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溶血性贫血49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85例临床分析

—
临床资料
1 诊 断 标 准 :1A O H . ( ) B DN的诊 断 标 准 :
1 12 几 何 均 值 为 1 3 。于 人 院 当 天 及 :04, :7
① 溶 血 的 临 床 表 现 ; 抗 体 释 放 试 验 阳性 ; ② ③ 抗 体 释 放 试 验 阴性 者 , 离 抗 体 、 良直 接 抗 游 改
一
5 统 计 学 处 理 : 间 比较 及 总 体 相 关 系 . 组 数 的 假设 检 验 采 用 t 验 , 果 以 均 数 ±标 检 结
准差表示 。
6 临床 转 归 .
单 纯 A O组 2 例 ( 2 3 % ) 生 贫 血 , B 1 3 .1 发 5
胎 7 1例 , 二 胎 1 第 4例 , 重 < 20 体 5 og2
塞 米 松 治 疗 ( 素 组 ) 剂 量 05 07 s 激 , . .5m / k . , 用 3—5天 , 用 激 素 治 疗 5 s d连 不 7例 ( 非 激素 组) 。6例 应 用 大 剂 量 免 疫 球 蛋 白 ( DI H —
v G 治 疗 , 量 4 O mg一8 0 myk . , 一 i) 剂 O 0 gd用
4 实 验 室 检 查 : 1 血 型 : 子 血 型 OA . () 母 —
3 7例 , — 8例 , 血 抗 体 释 放 试 验 阳 性 7 O B4 子 9 例 (29 )子 血 改 良直 接 抗 人 球 蛋 白 试 验 9 .% , 阳性 2 o例 (35 ) 子 血 游 离 抗 体 阳 性 7 2 .% , 2
或 感 染 性 疾 病 较 少 报 导 。现 总结 我 院 儿 科 自
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40例

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40例
覃永年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5(012)002
【摘要】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40例覃永年(容县人民医院)G-6-PD缺乏症在我国南方较为常见,且是小儿时期急性溶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院1987~1993年共收治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4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中男35例,女5例,男女之比为...
【总页数】2页(P272-273)
【作者】覃永年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566
【相关文献】
1.萘夫西林致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3例 [J], 曾焕文;彭红华;潘红英;刘义红
2.头孢曲松钠致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1例 [J], 赵小燕
3.33例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的防治 [J], 周兰英
4.萘夫西林致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3例 [J], 曾焕文;彭红华;潘红英;刘义红
5.感冒通导致小儿急性溶血性贫血1例 [J], 陶仲宾;李玉梅;王洁;乔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8例临床分析

f vsv s e ioi l net i, 0 4 3 ( ):9 -0 . o i ai apr l s .Ci Ifc s 2 0 ;9 6 7 78 2 rn e gl s n D
2、 Alf i TB, Malk sa PG, J ri J , e a. Rercoy ucc G t 1 fa tr Asegl s p riu l
肿 1 。 例
病, 水化碱化尿液 , 严重者予 以输注洗涤红细胞改善 贫 血症 状 , 难治 者 予免疫 抑制 剂 冲击 , 部分病 例予 以 大剂量 丙 种球 蛋 白静滴 和切 脾治疗 L 。 3 J
结 果
l 治 疗与转 归
11 肾上腺 皮质 激 素或 免疫 抑 制 剂 : 明确 诊 断 . 1例
全部溶 血 性 贫血 患 儿 的 2 % ,0 发 生 于 l 5 8% 0岁 以
下 , 孩多 于女 孩 。本 文对 2 男 8例 A HA患 儿 的临 I
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报道如下 :
资料 与 方 法 1 资 料来 源 20 0 1年 1 1月 至 2 0 0 7年 5月 我 院儿
天 内溶 血控 制 ( b上 升 , 色转 淡 ) 约 2~3周 血 H 尿 , 红 蛋 白和 网织红 细 胞 计 数恢 复 正 常后 , 按 原 剂 量 再
服用 3~ 周 , 4 复查C o b s om ’ 试验 阴性后 , 逐渐减量
9 ( ) 12 - 3 . 7 4 :0 5 1 2 0
( 收稿 日期 :0 71 - 修 回 日期 : 0 -1 8 20 .22 4; 2 80 - ) 0 2
小儿 自身 免 疫 性溶 血性 贫 血 2 8例 临床 分 析
吴香芩 刘 壮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起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
在小儿,其发病率约占全部溶血性贫血的1/4,77%发生于1岁小儿均可发病,多继发于先天梅毒、麻疹、腮腺炎、水痘等,少数为原发性。
临床表现为遇冷后再回到温暖的环境中几分钟至几小时内突然出现腰腿酸痛,腹痛,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随后排出酱油色尿但多持续时间短,偶有几大者,可伴有黄疸和脾大。
