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测量原理及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0:id=ksδ/D,i0:id这个比值代表了电化学极化与浓差极化快慢的比较,决定了电极的可逆性。
a、当i0:id>>1时,浓差极化比电化学极化更容易出现,电化学的平衡不容易被打破,电极表现为可逆体系。过电位完全(超电势)是由浓差引起的,表现为可逆电极。这样的电极,扩散过程(浓差)总是占主导地位,要想从稳态极化曲线研究电化学极化或电化学反应速度是不可能的。在一般情况下,δ≈10-3~10-2cm,D≈10-5cm2·s-1,所以稳态极化曲线不宜于研究ks>10-2cm2·s-1的电化学反应。
①极化回路(串联电路)由:极化电源、WE、CE、可变电阻以及电流表等组成。 功能:调节或控制流经WE的电流;目的:实现极化电流的变化与测量
②测量回路(并联电路)由:控制与测量电位的仪器、WE、RE、盐桥等组成。功能:实现控制或测量极化的变化;目的:测量WE通电时的变化情况
c、三电极的优点
①可以同时测量极化电流和极化电位;
2、各种类型的极化和过电位
假定电化学反应为简单的电荷传递反应,因为稳态电流全部由于电极反应所产生,所以i与反应速度υ成正比,即:
上式中,称为阴极极化过电位;
其中,i0和id分别是代表
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参量。
该式是同时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i-η关系式,既适用于不可逆电极,也适用于可逆电极,对各种程度的极化(从平衡电位→弱极化→强极化→极限扩散电流)均适用。
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
完全“不可逆”
“可逆程度”小
“可逆程度”大
完全“可逆”
I~η关系
电极电势可以任意改变
一般为半对数关系
一般为直线关系
电极电势不会改变
3、各种极化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a、电化学极化ηe的影响因素
电化学极化是由电化学反应速度决定的,它与电化学反应本质有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比较高,且各种反应的活化能相差悬殊,因此反应速度的差别是以数量级计(即通常相差达几个数量级)。
①温度;②催化剂的活性;③电极实际表面积;④吸附或成相覆盖层(如钝化膜);⑤界面电场;⑥i;⑦i0。
特点:①i0小,则ηe较大;②当有新反应发生时,ηe急剧变化。
b、浓差极化ηc影响因素
浓差极化是由扩散速度决定的。①扩散层的厚度;②扩散系数;
③浓度升高,不易极化;浓度下降,易极化。
特点:①各种物质的扩散系数D都在同一数量级,
b、当i0:id<<1时,电化学极化比浓差极化更容易出现,电化学的平衡容易被打破,电极表现为不可逆体系。这样的电极在不同的超电势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极化程度。
这就是著名的Tafel公式。
这种电极的极化曲线示意于右
图,从图上也可以看出ηe和ηc具
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在小电流时,
以ηe为主,在大电流时,以ηc为主。它们随电流变化的规律也不相同。
③盐桥内溶液不能和测量、被测量体系发生相互作用;
④固定盐桥防止液体流动,采用4%的琼脂溶液固定。
e、研究电极
f、辅助电极
作用:象形对电极,实现WE导电并使WE电力线分布均匀。
要求:①应使辅助电极面积增大;为使参比电极等势面,应使辅助电极面积增大,以保证满足研究电极表面电位分布均匀,如是平板电极:;
②辅助电极形状应与研究电极相同,以实现均匀电场作用。
特点:①跟随性;②ηR与i成正比。
4、控制电流法与控制电位法(稳态测量)
控制电流(电位)法:控制流经研究电极的电流(研究电极的电位),按人为规律发生变化,同时测量极化电位(电流)的方法。(不受电解池阻抗变化的影响)
a、控制电流(电位)稳态测量①目的:测稳态极化曲线。
②稳态极化曲线:稳态极化电位与稳态极化电流的关系曲线。
第三部分 电化学测量
第一章电化学测量的基本知识
1、学习电化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如下:
对”未知”施加扰动信号得到相应信号判断分析得”已知”
扰动信号:是测量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响应信号:是试验结果;
分析判断:是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2、三电极与两回路
a、三电极与两回路的实测图:
