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性主义影视作品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性主义影视作品解读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影视作品的发展,试图阐释女性主义影视作品在我国的概念。结合分析优秀影片《时时刻刻》,来解读女性主义影视作品并挖掘女性主义影视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女性主义;《时时刻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134-02

一、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男女平等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妇女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争取男女平等,争取从根本上改变妇女社会地位和作用的一种理论与运动。女性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追求男女基于人格上的平等。在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在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不顾生理差别片面追求男女平等。

早在18世纪,女权思想就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并发展起来,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这场妇女运动到20世纪初、60年代分别形成了第一、二个高潮。后者已经超出政治运动的范畴,进入了对构成社会整体的文化加以批判的女性主义批评时期。并凭借这次运动高潮,女性主义走进了西方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且逐渐形成规模。此后,在诸如文学、历史、社会学和心理

学等等领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性别清算,也衍生了女性主义研究的各个支流学派,如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同时,女性主义研究的视野也扩展到了大众媒介传播的通俗文化上,尤其是大众媒介对于女性不平等的文化表现上。“它包括了分析和批判通俗文化与大众媒介如何以及为什么用一种不公平、不公正和利用性的方式,在性别不平等和压制的更加一般的框架内来对待妇女以及她们的表现。”女性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对女性及女性问题的关注,使女性的社会状况得以改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加之广电产业的发展趋向于专业化、特色化,电视媒介中的女性节目也应运而生。我国媒介的女性意识则萌生较晚,直到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才得以确立,开始响应女性主义思潮兴办女性影视作品。

什么是女性影视作品?一直以来学界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笔者梳理总结为以下四种:一是受众说。认为其目标受众是全部女性或者某些阶层的女性;二是题材说。认为女性影视作品应该体现在作品的题材和视角上应该展示女性的生活、内心世界、面临的问题、人生境遇等;三是效用说。认为女性电影的核心在于女性意识的凸显,引导平等的两性观念、唤起女性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意识;四是综合说。认为主要是在作品的各个层面体现女性特色,包括传受、文本等方面。

笔者认为,在我国,真正的女性影视作品,应该坚持女性主义

立场,积极反映中国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贡献,更多的关注改革中妇女的命运,努力确立丰富多样、平等民主、自主自立的女性形象;应该增强性别公正意识,自觉营造有利于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应该用一种性别公正意识去引导更改现有的性别规范,用理性的眼光认真审视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别的分工,判断合理性,赋予两性分工公正合理的价值评价;应该足够尊重女性,恰当表达女性愿望。具体到影片的内容就是:“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问题,揭示特定时代和地区中之不同女性的心理特征和共同需求,为她们自由地表达观点,抒发心声,解决困难,选择道路提供尽量多的可能性。”

二、凝视自我——《时时刻刻》

影片《时时刻刻》(《the hours》)是美国派拉蒙公司和米拉迈克斯公司于2001年联合出品的一部电影,根据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汉获得普利策奖的同名小说《the hours》改编。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的结构讲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作为作者、读者、书中人的身份生活的某些时刻。三个时空同时交叉进行,相互关联,光影变幻间为我们勾画出近一个世纪女性命运的轨迹,引发社会对女性的思考,虽然是男导演的作品,但在镜头语言和剪辑思维上都表现的不错,也与体现了和原著相符的“女性关怀”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著名女作家,1923年居于伦敦郊区布鲁姆斯伯利,写作《达罗卫夫人》(mrs.·dalloway),与此同时思

绪的疯狂使她痛苦而又清醒地活着。艺术的纯洁与生活的琐碎同时折磨着她,她独来独往,自言自语。两次自杀未果,也离家出走过,当丈夫在车站找到她时,她申辩生活的无意义。在她发现自己怀孕的那天,萌生了自杀的想法。给丈夫和姐姐各留下一封信,在衣袋里装满了石头,向河的中心走去。

劳拉·布朗,家庭主妇,1949年居于洛杉矶。她有可爱的儿子和体贴的丈夫。她也是《达罗卫夫人》的读者,这本书深刻地影响着她。在她看似幸福的生活背后是压抑与痛苦,每天挣扎着选择是为了家庭牺牲自己还是寻找新生的自我。那天她正在准备她丈夫的生日派对,肚子里有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却和达罗卫夫人一样,萌生了自杀的愿望。她躺在宾馆的床上,体验小说中死亡的感觉,但是又在惊恐中回到现实世界。

克拉丽萨·沃恩,报社编辑,1990年居于纽约格林威治,她深爱她的朋友理查德,一个才华横溢,却因艾滋病而濒死的诗人(劳拉·布朗的儿子)。她内心深处十分地脆弱无力。面对以往的感情和现实的影响,她只能平静地微笑着。她没有自杀,但是理查德却最终选择死亡希望她能得到解脱。

这是一部缺失男性的影片,三位女性在不停地思考、质疑、追求和失落,在独立的环境之中几乎没有任何的男性意识的干扰。导演通过与同性接吻的场景暗示这三个女性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同性

恋的倾向(其中克拉丽萨·沃恩是公开的同性恋,跟恋人同居已十

年,并且通过人工授精生了一个女儿。)这种设置的原因自然是要在女性的思想中摒除男性的影响。影片中的主要男演员也为数不多,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性别的符号。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丈夫伦纳德是典型的女性男人。他只是一切的旁观者,虽然他也希望走进伍尔芙的精神世界却没有能力。他虽然深爱着伍尔芙,却不能成为精神伴侣。影片甚至没有用更多的笔墨来描述他,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让他作为伍尔芙的倾听者。与传统电影之中将男性作为主动者的做法大相径庭。劳拉·布朗的丈夫更是一个性别的符号,是一个景观式的丈夫。他在很多事情上只是一个受到蒙蔽的弱势者,他们的妻子很多时候甚至不愿意告诉他事情的真相,且他对此也浑然不知。他是客体化的,是受控制的。劳拉·布朗的儿子理查德也就是克拉丽萨·沃恩的旧情人。他在母亲离开时所表现出来的惶恐和不安以及他的作品都透露了对母亲

的依赖,此处也象征着男性对女性的依赖。另外他是一个极度自卑者,如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奖不是因为自己的才华,而是因为世人怜悯他这样一个艾滋病患者,再如他认为自己的存在是克拉丽萨·沃恩的累赘。在生活中他也是弱势者。

纵观整部电影女性从浑浑噩噩到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从仰仗别人为生到独立自强;三个男人的存在或符号性或弱势和陪衬,都体现了很强的女性主义色彩。对于这部作品的解读,试图能深刻对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影视作品的理解。《时时刻刻》中的三个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