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成人高等教育中医药大学本科班《仪器分析》作业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原理》大作业

《仪器分析原理》大作业

《仪器分析原理》大作业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仪器分析原理》一、大作业题目(内容):1、带状光谱形成的机理。

一个电子能级的跃迁旺旺叠加许多振动能级,而一个振动能级的跃迁又可以叠加许多转动跃迁。

若分子中的原子多于两个,跃迁的状态就更加多样复杂,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的这种能级多重叠现象,决定了分子光谱的形状——带状光谱。

2、紫外—可见光谱理想的光源就是什么,常用的光源有哪几种?在使用波长范围内有足够的辐射强度与良好的稳定性,辐射就是连续的,其强度不随波长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紫外光源——氢灯或氘灯,波长160~375nm;可见光源——钨灯或碘钨灯,波长350~1000nm 3、元素的原子化。

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辐射的基态原子的过程,为元素的原子化。

4、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产生与过程。

产生:基于试样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的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

过程:试液以一定的速率被燃气与助燃气带入火焰原子化器中,当从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出的某种元素的特征性锐线光产生的共振吸收,使光线减弱。

火焰中基态原子的数目越多,浓度越大,吸光程度也越大,所以根据其吸光度即可测定试样中待测的元素含量。

5、无火焰原子化装置及原子化过程。

装置:将试样或试液置于石墨炉中用300A的大电流通过石墨炉并将其加热到3000℃使试样原子化。

过程: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四阶段进行程序升温干燥:在灰化或原子化过程中,为了防止试样突然沸腾或者渗入石墨炉壁中的试液激烈蒸发二引起飞溅,必须预干燥,温度一般在100℃左右,每微升试液的干燥时间为1~2s。

灰化:为了除去共存的有机物或低沸点无机物烟雾的干扰,灰化时间与试样量成正比。

一般低于600℃时大部分元素不会损失,所以灰化温度应适当高一些时间短一些。

原子化:一般原子化温度每提高100%,信号峰提高百分之几。

吉大19春学期《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一答案

吉大19春学期《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一答案

仪器分析吉大19春学期《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1. 在固定液中,OV-101属于A. 非极性物质B. 中等极性物质C. 极性物质D. 能形成氢键的物质?正确答案:A2. 质谱分析法是利用多种离子化技术,将物质分子转化为(),按其质荷比的差异分离测定,从而进行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A. 原子B. 离子C. 电子D. 原子核?正确答案:B3. 核磁共振现象是哈佛大学的()等人在1945年发现的A. Purcell BlochB. Purcell BunrenC. Wollarten BlochD. Purcel Wollarten?正确答案:A4. 下面色谱法中是以按操作形式分类的色谱有A. 气相色谱法B. 柱色谱法C. 分配色谱法D. 吸附色谱法?正确答案:B5. 一般按红外线波长的不同将红外线划分为三个区域,请问中红区的波长范围是多少?A. 0.76-2.5μmB. 2.5-15μmC. 2.5-25μmD. >25μm?正确答案:C6. 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色谱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组分的极性越强,吸附作用越强B. 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溶质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D. 二元混合溶剂中正己烷的含量越大,其洗脱能力越强?正确答案:A7. 朗伯-比尔定律是吸收光度法的基本定律,是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间关系的定律A. 厚度B. 密度C. 质量D. 体积?正确答案:A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蒸汽中的()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方法A. 原子B. 离子C. 基态原子D. 激发态原子E. 电子?正确答案:C9.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为具有磁矩的()A. 原子B. 离子C. 基态原子D. 原子核E. 电子?正确答案:D10. 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常采用下列哪种光源A. 紫外光源B. 可见光源C. 红外光源D. 金属蒸汽灯?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 质谱分析法的特点有A. 应用范围广B. 不受试样物态限制C. 灵敏度高D. 试样用量少E. 分析速度快,信息直观?正确答案:ABCDE2. 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有A. 分辨率B. 灵敏度C. 质量范围D. 质量精确度?正确答案:ABCD3. 原理为辐射的发射的光学分析法有A. 发射光谱法B. 荧光光谱法C. 火焰光谱法D. 放射化学法E. 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ABCD4. 常用吸附剂有A. 硅胶B. 氧化铝C. 聚酰胺D. 氧化铁?正确答案:ABC5. 常用的载气有A. 氮气B. 氢气C. 氦气D. 二氧化碳?正确答案:ABC三,判断题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通常选择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 散射光对荧光测定没有干扰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 荷兰学者范第姆特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4. 原子化的方法主要有火焰原子化法和非火焰原子化法两种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5.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能对多种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析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6.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关键步骤是选择最佳的色谱操作条件,以实现最理想的分离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7. 折合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越高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8. 氧化铝的含水量越高,活性越强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9. 在质谱中的大多数离子峰均是根据有机物自身裂解规律形成的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0. 检测器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三大关键部件之一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 ======================================================================。

