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合集下载

控制工程基础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控制工程基础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插值计算可大致确定闭环截止频率为 b
=1.3rad/s。
非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
对于非单位反馈系统,其闭环频率特性可
写为
X X
o i
j j
1
G j G j H
j
H
1
j
1
G j H j G j H j
在求取闭环频率特性时,在尼柯尔斯图上画
出 G j H j 的轨迹,由轨迹与M轨线和N轨
频域法是一种工程上广为采用的分析 和综合系统间接方法。另外,除了电路 与频率特性有着密切关系外,在机械工 程中机械振动与频率特性也有着密切的 关系。机械受到一定频率作用力时产生 强迫振动,由于内反馈还会引起自激振 动。机械振动学中的共振频率、频谱密 度、动刚度、抗振稳定性等概念都可归 结为机械系统在频率域中表现的特性。 频域法能简便而清晰地建立这些概念。
如果M=1,由式(4.26)可求得X=-1/2,即为
通过点(-1/2,0)且平行虚轴的直线。
如果M≠1,式(4.26)可化成
X
M M2
2
2
1
Y
2
M2 M 2 1 2
(4.27)
该式就是一个圆的方程,其圆心为
M2
,半径为 M 。如下图。
[
M
2
, 1
j0]
M 2 1
在复平面上,等M轨迹是一族圆,对于给定 的M值,可计算出它的圆心坐标和半径。下 图表示的一族等M圆。由图上可以看出,当 M>1时,随着M的增大M圆的半径减小,最后 收敛于点(-1,j0)。当M<1时,随着M的 减小M圆的半径亦减小,最后收敛于点 ( 0 , j0)。M=1 时 , 其 轨 迹 是 过 点 ( 1/2,j0)且平行于虚轴的直线。

第四章频率特性

第四章频率特性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5 频率特性法本章是通过对系统的频率特性研究分析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经典方法。

问题:什么是频率特性,如何描述?如何利用频率特性分析控制系统?5.1 频率特性5.1.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我们知道,系统(包括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反应是用以描述系统性能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工程方法。

频率特性描述了系统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又设其中:的振幅为常值:正弦函数的角频率有一般地A(s),B(s)为s的多项式;为的极点,包括实数和共扼复数对稳定的系统而言均具有负实部。

(设系统无重极点)其中,待定,是的共扼复数,为待定系数。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则输出信号的稳态分量:(对于稳定的系统具有负实部)注:如果系统中含有k个重极点,则在中将会出现象(j=0,1,2,……,k-1)这样一些项,然而对于稳定的系统来说,由于具有负实部,所以各项都将随着趋于无穷大而趋于零。

因此具有重极点的稳定系统的稳态分量具有和上式相同的形式。

可按下式计算:(由留数公式)及其中为一复数,可表示为其中,模幅角同样可以证明,是的偶函数是的奇函数证明:设式中则有是的偶函数是的奇函数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输入下的稳态响应为:可见: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作用下的稳态响应仍是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其振幅是输入信号振幅R的倍,在相位上,正弦输出相对于输入的相移,同样是的函数,对确定的来说,振幅C及相移将是确定的。

综上:在正弦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出信号的稳态分量是和正弦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函数,其振幅C与输入正弦的振幅R 的比值C/R=是角频率的函数。

它描述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在稳态情况下的衰减(或放大)特性,定义这种振幅比依赖于频率的函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

