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中药挥发油新型制剂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中药挥发油新型制剂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作者:王晓禹吴国泰杜丽东王瑞琼何易隆来源:《中国药房》2021年第20期中图分类号 R284.1;R28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1)20-2551-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1.20.19摘要目的:汇总中药挥发油新型制剂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简单介绍中药挥发油的特点和提取方法,重点综述中药挥发油的新型制剂和质量评价方法,探讨中药挥发油制剂的质量控制措施。
结果与结论:中药挥发油成分复杂,具有较强且广泛的药理活性。
常用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滴丸、软胶囊、微乳、凝胶膏剂、微囊、微球、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等是中药挥发油的新型制剂,可实现鼻腔给药、经皮给药、结肠定位给药等多种给药方式,从而达到提高中药挥发油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患者用药频次和不良反应等目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指纹图谱法等是中药挥发油相关制剂的常用质量控制手段。
但目前中药挥发油新型载体技术研发和推广尚处于初级阶段,超分子生物载体技术在中药挥发油制剂中的应用鲜有报道,以超分子凝胶为载体的中药挥发油新制剂并不多见,将纳米级聚合物胶束应用于中药挥发油的成药研究也尚在理论设计阶段,中药挥发油的缓控释制剂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此外,中药挥发油制剂的质量控制是新剂型开发的难点,可基于多指标、多手段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监控“原料药材-中间体-成品”的质量关联性和一致性,并对中药材生产、饮片加工、挥发油提取和制剂工艺等各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以减少制剂质量差异。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新型制剂;质量控制挥发油是多数中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也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但由于中药挥发油的理化性质不稳定,导致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难度增大,使得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受到了限制[1-2]。
中药新药研制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中药新药研制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1制备工艺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新药在制备工艺上都存在问题,有些甚至有严重错误,即使是申请生产的亦不例外。
众所周知,制备工艺是新药研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的改动甚至可以动摇新药的根基。
因此,必须要从试验设计抓起,尽可能避免发生错误。
从分析的品种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剂型选择欠合理:申报单位未充分考虑到药物的性质或临床用药的特点,选择了不合适的剂型。
如:不适合制成软胶囊的却偏偏选择了该剂型;以口服用胶囊剂作为阴道内用药等。
1.2缺少工艺研究资料1.2.1药材前处理不当:未根据提取方式正确地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或颗粒,导致提取不完全或过滤困难;有的虽药材处理得当,但存在出粉率偏低等问题;有的则缺少必要的说明,如药材的粉碎程度、出粉率等。
1.2.2未充分考虑挥发油的利用:对有确切药理作用的挥发油未进行提取,或虽提取,却未对提取时间、出油量等进行考察;对如何保证挥发油的稳定性研究不够,如是否需经环糊精包结、包结的技术条件如何等。
1.2.3缺少提取工艺的研究;药材以生粉入药的量过多;未说明同一药材部分提取,部分生粉入药的理由。
此外,正交试验中的错误较多:设计欠合理,将提取与除杂、成型等工艺混为一谈;试验排列错误,水平安排不当;仅以总固体量作为评价指标;评分标准欠合理;缺少结果分析;结果计算错误;确定的最终工艺与试验所得的最佳工艺不符,而又未对两者作必要的比较。
1.2.4缺少除杂工艺的研究:以沿袭传统工艺为理由,未做任何除杂处理;对除杂前后成分的变化本做考察;未说明除杂过程中使用的树脂型号、用量、处理方法等;对醇沉时药液的相对体积质量、乙醇浓度本做优选。
1.2.5缺少成型工艺的研究:未对辅料品种、用量做优选,以致加入辅料过多,特别是有时加入蔗糖过多,不利于临床应用;未认真考虑以某些药材生粉取代辅料;未详细说明工艺的技术条件,如浓缩的温度,清膏的相对体积质量、喷雾干燥的温度、药粉混合的方法等。
中药新药研制中常见药学问题及建议
程 中 ,其崩 解 时 间会 成倍 增 长 ,在 等 , 这 些情 况 下 , 考 虑 分煎 。 在 应 1 5 纯 化 除来自杂工 艺 . 常 用 的方 法
可通 过 药 有醇 沉 、离 心 、大 孔树 脂 、沉淀 剂
我 国已加 入 WT 对 专 利 药 品 有效 期 内便 会 出 现不 合 格 。 O, 不 能再 无偿 仿 制 ,国家鼓 励 研 究 和 12 工 艺路 线 的设 计 .
