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
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一、项目建设目标充分继承水利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按照“深度融合、全面共享”的指导思想,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多元感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主导,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和各采集控制终端为基础,建成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智能化水利管理体系,实现数据资源整合,打造水利数据中心;实现信息数字化、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实现水利业务、决策支撑经验模型、信息化工作平台三者深度融合,建成“监测感知泛在互联、基础设施集约高效、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水利应用知识智能”的智慧水利体系;打造实用、能用、好用的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实现我区水利系统物联感知、互联互通、科学决策、智能管理的目标。
二、项目规模项目建设的平台,主要完成水利相关重点地区的数字化监控、防洪预测、防洪抢险的集中调度;水资源的计划用水、取水及缴费统计;水土保持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
建设的子系统包括:智慧水利综合展示系统、监测监控预警系统、防洪调度与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工程标准化运营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移动应用等7大功能子系统。
三、建设原则和方向1、技术的先进性整个系统选型、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均要符合高新技术的潮流,关键的视频音频数字化,压缩、解压、码流、传输均采用国内外工程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的技术与产品。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系统设计具有先进性,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2、可维护性所设计的系统和采用的产品应该是简单、实用、易操作、易维护。
系统的易操作和易维护是保证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好本系统的条件。
并且,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得到及时、快速的维护。
3、可管理性前端现场设备,各分系统集中于中心统一控制,实施对所有远端设备的控制、设置,以保证系统的高效、有序、可靠的发挥其管理职能。
浅析供水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管理体系建设
浅析供水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管理体系建设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是越来越高,在水质和水压稳定的前提下,确保把优质、安全的自来水供给到居民的家中,供水服务企业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
目前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水务的发展大环境下,供水服务企业进行供水信息化建设显的尤为重要,使供水服务模式能够满足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对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关优化建议,为更好地提升供水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仅供参考。
关键词:供水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自来水供给现如今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之高,人们的生活以及企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如何提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对供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利用。
供水企业供给服务各环节的信息系统服务管理平台,能够有效的把供水各环节的工作串联在一起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自来水供给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供水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我国的供水企业为了更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经过长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研发应用,正在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国内的供水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相较于国外供水信息化管理建设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就国内的供水信息系统的应急能力非常缓慢急需提高,并且资产使用率非常低。
同时供水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机制与机构建设都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我国供水企业信息系统更加偏向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基础数据库信息数据大量缺失,对于这些信息管理并不是很重视[1]。
1.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过去传统的供水方式供水占地面积大、水质易污染、基建投资多,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水压不能够保持恒定,导致部分设备不能够正常工作供水企业为了改变这种供水运行模式,在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供水企业按业务需求在生产、运营、行政办公等方面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拟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全面整合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供水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第一部分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2)第二部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4)第三部分技术方案选择与实施 (7)第四部分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构建 (11)第五部分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功能开发 (15)第六部分系统集成与测试策略 (19)第七部分应用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23)第八部分灌区信息化发展趋势与挑战 (28)第一部分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现代水利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实现对灌溉工程设施、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实时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从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构成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成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用于支持灌区管理部门对灌区内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决策。