浙江中医药大学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浙江中医药大学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浙江中医药大学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D )。

A、分配色谱法B、排阻色谱法C、离子交换色谱法D、吸附色谱法2、在质谱图谱中若某烃化合物的(M+1)和M峰的强度比为24: 100,则在该烃中存在碳原子的个数为( C )。

A 2B 8C 22D 463、化合物CH3COCH2COOCH2CH3的1H NMR谱的特点是( D )A 4个单峰B 3个单峰,1个三重峰C 2个单峰D 2个单峰,1个三重峰和1个四重峰4、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乙炔、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A )A 苯>乙烯>乙炔B 乙炔>乙烯>苯C 乙烯>苯>乙炔D 三者相等5、沉淀陈化的作用是( C )A.使沉淀作用完全B.加快沉淀速度C.使小晶粒转化为大晶粒 D.除去表面吸附的杂质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A. 电导率测量时,测量讯号采用直流电B. 可以用电导率来比较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C.测量不同电导范围,选用不同电极D.选用铂黑电极,可以增大电极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减少电流密度7、关于碱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A.碱化剂可以是Ba(OH)2,也可以是二异丙胺B.加碱化剂的目的是消除氢离子的干扰C.加碱化剂的目的不仅是消除氢离子的干扰,同时还消除钾离子的干扰D.碱化剂不能消除钾离子的干扰8、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B )A.pNa值越大,说明钠离子浓度越小B.pNa值越大,说明钠离子浓度越大C.测量水中pNa值时,常会看到读数先达到一个较大值,然后逐渐变小D.测量pNa值时,应将电极插入溶液中轻轻摇动烧杯,待读数稳定后读数9、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HAc的实验中,指示滴定终点的是 DA.酚酞B.甲基橙C.指示剂D.自动电位滴定仪10、测水样pH值时,甘汞电极是 ( C )A. 工作电极B. 指示电极C.参比电极D. 内参比电极11、在重量法测定硫酸根实验中,检验沉淀洗涤是否完全可用( A )A. 硝酸银B. 氯化钠C. 氯化钡D. 甲基橙指示剂12、分光光度计控制波长纯度的元件是: ( A )A.棱镜+狭缝 B.光栅 C.狭缝 D.棱镜13、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时: ( B )A.200nm~400nm B.400nm~800nm C.500nm~1000nm D.800nm~1000nm14、一般分析仪器应预热 ( B )A.5分钟 B.10~20分钟 C.1小时 D.不需预热15、测铁工作曲线时,要使工作曲线通过原点,参比溶液应选:( A )A.试剂空白 B.纯水 C.溶剂 D.水样16、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拿比色皿时用手捏住比色皿的毛面,切勿触及透光面B.比色皿外壁的液体要用细而软的吸水纸吸干,不能用力擦拭,以保护透光面C.在测定一系列溶液的吸光度时,按从稀到浓的顺序进行以减小误差D.被测液要倒满比色皿,以保证光路完全通过溶液17、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定量方法:( )A.浓度直读 B.保留时间 C.工作曲线法 D.标准加入法18、重量法中,用三角漏斗过滤晶形沉淀时,溶液应控制在( )A. 漏斗的1/3高度B. 漏斗的2/3高度C. 滤纸的1/3高度D. 滤纸的2/3高度19、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大()。

仪器分析期末试卷中医药大学

仪器分析期末试卷中医药大学

仪器分析期末试卷 - 中医药大学介绍本文是中医药大学仪器分析期末试卷的解答和分析。

试卷包含了多个相关主题,涵盖了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试卷中的问题及其解答。

问题一1.仪器分析是什么?它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有哪些?仪器分析是利用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在中医药领域中,仪器分析可帮助鉴别药材的真伪、分析中药的成分及含量、检测中药的污染物等。

它可以提高中药质量的控制和评价,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2.请简述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特性来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

它基于比尔-朗伯定律,即溶液中以某一波长入射的光经过溶液吸收后,其透射率与物质浓度成反比。

在中医药中,分光光度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药物成分及含量的分析等方面。

例如,可以利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中药中某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从而评估其药效和质量。