杂 的工 程 ,涉 及 到 药学 、临床 等 多 发 油 的疗 效 和毒 性 。 明 显毒性 而 量 等 因素 对制 成 品质 量 的影 响 , 有 并
学 科 的知 识 。研制 中若 忽 视某 些 问 疗 效 不确 切 的挥 发 油 可不 提 取 ; 有 对 成 型 工艺 条 件 进 行 优选 等 ) ;固 流 题 , 会造 成 资 料 的欠 缺 ;而反 复 毒性 而 又有 疗效 的挥 发 油 , 综合 体 制 剂应 考察 吸湿性 、 动性 研 究 就 应 具 冻 地补 充 资料 , 则会 延 误 新 药 审批 时 考虑 、 体分 析 ,如提 取 应 注意进 资料 ; 干工 艺应 提供 冻 干工 艺 条 间 , 费 大量 的人 力 、 力 , 至 退 行 限度 控制 ; 明 显毒 性 而 又具 有 件确定 的研 究 资料等 。 浪 物 甚 无
这 反 映 了 广 西 医 药 工 业 产 品 结 构 后外 观 较好 , 由于水 溶 性 浸膏 粉 率 降低 ; 较 多生 物 碱 的药 材 与含 但 含
逐 步 趋 向 符 合 广 西 中 草 药 资 源 丰 的引湿 性 较强 , 软胶 囊 的储 存 过 酚 酸 性 、蒽 醌 类 成 分 的 药 材 合 煎 在
中药新药研究易忽视4个问题
中药新药研究易忽视4个问题日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在南昌召开了“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医院王丽霞对中药新药研究中容易忽视的四个问题发表如下看法:首先是中药的疗效和合理使用应进行科学宣传。
有些厂家将中药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作为卖点,而忽略了合理使用药物的宣传。
更有甚者,药物中含有毒性较大的成分,或含有西药成分,仍在大肆宣传无毒副作用,结果导致用药后出现严重毒副反应,因用药不当导致的药源性疾病也屡屡发生。
国外所说的中草药肾病就是一个例证,在比利时有妇女因服用含广防已及西药减肥药酚氟拉明的减肥丸后出现肾衰,经调查发现约10000名服用该药的妇女中至少有110人患上晚期肾衰,此事件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出现了中草药肾病这一专有名词,导致美国、英国、比利时、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对中药及中成药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也受到打击。
不切实际的夸大宣传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产生了怀疑,使中医药的良好信誉受到损害。
因此作为中药企业应重视中药宣传的科学性,这个问题不仅仅影响一家企业的信誉,而且影响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声誉。
国家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药品、保健品广告的宣传管理。
第二是忽视中药说明的作用。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正确用药的法定依据。
但是目前有些中药说明书存在说明过于简单,可供临床参考的价值不大,不利于合理用药等问题,这也制约了中药新药的发展进一步深化。
OTC药物量逐渐增多,目前中药OTC药物的数目已达到了数千种,自我药疗、自我选药的趋势将逐渐扩大,药品说明书如果不能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将不利于药品的应用。
即使在处方药领域,西医大夫也在大量使用中药处方药,因此中药说明书对于合理用药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中药说明书大多还局限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而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却提及甚少,能够提供给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药物的参考资料和信息很少,因此影响了药物的正确使用,导致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中药研发困难和策略
6、鼓励国外专利申请
专利的地域性特点即表现在各国主管机关依照其本国 法律授予的专利只能在其本国领域内受法律保护。 我国中药企业在进行国际合作和开拓国际市场时要学 会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中药技术和中药产品的合法权 益,要扩大申请、注册国外专利以切实有效地保护自 己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获得国外 专利保护是促进中药产业国际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是我国中药产业继续保持自我特色和优势,提高国际 竞争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五、中药行政保护对中药专利的申请产生 许多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是以行政保护为 主,专利保护在整个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处于 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在1993 年以前,由于我国专利 法对药品不进行保护,所以主要依靠行政立法来保护 药品的知识产权,这个传统延续至今。目前涉及到中 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法规主要有1993 年实施的《中 药品种保护条例》和1999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 的《关于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
策略
1、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现有中药的专利资源 2、因地制宜的保护传统古方、验方 3、鼓励和引导中药企业及时进行专利申请 4、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5、进一步健全、完善和修订与中药专利有关的 法规体系 6、鼓励国外专利申请
1、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现有中药专利资源
我国中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现有 中药的专利资源,重视对它们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将 中药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用西药的研究方法印证扩 大,应运用现代科学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研究 推进中药现代化的作用,不断提高中药技术和产品在 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中药行业主管部门还应组织力量,收集、研究和掌握 国际有关中药专利信息和动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以指导中药产业的专利发展方向和提高专利技术水平。
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关键词]:挥发油,中药新药,复方制剂,注册申请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挥发油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尤其在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姜科等科属中较为常见。
在常用的中药材中,解表药、行气活血药、芳香化湿药等大都含有挥发油。
临床上除使用含挥发油的中药饮片入药外,还直接使用从药材中提取的挥发油,如薄荷素油用于驱风,丁香罗勒油用于龋齿、广藿香油用于发表解暑和开胃止呕、肉桂油用于驱风健胃、牡荆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