相对于输入信号r(t)的相移也是的函数,是系统输出信号的稳态分量对正弦输入信号r(t)的相移为该系统的相频特性,它描述系统的稳态输出对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在相位上产生相角滞后或相角超前的特性。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PPT课件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PPT课件
一·乃氏图的一般作图法
1·写出 G ( j w ) 和G( jw)表达式; 2·分别求出 w 0 和 w时的 G ( j w ) ;
3·求乃氏图与实轴的交点,交点可利用 ImG(jw)0或 G(jw)n180o
的关系式求出;
4·求乃氏图与虚轴的交点,交点可利用 ReG(jw)0或 G(jw)n90o
K;
(T 1s1 )(T 2s1 )
K ,T 1,T 20
试概略绘制系统开环幅相曲线。
解:由于惯性环节的角度变化为 ~-900,故该系统开环幅
相曲线中
起点为:
终点为: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A (0)K,
(0)00
A ( ) 0 , ( )2 ( 90) 0 10 80
G (j)K [1 (1 T 1 T T 12 2 2 2) 1 (j (T T 1 22 T 22 ))]
即多环节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是各环节模的乘积,相频特性是各环节 相位角之和。
7
自动控制原理
§4-2频率响应的极 频率响应G(jw)是输入频率w的复变函数,是一种变换,当w从0逐渐增长至
时,G(jw)作为一个矢量,其端点在复平面相对应的轨迹就是频率响
应的极坐标图,亦叫坐做乃标氏图图((Nyq乃uist氏曲线图) )
传递函数G(s)
S=jw
频率特性G(jw)
注: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法是一种用“稳态”的方法(即输出稳态时 的正弦信号,不考虑过度过程)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稳,准, 快)
5
自动控制原理
二·频率特性的一些概念
G (jw ) U (w )jV (w )
幅频特性 A (w ) G (jw )[U (w )]2 [V (w )]2
(jw K)(j(wjw1T11)1()j(wjw2T21).1..)...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__课件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__课件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由拉氏变换可知,传递函数的复变量s =σ+jω。 当σ=0时,s = jω。所以G(jω)就是σ=0时 的G(s),即复域与频域的关系为:
传递函数 G(s) 频率特性 s j G(jω )
s j
5
三、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1、数学式表示法
G (j ) G (j ) G (j )
arctanT
对数幅频特性L(ω)是一条曲线,逐点描绘很烦琐,通常采用近似 的绘制方法,用两条渐进线近似表示.
低频渐近线: 高频渐近线:
T 1 L 20 lg 1 0
3
低频渐近线为零分贝线。
高频渐近线为一条在ω=1/T处穿越横轴、且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对 数幅频特性曲线可近似地用上述两条直线表示,且它们相交于ω=1/T(转 折频率)处。由这两条直线构成的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称为 渐近对
对数相频特性φ(ω) 低 频 : 当 ω→0 时 , φ(ω)→0。因此,低频段为 一条φ(ω)→0的水平线。 高频:当ω→∞时,φ(ω) →-180o 。因此,高频段一条 φ(ω)→-180o的水平线。 交接频率处的相位:当 ω=ωn时,φ(ω)=-90o。
20
振荡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既 是ω的函数,又是ζ的函数。 随阻尼比ζ不同,对数相频特 性在转折频率附近的变化速 度也不同。ζ越小,相频特性 在转折频率附近的变化速度 越大,而在远离转折频率处 的变化速度越小。
(极坐标表示法)
U ( ) jV ( )
(直角坐标表示法)
(指数表示法) A ( )e j ( )
V ( ) U ( )
图4-2
A ( ) G (j ) U 2 ( ) V 2 (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4章_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4章_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对频率 的函数曲线,此即幅频特性曲线;作出相位 ) (
的函数曲线,此即相频特性曲线。
对频率
由上可知,一个系统可以用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来描述,也可以
用频率特性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4.1.2所示。将微分方程
的微分算子 中的s再换成 j,传递函数就变成了频率特性;反之亦然。
d 换成s后,由此方程就可获得传递函数;而将传递函数 dt
式中,
u ( ) 是频率特性的实部,称为实频特性 v( ) 是频率特性的虚部,称为虚频特性
武科大城市学院
机电学部
4.1.3 频率特性的求法
1. 根据系统的频率响应来求取
因为
K G s Ts 1 X i X i s 2 s 2
X i xo t L G s 2 s 2
G j 端点的轨迹即为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或称为Nyquist 图, 如
实轴开始, 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正, 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负。当从0→∞时,
武科大城市学院
机电学部
图4.2.1所示。它不仅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而且也表示实频特性和
虚频特性。图中的箭头方向为从小到大的方向。
正如4.1节所述, 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
武科大城市学院
机电学部
2. 频率特性
线性系统在谐波输入作用下,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是输入
信号的频率 的函数,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记为A( ) 它描述了在稳态情况下,当系统输入不同频率的谐波信号时,其幅值 的衰减或增大特性。显然
X o ( ) A( ) Xi
) 稳态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 (或称相移)也是 的函
1
所以
1 T 2 2 X K A o Xi 1 T 2 2