三电极与两回路的原理图:
b、两回路
① 化学稳定性高;
② 体积适中,太小:研究体系浓度变化;太大:浪费。
浓度变化: ,可见c与J0有关→η。
③ 鲁金Luggin毛细管距离;太近:电位测不准;太远:较大的欧姆压降;距离(管直径) ,这是半定性半定量关系。
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助电极的位置、大小及形状;
位置:与WE平行放置;大小:SCE>5SWE。
φ研-φ参=φ研-φ界+IRΩ
b、绝对的稳态是不存在的
c、稳态和暂态是相对的
稳态和暂态区分标准是参量变化是否显著,这个标准是相对的。
例如:用不灵敏的仪器测量不变化,但用精度较高的仪器测量,则变化;短时间参量不变化,但长时间却发生变化。在做稳态极化曲线时,就需要注意手动调节恒电位仪的时间及量程。
③稳态过程的特点
a、通过电极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i=ir;无双电层充电电流ic;无非法拉第电流i吸=0。
② 电子恒流法是利用电子恒流装置,调节通过研究电极的电流按人们预想的规律变化,以达到控制电流的目的,可使用晶体管恒电流源或专用的恒电流仪。
⑥恒电位测量中,电解池的内阻要小。
b、参比电极
作用:比较,本身电位的稳定。
应具备的条件:
①可逆电极(浓度不变,电位不变);这是热力学说法,符合Nernst方程。
②参比电极是不极化电极(i0→∞);实际上i0不可能∞,所以需要控制流经RE的电流非常小,即:I测<10-7A/cm2。
③良好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好、温度系数小);
②合理选择和使用盐桥。
d、减小或消除欧姆压降对电压测量的影响
电流通过电极时,从鲁金毛细管管口至研究电极表面上存在溶液的电阻—溶液电阻RL。通电时所产生的压降叫欧姆压降,欧姆极化,。
减小或消除欧姆压降的方法:
①鲁金毛细管管口尽可能靠近研究电极表面;太近,产生屏蔽作用;太远,欧姆压降大;
鲁金毛细管(Φ=0.1~0.3 mm)管口到研究电极表面的距离约等于管口直径,即L=Φ。
欧姆压降的校正除依赖于Luggin毛细管外径,还依赖于电极的形状:球形电极的欧姆压降最小,圆柱形电极次之,平板电极的最大。
②恒电位仪溶液电阻的补偿(减小);
③断电流电位瞬时测量;
④桥式电路补偿。
e、消除或减小辅助电极的影响
测量仪器除形状、面积、反应产物、稳定性、位置等要求外,还有灵敏度、量程、精度的要求。
①i-η单调函数,两种方法均可;
②i-η极值,区别对待。电流极值,用恒电位法测定;电位极值,用恒电流法测定。
e、实验电路原理
恒流法:包括经典恒流法、电子恒流法。
0. 经典恒流法:利用高压大电阻实现恒流,
电路图如右图, 因为:R大>>R池
所以 ,R大:R池>1000时,控制电流的精度为0.1 %。
优点:电路简单,易于实现;缺点:恒电流范围小。
②三电极两回路具有足够的测量精度。
d、两类溶液体系
①被测体系:研究电极所处的溶液体系。
②测量体系:参比电极所处的溶液体系。
3、三电极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要求
a、电解池/容器:是装电解质溶液、WE、CE所用,是一种容器,要求稳定性好,不溶出杂质,不与电极物质、电解液发生反应,大部分无机电解质是玻璃的,强碱电解液例外,具体要求如下:
电化学极化
浓差极化
极化曲线形式
低电流密度下,η-i成正比;高电流密度下,η-lgi成正比
反应产物不溶时,
η-lgid/(id-i)成正比;
可溶时,η-lgi/(id-i)成正比
搅拌溶液对电流密度的影响
不改变电流密度
电极材料及表面状态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有显著的影响
无影响
改变界面电势分布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有影响
无影响
反应速率的温度系数
比较高(活化能高)
较低,2%/℃
电极真实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速率与电极的真实表面积成正比
若扩散层厚度超过电极表面的粗糙度,则反应速率正比于表观面积,与真实表面积无关
c、欧姆极化ηR的影响因素
①溶液的电导率;②浓度—影响电导;
③温度(主要对弱电质),影响扩散过程和离子导电过程。
④具有良好的恢复特性;
⑤恒电位测量中,要求低内阻,从而实现响应速度快。
c、参比电极的选择
测量体系(参)与被测体系(研)具备相同的阴离子(浓度相近),则不要盐桥,如没有相同的阴离子,则需要盐桥,常用的是以下三种阴离子电极(酸、盐、碱)。
SO42-:Hg|Hg2SO4|SO42-;Cl-:Hg|Hg2Cl2|Cl-或Ag|AgCl|Cl-
4、精确测量的注意事项
a、参比电极电位必须稳定
温度系数小,。
b、测量或控制电位仪器的要求
