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技术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新型催化剂与工艺应用研究-VIP
程为 r2 = k2PCH4 PO 2 , 并且发现 C2 氧化的速度是 CH4 的 2 倍, 显然 XCH4 越高, SC2 越低, 文献 大量产生会在催化剂表面形成
[ 62]
认为由于 CO2 的
COD 3
, 减少了活性氧种
, 一般控制在 800 e 左右。催化剂比表面及
[ 53, 54]
的数量, 不利于 CH 3#的生成 , 使 S C2 下降。助剂对催化 剂反应动力学有直接的影响, 对 La2O3 / CaO 表观反应 级数 CH4 和 O2 均为一级, 而 SrO- La 2O3 / CaO 上 CH 4 的表观反应级数接近二级[ 21] 。Pak, S. 等人[ 50] 在研究 Mn/ Na2WO4 / SiO2 ( MgO) 上的 OCM 反应历程时认为 , O2 ( g) 在催化剂表面发生了解离吸附 , 并通过关联得出了 O2 的表观反应级数为 0. 5 级左右, CH 4 的完全氧化只 能在气相中进行 , 而 C2H 4 氧化成 COx 主要在催化剂上 进行, C2H 4 氧化速度是 CH 4 的六倍 , CH 4 活化成 CH 3 # 是 OCM 反应的控制步骤 , 反应活化能约 64~ 67 kcal/ mol。Colussi 等 对 Sm2O3 表面及气相基元反应动力 学进行优化计算 , 得出了在 800~ 1 200 K 之间连续操 作时最佳 C2 收率为 22% 左右。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 看出 , 烷氧比越低, SC2 越小 , 由于产物中 CO2 对 SC2 的不 利影响 , 以及 C 2 烃氧化速度比 CH 4 大得多 , 使得很多 催化剂的 C2 产率难以突破 25% 。控制高烷氧比可使 SC2 达 到 75% 以 上, 但 XCH 4 必定 很低[ 36] , 这 就是 一般
《氧化铝基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中的应用》
《氧化铝基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氧化铝基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的背景和意义;随后,详述了氧化铝基催化剂的特点及制备方法;再则,深入分析了其在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中的反应机理及催化效果;最后,讨论了该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优势及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引言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碳资源,其高效转化利用一直是科研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
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甲烷转化途径,近年来备受关注。
而催化剂作为该反应的核心,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效率和产物选择性。
氧化铝基催化剂因其良好的稳定性、高活性及对产物的选择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二、氧化铝基催化剂的特点及制备方法1. 特点:氧化铝基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同时对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2. 制备方法:目前,制备氧化铝基催化剂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浸渍法、共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组成、形貌和孔结构等参数,来优化催化剂的性能。
三、氧化铝基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中的反应机理及催化效果1. 反应机理:在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中,氧化铝基催化剂通过提供活性氧物种,促进甲烷的活化与氧化,进而生成乙烯等产物。
其反应过程涉及表面吸附、氧物种的迁移和表面反应等多个步骤。
2. 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铝基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通过优化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组成,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性能。
四、工业应用中的优势及挑战1. 优势:氧化铝基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制乙烯反应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如高活性、高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
这使得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2. 挑战:尽管氧化铝基催化剂在实验室阶段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在实际工业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催化剂的失活、副反应的增多以及设备投资等问题。
低温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
一 o / o 一 . 1 。 ∞ l a ∞ o . > c o o
∞
∞
∞
加
M ∞
I 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 o C C% S %
8 00 2 6 75 7 20 7 65 0 9
S% C% T o c
79 2 8 8 00
7 6 2 6 7 2 0
62 2 2 65 O
<1 0
0
1 5 0
3 0 0
4 5 0
T i me o n s t r e a m( h )
乙烯 等 低 碳 烯 烃 是 重 要 的基 础 化 工 原 料 , 被
广 泛 用 于 生 产 塑 料 、纤 维 和 橡 胶 等 化 工 产 品 。其
