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复习概述
第一章岩石和地质结构
第一节主要造岩矿物
矿物——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一)矿物的分类
结晶质矿物、非结晶质矿物(玻璃质矿物、胶体质矿物)
(二)矿物的形态
单体形态:
①片状、鳞片状,如云母、绿泥石等。②板状;③柱状;④立方体状;⑤菱面体状;⑥菱形十二面体状。另有多面体状和针状。
集合体形态:显晶集合体;隐晶、胶态集合体
(三)矿物的光学性质
颜色是矿物对光线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
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
透明度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
(四)矿物的力学性质
硬度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解理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的性质
断口完全不具有解理性的矿物,在锤击后沿任意方向发生不规则断裂,其断裂面称为断口。
第二节岩石
岩石是在地壳中按一定规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共生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天然集合体。根据岩石的成因类型,岩石可以分为三类:
岩浆岩炽热的岩浆液体,自地下深处上升,由于温度降低,结晶而成的固体。
沉积岩由堆积和压密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当温度上升或压力增大,或二者兼有时,可由任何类型的原岩形成。
2.1 岩浆岩
一、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岩浆:地壳下面存在着的处于高温高压下的,以硅酸盐为主的熔融状态的物质。
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降低,最终冷凝而成的岩石。岩浆作用: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岩浆沿着地壳中薄弱、开裂的地带向地表方向运动的作用。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未达地表,在地壳中逐渐冷凝的作用
喷出作用岩浆上升,冲出地表而冷凝的作用
岩浆岩的基本类型
侵入岩:深成岩(>3km)一般具有粗粒结构;浅成岩(≤3km)一般具有中粒结构喷出岩:一般为细粒结构、微晶结构或隐晶结构
二、岩浆岩的地质特性
(一)岩浆岩的结构
1.按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2.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可分为: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粒径>10mm;粗粒结构,粒径>5mm;中粒结构,粒径2~5mm;细粒结构,粒径0.2~2mm;微粒结构,粒径<0.2mm)隐晶质结构
3.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及似斑状结构
(二)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珍珠构造、绳状构造、枕状构造
(三)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最常见的是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几种矿物。
2.2 沉积岩
一、概念: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原岩经风化破碎、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母岩的风化破碎作用、沉积物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三、沉积岩的地质特性
(一)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泥状结构、化学结构、生物化学结构
(二)沉积岩的构造
岩层:在地质特性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
夹层:夹在厚层中间的薄层称为夹层。
层的尖灭与透镜体:若岩层在横向延伸方向不大的范围内,一侧逐渐变薄而消失,称为层的尖灭;若两侧均尖灭时,则称为层的透镜体。
层面:分隔不同性质岩层的分界面。可以是平面,但大多是曲面。
层的厚度: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层的厚度。(巨厚层>1.0m 厚层 0.5~1.0m
中厚层0.1~0.5m 薄层0.001m~0.1m 微层<0.001m )
层理:指一个岩层中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和颜色不同的层交替时显示出来的纹理。(水平层理、单斜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
层面构造:在沉积岩岩层层面上往往保留有反映沉积岩形成时的流体运动,自然条件的变化所遗留下来的痕迹,称为层面构造。
顶面构造(波痕、泥裂、鸟足迹、虫痕、雨痕、脚印)
底面构造(底冲刷、槽模)
结核:指包裹在沉积岩体中某些矿物集合体的团块。其成分、结构、颜色等一般与围岩不同。化石:指埋置在沉积岩中的各地质时期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是沉积岩独有的构造特征,是研究地史、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三)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常见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
特有矿物: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生物组分
几乎无: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四、沉积岩分类:碎屑岩类(碎屑+胶结物+杂质):角砾岩、砾岩、砂岩
粘土岩类(主要是粘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颗粒直径常小于0.005mm,含量>50%)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2.3 变质岩
一、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变质作用——指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主要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使其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一般在150~900℃)压力(上百GPa到上千Gpa)化学活泼性流体(发生化学交替或分解作用,形成新矿物)
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接触变质作用、交代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二、变质岩的地质特性
(一)变质岩的结构
压碎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
变晶结构(变质程度较深,矿物重结晶较好,基本为显晶,是多数变质岩的结构特征)
变余结构(变质程度浅,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结构特征,可部分残留下来)
(二)变质岩的构造
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
三、变质岩分类:动力变质岩类、接触变质岩类、区域变质岩类、交代变质岩类
第三节地质年代
一、绝对年代法
二、相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三、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层序法、生物演化律法(在不同层位的岩层中包含的化石各不相同、在不同地区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属于同一时代)、地层接触关系法
第四节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就是指缓慢而长期的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产生相对位移,形变后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形态。
4.1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变位以及洋底的增生和消亡的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地球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行的破坏和建造作用。
各种地质作用(内、外):
一方面不断地破坏原有的物质成分(矿、岩),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形成新的物质成分(矿、岩),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破坏→建设→再破坏→再建设,循环反复,促使地壳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4.2岩层及岩层的产状
一、岩层:由同一岩性组成的,有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
二、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是以岩层面的空间方位及其与水平面的关系来确定的。
三、岩层的露头形态和宽度:决定于岩层产状、地形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水平岩层的露头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的影响,在地质图上,其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