该系统旨在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效率,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经济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其次,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灌区内的水文气象数据、土壤含水量、水质参数、农田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
这一层次通常采用传感器、无人机遥感等设备和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
2.数据传输层:主要负责将数据采集层获取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
常用的传输方式有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数据存储则包括数据库、云存储等手段。
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清洗、融合和挖掘,形成具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应用于灌区调度、灾害预警、农业生产指导等领域。
4.业务应用层:根据灌区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发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和服务,如灌区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农业信息服务等。
用户可通过网页、移动终端等方式访问这些应用。
5.综合展示层:以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将各类数据和信息呈现给管理者和使用者,便于理解和决策。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务信息化建设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水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
本文将从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求分析、总体架构、技术方案、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一套完整的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集水资源监测、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污水处理、防洪减灾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水务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水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水务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水压等关键指标。
2、建立水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优化水务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水务管理的一体化和协同化。
4、加强水务决策支持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为水务规划、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5、提升公众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水务信息查询和服务渠道。
二、需求分析1、业务需求水资源管理:需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供水管理:包括水源地监测、水厂运行管理、供水管网监测和调度等,保障供水安全和稳定。
排水管理:对排水管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实现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防止内涝和水污染。
污水处理:监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达标排放率。
防洪减灾: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和工情,实现洪水预报预警和防洪调度。
2、数据需求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系等。
水务设施数据:如水库、水厂、泵站、管网等的位置、属性和运行参数。
监测数据:水位、流量、水质、水压等实时监测数据。
业务数据:包括水务工程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的业务数据。
3、功能需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能够实时采集各类水务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传输。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02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构建
系统架构设计
分布式架构设计
• 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 适应不同规模的水资源管理需求
B/S架构设计
• 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 • 便于系统的部署和升级
C/S架构设计
• 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 • 提供实时的水资源管理功能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
• 长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国外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 美国国家水资源信息系统(NWIS) • 澳大利亚水资源信息系统(WRIS)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案例分析
成功应用案例一:某市水资源监测与评估系统
• 通过实时监测水资源状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水资源管理信Fra bibliotek系统的发展趋势
01 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 实时监测水资源状况 • 分析水资源供需趋势 • 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0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
• 智能识别水资源管理问题 • 自动化处理水资源管理任务 • 提高水资源管理智能化水平
03 跨学科与跨领域的融合发展
• 结合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 • 融入城市规划、生态修复等领域 • 促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水资源监测与评估
• 实时监测水资源状况 • 评估水资源可利用量 • 为水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水资源规划与配置
• 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规划 • 优化水资源配置方案 • 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水资源调度与运行管理
• 实时调度水资源供需 • 保障水资源供应与安全 •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ppt 32页)
在实际工作中,RS、GIS、GPS单独使用都存在着明显缺陷, GPS可以快速精确定位目标,但不能描述目标属性;RS可 以获得区域面状信息,但收到光谱波段限制,并且还存在许 多不能处理的地物特征;GIS具有较强的数据编辑、处理和 分析功能,但其数据的获取缺必须依赖于其他手段。
17
13
遥感(RS)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介质、数据处理和应 用五部分组成:
(5)遥感数据的应用。遥感技术不仅可以用来探测目标属性, 还可以探测目标的空间位置。遥感影像是反映目标属性和空间 位置的较好方式。在影像上,目标的波谱特性反映在数据处理 后的影像色调上。形态特征反映在具体的形象上,空间位置则 由地理坐标标识。在遥感影像上,将具有同一形象和相同波谱 特性的目标以图斑形式绘制,可以得到各专题地图,如水资源 分布,土壤植被分布等地图。
27
数字流域
广义地说,所谓数字流域,就是综合RS 、GIS、GPS、 VR、网 络和超媒体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全流域的地理环境、基础设施、 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社会和经济状态 等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存储、动态监测与处理、深层融 合与挖掘、综合管理与传输分发,构建全流域可视化的基础信息 平台和三维立体模型,建立适合于全流域各不同职能部门的专 业应用模型库和规则库及其相应的应用系统 。