生 产 主 要 依 赖 石 脑 油 蒸 汽 裂 解 ,但 源 于 石 油 加 工 路 线 的石 脑 油 资源 却 日益 稀 缺 , 因此 开 辟 和 发 展 从 甲烷 ( 天然 气 、页 岩 气和 煤 层 气 的 主要 成 分 ) 、煤 炭 和 生 物 质 等 非 石 油 资源 合 成 低 碳 烯 烃 新 路 线 ,
SH E N We n j i e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0 ’ ’ C a t a l y s i s , Da l i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e mi c a l P h y s i c s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3 , o J ’ S c i e n c e s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工艺的能量利用
论文摘要:甲烷氧化偶联反应(OCM)的提出为由资源丰富且相对廉价的天然气替代主要由石脑油制取乙烯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并且该途径是通过一步法制乙烯,是现有乙烯生产工艺中最为简捷的途径。
但是由于甲烷化学性质稳定,使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转化率一直无法突破30%(最低的工业生产要求)。
近期研究发现,可以利用OCM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实现乙烯生产和发电的结合,以提高它的经济效益,增加实现工业化的可能性。
本文介绍了有关OCM的先进技术,并主要对OCM反应热量的利用进行了分析,提出生产高温高压蒸汽,实施冷热电联产。
Key words: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ethylene;electricity;co-generationAbstract:The reaction of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OCM)provides a new possible way to produce ethylene by rich and cheap natural gas instead of naphtha as raw material. It gains ethylene by one step,which is the simplest and directest in producing ethylene nowdays. However,methane is very steady,so the yield of ethylene can not break through 30%,which is the lowest request in industry. But recent studies have claimed that this may be overcome by producing not only ethylene but also electricity by making use of the heat from the exothermic coupling reaction. The way of co-generation of ethylene and electricity by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can increase economic benefit and feasibility in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dvanced technology on the reaction of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and mainly studies the heat from the exothermic coupling reaction,which is used to produc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steam to come true combined cold,hot and power.乙烯是重要的化学产品,全世界的乙烯大多由碳氢化合物裂解所得。
甲烷直接制烯烃芳烃技术进展
甲烷直接制烯烃芳烃技术进展1.甲烷氧化偶联制⼄烯技术甲烷氧化偶联(OCM)是指甲烷在氧⽓存在下直接转化为⼄烯和⽔的化学过程。
在OCM反应中,甲烷在催化剂表⾯活化,形成甲基⾃由基(·CH3),⽓相偶合⽣成⼄烷,脱氢后⽣成⼄烯和⽔。⾃1982年美国联碳公司Keller和Bhasin⾸次提出甲烷氧化偶联技术以来,该技术⼀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2010年,美国Siluria技术公司采⽤⽣物模板法制备出独特的⽆机纳⽶线结构催化剂,在⼀定的温度和压⼒下,可将甲烷⾼效催化转化为⼄烯,催化活性⽐以前使⽤的OCM催化剂提⾼100倍以上,且寿命更长。
催化剂性能稳定,可耐受CO2、H2O、N2以及天然⽓中的其他常规成分;由于不含重⾦属和贵⾦属,废催化剂⽆需特殊处理。
反应过程对原料的要求并不苛刻,氧源可以是纯氧、富氧空⽓或压缩空⽓等。
产物主要含⼄烯和⼄烷,副产⼀定的丙烯和CO2,完全不含碳四及以上组分,因此后续处理⼯序相对简单。
该技术的碳原⼦利⽤效率达到80%左右。
OCM法研究历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982~1994年为快速发展期(第⼀阶段),1995~2005年为衰退期(第⼆阶段),2006~2014年为复兴期(第三阶段),如图1所⽰。
1982年美国联碳公司发明了OCM法甲烷直接制⼄烯,受此⿎舞,研究进⼊了⼀段快速发展时期。
由于受到反应过程过于困难的限制,研究成果迟迟未能达到⼯业⽣产要求,研究进⼊⼀段衰退期。
从2006年开始,伴随着纳⽶技术与反应器设计理念的发展,OCM法再度呈现出光明的前景,因⽽进⼊复兴期。
研究⽐较活跃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最近⽐较活跃的研究机构包括Siluria技术公司、柏林⼯业⼤学、Green R&D公司(德州农⼯⼤学为其设计催化剂)、宾西法尼亚⼤学。
图1 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研究论⽂年度变化趋势OCM技术已发展到商业⽰范阶段,2015年4⽉美国Siluria公司的OCM⽰范装置开始投运,⼄烯产能约为1吨/⽇。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技术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技术宁春利王清勋李学福张春雷(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天然气利用研究所)摘要甲烷催化氧化偶联反应(OCM)的提出为由资源丰富且相对廉价的天然气替代石油路线制取乙烯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并且该途径是通过一步法获取乙烯,在现有乙烯生产工艺中最为简捷。
