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探索规律
1、抓子游戏
桌子上的小正方体,种颜色各抓一把,分别数数各抓了多少个,合在一起是多少个,重复抓取6遍,并在表上做好记录。
2、观察记录表中的两中颜色正方体的个数,它们分别是奇数还是偶数?他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根据这些现象,你有什么猜测?(在学生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分类梳理学生的猜测,指名不同小组到白板上展示,兵说一说自己的猜测)
总是
基本上
有时
很少
问题
学生们互相影响,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是
基本上
有时
很少
尊重
学生鼓励并支持他人的观点和努力。
总是
基本上
有时
很少
共享
互相提供观点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总是
基本上
有时
很少
数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十一、教学反思及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发现数的奇偶变化规律,提出猜测很容易。但要在无限的自然数领域内,来验证自己猜想的正确性,是不容易的。因此,本课的教学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块。因此,在对以前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并为后面的探究学习作了铺垫后,教师首先给学生创设了个“抓子游戏”的探究情景,以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六、课前准备:
特制色子、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操作法、谈源自文库法、引导发现法、讨论练习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活旧知:
1、小组内,和你正对面的同学击掌三下,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指名无击掌伙伴的同学回答)
数的奇偶性
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倍数》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教材中,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来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再举例验证,并在课后练习中,安排了运用该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练习。但除了数形结合的推理方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自己对奇数、偶数以及因数、倍数的定义的理解,应该也可以推导出加法运算中数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另外,本课内容并不是独立的,学生以前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发现规律的手段。所以,本课内容可以作为前后知识贯通应用的一个切入点。
学生通过操作,直观感知在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不完全归纳,初步发现规律,进行猜测。
学生初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验证方法,通过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并知道,数学猜想需要科学论证。
应用练习,最后一题,学生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做到举一反三。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3721+2007 22280+102 38800-345
(随机点名,最后一个,说一说为什么)
(三)知识应用
13路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需要25分钟,司机张师傅早上6:10从始发站出发开往终点站,中午12:00进站吃饭。张师傅是在始发站吃饭,还是在终点站吃饭? (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课标要求 :
1.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素数)和合数。
3.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加减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发现其变化规律。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需要积累活动经验,而这种活动经验积累离不开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贴切的活动题材,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重要。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对数的认识和运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等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积累,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除了通过直观的拼摆解决问题外,还可以运用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通过多种方法途径去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当然,对于个别学生运用规律去解决数目较大的问题时会产生障碍,需要反复验证。
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内操作、记录。
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大胆猜测。
学生想象、思考。
小组合作探究。(限时6分钟)
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独立思考,练习本上完成,全班交流。
创设情景,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得探究学习进行铺垫。
设置悬念,导学生提出猜测,并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究.
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回顾反思,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八、作业设计:
作业:
课时练
九、教学评价设计
标准
说明
4
3
2
1
得分
帮助
学生之间互相提供帮助
总是
基本上
有时
很少
倾听
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吸取其他同学的观点
总是
基本上
有时
很少
参与
学生在每个活动中都有所贡献
总是
基本上
有时
很少
劝说
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辩护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本节课特意开放了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奇数、偶数相加后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其先有了直观印象。然后,再透过奇数、偶数的定义, 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不是凭直观感知就可以下结论,需要经过有理有据的论证。并初步体会到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另外,鉴于用代数式的形式来证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个难点,所以,本节课对这种证明方式不做重点处理,但还是让用了这种方法的学生进行了板演,教师进行点评便于学生感知符号语言在表达逻辑推理时的简洁明了的特性,以及其应用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体验奇偶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的变化规律。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2、如果用字母n表示任意自然数,你会用含有n的字母表达式来表示奇数吗?
3、如果用字母m表示任意自然数,你会用含有m的字母表达式来表示偶数吗?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其实好多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游戏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看看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三、讲授新课
3、我们的记录表上,体现了6组自然数的加法中奇偶变化,但我们知道:自然数有无限多个,你怎么能说明在无限的自然数加法中,奇偶变化规律都是这样的呢 ?
4、小组合作,通过摆一摆或算一算的形式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提示以及倒计时器)
5、交流汇报,集体点评
(二)练习:不用计算,说出下面算式得数是奇还是偶数:
但在上课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应用还不足,而教师给学生的表达空间也不足,总是学生说完,教师再重复补充,远不如在学生说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补充完善来得效果好。
三、课堂作业:
练习四:4—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堂活动让你有什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和对面同学击掌,成员为单数的小组会有同学找不到击掌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