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案:欧姆定律
高二物理教案欧姆定律5篇
![高二物理教案欧姆定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cabb1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b.png)
高二物理教案欧姆定律5篇高二物理教案欧姆定律篇1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这节课既是上一节课学习的安培力的延续,又是后面要学习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基础,它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与力学进行综合的完美切入点。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推导两种途径让学生去学习、理解洛伦兹力,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深层次的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洛伦兹力,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2)知道洛伦兹力大小的推导过程;3)会利用本节课学的知识简单解释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安培力微观本质的猜测,培养学生的联想和猜测能力;2)通过推导洛伦兹力的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洛伦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和洛伦兹力大小计算。
2.难点:洛伦兹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教法:主要以多媒体模拟实验法、演示实验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实验启发式教学法。
2. 观察实验法、理论推导法、对比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由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而电流又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引出这个力可能是磁场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那么运动电荷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吗用电子射线管实验来加以验证,结论:磁场对运动的电子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新课。
2.提出问题: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伦兹力安培力与洛伦兹力存在什么关系3.演示动画电荷的定向移动及其受力情况与电流受力情况【设计意图】微观的电荷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学生缺乏感官认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手段给学生感官认知,可一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4.分析: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洛仑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本质5.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由学生分析(必要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给出判断洛伦兹力方向的方法是------左手定则。
物理欧姆定律教案高中
![物理欧姆定律教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7b104a6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c.png)
物理欧姆定律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2.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方法;3. 能够解决欧姆定律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2. 欧姆定律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欧姆定律的应用场景;2. 欧姆定律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物理》课本;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3. PPT课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如:如果一个电阻为5欧姆的电器接通220V 的电压,求通过电器的电流是多少?2.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并解释其中的含义。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的实验结果。
4. 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方法:解释欧姆定律的应用方法,包括计算电流、电压、电阻等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如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析电路中的电阻变化等,并进行讨论和解答疑问。
6. 总结:总结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强调物理中欧姆定律的普适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U/R应用方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问题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方法,能够解决欧姆定律相关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示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8d69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b.png)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数据收集、分析和归纳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学习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认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教学难点(1)理解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2)实验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用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风扇、电视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工作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欧姆定律。
(二)新课讲授1、电阻(1)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电阻的概念,即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导体接入电路中时,电流的大小变化,从而直观地感受电阻的存在。
(3)讲解电阻的定义式:R = U / I ,其中 R 表示电阻,U 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I 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
(4)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Ω),以及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2、欧姆定律(1)提出问题: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2)实验探究: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电路连接的正确性。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值。
③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ccc89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3.png)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闭合电路的概念,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闭合电路的概念介绍。
2. 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应用。
2. 难点:闭合电路的概念和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欧姆定律。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电路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激发学生对闭合电路和欧姆定律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闭合电路的概念,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解释其物理意义。
3. 实践:学生进行电路实验,测量电流和电压值,验证欧姆定律。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电流的计算、电阻的测量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闭合电路和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闭合电路概念和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电路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电路设计、手机电池等。
2. 探讨欧姆定律的局限性,如在非线性电路中的适用性问题。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电路图和计算实例。
2. 实验器材:电路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等。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或书籍,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参考。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0ba86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9.png)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欧姆定律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1)什么是电流?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欧姆定律教案范文
