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基础诊断]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基础诊断]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1.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其中在位48年,竟有20年不上朝处理政事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熹宗C.明武宗D.明神宗2.明末农民起义可以说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的“人祸”是指()①政治腐败②财政危机③陕北大旱④加派赋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李自成的起义军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其原因包括()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②规定了严明的军纪③顺应了推翻腐败王朝的民心④建立了大顺政权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明朝被推翻的时间是()A.1644年B.1643年C.1616年D.1635年5.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A.前金B.后金C.大金D.大清6.明朝灭亡以后,某位明朝将领开关降清,帮助清军打败李自成的军队。

他是()A.皇太极B.吴三桂C.努尔哈赤D.张献忠【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故选D项。

2.【答案】B【解析】“人祸”指人为因素,此处主要指政治腐败、加派赋税等因素,①②④都属于此范围;“天灾”是指自然因素,③属于这一范围。

故选B项。

3.【答案】B【解析】①②③是起义军发展壮大的原因,④是起义军发展壮大的结果,故选B项。

4.【答案】A【解析】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被推翻。

故选A项。

5.【答案】C【解析】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故选C项。

6.【答案】B【解析】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故选B项。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题1.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B )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B.朝政混乱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D.宦官专权2.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A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3.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B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B.提出“均田免赋”C.不得侵占民房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4.导致明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 )A.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B.宦官专权C.连年天灾D.阶级矛盾激化5.推翻明朝统治的是(B )A.吴三桂领导的叛军B.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C.努尔哈赤领导的金军D.皇太极领导的清军6.皇太极继位后,改族名为满洲的时间是(C )A. 1635年B. 1636年C. 1644年D. 1616年7.明末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均田免赋”主要是针对的下列哪项的(C )A.宦官专权B.官员贪赃枉法C.兼并土地,赋税沉重D.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8.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在绝望中自缢,他是 (C )A.明太祖B.明成祖C.崇祯帝D.努尔哈赤9.清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B )A.1626年,努尔哈赤B.1636年,皇太极C.1638年,多尔衮D.1644年,李自成10.与后金和清朝的关系最为类似的一组是(C )A.西晋与东晋 B.北宋与南宋C.契丹与辽朝 D.蒙古与元朝11.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军将领是(B )A.李自成B.吴三桂C.戚继光D.皇太极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么黄雀应该是(D )A.西晋B.唐朝C.明朝D.清朝1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是(C )①西夏②元③明④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描述的是老百姓对“闯王”的欢迎、支持,明朝百姓要“开了城门迎闯王”的原因是()①提出了“均田免粮”和“平买平卖”的口号;②打开官府的粮仓金库,放粮发钱,救济饥民;③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交战;④“闯王”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军。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2.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B.提出“均田免赋”C.不得侵占民房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3.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B.朝政混乱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D.宦官专权4.下列关于如图人物说法错误的是()A.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B. 建立大西政权C. 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D. 是农民起义的领袖5.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B. 连年混战C. 国力强盛D. 社会安定6.明朝灭亡的原因有()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农民起义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

”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

文中的“他”是()A. 忽必烈B. 努尔哈赤C. 成吉思汗D. 康熙8.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康熙帝D. 乾隆帝9.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名改为()A. 回族B. 满族C. 满洲D. 党项10.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 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二非选择题1.政治腐败:明代________,政治日益________。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如__________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A.努尔哈赤 B.皇太极C.鳌拜 D.康熙2.下列城市未被女真(满洲)族作为国都的是()A.赫图阿拉 B.沈阳 C.北京 D.南京3.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一统”局面的首次出现B.封建社会繁荣和开放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4.下列史实与对应的历史人物,不存在内在联系的是()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B.明成祖﹣﹣设内阁C.清顺治帝﹣﹣改国号为“清”D.清雍正帝﹣﹣设军机处5.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A.16世纪40年代B.16世纪60年代C.17世纪40年代D.17世纪60年代6.“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梅花岭上有一位扬州英雄的衣冠冢,他是()A.文天祥B.李庭芝C.岳飞 D.史可法7.你认为在清朝初期,皇帝的权力受到下列哪个机构的制约()A.中书省B.内阁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8.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元昊﹣﹣契丹 B.成吉思汗﹣﹣满洲C.完颜阿骨打﹣﹣党项D.努尔哈赤﹣﹣女真二.填空题(共3小题)9.男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错误:正确:。

