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时期俄罗斯对中东欧政策浅析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摘要】本文将从经济、地缘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五个因素分析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俄罗斯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推动两国经济合作日益紧密。
地缘政治上,中俄共同应对西方制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军事上,两国在军事技术、演习和军事合作方面密切互动。
在文化领域,中俄加大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民众友谊。
外交上,中俄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维护两国核心利益和地区稳定。
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特点在于双方关系日益深化,互利合作不断拓展。
展望未来,中俄关系将继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深入合作,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经济因素,地缘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文化因素,外交因素,特点,中俄关系,展望未来1. 引言1.1 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背景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正面临国家建设和外交走向的重大挑战。
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他开始着手推动俄中关系的发展,并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普京认为中国是俄罗斯在亚洲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都展开了广泛合作。
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制裁时,也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以寻求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背景可以看作是俄罗斯在国际关系中重新定位和调整的产物,也是俄中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契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影响因素,探讨俄罗斯在普京领导下对华政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通过深入分析经济、地缘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等因素,揭示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动态变化和背后的原因。
本文旨在展望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方向,探讨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华政策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全面深入分析,旨在为理解中俄关系的演变和未来走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经济因素俄罗斯对华政策中的经济因素在普京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京时代俄罗斯对外战略研究
普京时代俄罗斯对外战略研究I. 介绍自2012年普京再次掌权以来,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普京认为俄罗斯应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恢复强大的俄罗斯帝国地位。
在这个背景下,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本文将介绍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对外战略。
II.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被称为“陆上大国”,其地缘政治利益主要在欧洲和亚洲两个地区。
在欧洲,俄罗斯希望通过与欧盟和北约进行谈判来维护其地缘政治利益。
此外,俄罗斯还寻求与其他欧洲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在亚洲,俄罗斯寻求加强与中亚和远东地区的合作,并通过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III. 俄罗斯的军事战略普京认为,俄罗斯需要增加其军事实力以保护其国家安全。
俄罗斯已经加强了其核武器能力,并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战争中派遣了军队。
此外,俄罗斯还加强了其海军和空军实力,并计划在即将到来的几年中继续增加其军事支出。
IV. 俄罗斯的经济战略随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俄罗斯开始寻求减少对西方的依赖,并且加强与中国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俄罗斯加强了其能源出口,并计划在农业和科技等领域进行投资。
尽管俄罗斯在经济战略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它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国内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不足以应对大规模的经济扩张。
V. 俄罗斯的外交战略普京领导的俄罗斯采取了更加强硬的外交路线。
它通过在叙利亚,乌克兰和其他地区的行动来扩大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并与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加强合作。
普京政府还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其价值观和政治理念,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VI. 俄罗斯的软实力战略为了改善其形象和国际声誉,普京政府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其软实力。
它在体育,文化和教育等领域进行投资,鼓励俄罗斯对世界的文化和艺术输出。
普京还通过使用网络媒体等手段来控制对俄罗斯的舆论并传播其观点。
VII. 结论在普京时代,俄罗斯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其地缘政治利益,并通过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以及软实力战略来巩固其国际地位。
从铁板一块到市场细分——普京时期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政策
作者: 朱晓中[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100007
出版物刊名: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页码: 44-52页
主题词: 俄罗斯;中东欧;巴尔干;能源外交;地缘政治
摘要: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俄罗斯改变了对中东欧的政策,不再将中东欧地区视为一个整体,而是根据中东欧国家不同的政治和经济进程以及不同的地缘政治特性,将它们大致划分为3个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采取差异化政策,并赋予每个地区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市场细分”的政策已经获得回报。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
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
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
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
(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
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
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俄罗斯中东政策的演变
西 方 国 家的 合 作 。
关 键 词 : 罗斯 ; 东 ; 利 钦 ; 京 ; 德 韦 杰 夫 俄 中 叶 普 梅 中 图 分 类 号 : 8 12 D 5 .0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1 2 I )1— 0 4— 4 10 0 6 (0 2 0 0 2 0
及地 中 海 的 水 道 而 力 图控 制 伊 朗 和 土 耳其 。 因
此, 当二战 结束英 美军 队撤 出伊 朗之后 , 苏联 还试
图维持 在伊 朗 的军 事 存 在 , 在 苏 占 区扶 植 建 立 并
收稿 日期 :0 1— 1 0 2 1 1 —1
的关 联 。意识 形态 的分歧 导致 2 纪 7 0世 0年代 以
向美 国 。除叙利 亚 外 , 联 和其 他 阿 拉 伯 国家 的 苏
关 系也 陷入 低谷 。 戈尔 巴乔夫 上 台 以后 , 了缓 和 与 美 国 的关 为 系 , 转苏 联在 中东 的被动 局面 , 扭 对苏 联 的中东政 策进行 调整 , 放弃 了原 来简单 的敌友划 分 , 开展全
