斯是英国语言学界的中心人物,英国历史上第一任语言学教授,英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英国第一代语言学家大都受过他的教育,第二代语言学家也直接或间接受到他的熏陶,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语言理论。
弗斯从1938年就开始在伦敦大学教授语音学和语言学,在伦敦大学长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他的语言学理论逐渐成熟,同时伦敦大学也成为传播其语言学理论的最好平台。
因此,以他为首的英国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伦敦学派从形成到活跃于语言学界,其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很长,但该学派的理论对语言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类联接概念的演变及其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
![类联接概念的演变及其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afb1e9d189eb172ded63b7b4.png)
檧殌
1
类联接( colligation) 概念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提 , 出 哈里·西蒙 ( H. F. Simon ) 于 1953 年发表 Two Substantive Complexes in Standard Chinese 一文, 文中首次使 “ ( colligation ) ” , 的表述 并主要对汉语中的 用了 类联接 类联接进行研究, 然而此文的发表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 关注。弗斯 ( J. R. Firth ) 于 1957 年发表 A Synopsis of “类联接” Linguistic Theory 一文, 其中使用了 的概念, 并 对其概念和范畴做了界定和详述。自此, 类联接概念逐 。“类联接” 渐为学界所接受, 其使用也随之扩展开来 一 但弗斯对于这种语法层面搭配思想 词虽不为弗斯首创, 的形成颇具开辟草莱之功? 。此后, 约翰·辛克莱( John Sinclair) 、 韩 礼 德 ( M. A. K. Halliday ) 、 霍 伊 ( Michael Hoey) 、 波斯曼 ( H. Bussmann ) 以及麦肯瑞 ( T. McEnery) 等分别对此做出过解释, 但在内涵和范围上均有 不同。从搭配( collocation) 到类联接, 学界对二者在其 概念迥异程度上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类联接概念自提
3
( colligation ) ” 根据现有大量文献 一词多 然而这种表述并非其首创?。 被认为由弗斯最先提出,
? Halliday 在 1986 年的一次访谈中也提到类联接一词确由 Harry Simon 命 名。 参 见 http: / / sfs. scnu. edu. cn / halliday / show. aspx? id = 67&cid = 101.
语境理论的发展渊源
![语境理论的发展渊源](https://img.taocdn.com/s3/m/c9cee7b75ef7ba0d4a733bb0.png)
语境理论的发展渊源作者:房红芳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2期摘要: 传统语境观把语境视作静态的事物,是交际之前就确定的常项,交际双方被视为被动的参与者。
认知语境观把语境视为动态的,在言语交际中是一个变量,以解释话语动态理解过程为主要目的。
若将二者有机结合,能从宏观、微观、静态、动态的角度全面理解话语的意义。
关键词: 语境传统语境观认知语境观1.引言语境是语用学和语言交际理论中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
所谓语境,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和理解语言的环境。
人类对于语境的研究是与对于其意义的探索伴随始终的。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提出对于词语意义的理解需要依赖其出的不同语境的观点。
从那以后,许多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曾对语境有过论述,但都未能将语境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加以研究。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是提出语境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语言不仅传递信息,而且是一种行为方式。
因此,他提出:对活生生语言的处理,不仅要根据其使用的特定情景上下文,而且要联系具体的社会活动进行具体的语言分析。
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把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环境概念加以扩展,提出了“上下文”和“情景语境”的概念,并创造了“典型语言环境”这一概念。
之后,弗斯的学生韩礼德(Haliday)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语境理论并提出了著名的语域理论。
此外,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1972)也对语境作过研究,他认为语境的组成要素包括话语参与者、话题、背景、交际渠道、语码、信息形式、交际事件等。
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也归纳了构成语境的六个方面,用知识去解释语境,强调语言外的各种社会因素对语言表达方式选择的影响。
在认知语境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
可以说这些理论阐述都将语境看作是一种客观存在,认为它是先于交际而存在的。
我们可以将这些观点称为传统语境观。
弗斯语言学视野中的搭配研究_理论_描述方法及个案分析_李国庆
![弗斯语言学视野中的搭配研究_理论_描述方法及个案分析_李国庆](https://img.taocdn.com/s3/m/64081e7648d7c1c708a14579.png)
2002年11月第23卷 第6期外语教学Fo reign Lang uag e Educa tio nNov.2002V o l.23No.6弗斯语言学视野中的搭配研究:理论、描述方法及个案分析李国庆(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摘 要:“搭配”研究是弗斯语言学的重要课题。
Fir th关于搭配的论述应该放在他的意义理论的大背景中来考虑。
这一理论是对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意义研究的指称方法的一种反叛,体现了他对词汇的意义潜势的横组合方面的关注,也是他对话语的可预测性的兴趣的具体表现。
这一理论反映了他关于语言本质上是“正在进行的”(on-g oing)这一哲学思想。
他对Lear的打油诗和Swinbur ne 的抒情诗的搭配分析实践了他关于研究“限制性语言”的一贯主张。
通过对James Jo yce的一个短篇小说的个案分析,我们展示了搭配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也揭示了通过大型语料库运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搭配为势在必行。
关键词:搭配;搭配层;描述方法;个案分析;弗斯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02)06-0003-12Abstract:Collocatio n study is a v er y impor tant a spect of Firthia n Linguistics.Fir th’s no tio n of col-lo catio n sho uld be view ed ag ainst the backg r ound of his g ene ral th eo r y of meaning.It is a r eac tion ag ainst the lo ng standing r eferential appro ach to ling uistic mea ning.It is one o f his co nsidera tio ns o f the syntag matic aspects of a lexical item’s meaning po tential.It is o ne a spect o f his inter est in the no tion o f pr edictability in disco ur se.It a lso reflec ts his g eneral philo sophical tho ug ht that lan-guag e is by na ture g oing-on.H is study of the co lloca tio ns in lime ricks o f Edwa rd Lear a nd ly rics of Swinburne is one of his pr actices of his insistence on studying restricted languag e.Th e ca se study o f J.Joy ce’s“Iv y”tex t in this paper has r ev ealed so me basic descriptiv e techniques and dilemmas fo r collocatio n study.Key words:collo ca tio n;descriptiv e tech niques;dilem ma s;Fir thian Ling uistics1.引言J.R.Fir th(1890-1960)所处的时代,除词典编纂者以外,很少有其他语言学者关注词汇和词汇研究的方法。