问题二1.离子色谱法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分离和测定离子的方法。

在中医药中,离子色谱法常用来分析中草药中的离子成分、评估中草药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检测中草药的草药保护离子等。

例如,离子色谱法可以用于测定中草药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比如铁、锌等,从而评估药材的品质。

2.请简述电化学分析的原理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

它涉及到物质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中医药中,电化学分析常用于测定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评估中药的纯度和稳定性等。

例如,可以利用电化学分析方法来测定一些中药中的重要成分,如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评估中药的质量和稳定性。

问题三1.液相色谱法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液相中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在中医药中,液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药物成分及含量的测定等方面。

例如,可以利用液相色谱法来测定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如黄酮类、黄酮苷类、生物碱等,从而评估中药的质量和活性。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气相色谱分析法一、填空1.气相色谱分析中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作检测器时,使用作______载气,检测灵敏度____。

(氮气;高)2.色谱分析中有两相,其中一相称为__________,另一相称为__________,各组分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分离。

(流动相;固定相)3.气相色谱分析时柱温越______,组分的保留时间越_________。

(高;短)4.在气相色谱中,容量因子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___________________时,组分在两相中的_______之比。

而分配系数是指组分在两相中的________之比。

(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质量;浓度)5.根据塔板理论,柱效和进样量一定时,色谱峰宽与保留值成_______,即保留值越_____,峰越_______。

(反比;大;窄)6.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宜采用______作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时,宜用_______作载气。

(H2;N2)7.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柱比气相色谱柱要_____,前者的柱长一般为________ cm。

(短;10~50(15~30))8.最早创立色谱法的是______国植物学家_____________。

(俄;茨维特)9.按流动相的物态可将色谱法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前者的流动相为________,后者的流动相为___________。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体;液体)10.按照固定相的物态的不同,可将气相色谱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的固定相是___________,后者是将高_______的___________固定在载体上作为_________。

(气固色谱;气液色谱;固体吸附剂;沸点;有机化合物;固定相)11.液相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物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液固色谱;液液色谱)12.按照分离过程的原理可将色谱法分为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法,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法等。

