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

合集下载

中国电力标准化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标准化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标准化年度发展报告一、概述电力工业作为国家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标准化工作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对于提高电力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介绍中国电力标准化年度发展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二、电力标准制定情况2023年,我国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电力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制定了一批重要的电力行业标准,其中包括《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电力应急管理规定》等。

同时,各地方电力公司和电力企业也积极参与到电力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中来,为推动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做出了贡献。

三、电力标准化工作进展2023年,我国电力标准化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在标准制定方面,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电力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制定了一批重要的电力行业标准。

其次,在标准实施方面,各地方电力公司和电力企业积极落实各项电力行业标准,加强了电力安全管理和电力可靠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在标准宣传方面,有关部门和企业也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了电力行业标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电力标准化发展亮点2023年,我国电力标准化发展亮点频频。

首先,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制定了多项关于新能源发电和接入电网的标准,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在智能电网领域,我国开展了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在国际化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工作,推动我国电力标准走向国际。

五、电力标准化发展展望展望未来,我国电力标准化工作将继续深入推进。

首先,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将制定更多关于新能源发电和接入电网、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目录1. 中国电力行业总体发展情况1.1 产能规模及结构1.1.1 火力发电1.1.2 水力发电1.2 资源配置与消费情况1.2.1 煤炭资源1.2.2 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2. 电力行业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2.1 政策法规支持2.2 节能减排措施3. 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3.1 新能源发展3.2 供求关系变化1. 中国电力行业总体发展情况1.1 产能规模及结构1.1.1 火力发电中国火力发电在国内电力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燃煤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消耗问题。

近年来,政府倡导清洁能源和低碳发展,火力发电行业也在向高效、清洁化转型。

1.1.2 水力发电中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发电在电力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艺改进,水电站的利用效率逐渐提高。

1.2 资源配置与消费情况1.2.1 煤炭资源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在电力行业中依然起着关键作用。

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煤炭消费量逐渐下降,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1.2.2 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在中国的利用率逐年增加,政府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2. 电力行业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2.1 政策法规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以推动电力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为电力行业提供政策支持。

2.2 节能减排措施为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电力行业加大力度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式实现清洁生产,减少资源浪费。

3. 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3.1 新能源发展未来,新能源如核能、生物能等将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智能电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在电力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供求关系变化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需求端变化,电力行业的供求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如何平衡供需关系,保持电力市场的稳定,将是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和趋势。

2020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2020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2020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电力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一些挑战和变化,主要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对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不断关注。

1. 疫情影响:新冠疫情对电力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随着人们的居家生活和工作模式的改变,电力需求出现了波动。

一些地区的需求下降,尤其是工业用电量,而家庭和网络使用的电力需求可能增加。

2. 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继续增长,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

许多国家在2020年继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以实现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3. 数字化转型:电力行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进展。

越来越多的电网设施采用了智能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损耗,并实现更好的供电稳定性。

4. 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2020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承诺实现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电力行业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监管。

5. 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一些地区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例如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电力市场可能更加自由化,也可能出现政策上的调整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总体来说,2020年电力行业面临着复杂的情况,需要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并不断调整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市场变化。

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碳中和等方面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

2020年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电力行业数据分析报告一、总体简评(一) 行业总体财务绩效水准依据证交所公布公布的数据信息,应用BBA禾银系统软件和BBA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开展综合分析,大家觉得电力行业当期经营情况在社会发展中处在优良水准,与上年同比增加基础差不多。

(二) 行业分项工程业绩考核水准二、行业经营规模剖析(一) 行业全年收入当期电力行业样版企业累计完成全年收入549.22亿人民币,与上年同比增加提升138.70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提高33.79%,表明电力行业总体业务流程经营规模处在髙速发展趋势环节,行业要求充沛,推动行业总体市场容量快速扩大。

(二) 行业总盈利当期电力行业样版企业累计完成总盈利134.04亿人民币,与上年同比增加提升102.74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提高30.46%,表明电力行业总体赢利经营规模处在髙速发展趋势环节,行业总体要求充沛,行业盈利经营规模增长势头强悍。