伦敦学派_精品文档
![伦敦学派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cd5ee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4.png)
• The morphological relations of each word • 每一个词的形态关系 • The sentence type of which the given sentence
is an example • 作为例子被给出的句子的类型 •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entence to its context of
Malinowski’s Theories
• Malinowski said that language “is to be regarded as a mode of action, rather than as a counterpart of thought”.
• 语言应该被当作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什 么与思维相对应的东西。
• 在这个层次上主要研究非语言性的物体, 行为和事件,以及语言行为所产生的效果。
• Firth’s secon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linguistics is his method of prosodic analysis, called prosodic phonology.
Lexical and semantic(词汇和语义层)
• Analyses on the lexical and semantic level aim not only to explain the Referential meaning (所指意义)but also the Collocative meaning(搭配意义).
• 他规定了语言学的研究素材,认为孤立的 词只不过是臆造的语言事实,不过是高级 语言分析过程的产物。句子十一自成一体 的单位,但即使橘子也不能看作完整的语 言素材。在他看来,真正的语言事实是在 实际语言中使用完整语句。
语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语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97db72aa5e9856a56126055.png)
语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摘要:所谓语境,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和理解语言的环境。
本文从对境理论在国外和国内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分析,着重研究马林诺夫斯基、弗斯、韩礼德和海姆斯等人的语境理论。
关键词:语境理论;产生;发展1.语境理论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1.1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通过对南太平洋上的土著居民的语言进行观察后首次提出了语境的概念,并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语境,就没有意义。
”他把语境分成两类,分别是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文化语境”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景。
马林诺夫斯基虽然提出了“语言环境”概念,但是他并未提出一套完整的语境理论,其论述不仅抽象,而且零散。
1.2弗斯的语境理论弗斯(firth),马林诺夫斯基的学生,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情境语境的概念,他把语境切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类,即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情境语境”包括:(1)参与者的有关特征;(2)参与者的语言行为;(3)参与者的非语言行为,它又包括有关的事物和言语行为的影响。
他观察语境的立足点是交际中的话语,界定语境的立足点是语言。
一个言语交际系统包括言语交际的主体(发话人和收话人)、话语、信息传递渠道、外部环境等几项基本因素。
(firth,1950)1.3韩礼德的语境理论halliday在firth的语境思想基础上重视语域研究,将malinowski和firth的的语境理论向上提升了一个层次。
他提出了语域的三个变量,即:语场、语旨、语式。
“语场”即社会行为,也就是正在发生的事件,指正在发生的社会行为的本质、参与者所从事的事情,其中语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语旨”即角色结构,指参与者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地位和关系(暂时的及长久的);“语式”即符号构成,也就是语言所起的作用,具体指语言起了什么作用、参与者希望语言起什么作用,语言在语境中的身份及功能等。
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
![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70413c294b35eefdc8d33399.png)
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作者:许力生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4期[摘要]语言学中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跟语境不无关系。
然而,在语言学研究中,语境是一个理论构建,是语言学家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并确定为语境构成的因素。
因此,如何进行语境的理论构建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取得何种成果。
在过去百余年的语言学发展过程中,语境的理论构建从完全的“内向”到“内外结合”,再到“以人为本”,极大地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空间,反映了语言学的重要发展趋势。
语言学研究在新世纪要有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从相对封闭的、静态的、分类学的、外在的、给定的、与语言相分离和对立的语境构建转向更加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内化的、生成的、与语言互嵌的和交错的语境构建。
[关键词]语言学;语境;理论构建[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4—0158—08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语言学研究中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跟语境不无关系。
尽管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语言本身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语境的关注,过去一个世纪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却显示,企图就语言来研究语言,把语言与外部环境千丝万缕的联系排除开来,最终是行不通的。
对语言要有完整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归根结底离不开对语境的把握。
