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河蟹,又称杂蟹,是目前养殖水体里生长迅速,效益十分可观的一种养殖物种。

由于河蟹的肉质鲜美、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河蟹的养殖技术也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河蟹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科研人员逐渐总结出了高产高效的河蟹养殖技术。

本文将对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进行介绍。

一、选址河蟹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因此选址是河蟹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选择富含有机质和水质清洁的湖泊、水库、池塘、江河湖泊等地方进行养殖。

要保证养殖场周边没有对河蟹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厂矿、化工厂等。

二、水质管理优质的水质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基础,因此水质管理是河蟹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保证水质清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发现异样情况及时调整。

其次可以适量的添加一些水质净化剂,如活性炭、多酚类物质等,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进行水质通风、除藻、补养和换水也是保证水质的有效管理方式。

三、良种选育选择良好的种蟹是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要选择具有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等优点的种蟹进行繁育。

同时要注意保证母蟹的种质,保持种蟹的纯度,避免混杂。

四、科学投喂科学的投喂能够保证河蟹充分的吸收养分,促进生长发育。

一般采用混合饲料进行喂养,包括动物性及植物性饲料。

在投喂的过程中要根据河蟹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的变化适时调整投喂量,保证河蟹的充分饥饿和饱食。

五、环境温度管理河蟹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摄氏度,因此对于水温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在夏季要采取降温措施,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多次换水等方法调整水温。

在冬季要保证水体不会结冰,可以适当加设加热设备或其他防寒措施。

六、疾病防治河蟹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营养不良、菌病、寄生虫等。

因此要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发现疫情及时隔离和治疗。

同时可以进行预防性接种,提高河蟹的免疫力,预防疫情的发生。

河蟹高产高效的养殖技术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更需要养殖户的刻苦耐劳和细心管理。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河蟹是江苏省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2006年全省河蟹养殖面积达350万亩,年产商品蟹150万吨,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占全国河蟹的半壁江山。

为了促进江苏省河蟹产业的持续发展,江苏省开展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推广,该技术运用池塘生态学原理,以养殖河蟹为主,适当放养花鲢、白鲢,套养与河蟹相互协同、互利共生的名贵水产品,达到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的目的。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以10亩~20亩为宜,要求池塘水深1.5m~2m,坡比1.2~2.5,池底平坦且略向排水口倾斜,淤泥厚度保持20cm~30cm,池埂坚固不漏水。

池塘防逃设施齐全,注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清新,交通和电力便捷。

最好每亩池塘配备功率为0.2kW~0.3kW的增氧动力,以微孔增氧方式最佳。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曝晒塘底冬季干塘后,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1个月~2个月的曝晒,以达到氧化底层有机物、清除有害病原菌的。

2.药物清塘放养前20天,池塘进水30cm,用100kg/亩~125kg/亩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清除池塘内的野杂鱼及有害物。

3.投放螺狮清明前,清塘1周后,投放鲜活螺狮200kg/亩~250kg/亩,并使其自然繁殖小螺蛳,既可作为河蟹、青虾的活饵,又可以清除部分残饵来净化水质。

活螺狮采取二次投放法,清明前投放1次,8月底投放1次,以免活螺狮一次投放过多而造成水质过度、青苔大量繁殖。

4.水草种植与养护清塘后,种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

为便于管理和提高幼蟹成活率,防止种植、移植的水草刚出芽就被河蟹吃掉,应设置河蟹暂养区,以利于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

在池塘的一端或中央深水处,用围网拦出一块河蟹暂养区,面积为蟹池面积的1/10~1/5,将蟹种集中培育到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中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再将河蟹放入池塘里培育。