①内阻足够大,R>1000R池;②合适的量程及精度;③快的响应速度;④高的灵敏度。测量仪器除以上要求外,还有形状、面积、反应产物、稳定性、位置等要求。
c、减小或消除液体接界电位
①被测体系与测量体系具有相同的阴离子;
除了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外,还有欧姆极化。电极界面两侧为电子导体(通常为金属)和离子导体(电解质溶液),它们都有电阻,电流通过时就产生Ohm电位降,称为Ohm过电位ηR,它与i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在一般情况下,溶液电阻RL远大于金属电阻,因此负号:是因规定阴极电流为正,而阴极超电势为负。
RL可以从溶液的比电阻及液层的截面和厚度计算得到。由于ηR的存在,在电极界面的真实过电位比测量到的过电位小ηR的数值。
b、电极表面处反应物的浓度只与位置有关,与时间无关,c=f(x)
Fick(费克扩散)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平面的扩散物质的量与浓差梯度成正比,即:
又根据法拉第定律: ;所以有: ,对稳态系统,是常数,与x无关,所以上式极化电流可以写成:
④稳态极化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电极过程往往是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因此极化的类型也有许多种,例如电化学极化(或称为电荷传递极化,也称为活化极化)、由传质过程控制引起的浓差极化、欧姆极化(或称为电阻极化)、匀相或多相化学反应极化、电结晶极化等。现只讨论电化学极化、由扩散控制引起的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等三种基本极化类型,三种类型极化的过电位分别用:ηe、ηc和ηR表示。
若i0→∞,则无论通过多大的净电流也不会引起电化学极化。这种电极称为“理想可逆电极”或“理想不极化电极”。电极电势测量时用作“参比电极”的体系或多或少地应具有“不极化电极”的性质。
电极体系根据i0的大小分类:
电极体的动力学性质
i0→0
i0→小
i0→大
i0→∞
极化性能
理想极化电极
易极化电极
难极化电极
理想不极化电极
当i0很小时,即使通过不大的净电流也能使电极电势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电极称为“极化容量小”或“易极化电极”,也称为电极反应“可逆性小”。
若i0=0,则不需要通过电解电流(即没有电极反应)也能改变电极电势,因而称为“理想极化电极”。研究双电层构造时所用电极体系最好应有近似于“理想极化电极”的性质。
若i0很大,则电极上可以通过很大的净电流密度而电极电势改变很小。这种电极常称为“极化容量大”或“难极化电极”。由于在这种电极上通过外电流时正、反向电流的数仍然几乎相等,有时就称为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大”。
OH-:Hg|HgO|OH-
d、盐桥:测量与被测体系组成或浓度不同时用盐桥。
作用:①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
②消除测量体系与被测体系的污染。
要求(盐桥制备的注意事项):
①内阻小,合理选择桥内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②盐桥内电解液阴阳离子当量电导尽可能相近,扩散系数相当(常用:KCl、NH4NO3),以消除液接电位;
D固=10-9cm2/s;D液=10-5cm2/s;D气=10-1cm2/s;
②温度对D的影响也较小,大约2﹪/℃;
③达到稳态的时间较长,一般需几秒至几十秒,甚至于几百秒;
④当i接近id时ηc增长很快。
为了鉴别电极过程是由电化学步骤控制还是由扩散步骤控制,现将它们作一对比电化学极化与浓差极化的比较
项目
③控制方式:恒电位稳态测量和恒电流稳态测量。
b、极化曲线方法的选择
①对于单调函数极化曲线,恒流恒电位均可;
②对于极化曲线有电流极大值,应选择恒电位法;
③对于极化曲线有电位极大值,应选择恒电流法。
c、给定方式
①阶跃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逐点手动法、阶梯波法
②慢扫描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
d、稳态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稳态研究方法
1、稳态过程
①稳态过程的意义(构成稳态的条件)
电流通过电极时,在指定的时间内,电化学参量(极化电流、极化电位、电极表面处的反应物的浓度等)不变或基本不变。
②稳态过程的意义(构成稳态的条件)