中东地 处三 洲 五 海之 地 , 制 着 亚欧 海 上 交 控 通要道 , 加上拥 有丰 富的石 油资源 , 再 因而具有 非 常重要 的地缘 价 值 , 为 大 同竞 相 角逐 之 地 。作 成 为历史 上 曾经在 中东 有着 非 常 重 要影 响 的国 家 ,
了阿塞拜疆 自治共 和 同和库 尔 德 人 民共 和 国 , 后 来迫 于 国 际压 力 才 撤 出伊 朗¨ 。对 于土 耳 其 , 苏联 一方 面要 求其 归 还 卡 尔斯 和阿 尔 汉 达 两地 , 另一 方面 又要求 其在 达达 尼尔海 峡 给予苏联 建立 陆海 军基 地 的权 利 。但 在 美 国 的干 预 下 , 联 的 苏 要求 未能 实 现 ¨l 3 船。在 冷 战 时期 , 苏联 与伊 朗 和 土 耳其 的关 系一 直不 好 。 苏联 还积 极 介 入 阿 拉 伯 国家 与 以 色 列 的 争 执, 以扩 大 自己的 国际影 响力 , 与美 闰争夺 中东 的
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浅析
国际问题研究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浅析杨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东欧、中亚、俄罗斯研究室东欧剧变和苏联饵体导致苏东版块的分崩离析,从根本I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十多年来,中东欧国家、俄罗斯开始了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安全战略、对外政策也相应调整。
在国际环境和国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间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剪不断,理还乱”是一个时期俄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真实写照。
随着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北约和欧盟,俄罗斯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
普京执政后,积极推动与中东欧国家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
这一新型的国家关系不仅对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自身的安全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对整个欧洲的安全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但新型关系的建立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东欧”国家主要是从地理位置、文明传统的角度界定的国家群体,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以及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部等12个独立的国家。
这一国家群体都属于冷战前从属于苏联的“东欧国家”范畴,只是原“东欧”国家中的民主德国(东德)于1990年10月与联邦德国(西德)实现44t置蓐局_醺究’翻柏lI辈摹妻曩合并1iij不复存在,捷克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一分为二,南斯拉夫则于1991年6月解体,成立了5个独立的国家,保留下来的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的南联盟于2002年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由政治名词“东欧”改为地理概念“中东欧”,揭示了这个国家群体地缘政治的转变。
“东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
二战中,苏联红军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苏联红军所到之处,在解放处于德国法西斯统治之下的中东欧国家的过程中,这些国家的共产党迅速成为执政党,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根据《雅尔塔协定》,这些国家成为苏联势力范围,构成了苏联集团。
在冷战时期的几十年里,苏联通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这两个军事和经济组织机构,强化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形成了“社会主义大家庭”。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普京时期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因素可以从经济、地缘政治和历史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经济方面,普京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较大,与中国的能源需求和资源合作成为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俄罗斯经济体系对外开放较弱,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依赖性较高,与中国这个大国的经济合作可以帮助俄罗斯降低对西方经济的依赖,确保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府实行了许多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产权保护和政府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这为俄中经济合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地缘政治方面,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提出了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平衡的理念,推动了与中国展开更加密切的地缘政治合作。
俄罗斯与中国在中亚地区以及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下的合作,为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在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提供了支持。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受到西方的制裁和压力,转向与中国加强合作可以减轻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压力,并在国际上形成一种有利于自身的地缘政治平衡。
历史文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形成。
俄中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相似的文化背景,这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基础。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倡导俄罗斯民族主义,并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相结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崇尚传统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共鸣。
这种文化共鸣也促进了两国互相认同和合作的发展。
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地缘政治和历史文化等方面。
俄中两国的经济合作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促进了两国经济关系的深化。
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调整和对华合作,也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平衡。
而历史文化的渊源和共鸣则为两国之间的相互认同和合作提供了基础。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基本特点。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普京时期是俄罗斯对华政策发展的关键时期,下面将从经济、地缘政治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浅析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经济方面是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俄罗斯的经济也高度依赖能源出口。
在低油价和西方制裁的压力下,俄罗斯需要寻找新的经济伙伴,而中国正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自普京上任以来,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额和投资规模都显著增加,两国在能源、军工、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
俄罗斯对华政策的调整,部分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地缘政治因素也对俄罗斯对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资源的国家,而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快速发展经济的国家。
两国在中亚地区、东北亚地区以及北极地区等地存在一系列重叠的利益。
尤其是在中亚地区,俄罗斯和中国都有着战略地位,两国携手合作,可以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这也成为俄罗斯对华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俄罗斯对华政策的调整还受到国际影响力的影响。