然而,语境并不是只要一伸手就能拿来的现成的东西。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境是一个理论构建(theoretical construct),是语言学家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并确定为语境构成的所有因素。
也就是说,语境是语言学家的抽象,是成系统的,并非包括任何可能出现的环境因素,所有被语言学家看上去是带有任意性的因素都不在其中。
因此,在语言学中,如何进行语境的理论构建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从语境构建方式的变化上,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语言学的发展趋向。
国外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ad1c21c0242a8956aece4e7.png)
国外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综述作者:洪冰蟾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28期文/洪冰蟾【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语言学界学者对语境研究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国外;语境研究;综述【作者简介】洪冰蟾(2000.01.04-),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学界普遍认为,“语境”(context)的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最早提出的。
一方面,他认为话语与环境紧密相连,话语脱离了语境便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他指出语言基本根植于当地民族的社会文化及生活习俗,了解语言所在的社会和文化是理解语言的必要条件。
因此,他将语境划分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Malinowski, 1923)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Malinowski, 1935)。
前者是指言语交际活动发生时所处的客观环境,后者是指交际参与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马氏最初创建了语境理论,被誉为现代语境论的鼻祖。
他的语境思想十分具有开创性,但过于肯定了语言外部环境因素对构成语义的绝对影响。
英国语言学家弗斯(J. R. Firth)将语境概念纳入了语言学研究领域,此后语境成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马氏的研究基础上,他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context of linguistics)和非语言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前者聚焦于语言内部,具体描述为“一个结构各个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系统内项目或单位之间的聚合关系”,即上下文;后者聚焦于语言外部,即Malinowski的情景语境。
弗斯指出,话语只有在上下文和言语环境中才有意义。
弗斯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情景语境。
他将情景语境归纳为三要素:参与者的相关特征、参与者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
此外,弗斯独创了“典型语言环境”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特定场合下遇到的环境,它决定着人们必须扮演的社会角色”。
[语言学流派资料]功能语言学
![[语言学流派资料]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4b232b6348d7c1c708a14549.png)
第一节功能语言学的兴起当代种种语言学理论,大致可以分属两大阵营:一是人文主义的语言学传统,一是科学主义的语言学传统。
前者中影响较大的当属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代表人物韩礼德(M.A.K.Halliday)。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继承了英国伦敦学派(the London School)的创始人弗斯(J.Firth)的功能主义思想和理论,同时参考和兼收欧洲功能主义各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法国功能主义、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人类学研究成果,以及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L.Whorf)语言相对论等,由弗斯的学生,伦敦学派的一批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末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其中,由于韩礼德(M.A.K.Halliday)是最早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并形成自己的体系,观点最全面、系统,所以他的理论客观上具有公认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人们一般把他看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因此,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介绍,主要围绕韩礼德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模式进行。
一、功能语言学兴起概况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别之——伦敦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功能主义学派(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于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
他曾在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1949年到中国北京大学留学,在罗常培先生的指导下研究汉语历史语言学、汉语音系学、词典学等。
专八语言学试题【答案版本】
![专八语言学试题【答案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2718da6871fe910ef02df85e.png)
1. F. de. Saussure is a (n) __________linguist.A. AmericanB. BritishC. SwissD. RussianSwiss linguist. The founder of structural linguistics, he declared that there is only an arbit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inguistic sign and that which it signifies. The posthumously published collection of his lectures,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1916), is a seminal work of modern linguistics.索绪尔,费迪南德·德:(1857-1913) 瑞士语言学家,结构主义语言的创始人,他声称在语言符号和其所指含义之间仅有一种模糊的关系。
他死后,他的讲演集出版为《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是现代语言学的开山之作2.N. Chomsky is a(n) ______linguist.Canadian B. American C. French D. SwissAmerican linguist who revolutionized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his theory of generative grammar, set forth inSyntactic Structures (1957).乔姆斯基,诺阿姆:(生于1928) 美国语言学家,他在《句法结构》(1957年)一书中所阐述的关于生成语法的理论曾使语言学研究发生突破性进展3.___________is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s in language or a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their distribution and patterning and to tacit rules governing pronunciation.A.PhonologyB. Lexicography 词典编纂C. lexicology词典学D.Morphology词态词态学音位学研究的是一种语言的整个语音系统及其分布,包括某一特定语言里的语音和音位分部和结合的规律。