10.1616年,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迁都北京,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1.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的杰出首领是努尔哈赤。

(判断对错)三.辨析题(共1小题)1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辽国和元朝还是少数民族建立起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错误:改正:.四.解答题(共1小题)13.1616年,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1635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歌谣出现在()A.唐朝末年B.元朝末年C.明朝末年D.清朝前期2 .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A.藩镇割据B.五代十国C.宋金对峙D.明清易代3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一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元末农民起义D.李自成起义4 .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宣告覆亡。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吴三桂B.李自成C.皇太极D.努尔哈赤5 .清朝的建立者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多尔衮D.康熙帝6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述材料中“农民军”的统一指挥者是A.安禄山B.施耐庵C.黄巢D.李自成7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其主要原因是8 .某同学制作了“朝代更替表”,其中空框处分别是陶州I→∣I一》I五代十国IT辽「夏可一》I IfA.秦朝元朝B.秦朝清朝C.唐朝元朝D.唐朝清朝9 .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这主要表现为()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的范围非常大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10 .土地和赋税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11 .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①回族②满洲③党项族④蒙古族⑤契丹族A.@@B.③④C.②③④D.①⑤12 .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及答案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知识点 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 政治腐败 : 明朝中后期 , 皇帝 多是沉迷享乐 , 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 大臣们结党营私 , 争权夺利。

2. 社会动荡 :朝政的混乱 ,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法纪松弛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 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 官僚、 地主等疯狂 兼并土地 , 肆意侵占民田 , 致使大 量农民流离失所。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3. 原因( 1 ) 主要原因 : 明朝末年 , 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 民 众不堪重负 , 怨声载道 , 阶级矛盾 异常尖锐。

( 2 ) 直接原因 : 当时 陕西 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 庄稼颗粒无收 , 饥民遍野 , 官府不顾民众 死活 ,催征如故。

4. 过程( 1 )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 , 提出“ 均田免赋 ”的口号 , 得到广大农民 的热烈拥护。

( 2 )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 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3 ) 起义军英勇作战 , 纵横于河南、湖广等 10 余省。

( 4 )1643 年 , 李自成在 西安 建立政权 , 国号 大顺 。

5. 结果: 1644 年 4月,李自成攻占 北京城 ,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 翻。

知识点 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6. 满洲兴起( 1 ) 后金建立 :1616 年, 努尔哈赤 统一了女真各部 ,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 , 史称 后 金。

( 2 ) 清朝建立 :1635 年,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 ; 次年, 改国号为清。

明朝的灭亡课前自主预习, 纷争不已。

7. 清兵入关( 1 ) 清兵入关 : 明朝灭亡后 , 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吴三桂 降清 ,引清军入关 , 并 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 2 ) 李自成战败 :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 退回北京 , 随即离京西行 , 转战各地 , 最后失 败。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1.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智慧,下列哪些历史事件能够体现出图片中的智慧结论?()C.清军入关、开元盛世D.明朝的灭亡、贞观之治2.“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诉材料反映的是()A.黄巾起义B.大泽乡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3.“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

三月……十八日,进占外城。

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陈桥驿兵变D.李自成起义4.下列图片中①①①①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秦、汉、唐、元B.唐、北宋、元、明C.唐、南宋、元、清D.唐、北宋、南宋、清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共进京赶考,不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李自成。