12
遥感(RS)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介质、数据处理和应 用五部分组成:
(3)遥感介质——电磁波。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反射或辐射 不同波长电磁波特性,遥感正是利用电磁波作为介质来探测地 面目标的。
(4)遥感数据处理。遥感资料主要是影像资料和数字资料, 遥感数据处理,不仅包括由数字到影像的转换,还包括对遥感 数据的纠正。
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和效率
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 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 损失,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水利行业转型升 级
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可以促进水利行 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高 水利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增 强水利行业的竞争力。
02
项目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要点一
水文气象监测模块
建设水文气象监测模块,提高水文气象监测的准确性和时 效性。
03
系统平台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云计算架构
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和调度,提高系 统性能和可靠性。
微服务架构
采用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功能模块化,实现服务的独立性、 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功能模块设计
水资源管理模块
具体目标
构建智慧水利信息 化系统平台
建设涵盖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 监控、水文气象监测等领域的信 息化系统平台,实现各类水利信 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
实现水资源智能化 调度
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水资源的 精准预测、调度和优化配置,提 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利工程监管
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对水 利工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 预警,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
03
02
数据处理设计
数据存储设计
设计高效的数据存储方案,确保数 据的存储安全和可靠,支持数据备 份和恢复。
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提高数据利用价值。
04 数据接口设计
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方便系统 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
04
关键技术实现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数据采集
采用多种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实现水文、水质、水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 输。
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
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举措。
水务行业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以及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多个环节,其信息化建设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务服务质量、增强水务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其次,传统的水务管理方式存在信息不畅通、数据不准确、决策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水务管理需求。
信息化建设能够整合各类水务信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再者,公众对水务服务的质量和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水务信息查询和服务渠道,增强公众对水务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一是建立完善的水务信息监测系统。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水源地、水厂、供水管网、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关键节点的水质、水量、水压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水务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二是构建水务数据中心。
对采集到的海量水务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水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开发水务业务管理系统。
涵盖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污水处理管理等多个业务领域,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是建设水务信息化服务平台。
通过网站、移动应用等渠道,为公众提供水务信息查询、水费缴纳、报装报修等服务,提升水务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在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技术方面,水务信息化涉及到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集成能力。
资金方面,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件设备购置、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等,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水务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传统的水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水务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提高水务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务服务的高效便捷。
二、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一)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水源地、水厂、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等关键部位的水质、水量、水压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
(二)数据传输与通信网络建立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网络,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数据中心。
(三)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构建大容量、高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对采集到的海量水务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水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水务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水务业务管理系统涵盖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污水处理管理等业务模块,实现水务业务的信息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管理。
(六)公众服务平台通过网站、移动应用等渠道,为公众提供水务信息查询、水费缴纳、报修投诉等服务,提高公众满意度。