池塘大规格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池塘大规格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是勤换 新水 ,一般 1 0 ~1 5 天 换2 0 厘米 。 同时 1 塘 口根据 天气 情况及
2 . 放 养前准备 工作 ( i ) 建好 防逃设施 。采用聚 乙烯 网片和木 桩建成
围网设施 ,网片高 1 . 5 米 ,底 部用石子 固定埋入土 中 2 0 厘米压 实 ,问隔 i ~i . 5 米 用木桩 固定 ,起 到抗风
各项成本投 入 2 6 . 2 5 万元 ,总效益 4 3 . 8 9 万元 ,平均 每亩 效益 3 6 5 7 . 5 元。 三、讨论
3 . 苗种放 养
在3 月上 旬到 4 月初 ,分 别在两个
塘 中设置一块 面积 为 6 亩左右 的 “ 暂养区 ”开始放养 扣 蟹 , 累计 放 养 扣蟹 7 2 9 千 克 ,其 中 l 塘 口3 9 2 千 克 、2 塘 口3 3 7 千 克 ,扣 蟹平 均 规 格 9 0 ~i i 0 只/ 千 克 ,所 放扣蟹要 求体质健壮 、附肢齐全 、无病无伤 、 规格基 本一致 。随着气温 的不断升高 ,4 月下旬根据 塘 口水草生长情况去除暂养区围网 ,让河蟹到整个池
1 . 养殖条件
池 塘靠近 水源 ,水面 资源有保 障,
阶段 ,应加大饵 料投 喂力度,增加动物性饵料 的投喂
比重 ,保证河蟹吃饱吃好。 5 . 水质调控 前 期一般 水深 保持 0 . 8 ~I 米 ,高 温 季节 调 节到 1 ~i . 5 米 ,水 质调 节 侧重 三 个方 面 :
时开动微孔增氧设备 。二是调节水体的酸碱 度,一般 p H值 为 7 . 5 ~8 . 5 ,主 要 用 生 石 灰 或 氯 制 剂 交 替 调
节 ,7 ~1 O 天 全池泼 洒 1 次 ,生石 灰每亩 每米水 深用 量 1 5  ̄2 0 千克 ,氯制剂 根据 具体 品种而 定 ,正 常每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投放螺蛳
在池塘中投放适量的螺蛳,为河蟹提供天然的动 物性饵料,同时也有助于净化水质。
培养浮游生物
通过施肥和投饵等方式,培养浮游生物,为河蟹 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02
种苗选择与投放
优质种苗的选择
选择优质种苗是池塘养殖河蟹成功的 关键,应注重种苗的纯度、健康状况 和遗传品质。
在选择种苗时,要选择纯度高、遗传 品质优良的河蟹品种,以保证养殖的 河蟹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同时,要选择健康无病、活力强的种 苗,避免携带病原体。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 节
汇报人: 2023-12-22
目录
• 养殖环境准备 • 种苗选择与投放 • 养殖管理 • 收获与销售
01
养殖环境准备
选择合适的池塘
面积适中
选择面积适中的池塘,一般以5-10亩为宜,便于管理 和操作。
水源充足
选择有充足水源的池塘,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养殖所需 的水量。
交通便利
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方便饲料、渔药等物资的运输 和销售。
池塘的清理与消毒
清理淤泥
在冬季或早春时,将池塘底部的淤泥 清理干净,以减少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的滋生。
消毒处理
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可 以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剂,以 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池塘的生态系统构建
种植水草
在池塘中种植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等,为河 蟹提供栖息、蜕壳和避敌的场所。
活力
优质的河蟹活力强,反应灵敏,可以迅速夹住食物,且不易被捏住 。

销售策略与市场分析
销售策略
为了确保河蟹的销售效益,养殖户需要了解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时机。同时,可以通过宣传、 包装等手段提高河蟹的附加值。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事儿呢!你想想,那一方小小的池塘,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生态世界。

河蟹们在里面欢快地生活着,就如同我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在逍遥。

要想让河蟹长得好,池塘的选择可不能马虎。

就好比给河蟹找个家,得舒服、宽敞才行。

水质要好,不能有污染,这就像是我们人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重要。

要是水脏兮兮的,河蟹能开心吗?能长得壮吗?然后呢,就是放苗啦!这可得精挑细选,选那些活泼健康的蟹苗,就像选运动员一样,得有潜力有活力呀!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到池塘里,就好像送小朋友去上学,满心期待着它们茁壮成长。

池塘里的水草可不能少哇!它们就像是河蟹的小玩伴,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和庇护所呢。

想象一下,河蟹在水草间穿梭嬉戏,多自在呀!而且水草还能净化水质,让整个池塘都生机勃勃的。

饲料也很关键呀!不能随便喂些啥就了事了。

要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来调整,就像我们人不同年龄段要吃不同的东西一样。

不能饿着它们,也不能撑着它们,得恰到好处。

日常管理也很重要呢!要经常去池塘边看看,观察河蟹的状态,看看水质有没有变化。

这就像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情况一样,稍有不对就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要是发现有生病的河蟹,那可得赶紧隔离治疗,可不能让它传染给其他小伙伴呀!还有哇,池塘的环境也得维护好。

不能有太多的杂物,要保持整洁。

这就好比我们的家,得干干净净的才舒服呀!要是池塘里乱七八糟的,河蟹能生活得好吗?你说,要是我们把这些都做好了,那河蟹能不高产吗?那肯定是一只只都肥肥壮壮的,让我们乐开了花呀!所以说呀,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就像对待自己最宝贝的东西一样,就一定能成功。