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在OCM的催化剂、反应工艺以及工程开发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主题词甲烷天然气氧化偶联乙烯催化剂11OCM催化剂的研究进展OCM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在所研制的催化剂中,显示出较佳性能的催化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氧化物;稀土金属氧化物和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1)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氧化物。
未改性的碱土金属本身具有活性,而加入碱金属后,可能引起晶格畸变,增加了活性中心,并减少了表面积,防止甲烷的深度氧化,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目前,活性较高的催化剂中多半含有碱金属。
在碱土金属中以Mg、Ca较为合适,碱金属则以Li、Na等研究的较多,另外加入稀土元素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也有良好的作用。
但这类催化剂存在着高温下碱金属流失,使催化剂失活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2)稀土金属氧化物。
稀土金属氧化物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如Sm2O3、La2O3、Pr2O3及Ce)Yb等都已证明具有OCM活性。
稀土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改性后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受到研究者的普遍注意。
其中以Sm2O3系催化剂的活性较好,尤其是LiCl改性后,活性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3)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OCM反应中使用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活性比较好的有Mn、Pb、Zn、Ti、Cr、Fe、Co、Ni等。
过渡金属氧化物对OCM虽具有活性,但选择性不高,所以一般用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或卤化物等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其对OCM反应的活性。
其中以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开发的Na-W-Mn/SiO2系列催化剂的性能最为优异,该体系不仅具有高的甲烷转化率和C2烃选择性,通过流化床和寿命试验证明具有很好的流化床长期操作稳定性,同时还适合011 ~111MPa的加压反应,可以提高OCM反应中乙烯的含量。
甲烷的偶联氧化
甲烷的偶联氧化
甲烷偶联氧化通常指的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OCM),它是一种将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乙烯、乙烷、CO、CO2等物质的催化反应过程。
该反应通常在高温(>600℃)和强放热(>293kJ/mol)条件下进行,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对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剂和工艺条件的优化上,以提高甲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如钯)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如锰、钠、钾的氧化物等)。
这些催化剂能够降低甲烷氧化所需的温度和压力,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反应机理主要包括甲烷的活化、甲基自由基的生成、气相耦合形成乙烷以及乙烷脱氢生成乙烯等步骤。
然而,由于乙烷和乙烯的反应活性较甲烷高,它们在催化剂表面或气相中容易发生深度氧化反应生成COx,这是导致乙烯选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深度氧化反应的发生,研究者们正在致力于开发新型催化剂和优化工艺条件。
例如,通过调控催化剂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和表面结构等性质,以及优化反应温度、压力和原料比例等工艺参数,可以实现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有效控制。
此外,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它可以用于净化废气和产生燃料等方面。
在环保方面,该反应作为一种常用的清洁技术,可以减少甲烷等有机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总之,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反应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天然气制乙烯生产工艺
天然气制乙烯生产工艺
天然气制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天然气预处理:将天然气中的硫、二氧化碳等杂质脱除,
得到纯净的甲烷。
2.甲烷氧化偶联:将甲烷氧化偶联成乙烯,同时生成少量
乙烷、丙烷等副产物。
3.氢气还原:使用氢气将生成的少量乙烷、丙烷等副产物
还原成乙烯,同时生成少量氢气。
4.产品分离:将氢气和乙烯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乙烯产品。