![欧姆定律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0a18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2.png)
欧姆定律教案范文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欧姆定律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欧姆定律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
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
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沟通也比较重要。
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纳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想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想。
②培育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四学情分析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讨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爱好,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制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育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五(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e8a48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b.png)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闭合电路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闭合电路的概念介绍。
2. 欧姆定律的内容讲解:电流I与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I=U/R。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应用。
2. 难点:闭合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及动态变化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源、电压、电流等基本概念,引出闭合电路的概念。
2. 讲解欧姆定律:阐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给出欧姆定律的公式I=U/R。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规律,验证欧姆定律。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解决。
5.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欧姆定律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闭合电路概念和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欧姆定律应用题的解答,评估其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讲解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2. 反思教学方法:观察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实验操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与延伸1. 讲解其他定律:介绍与欧姆定律相关的其他物理定律,如电压定律、电流定律等。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ed38f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6.png)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中的问题。
3. 掌握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3. 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欧姆定律的应用问题解决。
2. 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熟悉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b.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c. 准备实验器材和演示材料。
2. 学生准备:a. 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
b. 带好物理实验报告本和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欧姆定律吗?它在电路中有什么应用?”2. 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欧姆定律(15分钟)1.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向学生介绍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含义。
2. 解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
三、拓展应用(20分钟)1. 提供一些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或电阻。
2. 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例如电灯、电热器等。
3. 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四、实验活动(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3.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实验室或家庭实践,进一步观察和应用欧姆定律。
2. 学生可自主学习欧姆定律的扩展知识,如电功率、串并联电路等。
教学资源:1. 欧姆定律的教学PPT或课件。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5d48f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c.png)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欧姆定律》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或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演示电路板及电源、电阻、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3.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有一定了解的教师。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电路板,引入电学知识,简单介绍一下欧姆定律。
2.概念解释教师给学生讲授欧姆定律的定义和简单概念。
这时,让学生听和看课件,看一些图片和动画,使得学生能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
3.公式的导出教师对学生讲解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可以先从伏特定律讲到有阻性导体时的伏安定律,然后,根据伏安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公式。
老师一遍讲解,学生可以自己提问。
教师适当引领学生思考,引导顺着问题的思路寻找答案。
这样能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
4.公式展示教师让学生板书欧姆定律公式,向学生讲解公式的各个参数含义,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写一遍公式。
教师让学生发现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以明确公式的理论基础。
5.实例演练经过以上的引导后,教师开始引入实例演练环节,先从实例找到问题,再由问题引发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几个例子。
引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用欧姆定律公式解决电路中的电阻、电压、电流问题。
6.课堂实验在实际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应该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电路分析所需的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基本电路,如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使用电阻进行实验的电路。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实验仪器,进一步了解欧姆定律。
7.问题解答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疑惑,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答,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搞清楚如何计算电流和电压,学生还应该知道电路中任何元件的电阻的应用。
8.总结在将本课内容掌握之前,最后提醒一下学生,应该掌握欧姆定律中的每一个参数以及整套体系的运行方式。
因此,提供数据,计算物理量,设想答案,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应用这一理论。
高中欧姆定律教案
![高中欧姆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ee8c2852ea551811a68712.png)
高中欧姆定律教案【篇一:欧姆定律的教学设计】一堂实验定律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教学设计——探究电压、电阻、电流之间的关系一、教学各项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一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高中必修本安排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再次增加感性认识;体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过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和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列表对比法和图象法;再次领会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比值法。
