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合集下载

国外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实践指南解读

国外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实践指南解读

肠内营养支持的概念和意义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一种 治疗方法。肠内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改善患者的免 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等。此外,肠内营养支持还可以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外相关研究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 止出现感染。
3、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以 便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4、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鼻饲管或胃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支 持。
5、在静脉营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发生静脉炎。
6、保持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以增加患者的能量消耗,有助于康复。
在国外,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例如,一项纳入1000例危重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 的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另外,还有研究发现,针对不 同病情的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的策略和配方也有所不同,如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 采用高蛋白、高脂肪的肠内营养支持等。
国外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实践 指南解读
目录
01 引言
03 国外相关研究
02
肠内营养支持的概念 和意义
04 实践指南
05 经验分享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和展望
引言
危重症患者往往会出现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营养支持成为危重症治 疗的重要环节。肠内营养支持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 实践和研究。本次演示将重点解读国外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实践指南, 以期为我国危重症营养支持提供借鉴和参考。

重症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与护理

重症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与护理

1 . 3 临床观察指标 血生化 ( 血清 K 、 N a 、 白蛋 白) 、 动脉氧分压 ( P a O , ) 和 二氧
化碳分 压( P a C O ) 及 消化道 出血 ( 潜 血试 验 为标 准 ) 和肺部感
染发生率 、 G C S评分。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卒 中的患者 , G C S 评分 为 6—8 分, 年龄 5 5~8 5岁 。其 中脑梗死
患者 9 5例 ( 4 7 . 5 %) , 高 血压脑 出血 患者 1 0 5例 ( 5 2 . 5 %) 。根 据患者入 院后 l 2—2 4 h是否行气管 切开和肠 内营养分为 4组 , A组 : 以上 2种操作均实施 , 5 3例 ; B组 : 单纯气 管切开 , 5 3例 ; C 组: 单纯肠 内营养 , 4 8例 ; D组 : 均未 实施 , 4 9例 ; 分组 方法结 合 随机 和家属 的意愿 , 4组 患者一般 资料 比较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院率 明显低 于其他组( P < 0 . 0 5 ) 。结论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6
对重症脑卒 中患者 , 若家属 同意, 早期气管切开和鼻饲营养应尽快 实施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1 1 ( 2 0 1 3 ) 1 2 — 0 0 3 2 — 0 2

32 ・
TODAY NURS E, De c e mb e r , 2 01 3, No .1 2
重 症脑 卒 中患者 气 管切 开后 早 期肠 内营 养的治 疗 与护 理
刘 慧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 中气管切 开早期肠 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 法 2 0 0例 重症 脑卒 中的患者, 根据 患者入院后 1 2~ 2 4 h是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04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不 良反应及处理
肠内营养治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01
恶心、呕吐
• 肠内营养液过浓、过多或过快易引起恶心、呕吐,建议滴注营养液时适
当减慢速度、稀释营养液或给予胃动力药物。
02
腹胀、腹泻
• 肠内营养液温度过低、配方不当或滴注营养液时未加保温,以及食物污
染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可引起腹胀、腹泻,需调整营养液配方、保持营养液温
•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 享肠内营养治疗的经验和资源。
• 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对急诊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认知和重视。
THANKS 感谢观看
泻、恶心、呕吐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护士在肠内营养治疗中的职责
管道护理
1
• 护士应妥善固定鼻胃管或鼻空肠管,防止 其滑脱,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堵塞和误吸。
营养液的配制
2
• 护士应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配制合适的 肠内营养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 患者不会发生感染。
监测
3
•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血清 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确 保患者的安全。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 识
contents
目录
• 背景 •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基本… •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具体… •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不良… •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 • 总结和展望
01
背景
背景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
• 急诊危重症患者往往处于高应激状态,营养需求增加,但胃肠功能并未完全丧失, 因此肠内营养治疗成为其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ICU患者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ICU患者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02
对于能够活动的患者,应鼓励其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活动,以促进 肠道蠕动和营养吸收。
04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介绍
01
02
03
04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 信息。
护理方案
采取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如 喂养方式、营养液选择、输注
速度等。
护理效果
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护理后的 恢复情况,如体重、营养状况
定期更换管道,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监测患者的体重、身高等指标,评估患 者的营养状况。
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如白蛋 白、前白蛋白等,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
态。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方 案。
注意患者的体位与活动
01
在喂养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舒 适体位,避免扭曲或过度伸展。
展方向
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对ICU患者的肠内营 养需求进行精准评估,提 供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新型肠内营养制剂
研发更符合患者生理需求、 易于消化吸收的新型肠内 营养制剂,提高营养支持 效果。
智能喂养设备
推广使用智能喂养设备, 实现自动控制喂养量、温 度和速度,提高喂养的安 全性和舒适性。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培训与进修
加强对ICU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和进修,提高其在肠内营养护理
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定期考核与评价
建立定期考核与评价体系,对护 理人员的肠内营养护理能力进行
评估,激励其不断进步。
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先进 的肠内营养护理经验和研究成果,
促进护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ICU患者的肠内营养补充方法

