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 18218—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参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进行修订,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重大危险源;——对原标准表1列出的危险化学品重新进行修改;——采用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增加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和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增加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 288/SC 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全、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8218-2000;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 军事设施;c)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 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e)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690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30000.2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炸物GB 30000.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GB 30000.4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4部分:气溶胶GB 30000.5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5部分:氧化性气体GB 30000.7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易燃液体GB 30000.8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8部分:易燃固体GB 30000.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9部分: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GB 30000.10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0部分:自燃液体GB 30000.11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1部分:自燃固体GB 30000.12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2部分:自热物质和混合物GB 3000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3部分: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GB 30000.14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4部分:氧化性液体GB 30000.15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5部分:氧化性固体GB 30000.1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6部分:有机过氧化物GB 30000.18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8部分:急性毒性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 71-55-6分子式: 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612CAS No。
:71—55-6分子式:C2H3Cl3分子量: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1,1,1—三氯乙烷≥95。
0%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二氟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毒性:属低毒类。
健康危害
高浓度可引起麻醉作用,受热分解释出剧毒的氟化氢烟雾。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和火种;与氧化剂隔离储运;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钢瓶是否漏气;搬运时须戴好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钢瓶碰撞。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其燃烧,同时采用关闭阀门等措施,制止渗漏;用雾状水保护关闭阀门的人员;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出来的气体用排风机送到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厨内。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
闪点(℃)
/
爆炸上限%(v%):
14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8.5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ຫໍສະໝຸດ 建规火险分级甲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
储运条件
二氟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1,1,1,2-四氟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1,1,1,2-四氟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1,1,1,2-四氟乙烷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HFC-134a英文名:1,1,1,2-Tetrafluoroethane企业名称: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企业英文名:ZHEJIANG QUHUA FLUOR-CHEMISTRY CO.,LTD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巨化集团公司内邮编:324004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0570—3098687企业应急电话:0570—3097819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2004年11月18日国家应急电话:0532—388909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1,1,1,2-四氟乙烷有害成分含量CAS N o:1,1,1,2-四氟乙烷99.9%811-97-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眼睛与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高浓度时使空气中氧分压降低可致缺氧性窒息。
皮肤、眼睛接触液态产品,可引起冻伤等损害。
在高温下(如有明火或在热的金属表面)会发生分解,生成HF和碳氟氧化C=O)合物,如剧毒的碳酰氟(F2环境危害:该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潜能值为(ODP)0,全球变暖系数值为(GWP)1200。
燃爆危险:在一般条件下(常温和大气压下)本品是不可燃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它具有可燃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有肥皂水和清洁水彻底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
如有冻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在空气中不发生燃烧爆炸。
受高温分解,放出有毒的HF和碳氟氧化合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专项教程
储存注意事项:远离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切忌混储。盐酸储槽应设置围 堤,并有。
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理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要求 1、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 2、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
火措施。 3、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4、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条件,穿戴
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理
危险化学品烧伤的现场抢救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特点,在生产、贮存、运
输、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出于热力作用,化学刺激或 腐蚀造成皮肤、眼的烧伤;有的化学物质还可以从创面吸收甚至引起全身 中毒。所以对化学烧伤比开水烫伤或火焰烧伤更要重视。
(一)化学性皮肤烧伤 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储运注意事项:储罐、坛装、瓶装的一般均可露天或棚内存放,下垫砂 土。冬天须防止凝固,离易燃可燃物、碱。避免接触皮肤,误触皮肤应立 即用苏打水冲洗,再作医治。 灭火剂:干砂、二氧化碳。禁用柱状水,以防飞溅伤人。
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理
7、 氢氧化钠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易溶于水、乙醇、甘油。本品不燃,具有强腐 蚀性、强刺激性,可使人体灼伤。 危险特性:及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受潮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 放出易燃、易爆氢气。本品不会燃烧,其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操作注意事项:尽可能机械化操作。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 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储运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应及易燃、可燃物及酸类分开。 灭火剂:砂土、水。但须防止遇水发热而飞溅伤人。
1,1,1-三氟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21029CAS:420-46-2 中文名称: 1,1,1-三氟乙烷英文名称: 1,1,1-trifluoroethane别名: 氟里昂143分子式: C2H3F3;CH3CF3分子量:80.4熔点: -117℃密度: 相对密度(空气=1)2.9蒸汽压:溶解性: 不溶于水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状:微带气味的易燃气体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用途: 用作致冷剂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高浓度时有麻醉性。
遇热分解,释出剧毒的氟化氢烟雾。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具麻醉作用。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易燃烧爆炸。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仪器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5.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卫生标准 3000mg/m3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无危险,就地燃烧,同时喷雾状水使周围冷却,以防其它可燃物着火。
或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视污染气体浓度的高低和作业环境中是否缺氧来选择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三、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目录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 71-55-6分子式: 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1,1-二氟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1,1-二氟乙烷化学品英文名:1,1-difluoroethane;freon152a化学品别名:R152aCASNo.:75-37-6ECNo.:200-866-1分子式:C2H4F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气体。
极端易燃,有爆炸危险。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气体可能会引起头晕或窒息。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气体,类别1;高压气体,压缩气体;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麻醉效应,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端易燃气体,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可能造成昏睡或眩晕。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事故响应:求医/就诊。
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一旦发生泄漏,除去所有点火源。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极端易燃气体,有爆炸危险。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可能引起瞌睡和头昏眼花,可能伴随嗜睡、警惕性下降、反射作用消失、失去协调性并感到眩晕。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一般没有危害。
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危险化学品物理特性表