1175《仪器分析》西南大学网教19秋作业答案

1175《仪器分析》西南大学网教19秋作业答案

1175 20192单项选择题1、 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4 个,弯曲 . 2 个,对称伸缩. 2 个,不对称伸缩 .3 个,不对称伸缩2、关于MS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质量数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 A,B,C 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质量数第二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强度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3、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排阻色谱法 . 分配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4、色谱分析法中的定性参数是( ). 保留值. 半峰宽 .峰面积.基线宽度5、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4O, 质谱图上出现m/z59(基峰)m/z31以及其它弱峰m/z73,m/z87和m/z102. 则该化合物最大可能为.E. 己醇-2.乙基丁基醚.正己醇.二丙基醚6、为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取的基准物是.正构烷烃.正丁烷和丁二烯.正庚烷.苯7、分子式为C9H9ClO3的化合物,其不饱和度为(). 4. 6. 5. 28、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因为分子中有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9、在100MHz仪器中,某质子的化学位移δ=1ppm,其共振频率与TMS相差.C. 100Hz.1Hz.200Hz.50Hz10、在溴己烷的质谱图中,观察到两个强度相等的离子峰,最大可能的是:.m/z 为15 和29.m/z 为29 和95.m/z 为95 和93.m/z 为93 和1511、某一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上未见吸收峰, 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出现如下吸收峰:1700cm-1左右, 则该化合物可能是.芳香族化合物.酮.醇.烯烃12、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CH3F.CH4.CH3Br.CH3I13、CH3CH2Cl的NMR谱,以下几种预测正确的是.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屏蔽常数大.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外围电子云密度小.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磁场高.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频率高14、根据范第姆特议程式,指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15、下列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 A. 3300—3010cm-1, 1900—1650cm-l,1000——650cm-1.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3000—2700cm-1, 1900—1650cm-1, 1475——1300cm-1.3300—3010cm-1,1675—1500cm-1, 1475—1300cm-116、CH3CH2Cl的NMR谱,以下几种预测正确的是.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外围电子云密度小.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磁场高.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屏蔽常数大.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频率高17、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2,3,7.3,2,7.2,3,3.3,2,818、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19、塔板理论不能用于.塔板高度计算.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塔板数计算.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0、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色谱分析法称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21、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F. 不移动.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稍有振动.向高波数方向移动22、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KBr 晶体在4000~400cm-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在4000~400 cm-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KBr 在4000~400 cm-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KBr 在4000~400 cm-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多项选择题23、液液分配色谱中,对载体的要求是().与固定相之间有着较大吸引力.多孔.惰性.对被测组分有一定吸附力24、LC-MS联用中,可以采用的流动相包括().乙酸铵.甲酸.磷酸.氨水25、质谱中常用的质量分析器有().电磁式双聚焦质量分析器.Q.磁式单聚焦质量分析器.MALDI26、下列现象表明电磁辐射波动性的有().反射.衍射.折射.发射27、常用于衡量色谱柱柱效的物理量是().理论塔板数.塔板高度.色谱峰宽.保留体积28、测试NMR时常用内标为TMS,它具有以下特点().硅的电负性比碳小.结构对称,出现单峰.TMS质子信号比一般有机质子信号处于更高场.沸点低且易溶于有机溶剂29、高效液相色谱中,选择流动相时应注意().对被分离的组分有适宜的溶解度.黏度大.与检测器匹配.与固定相不互溶30、气相色谱中,影响组分容量因子的主要因素有().固定液性质.柱长.柱温.载气种类31、两组分在分配色谱柱上分离的原因是().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结构上的差异.极性不同.相对校正因子不同32、使质子化学位移值出现在低场的原因().形成氢键.去屏蔽效应.屏蔽效应.与电负性大的基团相连33、醇类化合物形成氢键后,vOH吸收峰的特征表现为().峰位向高频移动,且峰强变大.峰位向低频移动,在3300~3500cm-1.形成氢键后vOH变为尖窄的吸收峰.峰强增大,峰形变宽34、能使两组分的相对比移值发生变化的因素有().改变薄层厚度.改变固定相种类.改变展开剂组成.改变固定相的粒度35、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载气有().氦气.氮气.氧气.氢气36、属于色谱-质谱联用的技术是().GC-FTIR.LC-FTIR.LC-MS.CE-MS37、影响电泳速度大小的因素有().电场强度E.毛细管长度.介质特性.粒子离解度38、一个含多种阴阳离子及一种中性分子的混合物,可使用的分离方法是().环糊精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毛细管凝胶电泳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法39、高效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是().柱压效应.分子扩散项.涡流扩散项.传质扩散项40、在X射线,紫外光、红外光、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关于X 射线的描述正确的是.波长最长.波数最大.波长最短.频率最小41、质谱图中分子离子峰的辨认方法是().分子离子峰的m/z应为偶数.分子离子必须是一个奇数电子离子.分子离子峰与邻近碎片离子峰的质量差应该合理.分子离子峰的质量应服从氮律42、酸度对显色反应影响很大,这是因为酸度的改变可能影响().反应产物的稳定性.显色剂的浓度.反应产物的组成.被显色物的存在状态43、下列化合物中,其红外光谱能出现vC=O吸收峰的有().醇.酮.醛.酯主观题44、在红外光区域内可能有哪些吸收?参考答案:在红外光谱区域内可能有以下吸收:3500~77500px-1,两个不太强的尖峰, NH伸缩振动峰;2960~2870 cm-1,双峰为υCH(-CH3);2930~2850 cm-1至少有两个峰,亚甲基的C-H伸缩振动;2270~2100 cm-1尖锐的峰,炔的C-C伸缩振动;1475~1300 cm-1 δC-H的弯曲振动。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一.选择题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B 峰面积C 分离度D 半峰宽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B 保留体积C 半峰宽D 峰面积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B HeC ArD N2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B 质量型检测器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B HeC ArD N2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B. 温度差,C. 吸光度,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B. 熔点高低,C. 相似相溶,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B. 死时间之比,C. 保留时间之比,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B.外标法;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B. 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D. (A)、(B)和(C)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B. 变宽,C. 变窄,D. 不成线性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成人教育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A一、单项选择题1 Lambert-Beer定律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 白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B. 单色光、非均匀、散射、低浓度溶液C. 单色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D. 单色光、均匀、非散射、高浓度溶液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试样λ1和λ2吸收之差C. 试样在λ1和λ2吸收之和D. 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和3.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A. 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C. 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D. 固定液的沸点4. 如果试样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宜采用的定性方法为A. 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B. 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C. 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D. 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5. 按照光吸收定律,对透光率与浓度的关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B. 透光率与浓度成反比C. 透光率与浓度的负对数成正比D. 透光率负对数与浓度成正比6. 若某待测溶液中存在固体悬浮颗粒,则测得的吸光度比实际吸光度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以上三种都不对7.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80nm波长下测定某物质含量时,最适宜选用A. 氢灯,石英吸收池B. 钨灯,玻璃吸收池C. 氘灯,玻璃吸收池D. 空心阴极灯,石英吸收池8. 原子吸收法所采用的光源为A. 复合光B. 线光源C. 连续光源D. 以上三种都不对9.下列方法中,哪个不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A.峰面积测量 B.峰高测量C.标准曲线法 D.相对保留值测量10.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A、组分与流动相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组分与组分二、名词解释1. 半峰宽;2. 分配系数;3. 死时间;4. 基峰丰度。