一般情况下,挥发油所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可由十几种到100多种成分组成。
挥发油中的成分按结构可分为含氮含硫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几大类;还可根据其结构特点进一步划分,如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可分为醇类、醛类、酮类、酸类等。
挥发油所含成分中有的具有明确的生物活性,这些成分的研究对于保证相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目前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的研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关于挥发油有效部位的认识在目前的新药注册申请中,还有以挥发油为有效部位的品种,但是,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直接将挥发油作为有效部位不符合法规的要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的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而挥发油常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成分,并非所有结构类型的成分都是有效成分,且具有药效的相同结构类型的成分之和也不一定大于 50%。
若挥发油中有药效的相同结构类型的成分总量大于挥发油量的50%,可以将该类结构的成分视为有效部位,而挥发油则相当于提取物。
如荆芥挥发油中胡薄荷酮、薄荷酮类成分的量大于50%,可以将荆芥挥发油作为提取物,而荆芥萜类含氧化合物为有效部位。
浅谈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思路[整理]
浅谈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思路中药制剂中建立含量测定项的主要目的是对含有此成分的药味、及与此药味以同一工艺制备的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由于中药具有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够清楚、所含成分含量较低、处方中各药味处理方式不同等特点,复方制剂中如何选择含量测定指标一直难以统一。
现围绕中药新药注册中含量测定指标选择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仅供研制者参考。
1、含量测定指标应首选已明确的活性成分,确保制剂的有效性。
现有研究基本证实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是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
中药药典2005年版一部已规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酚酸B的含量不少于3%。
因此以丹参活血化瘀为主药的制剂中,应测定丹参酚酸的含量,以保证制剂的有效性。
含量测定指标选择是否合适,除了控制制剂的最终产品质量外,还与制剂的剂型选择、工艺路线选择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如某一申报单位同时申报了一个含丹参的复方注射液和冻干粉(治疗冠心病),在工艺研究中和质量标准含量测项中只考察了丹参素量。
经临床试验发现,注射液疗效不如冻干粉,且不稳定。
进一步对注射液和冻干粉的工艺和质量分析时发现,冻干粉的工艺过程和最终产品中均能测到丹酚酸,因此,在质量标准中建立了丹酚酸的含测项,稳定性考察证明制剂中丹酚酸基本稳定;注射液因丹酚酸含量低或有的批号测不到则无法建立此项含量测定项,稳定性试验发现丹参酚酸成分含量不稳定。
这说明本品更适合制成冻干粉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不太合理。
如在研制阶段能以丹酚酸作为指标进行工艺和制剂质量、稳定性考察,即可以发现并避免上述问题。
可见,选择一个活性成分作为制剂的质控指标,能对剂型的选择、工艺路线的确定、制剂稳定性均有监控作用,从而保证制剂的疗效。
2、含量测定指标应选择影响制剂安全性的毒性成分,以保证制剂的安全性。
处方中含有标明剧毒或大毒的药味,内服制剂和外用制剂用于疮面、粘膜等易吸收的部位或制剂中添加了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促透剂时,应在制剂中建立相应的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测法或含量测定法,且要求有严格的限量或含量范围,以确保制剂的安全。
【医疗药品管理】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一、药学方面的常见问题(一)、制备工艺及研究资料5,6号资料1、剂型选择的依据(1)未充分了解所选剂型的特点和局限性,盲目求“新”或赶时髦而选择某些新剂型,如蛇胆川贝含片、××皂甙软胶囊。
(2)未考虑临床对所选剂型是否需要,或所选剂型的给药途径是否适于临床适应症。
如生脉滴丸,保心包贴膜用于手术创口;(3)未从处方药物成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极性、解离度、稳定性等)方面,考虑所选剂型是否会影响制剂中药物的释放、吸收或稳定性。
如牛黄不宜做成口服液,水溶性较差,在成品中较难鉴别检查出来。
(4)用药对象选择不合理,治疗牙痛的药制成××香口胶。
(5)用药剂量偏多。
胶囊一次服用6粒以上,偏多;若一次服用量为15克生药,出膏率为10%,1.5克浸膏,若加辅料为2.0克,装0号胶囊,5粒,基本认可。
若一次服用量为50克生药,制成胶囊剂偏多,制成颗粒剂则不会偏多。
若是50克生药,作成胶囊偏多,作成颗粒剂则不偏多,但服用不如胶囊方便,应综合考虑。
(6)同一品种已有多个剂型,但剂改所选剂型并无先进性。
如双黄连栓,用于治疗成人感冒。
2、工艺路线设计(1)设计依据:①未提供;②阐述不够清楚,未从处方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有关药材提取物的现代药理报道、中医临床用药情况及剂型要求等方面阐述设计思路,以说明处方中各药味的处理方法(如水提、醇提、打粉等)及所采用的成型工艺路线;③设计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时,未设计多条工艺路线进行实验对比。
(2)打粉入药:①选择过多药味以生粉入药,造成服用量偏大或卫生学指标难以控制;②未说明药材生粉入药的理由,或提供的依据不够充分。
(3)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①未提供某些含挥发油药材不提挥发油的依据;②挥发油与制剂的疗效有关,但未考虑提油;③固体制剂中,挥发油未设计对其包合,以增加其稳定性。
(4)醇提与水煎:①对方中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未加分析,就盲目沿袭传统用药习惯而设计将全方药材用水煎提;如青皮、大黄等②对某些既含水溶性又含醇溶性有效成分的药材,未说明理由而设计单用水提或单用醇提,如丹参、五味子等。
中药研发面临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
中药研发面临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中药研发面临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研发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药研发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中药研发面临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困难问题。
1. 资源不足。