三、技术选型与实施策略(一)技术选型原则1、先进性:选择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扩展性。
2、兼容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现有水务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有效集成。
3、安全性:采用严格的安全措施,保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4、经济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技术方案的成本效益。
(二)实施策略1、分期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和资金情况,分阶段逐步推进水务信息化建设。
2、试点先行:选择部分区域或业务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3、培训与推广:加强对水务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数据管理与安全保障(一)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法初探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法初探发布时间:2022-04-24T01:40:27.24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期作者:录昊明吴佳[导读] 对于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来说,其建设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不仅包括水情分析、水文测站等工作,同时还包括水位测绘、数据中心等专业内容,这就使得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难度极大。
录昊明吴佳河南省驻马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南驻马店 463800摘要:对于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来说,其建设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不仅包括水情分析、水文测站等工作,同时还包括水位测绘、数据中心等专业内容,这就使得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难度极大。
而近年来,对着水文水资源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发展,其不但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使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水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限度的利用。
基于此,在工作中,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有效性的分析探讨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建设;管理;信息化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具有较高的难度,并且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庞杂,如数据中心、水文测站、水位测绘、水文分析等。
目前,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水文水资源的建设中,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提高了水资源的管理效率,使水资源获得了充分的利用。
文章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水文水资源概述1.1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建设特点水文水资源的建设项目比较特殊,一般的项目具有唯一性、整体性、一次性以及固定性的特点,水文水资源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自身也具有特点。
水文测站具有站点多、交通不便利、面广、线长等特点,交通的不便导致项目工程需要的专业施工设备难以进入工程施工地点.而且水文水资源项目施工条件十分恶劣,施工地点分散,对于专业性要求比较强,大部分的项目工程需要依靠自己进行组织施工,社会化的程度比较低。
大多数的水文水资源的设施是沿着河流分布的,包括了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是东西部、南北方,所以环境情况相对复杂。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水文水资源信息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因此,文章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和质量。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1.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基本特点1.1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水文水资源的管理中,将会使水文水资源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管理制度更加健全。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基本的运营环境。
包括:水雨情信息集成,自动化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水量信息采集与分析,网络通信系统建设,网络信息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实体环境数字化展示等。
二是开发商业应用的平台。
包括综合信息展示、数字化运维管理、水资源调度、档案管理、设备运行监控等模块。
通过建立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对水文水资源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对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并将其整理、编辑,最终形成可利用的报表,提高水文水资源的科学性。
1.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与其它信息化建设相比,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具有空间跨度大、建设站点分散、建设环境复杂等特征。
此外,当前我国的水利相关工程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因此,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水资源进行综合集成,并对相关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流程进行综合设计,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增强其应用价值[1]。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主体模糊不清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其关键问题是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和合理,从而使水资源的建设主体不够清晰,各区域的水利部门也存在着以区域为单位进行管理的问题。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
引言: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工作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和提升。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性、精细化和效益性,为水利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实施和应用。
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部门迫切需要将传统的水利工作方式转变为信息化工作模式。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过程。
该方案包括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的建立、信息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正文:1.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1.1情况分析:详细梳理当前水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信息不对称、工作流程低效、数据质量差等。