布龙菲尔德与弗斯语言理论对比分析
![布龙菲尔德与弗斯语言理论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ae97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9.png)
布龙菲尔德与弗斯语言理论对比分析王秋菊【摘要】布龙菲尔德把语言看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行为,主张依靠形式特征来描写语言的结构而尽量避免意义的研究.弗斯主张从社会的角度去观察语言,认为语言是社会过程,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意义是语言研究的中心,他在"情境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语义理论,提出了"韵律分析法",促进了音位学的发展.虽然他们的语言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布龙菲尔德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描述语言的方法却为认识语言的本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而弗斯的语言观、语境论和对系统-结构的解释为后继者,尤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1【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布龙菲尔德;弗斯;对比分析【作者】王秋菊【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6在西方语言学发展史上,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和伦敦语言学派在美英两国独树一帜,而作为语言学界同时代的两大领军人物,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与弗斯(JR Firth)分外引人注目。
布龙菲尔德是近代语言学结构主义的创始人,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是对描写语言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贡献最多的一位语言学家”[1]89,他使语言描写方法在客观性和形式化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弗斯是伦敦学派的奠基人,他使语言学在英国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
弗斯的语言理论在英国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语言学在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和福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他的语言环境理论,或者更概括地说,是他在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和音位学的韵律”[2]219。
布龙菲尔德与弗斯在语言研究上可谓各有千秋,因此对两位同时代语言大师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无疑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语境理论发展概述
![语境理论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f9d3a0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9.png)
语境理论发展概述摘要:静态语境观把语境视为一种客观存在,且先于交际而存在的、固定不变的常项,交际主体只是被动的参与者。
动态语境观将语境看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概念,语境会随着交际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关键词:语境静态语境观动态语境观1.引言语境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时期, 他曾多次提出词语的意义依赖于语境的理论,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提出语境的概念。
语境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linowski)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首次提出的。
从马林诺夫斯基(Mlinowski)区分的“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到弗斯(Firth)的“语言的上下文”和“情境的上下文”,再到韩礼德(Halliday)的“语域理论”、海姆斯(Hymes)的“交际能力”,最后到莱昂斯(Lyons)、莱文逊(Levinson)等人的“语境理论”,这些理论都将语境看作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先于交际而存在的,固定不变的常项。
我们可以将这些语境理论视为静态语境观。
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以新的视角对语境进性研究,提出“认知语境”(cognitive context)的概念,即从认知的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
1999年,比利时人维索尔伦(Verschuren)出版了《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
书中他从四个角度详尽地阐述了语境顺应的理论,他认为语言和语境处于互为构建的动态过程(谭晓晨,2000)。
无论是斯珀泊(Sperber)与威尔逊(Wilson)的认知语境理论,还是维索尔伦(Verschuren)的语境顺应理论都认为语境不是静态存在的,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概念。
我们可以将此类的语境理论称为动态语境观。
本文拟对静态语境观与动态语境观加以系统介绍,并试着阐述动态语境观较静态语境观的进步性。
2.静态语境观(1)国外的研究从现代国外语境研究看,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linowski)(1930)通过对南太平洋上的土著居民的语言进行观察后首次提出语境的概念,并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语境,就没有意义。
弗里斯语言学理论与语料库语言学-CORE
![弗里斯语言学理论与语料库语言学-CORE](https://img.taocdn.com/s3/m/2575e07ab7360b4c2e3f64e0.png)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7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Soc Sci )July 2013收稿日期:2013-03-07作者简介:钟俊(1981-),男,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南昌工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
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双语词典与翻译研究。
□外语理论与翻译研究弗里斯语言学理论与语料库语言学钟俊1,2张丽2(1.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2.南昌工学院基础教学部,江西南昌330108)关键词:弗里斯;语言学理论;语料库语言学摘要:弗里斯是20世纪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他提倡语言研究要重视真实的语料,并自建语料库来检验、构建语言学理论。