目录莠灭净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甲基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镁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铜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间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镍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氦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汽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邻氯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渣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硫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硬脂酸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高密度聚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尿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3)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正戊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白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6)红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7)三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8)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9)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异丁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1)亚磷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碳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三氯化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草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5)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6)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9)顺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0)一甲胺(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1)丁二酰亚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2)氧氯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3)丙烯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9)邻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0)间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1)对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莠去津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3)铝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4)二氯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5)2,4-二氨基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6)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7)甲硫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8)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9)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0)甲醇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1)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2)氟乐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3)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4)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5)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6)煤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7)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8)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9)正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0)异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1)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3)乙酸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4)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5)三氯化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6)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7)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8)二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9)碳酸氢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0)氢氧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1)氯化铝(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2)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3)二氧化硫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4)三氧化硫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5)氯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6)氟化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7)氟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8)磷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9)硫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3)丙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4)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5)N,N-二甲基甲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6)环己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7)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8)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9)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0)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1)氨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2)环氧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3)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4)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5)二氧化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6)石油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7)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8)正辛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9)异辛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0)仲辛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1)甲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2)氧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3)炭黑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4)正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5)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6)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7)乌洛托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8)电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9)氟利昂-143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0)氟利昂-21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1)氟利昂-22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2)氟利昂-11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3)氟利昂-113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4)溴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5)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6)辛硫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7)氰戊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8)马拉硫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9)毒死蜱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0)甲基硫菌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1)氯氰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2)三氟氯氰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3)环烷酸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4)硫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5)四氯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9)保险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0)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1)乙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2)4-氟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3)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4)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5)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6)哌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7)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8)三氧化铬(铬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9)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0)重铬酸钠(红矾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1)水合肼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2)硫氢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3)二硫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4)五硫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5)二溴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6)氯溴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7)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8)溴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9)磷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0)氯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1)巯基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2)氯乙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3)氯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4)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5)乙二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6)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7)丙二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8)硝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9)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0)2-甲基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1)3-甲基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2)乙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3)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4)润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5)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6)均三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7)硝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