中药研发需要大量的药材资源,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增加,许多重要的药材资源面临枯竭和稀缺的情况。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中药行业的药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药物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1. 药材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中药制剂的质量受制于所使用的药材质量,而药材的质量往往不稳定。
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制剂的药效不稳定,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解决方法:-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的药材质量可靠。
- 寻找可替代的药材,以减少对特定药材质量的依赖。
- 建立药材质量评估体系,对每批药材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药物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中药的生产工艺通常较为复杂,需要根据药方进行多道工序的操作,这增加了生产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也增加了生产周期和成本。
解决方法:- 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 引进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时间成本。
- 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合理分工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3. 药物污染和残留物问题药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药物污染和残留物问题。
这些污染物和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降低了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解决方法:- 严格遵守有关药物生产的规定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 实施规范的清洁流程,加强设备和容器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药物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监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 药物质量标准缺乏统一的问题中药行业中,不同企业对于药物质量的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给监管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增加了药物质量不稳定和可比性问题。
解决方法:- 加强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制定统一的药物质量标准。
- 鼓励药企自主建立高标准的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认证和标准化的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 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严厉处罚,保护市场秩序。
总结:中药行业中的药物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问题,如药材质量不稳定、工艺复杂、污染和残留物等。
中药研发困难和策略分析
四、中药专利品的侵权认定难也使许多生 产厂家不愿去申请专利
对于一项专利的西药而言,如果被侵权,认定相对容易。因为西 药均有具体的化学结构式,都有精确的化学分子式,专利保护范 围明确具体、技术特征容易划分,遭到侵权时容易判断。 但是,由于中药本身有许多特殊性,且大都是复方,在制备成中 成药后,其含量复杂,有效成分不容易确定,往往是几十种物质 混杂在一起,加工处理时这些物质又可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以现有的分析和检测手段难以分析出中药复方制剂的原有配方和 制造工艺的,认定对方侵权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依专利法规定都很 困难。这种现状使中药开发所有人把中药处方作为商业秘密予以 严格保密,并不愿意去申请专利,如果去申请专利就可能冒被侵 权但又得不到救助的危险
2、因地制宜的保护传统古方、验方
中药中的传统古方、验方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但如何保护它们是专利保护中的难题。对于这 类中药的保护要本着“因地制宜、重在保护” 的原则,对疗效确切,长期使用或者在中药典 籍中出现的古方、验方,可以适当降低新颖性 的要求。如有的学者建议对未开发上市的法定 药品的古方、验方等不视为丧失新颖性。
6、鼓励国外专利申请
专利的地域性特点即表现在各国主管机关依照其本国 法律授予的专利只能在其本国领域内受法律保护。 我国中药企业在进行国际合作和开拓国际市场时要学 会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中药技术和中药产品的合法权 益,要扩大申请、注册国外专利以切实有效地保护自 己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获得国外 专利保护是促进中药产业国际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是我国中药产业继续保持自我特色和优势,提高国际 竞争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中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策略
知识产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关键词]:挥发油,中药新药,复方制剂,注册申请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挥发油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尤其在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姜科等科属中较为常见。
在常用的中药材中,解表药、行气活血药、芳香化湿药等大都含有挥发油。
临床上除应用含挥发油的中药饮片入药外,还直接使用从药材中提取的挥发油,如薄荷素油用于驱风,丁香罗勒油用于龋齿、广藿香油用于发表解暑和开胃止呕、肉桂油用于驱风健胃、牡荆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
一般情况下,挥发油所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可由十几种到100多种成分组成。
挥发油中的成分按结构可分为含氮含硫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几大类;还可根据其结构特点进一步划分,如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可分为醇类、醛类、酮类、酸类等。
挥发油所含成分中有的具有明确的生物活性,这些成分的研究对于保证相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目前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的研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关于挥发油有效部位的认识在目前的新药注册申请中,还有以挥发油为有效部位的品种,但是,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直接将挥发油作为有效部位不符合法规的要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的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而挥发油常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成分,并非所有结构类型的成分都是有效成分,且具有药效的相同结构类型的成分之和也不一定大于 50%。