自冷战以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幅减弱,而中国则不断提升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日益崛起的态势引起了俄罗斯的警惕,为了平衡西方的压力,俄罗斯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以提升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种国际因素也是俄罗斯对华政策调整的驱动力之一。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调整受到经济、地缘政治和国际影响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方面的考虑使得俄罗斯愿意与中国进行更加深入的经济合作;地缘政治因素促使俄中两国在一些地区和议题上加强合作;国际影响力的考虑则推动俄中两国加强合作以保护各自的国际利益。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俄罗斯对华政策发生了调整,俄中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一。
浅析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
10/27 34-36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7卷第3期J.Chang chun Inst.T ech.(Soc.Sci.Edi.),2006,V ol.7No.3I SSN1009-8976CN22-1322/C 浅析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高 升(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上海200062)摘 要:论述了冷战时期,苏联与中东欧建立的既是一种战略联盟关系,也是一种极不对等的国家关系;苏东剧变后,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都处于政治经济的转型期,双方关系受历史阴影的影响较明显;提出如今面对北约和欧盟东扩的新的历史条件,如何摆脱不利因素的影响,建立正常的新型国家关系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俄罗斯;中东欧;北约;欧盟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06)03-0034-03“中东欧”国家主要是从地理位置、文明传统的角度界定的国家群体,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以及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等12个独立的国家。
这一国家群体再加上统一之前的民主德国都属于冷战前从属于苏联的“东欧国家”范畴。
这一国家群体与俄罗斯的关系有极深的历史渊源。
一、冷战时期苏联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二战时期,大部分的中东欧国家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民主政权,纷纷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
根据《雅尔塔协定》,这些国家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
冷战时期,苏联通过建立有关政治经济和军事同盟组织、输出社会主义模式和派驻军队等方式与这些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是这些关系是极不对等的,它本质上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战后,在苏联帮助下,中东欧各国共产党虽然取得了政权,成为了执政党,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并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
苏联强制输出其高度集中的政治收稿日期:2006-04-27作者简介:高升(1981,-),男(汉),山东潍坊,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俄罗斯的政治与外交。
普京时期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_第二章俄罗斯欧洲政策的发展变化_49_71
第二章俄罗斯欧洲政策的发展变化冷战后俄罗斯欧洲政策的变化明显随着俄罗斯领导人的更迭呈现两个发展阶段:叶利钦执政时期的欧洲政策和普京执政后的欧洲政策。
在总体设想上,俄罗斯独立之初,叶利钦提出了建立从“渥太华——符拉迪沃斯托克大欧洲”的构想,实践证明,叶利钦的“大欧洲”构想未被欧洲所接受。
对于欧洲人来说,这一地理范围太大了,远远超过了欧洲文化和心理认知的程度。
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看来,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欧洲一体化和民主化以及构建欧洲安全新体系的进程也将顺利进行。
北约和欧盟的扩大可能就证明了这一看法。
2000年普京继任总统后,面对的是极其复杂的欧洲地缘政治形势。
科索沃战争使俄罗斯与北约和欧洲国家关系陷入低谷。
面对这一现实,普京提出“回归欧洲”政策,在坚定捍卫俄罗斯国家利益原则基础上,采取了更为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避免俄罗斯与欧洲关系重新走向对抗。
普京积极发展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确定了建立共同的经济、安全、政治和文化空间的目标。
普京在坚持反对北约东扩原则立场基础上,在俄罗斯与北约理事会框架内开展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
俄罗斯试图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框架下,建立一个以多元地区组织为基础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大欧洲。
一、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欧洲政策冷战后,国际环境和欧洲地缘政治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俄罗斯自身的衰弱迫使俄罗斯不得不调整它的对外政策。
俄罗斯的欧洲政策和它的整体外交一样,也经历了一个由浪漫到务实的过程。
在独立之初,俄罗斯奉行与西欧大国结盟的政策,希望这种盟友关系使俄罗斯成为西方国家平43等的一员,最终实现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彻底地融入欧洲,但是俄罗斯对欧洲几乎是一相情愿的“示好”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也没有消除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戒心。
这样,从1993年底开始,叶利钦被迫调整了对欧政策,越来越多地强调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欧洲的关系,并开始对西方国家说“不”,态度也日趋强硬。
但是,叶利钦的欧洲政策一味对西方国家态度强硬的同时,没有考虑到俄罗斯的外交资源是否能够支撑这种强硬政策的实施。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摘要】在普京时期,俄中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背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两国不断加强合作,尤其在能源领域有着重要合作关系。
地缘政治考量也推动着两国关系的发展,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对其对华政策有着影响。
军事合作和安全考量也是影响俄中关系的重要因素。
文化交流和人文因素也在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而能源合作更是俄中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合作、地缘政治、军事合作、文化交流和能源合作。
未来,俄中关系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向着更加密切的合作方向发展。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影响因素、经济合作、地缘政治、军事合作、文化交流、人文因素、能源合作、发展趋势1. 引言1.1 普京时期俄中关系背景普京时期俄中关系背景主要体现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两国之间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1989年苏联与中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后,俄中两国关系经历了磕磕绊绊的发展过程,但随着普京上台,双方关系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普京时期的俄中关系背景中,经济合作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俄两国在能源、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推动了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
普京时期的俄中关系背景可以看出两国在政治、经济、地缘政治等方面合作日益加深,关系不断向着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迈进。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影响因素,探讨在普京领导下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
通过对不断加强的经济合作、地缘政治考量、军事合作与安全考量、文化交流与人文因素以及能源合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普京时期俄中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国际格局提供参考和借鉴。
浅析近年来俄罗斯影响中东欧国家的途径及战略目标