注意:a、稳态不是平衡态
平衡态:I=0,Ja=Jc,φe;稳态:I≠0,Ja>Jc,φ极;平衡态是稳态的特列。
a、当i0:id>>1时,浓差极化比电化学极化更容易出现,电化学的平衡不容易被打破,电极表现为可逆体系。过电位完全(超电势)是由浓差引起的,表现为可逆电极。这样的电极,扩散过程(浓差)总是占主导地位,要想从稳态极化曲线研究电化学极化或电化学反应速度是不可能的。在一般情况下,δ≈10-3~10-2cm,D≈10-5cm2·s-1,所以稳态极化曲线不宜于研究ks>10-2cm2·s-1的电化学反应。
①极化回路(串联电路)由:极化电源、WE、CE、可变电阻以及电流表等组成。 功能:调节或控制流经WE的电流;目的:实现极化电流的变化与测量
②测量回路(并联电路)由:控制与测量电位的仪器、WE、RE、盐桥等组成。功能:实现控制或测量极化的变化;目的:测量WE通电时的变化情况
c、三电极的优点
①可以同时测量极化电流和极化电位;
2、各种类型的极化和过电位
假定电化学反应为简单的电荷传递反应,因为稳态电流全部由于电极反应所产生,所以i与反应速度υ成正比,即:
上式中,称为阴极极化过电位;
其中,i0和id分别是代表
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参量。
该式是同时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i-η关系式,既适用于不可逆电极,也适用于可逆电极,对各种程度的极化(从平衡电位→弱极化→强极化→极限扩散电流)均适用。
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
完全“不可逆”
“可逆程度”小
“可逆程度”大
完全“可逆”
I~η关系
电极电势可以任意改变
一般为半对数关系
一般为直线关系
电极电势不会改变
3、各种极化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a、电化学极化ηe的影响因素
电化学极化是由电化学反应速度决定的,它与电化学反应本质有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比较高,且各种反应的活化能相差悬殊,因此反应速度的差别是以数量级计(即通常相差达几个数量级)。
①温度;②催化剂的活性;③电极实际表面积;④吸附或成相覆盖层(如钝化膜);⑤界面电场;⑥i;⑦i0。
特点:①i0小,则ηe较大;②当有新反应发生时,ηe急剧变化。
b、浓差极化ηc影响因素
浓差极化是由扩散速度决定的。①扩散层的厚度;②扩散系数;
③浓度升高,不易极化;浓度下降,易极化。
特点:①各种物质的扩散系数D都在同一数量级,
b、当i0:id<<1时,电化学极化比浓差极化更容易出现,电化学的平衡容易被打破,电极表现为不可逆体系。这样的电极在不同的超电势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极化程度。
这就是著名的Tafel公式。
这种电极的极化曲线示意于右
图,从图上也可以看出ηe和ηc具
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在小电流时,
以ηe为主,在大电流时,以ηc为主。它们随电流变化的规律也不相同。
③盐桥内溶液不能和测量、被测量体系发生相互作用;
④固定盐桥防止液体流动,采用4%的琼脂溶液固定。
e、研究电极
f、辅助电极
作用:象形对电极,实现WE导电并使WE电力线分布均匀。
要求:①应使辅助电极面积增大;为使参比电极等势面,应使辅助电极面积增大,以保证满足研究电极表面电位分布均匀,如是平板电极:;
②辅助电极形状应与研究电极相同,以实现均匀电场作用。
特点:①跟随性;②ηR与i成正比。
4、控制电流法与控制电位法(稳态测量)
控制电流(电位)法:控制流经研究电极的电流(研究电极的电位),按人为规律发生变化,同时测量极化电位(电流)的方法。(不受电解池阻抗变化的影响)
a、控制电流(电位)稳态测量①目的:测稳态极化曲线。
②稳态极化曲线:稳态极化电位与稳态极化电流的关系曲线。
第三部分 电化学测量
第一章电化学测量的基本知识
1、学习电化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如下:
对”未知”施加扰动信号得到相应信号判断分析得”已知”
扰动信号:是测量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响应信号:是试验结果;
分析判断:是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2、三电极与两回路
a、三电极与两回路的实测图:
三电极与两回路的原理图:
b、两回路
① 化学稳定性高;
② 体积适中,太小:研究体系浓度变化;太大:浪费。
浓度变化: ,可见c与J0有关→η。
③ 鲁金Luggin毛细管距离;太近:电位测不准;太远:较大的欧姆压降;距离(管直径) ,这是半定性半定量关系。