咱可不能偷懒,不能马虎,得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满满的喜悦和成果呀!难道不是吗?。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 技术
2023-11-09
目录
• 养殖环境与池塘准备 • 苗种选择与放养 • 饲料投喂与管理 • 水质管理 • 病害防治与用药 • 收获与加工 • 技术展望与应用前景
01
养殖环境与池塘准备
养殖环境要求
01
02
03
水质良好
蟹池的水质应保持清新, 透明度适中,水中溶解氧 含量充足,以适应蟹类生 长。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 ,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 水平。
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多样化食品的需求不 断增加,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可以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底质管理
蟹池的底质应保持松软, 有利于蟹类挖掘栖息。同 时要控制底质有机物积累 ,防止水质恶化。
防逃设施
蟹池应设置防逃设施,如 防逃网、防逃墙等,以防 止蟹类逃逸。
池塘准备
池塘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 质良好、无污染、交通便利的
地方作为池塘。
池塘形状
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主,长宽比为 3:1至5:1,以便于管理和捕捞。
02
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选择
河蟹
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无病无伤的优质河蟹苗 种。
鱼类
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 耐低氧的品种,如草鱼、 鲢鱼、鳙鱼等。
虾类
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 耐低氧的品种,如青虾、 罗氏沼虾等。
放养时间与密度
河蟹
放养时间一般在水温稳定在18℃ 以上时进行,密度为每亩放养 300只左右。
鱼类
鱼类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和养殖效益来决定收 获时间。一般来说,成鱼可以在水温较低的 冬季或春季收获,以避免因高温导致鱼类的 应激反应。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能够实现河蟹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提高养殖效益。

第一,合理选址。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是河蟹高产高效养殖的前提条件。

选址应选择水质清洁、水源充足、水草丰富的场地,避免选址在垃圾污染物或工业废弃物的附近。

第二,优质种苗。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选择优质种苗进行养殖。

优质种苗应具备生长健壮、体形完整、无疾病和虫害的特点。

要进行疫病检测,确保种苗的健康。

合理饲料。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合理配制饲料,提供全面的营养供给。

根据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科学配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比例,使其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第四,科学管理。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进行科学管理,包括养殖环境的监控、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控制水温和PH值,减少养殖密度,注重卫生清洁,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等问题。

第五,合理养殖密度。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养殖密度。

密度过高会导致螃蟹生长缓慢、易患疾病,密度过低又浪费资源。

根据河蟹的品种、生长阶段和水质资源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

第六,科学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要使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备的使用、育苗技术、养殖方法等。

选择高效的养殖设备,采用科学的育苗技术,合理施行墨西哥花园技术等,提高河蟹养殖的效益。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可以达到河蟹高产高效养殖的效果。

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河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高效管理河蟹池塘?河蟹池塘高效管理技术的“四诀窍”

如何高效管理河蟹池塘?河蟹池塘高效管理技术的“四诀窍”

如何高效管理河蟹池塘?河蟹池塘高效管
理技术的“四诀窍”
河蟹池塘的高效管理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必要保障,养殖户清楚掌握河蟹池塘高效管理技术不仅有促进河蟹健康发育,还能减少河蟹疾病发生率,河蟹池塘的高效管理是河蟹养殖技术的要点知识,是养殖户实现河蟹养殖效益的必然措施,那么养殖户究竟该如何高效管理河蟹池塘呢?下面本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河蟹池塘高效管理技术的“四诀窍”。

一、加强水草管理:水草管理以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
60-70%。

水草太多的塘口,开展以人工清除为主的措施,把多余水草清除,力求保证水草的分布为“#”字型,确保通风、透气。

水草少的塘口以补栽伊乐藻为主的水生植物,也可适量补种一些水花生、水浮萍。

二、加强池塘消毒:对河蟹食场进行定期(10—15天)二氧化氯、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控制有害病菌的生长。

三、施用EM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施用EM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全池泼洒,EM菌一般为15天/次,用量为1斤/亩。

四、加强水体增氧:正常情况下在晚上的10点到翌日的6点进行水体增氧,当天气突变时,及时开动增氧机,则将有效地缓解水体中氧气不足的现象,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本人结语】河蟹池塘的高效管理关系到河蟹成活率及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实现,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做好河蟹池塘管理工作更加
必要,文中介绍的河蟹池塘管理技术“四诀窍”是河蟹养殖技术的四个重点知识,河蟹养殖户要予以牢记。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河蟹池塘高效管理技术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一、池塘养殖1、苗种选择养殖的河蟹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

不同水系的河蟹苗种,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

养殖用的河蟹苗种必须纯正,以长江水系苗种为首选,其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他水系的品种。

2、成蟹饲养A、养蟹池条件与设施a、养蟹池选择与改建: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土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

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

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3。

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

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

池塘蟹沟宽3米,深0.8米;稻田四周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b、形状:培育池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

