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精神病大条,知识点
精神病护理学重点
精神病护理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自知力: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其完整度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
2、定向力:个体对时间空间周围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自身定向力。
3、幻觉:指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4、假性幻觉:指没有经过感觉器官,直接出现在脑子里的幻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5、妄想:指个人所独有的与自我有切身关系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
6、被害妄想:之病人无中生有的坚信自己或亲人被他人打击或迫害,是一种病理性歪曲信念。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7、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受外界某种力量摆布,不能自已。
8、焦虑:患者毫无理由地感到紧张不安或预感到灾难、威胁,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变化与运动性不安。
常见于焦虑症。
9、木僵:指动作行为、言语活动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严重者出现不吃不喝,不动不语,不拉不撒等症状。
患者一般无意识障碍,能对外界正确感知,各种反射存在。
常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10、蜡样屈曲:木僵基础上出现,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可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11、刚赛尔综合症:指在强烈的心理作用以及特殊的人格特征影响下,出现的类似智能障碍的表现,由于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坏,因此是可逆的,故是一种假性痴呆。
12、谵妄:是一种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显著的兴奋躁动,感知觉障碍为三联征。
常见于急性脑器质性反应。
13、痴呆:是在脑部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常见的慢性脑病综合症。
通常是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的智能障碍与人格衰退;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等都受到损害,由此严重影响患者的职业和社会功能。
14、遗忘综合症:是由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的认知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意识相对完好。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介绍期、认同期、工作期、结束期)1.正确认识精神病及精神病患者2.准确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3.体会患者心境,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4.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态度5.要提高自身素质治疗性沟通的要求:1.保密2.以患者为中心3.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4.接受患者5.避免过多的自我暴露切题会谈阶段:1.准备与计划阶段2.开始交谈阶段3.引导交谈阶段4.结束阶段预防暴力危险的措施:1.合理安置2.注意观察病情3.注意交流技巧4.减少诱发因素5.控制精神症状(服用药物)6.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7.加强人员培训暴力行为发生时的紧急措施:(1)寻求帮助(2)控制场面:言语提醒(简单、清楚、直接)(3)巧夺危险物品,行动果断迅速(4)心理疏导:处理原发事件(5)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6)药物治疗:氟哌啶醇、地西泮、氯丙嗪等自杀的分类:自杀意念、自杀威胁、自杀姿态、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自杀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外化内心活动、尝试学习新的应对方式、合理求助、增加社会支持、鼓励参加活动2.安全护理:重病室安置、密切观察患者自杀的先兆症状、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加强病房安全设施、防藏药、密切观察睡眠情况3.严重自伤自杀行为患者:安置重病室,一对一严密监控,连续评估自杀危险,精神科治疗:服药、防藏药、必要时电抽搐治疗;发生自杀者及时隔离抢救4.做好生活护理5.健康教育出走的预防措施1.与患者建立治疗性的信任关系,加强护患沟通2.创造舒适休养环境。
保证医嘱执行,防藏药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严格实施安全措施4.督促和组织患者参加娱乐活动,使心情愉快,消除恐惧和疑虑的心理障碍,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5.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患者外出活动或做检查要专人陪护,禁止单独外出6.加强与家属联系,鼓励探视精神科安全护理(一)患者的安全管理: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二)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三)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四)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
精神病护理学考试重点
1.强迫观念:是指同一意念的反复联想,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
多见于强迫症。
2.治疗性护患关系:护士在特定的环境中(工作场所)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患者接触沟通所形成的关系称为治疗性护患关系,简称护患关系。
3.自杀:是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
自杀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急危事件之一,也是精神疾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4.妄想: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它是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我有切身关系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5.精神依赖:是指患者对精神活性物质强烈的渴求,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
问答题简述精神科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患者可突然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暴力行为,遇有上述情况医护人员应大胆、镇静、机智、果断地对待患者。
(1)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如攻击他人、破坏物品、自伤等行为时,首先要呼叫其他工作人员寻求援助,保持与患者安全距离约1m左右,并且医护人员站在有利于治疗护理位置,从背后或侧面阻止患者的冲动行为,不可迎面阻拦,以保护患者及自身安全。
用简单、清楚、直接的语言提醒患者暴力行为的结果。
(2)巧夺危险物品,行动果断迅速:对手持凶器或杂物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努力用真诚的语言安抚、劝导患者放下或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乘其不被时拿去,行动要果断,步调一致,配合积极。
不可用强制的方法,硬行夺取,以免激起伤人行为。
(3)心理疏导:护士通过表达对患者安全及行为的关心,缓解患者心理紧张,取得其信任,进而产生感情共鸣,取得患者的配合。
对于有诱发事件引起的暴力行为,应及时处理原发事件,以平和患者的愤怒,并可适当答应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自行停止暴力行为。