若挥发油中有药效的相同结构类型的成分总量大于挥发油量的50%,可以将该类结构的成分视为有效部位,而挥发油则相当于提取物。
如荆芥挥发油中胡薄荷酮、薄荷酮类成分的量大于50%,可以将荆芥挥发油作为提取物,而荆芥萜类含氧化合物为有效部位。
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06年第21卷第3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179 ・・思路与方法・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李希 谢守德 吕琳 冯建安 张嵩(四川省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成都610031)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提取;问题;解决办法 中药是一座灿烂的宝库,几千年来中药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中华民族的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们常用的中药材中,解表药、行气活血药、芳香化湿药等都含有挥发油,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几类药物所含的挥发油均具有显著疗效[1]。
当这些挥发油的药理作用与制剂的功效作用一致时,就必须在中药制备工艺中提取并保留挥发油。
但在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中,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保留存在着很多问题,致使挥发油大量损失,严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这是一些中成药不及中药饮片所煎汤剂疗效好的原因之一。
笔者针对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挥发油提取制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挥发油提取制备中存在的问题11药材质量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规定了薄荷、姜黄、石菖蒲等药材挥发油的含量,这些药材中,根茎类、种子类药材挥发油的含量通常都能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
但薄荷、荆芥等草质药材,由于质地柔软疏松,药材在加工、干燥、贮藏的过程中挥发油易散失,市场上很难购得挥发油含量合格的药材,药材不符合规定就更难保证挥发油的提取效果。
此外《中国药典》对一些挥发油含量较高且药效肯定的中药材没有规定挥发油的含量,如川芎、当归、苍术等,市购这些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差异很大,从而也使挥发油提取的收率很不稳定。
21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中药挥发油提取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很多品种采用的是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该法可使挥发油的提取和药材煎煮同时进行,节约了时间和能源,因此应用广泛。
但水蒸馏法不适用于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且挥发油的收率也很低,会对一些制剂的疗效产生影响,应根据具体的药材品种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浅谈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浅谈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周跃华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2007(38)11
【总页数】3页(PI0006-I0008)
【关键词】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慢性支气管炎;水蒸气蒸馏;芳香化湿药;丁香罗勒油;中药饮片;薄荷素油
【作者】周跃华
【作者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3
【相关文献】
1.浅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特点及常见问题 [J], 周跃华
2.浅谈中药房含挥发油药材的储存方法 [J], 白雪峰;付艳秋;张振霞
3.把好中药新药审评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及总结报告中安全性常见问题分析 [J], 刘炳林
4.浅谈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与管控 [J], 王保小
5.浅谈中药指纹图谱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J], 谢培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挥发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挥发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目的了解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挥发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方法对水蒸气蒸馏法不同影响因素逐一分析探讨。
结果在药材的选择、处理和提取设备等方面存在影响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挥发油的因素,但可以通过控制原材料质量,改善实验设备等方式加以改善。
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提取中药挥发油的方法。
【关键词】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问题解决方法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questionsandsolutionsinextractionvolatileoilsfrom 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 vapour distillation.MethodsToanalyze thequestions fromdifferentaspects.ResultsThere were someinfluential factorsinextractingvolatileoils from 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 vapour distillation,forexample,thechoiceofrawmaterialformedicine,processingand the instruments. We could solvetheproblemsbycontrolling thequalityofrawmaterial,improving the instruments andsoon.ConclusionThetechnologyofwetdistillationis an effectivemethodinextractingvolatileoils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Key wordsThetechnologyofwetdistillation;Volatileoils;Questions;Solution挥发油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实验中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油脂吸收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冷压法等进行提取[1]。
