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04b4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8.png)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
学校及幼儿园防控措施
落实晨检制度
01
每日对入园儿童进行晨检,发现流感样病例及时隔离并报告。
加强通风消毒
02
保持教室、寝室等场所通风良好,定期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
行消毒。
开展健康教育
03
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
并发症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接种流感疫苗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流感 病毒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 度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避免接触感染源
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去人群 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流感症状,尽早治疗 ,防止病情恶化及并发症发生
。
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儿童流感预防措施
重点强调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场 所防护等。
儿童流感治疗方法
涉及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免疫调节治疗 等方面的讨论。
特殊人群流感管理
针对儿童中的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慢性疾 病患儿等,提出相应管理策略。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新型流感病毒变异研究
儿童流感疫苗研究
持续关注流感病毒变异情况,评估其对儿 童健康的影响。
其他抗病毒药物
如帕拉米韦等,可根据病毒株和耐 药情况选择使用。
对症治疗措施
解热镇痛
对于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 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
芬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止咳祛痰
针对咳嗽、咳痰等症状,可选用 止咳药、祛痰药等进行对症治疗
。
缓解鼻塞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40fa0014791711cc79176d.png)
皮细胞 , 否则会 造成假 阴性 的结果 。鼻 咽吸 出物标本 优
于鼻 咽拭子 。
使用 的标 准方 法 之一 , 尤 其经 过 优化 的 MN方 法 , 可 以
构 的现场筛 查 , 但是其敏感 性低 于实时荧 光定 量聚合 酶
链 反应 ( R e a l t i m e R T . P C R) , 该检 测方法 的结果仅 能
作 为初步参 考 。 ( 3 ) 病毒抗 原检测 结 果判 定 : 阳性结 果 具有 诊 断价
值, 阴性结果不 能 完全 除 外流 感 , 可能 与标 本 采集 时间 较晚( 病程 >1 周) 和标本 质量有关 。
( 3 ) 流感病 毒分离培养 阳性 。
( 4 ) 恢复期 较急性期血清 抗流感病毒 特异性 I g G抗
体水平呈 4倍 或 4倍 以上 升高 。
3 . 3 . 4 重症流 感判 断标 准 ・ 盯 流感 病 例 出现 下列 1 项或 1 项 以上情况者 为重症流感病 例 。
塞 J L I 堕 查2 0 1 5 年9月第3 0 卷第 1 7 期 C h i n J A p p l C l i n P e d i a t r ,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5 , V o 1 . 3 0 , N o . 1 7
( 1 ) R e a l t i m e R T — P C R: 该 方 法 是 在 聚合 酶 链 反 应
( P C R) 体 系中加入带有荧光 基 团的染料 或者 探针 , 利 用
荧 光信号积 累 实 时监 测 整个 P C R扩增 进 程 , 对未 知 模
儿科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儿科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96a9fb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8.png)
并发症
1)肺炎及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于48h内持续高热或起病2~3d后体温逐渐升高,常有 气促、喘息、发绀、呼吸困难,可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胸片检查早期双肺呈点状或絮状不规则影,后期融合为小片或大片状阴影,可见气漏 综合征,可以有塑型性支气管炎表现。 流感肺炎可同时合并其他病毒、支原体等不同病原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是病情严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可出现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也可使哮喘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加重。
3)心脏损伤 部分患儿出现心肌酶升高,心电图改变,少数可能发生心肌炎甚至暴发性心肌炎。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急性肌炎是流感的一种相对少见的并发症,受累肌肉极度压痛,最常见于小腿肌肉,严重病例可出现肌肉肿胀和海绵样变性。
血清磷酸肌酸酶显著增高,肌红蛋白升高,可引起肾衰竭。轻微的暂时性肌炎伴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较典型急性肌炎更常见。 5)其他并发症 中耳炎较常见,有10%~50%的患儿会并发中耳炎,中耳炎的典型发病时间为流感症状出现后3~4d。肝脏损害多表现为转氨酶异
• 流感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最初的致病机制包括病毒感染直接引起肺 组织的炎症和免疫系统处理流感病毒感染时继发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 如果进一步加重,可导致肺组织的严重损伤,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 儿童重症流感出现比例较高,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婴幼儿天然免疫系统发 育不成熟,婴儿和儿童鼻部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机体免疫功 能异常,如过度活化的 To ll样受体3(TLR3) 或肺巨噬细胞功能异常等,可导 致过度的炎性反应、合并细菌感染和宿主细胞能量代谢衰竭。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ef95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c.png)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 整用药方案。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退热镇痛
对于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 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进行对
症治疗。
补液支持
对于脱水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及时 给予补液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氧疗