(4)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发生暴力行为,医护人员应齐心协力,迅速进行保护性约束,并开医学保护性约束医嘱,以缓和的语气告诉患者约束原因,同时做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遭到其他患者的报复伤害。
最新自考精神护理学重点
最新自考精神护理学重点一、概述精神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与精神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以下是最新的自考精神护理学重点。
二、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1. 熟悉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分类系统,如DSM-5和ICD-10。
2. 掌握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3. 了解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
三、精神护理基本原则1. 尊重和关怀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护理环境。
3.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和康复计划。
4.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四、精神疾病护理干预1. 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 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
-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技巧。
2. 药物治疗:- 了解常见的精神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 掌握用药原则和副作用管理。
3. 环境管理:- 创建适宜的治疗环境,包括噪音和光照的控制。
- 提供刺激丰富的活动和康复项目。
五、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1. 掌握自杀风险评估的常用工具和方法。
2. 了解自杀干预的原则和策略,包括危机干预和安全管理。
六、精神卫生促进和预防策略1. 提倡精神健康教育和宣传。
2. 鼓励积极心理调适和减轻精神压力的方法。
3. 加强社区精神卫生资源的建设。
七、精神护理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 遵守护理伦理准则,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精神卫生法和患者权益法。
八、精神护理的研究和创新1. 关注最新的精神护理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2. 探索创新的护理方法和技术,以提高精神护理服务的质量。
以上为最新自考精神护理学的重点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归纳
运动行为障碍类型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刻板运动、模仿动作、作态)
12
精神分裂症特点
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13
精神分裂症类型
Ⅰ型(以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Ⅱ型(以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孤僻内向)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归纳
序号
重点内容
详细描述
1
精神障碍的病因
生理因素(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年龄与性别因素、器质性因素、神经生物化学改变)、心理因素(生活事件、自然灾害)、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移民因素)
2
精神症状的检查方法
面谈(病人描述其病态的内心体验)、观察(通过言谈、表情、动作行为发现的异常)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迟缓、思维奔逸、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贫乏、思维中断)、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超价观念)
9
心境障碍表现
情感性质改变(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稳定性改变(情感脆弱、情感淡漠、病理性激情)、情感协调性改变(情感倒错、情感幼稚)
10
意志障碍类型
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
14
神经症分类
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单纯性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
15
常见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
16
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TCAs(三环类抗抑郁药)、碳酸锂(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症首选药物)、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经典药物)等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
1、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2、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即清晰度如何(表现在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3、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4、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
5、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是一种有侼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方式6、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必须逐渐加大剂量才能达到预期效应的现象。
7、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8、酒依赖:俗称“酒瘾”,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9、戒断综合征:指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
10、震颤谵妄:在长期酒依赖的基础上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酒量时,引发的一种历时短暂、并有躯体症状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1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12、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即主要指回忆过程障碍。
13、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14、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
15、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语言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
16、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动,可维持很长时间,称(空气枕头)17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一般指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比病往往有复发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护士在精神健康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技巧
护士在精神健康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护士在医疗团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精神健康护理领域。