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助电极的位置、大小及形状;
位置:与WE平行放置;大小:SCE>5SWE。
φ研-φ参=φ研-φ界+IRΩ
b、绝对的稳态是不存在的
c、稳态和暂态是相对的
稳态和暂态区分标准是参量变化是否显著,这个标准是相对的。
例如:用不灵敏的仪器测量不变化,但用精度较高的仪器测量,则变化;短时间参量不变化,但长时间却发生变化。在做稳态极化曲线时,就需要注意手动调节恒电位仪的时间及量程。
③稳态过程的特点
a、通过电极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i=ir;无双电层充电电流ic;无非法拉第电流i吸=0。
② 电子恒流法是利用电子恒流装置,调节通过研究电极的电流按人们预想的规律变化,以达到控制电流的目的,可使用晶体管恒电流源或专用的恒电流仪。
⑥恒电位测量中,电解池的内阻要小。
b、参比电极
作用:比较,本身电位的稳定。
应具备的条件:
①可逆电极(浓度不变,电位不变);这是热力学说法,符合Nernst方程。
②参比电极是不极化电极(i0→∞);实际上i0不可能∞,所以需要控制流经RE的电流非常小,即:I测<10-7A/cm2。
③良好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好、温度系数小);
②合理选择和使用盐桥。
d、减小或消除欧姆压降对电压测量的影响
电流通过电极时,从鲁金毛细管管口至研究电极表面上存在溶液的电阻—溶液电阻RL。通电时所产生的压降叫欧姆压降,欧姆极化,。
减小或消除欧姆压降的方法:
①鲁金毛细管管口尽可能靠近研究电极表面;太近,产生屏蔽作用;太远,欧姆压降大;
鲁金毛细管(Φ=0.1~0.3 mm)管口到研究电极表面的距离约等于管口直径,即L=Φ。
欧姆压降的校正除依赖于Luggin毛细管外径,还依赖于电极的形状:球形电极的欧姆压降最小,圆柱形电极次之,平板电极的最大。
②恒电位仪溶液电阻的补偿(减小);
③断电流电位瞬时测量;
④桥式电路补偿。
e、消除或减小辅助电极的影响
测量仪器除形状、面积、反应产物、稳定性、位置等要求外,还有灵敏度、量程、精度的要求。
①i-η单调函数,两种方法均可;
②i-η极值,区别对待。电流极值,用恒电位法测定;电位极值,用恒电流法测定。
e、实验电路原理
恒流法:包括经典恒流法、电子恒流法。
0. 经典恒流法:利用高压大电阻实现恒流,
电路图如右图, 因为:R大>>R池
所以 ,R大:R池>1000时,控制电流的精度为0.1 %。
优点:电路简单,易于实现;缺点:恒电流范围小。
②三电极两回路具有足够的测量精度。
d、两类溶液体系
①被测体系:研究电极所处的溶液体系。
②测量体系:参比电极所处的溶液体系。
3、三电极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要求
a、电解池/容器:是装电解质溶液、WE、CE所用,是一种容器,要求稳定性好,不溶出杂质,不与电极物质、电解液发生反应,大部分无机电解质是玻璃的,强碱电解液例外,具体要求如下:
电化学极化
浓差极化
极化曲线形式
低电流密度下,η-i成正比;高电流密度下,η-lgi成正比
反应产物不溶时,
η-lgid/(id-i)成正比;
可溶时,η-lgi/(id-i)成正比
搅拌溶液对电流密度的影响
不改变电流密度
电极材料及表面状态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有显著的影响
无影响
改变界面电势分布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有影响
无影响
反应速率的温度系数
比较高(活化能高)
较低,2%/℃
电极真实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速率与电极的真实表面积成正比
若扩散层厚度超过电极表面的粗糙度,则反应速率正比于表观面积,与真实表面积无关
c、欧姆极化ηR的影响因素
①溶液的电导率;②浓度—影响电导;
③温度(主要对弱电质),影响扩散过程和离子导电过程。
④具有良好的恢复特性;
⑤恒电位测量中,要求低内阻,从而实现响应速度快。
c、参比电极的选择
测量体系(参)与被测体系(研)具备相同的阴离子(浓度相近),则不要盐桥,如没有相同的阴离子,则需要盐桥,常用的是以下三种阴离子电极(酸、盐、碱)。
SO42-:Hg|Hg2SO4|SO42-;Cl-:Hg|Hg2Cl2|Cl-或Ag|AgCl|Cl-
4、精确测量的注意事项
a、参比电极电位必须稳定
温度系数小,。
b、测量或控制电位仪器的要求
①内阻足够大,R>1000R池;②合适的量程及精度;③快的响应速度;④高的灵敏度。测量仪器除以上要求外,还有形状、面积、反应产物、稳定性、位置等要求。
c、减小或消除液体接界电位
①被测体系与测量体系具有相同的阴离子;