池塘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为好。

水深1.0-1.5米。

c、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

饲养环境质量要求是:水温适宜为150℃-30℃,最佳22℃-25℃。

溶氧≥5毫克/升。

pH值适宜为7.0-9.0,最佳7.5-8.5。

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

硝酸氮(NH3-N)≤0.1毫克/升。

硫化氢(H2S)不能检出。

淤泥厚度<10厘米。

底泥总氮<0.1%。

B、放扣蟹种前的准备a、清塘消毒:秋冬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二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2公斤/平方米(150公斤/亩)。

b、设臵水草:按扣蟹池标准进行,具体方法见池塘水草栽培技术简介。

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

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

c、加注新水:放种前一周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水深0.6米。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河蟹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美味水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国内外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河蟹的生产和养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应运而生。

一、场址选择选择良好的场址是河蟹养殖的重要环节。

应选择地处积水较多,水深适中,水质清洁,水草茂盛,水流缓慢的区域。

同时要注意距离排污口的位置,避免受到污染。

二、池塘修建为了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河蟹的养殖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卫生。

根据养殖工艺与需求大致规划养殖场整体布局,根据畜群大小,建设若干模块,并在模块之间保留较大的空地。

河蟹养殖池宜选用淮河、长江流域泥沙池,水质稳定,池塘深度2-2.5米为宜,同时应按要求设置进出水管道,保持水质流通。

三、原身(母蟹)的选育与选种1. 选育原身:选育原身是河蟹高产高效养殖的基础。

一般选取健壮,外表美观,抗病能力强的母蟹作为原身,对于母蟹的种类则通过理论计算进行选择。

2. 选种:选种是指对原身进行优良的遗传材料筛选,能够选出优良品质,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的河蟹种子。

选种应以“品种适应性高,规格大产量高,生长快,色泽艳丽,味美”为指导原则。

四、养殖管理河蟹的养殖管理直接影响到其产量和质量。

养殖管理包括饲养、定时打药、定期测水等。

1. 饲养:饲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河蟹养殖应按照蟹种的特点和生长规律,控制饲料的种类和比例,注意投喂的时间和数量,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2. 打药:在养殖过程中,适当地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提高河蟹的养殖效率和产量。

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以及药物对水质和环境的影响。

3. 测水:测水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可以了解水质的变化,对于保持水质的稳定性和养殖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五、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河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对河蟹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1. 产前管理:在河蟹产前,应对其饲养、药物使用、水质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检查和管理,确保母蟹健康良好,充分享有。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是蟹、虾、鱼混养的一种养殖方式。

这种养殖方式与传统河蟹养殖最大区别是,采用混养后,通过控制蟹、虾放养密度,并在塘内种植水草、移植螺蛳,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整个养殖过程基本不用药、少换水,从而提高河蟹的品质、规格、产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措施1.池塘的清整消毒将池塘清淤曝晒,蟹种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70~100kg,化浆后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底质和杀灭病原体。

清塘后用60目的尼龙绢网袋过滤的进水,防止野杂鱼类及其鱼卵进入池塘。

2.种植水草和放养螺蛳池塘中种植少量的水草,既可提供河蟹栖息、避敌的场所,起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可作为部分青饲料的来源,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促进蟹的生长。

水草的品种以沉水的苦草、轮叶黑藻或伊乐藻和浮水的水花生相结合为好,水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30%左右。

在4月底前,亩放螺蛳250kg,全池均匀抛放。

放养螺蛳可吸收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质,同时又可提供鲜活饵料。

3.防逃设施池塘四周要用钙塑板做好防逃设施,埋入土中20~30cm,高出埂面50cm,每隔50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四角作成圆角,防逃设施内留出1~2m的堤埂,池塘外围用聚乙烯网片包围,网高1m,以利防逃和便于检查。

二、苗种放养蟹种放养时间在翌年的1月底至2月,以初春放养更为适宜,放养水温4~10℃应避开冰冻严寒期。

蟹种放养的初期,用网在池塘的深水区围拦一块面积占池塘总面积三分一至五分之一的暂养区,将蟹种先放在暂养区培育到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的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再将蟹种放入池塘中。

放养密度为每亩一龄蟹种800~1000只,蟹种规格140~160只/kg,规格整齐,无断肢,无性早熟。

青虾种每亩放3~4kg。

每亩放养一龄鲢鳙鱼30~40尾、鳜鱼种20~30尾。

蟹池中搭养适量的鲢鳙鱼种,可以调节水质,减少蓝绿藻的数量,增加池塘的产出。

河蟹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河蟹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河蟹高效养殖关键技术_郭志文蟹大小,看水草,要想养好一塘蟹,主要种好一塘草,可见水草栽种是整个河蟹养殖的核心;其次河蟹生活于水体底层,底质好坏也关系到河蟹养殖的成败;再者,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投食饲量加大,残饵、粪便增加,如果在养殖池塘得不到及时转化,易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滋生病原微生物,危害河蟹健康。

笔者就一线实践经验总结,于河蟹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做简明扼要的阐述,供养殖户参考。