弗里斯强调语料的收集应具备代表性、真实性,主张科学地分析语料,并提出了现代语料库建设仍然面临的问题,如语料库的设计目的、规模、语料的代表性等,他的语料库建构理念无疑对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38(2013)04-0106-03Charles Fries ’Linguistic Thoughts and Corpus LinguisticsZHO NG Jun 1,2,ZHANG Li 2(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China ;2.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108,China )Key words :Charles Fries ;linguistic thoughts ;corpus linguisticsAbstract :Charles Fries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epresentative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s ,whose theory is distinct from other lin-guists in the field.The paper explores Fries ’linguistic thoughts and illustrates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us Linguistics.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some of Fries ’linguistic thoughts act as the guidelin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us.弗里斯(Charles Carpenter Fries ,1887-1967)是20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经常和Bloomfield ,Sa-pir 一起,被人们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创始人。
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中语义的确定
![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中语义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fcc7f9b0ba0d4a7302763a6a.png)
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中语义的确定作者:王慧英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09期语境即语言所处的环境。一定的语境能让人清楚地了解、推测话语的含义,使看似不连贯的语句合情合理。胡壮麟(1994)把语境分为三大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语言语境指的是语篇内部环境,可以是词组、句子或段落篇章的内容;情景语境是语篇产生时的外界环境,参与交际的人物关系、时间、地点;文化语境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历史和政治背景。本文将依据胡壮麟先生的理论从三个层次讨论语境分析对英汉翻译中语义确定的作用。一、语言语境语言语境,也可称之为上下文,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原文必须密切联系语境,反复推敲,译语表达也要联系语境,方能准确传情达意。1.语言语境与词义的确定英语中很多多义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能确定。离开语境孤立地看一个词,是很难准确理解该词真正含义的。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所说“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每个词在新的语境中都有新的意义)。以make为例,其基本词义是“制造”,但在以下的句子中都不能翻译为制造,且词义各不相同。The news made her happy.这消息使她高兴。Wine is made from grapes.葡萄酒是用葡萄酿成的。Her jokes made us all laugh.她说的笑话把我们都逗乐了。Can you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in English?你能用英语把意思表达清楚吗?I couldn't make my car start this morning.今天早晨我的汽车发动不起来了。The stone made a dent in the roof of my car.我的汽车顶让石头砸了个坑。脱离具体的语境,死死记住“make是制造,制造是make”是很难理解并翻译这些句子的。2.语言语境与语法判断分析原文语法结构,理清句子层次关系,是理解原文的重要方法。因为语法判断错误而产生误译的情况也很常见。例1:This email,including four attachments,may includ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这封邮件,包括它的四个附件,很可能包含机密信息(即五个文件都可能包含机密信息)。但有人翻译成:这封邮件,可能包含四个附件,也可能包含机密信息。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呢?可能是因为在这个句子中,先后出现了两个相同的动词(include),让人错误地以为这句话有两个并列的谓语动词,结果意思全错了。按照英语语法,第一个include是现在分词,作为定语,用来修饰email,第二个include才是这句话的谓语动词,是这句话的核心。在“英翻中”之前,一定要将英文真正看懂,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然后再翻译成准确的中文。3.语言语境与句意阐释英语句子的表层结构与其表达的语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要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就必须结合语境作具体分析。例2:Elizabeth is putting on a lot of weight.She smokes very heavily。Baker(1992)认为这两个句子至少有四种解释:①由于伊丽莎白吸烟吸得很厉害,因此胖了不少;②由于伊丽莎白体重猛增,所以她拼命地吸烟;③尽管伊丽莎白吸烟很厉害,她的体重还是增加了;④伊丽莎白体重猛增,还不断地吸烟。要理解这两句话的蕴含意义就要追溯到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语篇。”有些误译是因为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不统一而造成的。英语当中有些否定句型就特别要注意。例3: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d no turning.误译:那是一条没有弯的长巷。正译:无论多长的巷也有弯的地方(路必有弯,事必有变)。例4: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误译:聪明人从不犯错误。正译: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二、情景语境语言的使用有其特定的交际环境,在分析语言现象时,我们必须把语言现象与特定的情境语境相联系。情境语境是指说话、语言、言语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每一个话语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这个特定的场合决定了说话人所传达话语的实际意义。情境意义不是指“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些“表层结构”的意义,也不是指乔姆斯基所说的“深层结构”的意义,而是指“外部意义”,即所谓的“言外之义”或“弦外之音”。例5:Man:The light here is little too bright.Don't you think so?这里的灯光太亮了,你说呢?Woman:It's perfect for a football stadium.用到足球场倒挺合适。对于灯光是否太亮了,女士并没有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将它比作足球场的灯光,婉转地表达了她对室内灯光的不满,翻译的时候需将弦外之音译出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的不能仅仅是概念意义的对等,还必须寻求原语与目的语的语篇在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等人际意义以及渠道、修辞方式、体裁等语篇意义上的对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上下文,同时也要注意对交际因素进行分析。