对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及时 给予氧疗,改善呼吸功能。
。
04 特殊人群处理建议
婴幼儿患者特点及处理建议
婴幼儿患者特点
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易感染流感病毒且病情较重。 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易并发肺炎、中耳 炎等。
处理建议
尽早抗病毒治疗,加强体温监测和呼吸道护理。注意补充水 分和营养,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 。
学龄前儿童患者特点及处理建议
胸部X线检查
对于流感并发肺炎的患儿,胸部X 线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病变情况, 有助于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
胸部CT检查
对于重症流感患儿,胸部CT检查 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肺部病变程 度和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结果,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的流感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治疗手段有待丰富
目前儿童流感的治疗手段相对单一,需要探索和研究更加多样化的 治疗方法,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疫苗接种覆盖率需提高
尽管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已经得到广泛推广,但接种覆盖率仍有待提 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接种工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诊断技术将不断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流感的诊断技术将不断进 步,包括更加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更加智能化 的诊断系统等。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a72a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6.png)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和 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投 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 的诊疗能力。
医疗保障完善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确 保所有儿童都能享受到 公平可及的医疗资源和 服务。
社会关爱行动
组织社会关爱行动,为 弱势儿童提供医疗援助 和康复支持,减轻其家 庭的经济负担。
THANKS FOR WATCHING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疗能力
专业知识培训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流感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及治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临床技能培训
加强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流感病例的识 别、诊断和治疗能力。
诊疗规范制定
制定儿童流感诊疗规范,明确诊疗流程和用药规范,为医务人员 提供指导。
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家长认知水平
05 儿童流感预防策略及疫苗 接种建议
个人防护措施宣传和教育
宣传流感知识
通过媒体、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流感的基本 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教育儿童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儿童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锻炼等健康生活方 式,提高身体免疫力。
宣传材料制作
制作儿童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包括海报、手册、视频等多种 形式。
宣传渠道拓展
利用医院、社区、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家长对流 感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互动活动开展
组织健康讲座、亲子活动等互动形式,让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加 深对流感防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关注弱势群体,推动公平可及性
肺炎等并发症预防
流感患儿容易并发肺炎等疾病,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给 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0版儿童流感专家共识
![2020版儿童流感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4464d0e231126edb6e1a1039.png)
R
来乙型流感出现了新的流行趋势,
T
重症流感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变化。
在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有包膜病
毒。根据病毒内部的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
P
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
• C型流感病毒能在人和猪中分离到,但多以散发病例形式出现, 一般不引起流行,且感染后症状较轻
• D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等,尚未发现感染人。
• A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有18种亚 型(H1 ~H18 ),神经氨酸酶蛋白(neuraminidase,NA)有11 种亚型(N1 ~N11 ),除H17N10和H18N11两种亚型仅在蝙蝠中发 现,其余所有亚型均能在鸟类中检测到。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 流行的病毒是A型中的H1N1、H3N2亚型及B型病毒的Victoria和 Yamagata系。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 专家共识(2020年版)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CONTENTS
目
录
1 0 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0 2 流行病学 0 3 临床表现及诊断 0 4 治疗及预防
➢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
题之一,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及
定
义
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自2017年以