(三) 行业资产总额当期电力行业样版公司资产累计3,064.76亿人民币,与上年同比增加提升746.70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提高32.21%,表明电力行业总体总资产处在髙速提高环节,行业项目投资充沛,推动行业总体总资产快速扩大。

三、行业赢利能力剖析(一) 剖析比例(二) 行业综合毛利率当期电力行业均值利润率较上年同期基础差不多,电力行业总体毛利率奉献能力基础不变,行业将来的盈利转变并不大。

当期行业均值利润率较社会发展平均水平高了8.54%,表明电力行业毛利率奉献能力较强,行业总体毛利率奉献能力稍高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

(三) 行业综合性净利润率当期电力行业均值净利润率较上年同期基础差不多,电力行业总体纯利润奉献能力基础不变,将来行业盈利的完成有可能持续保持现阶段经营规模。

当期电力行业均值净利润率较社会发展平均水平提升了10.29%,表明电力行业纯利润奉献能力较强,行业总体纯利润奉献能力稍高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

(四) 行业总资产报酬率当期电力行业总资产报酬率较上年同期基础差不多,电力行业总体财产赢利能力基础不变,将来行业总体财产造就的盈利有可能保持在现阶段的水准。

2023年度国家电网工作总结报告

2023年度国家电网工作总结报告
国家电网在电力设备研发方 面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国内外 市场的认可,提高了国家电 网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电网在电力设备研发方 面的投入逐年增加,研发团 队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电网在电力设备研发方 面的创新成果为电力行业的 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 了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
国家电网的社会 责任
节能减排
国家电网在清洁能 源方面的投资和建
02
04
提供稳定、可靠和 高质量的电力服务, 满足全国14亿人 口的用电需求
03
采用先进的电力传 输技术,包括超高 压、特高压和智能 电网技术
电力服务
供电服务:保障居民、企业、政府等各类用户的 电力供应
输配电服务:建设、维护和管理输配电网络,确 保电力安全、稳定、高效地输送
电力交易服务:组织电力市场交易,促进电力资 源优化配置
电力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
02
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效率
03
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04
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家电网的业务 领域
电力供应
01
03
04
国家电网致力于提高电力 供应质量和可靠性,保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023年度国家电网工 作总结报告
汇报人:小无名
目录
01
国家电网的 发展概况
02
国家电网的 业务领域
03
国家电网的 技术创新
04
国家电网的 社会责任
国家电网的发展 概况
国家电网的规模和地位
国家电网是全球最大的电力公司,覆盖全国 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先上表,建议收藏!电力消费与生产供应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2486亿千瓦时(注1),比上年增长4.4%,增速比上年回落4.0个百分点;全国人均用电量5186千瓦时/人,比上年增加241千瓦时/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部分省级电网在局部时段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10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

其中,水电358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抽水蓄能30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火电1189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煤电1040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气电90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7%);核电48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1%;并网风电209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5%;并网太阳能发电204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1%。

2019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732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增速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

其中,水电130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抽水蓄能31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0%);火电504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煤电4553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气电23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核电34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2%;并网风电40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8%;并网太阳能发电22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4%。

截至2019年底,初步统计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1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3.4%;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65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7.6%;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14815万千瓦(跨区网对网输电能力13481万千瓦;跨区点对网送电能力1334万千瓦)。

电力投资与建设2019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0500万千瓦,比上年少投产2285万千瓦。

2020年火电行业研究报告及展望

2020年火电行业研究报告及展望

2020年火电行业研究报告及展望2021.1.122020年火电行业研究报告及展望中国是全球电力生产第一大国,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量总额的四分之一。

中国电源结构看,截至目前,火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60%,2020年1-11月火电发电量占比仍超过70%。

火电长期以来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集中供热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本报告研究以2020年以来火电分析为主。

一、火电行业现状1.受新冠疫情影响,第三产业用电需求增速大幅回落,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保持较快增长,导致2020年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下降,但整体依然保持低速增长;第二、三产业用电贡献度大。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游工业复工延迟,电力需求减弱,发供电量均下降明显。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67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第二产业用电量450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7.4%;第三产业用电量109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0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0%。