本病罕见。
实验室检查存在红细胞破坏增多及红系造血代偿性增加的依据。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大部分患者为阳性,极少患者(2%~4%)始终阴性。
阴性多因为本实验敏感性不够,少数(0.5%~2.5%)是因为其自身抗体是IgA 型,如用抗IgA型抗体试验则可得到阳性结果。
另外,对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血红蛋白尿发作时此试验为阳性,发作间期为阴性。
冷凝集素试验:本试验阳性是诊断冷凝集素病的重要依据。
此类患者本实验阳性,4℃时效价>1:1000,少数患者2~5℃效价为1:16~2:56,温度接近体温时凝聚现象消失。
冷热溶血试验:本试验阳性是诊断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的重要依据。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发病时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缓解时可正常。
诊断标准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①临床表现: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多为女性,年龄不限。
临床表现除溶血性贫血外,无特殊症状。
半数有脾肿大,1/3患者有黄疸及肝大。
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伴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②实验室检查:贫血程度不一,有时很严重,可暴发急性溶血危象。
a.血片上可见大量球形红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及少量铁粒幼细胞,偶见红细胞被吞噬现象。
网织红细胞增多。
b.骨髓呈幼红细胞增生象,偶见红细胞系统轻度巨幼样变。
c.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时,网织红细胞极度减少,骨髓象呈再生障碍表现,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误诊19例分析

2 罗 春华 , 清奎 , . 廖 贾苍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 . 中
华儿科杂志 ,9 9;4 7 :0 19 1 ( )5 .
3.Er u a A i n Y, e i e L A a d mie d c mp r t e d r n E, s a G d k Y, t a r n o z d a o a ai n v su y o nr v n u mmu go u i n g o e meh l r d io o t d fi ta e o si no l b l a d me a d s t y p e n s l - n n r ame ti h l r n wi l c t i p t i h o o y o e i u p - e te t n c d e t u e i o a h c t r mb c tp n c p r u n i la d
费用 。
参 考 文 献
1 .张之南 , 沈悌 , 主编.血液病诊 断及疗效标 准 ( 2版 ) 第 .北京 : 科
学 出 版 社 ,9 8 2 9—20 l9 。7 8.
18 9 1年 Ibc m ah首先 应 用 大 剂 量 丙 球 治 疗 儿 童 I', 得较 好疗 效 , 用 II r 取 I P 使 V G治疗 I' r I P患儿 已广 泛 应用 于 临床 。Edrn等 应 用 H II 和 大 剂 量 rua DV G
讨 论
报道相符。小剂量 II V G加激素治疗儿童 IP优 于 r I '
传 统 的单 独使 用 激 素组 。小 剂 量 WI G加 激 素 治 疗 IP, 血小板 回升 至正 常所 需时 间较 单纯 使 用 激 素 T 使 组短 , 可及 时控 制 出血 , 并 减少 输 血 次 数 , 低 医疗 降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科普宣传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科普宣
传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免疫系统紊乱
引起的血液疾病,它表现为小儿出现溶血症状,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
贫血,即血小板减少性贫血(ITP)。
该病主要影响6个月到5岁的婴儿
和儿童,多发于2-4岁。
病因: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是免疫系统的
异常反应,免疫系统混乱给免疫反应发机制上带来改变,使得免疫系统反
应过度。
T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叫补体的物质,它会攻击血小板,破坏血
小板的结构,造成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就会引起出血性贫血,而且小
儿会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临床表现: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
现有出血症状,如鼻出血、胃肠出血,口腔出血、肝脾膨出血及大出血等;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状,甚至会出现皮肤溃疡。
诊治:患儿应及时就诊,初步诊断为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血
小板减少综合征,要充分调查病史,必要时行血液、肝功能、血脂及心脏