2015级成人高等教育中医学院本科班

2015级成人高等教育中医学院本科班

2015级成人高等教育中医学院本科班《仪器分析》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的特点。

2、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概论一、名词解释电磁波谱原子吸收光谱光谱法二、简答题1.简述光学分析法的三个过程。

2.光的波粒二相性基本参数(1)光的波动性波动性参数:关系式λ=c/ν,v=104/λ=104ν/cλ(波长);v (频率);C (光速);ν=1/λ(波数——波长的倒数)。

单色光——指只含一种频率或波长的光。

复合光——指多种频率或波长的光。

散射光(杂散光)——指定波长外的光。

(2)光的微粒性微粒性参数:E=hν=h c/λh=6.626×10-34J·s (普朗克常数,Planck);c=3×1010cm·s-13.光谱区中紫外、可见、红外对应的波长范围?(1)紫外:200-400nm;(2)可见光:400-800nm;(3)近红外:0.8-2.5μm;(4)中红外:2.5-50μm;(5)远红外:50--1000μm。

4.光谱法的仪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5.按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区、可见光区、紫外光区、X射线区、微波区。

三、计算题1.计算(1) 2500cm-1波数的波长(nm)(2) Na 588-995nm相应的能量(eV)(3) 670. 7nm Li线的频率(Hz)2.计算下列各种跃迁所需的能量范围(eV)及相应的波长范围(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3)分子的电子跃迁(4)分子振动能级跃迁(5)分子转动能级跃迁3.阐述为什么原子光谱为线光谱,分子光谱为带光谱。

如果说原子光谱谱线强度分布也是峰状的,对吗?为什么?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名词解释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和助色团吸收曲线标准曲线末端吸收试剂空白2.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可用哪几种符号表示,各代表什么含义?3.什么是朗伯-比尔定律?其物理意义是什么?4.简述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2019级成人高等教育中医药大学本科班《仪器分析》作业

2019级成人高等教育中医药大学本科班《仪器分析》作业

2019级成人高等教育中医药大学本科班《仪器分析》作业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的特点。

2.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

3.学习仪器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概论一、名词解释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原子吸收光谱:光谱法:二、简答题1.简述光学分析法的三个过程。

2.光的波粒二相性基本参数3.光谱区中紫外、可见、红外对应的波长范围?三、计算题1.计算(1) 2500cm-1波数的波长(nm)(2) Na 588-995nm相应的能量(eV)(3) 670. 7nm Li线的频率(Hz)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名词解释透光率: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吸收曲线:标准曲线:2.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可用哪几种符号表示,各代表什么含义?3.什么是朗伯-比尔定律?其物理意义是什么?4.简述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5.什么是吸收曲线?制作吸收曲线的目的是什么?7.每100mL中含有0.701mg溶质的溶液,在1cm吸收池中测得的透光率为40.0%,试计算:(1)此溶液的吸光度。

(2)如果此溶液的浓度为0.420mg/100mL,其吸光度和百分透光率各是多少?第四章红外分光光度法1.分子吸收红外光发生能级跃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何为红外非活性振动?3.下列化合物能否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为什么?4.由茵陈篙分离出来的精油,其分子式为C12H10,UV EtOHm axλ239nm(ε537),253nm(ε340),红外光谱见课本P81,是解析其结构。

5.某化合物在4000~600cm-1区间的红外吸收光谱如下,试通过光谱解析推断其为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一个?为什么?—CH2COOCH3—COOC2H5CH2CH2A.B.C CHOC. D. 32225CH CH CH COOC HE.NH C C CHO第五章 荧光分析法1.如何区别荧光、磷光、瑞利光和拉曼光?如何减少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2.若一种化合物能发射荧光和磷光,则该化合物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磷光 发射光谱最大波长的顺序如何?为什么?3.何谓荧光效率?具有哪些分子结构的物质有较高的荧光效率?CHO H 2CO第六章原子光谱法1.原子吸收光谱与分子吸收光谱有何区别?2.火焰原子吸收法有哪些局限性?3.影响原子化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免?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结构有何不同?为什么?第七章核磁共振波谱法1.哪些类型的原子核能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哪些核不能?举例说明。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二、填空题1、分配比k表示M S/M m,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小,其保留值越小。