图1 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速情况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具体看,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

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4%,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

制造业中,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3.3%,其中,有色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3%,黑色金属行业同比增长3.5%,建材行业同比增长3.5%,化工行业同比增长1.4%;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同比增长3.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5.0%、13.0%、8.1%、5.6%、4.0%和1.2%;消费品制造业合计用电同比下降 2.4%,其中,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实现正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1%、4.0%、2.9%、1.2%、0.7%和0.2%。

2020年火电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火电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火电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4月
目录
第一部分 2020 年火电行业分析逻辑....................................................................................... - 4 -
一、 二、 三、 四、
行业需求展望...................................................................................................... - 4 行业供给展望...................................................................................................... - 6 行业价格展望...................................................................................................... - 6 行业成本展望...................................................................................................... - 7 -
发电量,再根据上文测算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得到火电发电量,即火电行业需求量,最终 测算出火电行业需求增速。2020 年随着“十三五”规划的临近以及新增光伏、风电等上网 补贴电价的确定,虽然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将呈较高增长,清洁能源发电将 继续对火电发电形成一定替代,但考虑风电、光伏等整体发电量规模较小(占全社会用电量 比重约 10%),而 2020 年水电相对 2019 年来水大概率偏枯,区域内水电用电量增速将小幅 下滑,预计 2020 年水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约 18%)增速下滑较大,对火电的替 代作用相对 2019 年减弱。综合考虑社会用电需求及其他能源替代效应,2020 年火电行业需 求增速小幅下滑。

2023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报告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电力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市场,中国电力行业在未来几年将继续迎来强劲的增长。

本报告将重点分析2023年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一、产业现状与背景中国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目前,中国电力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发电、输配、销售、利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电力行业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推进,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网络逐渐实现了互联互通,电力供应可靠、安全。

二、市场趋势预测1.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崛起,2023年中国电力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2. 新能源发电势头强劲: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伴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发电将保持高速增长,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3. 智能电网深度融合:借助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智能电网将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交叉融合,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运行。

三、挑战分析1. 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中国电力行业正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在推进清洁能源发电的同时,需要合理规划煤电等传统能源的利用。

2. 能源安全隐患: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面临着压力。

解决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

3. 环境保护压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行业也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发展策略与展望1. 推动能源革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创新技术与模式:着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科技含量和智能水平。

3.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电力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与经验,推动中国电力行业走向世界。

年中总结电力2020

年中总结电力2020

年中总结电力20202020年中,电力行业的发展变化十分迅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在积极适应时代变化,迎接未来挑战。

本文将对电力行业2020年中的发展与变化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一、电力市场化改革2020年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改革举措不断深化。

其中,发电侧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实现了煤炭电价降低,电力市场化交易切实推进,市场化电价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同时,在配电侧,电力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加速推进民营电力企业进入配电网建设,实现了配电优先级别的改革,并通过配电网开放和容量交易等方式引入市场化机制,推进配电侧的市场化改革。

此外,电力市场化改革还加快了电力交易市场的发展,改善了市场准入机制,促进了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强了电力政策的透明度,提高了市场效益。

二、清洁能源发展在2020年中,清洁能源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能源的依赖,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可持续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太阳能、风能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2.4GW、8.42GW,分别同比增长11.7%、19.6%,其中,太阳能装机容量同比增长明显放缓,而风电装机容量则加速增长。

在清洁能源方面,我国在煤电上限制达到新纪录,煤电占比继续下降,迈出了淘汰落后、优胜劣汰的发展步伐。

清洁能源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是提高新能源电力资源可靠性和灵活性,通过大规模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实现清洁能源的储存和管理,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可控性,从而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

三、智能电网发展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力行业也将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应用。

在2020年中,智能电网建设进展得非常快,特别是在城市间的电网建设,实现了电力产生、储存、调整和运送的一系列功能,促进了电力的供应和运输的高效化和便捷化。

另外,智能电网还实现了电力系统的网络互联,提高了电力系统的韧性和稳定性,更好的适应了复杂多变的电力系统。

2020年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2020年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2020年电力行业发展趋势我国电力生产行业总发电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电力行业发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我国电力发展现状如何?2020年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电力发展现状我国电力发展现状如何呢?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国电力生产运行平稳,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据统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2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为51%。