中药新药研制及出口 遇到瓶颈
二、药物出口结构亟待调整
1.药物出口结构欠合理,提高创新中药的出口是调整结构的关键:目前我国出口的药品,结构不合理,半数是化学原料药,消耗原料多、消耗能源多、污染环境,换来的是众多员工的辛苦钱。而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制剂、中药制剂出口额都较少。我国每年药品出口总额仅与美国辉瑞公司阿托伐他汀一个品种的销售额差不多。除青蒿素类药物外,我国还没有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其他品种。不少专家们认为:由于中药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制剂容易被外国认同,所以大幅提高创新中药的出口可能性较大,很可能是使我国走向医药强国的关键所在。
5.《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甲类中药品种较少,多数是上市较久的药剂,创新中药很难进入医保目录,致使新药的市场开拓时间及企业收回成本时间过长。
6.对创新药物,期待国家统一的纳税优惠法规:为了促进创新,国家对于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高科技企业认证、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编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编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等,被确认的企业和产品都体现了税收方面的优惠。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尚缺少国家统一的纳税优惠法规,各地对于创新药物的优惠措施不尽相同,制药企业对于优惠措施的把握也有差距。
2.创新中药在国外的临床试验遇到“经费”瓶颈:近几十年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些中药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新药,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除青蒿素外,如双环醇、石山碱甲、槐定硷、康莱特、地奥心血康、三氧化二砷注射剂等等,这些药物之所以出口量很小,是因为制药企业没有足够财力在国外进行临床试验,因此在发达国家不能作为药品上市销售。
7.历代著名方剂的新药研发应引起重视:在中医临床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历代著名方剂,根据各版高等院校《方剂学》所载,大约有300首左右,目前大多数著名方剂已经研发为新药制剂,还有一部分尚待研发。鉴于中医对历代著名方剂使用率很高,应该进一步组织研发,以扩大中成药对临床病症的覆盖面。
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需关注的问题
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需关注的问题标签:中药;药材研究;新药研发药材研究是中药新药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药药学评价的重点内容。
尽管近年来中药新药的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笔者在审评过程中发现药材研究资料中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拟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 关于药材研究理念存在偏差的问题1.1 未充分重视药材研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往往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等方面比较重视,认为这是药学研究的关键,而对药材研究却“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没有认识到药材研究是整个新药研究的源头,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
因为中药新药质量控制只有将药材源头控制、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和制剂质量标准的终点控制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地控制,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和稳定。
因此,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研究思路,应予以关注和纠正。
1.2 药材研究未从新药研究的目的进行顶层设计中药新药研究中药材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新药生产提供尽可能均一稳定的、可持续利用的“原料”。
但目前药材研究大多是“完成作业式”研究,未从新药研发的目的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缺乏质量源于设计的研究理念。
研究者往往只注重在申报临床阶段来准备内容,缺乏长远、统筹的考虑。
未认识到药材研究是贯穿整个新药研发全过程的研究,还包括申报生产阶段及获批以后大生产阶段涉及药材变更的研究。
正是因为研究者在顶层设计方面存在偏差,导致在药材研究中容易出现“夹生饭”的情况,造成由于药材研究不充分、不全面的原因而无法从源头上保证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甚至无法保证工业化大生产的可持续性。
2 关于与药材质量稳定相关的问题2.1 基原问题2.1.1 多基原药材未固定单一基原药材药材基原决定药材的来源。
来源于不同科属的多基原药材,其所含有效物质含量及比例肯定不同,临床疗效必然有所差异。
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小通草药材来源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 chinensis Franch.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的干燥茎髓。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及常见问题分析
吗啡含量(%) 材 麻黄碱总量(g)
麻黄碱含量(%)
吗啡总量(g) 半 吗啡含量(%)
8.5164 0.141
吗啡转移率(%) 成 麻黄碱总量(g)
54.00 38.5352
麻黄碱含量(%) 品 麻黄碱转移率(%)
0.638 57.84
常见问题与案例分析
****0305 8.86
15.7708 0.178 66.6272 0.752 8.7145
0.145 55.26 38.5458 0.658 59.35
****0612
8.3096 0.136 52.69 36.7211 0.601 55.11
46
常见问题与案例分析
例4:胶囊剂
批号
****0605
吗啡总量(g)
8.2339
中 吗啡含量(mg/粒)
试 吗啡转移率(%) 成 麻黄碱总量(g) 品
常见问题与案例分析
批号 投料量 药材1 (kg) 药材2 成品量(粒) 成品率(%)
**** 0216 **** 0218 **** 0220
0.49
0.49
0.49
2.95
2.95
2.95
9860
9860
9880
98.6
98.6
98.8
36
例2 胶囊剂
批号
投料量(kg)
一 桑叶细粉(kg)
步 制
麻黄碱含量(mg/粒)
0.432 52.21 37.3576 1.96
麻黄碱转移率(%) 56.07
****0305 8.7145 0.442 54.09 38.793 2.01 58.22
****0612 8.3096 0.427 52.01 36.1148 1.88 54.20
中药挥发油的研究现状