8)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9)氯甲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0)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1)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5)氯化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6)锌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7)乙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8)异丙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9)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0)磷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1)2-氨基-5-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2)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3)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4)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5)2-硝基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6)4-硝基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7)对硝基苯甲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8)氯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9)氯乙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0)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1)β-萘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2)对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3)2,4-二硝基氯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4)2,4-二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5)2,6-二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6)3,5-二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7)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8)氨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9)溴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0)氢气的理化性质一览表 (211)噻吩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3)四氢呋喃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4)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5)多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7)氢溴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9)氯化亚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0)氰化亚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1)3-氯丙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2)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3)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4)N,N-二甲基甲酰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5)三氯氧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6)硫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7)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8)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9)莠灭净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镁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铜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镍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氦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邻氯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高密度聚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戊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白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红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丁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亚磷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碳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草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顺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一甲胺(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联苯-联苯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危险化学品MSDS
危险化学品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1.苯 (3)2. 乙烯 (8)3. 苯乙烯 (13)4. 甲醇 (19)5. 丙酮 (24)6. 醋酸甲酯 (29)7. 二氯乙烷 (34)8. 二甲苯 (40)9. 戊烷 (45)10. 甲苯 (50)11. 环氧乙烷 (56)12. 环氧丙烷 (61)13. 氯甲烷 (67)14. 双环戊二烯 (72)15. 乙酸乙酯 (76)16. 醋酸丁酯 (81)17. 液氨 (86)18. 汽油 (92)19. 柴油 (97)危化品索引号危化品名称能否用水灭火1 苯用水无效2 乙烯可用雾状水3 苯乙烯用水无效4 甲醇不能用水5 丙酮用水无效6 醋酸甲酯用水无效7 二氯乙烷用水无效8 二甲苯用水无效9 戊烷用水无效10 甲苯用水无效11 环氧乙烷用水无效12 环氧丙烷用水无效13 氯甲烷用水无效14 双环戊二烯用水无效15 乙酸乙酯用水无效16 醋酸丁酯用水无效17 液氨可用雾状水18 汽油用水无效19 柴油用水无效1.苯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称:苯中文别名:无资料英文名称:benzene 英文别名:无资料CAS号:71-43-2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234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供应商电话:供应商应急电话:供应商传真:供应商Email: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162种常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常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612CAS No.:71-55-6分子式:C2H3Cl3分子量: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二氟乙烷分解温度
二氟乙烷分解温度
《二氟乙烷分解温度》
二氟乙烷,化学式C2H4F2,是一种无色、可燃的气体,常用作制冷剂和灭火剂。
在实际应用中,二氟乙烷的分解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因为分解会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二氟乙烷的分解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压力、氧气浓度、温度等。
一般来说,二氟乙烷在较高的温度下会更容易分解。
研究表明,当二氟乙烷的温度超过250°C时,其分解速率会急剧增加,导致分解产物的生成。
为了避免二氟乙烷的分解,人们通过多种方法来控制其使用环境。
例如,在制冷系统中,可以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来降低二氟乙烷的分解速率。
另外,添加抑制剂和控制氧气浓度也是常见的做法。
总的来说,二氟乙烷的分解温度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参数,对于保证其安全使用和性能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二氟乙烷的分解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常用化学危险品特性——乙烷
常用化学危险品特性乙烷一、主要组成与性状分子式:C2H6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乙烯、氯乙烯、氯乙烷、冷冻剂等。
二、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危害:高浓度时,有单纯性窒息作用。
空气中浓度大于6%时,出现眩晕、轻度恶心、麻醉症状;达40%以上时,可引起惊厥,甚至窒息死亡。
三、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坚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四、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50引燃温度〔℃〕:472最小点火能〔mJ〕:0.31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假设不能马上切断气源,则不同意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五、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六、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纳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必须要特别防护,但建议特别状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1,1,1,2-四氟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1,1,1,2-四氟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1,1,1,2-四氟乙烷 英文名:1,1,1,2-tetrafluoroethane 制造商:太仓中化环保化工有限公司地址: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石化区滨江南路18号电话**************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主要用途: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气溶胶喷射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压力下气体 液化气体标识内容:图形符号:气体钢瓶警示语:警告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国外研究表明,本品与二氯二氟甲烷在同一水平,属于无毒或低毒产品。
是种对心脏作用强烈而又迅速的物质。
可引起动物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急性心力衰竭、血压降低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第三部分:成分/组分信息别名:HFC-134a,R134a 结构式:分子式:C2H2 F4相对分子质量:102.00 FF FH编制日期:2008年3月28日 修订日期:2011年3月29日CAS号: 811-97-2化学类别:卤代烷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别 合格≥99.5% 优级≥99.9%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无混浊、无异臭。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除去衣物,40-42℃新鲜水复温。
眼睛接触:无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无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燃烧性:不燃 闪点(℃):无意义爆炸极限(mg/m3):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危险特性:不燃。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和碳氟氧化合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 71-55-6分子式: 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一氟乙烷 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氟乙烷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一氟乙烷,化学式为C2HF5,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主要由氟、碳和氢三种元素组成,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一氟乙烷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消防灭火、医疗消毒和工业制冷等方面。
本文将对一氟乙烷的化学性质、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在第二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一氟乙烷的化学性质。
这包括其物理性质如外观、熔点和沸点,以及化学性质如它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和危险性评估。
了解一氟乙烷的化学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它的应用和潜力发挥非常重要。
接下来,在第三节中,我们将探讨一氟乙烷的应用领域。
一氟乙烷由于其优异的灭火性能和环境友好特性,在消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也被广泛用于医疗行业中的消毒和灭菌过程中,其高效杀菌能力使其成为制药行业的重要工具。
此外,一氟乙烷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冷领域,可以用作制冷剂,用于保持设备和产品的低温状态。