控制工程基础第4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控制工程基础第4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 ) G ( j ) arctanT
As 0, 1) ( gain G ( j ) 1 L( ) 20lg G ( j ) 0
( ) 0
As 1 gain G ( j ) T L( ) 20lg G ( j ) 20 lg(T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4.1 机电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实验基本方 法 4.2 极坐标图 4.3 对数坐标图 4.4 由频率特性曲线求系统的频率特性 4.5 控制系统的闭环频响
4.1 机电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实验基本方法
频率响应: 系统对正弦函数输入的问题响应。当输入正弦信号时, 系统的稳态输出也是正弦信号,且其频率与输入信号的 频率相同,其幅值及相角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 化。 当输入为非正弦的周期信号时,可将输入信号利用傅立 叶级数展开成正弦函数叠加的形式,系统的响应也是其 相应正弦函数响应的叠加 输入为非周期信号时也可以将它看作是周期为无穷大的 周期信号
V ( )
相频特性
A( )
( )
U ( )
4.2 极坐标图
Im( )
G ( j n )
Re( )
G ( j 2 )
G ( j1 )
4.2.1 典型环节的乃氏图

k

0
积分环节 比例环节
0
G (s) k G ( j ) k A( ) G ( j ) k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0.05s+1) G(s)= s(0.1s+1)(0.2s+1) 试绘制其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
40 20 1 20lgk 5 10 20
1 -90 -180 -270
5
10

第四章 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第四章 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61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Bode图)
62
4.3 频率特性的特征量
如图4.31所示,在频域分析时要用到的一些有关频率的特征量 或频域性能指标有 A(0)、wm、wr(Mr)、wb。
1.零频幅值 A(0 ) 零频幅值A(0 )表示当频率ω 接近于零时,闭环系统稳态输出 的幅值与输入幅值之比。
解:根据回路电压定律有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
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17
4.1 频率特性概述
系统的相频特性为:
根据系统频率特性的定义有 ,系统稳态输出为:
18
4.1 频率特性概述
例4.4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当系统的输入 时,测得 系统的输出 ,试确定该系统的参数nω,ξ。 解: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因为,如果不知道系统的传递函数或微分方程等数学模型就无法
用上面两种方法求取频率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实验 求得频率特性后才能求出传递函数。这正是频率特性的一个极为 重要的作用。
12
4.1 频率特性概述
三、 根据定义来求,此方法麻烦。
13
4.1 频率特性概述
四、
14
4.1 频率特性概述
五、
27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所以,微分环节频率特性的nyquist图是:
28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29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30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31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件-第四章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件-第四章

0
-90
-180
始于点 1, j,0与虚轴交点处的
频率 ,n 幅值
,1 相位 2
90
取值不同,G j的Nyqwist图
的形状也不同。
Im
[G(jw)]
w=∞ (1,jo)
0 w w=0 Re
wwnnξ1ξ2
wr
wn ξ3 ξ1>ξ2>ξ3
在振荡环节中,谐振频率 和r 谐振峰值 很M r重要。
的端点O A坐标就是 的实部G和j虚 部。当
时, :是0 的 复变
函G数 j,是一 种变换。 作为一个矢量,G其 j端 点在复平面相对应
的轨迹 极坐标图。(Nyquist曲线)
jw
w3 S
w2
w1
σ
0
Im [G(jw)]
w2 w3 0 w

Re
w1
G(jw1)
规定:从正实轴开始逆时针旋转为正。
一、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A 1
12T2
arctanT
0 1 T

1 2

j为0 圆心,以
1
为2半径的一个
A 1 0
1
0
2
正实轴下的半圆。 可见 , A,低 通滤波的性能。
4 5 9 0 存在相位滞后, , ,最大 。9 0
一、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5.一阶微分环节(导前环节)
GSTS1 A 12T2
G j 1j T arctanT
0 1 T
1
2
0
45
90
w=∞ Im
[G(jw)] w∞
450 w=1/T
0
(1,jo) Re

4 系统的频率特性响应-2(Nyquist)

4 系统的频率特性响应-2(Nyquist)