语言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正式程度,这直接影响了译者对词汇和语法结构等的选择。例6:Mummy,I'm hungry and I want to have the dinner.译文一:母亲,我很饿,因此我想用餐。译文二:妈,我饿了,要吃饭了。译文一、二与原文在概念意义上都算准确,但两者处理角色关系和交际语体的方法显然不一致,原文中是小孩子对妈妈说的话,是口语,译文一过于正式、成人化,是书面语,而译文二比较贴切,更能体现原文的交际功能。三、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文化语境通常是语义引申的最大限度,作为影响语义的非语言因素,它的影响范围最大,更令人难以察觉,更难于把握。不同民族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这些差异自然也在语言中留下了印记。而这些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可能构成翻译中的障碍。以“the best years lay ahead”为例,按照字面直译是“大好时光还在前面”,而此句更符合汉语规范的表达是“大好时光还在后头”。这是因为英美人习惯将未来看成“ahead(前面)”,而中国人习惯用相反的“后面”表达同一概念。例7: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Shakespeare)我怎能把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可爱也更温婉。夏天Summer(夏天)与“可爱”、“温和”只有在英国文化语境中才能联系起来。而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夏天炎热,酷暑难耐,怎能将自己所爱的人比作夏天?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正如纽马克(1982)所说: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作为翻译工作者应了解语境理论,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才能恰当、准确地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才能提高翻译质量。参考文献[1] Baker,M.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London:Routledge,1992:226[2] Brown G & Yule G.Discourse Analys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 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1982.[4] 关孜慧.文化语境与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5]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6] 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7]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8] 王建华.语境层级与语义阐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2).[9] 王金娟.语境——翻译中确定语义的最佳途径.上海科技翻译,2003(2).[10] 王玉霓.从误译看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中国翻译,1999(1).[11] 曾绪. 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上海科技翻译,2004(2).(责任编辑白文军)。
论语料库语言学的学科地位
![论语料库语言学的学科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925f51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f.png)
论语料库语言学的学科地位李华勇【摘要】按照一个独立学科构成要素的相关要求,从语料库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语言学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学科应用前景等方面论述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以澄清目前人们仅把语料库语言学看成一种研究工具或研究方法的浅显认识;理清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语料库语言学,其不断发展和壮大将极大地推动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推进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给外语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
%Based on the component requirements of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the paper expounds the independent discipline status of Corpus Linguistics,from its philosophy background,linguistic theory background,research object and target,research methodology,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which clarifies the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s which consider Corpus Linguistics as only a research tool or method.The paper also clarifies som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of Corpus Linguistics.The develop-ment of Corpus Linguistics,an independent inter-discipline,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nature of language,facilitate the innova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 theories in lin-guistics,and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6页(P119-124)【关键词】语料库语言学;学科;经验主义;科学理性主义;一元论【作者】李华勇【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达州 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8一、引言1967年在美国Brown大学建成100万词的现代美国英语语料库,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语料库,标志着现代语料库的诞生。
弗斯语言学理论 Firth's Theory
![弗斯语言学理论 Firth's Theory](https://img.taocdn.com/s3/m/a44d1f1d6c175f0e7cd137c9.png)
Both inborn and reqd Method
of study of linguistics Object --- language in actual use Goal --- to analyze meaningful elements of language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between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elements.
the total number of social roles is also finite(有限的)
In analyzing a typical context of situation, one has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the linguistic context of a text.