一、水草的选择与栽种1. 轮叶黑藻、黄丝藻。

河蟹养殖池塘以种植轮叶黑藻为主,以黄丝草为辅,轮叶黑藻、黄丝草根部不易腐烂,又有利于河蟹食用,是河蟹从暂养池转入大池的优良水草。

2. 伊乐藻。

养殖前期,河蟹暂养池以伊乐藻为主,低温时期利于伊乐藻生长、繁殖,及时为高密度暂养池河蟹提供青饲料来源,而高温期,水体混浊时易断根腐烂,从而败坏水质,不利于大面积种植。

3.苦草。

适合于深水区种植,河蟹喜食其根部,可作为判断河蟹摄食情况的标识物,是确定投饵量的标志性水草,如苦草大面积被养殖河蟹夹断,表明投饵量不足,提醒养殖户应加大投饵量。

4.水草种植模式。

以“十”或“井”字型模式种植,横条区、竖条区种植伊乐藻,板块区种植轮叶黑藻,深水沟种植苦草或黄丝草。

二、水草的养护与管理1. 补磷、补钾。

河蟹养殖中后期不主张施肥,长期投喂高蛋白饲料,残饵、粪便等含氮量较高,水体不缺氮,而一旦水体缺磷,水中的氮由于磷元素的限制作用不能及时转化成被有益藻类和其它水生植物利用的氮源,从而助长蓝藻等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滋生病原微生物。

其次,钾是水草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养殖池塘钾元素不足会导致水草生长不良,根系发黄。

2.抑制青苔滋生。

河蟹相对于其它品种的养殖池塘透明度要求更大,这样才有利于光线的进入,从而可为水草的光合作用提供有利保障,但透明度过大,又有利于青苔的滋生。

笔者主张对青苔的控制以预防为主,通过补磷、钾元素促进有益藻类繁殖,以利用养殖池塘中的氮源,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从而抑制青苔生长。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六步法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六步法

今日三农网,一、改善养殖条件河蟹池塘养殖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埂面宽在2米,池坡比为1:3,池埂应夯实不渗水,进排水系需配套,四周采用钙塑板做好防逃设施。

二、确保晒池与消毒养蟹塘放养前必须经太阳曝晒15-20天,然后注水10厘米,每亩使用生石灰75-100公斤进行消毒,彻底杀灭池内残留的细菌和病虫害。

三、移植培育水草用网片在池内围出80-90%的水面,作为水草培育区。

培育方法可以先移栽一批“轮叶黑藻”、“伊乐藻”,待春季3、4月间再播种一茬“苦草”,力争5月河蟹放开后水草覆盖面积占池水的1/3-2/3。

四、选育健壮蟹种河蟹种子放养时间一般在2至3月份,气温达l0℃左右时较为适宜。

放养的种蟹须是无病无伤、附肢齐全、活动性强、反应灵活的个体,规格在100-160只/公斤的长江水系幼蟹。

以自繁自育一龄幼体为宜,外购种蟹注意不应购买花色蟹、海水苗、嫩苗、药害苗、脱壳苗及“老头蟹”。

亩放养量参考数为500只左右,放前须采用药物浸泡消毒,先放入暂养区内养殖,5月份待水草生长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放入大池。

五、立体养殖增效益在不影响河蟹生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域资源,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增加收益。

一是套养青虾。

套养春季青虾,规格2.0-3.5厘米,每亩放养10~20公斤,可产上市虾25~35公斤。

套秋季青虾,规格1.5厘米左右,每亩放养3-4万尾,产上市虾5-10公斤。

二是套养鳜鱼。

放养规格6~7厘米,亩投放10~15尾,以小鱼为饵料,能有效控制池中野杂鱼的数量,每亩可产商品鳜鱼5- 7.5公斤。

另一种是套养数为30~50尾,但每月需增补一次饵料鱼,如鲫鱼、鲢鱼、鲮鱼等,每亩可产商品鳜鱼15~25公斤。

六、生态管理措施(1)水:整个养殖期间,要求水质清新,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

水位相对稳定不易(宜)太低,水少了蟹易上岸打洞,水太高了使水体透光缺少,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对河蟹生长同样不利。

溶氧要确保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5~8.5之间,氨氮、亚硝基氮不超过0.5和0.2PPM。

五个方面做好池塘养蟹高效养殖技术

五个方面做好池塘养蟹高效养殖技术

阳澄湖大闸蟹御蟹堂怎么做好池塘养蟹高效养殖技术一、池塘条件。

面积为30亩,土质为粘壤土。

池塘四周埂脚3米挖环形沟,沟宽6米,深0.8米,坡比1:25.最大水位保持在1.5米,交通进排水系统方便。

二、水草种植。

选择伊乐藻,苦草两个品种。

伊乐藻在二月份之前种植结束。

种植在环形沟内。

每亩用草量200-250千克。

为了防治水草露头影响风浪和伊乐藻死亡,在5月份用围刀割草头3次,一般10天左右再割一次。

伊乐藻保持在水面30厘米以下。

苦草在四月份要种植结束,每亩用量为0.5千克。

将种子揉搓后全池泼洒,苦草被河蟹夹断后及时捞出池塘。

三、蟹种放养。

每亩放养蟹种4万只,规格110只∕斤,小苗6公斤。

蟹种来源大苗兴化, 3月12日前投放结束。

小苗来源连云港,5月18日前投放结束。

蟹种放养要求:蟹种体质好,精挑细选。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才能实现养殖成活率和起捕率。