各组分的k 值相差越大,越易分离。

2、在毛细管电泳中,带电粒子所受的驱动力有电泳力和电渗力。

对于阳离子,两者的方向相同;对于阴离子,两者的方向相反。

3、分配系数K表示CS /CL,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其保留值越长。

各组分的K值相差越大,越易分离。

4、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由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与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

5、氢焰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对有机化合物有很高的灵敏度。

6、在毛细管电泳中,带电粒子所受的驱动力有电泳力和电渗力。

对于阳离子,两者的方向相同;对于阴离子,两者的方向相反。

7、火焰光度检测器属于质量型检测器;它的选择性是指它只对含硫含磷化合物有响应。

8、气相色谱仪由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记录系统和温控系统等部分组成。

9、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梯度洗脱技术类似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不过前者改变的是流动相的组成与极性,后者改变的是温度。

10、利用保留值定性是色谱定性分析的最基本方法。

它反映了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它由色谱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所控制。

11、分离任意两组分的先决条件是分配系数(K)或分配比(k)不相等。

12、热导池检测器是浓度型检测器,对所有化合物都有响应,是通用型检测器。

13、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梯度洗脱技术类似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不过前者连续改变的是流动相的组成与极性,而不是温度。

14、火焰光度检测器属于质量型检测器;它的选择性是指它只对含硫含磷化合物有响应。

15、电子捕获检测器属于浓度型检测器;它的选择性是指它只对具有电负性的物质有响应。

16、热导检测器是浓度型检测器,对无机有机化合物都有响应。

17、使用玻璃电极前需要浸泡24h,主要目的是使不对称电位值固定。

实际测定pH时,需要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其目的是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18、离子选择性电极是通过电极上的薄膜对各种离子有选择性的电位响应作为指示电极的。

《仪器分析原理》大作业

《仪器分析原理》大作业

《仪器分析原理》大作业《仪器分析原理》是化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待测样品进行测定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围绕《仪器分析原理》展开讨论,从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仪器的分类、仪器运作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首先,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分析的一种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待测样品进行特定的处理和测定,从而获得所需的分析结果。

仪器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根据不同的分析原理和测定方法,仪器可以分为光谱仪器、色谱仪器、质谱仪器、电化学仪器等不同类型。

其中,光谱仪器主要通过测定样品吸收、发射、散射等不同光谱信号来获取分析信息;色谱仪器通过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来实现分析;质谱仪器则是通过对样品中分子离子的分析来获得信息等。

不同的仪器在原理和应用上有所差异,但都是基于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特定性质来进行分析。

在仪器操作原理方面,通常会涉及到样品的预处理、仪器的校准和检测等步骤。

其中,样品的预处理包括样品的制备、前处理、稀释等步骤,旨在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度;仪器的校准和检测则是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在仪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仅需要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

最后,仪器分析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环境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污染物,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在食品安全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保障食品安全;在药物研发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度检测、质量控制等,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总的来说,《仪器分析原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了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仪器分析原理,可以更好地开展实验研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三版)部分答案主编:曾泳淮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C ontent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3)第3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7)第4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10)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8)第6章红外光谱法 (22)第7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25)第8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29)第9章电分析化学法导论 (34)第10章电位分析法 (36)第11章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41)第12章伏安法与极谱法 (44)第13章电分析化学的新进展 (47)第14章色谱分析法导论 (48)第15章气相色谱法 (55)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58)第17章质谱法 (64)第18章其他仪器分析法 (68)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3)闪耀光栅和闪耀波长(4)光谱通带答:(1)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当光栅刻划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

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波长:在这样刻成的闪耀光栅中,起衍射作用的槽面是个光滑的平面,它与光栅的表面一夹角,称为闪耀角。

最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4)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2-2】简述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