㊀㊀2018年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学㊀术㊀交㊀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Feb.,2018总第287期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cademicExchang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287㊀No.2㊀俄罗斯·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㊃论点摘编㊃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双重向度与独特视域刘爽㊁庞立生在‘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撰文指出,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赫勒解读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的特殊手法在于:忽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非正义性的理论主题和特殊视域,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㊁资本对劳动的压迫㊁制度的正义性等问题,而致力于对马克思的正义概念进行某种破坏性的解构和指认,这实际上消解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独有力道,也使赫勒的正义思想最终走入后现代主义乌托邦的境地㊂在根本上,正义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在社会实践和制度变革的层面上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推进㊂这是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对现代正义观念及其实践的重要警示㊂因此,马克思和赫勒的两种正义思想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论归宿: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所导向的是制度的变革,它是实践性和建设性的;而赫勒的正义思想所导向的是后现代主义的审美乌托邦,它是乏力而缺少建树的㊂赫勒 超越正义㊁回归良善生活 的主张,实际上是重新遁入意识或道德的内在性领域进行个体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欣赏,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马克思反抗资本权力的宏观叙事和深刻要求㊂最后,对赫勒正义理论的反思和批判,着重凸显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意义:一方面,应当将正义的价值诉求落实为扬弃不合理社会关系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以 好制度 来眷顾人的生活;另一方面,需要将良善的制度设计向内转化为合乎人性的生活方式,实现对人性的地位和尊严的保护和眷顾,创造一种 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的 好生活 ㊂在此意义上,赫勒正义思想所提供的思想警示在于:正义思想既不能导向后现代主义的审美乌托邦,也不能沦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争辩与纠缠㊂(杜㊀娟㊀摘)阿格妮丝㊃赫勒时空维度上的现代性批判杜红艳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9期撰文指出,现代性既是一个用来划界的时间范畴,又是标志这一时段特征的空间范畴,时间和空间展示了现代性的全部特征㊂布达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阿格妮丝㊃赫勒从后现代视角对现代性的反思就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的,在时间维度上赫勒提倡立足于绝对的现在思考人的当下存在,在空间维度上她以空间解释时间发现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存在状态㊂时空维度既是赫勒与后现代主义者共同的理论视角,同时赫勒通过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现代性批判也展示出了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之处㊂赫勒从后现代的视角对现代性进行研究,得出后现代性并不是对现代性的抛弃而是对现代性的反思㊂我们可以将赫勒的这种后现代视角归结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时间维度上看现代主义以绝对的现在批判借助于未来赋予现在以合法性看不到人的当下存在状态,而以空间来解释时间可以发现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生活状态㊂可见,赫勒在时空维度上对现代性的反思找到了现代性的本质问题所在,同时赫勒也并未对现代性绝望,而是表达了对于现代性能够幸存的愿望㊂(杜㊀娟㊀摘)俄罗斯对于十月革命的保守主义立场徐海燕在‘国际研究参考“2017年第12期撰文指出,俄罗斯社会各阶层对十月革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俄社会阶层的裂变与分化所催生的社会意识多元化㊂如何正确评价十月革命,如何重新凝聚社会力量,实现俄罗斯的伟大复兴,普京承认 不得不在复杂的不同寻常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努力寻找各阶层的共识,以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㊂首先,模糊 左㊁右 意识形态的中派主义取向,尊重历史,客观评价㊂普京对于十月革命采取模糊 左㊁右 意识形态的中派主义的政治取向㊂为了减少不同政治群体对百年前革命的认识分歧,普京多次笼统地使用了 俄国革命 的提法,而不去刻意区分两次革命的性质㊂在涉及十月革命的具体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普京力图不偏不倚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㊂第二,弘扬民族自豪感,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㊂鉴于俄罗斯社会各阶层对1917年俄国革命认识混乱的现实,普京在历史文化领域展开活动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民族对历史的自豪感,增强整个社会的共识和凝聚力㊂尽管俄罗斯各个阶层㊁派别对历史事件本身的立场评价存在差异,但普京还是努力提炼并彰显贯穿于俄历史的俄罗斯人民共同的精神品质㊂他常常向社会呼吁,我们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们只有一个俄罗斯㊂第三,注重规避矛盾㊁态度谨慎㊂普京对涉及十月革命的人物和事件十分谨慎㊂如面对俄罗斯部分人士提出的归还十月革命时期被苏联政府收缴的民间文化珍品的诉求,以及对国内不同政治派别对列宁墓的处置存在的争议等问题上,普京也采取搁置的方式㊂(巨慧慧㊀摘)浅析近年来俄罗斯影响中东欧国家的途径及战略目标朱晓中在‘俄罗斯学刊“2017年第6期撰文指出,近㊃781㊃年来,在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中,俄罗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中东欧国家施加影响:一是通过主导战略性经济部门来达到 经济捕获 ,二是培养和支持中东欧 有抱负的 领导者㊁民族主义者㊁民粹主义者㊁欧洲怀疑主义者和俄罗斯同情者,以达 政治捕获 ㊂虽然两个渠道有各自的影响模式,但每条路径都可使俄罗斯渗透到中东欧国家相关领域并实现自身利益㊂俄罗斯实施影响的要素和驱动力如何组合取决于被影响国家的条件㊂依靠两者之一或两条道路并举,经济和政治捕获相互支持,俄罗斯强化了在中东欧国家的影响㊂俄罗斯影响中东欧国家的战略目标大致有三:第一,确保在同中东欧地区打交道过程中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使普京的圈内人在俄罗斯经济体系之外发财致富;第二,通过纵容腐败㊁干扰甚至阻止新闻和司法机关独立工作㊁资助政党和非政府组织注册,以及通过媒体发布错误信息来误导公众,旨在削弱欧洲民主制度,诋毁西方的民主治理模式,分化和削弱欧盟和北约,使中东欧国家降低对西方民主国家的需求感,破坏西方体系的信誉和道德权威;第三,夸耀自身治理模式(政治上是威权和主权 民主 ,经济上由选择的圈内人控制 寡头资本主义),试图以此替换西方的治理模式㊂(巨慧慧㊀摘)对 欧尔班现象 的思考贺婷在‘俄罗斯学刊“2017年第6期撰文指出,欧尔班领导的青民盟在2010年㊁2014年两次大选中胜出,执政期间,欧尔班政府的多项法案被认为是匈牙利出现民主倒退迹象的表现㊂在对内政策上,欧尔班政府的税收政策㊁对养老金和能源企业的国有化以及对水电气费用的管制被认为是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在对外关系上,欧尔班当局加强与俄罗斯㊁中国等国家的关系,与欧盟就难民等问题发生冲突㊂这种 欧尔班现象 是匈牙利历史文化㊁国内政治生态㊁执政党的意识形态㊁政治领袖世界观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㊂第一,欧尔班政府面临内部挑战㊂在全民公决后试图通过修宪将反对难民提议合法化的议案没有通过,以上现象释放出一个信号,欧尔班若要控制国会,需要其他政党的支持,如果不是左翼或是新兴政党,那就是尤比克㊂但在2016年底的移民国债议案中,尤比克并没有支持青民盟㊂第二,欧尔班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实现匈牙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㊂对匈牙利而言,欧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最重要的市场,欧洲一体化是匈牙利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㊂度过危机㊁经济实现增长后,欧尔班政府能否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对其是一个考验㊂第三, 欧尔班现象 