这就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这节课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从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本节课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复习初中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习电学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多次应用。
因此也可以说,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阶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定义方法;学会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掌握欧姆定律并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进行演示实验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问题。
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记录数据并指导学生得出规律,使学生有明确的感性认识,同时这也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尽管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电场一章中已经接触过,但学生由于缺乏较多的感性认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
从数学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进而认识其代表一个新的物理量,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思维台阶和思维难度。
对于电阻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表达式,从数学角度看只不过略有变形,但它们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高二欧姆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高二欧姆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c6fd7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f.png)
高中物理-高二欧姆定律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2.了解导体阻值和单位、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3.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使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
2.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利用实验结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增强实验操作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欧姆定律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使用。
2.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和结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引入电流和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阻的影响等。
2.讲解1)欧姆定律的定义:电流与电阻成正比,电流与电压成反比。
2)公式:U=I×R ,I=U÷R ,R=U÷I3)导体阻值和单位:导体阻值是导体阻力与电流的比值,单位是欧姆(Ω)。
4)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电路中应只有一种电源,电路中所有元件的温度不变,电路中元件的材料、面积、长度等完全相同。
3.实验操作(社会化探究)[目的]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4.小结1)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导体阻值和单位。
3)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4)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使用。
6.作业1)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复习欧姆定律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a.什么是欧姆定律?b.欧姆定律的公式是什么?c.导体阻值的单位是什么?d.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优秀9篇)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aed34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c.png)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优秀9篇)欧姆定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欧姆定律的探究学习,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加强了电路实验的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难度: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晚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的情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场景中灯光的变化,学生根据知识经验能得出变化的灯光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轻易改变的?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到底存在这怎样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欧姆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实验: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能使电路产生电流,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压、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的大小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学员根据之前所学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特点,可能会猜想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首先设计实验电路,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
①电流与电阻和电压均有关系,如何确定电流的变化是由电压还是电阻引起的?(控制变量法)②如何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阻不变,更换电池数量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③如何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导体电阻?(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④为了更好的找到规律,应该如何测量实验数据?(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学生根据之前学习有关电压和电阻的知识,交流谈论问题答案,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得出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课题分别探究。
课题一: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课题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教案高中
![欧姆定律教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bbae76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3.png)
欧姆定律教案高中教案标题:欧姆定律教案(高中)教案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2. 掌握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3. 能够解决与欧姆定律相关的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电流和电压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提出问题:在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请学生思考。
知识讲解:3. 介绍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I = V/R,其中I代表电流(单位:安培),V代表电压(单位:伏特),R代表电阻(单位:欧姆)。
4. 解释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5. 提供实例,解释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教学实践:6. 提供一些简单的电路图,并要求学生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值。
7. 给学生一些实验任务,让他们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验证欧姆定律。
拓展应用:8. 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子设备、电路板等。
9. 提供一些复杂的电路图,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总结:10. 总结欧姆定律的核心概念和公式。
1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1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估:13. 设计一些练习题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4.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欧姆定律的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电流表和电压表- 电阻器和其他实验设备- 电路图和示意图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和更复杂的电路问题。