这是因为李自成曾经A.推翻了明王朝B.攻占北京却又被迫放弃北京C.攻占北京却又拱手让给清王朝D.建立大顺政权都城没有设在北京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①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①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①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明末流行一首民谣:“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反映了()A.广大农民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B.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C.各级官吏对民众进行百般盘剥D.明末民族矛盾异常尖锐8.清初名臣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李自成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政权,其主要原因有()①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人民拥护②严明的军纪③起义军英勇作战④清兵入关灭亡明朝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下列对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A.阶级矛盾尖锐B.自然灾害沉重C.民族危机加剧D.统治阶级腐败3.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在()A.成都B.西安C.北京D.山海关4.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A.皇帝很少过问政事,朝政腐败B.土地高度集中C.财政危机深重,政府因而不断加派田赋D.明末陕北地区连年灾荒5.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多疏于朝政,有纵情享乐将政事交给宦官的,有爱好木工的等等。

其中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神宗D.明熹宗6.小明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从中可知他探究的是()A.明朝灭亡的原因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C.明朝时期的英雄D.明朝百姓的生活7.一个王朝的覆灭,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推翻明朝的是()A.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B.皇太极建立的清朝C.投降清朝的吴三桂D.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这里的“黄雀”应该指的是()A.辽B.金C.元D.清9.下面图示所示变化与下列哪一人物相关()A.努尔哈赤B.皇太极C.李自成D.吴三桂10.“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

”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

文中的“他”是指()A.阿骨打B.努尔哈赤C.成吉思汗D.朱元璋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天,明朝殿阁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晚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的原因: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__ ,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表现:各级官吏______ ,对民众百般盘剥;统治阶级疯狂__________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_______ 异常尖锐,天灾进一步导致农民生计难以维持。

2.主要经过:(1)陕北起义后,起义军进入中原,并提出“_______ ”的口号。

(2)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 。

(3)1644年4月,攻破北京,______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的兴起:______年,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

2.清兵入关:明朝将领_________ 降清,引清兵入关。

______ 交战失利后,李自成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难点释疑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多方面原因①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②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的力度。

③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⑤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特别是李自成率领的部队。

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络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2.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中体现的危机表现为()A.土地兼并严重B.皇帝昏庸腐朽C.奸臣把持朝政D.宦官徇私枉法2.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时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时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阅读课本时对“均田免赋、1644年、大顺政权、明朝灭亡”进行了圈画,通过上述重点内容的提示,可以判断该同学阅读的章节是()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2.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的社会现状是()A.陕北连年灾荒B.土地兼并严重C.明末政治腐败D.朝廷赋税苛重3.下列关于明朝灭亡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B.自然灾害加速了明朝的灭亡C.1644年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D.清军入关推翻了明朝的统治4.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区分史实和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深得民心C.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5.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从大泽乡起义到太平天国运动,很多农民起义的领袖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其中,属于李自成建立的是()A.张楚政权B.大顺政权C.太平天国D.东汉政权6.1640年,河南发生饥荒,李自成率军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打开富户金银窖藏赈济贫民,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A.建立起大顺政权B.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C.推翻了明朝的统治D.得到广大饥民的拥护,参军人数增多7.下面三幅图可以用来探究()A.明朝灭亡的原因B.李自成起义的经过C.明朝由盛转衰的原因D.清军入关的影响8.下表为不同史籍对李自成起义的记述。

据此可知起义军主张()A.赈济灾民B.平买平卖C.严明军纪D.减免赋税9.下列从隋至清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隋一唐一辽宋夏金一五代十国一元一明一清B.隋一辽宋夏金一唐一五代十国一元一明一清C.隋一唐一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一元一明一清D.隋一唐一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一明一元一清10.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

七年级历史17课 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17课 附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中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③土地兼并现象严重④吴三桂引清兵人关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宦官擅权,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征派苛捐杂税,人民饥寒交迫无法生存,爆发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并最终推翻了明朝统治。