总的来说,天然气制乙烯生产工艺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乙烯生产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石油制乙烯方法,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工艺研究进展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工艺研究进展李燕 诸林(西南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 甲烷氧化偶联(OC M )途径是通过一步法获取乙烯,是现有乙烯生产中最为简捷的工艺。
本文综述了该工艺催化剂系统、反应机理、工艺开发研究的新进展,并探讨了OC M 过程面临的关键问题有催化剂的选择、反应器和反应流程的设计和反应温度的控制。
关键词 甲烷氧化偶联 乙烯 催化剂收稿日期:2004-11-23作者简介:李燕(1982~),女,硕士生,诸林(1965~),男,教授,从事天然气加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Development on T echnology of the OxidativeCoupling of Methane to E thyleneLi Y an Zhu Lin(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 outhwest Petroleum Institute ,Sichuan Chengdu ,610500)Abstract The approach of OC M gains ethylene through one step ,which is sim plest and directest in producing ethylene nowadays.The new researches on catalytic system ,reaction mechanism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were reviewed.The key problems during the industralization of OC M process such as choose of ctalyzer ,the design of reactor and technical pro 2cess ,control of the tem perature were discussed.K ey w ords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ethylene catalyst 现代工业三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中,天然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技术
宁春利王清勋李学福张春雷
(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天然气利用研究所)
摘要甲烷催化氧化偶联反应(OCM)的提出为由资源丰富且相对廉价
的天然气替代石油路线制取乙烯提供了新
的可能途径,并且该途径是通过一步法获
取乙烯,在现有乙烯生产工艺中最为简捷。
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在OCM的催化剂、
反应工艺以及工程开发等方面已取得了较
大进展。
主题词甲烷天然气氧化偶联乙烯催化剂
11OCM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OCM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在所研制的催化剂中,显示出较佳性能的催化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氧化物;稀土金属氧化物和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1)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氧化物。
未改性的碱土金属本身具有活性,而加入碱金属后,可能引起晶格畸变,增加了活性中心,并减少了表面积,防止甲烷的深度氧化,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目前,活性较高的催化剂中多半含有碱金属。
在碱土金属中以Mg、Ca较为合适,碱金属则以Li、Na等研究的较多,另外加入稀土元素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也有良好的作用。
但这类催化剂存在着高温下碱金属流失,使催化剂失活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2)稀土金属氧化物。
稀土金属氧化物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如Sm2O3、La2O3、Pr2O3及Ce)Yb等都已证明具有OCM活性。
稀土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改性后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受到研究者的普遍注意。
其中以Sm2O3系催化剂的活性较好,尤其是LiCl改性后,活性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3)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OCM反应中使用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活性比较好的有Mn、Pb、Zn、Ti、Cr、Fe、Co、Ni等。
过渡金属氧化物对OCM虽具有活性,但选择性不高,所以一般用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或卤化物等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其对OCM反应的活性。
其中以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开发的Na-W-Mn/SiO2系列催化剂的性能最为优异,该体系不仅具有高的甲烷转化率和C2烃选择性,通过流化床和寿命试验证明具有很好的流化床长期操作稳定性,同时还适合011 ~111MPa的加压反应,可以提高OCM反应中乙烯的含量。
国内外对上述三类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的连续流动反应装置,由于大量气相氧的存在,很难控制产物的深度氧化,产物的选择性不高,C2烃单程收率很难突破25%。
一般认为,要使此过程具有经济竞争力,甲烷转化率要超过35%,C2烃收率要在30%以上。
因此,在继续开发高活性催化剂的同时,另一个研究重点是放在新型膜催化反应器以及循环反应工艺的开发上。
通过使用多孔或厚催化陶瓷膜,使氧气和甲烷分别通过膜的两侧,氧气通过解离和体相扩散透过膜在另一侧表面上与甲烷反应。
通过控制氧气的透过量,使其与OCM反应速度相一致,可以大大减少气相氧浓度,从而提高产物的选择性。