他们负责评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精神健康问题,同时提供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恢复并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护士在精神健康护理中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巧。
1. 精神疾病的了解护士需要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有深入的了解,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他们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以便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护理。
2. 心理评估和诊断护士需要具备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的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与患者的面谈和观察,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行为表现和认知功能等方面的信息,以便能够确定患者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3. 心理危机干预护士需要学会应对心理危机,并提供适当的干预。
他们需要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以便能够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并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应对危机事件。
护士还需要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危机评估、危机干预计划的制定以及危机后的支持和跟进等。
4. 药物治疗的监测与管理护士在精神健康护理中还需要具备对药物治疗的监测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常用的精神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以便能够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
5. 心理教育与支持护士在精神健康护理中需要提供心理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了解他们的疾病和治疗过程。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以便能够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
6. 自我护理与辅导护士在精神健康护理中也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学会进行自我护理和辅导。
他们需要了解常见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以便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
总结:护士在精神健康护理中需要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他们需要了解精神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具备心理评估和诊断的能力,掌握心理危机干预和药物治疗的管理技巧,同时提供心理教育和支持。
护理学考研精神科护理学重要知识点串讲
护理学考研精神科护理学重要知识点串讲在护理学考研中,精神科护理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精神科护理学是指在护理实践中,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学科。
本文将围绕精神科护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串讲,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一、精神疾病的分类根据国际疾病编码标准,精神疾病被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等。
了解精神疾病的分类,对于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
二、精神科护理中的评估与观察在精神科护理中,评估与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评估,包括患者的行为、言语、情绪和精神状态等。
在观察时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幻觉妄想、自杀倾向等重要指标,以及药物副作用等。
三、精神科护理的沟通技巧精神科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护士需要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
在与精神疾病患者交流时,要保持耐心、尊重和理解,避免使用负面词汇或进行刺激性的问题提问。
同时,护士需要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进行交流,以利于患者的理解和接受。
四、精神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护士需要熟悉常用的精神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等。
在用药过程中,护士需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适应症和副作用等信息,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用药反应。
五、精神科护理的危机干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危机行为,护士需要具备危机干预的能力。
在危机干预中,护士需要迅速判断患者的危机程度,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包括安抚患者情绪、减轻焦虑、避免危险行为的发生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六、精神科康复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和职业康复等内容。
护士需要通过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改善自我认知和增强社交能力。
此外,护士还需要提供社会支持和职业康复的指导,帮助患者尽早融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护士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技巧
护士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技巧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压力。
作为护士,参与精神疾病护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责任重大的工作。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护士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技巧。
一、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护士在精神疾病护理中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健康知识。
了解各种精神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是提供有效护理的基础。
护士应该熟悉常见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并了解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此外,护士还应该了解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沟通与倾听技巧在精神疾病护理中,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频繁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够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助于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
护士应该学会倾听,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怀。
同时,护士还需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非语言沟通、积极倾听和表达技巧等,以便更好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理解。