季节性流感在温带地区表现为每年冬春季流行和高发,热带地区流感 的季节性呈高度多样化,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循环。我 国A型流感在北纬33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呈冬季流行模式,北纬27度以南的 最南方省份呈春季单一年度高峰,中纬度地区呈每年冬季和夏季的双周期 高峰;而B型流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单一冬季高发。 B型流感在我国的流行强度整体低于A型,B/Yamagata系和B/Victoria系交 替占优势,流行强度在各年间存在差异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8c3139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3.png)
轻型流感
症状轻,病程短,可仅 表现为低热、轻度咳嗽
等。
重型流感
病情重,可出现持续高 热、呼吸困难、严重呕
吐等。
特殊类型流感
如中毒型流感,可表现 为高热、休克、呼吸衰
竭等严重症状。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病毒核酸检测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用于早 期诊断。
病毒抗原检测
快速简便,但敏感性略低。
常见并发症
如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
识别方法
处理措施
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感 染治疗、对症治疗等。同时加强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 查。
XX
PART 03
儿童流感治疗原则与药物 选择
REPORTING
治疗原则与目标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流感,应尽早开始抗 病毒治疗,以缩短病程、减轻
加强健康教育
03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普及流感防
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防控工作
家庭防护
家长应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 减衣物,避免着凉。保持家庭环境卫 生,定期开窗通风。避免带孩子去人 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社会参与
加强社区防控工作,提高居民防病意 识。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流感防控 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
和接种效果。
04
05
关注儿童流感与其他呼吸道 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避
免误诊误治。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本次专家共识总结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儿童 流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 键。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14页】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14页】](https://img.taocdn.com/s3/m/a40073a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1.png)
疑似+≥1项实验室检测(+)
重症:确诊+≥1项下述情况
神智改变 呼吸困难或频率增快 脱水 少尿 血压 氧分压 胸片 CK、CK-MB 器官功能不全
p 鉴别诊断
p 并发症
肺炎
重症病例2/3出现肺炎,个别发展为ARDS 混合细菌感染以肺链为主
肌肉损害
良性肌炎可自愈,监测肾功能 横纹肌溶解少见,尽早透析治疗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
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 周倩
p 病原学
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
A(甲)型——宿主广泛,感染人和动物,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B(乙)型——人和海豹,致病性低 C(丙)型——人和猪,致病性低,症状轻微
A(甲)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蛋白(HA)——18种亚型
- 介导病毒颗粒进入细胞 - 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
p 治疗
抗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M2离子通道阻滞剂仅对甲流有作用,不建议单用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和释放
种类
奥司他韦(口服)、扎那米韦(吸入)、帕拉米韦(静脉)
不良反应
胃肠道症状、咳嗽、支气管炎、疲劳及神经系统症状
p 治疗
推荐剂量和用法
p 预防
种类:
三价灭活流感疫苗(TIV):0.25mL(6-35月龄) 0.5mL (≥ 36月龄)
北方每年1-2月单一年度高峰 南方每年4-6月单一年度高峰 中间区域每年1-2月和6-8月双周期高峰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呼吸道飞沫+接触 潜伏期1-4d,潜伏期末到发病急性期有传染性
高危人群
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特定慢病患者
p 临床表现及诊断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3e974e8bd63186bdebbc82.png)
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为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20 11年我国卫生部刊发了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但其中涉及儿童流感的内容较少,且不集中。
而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以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流感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组织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专家,在总结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儿科临床使用的《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 15年版)》,以提高对儿童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儿童健康及社会造成的危害。
1 病原学及发病机制1.1 流感病毒病原学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有包膜病毒。
根据病毒内部的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 x protein,MP)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甲)、B(乙)、C(丙)3型[1]。
A 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广,能感染包括人及多种动物(猪、马、狗、禽类和海豹等),并多次引起世界性的人流感大流行;B型流感病毒仅在人和海豹中发现,通常致病性低,偶尔导致局部暴发,但不会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C型流感病毒能在人和猪中分离到,但多以散发病例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且感染后症状较轻[1-2]。