但由于在膜反应器的制备以及适当的膜催化材料的选择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迄今研究者们所采用的膜催化反应器中,C2烃的收率还不高。
最近国外开发的几种循环工艺,使乙烯的收率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大进展。
21OCM的工艺开发进展
在OCM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采用两种反应方式。
一种是甲烷与氧交替进入催化剂床层(Re2 dox Mode),当甲烷单独通入催化剂时利用催化剂的晶格氧进行氧化反应,此时催化剂被还原,然后再单独通入氧化剂,把还原态的催化剂又氧化成氧
21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1卷第6期(2002111)***防腐化工
化态。
另一种是甲烷与氧共进料(Cofeed Mode)。
前一种反应方式是甲烷与催化剂表面的晶格氧反应,总氧量受催化剂所能提供的总氧量限制,使得甲烷的初始转化率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可减少原料及产物的深度氧化,选择性较高。
后一种反应方式是甲烷与气相氧及催化剂表面氧反应,催化剂保持着氧化态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得甲烷转化率和C2烃选择性较稳定。
但存在着深度氧化的问题,影响选择性。
选择何种反应方式可根据实际催化剂和工艺流程情况进行充分比较后决定。
OCM反应是高温(973~1173K)强放热反应,加上考虑甲烷氧化所发生的副反应,整个反应所释放的热量会更多,因此反应温度的控制和反应热的取出及利用成为反应器设计中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OCM所采用的反应器在实验室内研究的有许多,然而工程上较易实现的则主要分两类:固定床和流化床。
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简单,对催化剂耐磨性要求较低。
为了有效控制床内温度,进行工业开发研究的固定床反应器主要有多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和多段绝热固定床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与固定床相比,反应热较易移去,反应温度容易控制,被认为是最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反应器。
但在流化床内对催化剂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催化剂的强度、耐磨性能以及催化剂颗粒的大小均匀程度。
进行研究的流化床主要有沸腾床反应器、紊流床反应器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美国的Arco公司、UCC公司、澳大利亚的CSIRO和BHP公司等曾提出了几种工艺流程,但由于催化剂活性或分离方法的限制,C2的总收率仍<40%。
近期开发的反应-分离循环工艺采用活性更稳定的催化剂和更有效的分离方法,使乙烯和C2烃的收率获得较大提高。
Yentekakis等在OCM 反应器后加入分子筛阱(5A分子筛),分离出OCM反应生成的C2H4、CO2和H2O,而CH4、C2 H6、O2和CO则循环回OCM反应器,组成一个循环系统。
研究者采用了两种OCM反应器:一种是涂有多孔Ag或Ag-Sm2O3膜的连续搅拌反应釜,在835e下反应;另一种是装有1%Sr/La2O3催化剂的活塞流反应器,在750e下反应。
采用该系统在连续加入甲烷和氧气的方式下可获得50%的C2 H4收率。
Lunsford等采用两种循环系统来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
在两个系统中,甲烷和氧气首先在高活性的氧化偶联催化剂Mn(2%)/Na2WO3(5%)/SiO 2
上800e下反应,CH4/O2比控制在使O2在OCM反应器中全部消耗掉。
反应尾气进入一空石英管脱氢反应器,在此将乙烷脱氢生成乙烯,并产生微量的乙炔。
第三个反应器中装有015%Pd/Al2O3催化剂,在800e下将微量的乙炔加氢除去。
CO2和水分别用KOH和冷阱除去。
所不同的是第一种方法采用OCM反应器与膜分离器串联,目的产物是烯烃。
处理后的尾气进入由聚丙烯多孔纤维管和聚丙烯外壳组成的管壳式膜分离器,与AgNO3溶液逆流接触,烯烃与Ag+在膜表面络合从而得到分离。
剩余的CH4、C2H6和CO循环回OCM反应器,络合后的AgNO3溶液脱除烯烃后循环使用。
在循环比为11,甲烷流速为7mL/min条件下,烯烃收率可达75%,总烯烃生成速度为216mL/min。
国内在OCM反应器和工艺开发方面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进行了100mm 直径多段固定床反应器研究。
反应器分三段,按15B1、12B1和10B1的V(CH4)/V(O2)比分别向第1、2、3段配入氧气。
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段数的增加,甲烷转化率增加,选择性减少,但C2烃总收率提高。
反应温度比较平稳,不易飞温。
在770e、甲烷空速为7000h-1、V(CH4)/V(O2)= 10、催化剂装量35mL的条件下,C2烃的收率为1614%。
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对用薄层固定床反应器来实现OCM的放大可能性进行了探索。
结果表明床层高度的增加对C2烃收率的影响不大,床层减薄有利于C2烃选择性的提高。
在催化剂装量200mL,床层平均温度823e、甲烷空速为5000h-1、V (CH4)/V(O2)=5的条件下,C2烃的收率为1614%。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在不锈钢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了催化剂装量为200mL的OCM放大试验,采用W-Mn-SiO2催化剂。
在甲烷空速为7000h-1,反应温度为800e,原料中氧含量为1118%时,C2烃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8216%和17186%;反应温度为875e,O2含量为1511%时,C2烃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1914%和7517%。
在450h稳定性试验中,C2烃的收率和选择性一直在17%和70%以上。
(栏目主持樊韶华)
22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1卷第6期(2002111)***防腐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