ICU患者的肠内营养补充方法

ICU患者的肠内营养补充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的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ICU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其中包括合理的肠内营养补充。

本文将介绍ICU患者的肠内营养补充方法,从食物选择、饮食调控和饮食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合理的肠内营养补充,可以促进ICU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一、食物选择在ICU中,患者的食物选择应考虑到其病情和身体状况。

通常情况下,轻、中度病情的ICU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进食来摄入充足的营养。

然而,对于重症患者、手术后患者或存在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口服进食常常不可行。

此时,可选用肠内营养方法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对于ICU患者而言,选择适合的食物非常重要。

一方面,食物应具有高能量、高蛋白、低脂的特点,以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

另一方面,食物的选择还应根据患者的肠道接受程度进行调控。

常见的肠内营养食物包括流式饮食、免洗型饮食、特殊膳食等,其中流式饮食更适用于需要限制患者体积或者需要大量液体的情况。

二、饮食调控在ICU中,饮食调控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调控,可以保证ICU患者获得适宜的肠内营养补充。

首先,饮食调控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例如,对于肠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摄入量,使其适应并逐步增加肠道的功能。

另外,饮食调控还应考虑到患者的能量消耗、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在确定饮食配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需求量和营养指标等因素,以确保营养的均衡和供给的充足。

此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水平衡和电解质水平,合理控制饮食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含量,以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和水平衡。

三、饮食方法在ICU中,肠内营养的补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常见的饮食方法包括鼻饲、直肠灌注和胃肠几点营养等。

鼻饲是把肠内营养配制液通过喉鼻饲管输送到十二指肠中,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肠内营养补充的患者。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肠内营养治疗现存的问题包括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缺 乏专业护理人员和设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加 强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进展
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 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如PDCA循环等,不断完善 和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鼓励其参与肠内 营养治疗质量控制工作。
06
结论
共识主要观点总结
介绍了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探讨了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和建议
阐述了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实 施方案
维持血糖稳定
避免因应激性高血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 乱。
减轻炎症反应
通过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 低脓毒症发生率。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特殊策略
早期肠内营养
在入院24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 能。
免疫肠内营养
在肠内营养配方中添加谷氨酰胺、精氨酸、鱼油等免疫调节成分 ,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患者疾病类型、严重程度以及病 程长短。
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监测指标,如 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信 息。
肠内营养治疗开始时间、途径及 速度。
肠内营养治疗剂的选择及调整方 案。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质量控制策略
建立完善的肠内营养治疗操作规范及流程,包括患者 评估、治疗方案制定、实施及监测。
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以防止或减轻病情恶化,并促进康复。

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手术治疗或医疗操作等因素,常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代谢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营养不足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剧,从而影响恢复和康复。

因此,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 早期开始营养支持危重症患者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以促进早期康复。

一般情况下,应在72小时内开始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调整营养支持方式和营养成分比例。

2. 营养成分的选择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应选择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低盐等营养成分,以满足患者高能量消耗和营养需要。

3. 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能够耐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优先的选择。

肠内营养包括胃肠道的吸收和利用营养成分。

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位和感染,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4. 肠外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需要使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输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5. 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危重症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

监测包括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主要包括早期开始营养支持、营养成分的选择、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恢复和康复。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研究方法不统一
目前关于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研究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研究结 果难以比较和汇总。未来需要制定统一的研究标准和规范,以提高研究质量和可 比性。
临床试验难度高
由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难度较大。未来需要 加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获得更可靠的研究结论。
高能量需求
急诊危重症患者通常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需要更高 的能量摄入。
蛋白质需求增加
蛋白质是维持身体功能和修复组织的基本物质,急诊危重症患者对 蛋白质的需求量通常增加。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求
急诊危重症患者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也增加,以维持正常的 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优劣比较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Chapter未来,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将更加注重 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基因、生活 习惯、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 个性化营养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新型肠内营养剂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型肠内营养 剂。这些营养剂将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低的 并发症风险,以及更方便的给药方式,为急诊危重 症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优劣比较
肠外营养的优势 • 不受胃肠道功能限制,能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更为直接和高效。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优劣比较
01 02 03 04
肠外营养的劣势
• 可能导致肠道功能萎缩,增加感染风险。
• 长期使用肠外营养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和其他并发症。 因此,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肝胆ICU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观察分析SAP肠内营养的作用及意义。