超声等检查,以确定病因,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可确诊本病。
溶血性贫血的40例临床治疗体会

溶血性贫血的40例临床治疗体会作者:段丽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临床治疗。
方法本次共选择4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针对病因及诱因规范治疗。
结果本组选取病例溶血病情均得以控制,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出院。
血象平均恢复时间为(13.3±2.1)d。
结论临床针对溶血性贫血治疗时,需按量、定时、依据疗程用药,并加强实验室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近年来,医疗科技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免疫学和血清学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溶血性贫血的认识更为透彻。
溶血性贫血病因多样,是一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均不同的异质性疾病。
明确溶血类型和性质,将病因与诱因尽快去除,积极对原发病治疗,取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应用,最大程度的控制患者病情,为临床努力的方向[1]。
本次选择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展开探讨,现回顾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7-59岁,平均(29.2±2.6)岁。
为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肝脾肿大3例;黄疸23例,伴肌肉酸痛加重、呕吐、恶心;发热13例;黄疸加重伴出血16例。
血红蛋白最低平均(58.7±2.3)g/L。
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方法溶血为烧伤引起者需对烧伤积极治疗,溶血有感染引起者需迅速控制感染,取有效抗生素应用。
泼尼松,儿童以2mg/(kg·d)计算,成人取40-60mg/d,口服。
至血红蛋白呈正常恢复,溶血停止,药物渐减量至停用,以4-6个月为一疗程,病情严重者,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使用方法为10-15mg/d,待病情好转、稳定后调整为口服。
针对血红蛋白1.3指标观察完全缓解:Hb升高>15g/L或Hb>100g;部分缓解:Hb升高10-15g/L或90g/L2结果本组选取病例溶血病情均得以控制,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出院。
4例极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儿童诊疗观察

减少了红细胞 抗体合成 , 而使红细胞存 活延 长。 从
本 文患 儿均 严重 溶 血 , 故采 用 甲基 泼尼 松龙 大剂 量
冲击治疗 3天, 以泼尼松序贯治疗 , 辅 4例患儿对肾 上腺糖皮质激 素均敏感 , 出现 治疗相关 副作用。 未 甲基强的松短疗程 冲击治疗 4例患者是安 全有效 肝 肾功 能 , 、 常规 。 血 尿 也可 采用 口服 剂量泼 尼松 1 2m /g天 口服 。 ~ gk/ 15 配血 及输 血治 疗 4例 均选 用 A O血型 相 同 的 , . B 在 AHA的输血 治疗 中很难 找到 血清 完全 相合 I 的洗 涤红 细胞输 注 。例 1及 例 3出 现 配血 困难 , 予 故选 择 A O血 型 一致 凝 集 最 小 的血 源 , B 同 1 A O血型相同的血液做配合性试验 , 0份 B 选择凝 的血 源 , 时应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在 AH J IA患儿血浆中 集最 小 的血样 输注 。 及红 细胞 表 面含有 大 量 自身 抗 体 , 因此 即便 输入 浓 16 其他 维生素 E口服, . 补充造血原料 , 复合辅 缩红 细胞 甚 至是洗 涤 红 细胞 , 红细 胞 也 可能 会很 快 酶保护心脏功能, 水化碱化、 吸氧, 患儿保持安静。 溶解破坏 , 输血后血色素不升反降。AH IA患者 , 存 结 果 在异基 因抗体较 自身抗体更易 出现输血所致 的溶 IA患 儿 输 血 指 征 没 有统 一 标 准 , 甲基泼 尼松龙 过 程 中血 压 均 正常 , 出现严 重 血 。 目前对 于 AH 未 感染 、 钠水潴 留表 现 。最 大 量 为 30毫 克/日( 2 0 例 但溶血 危 象时输 血 为一线 治疗 。 有 报道 提 出 联合 C X可 以减 少输 血 时 再 次 发 T 患者 ) 。例 2患 者 应 用 过 程 中 出现 烦 躁 , 减 慢 输 经 生溶血 的可能 j 。故我 院对 于 4例患儿在 输血 及维 注速度后 好转 。极重度 贫血 导致 4例患者 心脏 负担 持 治疗 时联 合 C X治疗 , 患 者均 对 C X耐 受 , T 4例 T 重, 应用 丙种球蛋 白输 注过程 中严格 控制输 注速 度 , 未 出 现 C X 相 关 副 反 应 。说 明 对 于 儿 童 重 症 T 未 出现 医源性 心力衰 竭 。均 给 与 C X, T 治疗 过 程 中 A H 联合 C X治疗也 可试用 。 I A, T 未 出现血 尿 、 肾损 伤 。 13例 患 儿 出现 配 血 困难 肝 、 综 上所 述 , 对于 A H I A极 重症 患儿 , 认识 溶 血危 时经多 次配血 , 终 选 择供 者 红 细胞 和患者 凝 集最 最 象 , 时应用 肾上腺糖 皮 质 激 素 , 及 联合 C X, 应 由 T 不 小 的输 注。输 注前 应 用 西 地 兰及 速尿 减 轻 心 脏 负 于配血 困难 而放 弃对 于极 重 症 患者 的输血 治 疗 , 掌 荷 , 注 起 始 速 度 2—3m/ gh 输 血 量 :O~2 输 lk/ , 1 O 握正确的输血方法, 维持生命体征是抢救的关键。 