目前已知A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有18种亚型(H1~H18),神经氨酸酶蛋白(neuraminidase,NA)有11种亚型(N1~N11),除H17N10和H18N11两种亚型仅在蝙蝠中发现,其余亚型均能在鸟类中检测到[1,3-4]。
HA是A型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之一,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介导病毒颗粒进入细胞,能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NA参与子代病毒从细胞表面的释放,也是主要的抗流感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靶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35(17) : 1281-1288. DOI: 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自2017年以来乙型流感出现了新的流行趋势,重症流感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变化。
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流感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组织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临床、病原学、流行病学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专家,在总结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1]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儿童流感诊治共识,以提高对儿童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儿童健康及社会造成的危害。
1病原学及发病机制1.1流感病毒病原学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有包膜病毒。
根据病毒内部的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甲)、B(乙)、C(丙)、D(丁)4型[2]。
A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广,能感染包括人、猪、马、狗、禽类和海豹等多种动物,并多次引起世界性的人流感大流行;B型流感病毒分为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在人和海豹中发现,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暴发,但不会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C型流感病毒能在人和猪中分离到,但多以散发病例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且感染后症状较轻[2,3];D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等,尚未发现感染人。
目前已知A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有18种亚型(H1~H18),神经氨酸酶蛋白(neuraminidase,NA)有11种亚型(N1~N11),除H17N10和H18N11两种亚型仅在蝙蝠中发现,其余所有亚型均能在鸟类中检测到[2,4,5]。
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A型中的H1N1、H3N2亚型及B型病毒的Victoria 和Yamagata系。
HA是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之一,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介导病毒颗粒进入细胞,能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NA参与子代病毒从细胞表面的释放,也是主要的抗流感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靶蛋白。
基质蛋白2 (M2蛋白)为离子通道蛋白,参与病毒进入细胞后的脱壳,是烷胺类药物的靶蛋白[6]。
流感病毒RNA的合成依赖于RNA聚合酶(RdRp),RdRP由异三聚的PA、PB1、PB2三个亚基构成,其中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CEN),属于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亚基;PB1作为RNA依赖型RNA聚合酶发挥作用。
美国、日本等批准上市的巴洛沙韦是一种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抑制剂。
流感病毒对热、酸碱和紫外线均敏感,通常56 ℃下30 min即可被灭活。
病毒在pH值3.0以下或10.0以上环境时感染力很快被破坏。
此外,流感病毒外层有包膜,对消毒剂和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75%乙醇或1%碘伏作用30 min,均可灭活流感病毒[7]。
1.2发病机制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的靶细胞主要是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8]。
流感病毒首先通过病毒表面的HA蛋白与宿主上、下呼吸道或肺泡上皮细胞的唾液酸(SAs)结合,然后病毒体进入宿主细胞内质网系统,与内质网解离后释放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vRNP),通过细胞质运输到宿主细胞核。
病毒RNA通过宿主细胞翻译系统合成流感病毒的蛋白和RNA,在宿主细胞膜组装成新的病毒体,通过出芽、剪切、释放等过程,形成新的病毒体[1,9]。
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均有药物的作用靶点,见图1。
图1 流感病毒复制周期中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其他细胞,包括某些免疫细胞,但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HA抗原只能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产生新的感染性病毒子代[10]。
流感病毒感染后1~3 d往往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时期,跟宿主是否具有保护性抗体及自身免疫功能有关,在流感流行时小年龄的儿童和老年患者中尤为重要[11]。
流感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最初的致病机制包括病毒感染直接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和免疫系统处理流感病毒感染时继发的炎症反应。
这种炎症反应如果进一步加重,可导致肺组织的严重损伤,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2]。