在中东欧地区的出现,反映了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中欧地区国家转型和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㊂第四,触及自欧盟成立之初就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欧盟与各成员国的主权边界划分,哪些是欧盟共同事务,哪些是成员国内政㊂欧尔班在外交上的表现及其试图改变匈牙利地缘政治地位的做法,与西欧国家对匈牙利的预期定位有所不同,引起欧盟不满,但欧盟始终没有采取实质性惩罚措施㊂欧盟的反应,表明了欧盟对成员国的容忍,也反映了欧盟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联合体的有限作用㊂(孙㊀琦㊀摘)境外宗教渗透导致前波兰剧变对我国的启示林清龙㊁林怀艺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撰文指出,由境外宗教渗透导致的前波兰剧变是苏东剧变倒下的第一个多米诺骨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处理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㊂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境外宗教渗透的危害性,有效进行预防和抵御,确保意识形态安全㊂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境外宗教渗透的严重危害性,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及早有针对性㊁有系统性地做好防范和抵御准备,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的总体安全㊂第二,必须深刻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的长期性㊂前波兰党和政府采取极 左 宗教政策和行动,不但没有消灭人们的有神论世界观,反而激发了民众的宗教热情,这有力地证明了用行政命令强制消灭宗教的失败㊂因此我国党和政府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的长期性存在,既立足长远,又着眼当前,遵循宗教发展规律做好宗教工作㊂第三,必须正确认识宗教的群众性本质及社会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㊂群众性是宗教的表征之一,群众问题是宗教问题的本质,群众性特征使宗教发展成强大社会力量,处理不好对社会稳定会产生消极作用,反之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国党和政府要在宗教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做好信教群众工作㊂第四,必须严格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㊂波政府时 左 时 右 的宗教政策体现了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为了避免这种失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宗教法制建设,把宗教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如此才能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做到依法治教,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㊂(孙㊀琦㊀摘)中国海权战略的发展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李冠群㊁山秀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8年第1期撰文指出,尽管中国对全方位发展对外军事关系十分重视,并明确提出希望深化中俄两军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的交流合作,并逐步构建全面多元㊁可持续的机制架构,推动两军关系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㊂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总量与中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俄罗斯海权力量原先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丧失㊂面对中国海权力量的快速发展,俄政府在‘俄罗斯联邦在㊃881㊃。
俄罗斯加强对东欧的影响力与干涉
俄罗斯加强对东欧的影响力与干涉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国际关系中地区势力的变化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俄罗斯加强了对东欧地区的影响力与干涉,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地缘政治因素和具体举措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揭示俄罗斯对东欧地区影响力增强的原因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俄罗斯与东欧地区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
在苏联时期,东欧国家大多是苏联的卫星国。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些国家相继独立,并向西方靠拢,加入了欧盟和北约等组织。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促使俄罗斯对东欧地区加强影响力的决心。
二、地缘政治因素东欧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俄罗斯与欧洲的桥梁。
这使得俄罗斯通过对东欧地区的影响可以实现对欧洲事务的干预。
例如,乌克兰危机期间,俄罗斯利用其对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推动了克里米亚的并入,并在东乌克兰支持亲俄武装力量。
地缘政治的因素为俄罗斯提供了加强对东欧干涉的机会。
三、具体举措俄罗斯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加强对东欧的影响力和干涉。
首先,俄罗斯推动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这一经济组织由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等国家组成,旨在加强俄罗斯与该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并增加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其次,俄罗斯积极与东欧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并加大对该地区能源供应的掌控力度。
例如,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引发了欧洲能源安全的担忧。
此外,俄罗斯还通过网络攻击和信息战等手段,对东欧地区进行干涉,以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破坏其与西方的关系。
俄罗斯对东欧地区影响力增强的原因和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这种势力扩张引发了东欧国家的担忧,增加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例如,乌克兰危机导致了东乌克兰地区亲俄武装势力与乌克兰政府军的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其次,这种影响力的增加也使得该地区国家对西方的依赖程度降低,加深了东欧国家与西方之间的裂痕。
例如,部分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逐渐转向,对欧盟和北约的信任度下降,使得东欧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
俄罗斯普京时代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分析
俄罗斯普京时代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分析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企稳趋势。
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2018年俄罗斯GDP增速为2.3%,较2017年的1.6%有所提升。
这一数据表明俄罗斯经济正在逐渐复苏,而普京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功不可没。
一、扩大经济活动领域普京政府致力于扩大俄罗斯的经济活动领域。
推行“远东发展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能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普京政府积极推行数字化经济战略,加大对IT产业的投资,使得俄罗斯经济迅速进入数字化时代。
二、鼓励创业投资普京政府将创业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据俄罗斯商业委员会统计,2018年俄罗斯的投资总量达到了4000亿卢布,其中创业投资达到了1020亿卢布,占总投资的比例较上一年有所提高。
这充分证明普京政府模式所做出的市场化改革是非常有效的。
三、提高投资环境普京政府在提升投资环境上相当的注重。
对国外企业的投资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并推动降低国家的改革壁垒。
同时,对本土企业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让企业更加顺畅地开展业务,进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涌入俄罗斯市场。
四、调整金融政策普京政府通过调整金融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低息的贷款保障。
一方面加强国内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也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投资们看到了俄罗斯稳定的市场环境,更加有信心及人脉来到俄罗斯投资。