除了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外,还有欧姆极化。电极界面两侧为电子导体(通常为金属)和离子导体(电解质溶液),它们都有电阻,电流通过时就产生Ohm电位降,称为Ohm过电位ηR,它与i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在一般情况下,溶液电阻RL远大于金属电阻,因此负号:是因规定阴极电流为正,而阴极超电势为负。
RL可以从溶液的比电阻及液层的截面和厚度计算得到。由于ηR的存在,在电极界面的真实过电位比测量到的过电位小ηR的数值。
b、电极表面处反应物的浓度只与位置有关,与时间无关,c=f(x)
Fick(费克扩散)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平面的扩散物质的量与浓差梯度成正比,即:
又根据法拉第定律: ;所以有: ,对稳态系统,是常数,与x无关,所以上式极化电流可以写成:
④稳态极化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电极过程往往是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因此极化的类型也有许多种,例如电化学极化(或称为电荷传递极化,也称为活化极化)、由传质过程控制引起的浓差极化、欧姆极化(或称为电阻极化)、匀相或多相化学反应极化、电结晶极化等。现只讨论电化学极化、由扩散控制引起的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等三种基本极化类型,三种类型极化的过电位分别用:ηe、ηc和ηR表示。
若i0→∞,则无论通过多大的净电流也不会引起电化学极化。这种电极称为“理想可逆电极”或“理想不极化电极”。电极电势测量时用作“参比电极”的体系或多或少地应具有“不极化电极”的性质。
电极体系根据i0的大小分类:
电极体的动力学性质
i0→0
i0→小
i0→大
i0→∞
极化性能
理想极化电极
易极化电极
难极化电极
理想不极化电极
当i0很小时,即使通过不大的净电流也能使电极电势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电极称为“极化容量小”或“易极化电极”,也称为电极反应“可逆性小”。
若i0=0,则不需要通过电解电流(即没有电极反应)也能改变电极电势,因而称为“理想极化电极”。研究双电层构造时所用电极体系最好应有近似于“理想极化电极”的性质。
若i0很大,则电极上可以通过很大的净电流密度而电极电势改变很小。这种电极常称为“极化容量大”或“难极化电极”。由于在这种电极上通过外电流时正、反向电流的数仍然几乎相等,有时就称为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大”。
OH-:Hg|HgO|OH-
d、盐桥:测量与被测体系组成或浓度不同时用盐桥。
作用:①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
②消除测量体系与被测体系的污染。
要求(盐桥制备的注意事项):
①内阻小,合理选择桥内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②盐桥内电解液阴阳离子当量电导尽可能相近,扩散系数相当(常用:KCl、NH4NO3),以消除液接电位;
D固=10-9cm2/s;D液=10-5cm2/s;D气=10-1cm2/s;
②温度对D的影响也较小,大约2﹪/℃;
③达到稳态的时间较长,一般需几秒至几十秒,甚至于几百秒;
④当i接近id时ηc增长很快。
为了鉴别电极过程是由电化学步骤控制还是由扩散步骤控制,现将它们作一对比电化学极化与浓差极化的比较
项目
③控制方式:恒电位稳态测量和恒电流稳态测量。
b、极化曲线方法的选择
①对于单调函数极化曲线,恒流恒电位均可;
②对于极化曲线有电流极大值,应选择恒电位法;
③对于极化曲线有电位极大值,应选择恒电流法。
c、给定方式
①阶跃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逐点手动法、阶梯波法
②慢扫描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
d、稳态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稳态研究方法
1、稳态过程
①稳态过程的意义(构成稳态的条件)
电流通过电极时,在指定的时间内,电化学参量(极化电流、极化电位、电极表面处的反应物的浓度等)不变或基本不变。
②稳态过程的意义(构成稳态的条件)
注意:a、稳态不是平衡态
平衡态:I=0,Ja=Jc,φe;稳态:I≠0,Ja>Jc,φ极;平衡态是稳态的特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