G开 ( j ) arctgT1 arctgT2
当=0时, G开 ( j 0) K , G开 ( j 0) 00 当=时, G开 ( j) 0, G开 ( j) 1800
16

K T1T2 T1 T2
=0
曲线与虚轴相交时,相角为90度
arctgT1 arctgT2 900
当当逐渐增长至逐渐增长至时频率特时频率特作为一个矢量其端点在复平作为一个矢量其端点在复平面相对应的轨迹就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面相对应的轨迹就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极坐标图极坐标图也称为曲线曲线
控制工程基础
主讲人:李金平 lijp@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4.1 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 4.2 频率特性图示方法1:极坐标图(Nyquist图) 4.2频率特性图示方法2:对数坐标图(Bode图) 4.3 频率特性的特征量
20lg G1G2 20lg G1 20lg G2
若系统增加一个积分环节(1型系统) 则
G开 ( s ) K s(T1 s 1)(T2 s 1)
K
G开 ( j )
2T1 2 1 2T2 2 1
G开( j ) 900 arctgT1 arctgT2
2 2
1 T 2T
2
j
1 T 2T
2 2 2
2
2T
2
G j
1
1 T 2 T
2 2 2
2 T 1 arctan 1 T 2 2 T G j 1 180 arctan 2 T 2 2 1 T T
作业

(第10讲) 第四章 频响求传函

(第10讲) 第四章 频响求传函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5
2 1型系统 K 1 的确定 1型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s) K 1 ( 1 s 1)( 2 s 1) ( m s 1) s (T1 s 1)( T 2 s 1) (T n s 1)
K 1 ( 1 j 1)( 2 j 1) ( m j 1) j (T1 j 1)( T 2 j 1) (T n j 1)
06-7-20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19
(二) 闭环频域指标
谐振角频率 r 谐振峰值
M
r
M : r

A max A(0)
,当
A 0 1时, A max 与 M
r
相等
,A max 为最大值。 复现频率和带宽:规定 作为反映低频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上的 允许误差,当幅频特性 A 与 A 0 的差第一次达到 时,对应 的频率称为复现频率 M 。频率范围 [ 0 , M ]表示复现低频正 弦输入信号的带宽,称为复现带宽或称为工作带宽。 截止频率
4
30 20logK 20
cf1_dB=23.5218252
-20dB/dec
10
0
cf2_dB=9.5424251
-40dB/dec
-10
-20
-30
cf3_dB=-30.4575749
10
0
-40 -1 10
10
1
G (s)
06-7-20
15 ( s 1)( 0 . 2 s 1)
某一0型系统对数幅值曲线
v
根据传递函数分母中积分环节的数目: v=0 0型系统 v=2
06-7-20
v=1 1型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解:列写力平衡方程
f(t)
Kx(t) Cx(t) f (t)
其传递函数为:G(s) X (s)
1
1 K
1 K
F(s) Cs K C K s 1 Ts 1
K
X(t)
c
f (t) F sin wt 拉氏变换:
F(s) F w s2 w2
输出位移 X (s) G(s)F(s)
x(t)
F K
( T )w 1 Tw2
(1,j0)
w
U
τ<T
当w=0 A(w)=1 w→∞
(w) 0 A(w)
T
() 0
要画准确的奈氏曲线需计算不同频率下的幅值和相位,或实部 和虚部,得到相应的各点,将各点顺次连接得到奈氏曲线。
若系统传递函数是由多个环节组成,幅频特性曲线其幅值 是各环节幅值的乘积,相角是各环节相位相加。
U (w)
比例环节的特点:不改变曲线的形状,只改变L(w)的大小 。
2.积分环节
G( jw) 1 j 1 jw w
L(w)/dB
20
L(w) 20lg A(w) 20lg 1 20lg w 0.1 w
-20dB/dec
1
(w) arctg V (w) 90
U (w)
φ(w)°
-90°
8.延时环节 传递函数 G(s) eτs
频率特性 G( jw) ejw cosTw j sin Tw
U (w) cosTw
jV
V (w) sinTw
A(w) U 2 (w) V 2 (w) 1
(w) arctg V (w) Tw
U (w)
(1,j0) U
w
例3.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为 G(s) s 1 ,试画其奈氏曲线图