五、推行政策扶贫普京政府还在扶贫上下足了功夫。
因为寒冷气候与土地政策等原因,俄罗斯总体上经济状况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差距,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普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农业领域加大支持,鼓励农村发展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发展小型企业和农村旅游等,力求以扶贫政策推动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总之,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再次崛起,无论是从业务领域的扩大,还是创业投资,以及提高投资环境、调整金融政策、推行扶贫政策等方面,普京政府积极营造利好的环境,都是为了俄罗斯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普京时期是俄罗斯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际背景、经济利益、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对内政治因素等。
国际背景是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普京时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国对俄罗斯采取了强硬姿态,推行“容错主义”政策,试图遏制俄罗斯的影响力。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选择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以抵御西方国家的压力,增强自身的国际地位。
俄罗斯认为,中俄关系的加强有助于平衡华盛顿对莫斯科的压制,同时也能够通过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来提振经济实力。
经济利益是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普京认识到,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双方在能源、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这为俄罗斯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
地缘政治考量也是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之一。
俄中两国在地缘政治上相互需要,互为重要的战略伙伴。
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对于俄罗斯来说,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巩固其在亚洲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在东亚地区形成更有利的战略平衡。
中国也需要俄罗斯的政治支持与经济合作,在亚洲地区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地缘秩序。
对内政治因素也对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普京在国内的威望提升,增强了他在对外政策中的决策权力和影响力。
普京通过与中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自己国内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此普京还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加强了自身在国内的威望与影响力,提升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俄罗斯的中东政策
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其中东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地区稳定以及增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本文将就俄罗斯在中东的政策目标、主要策略以及对地区局势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政策目标俄罗斯在中东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国家安全:中东地区各种安全威胁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为了确保本国利益和国家安全,俄罗斯致力于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防止暴力冲突扩散并遏制恐怖主义活动。
2. 扩大影响力:俄罗斯通过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提高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以增强其在全球的地缘政治地位。
3. 经济合作:俄罗斯希望通过与中东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获得经济利益。
中东地区庞大的能源资源对俄罗斯来说具有战略重要性。
4. 外交平衡:俄罗斯在中东地区不仅与伊朗、叙利亚等伊斯兰国家保持密切关系,同时也与以色列、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保持良好合作以维持地区的平衡。
二、主要策略为了实现上述政策目标,俄罗斯采取了以下主要策略:1. 外交斡旋:俄罗斯积极进行外交斡旋,尝试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中东的地区冲突。
例如,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组织了多轮和谈,并成功推动了阿斯塔纳和日内瓦两个和平进程。
2. 军事介入:俄罗斯通过军事介入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支持巴沙尔政权,同时也通过与叙利亚政府军的合作,打击了恐怖组织,维护地区稳定。
3. 经济援助:俄罗斯通过经济援助加深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关系。
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是俄罗斯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双方在能源、军火贸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4. 外交平衡: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积极寻求外交平衡。
与伊朗、叙利亚等伊斯兰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也与以色列、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密切联系,以推动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三、对地区局势的影响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政策举措对地区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1. 叙利亚问题:俄罗斯的介入使叙利亚政府得以继续存在,并成功击败了众多反对派武装和恐怖组织。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普京时期是俄罗斯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变化也影响和反映了国家的这一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对华政策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
本文主要从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中俄关系史、国际形势等角度,阐述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一些主要因素。
一、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俄罗斯对华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普京上台后采取了针对俄罗斯经济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这都为俄罗斯与中国深化经济合作提供了条件。
其次,俄罗斯国内政治环境更加稳定,内部的诸多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这为俄罗斯开展对华合作提供了保障。
二、中俄关系史中俄关系是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尽管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起伏波动,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态势。
从俄罗斯角度来看,中国是俄罗斯面向亚洲的重要窗口,中俄关系的健康稳定对俄罗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政治上,中俄两国还有很多共同点,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中俄关系往往是相互支撑的。
因此,俄罗斯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俄关系的影响。
三、国际形势普京时期,国际形势变化较大,这也为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首先,全球化的趋势让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外交、经贸合作,俄罗斯亦不例外。