1.2目标确定:明确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
1.3技术需求:根据水利工作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所需的信息技术平台和软硬件设备。
1.4方案设计:综合考虑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信息系统框架和技术解决方案。
1.5组织实施:确立责任主体和配套措施,提供项目管理和资源支持,以推动方案的落地实施。
2.水利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2.1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可靠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2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建立统一的水利数据中心,整合和管理各类水利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3应用系统开发: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各类水利应用系统,如水文信息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等。
2.4用户接口设计: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设计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提供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2.5系统运维和维护:建立完善的系统运维和维护机制,确保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3.水利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的建立3.1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水利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数据查询、和共享服务。
3.2信息发布与传递机制:建立及时有效的水利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摘要:目前,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管理中缺乏用水管制等问题导致严重浪费。
根据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以前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无法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水需求,为了满足水需求,可以进行水资源信息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主要研究水资源信息建设的现状和优化。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优化1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受到相关部门重视,建设结果较好,例如长江水岸信息化建设是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指导下设置了水环境监测中心,其中包括水文站网建设、水文水资源监测、水环境监测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
近些年,大部分水域已经基本建设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形成了覆盖水域的广域网。
长江委水文局已经建成了计算机骨干传输网,可以实现实时交换水情信息,并组建了互通网络可以迅速传输水文信息,能够实现远程视频。
水文防汛计算机网络采用三级结构,主要包括一个一级节点、五个三级节点。
安全方面,根据网络访问控制ACL技术和防火墙技术保护核心数据安全,网络采用虚拟子网技术过滤广播包,利用防火墙隔离并隐藏地址,保障内网安全。
当前,长江委水文局已经实现了24h自动报讯,基本能够做到实时水情信息同步传送,同时能够自己计量水位、雨量,实现固态存储,有些水文站甚至能够做到智能控制、GPS定位流量、ADCP流量在线监测和重要水文站网络视频监控。
另外,根据长江防汛水情要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体化系统,可以实时播报水情、提供信息支持、作出决策,为防汛提供保障。
2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传统的水文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较低,资料收集相对较慢,整体管理效果并不显著。
因此,水文工作开展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水文资源信息化建设要运用遥感和GIS技术,更高效、更高能地完成水资源监测和灾情预控。
采用雷达、通讯、现代信息化等技术建构出全面的信息交流平台,实时共享收集到的水文信息数据,同时对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分析,然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结果传送至上级平台。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先进技 术构建出可以囊括整个地 区水资源的管理 系统 , 在水资源的监控 和预测 方面 落实水资源的调 动和管理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 系统的构建 使水资源的管理领域 产生了重 大改革 , 也给社会带来庞 大的经 济收入。本文结合了 目 前水 资源管理的现状 , 创建 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 系统 , 为 将 来水 利 的 发展 奠 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
等功能 . 来实现水 资源的技术管理。其中水资源管理信 息化系统由国 家先进 的系统分析 、 遥测技术 、 计算机信 息技 术 、 网络通信技术 、 数据 库技术 、 地理信息分析技术 以及科学的资源管理模型构成 的『 1 1 水资源 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 . 是需要逐步完 成的. 因此 . 在 设计水资源管理信 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 时要采用开放
作人员进行操作 . 并实现数 据的简单输入 ; 数 据维护是通过采 用地理 信息系统对地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维护 ; 现状分析是对 基础数据库和地 图数据库 中的资料进 行研 究分析 . 对水资 源的现状进行评估 , 将分析 数据用 图表的形式表 现出来 : 供需水管理是在对水资源现状分析 的基 础上 . 对不 同阶段对水资源的供需进行研 究和分析 : 水 环境管理是在 性 的设计原 则 , 使系统 的软硬件还 有升级 的空 间 . 并 且系统在开发 时 综合水 资源 的现状和经济的发展情况之后 . 预估各 区域水资 源的污染 要全 面的考虑不 同水平的用户 . 设计简单 、 直观 的系统界 面. 使操作更 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调度 :职能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系统 的主要部分 , 用 加简便 、 容易 来辅 助用户完成 日常的工作 . 包括 对取水许可证 的管理 、 水资源使 用
的一 种技 术 结构 . 它 的 系 统 组 件 简 化 了 系 统 的开 发 和 部 署 . 增 强 了 转 移性 和循环利用 的价值 。将与 J 2 E E标 准相符 的 We b L o g i c 、 We b s p h e r e 以及 T o n g We b等服务 器作为水资 源管理信 息化系统 的整体框架 . 将 We b 站点与应用组件相结合。 水资源管理信 息化 系统 的支撑体系采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探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探讨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20年)的指导思想是:分级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完善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体制与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能力,提高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成果水平,强化水土保持协同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20年)指出2020年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在县级以上水土保持部门的全面应用,水土保持行政许可项目基本实现在线处理。