三、危机干预和处理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常常面临危机和紧急情况,护士需要具备危机干预和处理能力。
护士应该能够快速判断危机的性质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在危机处理中,护士需要保持冷静和专业,与患者建立紧密联系,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支持。
此外,护士还应该了解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巧,如情绪调节、冲突解决和危险评估等,以提供有效的护理和保障患者的安全。
四、团队合作与多学科协作精神疾病护理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护士需要与医生、心理治疗师、社工等专业人员进行紧密合作。
护士应该了解不同专业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和决策,为患者提供全面和综合的护理。
团队合作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总结起来,护士在精神疾病护理中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健康知识、良好的沟通与倾听技巧、危机干预和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多学科协作的能力。
全国注册护士中的精神卫生护理知识点整理
全国注册护士中的精神卫生护理知识点整理精神卫生护理是护理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地开展精神卫生护理工作,全国注册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精神卫生护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精神卫生护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了解和实践精神卫生护理。
一、精神卫生护理概述1. 定义:精神卫生护理是指针对患有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的个体,通过综合护理措施,促进其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工作。
2. 目标: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信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痛苦感,改善社会功能,促进康复。
二、精神卫生护理知识点1.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精神分裂症:思维内容和过程紊乱,幻觉、妄想等症状明显。
- 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卑、自责等症状常见。
- 焦虑症:过度焦虑,常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
- 边缘人格障碍:自我认同不稳,人际关系困难等特征。
- 应激与适应疾病:长期或重大压力引起的身心障碍。
2. 精神卫生评估与护理干预- 精神状态评估:包括情绪、认知、行为、危险因素等方面的观察与记录。
- 环境干预:打造安静、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刺激物和噪声。
- 安全保障: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进行安全监护,预防自残行为的发生。
- 药物治疗:按医嘱给予抗精神药物,定期监测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
- 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内心需求,给予鼓励、理解和支持。
3. 精神卫生危机干预与预防- 危机干预:及时响应和处理精神卫生危机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痛苦和防止伤害。
- 维持治疗:鼓励患者继续接受治疗,遵循医嘱,稳定情绪状态。
- 社会支持: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家人的沟通合作,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4. 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 康复评估:对患者进行康复需求和能力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 康复训练:提供各种形式的康复训练,包括言语训练、体能锻炼、职业技能等。
- 健康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增强预防与控制意识。
结语:精神卫生护理对于全国注册护士来说至关重要。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第一章1精神科护理学:是以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2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3精神障碍泛指所有的精神活动障碍,包括轻性精神功能减退和严重的精神紊乱(精神病).第二章1精神疾病病因(1)生物学因素遗传脑发育异常躯体疾病:脑部疾病(脑炎,脑血管病,脑萎缩);癫痫病人(脑电活动改变);脑功能改变(感染中毒,代谢紊乱)机体功能状态(2)心理社会因素性格特征应付方式应激(生活事件)2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主要依据症状学分类的原则3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病型,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深对疾病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断、治疗与护理。
4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本质)5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6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感觉(sensation)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
(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1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焦虑症。
(2).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
(3)。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整理版)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整理版)精神科护理学是为心理障碍患者提供的全面和综合的护理服务。
由于精神障碍的某些特殊性质,精神科护理学需要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下面是精神科护理学的重点。
一、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的分类是精神科护理学重要的知识点。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心理障碍分类体系主要有ICD-10和DSM-5两种分类。
Nursing Diagnosis(护理诊断)作为精神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护理诊断(护理需求)。
二、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心理障碍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和病因影响的,精神科护理工作者需要掌握这些因素和病因以便更好地了解病人疾病的本质和提供更为完善的护理。
这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需要系统化地进行护理评估,以便更好地判断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三、精神科药物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使用的精神科药物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见的精神科药物及其作用、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项和护理监护。
四、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作为心理障碍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人际治疗等多种方法。