#68#现代中医药M odern T rad itional Chinese M ed icine2009年1月第29卷第1期Jan.2009N o.l29N o.1中药挥发油的研究现状刘因华(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摘要:对挥发油的特性、提取(分离)方法、影响挥发油含量的因素、控制挥发油含量的方法、挥发油在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取舍、含挥发油类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及挥发油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概述,为含挥发油类药材的生产加工、制剂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研究现状;文献研究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571(2009)01-0068-031对挥发油的认识挥发油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挥发油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能完全溶于无水乙醇,在低浓度的乙醇中只能部分溶解,易溶于石油醚、乙醚、氯仿、二硫化碳、油脂等有机溶剂;大多数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少数为其他颜色;有的在冷却时可结晶析出,析出物称为/脑0;在常温下涂在纸上经挥发后不留下持久性的油斑;对空气、日光及温度敏感,易氧化变质,使其颜色加深,密度增加,失去原有香味,并能形成树脂状物,也不能再随水蒸气蒸馏。
故挥发油应置于棕色瓶内密闭,并于低温避光保存[1,2,7]。
挥发油在植物来源的中药中分布非常广泛,已知我国有56科136属植物含有挥发油。
挥发油具有多方面较强的生物活性,如止咳、平喘、祛痰、抗菌、消炎、驱风、健胃、解热、镇痛、解痉、杀虫、消毒、抗癌、利尿、降压、强心、抗过敏活性、酶抑制活性、抗突变活性、抗氧化等,为中药所含有的一类重要成分[1,2,7]。
有人还把挥发油作为促透剂,用于透皮给药制剂。
另外,挥发油还具有防腐作用。
2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2.1蒸馏法该法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将中药适当粉碎后,加水浸泡,然后可用共水蒸馏、水上蒸馏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关键词]:挥发油,中药新药,复方制剂,注册申请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挥发油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尤其在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姜科等科属中较为常见。
在常用的中药材中,解表药、行气活血药、芳香化湿药等大都含有挥发油。
临床上除应用含挥发油的中药饮片入药外,还直接使用从药材中提取的挥发油,如薄荷素油用于驱风,丁香罗勒油用于龋齿、广藿香油用于发表解暑和开胃止呕、肉桂油用于驱风健胃、牡荆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
一般情况下,挥发油所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可由十几种到100多种成分组成。
挥发油中的成分按结构可分为含氮含硫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几大类;还可根据其结构特点进一步划分,如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可分为醇类、醛类、酮类、酸类等。
挥发油所含成分中有的具有明确的生物活性,这些成分的研究对于保证相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目前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的研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关于挥发油有效部位的认识在目前的新药注册申请中,还有以挥发油为有效部位的品种,但是,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直接将挥发油作为有效部位不符合法规的要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的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而挥发油常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成分,并非所有结构类型的成分都是有效成分,且具有药效的相同结构类型的成分之和也不一定大于 50%。
若挥发油中有药效的相同结构类型的成分总量大于挥发油量的50%,可以将该类结构的成分视为有效部位,而挥发油则相当于提取物。
如荆芥挥发油中胡薄荷酮、薄荷酮类成分的量大于50%,可以将荆芥挥发油作为提取物,而荆芥萜类含氧化合物为有效部位。
此种情况与其他有效部位一样,如黄芪经醇提,大孔树脂纯化后,得到提取物,提取物中黄芪总皂苷的量大于50%,则该提取物与荆芥挥发油相当,而黄芪总皂苷与荆介挥发油中的萜类含氧化合物相当,均为有效部位。
当然,需要提供药效筛选研究资料,证明提取物中的某类或某几类成分确为有效部位。
其次,直接将挥发油作为有效部位,难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挥发油中所含不同结构成分的生物活性可能不同,强度也有差异。
当挥发油所含成分的种类及其量改变时,可能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如细辛挥发油中黄樟醚为可疑致癌物,而甲基丁香酚和榄香烯具有镇痛活性。
显然,若将挥发油整体作为有效部位看待,将难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此外,直接将挥发油作为有效部位,不利于保证不同批次药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如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等均对广藿香药材中挥发油的量产生明显影响,对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及量的影响也很大,挥发油量的高低并不能真实反映药材的质量,只有针对有效的同类结构成分进行质量控制,才能保证不同批次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及均一性。
2 关于挥发油的提取当中药复方制剂处方中的药材含有挥发油时,是否需要提取挥发油常是提取工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1)挥发油的安全性。
若文献报道挥发油中所含成分具有一定毒性,或者挥发油部分的毒理研究结果表现出毒性,且挥发油的生物活性与药品的适应症无关,可考虑不提取该药材中的挥发油。
如某复方中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方中含肉豆蔻,肉豆蔻挥发油是该药的主要毒性成分,可引起肝脏变性,且未见该挥发油在心血管方面具有活性的报道,工艺中应不提取该挥发油。
(2)挥发油的有效性。
若挥发油所含成分具有与新药拟用适应症相关的生物活性;或者在外用制剂中,挥发油虽无直接的生物活性,但可促进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此时,应考虑提取。
源于临床经验的传统中药复方,其临床应用的情况可作为参考,如含挥发油的药材,在入汤剂时采用后下的方式,在制成新药时应考虑提取挥发油。
(3)挥发油的量。
药材中挥发油的量过低,提取意义不大的,可考虑不提取。
一方面,挥发油量少,每日服用剂量可能达不到起效剂量;另一方面,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同时,可能因长时间煎煮使药材组织破坏,不利于对挥发油以外其他成分的后续提取。
目前,在中药工业化生产中还没有专门提取挥发油的定型设备,普通多功能提取罐的提油效率较低,对挥发油量很低的药材,有时提取数小时仅能获得少量挥发油或只能得到芳香水。
(4)制剂的特点。