儿童重症流感出现比例较高,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3]:婴幼儿天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儿和儿童鼻部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成人[14],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如过度活化的Toll样受体3(TLR3)或肺巨噬细胞功能异常等,可导致过度的炎性反应[15,16]、合并细菌感染和宿主细胞能量代谢衰竭[17,18]儿童流感相关脑病,特别是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2流行病学2.1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潜伏期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潜伏期常为1~4 d(平均2 d),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均有传染性。
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 h即可排出病毒,在发病后24 h内达到高峰[19]。
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 d(平均5 d),低龄儿童发病时的排毒量与成人无显著差异,但排毒时间更长。
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20]。
儿童在流感的流行和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流感流行季节儿童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通常最高,经常将流感病毒传给家庭成员,或作为传染源带入学校和社区[21]。
2.2流感的历史及流行特点在过去100年,全球共暴发5次全球性的流感大流行,分别为1918年至1919年"西班牙流感"[A(H1N1)],1957年至1958年"亚洲流感"[A(H2N2)],1968年至1969年"香港流感"[A(H3N2)],1977年"俄罗斯流感"[A(H1N1)]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A(H1N1)pdm09];其中"西班牙流感"导致4 000万~5 000万人死亡。
季节性流感在温带地区表现为每年冬春季流行和高发,热带地区流感的季节性呈高度多样化,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循环[22]。
我国A型流感在北纬33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呈冬季流行模式,北纬27度以南的最南方省份呈春季单一年度高峰,中纬度地区呈每年冬季和夏季的双周期高峰;而B型流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单一冬季高发[23]。
B型流感在我国的流行强度整体低于A型,B/Yamagata系和B/Victoria系交替占优势,流行强度在各年间存在差异[24]。
2.3重点人群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是流感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25,26]。
流感所致儿童死亡多见于存在基础疾病儿童,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发育异常、神经肌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病或基因缺陷病、肿瘤、糖尿病等,部分死亡病例无基础疾病,这部分儿童多<5岁,尤其是<2岁儿童[27,28]。
2.4儿童的流感疾病负担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流感罹患率为20%~30%,某些高流行季节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29,30]。
北京市2017年至2018流感季节,0~4岁和5~14岁2个年龄组流感发病率最高,分别为33.0%和21.7%[31]。
5岁以下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重症和住院的风险较高[32],估计全球每年约有数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33]。
流感流行还可引起大量学龄儿童缺课和父母缺勤,导致较高的超额死亡率,并可能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34]。
3临床表现及诊断3.1临床表现儿童流感多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泻等,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常见于乙型流感。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
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流感患儿症状在3~7 d 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体温常持续在39 ℃以上,可快速进展为ARDS、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心力衰竭、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流感相关性脑病或脑炎。
合并细菌感染增加流感病死率,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细菌[35,36]。
3.2并发症[37]3.2.1肺炎及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肺炎是流感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于48 h内持续高热或起病2~3 d后体温逐渐升高,常有气促、喘息、发绀、呼吸困难,可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胸片检查早期双肺呈点状或絮状不规则影,后期融合为小片或大片状阴影,可见气漏综合征,可以有塑型性支气管炎表现。
流感肺炎可同时合并其他病毒、支原体等不同病原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是病情严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可出现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也可使哮喘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加重。
3.2.2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
ANE是一种相对少见、危及生命、快速进展的感染后急性脑病,多在流感病毒感染后12~72 h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惊厥,可在24 h内进展至昏迷、脑疝,甚至死亡。
血清转氨酶水平不同程度升高,无高氨血症,脑脊液细胞数基本正常,蛋白增高。
影像学显示多灶性脑损伤,包括双侧丘脑、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被盖上部和小脑髓质等。
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3.2.3心脏损伤部分患儿出现心肌酶升高,心电图改变,少数可能发生心肌炎甚至暴发性心肌炎。
3.2.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急性肌炎是流感的一种相对少见的并发症,受累肌肉极度压痛,最常见于小腿肌肉,严重病例可出现肌肉肿胀和海绵样变性。
血清磷酸肌酸酶显著增高,肌红蛋白升高,可引起肾衰竭。
轻微的暂时性肌炎伴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较典型急性肌炎更常见。
3.2.5其他并发症中耳炎较常见,有10%~50%的患儿会并发中耳炎,中耳炎的典型发病时间为流感症状出现后3~4 d。
肝脏损害多表现为转氨酶异常、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流感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尤以CD4比例降低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