①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是女真族的发展。

②错误,AD两项不合题意;明朝灭亡以后,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兵人关。

④错误。

B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题文)在中国古代史中,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A.北魏、东魏B.辽、西夏C.后金、元D.金、后金【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初,女真族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1616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3.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下列原因中不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是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B.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C.起义军纵横10余省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

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李自成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

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七年级历史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人教)同步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人教)同步训练及答案

《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明末民通“朝求升,符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中的“闯王”是指()A. 陈胜B. 张献忠C. 黄巢D. 李自成2.下列关于如图人物说法错误的是()A.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B. 建立大西政权C. 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D. 是农民起义的领袖3.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统治的是()A. 吴三桂B. 李自成C. 努尔哈赤D. 皇太极4.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驻守山海关降清的明朝将领是()A. 多尔衮B. 皇太极C. 吴三桂D. 努尔哈赤5.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B. 连年混战C. 国力强盛D. 社会安定6.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A.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B. 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D. 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7.“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

”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

文中的“他”是()A. 忽必烈B. 努尔哈赤C. 成吉思汗D. 康熙8.明朝灭亡的原因有()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农民起义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9.“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描述的是老百姓对“闯王”的欢迎、支持,明朝百姓要“开了城门迎闯王”的原因是()①提出了“均田免粮”和“平买平卖”的口号;②打开官府的粮仓金库,放粮发钱,救济饥民;③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交战;④“闯王”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军。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10.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 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11.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名改为()A. 回族B. 满族C. 满洲D. 党项12.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康熙帝D. 乾隆帝二、材料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最新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最新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第17课明朝的灭亡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明朝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怨声载道。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4.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5.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6.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7.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8.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材料一乙卯(1615年)……上既削平诸国(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

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

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

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黄、白、蓝镶红边,红镶白边),共为八旗。

――《清实录》材料二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

” 清代八旗兵甲胄1.这是哪一少数民族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女真族(满洲)。

八旗制度。

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这个少数民族是由谁统一的?努尔哈赤。

3.这个少数民族何时建立何政权?历史上这一少数民族还由谁在何时建立过哪一政权?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完颜阿骨打在12世纪初建立了金朝。

4.这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后来是谁改变的?他改族名的目的是什么?皇太极先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为清。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习题 1(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习题 1(含答案)

《明朝的灭亡》练习一、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B、朝政混乱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D、宦官专权2、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成为起义的主力军的是()A、王二的军队B、李自成的队伍C、张献忠的队伍D、高迎祥的队伍4、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

他是()A、铁木真B、阿保机C、努尔哈赤D、皇太极5、皇太极继位后,改族名为满洲的时间是()A、1635年B、1636年C、1644年D、1616年6、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是()A、李自成B、吴三桂C、多尔衮D、吴应熊7、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元昊契丹B、成吉思汗满洲C、完颜阿骨打党项D、努尔哈赤女真8、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①政治腐败越发严重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③朝廷不断加派赋税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9、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B、提出“均田免赋”C、不得侵占民房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10、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是()①西夏②元③明④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二、填空题11、1616年,_______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1635年,_______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B 4C 5A 6B 7D 8A 9B 10C【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满洲兴起和清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

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

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

”由此可推断()A. 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B. 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C. 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D. 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2.据史书记载,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