结果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控制SAP对患者的损害,7日内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数量多,不良反应少,血糖大多得到控制。

结论在外科ICU病房中。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预防和处理胃肠功能紊乱、误吸、代谢紊乱的效果好,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upport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of hepatobiliary ICU general surgery in 120 case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SAP role of enteral nutri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Results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SAP to patient's damage, completed within 7 days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number,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mostly controlled blood glucose. Conclusion ICU in surgical ward.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nteral nutri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spiration, metabolic disorder of the effect is good, 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Key words】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eutic effect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的自身消化性炎症,胰酶激活、胰腺微循环障碍、腺泡细胞损伤、组织氧自由基增加和核因子一κB增多是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关键。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背景近年来,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早期肠内营养对于重症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关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因此,为了规范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特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共识达成。

目的本专家共识的目的是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统一观点,明确操作方法,提高临床实践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素材和方法本专家共识的制定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医学指南,并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多名重症医学专家的意见。

在专家会议上,通过专题演讲、讨论和投票等方式,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1.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 早期肠内营养的组成和配方选择;3. 早期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和速度;4. 早期肠内营养的监测和调整标准。

结论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多轮投票,本专家共识得出以下结论:1.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适应证包括严重创伤、严重感染、手术切除等,禁忌证包括肠梗阻、肠瘘等;2. 早期肠内营养应包括足够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和微量营养素,具体配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3. 早期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应优先考虑经肠道途径,如经鼻胃管或经鼻空肠管,输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4. 早期肠内营养的监测标准应包括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肠道功能状态和营养指标的变化等。

实施建议本专家共识提供以下实施建议:1.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和判断,合理选择重症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方案;2. 在制定早期肠内营养配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3. 在输注早期肠内营养时,应逐渐增加输注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并及时调整;4. 对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结束语本专家共识是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经过专家充分讨论与投票形成的指导意见。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一、引言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腹症疾病,其病情严重,治疗复杂,严重者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

在早期治疗中,肠内营养和活菌素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对于这种联合治疗方式的疗效尚不清楚。

本文旨在对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肠内营养原理及应用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胃肠道途径给予患者充分、均衡、全面的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由于胰腺功能受损,消化酶分泌减少,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的状况,因此肠内营养的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肠内营养的应用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肠道功能、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肠内营养的适用范围;需要选择适当的营养配方,在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选择全肠外营养或全胃肠道营养;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的作用及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是一种含有四种活性双歧杆菌菌株的制剂,它可以通过定植在肠道黏膜上,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改善肠道通透性,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肠道黏膜损伤,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改善肠道微环境,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四、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炎症反应: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等。

通过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肠道微环境,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缓解全身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症状。

2. 促进胰腺功能恢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微环境,促进胰腺功能的恢复。

重症患者如何进行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如何进行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如何进行肠内营养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加深对肠道功能的认识与了解,很多危重病人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所引发的各种危害也越来越得到临床的关注。

病人在受到严重创伤,休克或是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肠道屏障功能会受到一定损害,肠道内的细菌也会发生移位,严重情况下可能会致使多器官功能发生衰竭,进而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效果。

肠内营养不仅可以全面均衡的补充病人所需营养,同时对于肠粘膜细胞的再生功能有良好的刺激作用,进而有效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避免细菌发生移位,目前肠内营养支持是重症病人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1、喂养时机的选择对于危重症病人需要选择哪种营养支持方式需要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所有重症病人都要进行营养风险的筛查和危重营养风险的评分,应做到尽早实行肠内营养,如果病情发展严重,消化功能比较差时也可与肠外营养联合使用。

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前要排出病人是否存在禁忌症,重症病人要在住入ICU的24小时到48小时之内就启动肠内营养支持,外科危重病人可提前在24小时以内。

如果病人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没有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也要尽早启用肠内营养支持。

如果病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要在液体复苏完成后且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后再启动肠内营养支持。