四、饲养管理。

到目前为止,投喂4.5吨。

日投喂量150斤,坚持“四定”投饵原则”。

日投喂量以晚22:00添食量捕超过10%为准。

饵料投喂点3-6月份主要集中在环形沟内,7月份以后全池泼洒。

1.合理换水,保持水质良好。

要想要好蟹,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水质。

在春夏季节养殖过程中防病防治,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秋季要勤换水。

预防水质变坏,保持一定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左右。

换水最好放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前进行,不但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使河蟹脱壳整齐、顺利。

以后每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少于总量的30%。

2.合理投喂,保证营养充足,数量充足,最好是投喂蛋白质含量32%以上河蟹专用肥料也可以新鲜动物饵料,日投喂量是蟹总量的10%左右。

投喂时间一般以傍晚为主,清晨为辅,傍晚投喂量占到日投喂量的80%-90%。

五、病害防治。

合理施药,保证体质健康。

河蟹第一次,第二次脱壳后,用硫酸锌粉杀了2次纤毛虫。

用量为每亩水深1米,用量为200克。

梅雨前和梅雨期间各泼洒一次生石灰。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一、池塘建设与改造:1.选址选择水质清洁、水流量适中、积温适宜、土壤酸碱度适中的地方。

2.池塘设计合理,尽量避免死角,便于清洁和管理。

3.池塘底部使用细沙或腐殖质较高的土壤,使其适合河蟹栖息和生活。

4.在池塘的入口处设置鱼网,防止河蟹的逃逸。

二、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温度在15-28摄氏度,保持水质的稳定。

2.做好调理工作,保持水体的含氧量充足。

3.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等,保持合适的水质条件。

4.喂食河蟹时,避免过量投喂,以防过度杂质导致水质变差。

三、饲料与投喂:1.选择适宜的饲料,如鱼粉、虾粉等,保证其营养均衡。

2.投喂次数要合理,每天2-3次,分散投喂。

3.喂食量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4.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四、疾病防治:1.做好池塘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沉积物和杂草。

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河蟹的免疫力。

3.发现疾病症状,及时隔离患病的河蟹,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种苗选育:1.选择品系良好的河蟹种苗,保证其健康和生长速度。

2.种苗选育时,要控制好种苗的密度,避免过度密集。

3.使用嫩苗时,要做好适应性培养,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六、采收与养殖环境:1.河蟹的采收时机要根据河蟹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确定。

2.采收时,采用低强度捕捞的方式,保持河蟹的完整性。

3.池塘养殖时,要对河蟹的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避免堵塞和水质污染。

七、市场销售与推广:1.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寻找合适的渠道和销售商。

2.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3.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产量。

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技术

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技术

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技术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是将河蟹养殖技术,水草种植技术,蟹虾混养技术,鳜鱼养殖技术,鱼白鱼养殖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根据河蟹、青虾、鳜鱼、鱼白鱼等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轮养、套养,以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技术原理为:利用冬季水产空闲季节,进行青虾养殖,开春后先将蟹种与鱼白鱼种放入暂养池饲养,待池中水草长成后(4月上旬),将蟹种转入池塘,实行蟹虾混养,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轮捕出售,6月上旬在池塘中放养规格7厘米左右鳜鱼夏花,待鳜鱼规格达到15厘米左右,将鱼白鱼再移入池中,利用鳜鱼生活在水体下层、鱼白鱼生活在水体上层,同时两者规格相近混养,难以互相残杀,从而提高水体利用率。

鳜鱼、鱼白鱼捕食池中野杂鱼,以低值鱼换来高价值鱼,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矛盾,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一般亩产河蟹50千克、青虾30千克、优质鱼(鳜、鱼白鱼)10千克,亩获利达1500元以上。

一、池塘条件要求水源方便,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畅通,面积8亩~15亩,水深1.5米左右。

四周用石棉瓦、钙塑板等材料构建防逃墙,墙体一般土下20厘米,土上部分为40厘米~50厘米。

配备完善冲水机械与增氧机械。

同时在池塘中利用网片围成一个暂养池,面积为1亩~2亩。

二、虾种放养前准备1.清塘消毒:10月份以后,将池塘中河蟹捕捞上市或转入暂养池,对原有池塘进行干池清整,挖除过多淤泥(保持淤泥10厘米,便于种植水草)并每亩用150千克~20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