- 探究其他与电流、电压和电阻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定律。
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具备基本的电路知识和数学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023最新-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5篇
![2023最新-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63bf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7.png)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5篇《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大全篇一1.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过电场知识,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的了解。
2.新课教学(1)电流①什么是电流?大量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②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内因——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电解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绝缘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其中不能形成电流。
那么,为什么用电流表直接连接金属导体两端却没有读数?这是因为,导体中大量的自由电荷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不会出现大量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现象,也就是说没有电流。
要使大量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必须要有一种力,这种力就是电场力。
[演示]按图1连接小灯泡发光。
有电流流过小灯泡。
外因--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当导体与电源连接时,它的两端有了电压,导体中就有了电场,这样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它们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的电流。
③电流的强弱--用电流(I)表示:a.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用I表示。
b.表达式:c.单位:安培(A)d.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e.电流是标量。
④直流电: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
www.chayi5 恒定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
(2)既然导体两端有电压,才有电流流过导体,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演示]先让学生设计电路示意图,然后用多媒体显示如图2所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导线连接实物,并要求学生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接法。
欧姆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欧姆定律(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85835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9.png)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总课题第十四章欧姆定律课时 1 时间课题14.3欧姆定律授课人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能运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换式,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2、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的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变换式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经受一次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体会科学家解决这一问题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学难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一、复习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小灯泡上标的“3.8V 0.3A”含义是什么?2、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多大时,才能得到小灯泡需要的电流值?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究竟是什么关系?电压和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大小的?下面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活动准备:探究通电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让学生猜想与假设:①你认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电压有什么关系?②通电导体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2)学生讨论:探究电压、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应该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变量?(3)教师介绍研究电压、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电路,并让学生思考:a.当电阻R不变时,怎样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b.当保持电压不变时,怎样利用几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c.如何测量电流和电压值?知识回顾新问题产生,激发求知欲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2、学生活动:(1)表格设计(2)学生活动3、讨论与交流:(1)分析实验数据。
(2)在坐标纸上作出U-I图线。
得出实验结论。
4、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1)说明各物理量的意义(2)说明各物理量的单位(3)说明1A的意义5、对欧姆定律的理解⑴、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只有一种,即I=U/R。
⑵、欧姆定律中的U、R、I是同一段电路上的电压、电阻、电流,注意它们的一致性。
欧姆定律——电学基础,物理教案篇
![欧姆定律——电学基础,物理教案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18317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1.png)
欧姆定律——电学基础,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欧姆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物理科学,增强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基本定义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阻、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是电学科学研究的基础。
2.2 欧姆定律的推导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I=U/R,其中I代表电流,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这个公式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Georg Simon Ohm)于1827年提出并得到证实的。
欧姆定律的推导可以基于以下两个假设:电荷是带电的物质,可以在导体中自由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电势的作用。
导体的内部存在着一种阻力,阻止电荷移动。
当电压和电流相同时,导体内每个电子将受到相同的电势作用,并受到相同的阻力,电流不会改变,即电流稳定。
在电路中,当电阻R被加入时,将对电荷的传播造成阻力,导致电流的变化。
由于传输不畅,电荷的“通畅度”下降,这就是电阻R 的功能。
欧姆定律可以从电路的角度来理解电阻。
电路的组成部分包括一个电源和一个电阻。
当电源输出电压U,若有电荷通过电阻R,则根据欧姆定律有 I=U/R。
2.3 实验步骤为了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实验材料:1个电流表、1个电压表、若干电阻、导线等。
实验步骤:1.将电流表并联安装在电路中。
2.将电压表串联安装在电路中。
3.依次将各电阻接入电路中。
4.记录实验数据。
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流和电阻。
2.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电压和电阻间存在一定关系,而欧姆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量。
实验过程中,若电源电压U不变,则随着电阻R增加,电流I变小。
高中物理学案:欧姆定律含解析
![高中物理学案:欧姆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a185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2.png)
3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表达式:I=错误!.(3)适用条件:实验表明,除金属外,欧姆定律对电解质溶液也适用,对气体导体和半导体元件不适用.探究在U。