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

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

发明于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

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

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电力的产生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煤等可燃烧物)、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等。

21世纪能源科学将为人类文明再创辉煌,例如,燃料电池是将氢、天然气、煤气、甲醇、肼等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类化学电源;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生物质能的高效和清洁利用技术也得到极大发展。

2019年12月份我国电力生产增速略有放缓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12月份能源生产情况时指出,2019年发电量714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5%。

2019年12月,我国电力生产增速略有放缓,太阳能发电量实现逆势增长。

2019年12月发电量6544亿千瓦时电力生产增速略有放缓。

2019年12月发电量65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日均发电量211.1亿千瓦时,环比增加14.8亿千瓦时。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持续稳步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电力行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电力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2019年,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2.29亿千瓦,同比增长8.9%,电力总量达到7.2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5%。

这一数据显示出中国电力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电力供给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其次,中国电力行业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了1.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增长9.8%和26.7%。

这表明中国电力行业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中国电力行业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行业的生产管理效率不断提升。

智能电网建设逐步推进,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同时,智能电表、智能用电设备的普及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的用电体验。

最后,中国电力行业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在电力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电力行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电力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国际电力市场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看,中国电力行业在年度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中国电力行业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助力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力行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019-2020年电力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2019-2020年电力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2019-2020年电力行业分析报告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周期相关,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我国电力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更多地体现为电力需求的波动。

电力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与资本驱动特征,企业整体装机规模和区域相对市场地位是决定其信用级别的重要的因素。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燃煤发电机组在我国电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煤炭价格波动会直接传导至火电企业。

2019年以来,全国电力生产运行平稳,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增速同比回落;发电装机容量平稳增长,新增装机量中非化石能源类型占比明显提高,全国用电结构继续优化,局部地区电力供应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

此外,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有利于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促进电能替代。

从煤炭价格走势来看,2019年以来由于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供给端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以及煤炭进口量增幅明显,煤炭行业供需趋于宽松,煤炭价格整体小幅下降,大部分煤电企业盈利情况稍有好转。

总体来看,全年我国电力供需平衡、部分地区过剩,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有所上升,当前全国仍有较多火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从债券发行情况看,发债企业整体信用等级主要集中在AAA级和AA+级。

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传统债券发行数量同比增加。

发行利差方面呈现出发债主体信用等级与发行利差同向变化的情况,比较符合市场规律。

级别调整方面,2019年前三季度,电力行业共有3家企业发生主体信用等级调整情况,行业内主体信用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展望2020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

火电板块方面,煤炭价格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将趋于宽松,煤价中枢或将继续小幅下移,预计部分火电企业的营收及利润将有所好转。

水电板块方面,受来水情况影响,水电企业业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新能源板块方面,弃风弃光问题将进一步缓解,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速仍将持续。

一、行业基本面2019年1-10月我国电力消费增速同比回落。

2020年电力交易年度报告

2020年电力交易年度报告

2020年电力交易年度报告一、总体概况2020年是我国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电力交易领域发展的重要阶段。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电力需求整体较2019年出现下降,但受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拉动,我国电力交易市场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活跃度提升。

2020年,我国电力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交易环境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我国电力交易市场主要包括发电侧和需电侧两大主体。

其中,发电侧包括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等各类发电企业,需电侧主要包括工矿企业、商业企业、居民生活等各类用电客户。

2020年,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交易各环节愈加规范化和透明化。

二、市场规模2020年,我国电力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交易量稳步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电力市场综合近7000亿千瓦时,比2019年增长5.8%。

其中,市场化交易量达到5000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8%;直接交易量则达到2000亿千瓦时,增长4%。

在市场细分上,2020年,跨省电力交易快速增长,全国跨省电力交易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

受行业政策支持,新能源电力交易量也在2020年再度大幅增长,各类新能源电力交易量达到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

此外,2020年,受国内电力需求下降影响,工矿企业电力需求锐减,但由于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增加,居民用电电力交易市场规模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达到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