其次,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增加,各国的政策调整也成为一种新的常态。
最后,亚洲地区不断呈现出强劲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亚洲地区正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上不可忽略的地区。
以上因素对俄罗斯对华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因素,俄罗斯需要持续调整和完善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定地保持中俄关系的发展。
总之,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众多。
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形势不断演变,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和影响了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制定。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受到了国际环境的影响。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使得俄罗斯意识到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和遏制,俄罗斯在国际上孤立无援,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中国正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俄罗斯对华政策在普京时期走向了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俄罗斯需要寻找更多的市场和投资机会,而中国恰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机遇,尤其是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中俄合作潜力巨大。
俄罗斯对华政策在普京时期也受到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影响。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还受到了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国际格局中,俄罗斯一直试图在东亚地区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中国正是俄罗斯在东亚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遏制的中国成为了俄罗斯在东亚地区的战略支持,俄罗斯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合作关系。
地缘政治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还受到了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中俄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国人民之间有着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的传统。
这使得中俄两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有着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深了两国友谊。
文化和历史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地缘政治因素以及文化和历史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对华政策的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国际格局中,中俄两国的合作不断深化,将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中俄两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挑战,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中东欧政策浅析赵艳霞本文的“中东欧”(有时亦用“东欧”)主要指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六国,这一国家群体曾属于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的成员,是苏联的卫星国。
冷战结束后,随着北约和欧盟双东扩,中东欧六国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其地缘政治发生了方向性位移,它们从原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原苏联对抗西方的防御区转而变为西方的盟国及其防范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且不同程度存在对俄罗斯的疑虑与排斥。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再与中东欧接壤,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亦不像原来那样重要。
但是,俄罗斯要恢复传统大国地位,营造有利于内部发展的安全环境,奉行与西方合作的战略,密切与欧洲的关系,中东欧国家同样承载着多重地缘政治角色。
也就是说,中东欧地区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战略上将直接涉及俄罗斯的切身利益,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俄欧关系的发展。
因此,如何处理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俄罗斯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随着普京时期俄罗斯整个外交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价、思考和调整。
一对中东欧政策转型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外交政策遵循的总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突出经济外交、务实和避免对抗,从而为俄罗斯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新的政策环境。
同时,普京以重振和维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为己任,更加重视中东欧国家在地区地缘政治中的作用。
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尤其是能源外交的运用,为俄罗斯恢复在中东欧地区的传统影响提供了条件。
2000年,俄罗斯通过了第二部《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其中提出了俄罗斯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务实政策和具体措施,强调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中,迫切的任务是根据新情况和俄罗斯的利益保持人员、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消除现有的危机和进一步推动合作”[1]。
2002年1月,俄时任总统普京在访问华沙时以波兰为例,指出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基础是“睦邻、平等和务实的原则”。
2004年4月,俄主管中欧、东欧以及东南欧地区外交工作的副外长(现任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也谈到:“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地区对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在与上述国家打交道时,不讲思想,只讲经济效益和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
”[2]2006年8月30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基多夫也强调中东欧“是俄罗斯利益的优先地区”。
他指出:“我们希望和他们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考虑彼此利益和健康的实用主义基础上。
”对于俄罗斯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相互关系中具备发展合作、解决双边关系中的迫切问题和在国际事务上进行有效协作的建设性的平台。
”[3]可见,在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大背景下,俄罗斯面对现实,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为实质内容,谋求与中东欧国家建立完全不同于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新型务实的合作关系。
二对中东欧政策的特点(一)对中东欧国家奉行积极、务实的政策,谋求合作,突出经济外交,使之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加强联系的桥梁,并借能源优势发挥地缘政治影响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采取了更加积极务实的政策,搁置政治争议,大力发展双边经济关系,外交活动呈现“经济化”的特点。
从2000年开始,俄罗斯同中东欧国家恢复了最高级会晤,部长级互访增多,双边的政治关系有所改善。
尤其是俄罗斯与近邻波兰关系的改善,是俄推行务实外交,加强同该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重要步骤。
2002年1月,普京访问波兰。
这是时隔8年后俄罗斯总统首次访问波兰。