这说明()A. 明朝皇帝疏于朝政B.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C. 明朝大臣结党营私D. 明朝机构瘫痪3.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具体表现在()①宦官专权②奸臣当道③藩王割据④土地兼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A. 陕西北部B. 河南中部C. 四川地区D. 东北地区5.明末民通“朝求升,符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这里的“闯王”是指( )A. 陈胜B. 吴广C. 张献忠D. 李自成6.“左图右史”这一传统说法,说明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B. 清军入关推翻明朝C. 明末农民起义的进军路线D. 张献忠农民军推翻明朝7.明末的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 君王昏乱,奸臣当道B. 宦官专权,打击忠臣C. 明朝刑法严酷D.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8.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C. 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9.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其根本原因是()A. 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B. 广大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C. 均田免赋促使农民加入起义军D. 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的目的10.1644年,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均田免赋”针对的是( )A.宦官专权B.官员贪赃枉法C.兼并土地,赋税沉重D.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2、明朝灭亡和后金改国号为清的时间分别是()A. 1664年、1635年B. 1644年、1635年C. 1664年、1636年D. 1644年、1636年3、下列政权中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 )①隋朝②唐朝③元朝④明朝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 )A.皇帝疏于朝政,宦官专权B.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C.财政匮乏,政府因而不断加派赋税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灾荒5、明朝中后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A、政治日益腐败B、宦官专权严重C、大臣结党营私D、皇帝疏于政事6、明末民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中的“闯王”是指()A、黄巢B、李自成C、陈胜D、张献忠7、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4在西安建立政权,政权名称是( )A.大通B.大利C.大顺D.大西8、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A苍天已死,黄天当立B、平买平卖C、三年不征,一民不杀D、均田免粮9、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的时间是( )A.1628年B.1643年C.1644年D.1645年10、建立“后金”,后改名为“清”的民族是()A、吐蕃族B、党项族C、女真族D、契丹族11、统一女真各部的杰出首领是()A. 朱棣B. 朱元璋C. 努尔哈赤D. 皇太极12、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在()A、1683年B、1644年C、1636年D、1616年13、如果为努尔哈赤写一本传记,下列哪一史料不能作为参考( )A.统一女真各部B.建立后金政权C.与明军交战,接连取胜D.改族名为满洲14、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鳌拜D. 康熙15、在中国古代史上,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题: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题: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明朝时期,很多读书人只钻研四书五经,对国计民生毫不关心,这是因为明朝政府()A. 实行八股取士B. 废除丞相C. 大兴文字狱D. 设立锦衣卫2.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占领了西北、华北,成为各地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建立起________政权()A. “大顺”B. “张楚”C. 西夏D. “大元”3.有人认为明朝灭亡的三大原因是“天灾、人祸、外寇”。

下面对明朝灭亡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陕西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B. 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C. 清政权乘机占领北京,明朝灭亡D. 明朝政权的腐败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说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如果把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这里的“黄雀”应该指的是()A. 辽B. 金C. 元D. 清5.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A. 明太祖B. 明成祖C. 崇祯帝D. 努尔哈赤6.他放过羊,当过官军,后又投奔义军,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推翻了明朝的统治B. 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C. 最终归顺清朝D.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7.如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3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 明朝建立B. 明成祖迁都北京C. 戚继光抗倭D. 明朝灭亡8.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这里所说的“明军将领”是()A. 张献忠B. 吴三桂C. 努尔哈赤D. 皇太极9.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 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10.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A.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B. 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D. 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11.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A. 政治腐败B. 宦官专权C. 陕西连年大旱D. 土地兼并严重12.1640 年,李自成率领五十骑人马到达河南。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测试(有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测试(有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1644年4月,崇祯帝在紫禁城北万岁山自缢,其直接原因是()A.李自成攻北京B.吴三桂引清入关C.政治腐朽D.明朝走向灭亡2.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A.“均田免赋”B.“替天行道”C.“洗涤朝廷”D.“高筑墙,广积粮”3.“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一在流传甚广的欢迎农民起义军的民谣,歌谣中的“闯王”指的是()A.黄巢B.朱温C.钱镠D.李自成4.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宣告覆亡。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吴三桂B.李自成C.皇太极D.努尔哈赤5.长篇小说《李自成》自出版以来,广受欢迎。

小说中李自成提出的口号是()A.三年免征,一民不杀B.平买平卖C.均田免赋D.替天行道6.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却使其逐步走向灭亡。

下列各项,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A.皇帝沉迷享乐B.大臣结党营私C.葡萄牙侵略澳门D.朝廷不断加税7.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C.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D.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8.下图人物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其中却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