三、市场环境2020年,我国电力交易市场环境改善,交易环境更加透明和规范。

首先,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类电力交易市场平台不断增加,电力交易机构更加多元。

2020年,全国电力交易中心、区域性电力交易市场等各类电力交易平台数量明显增加,交易规模逐渐扩大。

其次,市场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电力交易市场法规政策逐步健全。

2020年,我国出台了《电力市场化交易管理办法》,规范了电力市场化交易行为,促进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20年度全国电力形势分析报告

2020年度全国电力形势分析报告

2020年度全国电力形势分析报告回顾2019年,全国电力生产运行平稳,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2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为51%。

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1亿千瓦,电力延续绿色低碳发展态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继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跨区、跨省送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0年,电力消费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5%。

预计年底发电装机容量21.3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上升。

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

一、2019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一)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拉动效果明显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2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

全国人均用电量5161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732千瓦时。

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5.5%、4.5%、3.4%和4.7%。

电力消费主要特点有: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平稳增长。

2019年,第一产业用电量78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

其中,渔业、畜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8.2%和5.0%。

第一产业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1%,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05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及其制造业用电量保持中低速增长。

2019年,第二产业用电量4.9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各季度增速分别为3.0%、3.1%、2.7%和3.5%。

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8.3%,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7.9%,拉动2.1个百分点。

制造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2.9%,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1]用电量比上年增长2.0%,其中建材行业用电量增速为5.3%,黑色行业用电量增速为4.5%,化工行业用电量与上年持平,有色行业用电量增速为-0.5%;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2]用电量比上年增长4.2%;消费品制造业[3]用电量比上年增长2.2%;其他制造业[4]用电量比上年增长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先上表,建议收藏!电力消费与生产供应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2486亿千瓦时(注1),比上年增长4.4%,增速比上年回落4.0个百分点;全国人均用电量5186千瓦时/人,比上年增加241千瓦时/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部分省级电网在局部时段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10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

其中,水电358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抽水蓄能30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火电1189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煤电1040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气电90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7%);核电48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1%;并网风电209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5%;并网太阳能发电204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1%。

2019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732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增速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

其中,水电130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抽水蓄能31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0%);火电504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煤电4553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气电23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核电34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2%;并网风电40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8%;并网太阳能发电22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4%。

截至2019年底,初步统计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1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3.4%;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65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7.6%;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14815万千瓦(跨区网对网输电能力13481万千瓦;跨区点对网送电能力1334万千瓦)。

电力投资与建设2019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0500万千瓦,比上年少投产2285万千瓦。

其中,新增水电445万千瓦(新增抽水蓄能30万千瓦);新增火电4423万千瓦(新增煤电3236万千瓦,新增气电630万千瓦);新增核电409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572万千瓦和2652万千瓦。

2019年,全年新增交流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57935千米和31915万千伏安,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9%。

全年新投产4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其合计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为5432千米和3900万千伏安。

2019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注2)8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其中,水电完成投资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火电完成投资634亿元,比上年下降19.4%(煤电506亿元,比上年下降21.4%;气电104亿元,比上年下降26.4%);核电完成投资382亿元,比上年下降14.5%;风电完成投资1244亿元,比上年增长92.6%。

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012亿元,比上年下降6.7%。

其中,直流工程249亿元,比上年下降52.1%;交流工程4411亿元,比上年下降4.4%,占电网总投资的88.0%。

电力绿色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844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8%,占总装机容量的42.0%,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19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39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6%,占总发电量的32.7%,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2019年,初步统计,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0.5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2%;跨省送电量1.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4%。

2019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新能源利用率为96.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及其利用率比上年双提升;调峰弃水电量比上年减少12.1%。

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弃风率、弃光率均为0.2%;云南弃水电量减少90%。

新能源消纳情况持续好转。

2019年,全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2065.55亿千瓦时(注3),比上年增长32.6%。

其中,全国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完成替代电量1303.0亿千瓦时,约占总替代电量的63.1%;居民取暖、交通运输、能源生产供应与消费等领域电能替代也在快速推广,约占总替代电量的31.9%,替代电量逐年提高。