建立覆盖国家、流域、省、地、县五级和监测点的水土保持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和发布体系,初步搭建上下贯通、完善高效的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基础平台。
全面完成省级以上水土保持业务数据的标准化整合改造,基本建成国家、流域和省三级水土保持数据中心,建立健全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效开发利用。
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咨询、审批、监督工作均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料检索困难、评审审批程序文本化严重、公众监督缺乏等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应结合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效管理、提高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改善资料检索、1/ 6增加公众参与。
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显得十分必要。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数据库构建1.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库构建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为依托,建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流域管理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为核心的三级水土保持信息汇集节点,以及市、县水土保持机构与监测站点构成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信息站网体系。
规范监测站点水土流失观测的设施,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统一技术标准、技术参数(如基础地理数据以及水文、气象、植被、土壤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数据等),按照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多维度、多性质划分,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数据库。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分析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分析摘要:在新模式环境下,水文管理信息系统职能由传统的仅限于满足日常需求,提升到需要具备对整个管理体系进行综合决策与支撑的能力,整个管理体系将形成以数据、建设、应用为核心,信息化建设体系为承载实体的新型水文管理综合管理体系。
水文管理信息化在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新型管理体系过渡过程中,存在前期投入成本过高,后期运维难度大,信息资源浪费,安全保障成本高,孤岛现象普遍等传统软件系统应用模式存在的通病,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水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要点分析一、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的内涵与基本特点1.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的内涵水利工程是信息化密集的行业领域,水文水资源信息化是在建设工程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管理水利信息等因素,实现顺利开展水利信息化工程。
其主要表现在全面提高水利行业的工作效率和实现预期目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采集系统、计算机网络、完善的信息决策系统等为重要支撑应用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工程建设中。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进程地不断加快,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现有的基础设施系统中,信息化应用效率较低、内部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征,同时还存在信息孤立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强化施工组织建设和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及建设以高水平为目标的水利工程,加快实现信息共享的进程,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便于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后对运行的管理。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的特征①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工程是一种信息化工程,其具有信息化的主要特点。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工程在建设中会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通信等高科技技术;②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工程主要面对水利行业,并且服务于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工程。
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水利领域技术,从而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工程活动的效率与效用。
二、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水文水资源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监测观察水文变化,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水文工作的效率。
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系统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提供水利业务应用软件,满足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应用需求, 实现统一管理和协同办公。
大数据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
通过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方 式,收集水利行业内外各类数 据,实现数据的全面覆盖。
数据存储
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海量 数据进行合理存储和备份,保 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02
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系统概述
系统架构及组成
基于云计算架构
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系统采用 云计算架构,实现数据集中存
储、共享访问和高效处理。
分布式部署
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可根 据不同地区、不同业务需求进行 扩展和灵活调整。
支持多种终端设备
系统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包括PC 、手机、平板等,实现随时随地访 问。
综合管理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 、日志记录等,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系统特点与优势
高度集成
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能 够整合各种水利业务需求,实现一站式服务。
数据分析挖掘
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海 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水利业务提供科学决策 支持。
智能感知
3. 提高公共服务…
改善水资源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饮用水质量,提高群 众生活水平