ml g /k 。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1T11:51:37.12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2期作者:韩春丽、娄家玮、白娅茗[导读] 研究护理干预在溶血性贫血中的效果韩春丽、娄家玮、白娅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 116001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溶血性贫血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溶血性贫血患者34例,均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SAS及SDS评分;对护理的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干预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为82.35%高于干预前的50.00%,P<0.05;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7.06%;经干预,患者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轻微发热、1例皮疹、1例轻微头痛。
结论:对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减轻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护理;并发症溶血性贫血(HA)是一种特殊的贫血症,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的一组综合征。
若溶血发生骨髓造血功能且可以代偿时,不会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
临床上治疗溶血性贫血可根据病情个体化进行处理,消除诱因,若是药物引起,停药后即可缓解;若感染的给以积极抗感染治疗。
药物治疗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雄性激素,还有手术治疗、输血治疗等。
此病由于需要持续性治疗,加之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不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预后。
因此,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
本文就综合护理应用在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溶血性贫血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包括男17例,女17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6.45±4.82)岁。
溶血性贫血

静止型:患者无症状。红细胞形态正常,出生时脐带血中Hb Bart’s含量 为0.01~0.02,但3 个月后即消失。 轻型 :患者无症状。红细胞形态有轻度改变;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变性珠蛋白小体阳性;HbA2和HbF含量正常或稍低。患儿脐血Hb Bart’s 含量为0.034~0.140,于生后6个月时完全消失。 中间型:又称血红蛋白H病。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症状;婴儿期以后逐渐 出现贫血、疲乏无力、肝脾大、轻度黄疸;年龄较大患者可出现类似重 型β地贫的特殊面容。合并呼吸道感染或服用氧化性药物、抗疟药物等 可诱发急性溶血而加重贫血,甚至发生溶血危象。
蚕豆诱发溶血的机理未明,蚕豆浸液中含有多巴、多巴胺、蚕豆嘧啶类、
异脲咪等类似氧化剂物质,可能与蚕豆病的发病
临床表现
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此类药物包括:抗疟药(伯氨喹啉、奎宁等),镇痛退热药 (阿司匹林、安替比林等) ,硝基呋喃类,磺胺类药,砜 类药,萘苯胺,大剂量维生素K,丙磺舒,川莲,腊梅花等。 常于服药后1~3天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
黄疸、血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 和急性肾衰竭。 溶血过程呈自限性是本病的重要特点,轻症的溶血持续1~2 天或1周左右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而自愈
蚕豆病 常见于10岁以下小儿,男孩多见
常在蚕豆成熟季节流行,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如粉丝)均
可致病,母亲食蚕豆后哺乳可使婴儿发病。
功能:携带O2和CO2
血红蛋白结构示意图
红细胞破坏增加的检查
胆红素代谢(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尿分析(尿胆原升高)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升高) 尿血红蛋白(阳性) 乳酸脱氢酶(升高) 外周血涂片(破碎和畸形红细胞升高)
儿童先天性溶血性贫血27例临床分析

组 织细 胞 、 噬性 组 织 细 胞 及 多 核 巨细 胞 。骨 髓 取 吞
材 困难 或血小 板 低 出 血严 重 不 适 宜 行 骨 髓 穿 刺 者 ,
表现密切结合。
参 考 文 献
’
可用 抗凝 血 离心 沉淀 以浓 缩 白细胞 层 涂片 找异 常组
织 细胞 [ 。如骨 髓 中发 现 较 多 异 形 淋 巴 细 胞 而 难 6 ]
志 ,0 1 1 6 3 9 2 0 ;9( ):7 .