2019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6.4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1.2克/千瓦时;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厂用电率4.70%,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水电0.24%,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火电6.0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全国线损率5.93%,比上年下降0.34个百分点。

全国火电厂单位发电量耗水量1.21千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02千克/千瓦时;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分别为72%、75%,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综合利用量持续增加。

2019年,全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18万吨、89万吨、93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约12.2%、9.7%、3.1%;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约0.038克/千瓦时、0.187克/千瓦时、0.195克/千瓦时,分别比上年下降0.006克/千瓦时、0.024克/千瓦时、0.011克/千瓦时。

单位火电发电量废水排放为54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克/千瓦时。

截至2019年底,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9亿千瓦,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86%。

2019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38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577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5克/千瓦时。

以2005年为基准年,从2006年到2019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9.4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

其中,供电煤耗降低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37.0%,非化石能源发展贡献率为61.0%。

电力生产安全与可靠性2019年,全国未发生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水电站大坝漫坝、垮坝事故以及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电力安全事件。

电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连续三年下降,电力建设领域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电力设备事故总量显著减少,大部分监管区域安全状况稳定。

2019年,全国电力可靠性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发电方面,纳入电力可靠性统计的各类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均达到90%以上。

其中,燃煤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2.79%,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2.37%,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水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2.58%,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核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1.01%,比上年降低0.83个百分点。

输变电方面,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三类输变电主要设施的可用系数分别为99.453%、99.641%、99.873%,架空线路可用系数比上年提高0.124个百分点,变压器和断路器可用系数比上年降低0.100和0.035个百分点。

直流输电系统合计能量可用率86.165%,比上年降低5.893个百分点,合计能量利用率46.44%,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

供电方面,全国平均供电可靠率99.843%,比上年提高0.023个百分点;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3.72小时/户,比上年降低2.03小时/户;用户平均停电频率2.99次/户,比上年降低0.29次/户。

电力企业经营截至2019年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资产总额15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5.4%,增速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其中,电网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9.9%;发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2.2%(火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下降0.3%)。

2019年,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负债总额87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其中,电网企业负债总额比上年增长6.3%;发电企业负债总额比上年下降0.5%(火电、水电企业负债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3.8%、3.7%)。

2019年,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利润总额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2019年,各方继续落实国家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的要求,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846亿元。

电网企业利润总额持续下降,在上年下降24.3%的基础上再下降4.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

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显示,2019年全年综合价平均价格576元/吨,比上年降低19元/吨,但仍然超过绿色区间上限。

在市场化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国家推进降电价等形势下,大型发电集团煤电业务继续总体亏损,煤电企业亏损面仍接近50%。

风电、太阳能发电利润增速分别为3.5%和7.3%,但多数企业由于补贴不及时、不到位,企业账面利润短期内难以转化为现金流,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电力市场化改革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合理设计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统筹协调电力现货市场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电力现货市场运营机制、强化提升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能力、规范建设电力现货市场运营平台和建立完善电力现货市场配套机制,电力现货市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

八个试点省份开展试运行,其他省份上报了电力现货建设方案和时间表。

2019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注4)283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2%。

其中,全国电力市场电力直接交易电量(注5)合计21771.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0%,占电网企业销售电量的36.8%。

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再上新台阶。

截至2019年底,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举行增资协议签约仪式,共引入10家投资者,新增股东持股占比30%。

此外,国家电网区域24家省级交易机构均已出台股份制改革方案,22家增资扩股实施方案已报国务院国资委审批,6家交易机构增资方案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实现进场挂牌。

我国电力交易机构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

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颁布了《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在强化成本监审约束和激励作用、细化成本监审审核方法和规范成本监审程序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助推电网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对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省级电网和华北、华东、东北、西北、华中5个区域电网全面开展第二监管周期输配电成本监审,全面提升监审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019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多项政策与措施,取消了前三批不具备试点条件的项目,公布了第四批试点项目名单,开启了第五批试点项目申报程序;就项目业主确定、增量和存量范围界定、做好增量配网规划工作、规范增量配电网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等一系列共性问题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