最后,在第四节中,我们将总结一氟乙烷的特点,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考虑到一氟乙烷的环境友好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我们可以预见它在消防、医疗和工业制冷等领域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氟乙烷的应用将会变得更加创新和智能化,这将进一步推动其未来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将对一氟乙烷的化学性质、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进行综合的探讨,旨在深入了解该化合物的特点并为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它主要包括章节的标题和目录,并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一氟乙烷的基本信息,以及它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说明了本文的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目的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目标,即通过对一氟乙烷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的介绍,总结一氟乙烷的特点,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3.2类
目录表- 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 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表- 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 正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 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 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 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 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表-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表- 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表- 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表- 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表- 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表- 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表- 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表- 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表- 正戊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表- 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表- 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表- 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1)表- 甲基叔丁基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表- 乙二醇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表- 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表- 甲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表- 甲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表- 甲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表- 甲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9)表- 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表- 乙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表- 乙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表- 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表- 乙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表- 丙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5)表- 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6)表- 异丁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7)表- 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 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表- 钛酸(四)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表- 钛酸(四)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1)表- 钛酸(四)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表- 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3)表- 六甲基二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5)表- 正硅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6)表- 煤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7)表- 松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8)表- 氯丁酚醛胶粘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9)表- 303胶粘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0)表- 730胶粘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1)表- 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2)表- 醇酸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3)表- 酚醛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4)表- 环氧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5)表- 丙烯酸清烘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 丙烯酸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7)表- 硝基木器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8)表- 硝基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9)表- 硝基底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0)表- 硝基磁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1)表- 聚酯树脂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2)表- 丙烯酸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3)表- 氨基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4)表- 硝基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5)表- 聚酯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7)表- 脱漆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8)表- 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9)表- 磷化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0)表- 印刷油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1)表- 皮革光滑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2)表- 快干助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3)表- 环己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4)表- 1-溴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5)表- 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6)表- 氟代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7)表- 1,4-二氧己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8)表- 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9)表- N-甲基吗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0)表- 乙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1)表- 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2)表- 三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3)表- 二异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4)表- 正丁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5)表- 三甲基氯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6)表- 硝化棉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7)表- 虫胶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9)表- 醇酸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0)表-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二醇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丁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甲基乙氧基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六甲基二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常用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
1,4-苯二酚
(对苯二酚)
白色结晶。溶于水
熔点:170.5r相对密度:1.33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接触可 发生
化学反应。受咼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本品毒性比酚大。成人误服1g,即可引 起急
性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呕血、血尿和溶血 性黄
沸点:44.6C
相对密度:0.94
闪点:-32C
爆炸极限:2.9%〜
11.2%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 物。
遇明火、咼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 烧爆
炸的危险。与硝酸、发烟硫酸、氯磺酸、 乙烯
亚胺、乙烯二胺、氢氧化钠剧烈反应。在 火场
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在硫
酸、氯化铁、氯化铝存在下能发生猛烈聚 合,
无色气体,有不愉快的 气味。不溶于水
气体相对密度:1.66
爆炸极限:3.9%〜
21.8%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
水、水蒸气、酸类反应产生有毒和易燃气 体。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及不同程度的 麻醉
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
无色液体。微溶于水
沸点:145.7C相对密度:0.89
闪点:37C
爆炸极限:1.2%〜
9.9%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 有引
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 随着
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高浓度蒸气或雾对眼睛、黏膜和呼吸道 有刺
激作用。重者可致肺水肿。眼和皮肤长时 间接
触可致严重损害
1,1-二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和火种;与氧化剂隔离储运;搬运时防止钢瓶碰撞。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1,1-二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1,1-二氟乙烷
危险货物编号:21028
英文名:1,1-difluoroethane
UN编号:1030
分子式:C2H4F2
分子量:66.05
CAS号:75-37-6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117
相对密度(空气=1)
2.28
沸点(℃)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闪点(℃)
/
爆炸上限%(v%):
18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3.7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强氧化剂。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和火种;与氧化剂隔离储运;搬运时防止钢瓶碰撞。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C50977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0%,16小时/天,2天,肺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健康危害
有窒息作用。过量接触引起眩晕、定向障碍、易激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表
标识
中文名:1,1-二氟乙烷
危险货物编号:21028
英文名:1,1-difluoroethane
UN编号:1030
分子式:C2H4F2
分子量:66.05
CAS号:75-37-6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117
相对密度(空气=1)
2.28
沸点(℃)
-25.7
饱和蒸气压(kPa)
531.96/Biblioteka 1.1℃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闪点(℃)
/
爆炸上限%(v%):
18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3.7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