4. 增强水资源管…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和辅助支持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系统建设在提高 水资源管理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方 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架 构、功能和性能的全面研究,实现了 对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 和应用的全过程控制。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体系模型构建研究
2 水资 源管理 信 息化 的体 系模 型构 建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体 系模型包括信 息网络平 台、综 合业 务管理系统 和信息化运行机制三部分 ( 图 1 。水资源管理 如 )
有达到信息化的要求 ,采集技术 标准不一 ,可靠性 、精 度等 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应 用要求 。 目前 山东省水资源管 理信息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2期
S i n e a d T c n lg 理研n g me tR ha ce c n e科 技o y Ma究 n e sh h o管 ae
2 o . 0 8 NO 2
文章编号 :10 79 (0 8 2— 2 2— 3 00— 6 5 20 )0 04 0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与维护急需 一批 既懂水资 源管
收 稿 日期 :20 0 07— 3—1 ,修 回 日期 :20 0 4 07— 7—0 4
维普资讯
刘
芳等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体系模型构建研究
23 4
自动化系统 ;信息化运行机制 由水资源 管理信 息化政策 法规 制定与实施 、信息化建设及管理 的各项工 作标准 和人才 队伍
化主要是雨水情信息 的采集传输 和应用 ,在工程视 频实时监 控方面刚起步 ,一些 宝贵的信息 资源还难 以共 享 ,基 础工程 信息 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工作滞后 ,信 息安全 问题还 没有可靠 的保 障措施。同时 ,一些水资源基 础性数据库 虽已初建 ,但 开发应用水平不够 ,尚未形成一体化 的水资源公 用数据库信
便的获得数据 ,更迅速的响应变化 ,更高效的管理资源。
1 山东省水 资源管 理信 息化存在 的 问题
1 1 管理信 息化信 息网络平 台薄弱 . 由于信 息化项 目列在各 工程项 目中建 设 ,管理信息 化建 设各 自为政 ,缺乏统一协 调 ,一个系统可 能分成多个项 目建 设 ,造成了标准不统 一 ,增 加 了系统建设 的复杂性 ,加 大 了 设备维护管理 的工作 量 ,严 重影 响 了系统之 间的互 连互 通。 些信息采集设施收集 到的信息在 空间 、时间和类 型上还没
2024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
2024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水利部工作要求,结合我国水利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2024年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
通过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行业的管理和运行水平,为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水灾防治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重点1. 信息化硬件设备建设推进水利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完善水利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提高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存储能力。
重点更新水文、水资源、水库、河流监测等设备,提高信息化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2. 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水利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
构建全国水利信息一体化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水利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智能分析。
3. 应用系统建设优化水利应用系统的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调度、水灾防治等应用的效率和精度。
加强水利遥感、GIS、遥测遥控等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提高水利信息化决策的科学性。
4. 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水利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组织开展水利信息化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批拥有信息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利人才。
三、具体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组织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调研和论证,制定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
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加强水利信息化技术研发,提高水利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化水利信息化的应用效果。
3. 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完善水利信息化的数据管理体系,规范水利信息化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
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安全保障,制定信息化安全政策和技术标准,防止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安全隐患。
4. 加强宣传推广和应用培训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水利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水资源是一类意义十分重大的资源,它的存在对于广大群众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因此必须要保护好水资源。
而要想做好该项资源的保护工作,就要从管理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资源管理活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脱离不了信息系统,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来讲同样如此。
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确保管理工作朝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
作者在这个前提之下具体论述了系统构建有关的内容。
标签: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数据库;规划
最近几年,不仅我们国家,整个世界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资源短缺形势,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源用量,如今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非常低,而需求量却相当大,供需矛盾十分显著。
这就是当前的水资源现状,而要想积极应对这种现象,就要认真研究处理措施。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对此我们可用正确的技术措施,确保水资源高效使用,这同样是当前整个世界的共识。
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信息化体系,能够确保我们不定时的获取资源运用情况,了解水资源变化状态,进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调控水资源,以综合全面的模式来掌握资源动态。
结合随资源管理活动的具体特征,合理利用相关技术,努力打造既能够符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日常管理需求,又符合社会公众对相关信息需求的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水资源信息发布与水资源业务处理的协同管理。