液体制剂在加入挥发油时,可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助溶,较为方便,此可考虑提取,即使是芳香水也可在配液时加入制剂中;而片剂等固体制剂,需要将挥发油分离出来,并加入辅料使之固化,工艺步骤多且易损失,若挥发油的生物活性与药品的适应症无关,且量较低时,可考虑不提取。
应结合挥发油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如根据其挥发性、相对密度、溶解性等选择提取工艺。
制法项应写明关键的工艺方法及参数,如水蒸气蒸馏应明确为共水蒸馏还是通水蒸气蒸馏等。
若为共水蒸馏,还应明确加水量、蒸馏时间、挥发油的大致得率范围等。
在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设计时还需注意,应尽量避免在多次水提的同时提取挥发油,否则可能造成挥发油的损失。
此外,需关注试验室提取挥发油的装置、工艺参数、得率等与实际大生产之间的差异。
大生产挥发油提取设备一般采用多能提取罐或其他类型提取罐改造而成。
由于大生产加热方式、冷凝及油水分离装置等与实验室不同,在实验室挥发油提取装置上能顺利提取挥发油的,在大生产中可能挥发油的得率明显降低,甚至仅能收集芳香水。
若对提取挥发油的冷凝装置和油水分离器等进行改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挥发油的得率。
在中试研究时应尽可能采用与大生产原理相同的设备,认真考察挥发油提取设备、工艺及其参数等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使采用的提取挥发油工艺符合大生产的实际情况。
3 挥发油中成分的分离纯化大多数植物药所含挥发油的成分较复杂,直接采用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同类成分的量往往低于挥发油总量的50%,常需要进一步纯化才能使其达到有效部位的要求。
在工业化生产中可采用分馏、萃取、超临界萃取、吸附色谱分离、析晶等方法对挥发油进行纯化。
在工业化生产中可以根据待分离成分的性质,以及实际生产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
香料工业所用的一些设备和分离方法可供借鉴。
4 含挥发油药材的质量控制影响药材中挥发油所含成分的种类及量的因素较多,如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加工、贮存时间及条件等。
不同种类植物所含挥发油的成分不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所含挥发油的成分组成也有差异,如樟科樟属植物的树皮中多含桂皮醛,而叶主要含丁香酚,根则含樟脑。
同一植物的相同药用部分不同采收期所含挥发油的成分也不完全一致。
有人从深秋季节采收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43个组分,从夏季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72个组分,二者共同成分仅有6个。
药材的产地对挥发油质量也有显著的影响,据报道,不同产地栽培类型的广藿香药材中总挥发油的量以南香为最高,牌香最低,而油中主要有效成分广霍香酮的量则是牌香最高,南香最低。
二者结果相反。
要保证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所含成分基本稳定,必须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必要时,应对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贮存时间及条件等予以明确规定,并在相应制剂的批准注册文件中以适当的形式注明。
5 制剂中挥发油的检测5.1 复方制剂中挥发油的测定:需根据品种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指标及方法。
挥发油中所含有效成分不够明确的,可测定挥发油的总量或醚溶性浸出物量;挥发油中所含有效成分明确的,可采用GC法测定有效成分的量。
5.2 挥发油中有效部位的测定:由于挥发油中所含有效部位的结构(如萜类)中经常缺少发色团、助色团,难以直接用比色法对其所含有效的大类成分总量进行测定;同时,由于结构中经常缺少活泼基团,也难以利用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特性进行大类成分的测定。
建议加强前期的基础研究,如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中的有效部位进行研究,明确有效部位中所含具体成分的结构及其在GC图谱中的位置,以有效部位中代表性成分为内标或采用对照品为外标,以有效部位中相同结构类型成分的峰面积之和进行归一化法定量。
将测定单一成分的量与测定大类成分的量结合起来,采用GC方法同时测定两个指标。
建议尽量考察同类结构成分中不同成分对气相色谱检测器响应的差异,避免差异过大对定量结果产生影响。
该方法可排除其他结构类型成分的干扰,其专属性优于直接比色法。
挥发油中有效部位的量应规定上下限,以保证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
5.3 其他:同种挥发油的特殊气味、挥发性、相对密度、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比旋光度、折光性等物理参数相对稳定,是鉴别的重要指标。
考虑到挥发油中所含成分易挥发、稳定性相对较差等特点,采用主要成分的相对保留时间、几个主要特征成分之间的峰面积比等指标进行质量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还可根据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的特点,视情况建立碘值、酸值、酯值、醛酮量检查等项目。
6 挥发油的稳定性稳定性研究中,需采用能够灵敏反映挥发油稳定性的指标,如可采用GC-MS法,对色谱峰数量的多少及峰面积的大小进行考察,以了解相关成分的稳定性状况,以及不同成分相互转化的情况。
考虑到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建议进行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考察温度、光线等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
若为液体制剂,还需要考察低温下挥发油是否会出现分层、析晶等现象。
此外,需根据挥发油的稳定性选择贮存条件与包装材料,如采用棕色瓶,密封并低温贮藏。
若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采用塑料等高分子材料,还需考虑包装材料与挥发油所含成分的相容性。
由于挥发油具有挥发性,在贮存过程中容易损失,故在制剂过程中需采用必要措施提高其稳定性。
若为液体制剂,可加入增溶剂、乳化剂等。
若为固体制剂,可采用吸附或包合的方法,或将其制成软胶囊、微囊或微球等。
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是目前较常用方法,包合后可提高挥发油稳定性,但需注意提高包合率,减少挥发油的损失。
必要时,还可在制剂过程中采用充氮、避光、加合适的抗氧剂等方法提高制剂中挥发油的稳定性。
7 结语由于挥发油所含成分的特殊性,在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在挥发油的提取、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研究,选用符合要求的药材,采用合适的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等,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谈谈中药挥发油问题02挥发油在许多中药中存在,作为单味药和配伍复方中众多化学成分中的一类,挥发油是否针对相应功效主治有贡献,是值得研究的。
如果该中药中的挥发油针对该功效主治无贡献,则在工艺制定时,就无需对其进行提取,也可减少生产成本,甚至可以考虑将其除去,以较少“被动保留”挥发油对制剂工艺和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如果有贡献,则应该对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提取,以保证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