7.Os g u iY, Ha J m ,Taa g wa S,e 1 Cyo n rdu t n rg lt g ta. tKie P o c o e uai i n
Th a d h C t k n s i h mo h g e t L mp o i t c ts s l n T 2 y o i e n e p a yi u e y h hs oyo i, i B o d,1 9 8 41 0 lo 9 7; 9: 0 .
资 料与 方法
平 均 6 2岁 ; 病 年 龄 : . 发 出生 1天 ~l O岁 , 诊 年 就 龄: 4个 月 ~l 岁 ;7例 中 , 中 海 贫 血 ( 贫 ) 3 2 地 地
l 例; 胞 葡 萄 糖 -一 酸 脱 氢 酶 缺 陷 症 ( 6 D 缺 陷 ) l磷 5 GP
1 .He trJ ,Eide ne H ln rG,Os tA.Th HL td r u fhsiet o i eF su ygo po it yesc— o
e y:d a n s i u d l e fr h mo h g c te l mp o i t c tss S - t i g o tc g i e i o e p a o y i y h h si y o i . e n o mi e l 9 n On o ,1 91; 8: 9. 1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2例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2例临床分析作者:王茂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到2012年9月5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①52例患者中,病因明确32例,主要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及药物有关。
②单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用及输血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结论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法优先;因较重贫血就诊的患者应紧急输洗涤红细胞治疗,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征;治疗溶血性贫血是一类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骨髓造血不足而引起的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的红细胞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AIHA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溶血性贫血,为了加强对AIHA的认识及了解,本文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52例AIHA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33例,年龄18-63岁,平均(42.6±8.82)岁,病史13天-9年,其中Evans综合征7例,均符合AIHA诊断标准[1]。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我院52例AIHA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2.1 病因可查及病因者32例,其中肺炎、肺部感染5例,梅毒感染1例;妊娠及产后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11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恶性淋巴瘤3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6例与药物有关;其余20例病因不明,占总数38.5%。
导致疾病复发病情加重的常见诱导因素有劳累、感染、激素减量过快或停用等。
新生儿溶血报告内容

新生儿溶血报告内容引言新生儿溶血是指在婴儿出生后,出现红细胞破损、溶解以及贫血等现象。
该现象主要是由于母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所致。
本报告旨在探讨一例新生儿溶血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案。
患者信息- 姓名:王小明- 年龄:3天- 性别:男- 来院日期:20XX年XX月XX日临床表现主要症状1. 皮肤黄疸:患儿出生后数小时即出现黄疸,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2. 贫血:患儿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尿液颜色异常:尿液呈红色或棕色,是由于溶血释放出的胆红素引起的。
体征1. 皮肤黄染:患儿皮肤黄疸普遍分布,黄疸程度逐渐加深。
2. 肝脾肿大:患儿肝脾肿大明显。
相关检查结果血液检查1. 血常规:患儿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2. 配血试验:患儿血型为Rh阳性,母亲为Rh阴性。
3. Coombs试验:阳性结果,表明患儿体内存在母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
其他检查1. 胎儿B超:排除胎儿器官畸形等导致溶血的原因。
2. 胆红素测定: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
诊断根据患儿出生后出现的黄疸、贫血,以及血液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新生儿溶血。
进一步根据配血试验和Coombs试验的阳性结果,可判断为母婴血型不合溶血。
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溶血的主要目标是缓解黄疸症状、防止贫血进一步加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光疗患儿接受光疗治疗,以帮助分解体内过多的胆红素。
光疗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将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物质,使其易于排出体外。
输血对于严重贫血的患儿,可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可以提供新的红细胞,帮助恢复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
抗体治疗如果溶血的原因是母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以考虑给予抗体治疗。
抗体治疗可以通过抑制抗体的产生或清除体内的抗体,减少溶血的发生。
病因治疗对于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的患儿,可以考虑以后不再生育或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再次发生溶血。
结论新生儿溶血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83例儿童急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2 3 其它检查 .