第四章 频率特性分析解析

第四章  频率特性分析解析

以R-C电路为例,说明频率特性的物理
R
意义。如右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Uo (s) G(s) 1
ui
Ui (s)
1 RCs
C uo
设输入电压 ui (t) Asin t
U o ( j) G( j) 1 1
U i ( j)
1 RCj 1 Tj
图5-3 R-C电路
式中 T=RC G(jω) 称为电 路的频率特性。
— 稳态输出信号的相位
频率特性
线性定常系统在谐波输入信号作用下的频率 响应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关系称为频率特性,它包 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系统的频率响应幅值与谐波输入信号幅值之 比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即
A X o G j
Xi
G j
系统的频率响应相位与谐波输入信号相位之 差 (ω)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
❖ 频率响应与输入谐波信号之间存在相位差 (ω),其相 位差 (ω)随输入信号的频率ω的变化而改变。
❖ 即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和相位差都是频率ω的 非线性函数。
频率响应演示
6 4 2 幅值 0 -2 -4 -6 -8
0
红 —输 入 , 蓝 —全 响 应 , 黑 —稳 态 响 应 yss(t)
频率特性记作 A(ω)·∠ (ω)
频率特性的求法
1. 根据系统的频率响应来求取;
2. 将系统传递函数G(s)中的s换为jω来求取; 3. 用试验方法求取。
当输入信号xi t
Xi
sin
t时,X i s
X i s2 2
则输出为:xos t
AX i
sin t
,X o s
AX i s sin cos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频率特性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频率特性

College of Mechanical & Material Engineering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第四章 系统频率特性
Part 4.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4.1.1 频率特性的定义
4.1.2 频率特性的求取

4.1.3 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
College of Mechanical & Material Engineering
4.2.1.1 幅相频率特性图-Nyquist图
[极坐标图]在极坐标复平面上画出值由零变化到 无穷大时的G(j )矢量,把矢端边成曲线。 [实虚频图]不同频率时和实频特性和虚频特性。
尼奎斯特图 Nyquist
College of Mechanical & Material Engineering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第四章 系统频率特性
放大环节幅相频率特性
G( j) K
| G ( j) | U 2 () V 2 () K
G( j) tg1
V() 0 tg1 0 U() K
College of Mechanical & Material Engineering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实频特性 虚频特性
A() | G ( j) | U 2 () V 2 () 1 V() () G( j) tg U () U() A() cos()
V() A() sin ()
三峡大nical & Material Engineering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第四章 系统频率特性
放大环节对数频率特性
G( j) K
改变K 幅频曲线升高或降 低相频曲线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频域性能分析方法。

内容包括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及控制系统Bode图的绘制,用频域法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分析。

用时域分析法分析系统的性能比较直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但它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求解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这对高阶系统来说是相当复杂的。

特别是当需要分析某个参数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时,需反复重新计算,而且还无法确切了解参数变化量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程度。

而频率特性不但可以用图解的方法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而且还能分析有关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工程上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一、频率特性的定义频率特性是控制系统的又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对线性系统,若输入信号为正弦量,则其稳态输出信号也将是同频率的正弦量,但是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一般不同于输入量,如图4-1。

若设输入量为r(t)=A r sin(ωt+υr)其输出量为c(t)=A c sin(ωt+υc)若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A r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角频率ω,则输出信号的角频率也变化,并且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也随之变化。

图4-1 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我们定义系统(或环节)输出量与输入量幅值之比为幅值频率特性,简称幅频特性,它随角频率ω变化,常用M(ω)表示。

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相位差为相位频率特性,简称相频特性,它也随角频率ω变化,常用υ(ω)表示。

其数学定义为 rcA A M =)(ω υ(ω)=υc -υr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统称为频率特性,用G(j ω)表示。

由此,幅频特性M(ω)又可表示为)(ωj G ,相频特性υ(ω)又可表示为)(ωj G ∠,三者可表示成下面的形式:其中 )()()()()()()(ωωϕωωωωωj G j G M j G j G j G ∠==∠=二、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若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为G(s),则其频率特性为G(j ω)。

这就是说,只要将传递函数中的复变量s 用纯虚数j ω代替,就可以得到频率特性。

即)()(ωj G s G →三、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1.数学式表示法频率特性是一个复数,所以它和其他复数一样,可以表示为极坐标式、直角坐标和指数坐标三种形式。