2.水草移栽:水温50℃以上,清塘消毒后10天左右,池塘移植伊乐藻。

按照2米×3米行间距扦插,扦插深度3厘米~5厘米,移栽面积占池塘面积1/2~2/3。

种植伊乐藻既可以净化水质,为青虾、河蟹提供饲料,保护虾蟹,又有利于鳜鱼捕食饵料鱼。

3.培肥水质:虾种放养前10天~20天,每亩水面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150千克~200千克,用以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

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河蟹技术(修改)

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河蟹技术(修改)

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河蟹技术泗阳县众兴镇水产站丁昕照刘荣关键词:生态养殖管理技术经过五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套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河蟹技术。

一、池塘准备:1、清塘消毒:首先检查池塘底泥是否是15厘米左右,底泥过厚要清除,只保留15厘米底泥,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曝晒,在放苗前7-10天每亩用100-150公斤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7-10天后放入50-70厘米新水。

如果是带水清塘,每亩生石灰用量为150-300公斤。

2、防逃设施建设:在清塘消毒的同时要做好防逃设施的建设。

防逃设施可用80厘米的石棉瓦向内倾斜15度角埋入土中围在池塘四周,各石棉瓦之间不可留有缝隙防止逃蟹。

另外也可用密网布、竹杆和硬塑料布建设防逃设施。

方法是先在池塘四周挖15厘米深的小沟,埋入密网布,然后沿密网布每隔5-10米埋一根竹杆,并把网布绑在竹杆固定好,最后是在网布中上部缝上硬塑料布即可。

3、水草栽植:实践证明水草在养蟹生产中的作用非常大,其一水草本身就是河蟹很好的天然饵料,含有丰富的钙、磷和维生素,能促进水体底栖生物的大量繁殖,对河蟹脱壳隐藏具有重大作用。

其二是水草能够遮阴降温,有水草池塘和无水草池塘在夏季高温季节其温差可达5摄氏度以上。

水草还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氨氮肥料,防止水质过肥。

其三是水草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增加水体透明度。

水草的种类虽然很多,轮叶黑藻、苦草、和尹乐藻等。

但我们只推荐尹乐藻。

因为尹乐藻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河蟹喜食,是河蟹的优质青饲料,尹乐藻再生能力强,被河蟹吃掉一部分后能在池塘中很快自然恢复,同时能为河蟹提供很好的栖息、隐蔽和蜕壳场所,有助于河蟹蜕壳、避敌和保持较好的体色。

一般水草应于清塘后一个月左右种植,种植面积约占水面2/3以上为宜。

二、苗种的选择与放养:(1)蟹种放养时应选择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的蟹种。

一般每亩投放数量为1800-3000只,规格为120-240只/公斤,具体投放时应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水平合理放养,不能千篇一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 公害要 求 ;饲 料配 方合 理 ,添 加剂 全面 ( 生素 、 维
9 捕捞暂养上市 . 1 一l 月 , 以网制地 笼张 捕为 主 、干池捕 捉 为 0 1 辅 。在水质清爽 的大池塘 中设置有上盖 的防逃设施 网 箱 或 吊挂大 网袋 中,暂养捕捉 的成蟹 2 小时 以上 ,经 吐泥滤脏后上市销售 。
4 螺蛳 投 放 .
市鹏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实施 了省水产三项工程
项目 “ 河蟹池塘 生态高效养 殖技术 示范” ,通 过开展
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 ,提升河蟹产业发展 的质量 ,取得 了明显 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 。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饵,又能摄取 底层腐 殖质和
5  ̄  ̄6 C,扣蟹经 盐度 3 ~4的食盐 水溶液 浸洗 3 分 ~5
冬季捕捞 结束、干 塘后清 除塘 内杂草 ,采用机械
和 人工 清淤相 结合 ,浅水 区保 留底泥约 1 厘米 ,深 0 水区约 1 厘 米 ,减 少池 塘 内有机质和 病原 体 ;用 生 5 石灰 10 10 克/ 0- 5 千 亩化 水泼洒 ,杀死野杂鱼和病 原 体,同时改 良底 泥,增加养 殖期间水体含钙量;消毒 结束 7 1 天 后 ,排 干 池水 ,充分 晒 塘冻 土 1 ~3 ~ 0 5 0 天,达 到氧化 分解剩余有机质 、疏松底质 的 目的。