肝、 肾功能、 电解质等。 血
结 果
1 年龄 和性 别构 成
8 患 儿 的 年龄 1个 月 一1 3例 3
岁, 中位年龄 2岁。其 中婴儿 2 例(s 3 %) 幼儿 1 2 .0 , 2 例(s 3% )学龄前儿童 2 1 2 .0 , 4例(8 9 %) 学龄 2 .2 , 儿童 1 例 (04 % ) 7 2 .8 。其 中男性 5 ( 87 %) 7例 6 .5 2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 0 年 4月第 1 卷第 2 08 3 期 J h a e ir l dC ne, p | 0 8  ̄ l 3 N . i d tBo acr A i 2 0 , o 1 , o2 C n P a o r
维普资讯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 0 8年 4月第 1 3卷第 2期
JC iaP da lo acr p 20 , o 1 N . hn e irBod Cn e,A M 0 8 V l 3,o 2 t
・71・
・
临床 经 验 交 流 ・
准 :) 1 因各 种 原 因导 致 的 A A 或 虽 有 慢 性 溶 血 性 H
疾病 ( 中海贫 血 ) 但 入 院前 因各 种诱 因 短期 内 出 地 ,
§1 0
蓦
5
0
l 2
3 4 5 6 7
8 9 l l l 0 l 2
现溶血急性加重 ( 发作性 ) H , b浓度迅 速下降 的患 儿 。2 溶血性贫血 的诊断参 照第 7版诸福棠实用 ) 儿 科 学 J ) 龄 1月 ~1 。3 年 4岁 。
月份
图1 8 3例急性溶血性贫血 患儿发病季节分布情况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

5年前发现白蛋白低(具体不详),查2 4小时尿蛋白1.2 g,以后复查为阴性。 此后患者乏力、水肿症状反复加重,血白 蛋白ALB最低为21.2 g/L, 先后在外院多次就诊,考虑为“特发性低 蛋白血症”,间断补充白蛋白治疗。为进 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面、颈部皮肤可见带状 分布的褐色疣状皮疹,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 140 g/L W BC 4.56×109/L 其中淋巴细胞 0.49×109/L 血小板(PLT) 31 1×109/L;24小时尿蛋白0.6 g,大 便潜血持续阳性;血总蛋白TP34.9 g /L ALB 20.7 g/L; 其他肝肾功能、 血脂及电解质正常。
案例分析二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3岁,因“水 肿、蛋白尿1个月”入院。当时患者 在上呼吸道感染3天后出现双下肢水 肿, 入院时Bp 128/80 mmHg,全身 皮肤无皮疹,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肋下未及。
实验室检查 Hb 15.2 g/dk,尿常规 检查:比重1.010,蛋白“+”,红细胞 15-20/高倍,白细胞1-2/高倍,颗粒管 型1-2/高倍,蜡样管型0-2/高倍,尿蛋 白(++),尿本周蛋白阴性。
当地医院查胆红素、转氨酶增高; HGB 82 g/L,网织红(Ret)3.5%;乙肝 五项HBsAb(+)、HBcAb(+)。渐出现下 肢水肿并逐渐蔓延至腰骶部,HGB降 至49 g/L。2002年2月腹部CT示“肝 脏弥漫性病变,脾大、腹水,少量心 包、胸腔积液,胆囊结石”。
曾在2家大医院住院,予输注红细胞悬液及 白蛋白、利尿等治疗。1~2月间曾有间断 发热,体温38℃以上,经抗炎治疗后体温 降至正常。5月患者黄染加重,皮肤出现瘀 斑,伴乏力、纳差、盗汗,为进一步诊治 收入我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 大便色深,10余次/天,尿色深黄,5天前发 现终末血尿,半年内体重下降4 kg。 问题:1、该患者可能患有哪些相关疾病? 2、有何诊断依据?