见图4-2所示。

)()()()()()()(ωϕωωωωωωj eM jV U j G j G j G =+=∠=显然,)()()()(22ωωωωV U j G M +==)()(arctan)()(ωωωωϕU V j G =∠= 例4-1 写出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频率特性。

图4-2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解: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1)(+=Ts s G 其频率特性为 11)(+=ωωTj j G幅频特性为 1)(1)(2+=ωωT A相频特性为 ωωωϕT j G arctan 0)()(-=∠=2.图形表示法1)极坐标图(又称奈奎斯特图)当ω从0→∞变化时,G(j ω)运动的轨迹称为极坐标图。

根据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式G(j ω)=M(ω)∠υ(ω),可以算出每一个ω值所对应的幅值M(ω)和υ(ω),将它们画在极坐标平面图上,就得到了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2)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是将频率特性表示在半对数坐标中,通常称为Bode 图。

对数频率特性的定义为: L(ω)=20lgM(ω) υ(ω)= ∠G(ω)引入对数幅频特性L(ω),可以把幅频特性相乘的关系转化成对数幅频特性相加的关系从而简化计算和方便作图。

另外,以后的分析会表明,L(ω)或它的渐近线大多与lg ω成线性关系。

因此,若以L(ω)为纵轴,lg ω为横轴,则其图线为直线,这也使频率特性的计算和绘制过程大为简化。

①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横坐标表示角频率ω,单位为弧度/秒(rad/s ),按lg ω均匀分度,但对ω而言是不均匀的,两者的相应关系参见图4-3所示,频率从1到10 的对数值见表4-1所示。

在横坐标上,ω每变化10倍,横坐标就变化一个单位长度,我们以后称为一个“10倍频程”(记为dec )。

纵坐标表示L(ω),单位为分贝(dB ),均匀分度,如图4-3所示。

由于只有横坐标为对数坐标,纵坐标不是对数坐标,所以又称为半对数坐标图。

这一点在画图时必须要注意。

② 对数相频特性曲线横坐标表示角频率ω,单位为弧度/秒(rad/s ),按lg ω均匀分度,但对ω而言是不均匀的,纵坐标表示υ(ω),单位为度(o ),均匀分度,如图4-4所示。

第二节 典型环节的Bode 图一、比例环节1.传递函数为 K s R s C s G ==)()()(图4-3 Bode 图坐标系2.频率特性为 K j R j C j G ==)()()(ωωω3.对数频率特性为 L(ω)=20lgK (dB) υ(ω)=0o 4.Bode 图1)对数幅频特性L(ω) L(ω)为水平直线,其高度为20lgK 。

如图4-4所示。

2)对数相频特性υ(ω) υ(ω)为与横轴重合的水平直线。

如图4-4所示。

比例环节放大倍数K 变化,系统的L(ω)上下平移,但υ(ω)不变。

二、积分环节1.传递函数为 Ts s R s C s G 1)()()(==2.频率特性为 ωωωωjT j R j C j G 1)()()(==3.对数频率特性为 L(ω)=-20lgT ω=-20lgT-20lg ω (dB) υ(ω)=-90o 4.Bode 图1)对数幅频特性L(ω) L(ω)为过点(1,20lgK )、斜率为-20dB/dec 的一条直线。

如图4-5所示。

图4-4 比例环节的Bode 图2)对数相频特性υ(ω) υ(ω)为一条-90o 的水平直线。

如图4-5所示。

三、理想微分环节 1.传递函数为 s s R s C s G τ==)()()( 2.频率特性为 τωωωωj j R j C j G ==)()()(3.对数频率特性为 L(ω)=20lg τω (dB) υ(ω)=90o 4.Bode 图1)对数幅频特性L(ω) L(ω)为过点(1,20lg τ)、斜率为20dB/dec 的一条直线。