根据病人消化道的耐受情况,不断增加肠内营养支持的使用量,同时在相应的慢慢减少肠外营养补充量,注意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直到达到目标需要的营养补充量。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肠内营养支持的目标喂养量是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104.6-125.5千焦的热量,目标蛋白的需要量的是每千克体重每天是1.2-2.0克。

2、喂养途径的选择如果病情允许可经胃喂养推荐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如果病人经胃喂养产生不耐受,胃排出发生梗阻,患有胃瘫或者是病人可能会发生高误吸的危险,建议次奥用幽门后喂养途径,比如鼻肠管。

对于危重病人,多建议采用盲法留置鼻管或是鼻肠管;如果病人置管失败或是很难置管的,可在内镜指引下放置;如果病人也无法耐受内镜引导置管,可在超声或是X线的引导下放置鼻管或是鼻肠管。

提高综合icu早期肠内营养的工作计划

提高综合icu早期肠内营养的工作计划

提高综合icu早期肠内营养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的
提高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率,改善病人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二、工作措施
1. 加强医护人员对早期肠内营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大家的知识面。

2. 优化临床营养流程,制定标准的肠内营养启动时间、速度增加策略、监测方案等,规范操作。

3. 营养师根据病情评估患者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方案。

4. 加强营养监测,观察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营养支持效果。

5. 鼓励开展临床研究,评价本单位肠内营养应用效果。

三、质量控制措施
1. 监测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率。

2. 监测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3. 定期复盘病例,分析肠内营养过程中的问题并改进。

四、预期目标
1.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率达到60%以上。

2. 降低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和预后。

重症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课件

重症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课件
肠外营养支持适用范围
适用于消化系统完全丧失或极度虚弱的患者,如严重烧伤、短肠综合征、胰腺 炎等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提供完全的营养物质,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 求。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优缺点
肠内营养支持优点
可以刺激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和黏膜修复;营养物 质在肠道内被吸收,有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操作简 单方便,费用较低。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
预防感染
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血 糖、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 反应。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期更换导管和 敷料,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保持通畅
控制并发症
确保导管固定良好,避免导管移位、打折 或堵塞,确保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通畅。
处理方法
对于吸入性肺炎,应重新评估喂养管 位置,调整喂养速度和体位。
对于胃肠道并发症,可调整营养液的 配方、温度和喂养量,必要时使用药 物治疗。
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及处理
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
01
02
导管相关感染:如导管入口处红肿、疼痛等 。
代谢并发症: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 紊乱等。
03
04
处理方法
对于导管相关感染,应定期更换导管,保 持导管入口处清洁干燥。
05
06
对于代谢并发症,应监测血糖、电解质等 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
并发症预防措施
定期评估病人情况, 调整营养液的配方和 输注速度。
加强病人护理,注意 观察病人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 更换导管。
THANKS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选择依据
肠道功能状况
对于肠道功能尚可的重症病人,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 对于肠道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食的重症病人,选择肠外 营养支持。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提高危重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治疗理念的更新和肠内营养技术的进步,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也不断发展。

基于最新研究证据,我们就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提出以下共识意见:
一、肠内营养适应证
危重患者出现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或无法达到营养目标时,应考虑肠内营养。

具体适应证包括:急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重症监护患者等。

二、肠内营养方式的选择
鼻肠饲料优先于胃肠饲料。

持续肠内营养优于间断肠内营养。

应根据病情选择最适宜的肠内营养方式。

三、肠内营养的启动、进展和转换
肠内营养的启动应严格评估患者的肠功能。

肠内营养的推进应缓慢增加至目标速度。

在肠外营养基础上逐步减少,平稳转换至肠内营养。

四、肠内营养相关感染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终末灭菌的肠内营养制剂,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并监测患者感染指标。

五、肠内营养不耐受的评估和处理
定期监测患者胃残留量、腹泻次数等,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必要时补充谷氨酰胺等肠黏膜营养素。

六、转归评估
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发症等,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继续肠内营养或转为其他营养方式。

我们呼吁,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应遵循本共识意见,以提高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水平。