《小儿血液疾病》课件

需补充铁剂和调整饮食结构
巨幼细胞贫血
总结词
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 贫血
详细描述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 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患儿可 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 安、易怒、目光呆滞等。治疗巨 幼细胞贫血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 B12,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 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总结词
慢性溶血性贫血
详细描述
慢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较低,骨髓造血可以代偿而引起的一组贫 血。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脾肿大、贫血等 。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免疫治疗、脾切除等。
病例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总结词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详细描述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红细胞变形能力差,易于在脾脏中 破坏。患者通常在幼儿期出现贫血、黄疸和脾肿大等症状。治疗原则包括脾切除、药物治疗等。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等,有助于发现血 液疾病引起的组织或器官病变
。
治疗方法
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死异常细胞, 是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肿瘤的主要 手段。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异常细胞,如 CAR-T细胞疗法等,为某些难治常干细胞来替代异常细胞 ,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治疗多种血 液疾病。
病程
小儿血液疾病的病程因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有些疾病呈慢性过程,需要 长期治疗和管理,而有些疾病则进展迅速,需要紧急治疗。
01
常见小儿血液疾病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由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小儿贫血类型,通常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患儿可 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补充铁剂,同时调整 饮食结构,增加铁的摄入。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小儿贫血是指儿童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可能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严重问题,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广大家长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悸、呼吸急促等。
在观察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
正常值范围因年龄、性别而异,一般来说,低于正常范围即可诊断为贫血。
2.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通过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可以确定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 铁代谢指标检查,包括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有助于判断贫血的原因。
三、其他辅助检查。
1. 尿常规检查,可以排除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于疑似溶血性贫血的患儿,可以通过心动图检查心脏情况,判断贫血程度。
四、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在临床上,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贫血的关键,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等可以明确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综上所述,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的检查和分析,才能准确诊断小儿贫血,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希望广大家长和医护人员能够重视小儿贫血的诊断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性, 并预后良好, %患儿对于激素敏感¨。但部分患 8 0 J 儿则为慢 j 难治 陆病程 , 生、 特别是 2岁 以下或 1 以上 O岁 患儿 , 易激素 耐药或依 赖 , 从而 出现 生长发 育缓慢 、 内 分泌紊乱等问题 。本文将 目前 国内外治疗 AH IA方 法 及进展做 一总结 , 期望对于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糖皮 质激 素 : 治 疗 AH 的 一 线 用 药 。其 作 是 IA
糖皮 质激 素剂 量 : 尼 松 2mgk d 口服 4周 , 泼 / g・ , 如 有效则继续 服用 , 红 蛋 白稳 定正 常水 平 1月 , 后 血 然
缓慢减量 , 总疗 程 8~1 0个月 。红 细胞压 积及 网织红 细胞正 常而 D T未转阴不 能停药 。对于 病情严 重 患 A 儿可采用 甲基 强 的松龙 2 4 / g・ , 续 3~ 0~ 0mgk d 连 5 天后改 为泼 尼松 口服 。
王天 有 刘子 勤