通过该系统,我们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获取水资源的变化情况,确保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
1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构架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是由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的网络信息和系统的硬件体系、应用软件系统、现场数据的收集与检测系统、数据的交换系统和整合系统组成的。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是根据水资源的目前状况,综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水资源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的技术,将对水资源基础信息的管理、水资源的规划等综合为一体,实现水资源基本信息、污染物的监测以及水资源的评价等功能,来实现水资源的技术管理。
其中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由国家先进的系统分析、遥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分析技术以及科学的资源管理模型构成的。
创建管理系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按照步骤开展。
所以,在设计该系统框架的时候,必须秉承开放性理念,确保系统还能够继续发展,而且在开发系统的时候要意识到使用人的能力有高有低,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尽量的确保设计简单,界面直观,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各种人群都能够很好的操控系统。
2 系统支撑体系建设
通过上述,我们可知该系统非常复杂,它将信息体系以及决策体系和办公体
系等有效的融合到一起,它的支撑系统主要依靠当前的应用技术。
系统的支撑体系在J2EE标准的基础上,该标准和常见技术有很大区别,它的组件非常简单,而且有着强大的转移性特征。
把与之符合的服务器当成是系统框架,把站点和组件融合到一起。
系统的支撑体系采用了国家先进的技术框架,包括用户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存储层三个方面。
用户层顾名思义指的是全部的使用人,其可借助网络处理问题;业务逻辑层指的是对活动流程的设计;数据层指的是存储和接收各种数据。
结合上文提到的这些业务情况,综合利用联机事务处理等技术,通过建立统一的水资源数据库中心和覆盖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发布系统,其目的在于确保各种使用人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的信息内容。
其中水资源基本信息服务是基于互联网建立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信息门户,第一时间发布资源信息,提供业务办理窗口,切实增加广大民众参加资源管理的途径;水资源综合业务管理应用是存在于数据库的前提之下的,它主要是为了辅助工作人员开展平时的业务活动;水资源综合数据库包括水资源监测信息接收处理,政务信息以及元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交换层为各级应用提供数据共享。
3 资源规划与数据库建设
站在系统特征的层面上来看,可以将获取的数据分成三类,分别是在线连接数据、非在线静态数据以及视频数据。
按照资源的具体状态,可以把GPRS或者CDMA当成主要的通信渠道。
该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十分先进,使用的是整体结构。
而数据库的建设由基础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文件档案库等构成。
而地理数据库涵盖地形以及交通等内容,依靠GPRS获取数据;基础数据库涵盖了获取的气象以及经济和统计等要素;模型数据库的存在主要是依托电脑模型,把和该模型有关联的运算措施以及方案说明等都按照类型存储到数据库里面,便于我们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文件档案库的主要存在意义是为了存储图片以及音频和视频资料,为管理工作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料。
4 应用系统的设计
4.1 应用系统的分类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系统,它的信息总量非常庞大,而且内容繁杂。
要想所有的使用人都能够很好的运用该系统,就应该在设计的时候认真分析它的具体特点,在保证数据库综合管理的前提之下,把整个系统分割成很多的分支系统,而这些分支系统能够单独运行,同时它们又可以经由数据库保持联系,确保总系统在运用起来更加便捷,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
按照其功能方面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分成很多的分支系统。
4.2 各子系统的作用
所谓的系统控制,具体来讲是工作者通过对电脑的操控来管控各个分系统,分析信息的传输是不是正常。
它还能够自行检验使用人的身份信息,这样就能够避免除工作者之外的人员对其进行不当操控,而且能够确保信息监督录入;而数
据维护指的是借助地理信息体系,简单的维护地图信息;现状分析指的是研究分析数据库里的各种信息,评估资源的具體情况,把分析得到的信息借助图形的形式展示;供需水管理指的是在分析好资源现状的前提之下,对各个时期的资源供需情况加以论述;水环境管理指的是在论述好资源的当前情况以及经济状况之后,预估每个地区的资源污染情况,并且加以适当调控;作为系统关键构成要素的职能管理,主要是用以帮助使用人开展日常活动的,具体的内容有管理用水许可证,管理水费和污水排放情况等;动态监测指的是当水资源有关的恶性问题出现之前到形成之后,预估带来的影响,提供参考;水资源公报指的是统计每年的经济情况以及水资源运用状态和水质等等的各项要素,并且将其编辑成报告;文档管理指的是将该项管理工作有关联的法规条例等合理总结,并将其发表到平台之上;最后是成果发布,它指的是将有关的法规以及其他要素等发布到网络上面。
上述的分支系统涵盖了我们日常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它们的存在满足了工作者的工作需求。
5 系统主要功能与应用实践
5.1 水资源基本信息服务
水资源基本信息服务模块主要通过WebGIS的方式展示系统中的实时信息,动态显示水资源量情况以及水质监测信息,关键入河排污区的污染物的浓度以及监测数据等,而且能够自行更新,不需要手动操控。
5.2 水资源业务管理应用
之所以设置业务管理模块,它的主要存在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比如最为常见的取水许可方面、节水方面以及水源地等等相关的管理工作。
接下来具体阐述:(1)取水许可管理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取水许可网上办事、许可证查询、许可证维护,其具体的功能有取水申请或是变更材料的上报以及审批,并把审批结果提交相关方,以便于使用人查阅。
(2)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查阅使用人每个阶段的具体数据以及之前的使用数据,结合水量测算费用,具体的功能有费用统计结算以及催缴等。
(3)水功能区管理工作主要有两点,分别是对功能区的实时监管以及自行测评水质。
我们可以查询水量以及水质等信息,确保水质自行评价,而且能够以表格和图表的形式体现出来。
(4)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涵盖的内容为污水排放口的布置以及相关资料的录入和维护等。
6 结束语
不论是对于我们国家来讲,亦或是对于广大的西方国家来看,水资源都有着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然而最近几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无形之中使得资源总量明显缩减,长此以往广大群众的生活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资源管理工作。
此处就需要我们文中所提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在具体的开发系统的时候,要把水质监测以及数据库等技术当成是其关键的承载者,从数据转移以及软件开发等众多层面开展深化研究。
通过建立该系统,能够确保管理工作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迈进,能够创造明显的经济收入,同时还会带动水利工作的发展,带动国家经济的进步,从真正意义上使得我们国家成为经济强
国。
参考文献:
[1]赵瑞娟,刘鸿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8):35.
[2]劉青勇,张保祥,程善福,等.基于GIS的青岛市水资源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3-24.
[3]傅国斌,刘昌明.遥感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1(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