我们也将根据新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本共识意见。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课件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课件
禁忌症
肠内营养治疗禁用于胃肠道梗阻、严重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严重腹泻等患者 。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方法
肠内营养治疗可采用经口、经鼻胃管或经 胃空肠管等方式进行,提供要素饮食、匀 浆饮食等。
VS
注意事项
在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遵循“尽早开始、少量多餐、安 全有效”的原则;其次,要关注营养液的 温度、速度和容量,避免刺激胃肠道;再 次,要预防并发症如误吸、腹泻等的发生 ;最后,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调整营养 治疗方案。
02
对于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针对不同疾病状态的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03
并密切监测患者营养状态和代谢指标的变化。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但对于营养素的具体配 比、剂量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
02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包括选择合适的营养液、
输注方式和输注速度等。
记录营养支持治疗的相关信息
03
记录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的相关信息,包括开始时间、输注方
式、输注量、不良反应等。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肠内营养治疗对于危重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的 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临床预后。
THANK YOU.
肠内营养治疗的概念及优势
概念
肠内营养治疗(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通过胃肠道途 径为机体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
优势
肠内营养治疗能够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提供生理需要的营 养物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操作简便易行等。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2.以水解蛋白为氮源的肠内营养剂(聚合物配方),需经少量消化方可吸
收,因此吸收营养的程度部分取决于机体的消化能力,如安素、能
全素、能全力等。
3.以整蛋白为氮源的肠内营养剂(特殊配制),需经消化后才能吸收,
依赖于消化道完备的正常功能,用于特殊疾病患者,如肾功能不全患者
的开同。
当前第22页\共有45页\编于星期四\16点
和血源性感染相关,直接影响病人预后
➢延迟的营养支持导致营养不良迅速发生并难 以为
后期的营养支持纠正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提供细胞代谢与
组织 修复的能量与代谢底物,维持组织器官
正常功能,调节免疫,影响疾病转归;
当前第12页\共有45页\编于星期四\16点
PN与EN的联合是必要的
非熟练的操作引发营养支
作用与用途:
• 预消化配方:适用于胃肠道功能低下者,如需要低渣
饮食的结肠手术或结肠镜前检查者,短肠综合征、
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胰腺功能不全者。如爱
伦多、百普素。
• 聚合物配方:适用于肠道外疾病,如肿瘤放疗、化疗
辅助治疗,围手术期营养补充,烧伤与创伤,神经系
统疾患长期摄入不足者,心血管疾病恶病质时,孕妇

返流、误吸
机械性并发症:导管阻塞、移位
感染方面的并发症: 营养液、管道感染,吸入性
肺炎
代谢性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衡,维生素缺乏
,肝酶谱异常
其他:鼻咽部黏膜糜烂、鼻窦炎等
当前第32页\共有45页\编于星期四\16点
EN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并发症
恶心
呕吐
腹泻
与病人情况相关
胃潴留、胃肠道缺血、肠麻痹、乳糖不耐受、低
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正常营养。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注
危重病人往往存在消化吸收障碍பைடு நூலகம்需要精心配制营养液,并密切 监测输注速度和剂量,防止不良反应。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肠内营养过程中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需要 加强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
患者的心理支持
危重病人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提高 其接受肠内营养的依从性。
THANKS。
定期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情况,及 时调整护理措施。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不断优化护理措施,提高肠内营养护理 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04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案例 分享
案例一:重症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
患者情况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重症肺炎入 院,病情严重,无法正常进食。
护理措施
采用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选择易 消化、高蛋白的肠内营养液,定时 记录患者营养摄入量及病情变化。
经过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患者 病情逐渐稳定,胰腺功能得到恢
复。
案例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
患者情况
护理效果
患者为青年男性,因车祸导致重症颅 脑损伤,意识障碍,无法进食。
经过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患者意识 逐渐恢复,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康复 进程加快。
护理措施
采用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选择富含必需氨 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肠内营养 液,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反流、误吸等并发 症。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肠内营养护理计划, 包括营养液的选择、输注方 式、输注量及速度等。
实施护理操作
按照护理计划,进行肠内营 养液的配置、输注及监测, 确保营养液的安全与有效性 。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操作专家共识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操作专家共识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操作专家共识
背景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指在入院后的48-72小时内开始补充肠内营养,以促进早期康复。

此举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存在一些操作问题,需要专家共识进行指导。

目的
本文旨在制定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操作的专家共识,以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讨论,我们针对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共识。

共识内容
1.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肠内营养的开始时机和速度控制
3.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和调整
4. 肠内营养中监测参数的选择和评估
5.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策略
6. 肠内营养的停止时机和过渡到其他营养支持方式的指导
结论
本专家共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操作,保障病患的安全和康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具体病情做出独立的决策,并遵循相关指南和协议。