I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提示:在UI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k=错误!=R,图线的斜率越大,电阻越大.2.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伏安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这样画出的I.U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2)线性元件:金属导体在温度没有显著变化时,电阻几乎是不变的,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过原点的直线,也就是说,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这类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例如:气体和半导体).探究在I。
U图象中,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提示:在IU图象中,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k=ΔIΔU=错误!。
图线的斜率越大,电阻越小.3.实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实验器材:小灯泡(2.5 V,0。
5 W)、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3 V)、开关、导线若干.(2)实验原理:为小灯泡提供两端能从零连续变化的电压,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在虚线方框内画出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电路)(3)实验步骤:①按图连好电路,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左端(选填“左”或“右").②闭合开关,右移滑片到不同的位置,并分别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多组数据.③依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考点一对欧姆定律的理解1.对导体的电阻的理解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如: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决定的;而电阻的定义式R=错误!,表明了一种量度和测量电阻的方法,并不说明“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I=错误!只适用于线性元件,变形后的R=错误!适用于所有的导体,无论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2.对公式I=UR及I=q/t,R=错误!和U=IR的含义的理解物理意义适用条件I=错误!某段导体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I=错误!电流定义式已知q和t情况下,可计算I的大小R=错误!导体电阻定义式,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R由导体本身决定,与U、I无关,适用于所有导体U=IR 沿电流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电压降等于I和R乘积计算导体两端电压,适用于金属导体、电解液同体性:公式反映的是同一段导体上,或同一段电路上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同时性:公式反映的是同一时刻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案:欧姆定律[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理解电阻的定义,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2.掌握欧姆定律.3.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科学探究:经历探究过程,综合信息得出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会利用I-U图象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科学思维:1.通过对比思维找出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区别.2.能根据I-U图象或U-I图象求导体的电阻.一、欧姆定律1.电阻: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之比.(1)定义式:R=U I .(2)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且1Ω=10-3kΩ=10-6MΩ.(3)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1)表达式:I=U R .(2)适用范围:适用于金属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的纯电阻电路(不含电动机、电解槽等的电路),而对气体导电、半导体导电不适用.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伏安特性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用横坐标表示电压U,这样画出的导体的I-U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1)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欧姆定律适用的元件,如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2)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欧姆定律不适用的元件.如气态导体(日光灯、霓虹灯管中的气体)和半导体元件.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由R =U I知,导体的电阻由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2)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 (3)对于确定的导体,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等于它的电阻值.(√) (4)线性元件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如图1是某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此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Ω.图1答案 25一、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现有两个导体A 和B ,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分别测量A 和B 的电压和电流,测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U /V 0 2.0 4.0 6.0 8.0导体A I /A 0 0.20 0.42 0.60 0.78 导体BI /A0 0.13 0.26 0.40 0.54(1)在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电压U 、用横轴表示电流I ,分别将A 和B 的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U -I 图线.(2)对导体A(或导体B)来说,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U与I的比值怎样?(3)对导体A、B,在电压U相同时,谁的电流小?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答案(1)U-I图线如图所示(2)对导体A(或导体B),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A或导体B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但两者的比值不相等.(3)电压相同时,B的电流小,说明B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1.R=UI是电阻的定义式,比值表示一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对给定的导体,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与导体两端是否加电压,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无关.2.I=UR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常用于计算一段电路加上一定电压时产生的电流,适用条件是金属或电解质溶液导电(纯电阻电路).3.U=IR是电势降落的计算式,用来表示电流经过一电阻时的电势降落,是欧姆定律的变形,所以适用条件与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相同.例1(多选)(龙岩市高二检测)已知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R 1∶R2=2∶1,那么( )A.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1∶I2=2∶1B.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1∶I2=1∶2C.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U1∶U2=2∶1D.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U1∶U2=1∶2答案BC解析当电压相等时,由I=UR得I1∶I2=R2∶R1=1∶2,B正确,A错误;当电流相等时,由U=IR得,U1∶U2=R1∶R2=2∶1,C正确,D错误.针对训练(多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I=UR知,U一定时,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B.由I=UR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由R=UI可知,I一定时,导体的电阻R与U成正比,U一定时,导体的电阻R与I成反比D.对给定的导体,比值UI是个定值,反映了导体本身的性质答案ABD[学科素养] 以上两题考查了欧姆定律I=UR的意义及与导体的电阻R=UI的对比,知道R与U、I无决定关系,体现了“物理观念”的学科素养.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法,可以用列表法,还可以用图象法.分析图中甲、乙两电学元件的I-U图象,我们可以得出两元件的电流和电压有怎样的关系?答案甲为非线性关系;乙为线性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1.I-U图象与U-I图象的区别(图线为直线时)(1)坐标轴的意义不同:I-U图象中,横坐标表示电压U、纵坐标表示电流I;U-I图象中,横坐标表示电流I,纵坐标表示电压U.(2)图线斜率的意义不同.I-U图象中,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U-I图象中,斜率表示电阻,如图2所示,在图甲中R2<R1,图乙中R2>R1.图22.I-U图象是曲线时,导体某状态的电阻R P=UPIP,即电阻等于图线上点P(U P,I P)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而不等于该点切线斜率的倒数,如图3所示.图3例2(多选)(济南一中高二期中)如图4所示是某导体的I-U图线,图中α=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此导体的电阻R不变C.