Polysystemic analysis
1. emphasize syntagmatic relations. The basic unit in analyzing speech is not word, but text. Whichever level we analyze, we should analyze the prosodic units of the text.
准音位单位构成聚合关系。 准音位单位中的特征要比音位中的特征少,因为有些特征是一个 音节或短语(甚至句子)所共有的。当在组合关系中考虑这 些特征时,它们都被称为“韵律单位”(prosodic units)。
Features of prosodic unit
弗斯语言学理论
![弗斯语言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a412cb6910ef12d2bf9e709.png)
Lexical and semantic
词汇和语义层
3, The morphological relations of each word.
每个词的形态关系
Morphological
形态层
4, The sentence type of which the given sentence is an example.
Both inborn and required
---Firth
Object, Goal, and Method
of study of linguistics
Object --- language in actual use
Goal --- to analyze meaningful elements of language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between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elements.
Sociological study
Meaning
Meaning is use. Meaning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element at any level and its context
on that level. 各个层次上的成分与语境的关系
Five parts of the meaning of any sentence
确定语言活动的组成部分,解释他们在各个 层次上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终指出这些成分与所处环境中的人类活动 之间的内在联系
Linguistics can help reveal the social nature of human beings.
伦敦语言学派综述---精品管理资料
![伦敦语言学派综述---精品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6bc632c1c708a1284a44f7.png)
伦敦语言学派综述摘要伦敦学派是语言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该学派在英国备受推崇。
伦敦学派主张从社会的角度研究语言,注意语言的意义、工具性质和语言使用的情景,在伦敦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功能语法也认为意义和功能是人类语言和交际活动的基础。
对伦敦语言学派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番系统梳理,有助于更好的掌握了解该学派在语言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对语言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伦敦语言学派,语境理论,重要贡献,语言学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语言学都受到索绪尔的影响,把语言当做一个完整的系统去研究。
但由于切入点与侧重点不同,各派的基本理论亦有所不同。
如欧洲的几个语言学派更多地注意到语言的功能和符号性,美国的结构主义更注意形式分析和客观描写;转换生成语法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而英国的语言学家则更多地注意到语言出现的情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英国有研究语言学的悠久传统, 特别是语音学。
早在15、16 世纪文艺复兴之前, 欧洲大陆还普遍使用古拉丁语,而拉丁语以外的语言如英语等民族语言被嘲笑为俗语时,英语研究已在英国本土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正音学、词典学等合乎规范化要求的学问首先发展起来。
19 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像亨利·斯威特那样的语音学家,他的《语音学手册》被誉为“教会了欧洲人语音学,使英国成了语音学这门现代科学的发源地” 。
久负盛名的丹尼尔·琼斯继承了斯威特的工作,成了英语语音学和普通语音学的先驱.英国理论语言学的创始人是与琼斯同时代的约翰·鲁珀特·弗斯,因弗斯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故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作“伦敦语言学派” .他培养的学生中最著名者有韩礼德、罗宾斯、莱昂斯等.二、伦敦语言学派及具体理论“伦敦学派是当今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与美国的结构主义派和转换语法派、捷克的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同样为人注目”。
伦敦学派(The London School)又称弗斯语言学(Firthian Linguistics).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弗斯是英国语言学界的中心人物.弗斯从1938年就开始在伦敦大学东方及非洲研究学院教授语音学和语言学,在伦敦大学长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弗斯的语言学理论逐渐成熟,同时伦敦大学也成为传播其语言学理论的最好平台.因此,以他为首的英国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弗里斯语言学理论与语料库语言学
![弗里斯语言学理论与语料库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ca2af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c.png)
弗里斯语言学理论与语料库语言学钟俊;张丽【摘要】弗里斯是20世纪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他提倡语言研究要重视真实的语料,并自建语料厍来检验、构建语言学理论.弗里斯强调语料的收集应具备代表性、真实性,主张科学地分析语料,并提出了现代语料库建设仍然面临的问题,如语料库的设计目的、规模、语料的代表性等,他的语料库建构理念无疑对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弗里斯;语言学理论;语料库语言学【作者】钟俊;张丽【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南昌工学院基础教学部,江西南昌330108;南昌工学院基础教学部,江西南昌33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6弗里斯(Charles Carpenter Fries,1887-1967)是20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经常和Bloomfield,Sapir一起,被人们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创始人。
结构主义传统的语言学家通过大量的收集数据,以描写的方法研究语言。
弗里斯更是尝试用一种与现代语料库语言学相近的方法构建或检验语言学理论,他的研究方法对现代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启蒙的作用。
然而,国内对弗里斯的语言学理论介绍却非常稀缺(见杨信彰,2000;刘承宇,2002;辛志英,2008)。