该文档的内容仅代表专家的意见,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和适应。

未经确认的引用和内容不应作为标准使用。

如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联系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整理ppt
肠外营养的禁忌
• 禁忌患者类型
▫ 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 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
▫ 严重肝功能衰竭 ▫ 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 ▫ 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
一旦患者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逐渐向 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度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腹泻
-4%
肠外营养 风险基线=1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的 风险降低幅度
-30% -40%
-30%
-50%
另一项由3项随机对照研究组成的荟萃分析证明 早期肠内营养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
20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住整理ppt 院时间
P=0.004
早期肠内营养的住院时间比肠外营养显著减少1.2天
Malnutrition is prevalent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patients, has been reported as being as high as 40%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0.15
30项随机对照研究组成的荟萃分析证明接受早期肠外营养 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间的总生存率相当 (死亡风险差异 RD= -0.6%, p=0.4)
Peter JV et al, J Crit Care Med 2005; 33(1):213-220.
18
整理ppt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感染并发症
22
整理ppt
• “If the gut function, use the gut ! If enteral nutrition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can be saved.”
• “如果肠道有功能,就可以使用肠道,如果可以有效 地使用肠内营养,这个重危病人就有救了。”
10
整理ppt
ICU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
促进伤口愈合
改善消化道结构
营养支持 治疗的意义
减少损伤的 分解代谢反应
降低并发症率
改善临床结果 缩短住院期
减少相关花费
11
整理ppt
ICU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演变
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治疗
12
整理ppt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
13
整理ppt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原则
被证实对于预后有益!!!
花费
粘膜 健康
并发症
血糖稳 定性
内脏蛋白 合成
营养 状态
住院时间
维持吸收 功能
维持肝、 胰、胃肠
功能
功能支持 代谢调节
Heyland DK et al, JPEN 2003; 27(5):355-373.
营养不良造成的危害
ICU患者
免疫功能损害
营养不良
9
整理ppt
换气动力损害
换气依赖延长
呼吸肌衰弱
发病率死亡率 上升
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Heyland DK et al, JPEN 2003; 27(5):355-373.
代谢率高,体重减轻是营养不良的标志
心功能不全
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体重下降,低蛋 白血症等心脏恶病质表现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8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常见整理ppt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的发生率
~ 40%
0%
10%
20%
30%
40%
50%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非常常见,曾报道发生率最高可达到 40%,并且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相关。
Peter JV et al, J Crit Care Med 2005; 33(1):213-220.
21
整理ppt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的优势小结
生存 感染并发症 高血糖 住院时间
-0.6%
-8%
-30%
-1.2天
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应用,应积 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功能不能应用或应用不足, 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
Mette M. Berger, MD,Ph.D.,DEAA A 10-Year Survey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 A surgery ICU:1986--1995
Nutrition 13;1997(10):870-877
23
整理ppt
If the gut function, use it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内容纲要
14
整理ppt
15
整理ppt
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
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1
整理ppt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实施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ICU 马 耀
内容纲要
2
整理ppt
3
整理ppt
肠道功能再认识
4
整理ppt
机体应激(烧伤、创伤、休克、感染) 时
5
整理ppt
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
内容纲要
6
整理ppt
7
整理ppt
常见ICU患者的类型及其代谢特点
脓毒症和MODS
高代谢状态且途径异常;对外源性营养 底物利用率低,对蛋白消耗增幅增大
17
整理ppt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生存率
生存率 所有研究
药物组 手术组 创伤组
N 风险差异 (%) P
2177
0.6
பைடு நூலகம்0.4
312
1.1
0.7
1273
0.7
0.5
592
-1.1
0.7
95% CI 异质性检验p
-1.0~2.2
0.63
-3.6~5.8
0.82
-1.2~2.6
0.56
-6.8~4.7
创伤
胃肠屏障功能损害严重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排泄功能的可逆性急剧恶化,发展 过程中出现多种代谢改变 (机体容量、

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蛋白质与能量)
者 类
肝功能不全及 肝移植围手术期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逐渐加重

急性重症胰腺炎
高分解代谢,很快出现严重负氮平衡和 低蛋白血症,糖利用率及糖耐量降低
急慢性呼吸衰竭
P=0.0001
19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高整理ppt血糖发生 率
0% -10%
N=427 (95%CI: -9%~+8%)
死亡
0%
-20%
N=374 (95%CI: -22%~+5%)
感染并发症
N=170 (95%CI: -57%~-3%)
高血糖
-9%
N=252 (95%CI: -2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