【2-3】简述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K上。

2)光电阴极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子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极D1上,倍增极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方倍。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仪器分析试卷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仪器分析试卷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仪器分析试卷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已知待测水样的pH大约为5左右,定位溶液最好选() [单选题] *A.pH4.00 和pH6.86(正确答案)B.pH2.48 和pH6.86C.pH6.86 和pH9.18D.pH4.00 和pH9.182、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单选题] *A.200 nm~400 nmB.400 nm~780 nm(正确答案)C.500 nm~1000 nmD.800 nm~1000 nm3、气相色谱仪分离效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何种部件() [单选题] * A.进样系统B.分离柱(正确答案)C.热导池D.检测系统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 [单选题] *A.氢灯B.氘灯C.钨灯D.空心阴极灯(正确答案)5、比色皿中溶液的高度应为缸的() [单选题] *A. 1/3B.2/3(正确答案)C. 无要求D.装满6、原子吸收光谱光源发出的是() [单选题] *A. 单色光(正确答案)B. 复合光C. 白光D. 可见光7、下列哪种不是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单选题] *A. 火焰光度检测器B. 电子捕获检测器C. 荧光检测器(正确答案)D.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8、由待测元素与其他组分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干扰是() [单选题] *A. 光谱干扰B. 基体干扰C. 化学干扰(正确答案)D. 背景吸收9、适合于植物中挥发油成分分析的方法是() [单选题] *A. 原子吸收光谱B. 原子发射光谱C. 离子交换色谱D. 气相色谱(正确答案)10、以下跃迁中哪种跃迁所需能量最大() [单选题] *A. σ→σ﹡(正确答案)B. π→π﹡C. n→σ﹡D. n→π﹡11、某矿样含有大量的MgO,CaO,SiO2及微量的Cr2O3,现欲分析此矿样中的Cr2O3含量,下述方法中选择一种() [单选题] *A. 气相色谱法B. 络合滴定法C. 氧化还原滴定法D. 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12、分光光度法的吸光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单选题] *A. 入射光的波长B. 液层的高度(正确答案)C. 液层的厚度D. 溶液的浓度13、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方法相比较,其灵敏度一般() [单选题] *A. 较高(正确答案)B. 较低C. 一样D. 不能确定14、下列粒子中,能被质谱检测到的是() [单选题] *A. 气态分子B. 气态原子C. 气态离子(正确答案)D. 以上三者15、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是() [单选题] *A. 待测组分分子量B. 组分在两相的分配C. 流动相分子量D. 相似相溶(正确答案)1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 手捏比色皿磨光面C. 手捏比色皿的毛面(正确答案)D. 用报纸去擦比色皿外壁的水1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噪声干扰主要来源于() [单选题] *A. 空心阴极灯B. 原子化系统C. 喷雾系统D. 检测系统(正确答案)18、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下列哪种长度() [单选题] *A. 20~50mB. 10~30cm(正确答案)C. 1~2mD.2~5m19、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高压输液系统不包括() [单选题] *A. 梯度洗脱装置B. 高压输液泵C. 过滤器D. 进样器(正确答案)20、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 [单选题] *A. 恒温箱B. 进样装置C. 程序升温D. 梯度淋洗装置(正确答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21、、与是组成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三大关键部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级成人高等教育中医药大学本科班
《仪器分析》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的特点。

2.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

3.学习仪器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概论
一、名词解释
电磁辐射:
电磁波谱:
原子吸收光谱:
光谱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光学分析法的三个过程。

2.光的波粒二相性基本参数
3.光谱区中紫外、可见、红外对应的波长范围?
三、计算题
1.计算
(1) 2500cm-1波数的波长(nm)
(2) Na 588-995nm相应的能量(eV)
(3) 670. 7nm Li线的频率(Hz)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名词解释
透光率:
吸光系数:
发色团:
助色团:
吸收曲线:
标准曲线:
2.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可用哪几种符号表示,各代表什么含义?
3.什么是朗伯-比尔定律?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4.简述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5.什么是吸收曲线?制作吸收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7.每100mL中含有0.701mg溶质的溶液,在1cm吸收池中测得的透光率为40.0%,试计算:
(1)此溶液的吸光度。

(2)如果此溶液的浓度为0.420mg/100mL,其吸光度和百分透光率各是多少?
第四章红外分光光度法
1.分子吸收红外光发生能级跃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何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3.下列化合物能否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为什么?
4.由茵陈篙分离出来的精油,其分子式为C12H10,UV EtOH
m ax
λ239nm(ε537),253nm(ε340),红外光谱见课本P81,是解析其结构。