本文拟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对弗里斯的语言学理论进行剖析,以期对弗里斯的语言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一、弗里斯语言学理论弗里斯的语言学理论主要包含语言交际理论和语法理论。
语言交际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传递意义的工具。
弗里斯认为,语言本身不是意义,语言是信号的代码(Fries,1963:99)。
很显然,“意义是指从交际的一方传递到另一方的信息,意义存在于交际中”(Fries,1957:16,)。
他在《英语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语言交际模式:如图所示,大写S指对发话者形成刺激的情景,大写R指听者产生的反应,小写r 指发话者发出的话语,小写s指听者收听并领悟的话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情景语境的意思是,社会情境语境决定 了人们必须扮演的社会角色;由于人们遇到的 典型情景语境是有限的,因此社会角色的总 数也是有限的。
Social situations determine the social roles
Since the total number of typical contexts of situation is finite,
Is language wholly inborn or utterly acquired
Both inborn and required ---Firth
Object, Goal, and Method
of study of linguistics Object --- language in actual use Goal --- to analyze meaningful elements of language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between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elements.
每个词的形态关系
Morphological 形态层
4, The sentence type of which the given sentence is an example. Syntactic 句法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entence to its context situation.
把语言中有意义的成分分析出来,以便建立语言因素和非语 言因素之间的关系
Method --- to decide on the composite elements of language, explain their relations on various levels, and ultimately explicate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elements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eh environment of language use. 确定语言活动的组成部分,解释他们在各个 层次上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终指出这些成分与所处环境中的人类活动 之间的内在联系
Linguistics can help reveal the social nature of human beings.
Linguistic study
Integrate
Sociological study
Meaning
Meaning is use. Meaning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element at any on that level.
Context of situation 情境层
“Typical Context of Situation”
Recognizing that sentence are infinitely various, he used the notion of “typical context of situation”
准音位单位构成聚合关系。 准音位单位中的特征要比音位中的特征少,因为有些特征是一个 音节或短语(甚至句子)所共有的。当在组合关系中考虑这 些特征时,它们都被称为“韵律单位”(prosodic units)。
Features of prosodic unit
Stress 重读 Length 音长 Nasalization 鼻化 Palatalization 硬腭化 Aspiration 送气
2, The relationship of each lexical item to the others in the sentence. 每个词项与句子
中其他词项之间的关系
Lexical and semantic 词汇和语义层
3, The morphological relations of each word.
Thank you!
Polysystemic analysis
1. emphasize syntagmatic relations. The basic unit in analyzing speech is not word, but text. Whichever level we analyze, we should analyze the prosodic units of the text.
the total number of social roles is also finite(有限的)
In analyzing a typical context of situation, one has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the linguistic context of a text.
Firth’s theory
弗斯理论
By 林畅,冯蓉,王楚
The London School
Malinowski
influence
Firth
influence
Halliday
Essence of language
A social process A means of social life
PROSODIC PHONOLOGY 韵律音位学
human utterance is a continuous speech need phonematic unit (准音位单位)
phonological description only deals with paradigmatic relations, without syntagmatic relations
A set of agreedupon semiotics and signs.(一套约 定俗成的符号)
Firth: Language is a means of doing things and of making others do things. It is a means of acting and living
level and its context
各个层次上的成分与语境的关系
Five parts of the meaning of any sentence
1, The relationship of each phoneme to its phonological context. 每个音素与其语音环境 的关系 (phonological 语音层)
Contextual analysis
(1)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text itself (a) The syntag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elements in the structure (b) the paradigmatic relations between units in the system. (2)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a) The relations between text and non-linguistic elements, and the general effects (b) The analytical relations between words, parts of words, phrases and the special elements of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