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电阻R=1tan45°Ω=1ΩD.在该导体的两端加6V的电压时,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C答案ABD解析由题图可知,电流随着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选项A正确;由I=UR可知,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则导体的电阻R不变,且R=2Ω,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在该导体的两端加6V的电压时,电路中电流I=UR=3A,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It=3×1C=3C,选项D正确.例3(多选)如图5所示,为某一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象可知( )图5A.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减小C.导体两端电压为2V时,电阻为0.5ΩD.导体两端电压为2V时,电阻为1Ω答案AD解析该导体的伏安特性为曲线,但根据R=UI知,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故可知U=2V时,R=22Ω=1Ω,且导体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故A、D正确.1.(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电阻即为零B.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C.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增大2倍D.由I=UR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答案 D解析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公式R=UI只提供了计算电阻的方法,R与UI只是在数值上相等,当我们不给导体两端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仍存在,因此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A、B、C错误.2.(对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多选)如图6所示,A、B、C为三个通电导体的I-U关系图象.由图可知( )图6A.三个导体的电阻关系为R A>R B>R CB.三个导体的电阻关系为R A<R B<R CC.若在导体B两端加上10V的电压,通过导体B的电流是2.5AD.若在导体B两端加上10V的电压,通过导体B的电流是40A 答案BC解析由题图I-U图象知,电阻最大的应该是斜率最小的C,其中导体B的电阻为R B=4V 1.0A=4Ω,所以在导体B两端加10V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2.5A.3.(对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如图7所示为一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电压U和电流I.图线上点A的坐标为(U1,I1),过点A的切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I2,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1时,电阻等于( )图7A.I1U1B.U1I1C.U1I2D.U1I1-I2答案 B解析由电阻的定义式R=UI可知,B正确,其他选项错误.要特别注意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时,R≠ΔU ΔI.4.(欧姆定律的应用)某金属导体两端所加电压为8V时,10s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0.16C,求:(1)导体的电阻;(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10V,求通过导体的电流.答案(1)500Ω(2)0.02A解析(1)电压U1=8V,10s内通过的电荷量Q=0.16C,则电流I1=Qt=0.1610A=0.016A,电阻R=U1I1=80.016Ω=500Ω.(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U2=10V,则电流I2=U2R=10500A=0.02A.一、选择题考点一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B.加在气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C.电流经过电阻时,沿电流方向电势要降低D.虽然电解质溶液短时间内导电的U-I图线是一条直线,但欧姆定律并不适用答案 C解析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无关,A错误;对气体,欧姆定律不成立,即UI≠常数,B错误;由U=IR知电流每经过一个电阻要产生一定的电势降落,欧姆定律适用于电解质溶液导电,C正确,D错误.2.(多选)由欧姆定律I=UR导出U=IR和R=UI,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R=UI知,导体的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C.对于确定的导体,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等于它的电阻值D.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答案BCD3.已知纯电阻用电器A的电阻是纯电阻用电器B的电阻的2倍,加在A上的电压是加在B上的电压的一半,那么通过A和B的电流I A和I B的关系是( )A.I A=2I BB.I A=I B 2C.I A=I BD.I A=I B 4答案 D解析由I=UR得:I A∶I B=UARA∶UBRB=U A R B∶U B R A=1∶4,即I A=14IB,故选D.4.在电阻为4Ω的导体中通以恒定电流,5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45C,这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A.60VB.6VC.0.6VD.3.6V答案 C解析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qt=455×60A=0.15A,根据欧姆定律得,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是U=IR=0.15×4V=0.6V,故选C.5.(多选)将阻值恒为R的电阻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则描述其电压U、电阻R及流过R的电流I间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答案CD解析电阻的阻值R不随U、I的变化而改变,但电压U与电流I成正比,C、D正确.考点二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与应用6.(烟台二中月考)某同学做三种导电元件的导电性能的实验,根据所测量数据分别绘制了三种元件的I-U图象,如图1所示,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图1A.只有乙图正确B.甲、丙图的曲线肯定是误差太大C.甲、丙不遵从欧姆定律,肯定不可能D.甲、乙、丙三个图象都可能正确,并不一定有较大误差答案 D解析甲、乙、丙三个图象都可能正确,乙是定值电阻,甲的电阻随U的增大而减小,丙的电阻随U的增大而增大,都是可能存在的,并不一定有较大的误差,故D选项正确.7.有四个金属导体,它们的U-I图象如图2所示,电阻最大的导体是( )图2A.aB.bC.cD.d答案 D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得定值电阻的U-I图象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斜率表示电阻,故导体d的电阻最大,选项D正确.8.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3中AB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3A.B点的电阻为12ΩB.B点的电阻为40ΩC.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ΩD.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9Ω答案 B解析B点的电阻为:R B=UI=61.5×10-1Ω=40Ω,故A错误,B正确;A点的电阻为:R A=31.0×10-1Ω=30Ω,故两点间的电阻改变了(40-30) Ω=10Ω,故C、D错误.9.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加5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大于5ΩB.加11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可能为1.4ΩC.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D.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答案 D解析对某些电学元件,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但曲线上某一点的UI值仍表示该点所对应的电阻值.本题中给出的导体在加5V电压时,UI=5Ω,所以此时电阻为5Ω,故A错误;同理可知B错误;当电压增大时,UI值增大,即电阻增大,故C错误,D正确.10.(赤峰二中高二月考)如图5所示为A、B两电阻的U-I图线,则关于两电阻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5A.电阻A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电阻B的阻值不变B.在两图线交点处,电阻A的阻值等于电阻B的阻值C.在两图线交点处,电阻A的阻值大于电阻B的阻值D.在两图线交点处,电阻A的阻值小于电阻B的阻值答案 B解析U-I图象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等于导体的电阻,故电阻A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同理,电阻B的阻值不变,故A错误;两图线的交点处,电流和电压均相同,由欧姆定律可知,两电阻的阻值大小相等,故B正确,C、D错误.二、非选择题11.加在某导体上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倍时,导体中的电流增加了0.9A,导体电阻不变,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12时,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少?答案0.225A解析设导体电阻为R,导体上原来的电压为U0,通过的电流为I0,则当电压变为原来的3倍时,由欧姆定律得:I 0=UR,I0+0.9A=3U0R由以上两式解得:UR=0.45A.当电压为12U时,I=U2R=12×0.45A=0.225A.12.如图6所示为某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图6 (1)试说明导体电阻随电压的变化规律;(2)试算出电压为20V时导体的电阻. 答案(1)见解析(2)13.3Ω解析(1)由电阻定义式R=UI结合曲线,可看出随电压的增大,该导体电阻变大.(2)由题图可知U=20V时,I=1.5A,所以R=UI=201.5Ω≈13.3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