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还原性-高中化学实验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的还原性
河北省唐山开滦一中张俊雅
一、使用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乙醇,第2课时
二、实验器材:
1.铜丝,无水乙醇,酒精灯,试管
2.铜片,无水乙醇,胶头滴管,毛笔,三脚架
3.铜丝,异丙醇,叔丁醇,酒精灯,试管
4.无水乙醇,硫酸溶液(2mol/L),重铬酸钾溶液(5%),无水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0.01%),试管
三、实验创新要点:
1.用铜片代替铜丝,直接向被加热的铜片上滴加无水乙醇,能够更直观看到铜片上黑红交替的颜色变化,方便学生理解铜在的作用是催化剂,乙醇少量,很快反应完全,能排除乙醇气味的干扰,使学生观察闻到乙醛的气味。
2.增加异丙醇与叔丁醇的对比试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子结构与实验现象的关联,加深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思想。
四、实验原理:
用乙醇做航空燃料的介绍乙醇的燃烧,引入乙醇的其他氧化反应,研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增加对比实验,分析结构对反应的决定作用,以对酒驾的关注,分析乙醇与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的反应。
五、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总结归纳,掌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加深感悟“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思想,了解乙醇与其它氧化剂的反应——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科学素养。
2.多角度的实验设计、实施、点评,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努力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科学素养。
3.解读清洁能源、酒后驾车等当今社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指导实践,发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了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科学素养。
六、实验教学内容:
1.课本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2.改进实验:用铜片代替铜丝,用滴管向被加热的铜片上滴加无水乙醇。
用铜片代替铜丝,用毛笔蘸取无水乙醇刷在被加热的铜片上。
3.对比试验:用异丙醇和叔丁醇代替乙醇,用铜丝进行催化氧化的实验操作
4.拓展试验:无水乙醇+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无水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七、实验教学过程:
①引导学生回顾乙醇可做燃料的视频,展示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创设情境——工人在焊接铜漆包线时,为什么“用酒精处理”?引导学生,进入“分组实验”阶段,完成课本设计的实验。
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闻反应后液体的气味。
图1图2
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入“改进实验”,以下为改进实验的装置
图3图4
图
5
图6
图7 表1 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实质,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的认识。
⑤展示乙醇在人体内代谢的过程、酒驾的恶果、拒绝酒驾的签字现场,创设新情境,结合课本“拓展视野”中交警查酒驾的内容,带领学生完成乙醇与其它常见氧化剂反应的分组实验。
图8
图9
⑥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完成相关练习
八、实验效果评价: 1.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导学生进行了改进实验,增加了对比实验,完成了拓展实验,又在课后引导同学尝试了趣味实验,多角度的实验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多次的深度思考,保持着学习探究的兴奋。
2.改进实验中,铜片代替铜丝,能让学生闻到乙醛的气味,同时,能够一次操作后,观察到铜片上反复的黑红颜色变化,现象更明显,能让学生加深对铜的作用的理解。
3.对比试验的引入,使学生加深感悟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引导学生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对比观察,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科学素养。
4.对角度的实验设计,让整节课,
有色(铜、重铬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都有变化),
有味(乙醛的气味),
有形(多角度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对乙醇的还原性有了更立体更形象的认识),有趣(课上实验和课后延伸充满的趣味性,加强了视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