材 料 与方 法
1 池 塘 条 件 .源自藻类 ,能有效改善池塘环境 ,同时提供优质动物性饲 料 ,提 高河蟹活力和 抗病力 ,具有一举 多得 的作用 ,
但一 次过 多地 投放 螺蛳 , 易造 成 池水缺 氧 。具体 做 法 :采用 二次 投入法 ,清 明前 放 10 0 千 克/ , 5  ̄2 0 亩
二 、养殖成效
矿物质 、酶制剂 等) ,饲料系数低 ;投 点增加 ,减少
浪费,保证吃食均匀;3 月和 8 —6 月中旬 一1 月上旬 0
6科 学投饲 . 在养殖 过程 中 ,除根据河蟹 生长关键期 ( 月 一6 3
■■■l
9 ■_
l 囡 堕 I 旦 塑壑 堡 拦
月 中旬) (—9 以饵料 鱼为主外 ,颗 粒饲料遵循 、 8 月) “ 品牌 好 、营养 全、投食匀 、方法 当”的原则 ,选择 的饲料生产企业要有一定规模 、知名度 ,饲料要达到
5 月投放 10 0 千克/ 。 —6 5  ̄3 0 亩
5 调优放 养模 式 .
调优放养模式主要采取 “ 一控一增 ”技术 ,即控 制河蟹 密度 ,增加 其他名优 品种 。扣蟹 宜就近选购 ,
最好本地配套培育 ,要求规格整齐 ,体质健壮 ,爬行
敏捷 ,附肢齐全 ,体表 光洁鲜亮无损 伤 ( 包括 指节) 、 无 寄生 虫 附着 。 1 月 一翌年 2 2 月底 前 ,水温 要求 在
规格 5 2 0只f 1 0 2 2 >5 80 ~6 ~6 厘 >1 厘 O O 3  ̄6 2 2 ~4 0 0 下克 只 尾 / 克 千克 米 千 尾/ / 千克 米 尾 / 千克 f 梵 冕
1 0 8 0~ 0 ~ o
法在 1 月 , 以伊乐 藻为主 , 多品种水 草搭配 ,特 —2 别是增加 河蟹喜食 的轮 叶黑藻 、微齿眼 子菜和青 萍 。 实施 区采 用 了早春 网 围 1% 0 面积 培育轮 叶 黑藻 0  ̄2 % 的技术 ,避免 了高温烂草、生产期河蟹无适 口水草 的
表 l 。
表 1 放养 模式
3 水草种植及形 态分布 . 水 草既是河蟹栖 息、避敌蜕壳的场所 ,也能净化
水质,进行 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 ,同时也是河蟹喜 食的好 饵料 ,夏季还 可起 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具体做
品种 河蟹 青虾 花鲢 白鲢 鳜 鱼 鲐 鱼 黄 颡鱼 花鲋
钟 后放 养 ,放 养密 度 8 0 10 只/ 为宜 , 同时套 0 00 亩
放适 宜河蟹主养 水体生态环 境要求 的青虾 、花 白鲢 、 鳜 鱼 、鱼 鱼 、黄 颡 鱼 、花鲳 等 。青 虾 1 自 —2月放养 , 花 白鲢 2 月放 养,鳜 鱼 5 月放养 ,鲴鱼 4 月 —3 —6 —5 放养 ,黄 颡鱼 、花鲳 2 —3 月放 养 。具体放 养模 式见
缺 点 。全 池 水 草 覆 盖 率 保 持 在 5 % 右 , 总 量 合 0左
数 量 1 0 只 千克 00
8 0 0 ~ 7 2 5 1 1 ~ 2 1 ~ 1 ~ O ~ 0 0 O 0 2



6 8 - 尾
3  ̄ 6 2  ̄ 3 0 0 0 0


2 0 —2 1 年 ,江 苏 宜 兴 市 水 产 指 导 站 和 宜 兴 09 01
适 ,疏 密适 宜 ,高温 季节 沉水 性植 物保 持离水 表面
3  ̄5 0 0厘 米 。如 果 后 期 水 草 不 足 ,要 采 取 补 救 措 施 ,移入青 萍和水 花生, 以达 到净化水质和提供适 口 青绿饲料的 目的。
水 期水 深 1 5 米) 积 为 3: 左 右 ,池 埂坡 比为 . ~2 面 2 1: . ;池 埂 四周用 钙 塑板 或铝 板或 带倒 网的 网片 25 ( 目大 小 以放养扣蟹 不会逃 出为宜) 作防逃设施 , 网 等 底 端埋入 土中 3 厘米 以上 , 出土净 高 5 厘米 ,并每 O 0 隔0 5 l 以木桩或竹 桩等固定支撑 。 .- 米 2 池塘环境 准备 与改良底 泥 .
池塘应靠近水源 ,进排水方便 ,水源 充足 ,水源 水 质 良好 且无污 染 ;面 积一般 为 1  ̄3 亩 ,面积 3 0 0 0
亩 以上 的增挖 “ ”字 沟 ( 距 8 1 米 、沟 宽 1 井 沟 ~ 0 ~2 米) ;浅水 区 ( 满水 期水 深 0 8 . 米) . ~12 、深 水 区 ( 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