Hale Waihona Puke 儿 童 自 身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 uom n a t mu e i
巴细胞的激活 , 阻止 其分 化 为分 泌 抗 体 的浆 细胞 , 减
hm li ae i,I A) 常表 现 为 急性 , 程 自限 e o t nmaAH 通 yc 病
少 自身抗体的产生;3 通过一系列半胱氨酸蛋白酶 ()
分 患儿多 对糖 皮质 激 素 敏 感 , 常 应 用 小 剂量 糖 皮 通
质 激素 即可维 持血 红蛋 白水 平 J 。
免疫 抑制 剂 :
输血 治 疗 : I A 危 重 程 度 和 溶 血发 生 的 快 慢 AH
溶血性贫血漏,误诊10例分析

溶血性贫血漏,误诊10例分析
吴汉鑫;刘良英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8(014)003
【总页数】2页(P223-224)
【作者】吴汉鑫;刘良英
【作者单位】广东省丰顺县人民医院;广东省丰顺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6.604
【相关文献】
1.干燥综合征漏、误诊16例分析 [J], 林凡;许菲菲
2.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误诊19例分析 [J], 陈永慧;徐酉华
3.胃镜诊断胃癌漏、误诊208例分析 [J], 肖云元;李芳芳
4.耳部损伤误诊颅底骨折耳漏1例分析 [J], 刘兴甲;赵强;邢占军
5.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误诊为溶血性贫血5例分析 [J], 葛秀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要】目的 分析 4 9例溶血性贫血患儿的病 因及治疗。方法 对 20 年 1 2 1 06 月- 0年 1月 0 期 间在 我 院住 院的 4 溶 血性 贫血 患儿的 临床特 点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结 果 本地 区溶 血 性 贫血 9例
以 GlP -一D缺 乏症 最 多(9 , 5 5 %) 自身免 疫性 溶血性 贫血 次之 (2 ) 符 合 小儿溶血 性 贫血 多与红 细 2% , 胞 内在 因素异 常有 关这一特 点 。结论 本组 病例 中 G6P -一D缺 乏是 引起 溶 血性 贫血 的主要病 因, 疗 效好 。对 自身免 疫性 溶血性 贫血 肾上腺 糖皮 质激 素是 首选 药物 , 输血 时应严 格 配血 。
【 关键 词 】 贫血 , 溶血性 ; 病 因学 ; 治疗
Cii l n ls f e l c ayi o m ̄y ca e ai hlrni n h rvn e S E og eat et n aa s h i f n mi c i e Qig a p o ic H N H n .D p r n n d n l m
m s cm o p f e o t n mi,a cu t gf 9 ( 9 css ,w i u i m n e oy c ot o m nt eo m li a e a con n r5 % 2 ae ) hl a t m u eh m lt y h yc i o e o i ie i A H t m a( I A) acu td f 2 ( css ,cni etwt te caat i c h tci ho x l cone o 2 % I ae ) os t i h hrc r t sta hl o d r I sn h es i d
Ema l 1 4 2 2 7@ q C r i: 6 3 69 2 q Nhomakorabea O n
【 bt c】O jc v T nl e h tl yadta et f e o t e i i cir A s at bet e oaa z eeo g et n o hm li a ma n hde i r i y t io n r m yc n l n n
H m to ya dNp rl y Qn h i rv c W m nS n hlr 'H si l X n g80 0 ,C i e ao g n eho g , i a oi i o e a C i e s o t , i n 107 hn l o g P n M d d n pa i a
h m lt e aw srltd t ea n r l nen l a tr f e lo el.T ec ncl nfs t n e oyi a mi a eae ht b oma tra coso dbod ci cn h i f r s h l ia i ti s i ma e a o
Qn h iPoic .Meh d F r ie pt nswt e  ̄t n mi t a d i u opt rm iga rv e n to s ot nn a et i hmo i a e a r t n orh silf y i h c e e a o
Jn ay o 0 6 t a u r f 0 0 w r ers et ey a aye .Reu t G-- D d f in y wa e a u r f 0 oJ ay o 1 ee rt p c v l n lz d 2 n 2 o i s ls 6 P e ce c st i h
【 e od ] A e i, e o t ; C ue Tet et K yw rs nma H m l c y as; r m n i a
溶血性贫血是 儿科较 为常见 的血液病 , 国外该 在 的溶血 性贫 血患 儿 4 9例 , 断 参 照《 福 棠 实 用 儿 诊 诸 科 学》 7版 J 第 。
a tre e t e t ame t Ad e o o t a o mo e w s t e f s— n r g i HA. B o d t n f s n f f ci r t n . e v e r n c r c l h r n a h rt i e d u n AI i i l lo r s i a u o n e e o b etr c n rl d a d mo i r d e d d t e b t o t l n n t e . e oe o
・
1 8・ 7
中 国 小 儿血 液 与 肿 瘤 杂 志 2 1 0 1年 8月 第 1 第 4期 6卷
JC iaPda lo acr A gs 2 1 , o 1 , o4 hn eirBodC n e, uut 0 1 V l 6 N . t
・
临床 经 验 交 流 ・
小 儿溶 血 性 贫 血 4 9例 临床 分 析
i lddp e fvr ju dc ,dr r ead hp tsl o ea .C n ls n G 6P e cec n u e a , ee , an ie akui n e a pe m gl c l n o n y oc i s uo -一D df i y i n
w stem jr a s f e o t n m ai i h i rvne a et cudgt odteae t f c a ao ueo m l i ae i nQn a Poic.P t ns ol e go rp ui e et h c h yc g i h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