这反映明朝中后期()A.繁荣与开发并存B.政权分立C.政治腐败D.经济高速发展9.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结束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B.反映了农民渴望减租免税的愿望C.动摇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D.有效抑制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的局面10.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中,建立大顺政权的是()A.高迎祥B.李自成C.张献忠D.吴三桂11.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曾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在位48年,居然有20年不上朝理政的皇帝是( )A. 明武宗B. 明熹宗C. 明神宗D. 明崇祯帝2.明末农民战争中,大顺政权的建立者是( )A. 李自成B. 张献忠C. 黄巢D. 李密3.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 )A. 崇祯B. 天启C. 万历D. 隆庆4.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A. 阿骨打B. 忽必烈C. 努尔哈赤D. 皇太极5.明末爆发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原因包括( )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赋税沉重④遭遇天灾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③6.下列对明朝灭亡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B. 努尔哈赤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C. 清军入关,攻陷北京,明朝灭亡D. 外戚夺权,明朝灭亡7.女真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是今天满族的前身。

历史上,女真族曾经建立的政权有( )①辽②金③后金④清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8.下列事件与皇太极直接有关的是( )①统一女真各部②改国号为清③改族名为满洲④建立后金A. ②③B. ③④C. ②④D. ①③9.农民军进入北京后,原驻守山海关后投降清朝的明朝将领是( )A. 吴三桂B. 魏忠贤C. 郑和D. 戚继光10.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 ②山海关大战③建立大顺政权④攻入北京,推翻明朝A. 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 ③①②④D. ①③④②二、非选择题11.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上图人物是谁?他领导农民起义提出了什么口号?(2)起义军建立了哪一政权?起义最重要的战果是什么?12.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它却逐步走向了覆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17 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第 17 课明朝的灭亡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明朝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怨声载道。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4.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5.1643 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 年
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6.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7.1635 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8.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ft 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材料一乙卯(1615 年)……上既削平诸国(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ft额真。

每固ft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

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

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黄、白、蓝镶红边,红镶白边),共为八旗。

――《清实录》材料二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

” 清代八旗兵甲胄
1.这是哪一少数民族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女真族(满洲)。

八旗制度。

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这个少数民族是由谁统一的?努尔哈赤。

3.这个少数民族何时建立何政权?历史上这一少数民族还由谁在何时建立过哪一政权? 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完颜阿骨打在 12 世纪初建立了金朝。

4.这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后来是谁改变的?他改族名的目的是什么?皇太极先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为清。

目的是有意�{掉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历史,以表示清与明是平等的,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鼓舞将士的斗志。

随堂巩固案 1.明朝中后期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B ) A.宦官专权严重 B.政治日益腐败 C.皇帝疏于政事 D.大臣结党营私2.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 C ) A.平买平卖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均田免粮 D.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3.建立“后金”,后改名为“清”的民族是( B ) A.契丹
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吐蕃族 4.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在( C ) A.1616 年 B.1636 年C.1644 年 D.1683 年
课后提升案一、选择题 1.下列朝代中,宦官专权比较严重的有( C )①东汉②隋朝③唐朝④明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明朝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 B ) A.朝政混乱 B.土地兼并严重 C.宦官专权 D.地方势力混战3.引发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 D )①政治腐败严重②国家财政危机③陕西连年大旱④朝廷加派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明末民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中的“闯王”是指( D ) A.陈胜 B.张献忠 C.黄巢 D.李自成5.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C.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6.(2013 年青岛市)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ft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
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C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D.皇太极
7.与后金和清朝的关系最为类似的一组是( D ) A.隋朝与唐朝B.北宋与南宋 C.契丹与辽朝 D.蒙古与元朝 8.“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的
明朝将领是( B ) A.尚可喜 B.吴三桂 C.耿精忠 D.张献忠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
富之家占地 7 万顷;明熹宗进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
纳粮。

”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正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李
自成起义军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李自成受
到人民的欢迎,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
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心声。

(4)“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口
号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起义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丰富了古代农民起义的内容。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