5.某化合物在4000~600cm-1区间的红外吸收光谱如下,试通过光谱解析推断其为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CH2COOCH3—COOC2H5
CH2CH2
A.
B.C CHO
C. D. 32225CH CH CH COOC H
E.
NH C C CH
O
第五章 荧光分析法
1.如何区别荧光、磷光、瑞利光和拉曼光?如何减少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
2.若一种化合物能发射荧光和磷光,则该化合物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磷光 发射光谱最大波长的顺序如何?为什么?
3.何谓荧光效率?具有哪些分子结构的物质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CHO H 2CO
第六章原子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与分子吸收光谱有何区别?
2.火焰原子吸收法有哪些局限性?
3.影响原子化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免?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结构有何不同?为什么?
第七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1.哪些类型的原子核能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哪些核不能?举例说明。

2.某核的自旋量子数为5/2,试指出该核在磁场中有多少个磁能级?并指出每种磁能级的磁量子数。

3.什么是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
第八章质谱法
1、判断分子离子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在质谱图上,离子的稳定性和相对强度的关系怎样?
第九章波谱综合解析
1.综合解析中常用的波谱学方法有哪些?
2简述综合解析的程序。

第十章色谱法概论
1、色谱法中,哪些参数可用于定性?哪些参数可用于定量?
2、评价色谱柱效常用哪些参数?
3、简述影响柱效的原因有哪些?
4、什么是分离度?如何提高分离度?
十一章经典液相色谱法
1.回答下列问题:
(1)经典液相色谱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其最适于分离哪类物质?
(2)混合物样品用吸附柱色谱分离时,出柱顺序能否预测?哪种组分最先出柱?
(3)以吸附剂氧化铝为固定相,含25%苯的石油醚为流动相,分离顺、反偶氮苯,哪种化合物先出柱?为什么?
(4)已知吗啡、可待因和蒂巴因的R f值各为0.07、0.51和0.67,试问在吸附色谱分离中何者的平衡常数最大和最小?
2.计算题
(1)在吸附色谱柱上分离麻黄碱与d-伪麻黄碱时,已知洗脱剂流出色谱柱的时间为1分钟,麻黄碱与d-伪麻黄碱的容量因子各为500和600,试求两者的保留时间各为若干?何者有大的K值?
(2)有两种性质相似的组分A和B,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用纸色谱分离时,它们的比移值分别为0. 45和0. 63。

欲使分离后两斑点中心间距离为2cm,问滤纸条至少应为多长(起始线距底边为2cm)?
(3)X、Y、Z三组分混合物,经色谱柱分离后,其保留时间分别为:t R(X)=5分钟,t R(Y)=7分钟,t R(Z)=12分钟,不滞留组分的洗脱时间t M= 1.5min。

试求:①Y 对X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②Z对Y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③Y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④X对Y的容量因子之比是多少?
第十二章气相色谱法
1.怎样评价气相色谱柱效能?
2.分离度为什么可以作为衡量两组分分离情况的指标?
3.气相色谱检测器的分类有哪几种?
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1.如何选择HPLC的分析条件以增加柱效?
2.高效液相色谱仪由哪几大系统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3.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对流动相有何要求?如何选择流动相?
4.将内标物A与组分I配成混合液,进行色谱分析,测得内标物A量为0.43μg 时的峰面积为4000,组分I量为0. 65μg时的峰面积为4500,求组分I以内标A 为标准时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第十四章高效毛细管电泳
1.名词解释
高效毛细管电泳:
电泳淌度:
电渗淌度:
表观迁移速度:
表观淌度:
2.简述HPCE分离机制和特点及其与HPLC的区别?
3.当把正离子、负离子、中性分子从阳极注入毛细管内时,各种粒子的出峰顺序如何?
4.设某髙效毛细管电泳系统的电压V=25KV,柱长L = 58cm,ι=52cm,扩散系数=2.0×10-9m2/s,通过柱的时间是10分钟。

求理论塔板数。

5.求某物质通过一HPCE系统所需的时间。

(1)设为中性分子;m eo = l.3×10-8 m2/(V • s), V=25kV, L = 60cm, ι= 52cm;(2)设为阴离子:1.6×10-8m2/(V· s), 其余同(1); (3)设为阳离子:m ep = 8.1×10-8m2/ (V·s),其余同(2)。

6.CZE系统的毛细管长度L = 65cm,由进样器至检测器长度ι= 58cm,分离电压V=20kV,扩散系数D=5.0X10-9m2/s。

测得某中性分子A迁移时间是9. 96分钟。

(1)求出该系统的电渗淌度;(2)求电泳淌度为2.0×10-9m2/ (V • s)的阴离子B的迁移时间;(3)以A计算理论塔板数;(4)求A与B的分离度。

任课教师姓名:柴连周系部:基础医学部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