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当熟悉这些技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协助心理医生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危机干预危机是指人在特定的环境中,遭遇到极度的心理压力,无法承受而出现的严重情绪反应。
精神科护士需要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危机干预模式,使得护士能够迅速发现危机,对危机进行评估,并优先对危机等级高的病人进行干预。
在干预过程中,护士需要高度的沟通技巧和分析能力。
六、自杀防范自杀是由重度心理障碍引起的危险行为,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自杀行为的预测和评估方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杀防范体系,并保证病人的安全。
七、心理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技能是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最基本的必备技能,包括沟通技巧、行为管理、观察能力等。
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实践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护理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病人。
八、家庭护理家庭护理作为心理障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关注和支持。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精神病: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消失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峻的精神疾病。
2.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洁问题赐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有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3.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消失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适的姿态,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4.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心情、行为,转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靠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5.戒断状态:是指因削减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别心理生理症状群。
6.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长久的情感或心境转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7.瘴症:分别(转换)性障碍:以往也称瘠症、歇斯底里,是指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
8.留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主要特征是明显的留意力不集中和留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德障碍。
二、简答题1.何为自知力?自知力的表现有哪些?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熟悉和推断力量。
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熟悉,即承认有病;对症状的熟悉,即对病变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不正常体验能正确辨别和描述,熟悉到它们是疾病的表现;对治疗的熟悉,即存在治疗依从性,有主动接受治疗的愿望或者听从治疗。
自知力是临床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猜测疗效、推断预后的一个必不行少的重要指标。
2.如何鉴别痴呆和老年抑郁。
鉴别要点老年抑郁症痴呆综合征心情变化明显不明显患者态度承认隐蔽记忆力近、远均差近1>远13.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1)发病常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起病前多有肯定的人格基础;(3)其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4)自知力大都良好,有现实检验力量;(5)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6)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护理学中的精神疾病护理
护理学中的精神疾病护理精神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具有情绪、认知、行为异常的一类疾病。
在护理学中,精神疾病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精神健康状态。
本文将探讨在护理学中的精神疾病护理,包括其基本原则、护理方法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一、基本原则在进行精神疾病护理时,以下基本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1. 尊重与尊严:每个患者都应被尊重和受到尊严的对待。
护士应该理解每个患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格。
2. 维护安全: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的倾向,护士应该采取措施确保他们的安全。
这包括监测他们的行为、提供安全环境和持续的监护。
3. 综合治疗: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和其他治疗人员密切合作,制定综合治疗计划。
这个计划应涵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
4. 家属支持:家属的支持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与家属保持沟通,提供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并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
二、护理方法在进行精神疾病护理时,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护士提供有效的护理。
1. 观察与评估: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情绪和言语。
通过详细的评估,护士可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2. 有效沟通:护士应学会与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包括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感受、提供支持和鼓励,并通过非语言沟通来传达积极的情绪和信息。
3. 药物管理:精神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
护士应该了解各种精神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并确保患者按时服药,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心理支持: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士-患者关系,护士可以提供心理支持。
他们可以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提供安慰和鼓励。
三、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以下是在与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沟通时的一些技巧。
1. 接纳与理解:护士应该接受每个患者的独特性,并尝试理解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避免对患者的行为持有偏见或冷漠的态度。