在华沙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普京表示要“发展两国在能源、投资、科技领域,在交通运输和边境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加深两国“在科学、文化、教育领域里的接触”。
普京指出:“按照我们的看法,波兰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中东欧的范围,我们非常指望能和波兰在建设新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新安全体系上进行建设性对话。
”[4]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政治关系的改善为双方经济、文化的交往奠定了可靠基础。
此外,普京执政后,俄罗斯政治形势稳定,经济大有改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俄罗斯产生大量外贸顺差,为俄罗斯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双方的经贸往来出现恢复性增长。
2001年俄波贸易总额已达60亿美元,而同年俄法贸易总额仅为35亿美元[5]。
近年来,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虽然充满各种干扰,如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双方立场相左;对二战历史认识问题产生不同看法;就美国在波兰、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引发激烈争论等,但是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贸易却有很大发展。
2005年俄匈双边贸易额突破60亿美元, 2007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为87亿美元,俄罗斯即将成为匈牙利第二大贸易国[6]。
2007年俄波两国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170亿美元,波兰已成为俄罗斯十大贸易伙伴之一[7]。
同时,俄罗斯凭借能源优势大力开展“能源外交”,既巩固中东欧传统能源市场,又发挥中东欧国家能源过境通道的作用,密切俄欧能源合作,发挥其地缘政治影响。
中东欧是俄罗斯的传统能源市场,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的近30%、石油出口量的25%以上投放中东欧[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东欧各国都在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计划。
因此,保持和开拓在中东欧的油气市场,恢复其在该地区的经济与战略影响力,成为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公司与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已经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与匈牙利签至2015年,与波兰——2022年,与保加利亚——2011年,与罗马尼亚——2012年。
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签订的合同规定,随着上述国家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每年相应扩大供气量[9]。
尽管某些合同在执行过程中有所调整,但中东欧国家进口石油、天然气的绝大部分仍来自俄罗斯[10]。
不过,当2005年年底、2006年年初发生俄乌天然气争端及2007年年初发生俄白能源纠纷时,俄罗斯减少了对某些中东欧国家的油气供应,进而导致匈牙利的天然气供应出现两次危机,波兰、斯洛伐克和捷克甚至开始动用战略能源储备。
俄罗斯此举可谓对中东欧国家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利用自身的能源优势提醒中东欧国家不要忽视俄罗斯的存在,但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东欧国家的恐慌情绪。
为了稳定中东欧能源市场,防止中东欧国家因此转而寻求其他能源,俄罗斯总统时隔13年后(2006年2月)首次对匈牙利和捷克进行国事访问,重点是推动俄罗斯与匈、捷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天然气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塑造能源供应稳定者的形象。
普京访问匈牙利时在记者会上说:“我认为任何欧洲国家都不应该怀疑俄罗斯作为能源供应国的可靠性。
”普京表示,即使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俄罗斯也从未中断向欧洲供应能源[11]。
普京在随后访问布拉格时又表示,俄罗斯将把提高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后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用于捷克,并承诺延长向捷克供应石油和天然气合同的期限[12]。
中东欧地区是俄罗斯向西欧、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出口油气的过境地带,在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3年俄罗斯政府通过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就指出:“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特点,俄能源过境运输具有特殊意义。
”因此,推动在有关国家的油气管道建设、保持油气管道畅通、确保自身的能源出口和运输安全则成为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能源外交的又一重要内容。
从2002年至今,俄罗斯先后与波兰就修建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与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就修建南部天然气管道分别达成协议。
这些管道的修建不仅有助于俄掌握输欧能源主动权,优化俄罗斯向欧洲天然气出口流向,而且能够推动俄与中东欧国家在天然气领域的贸易伙伴关系,提升俄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积极参与对中东欧国家内部的能源工业基础投资,购买和修建中东欧地区的油气基础设施以及油气输送网络。
自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在垄断东欧国家天然气市场的基础上[13],开始在中东欧地区实施新的能源战略。
例如,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开始设立自己驻中东欧的工业金融机构;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天然气出口公司在中东欧国家出资组建有限公司,以扩大向第三国的销售额,并负责维护和建设新管道。
其中组建的有限公司有匈牙利的泛罗斯公司、波兰的欧波天然气公司和天然气销售公司、保加利亚的燃料能源公司和奥威尔天然气公司[14]。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公司还与西欧公司合作,如与德国鲁尔天然气公司共同出资在斯洛伐克、捷克以及匈牙利修建天然气基础设施。
俄罗斯试图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强对中东欧国家能源市场的掌控,进而对中东欧国家政府施加长期影响。
(二)消除历史积怨,重塑国家形象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国家急切地走近西方,与历史上形成的“恐俄”、“疑俄”心理有直接关系。
因此,俄罗斯要改善外部环境,密切俄欧合作关系,就必须在周边塑造新的形象,化解历史积怨,打消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疑虑甚至敌视。
为此,普京政府在多种场合向各国示好,主动拉近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
首先,正视历史,重视合作。
2000~2006年普京相继出访中东欧国家。
应该说,如何消除苏联时期给东欧国家造成的伤害,弥合历史阴影对双边关系的消极影响,是其访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程。
2002年1月,普京访问波兰时出乎意料地将波兰前总理西科尔斯基将军的档案移交给波方,在二战期间波兰国家军和地下政府纪念碑前献花,并答应按照俄现行法律给二战期间曾在苏联当劳工的波兰公民予以赔偿。
普京在2006年2月底、3月初访问匈牙利和捷克。
面对“匈牙利依然有许多人对1956年事件感到痛苦和愤怒”这一诘难,普京回应道:“今天现代的俄罗斯不是过去的苏联。
我必须诚恳地说,我们内心对这些事件负有道德责任。
”在捷克,普京又表示了类似的看法。
他认为, 1968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队的坦克碾碎布拉格之春是一个悲剧。
普京表示对此负有“道德责任”[15]。
其次,尊重中东欧国家“加盟入约”的选择,表示愿与中东欧国家发展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普京称“俄罗斯将欧盟东扩进程视为符合所有欧洲国家利益的一个自然的融合进程,将与新成员一起分享传统关系及深厚的历史渊源”[16]。
2003年3月,普京在访问保加利亚时表示愿意与保加利亚发展坦诚关系,也表示尊重保加利亚的政治选择[17]。
俄罗斯与罗马尼亚在2003年7月签订的《基本政治条约》重申,“双方都有权利为自身的安全安排做出选择”。
在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俄国家杜马及时通过关于《俄罗斯与欧盟合作关系协定》适用于欧盟新成员国的决议,并承诺给予它们实惠。
2004年普京在出席法国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期间,主动与波兰时任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会晤,并邀请克瓦希涅夫斯基访问俄罗斯。
2004年9月,普京在与到访的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会谈时表示,尽管波兰已加入欧盟,但俄罗斯仍将波兰视为“战略伙伴”,愿加强在各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