图4-5 积分环节的Bode 图2)对数相频特性υ(ω) υ(ω)为一条90o 的水平直线。

四、惯性环节1.传递函数为 11)()()(+==Ts s R s C s G 2.频率特性为 11)()()(+==T j j R j C j G ωωωω3.对数频率特性为 1)(lg 201)(1lg20)(22+-=+=ωωωT T Lυ(ω)=-arctanT ω 4.Bode 图1)对数幅频特性L(ω) 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L(ω) 是一条曲线,逐点描绘很繁琐,通常采用近似方法绘制,即先作出L(ω)的渐近线。

①低频渐近线:指ω→0时的L(ω)曲线 当ω《1/T ,T ω《1时01lg 201)(lg 20)(2=-=+-=ωωT L图4-6 理想微分环节的Bode 图为一条0dB 的水平线。

②高频渐近线:指ω→∞时的L(ω)曲线 当ω》1/T ,T ω》1时ωωωT T L lg 201)(lg 20)(2-=+-=为过点(1/T ,0)、斜率为-20dB/dec 的一条直线。

交接频率:指高、低频渐近线交接处的频率, 显然, 惯性环节的交接频率为ω=1/ T 。

修正量:最大误差发生在交接频率ω=1/ T 处,该处的实际值为 dB T L T03.32lg 201)(lg 20)(21-=-=+-==ωωω所以其最大误差约为3dB 。

因此,若需精确曲线,则先在交接频率ω=1/ T 处定一个-3dB 点,然后用一条光滑曲线与渐近线连接起来,就得到精确曲线。

2)对数相频特性υ(ω) 也可用近似画法。

① 低频渐近线:当ω→0时,υ(ω)→0。

因此,低频渐近线为一条υ(ω)→0的水平线。

② 高频渐近线:当ω→∞时,υ(ω) →-90o 。

因此,高频渐近线为一条υ(ω)→-90o 的水平线。

③交接频率处的相位:当ω=1/ T 时,υ(ω)=-arctan1=-45o 。

五、比例微分环节 1.传递函数为 1)()()(+==s s R s C s G τ 图4-7 惯性环节的Bode 图2.频率特性为 1)()()(+==ωτωωωj j R j C j G3.对数频率特性为 1)(lg 20)(2+=τωωLυ(ω)=arctan τω 4.Bode 图同理,比例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L(ω)和相频特性υ(ω) 也是曲线,逐点描绘很繁琐,通常也采用近似方法绘制。

因为其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与惯性环节只相差一个符号,所以只要把惯性环节的Bode 图向上翻转一下即可。

如图4-8所示。

六、振荡环节1.传递函数为 2222)()()(n n n s s s R s C s G ωξωω++== 2.频率特性为ωξωωωωωωξωωωωωωn n n n n n j j j j R j C j G 2)(2)()()()(222222+-=++== 3.对数频率特性为图4-8 比例微分环节的Bo0de 图222222222)2()1(lg 20)2()(lg20)(n n n nn L ωωξωωωξωωωωω+--=+-=2212arctan )(nnωωωωξωϕ--= 4.Bode 图1)对数幅频特性L(ω) 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L(ω) 是一条曲线,逐点描绘很繁琐,通常也采用近似方法绘制,即先作出L(ω)的渐近线。

①低频渐近线:当ω《ωn 时dB L nn 01lg 20)2()1(lg 20)(2222=-≈+--=ωωξωωω为一条0dB 的水平线。

②高频渐近线: 当ω》ωn 时nn n n nL ωωωωωωωωξωωωlg 40lg 40lg 40)lg(20)2()1(lg 20)(22222+-=-=-≈+--=为过点(ωn ,0)、斜率为-40dB/dec 的一条直线。

③交接频率:振荡环节的交接频率为ω=ωn 。

④修正量:当ω=ωn 时,该处的实际值为 dB L nξξωωω2lg 20)2(lg 20)(2-=-==所以其误差不仅与ω有关,还与ξ有关。

误差计算结果见表4-2。

图4-9 振荡环节的Bode图计算表明,在ω=ωn处,当0.4<ξ<0.7时,误差小于3dB,可以不对渐近线进行修正;但当ξ<0.4或ξ>0.7时,误差较大,必须对渐近线进行修正。

2)对数相频特性υ(ω) 也可用近似画法。

①低频渐近线:当ω→0时,υ(ω)→0。

因此,低频渐近线为一条υ(ω)→0的水平线。

②高频渐近线:当ω→∞时,υ(ω) →-180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