2. 进行开放式的对话:与患者进行开放式的对话,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护理学中的精神生理与精神疾病
护理学中的精神生理与精神疾病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涵盖了众多分支和领域。
而在护理学中,精神生理与精神疾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精神生理的概念、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常见类型、护理学中对精神疾病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精神生理的概念精神生理是指精神和生理两个层面的交互作用。
作为人类复杂的行为系统,精神生理与人的身体机能密切相关。
在精神生理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一些心理因素对生理过程的影响,比如压力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情绪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等。
通过深入研究精神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二、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常见类型精神疾病是指由于遗传、环境、社会、生物、心理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等。
这些疾病在不同的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三、护理学中对精神疾病的应对措施在护理学中,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学中对精神疾病的应对措施:1. 评估和监测: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心理状态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行为和日常功能进行监测,以及对其精神状态进行观察。
2. 创造稳定的环境:精神疾病患者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护士需要保持治疗环境的安静和稳定。
在提供护理过程中,注意减少噪音、保持良好的照明和卫生条件等。
3. 心理支持: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因此护士需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倾听。
借助有效的沟通技巧,护士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减轻压力、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4.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护士需要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此外,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5. 康复护理:精神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康复过程。
护士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康复计划,并提供相关的康复护理措施,如心理疏导、行为训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希腊最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脑是思维活动的器官,提出了精神疾病的体液病理学说。
2.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 Ⅰ比奈是第一个被任命为“疯人院”的医生,主张人道的对待患者,这也被公认为精神医学的首次革命性运动;现代精神病学之父克雷丕林,最早提出了精神疾病分类原则Ⅱ弗洛伊德-心因性病因论Ⅲ仲斯-社区精神卫生运动Ⅳ1953年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发现和应用3.1873年琳达理查兹首先提出了精神科护理计划,确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模式,因此它被称为美国精神科护理的先驱4.《精神卫生法》2012年10月通过,2013年5月1日开始使用5.知情同意的基本要素:提供信息、信息的理解、做决定的能力和自愿参加等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没有重点全是重点】1.精神疾病分类系统: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第十版(ICD-10)第五章②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Ⅲ)2.在诊断中采用的四大标准(CCMD-Ⅲ):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3.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合②精神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控制③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④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3.认知障碍:㈠感知觉及其障碍⒈感觉障碍⑪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增加,多见于焦虑症⑫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木僵状态⑬内感性不适: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挤压、虫爬样),患者对此种感觉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⑭感觉倒错:指患者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甚至相反的异常感受,多见于癔症⒉知觉障碍⑪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完全不相符的事物,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症⑫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①幻听:最常见的幻觉,分为非言语性幻听;言语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思维鸣响)②幻视③幻嗅:患者有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的感受④幻味:患者感受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味道因而拒食⑤幻触:多见于可卡因中毒,常与被害妄想共存⑥内脏性幻觉:与内感性不适相对,能清楚描述,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共存⑦真性幻觉:幻觉形象与真实食物完全相同⑧假性幻觉:幻觉表象不清晰不鲜明生动不完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⒊(选择)感知综合障碍: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该事物个别属性发生错误感知。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抑郁症。
分为①空间感知综合障碍②时间感知综合障碍③运动感知综合障碍④非真实感㈡思维障碍:⒈联想障碍①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脑子就像抹了油的机器,转的太快了。
常见于躁狂发作②思维迟缓:与思维奔逸相对,指联想速度减慢,脑子就像没抹油的机器,转不过来了。
多见于抑郁发作③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里空空的④思维松弛(思维散漫):意识清晰,但思维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联想内容缺乏逻辑关系,交谈困难。
见于精神分裂症⑤思维破裂:在意识清晰情况下,缺乏意义上的连贯逻辑,单独语句通顺,语句之间缺乏联系⑥病理性赘述:指思维过程抓不住主要问题,啰嗦,无主题,东拉西扯,与思维破裂不同,最终会回到主题。
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⑦思维中断(思维阻滞):突然停顿,片刻又重复说话⑧持续言语:给患者提一系列问题,每次重复第一次回答的话⑨重复言语:多次重复一句话句末几个字词⑩刻板言语:机械的重复没有意义的词句①模仿言语:刻板的模仿周围人言语,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②思维插入(思维被强加):有某种思想不是自己的,脑子里插入了别人的思想③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思维强制性大量涌现在脑中,难以排出,后又迅速消失④强迫性思维:脑中反复不自觉出现同一内容思维⒉思维逻辑障碍:①病理性象征性思维②语词新作③逻辑倒错④矛盾观念⒊思维内容障碍:(理解)妄想类型: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被洞悉感、释义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疑病妄想、被窃妄想、发明妄想、非血统妄想、特殊意义妄想、变兽妄想、附体妄想、超价观念)㈢注意障碍:①注意增强:对环境高度警惕,过分注意自己健康状态②注意涣散:注意力不集中③注意减弱:注意广度缩小,注意稳定性下降④注意转移:主动注意不能持久⑤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㈣记忆障碍:①记忆增强②记忆减退③遗忘④错构⑤虚构⑥似曾相识感⑦视旧如新㈤智能障碍:①精神发育迟滞②痴呆㈥定向力障碍㈦意识障碍:⑪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意识障碍①嗜睡②意识混沌③昏睡⑫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意识障碍①谵妄状态②梦样状态③朦胧状态㈧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临床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预防疗效、判断预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⒋妄想的特征:①信念歪曲②坚信不疑③内容为个人独有,与文化或亚文化群体某些共同信念不同⒌错构VS虚构:⑪相同点:①都属于记忆障碍②都是由于遗忘引起的⑫不同点:①错构:以过去经历过的事件为基础;虚构: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②错构: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虚构:虚构的内容自己也不能再记住,叙述内容常常变化③错构:不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对自己认为的内容坚信不疑;虚构:容易受暗示的影响④错构:多见于老年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虚构: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⒍错觉VS幻觉:⑪相同点:都属于知觉障碍⑫不同点: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符的的事物。
幻觉,即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
按涉及的感觉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
7.精神发育迟滞vs痴呆:⑪相同点:都属于智能障碍⑫不同点:精神发育迟滞是个体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智力水平;由于智力发育受阻,往往还伴有社会功能障碍⑬痴呆是指个体由于器质性病变,患者虽没有意识障碍,但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意向亢进等。
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和麻痹性痴呆等。
8.情感障碍:通常包括㈠情感性质的改变⑪情感高涨⑫欣快⑬情绪低落⑭焦虑⑮恐惧㈡情感稳定性障碍⑪情感淡漠⑫情感麻木⑬情感脆弱⑭情感爆发⑮病理性激情⑯易激惹性㈢情感协调性障碍⑪情感倒错⑫情感幼稚⑬矛盾情感⑭被强加的情感⑮病理性心境恶劣9.意志障碍:㈠意志障碍⑪意志增强⑫意志减弱⑬意志缺乏⑭矛盾意向㈡动作与行为障碍⑪精神运动性兴奋①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②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⑫精神运动性抑制①木僵②蜡样屈曲③缄默症④违拗症⑤刻板动作⑥模仿动作⑦作态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1.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 ⑪.了解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⑫.建立护患关系的基本要求: ①正确认识精神疾病②尊重患者人格③体会患者心境④持续性与一致性态度⑤要加强自身修养2.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过程(三个): ⑪.介绍期⑫.认同与工作期⑬.结束期3.与不同精神病患者沟通的技巧:⑪对妄想患者,护士要启发患者述说,以便了解其病情。
交谈时,要以听为主,对患者所述之事不做肯定也不予以否定,更不要与其争辩,以免成为患者幻想的对象,待患者病情稳定症状松动时再帮助其认识⑫对缄默不语的患者,护士可以关切的坐在其身边,让患者充分感受护士对他的理解和重视⑬对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护士应避免与患者单独共处一室,避免激惹性语言,不要站在患者正面,而应站在患者两侧。
如发现其有攻击行为可以握住患者打人的手臂,并拍其肩,用坚定而又温和的态度劝说,暗示其局面已得到控制⑭对于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护士要诱导患者述说内心的痛苦多安慰鼓励启发患者回顾快乐的往事,并表示赞同和肯定⑮对于木僵或者癔症的患者,护士切忌在他们面前谈论病情,做任何治疗与护理之前应向患者介绍清楚,获得患者同意⑯对于异性患者,护士的态度要自然,应谨慎、稳重,以免患者把正常的关心当做恋情,产生误会4.精神疾病的康复三项基本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回归社会。
功能训练是康复的方法和水段;全面康复是康复的准则和方针;回归社会是康复的目标和方向5.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⑪始动性缺乏的行为训练①独立生活技能训②文体娱乐活动训练⑫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⑬社会技能康复训练①社会角色技能训练②人际交往训练㈣学习行为技能训练㈤职业技能训练6.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⑪行为:兴奋刺激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
一些早期的兴奋行为包括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或面部的肌肉紧张等⑫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异常欣快、激动和情感不稳定可能表示患者将失去控制⑬语言:患者在出现暴力行为之前可能有一些语言的表达,包括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胁,或提一些物理要求,说话声音大并具有强迫性等⑭意识状态: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也提示暴力行为可能发生7.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⑪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⑫巧夺危险物品,行动果断迅速⑬心理疏导⑭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8.自杀行为按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自杀意念,自杀威胁,自杀姿态,自杀未遂,自杀死亡9.自杀行为发生的⑪有企图自杀的病史⑫语言信息如“我不想活了”⑬行为信息如将自己反锁在室内或关在隐蔽的地方⑭情感信息如情绪低落10.出走的原因:①患者自知力缺乏②受幻觉妄想支配③有严重自杀观念的患者④戒断症状⑤意识障碍,智能障碍⑥强制住院的患者⑦思念亲人⑧恐惧心理⑨工作人员态度生硬⑩管理松懈疏忽大意11.出走的征兆评估:⑪病史中有出走⑫患者有明显的幻觉、妄想⑬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不愿住院或强迫入院⑭患者对住院及治疗感到恐惧,不能适应住院环境⑮患者强烈思念亲人急于回家⑯患者有寻找出走机会的表现12.出走行为的护理诊断:①有受伤害的危险②有走失的危险13.噎食的护理诊断:①吞咽障碍②有窒息的危险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谵妄临表:①意识障碍:主要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是谵妄的核心症状;有昼轻夜重的特点(又称“日落效应”)②错觉和幻觉:多以恐怖性的错觉和幻视为主。
③思维障碍④心境异常⑤记忆障碍2.谵妄诊断:又受伤的危险;急性意识障碍。
3.AD临表:⑪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智能障碍,伴有言语、视空间技能障碍、人格改变及心境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