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矿务局龙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煤矿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剖析

煤矿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剖析

煤矿安全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工业灾难,给矿工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案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2019年X月X日地点:某煤矿经过调查和分析,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存在着安全管理缺失的问题。

矿方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瓦斯爆炸等安全风险。

2. 瓦斯监测不及时:煤矿瓦斯监测设备运行不稳定,监测数据反馈不及时,未能提前发现危险信号。

此外,操作人员对监测设备操作和维护培训不足,无法准确判断瓦斯的积聚情况。

3. 通风系统异常: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无法有效清除矿井内的瓦斯。

通风机设备运行不稳定,通风管道堵塞严重,导致瓦斯在矿井内积聚。

4. 应急救援不力: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措施不及时,抢救人员配备不足,救援装备缺乏。

造成救援行动困难,增加了伤亡人数和损失。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这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针对此类事故,有以下改进措施: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2. 强化瓦斯监测:提高煤矿瓦斯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依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瓦斯积聚。

3. 维护通风系统:加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通风管道畅通,有效清除瓦斯。

4. 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效率。

通过对该典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剖析,我们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提升监测能力、改善通风条件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

煤矿事故案例大全

煤矿事故案例大全

煤矿事故案例大全煤矿事故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包括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火灾、矿井顶板、煤柱、煤岩冲击事故、机电设备事故、运输事故、通风事故等。

煤矿事故不仅给煤矿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煤矿事故,我们有必要对一些煤矿事故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1.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所引起的煤与瓦斯的突然大量涌出,造成矿井内瓦斯浓度急剧升高,从而引发瓦斯爆炸事故。

2010年河南新乡煤矿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了数十名矿工的伤亡。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瓦斯抽放,导致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

2. 煤与瓦斯爆炸事故。

煤与瓦斯爆炸是指在煤矿内,煤与瓦斯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遇明火或电火花引发的爆炸事故。

2005年山西太岳煤矿发生的煤与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了74人死亡。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矿工在作业过程中使用了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引发了瓦斯爆炸。

3. 煤与瓦斯火灾事故。

煤与瓦斯火灾是指在煤矿内,煤与瓦斯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遇明火或高温引发的火灾事故。

2018年贵州贵定煤矿发生的煤与瓦斯火灾事故,造成了20余名矿工的死亡。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矿井内通风系统不畅,导致瓦斯积聚并引发了火灾。

4. 机电设备事故。

机电设备事故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

2016年湖南益阳一煤矿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造成了8名矿工的伤亡。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矿工在操作采煤机时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了采煤机的故障。

总结,以上案例仅是煤矿事故中的一部分,但足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煤矿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煤矿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63例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63例

本期共梳理事故案例共63例,其中采掘专业25例,机电运输专业13例,一通三防专业16例,地测防治水专业9例。

一、采掘专业事故案例(25例)案例1:单体柱伤人事故2012年4月18日14时30分,XX矿综采一队职工王XX在12041综采工作面用单体柱推槽,由于推槽时操作不当单体柱崩落,发生单体柱伤人事故,造成王XX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肋骨多根骨折。

一、事故地点概况12041工作面倾斜长度177.5m,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8600/20/38,工作面安装117架,刮板输送机型号SGZ800/800,采高3.5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012年4月2日工作面初次来压后, 因工作面水大、压力大,多次出现工作面部分支架被压死、支架十字头被压断,无法进行正常推溜移架,至2012年4月18日工作面机尾段支架压死,支架高度降低,造成作业空间狭小。

二、事故经过:2012年4月18日八点班,跟班队长王XX安排职工王XX处理机尾死架。

王XX使用单体柱柱根顶住机尾槽节上沿,柱头顶住支架大立柱底座进行辅助推溜。

由于注液枪枪头卡未卡紧单体柱三用阀,开始移溜时,顶在支架底座上的单体柱受力、柱头柱牙逐渐变形,导致单体柱受力不均,造成单体柱发生崩落,王XX闪躲不及,单体柱直接崩到王XX的右肩上,造成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第5、6、7、8根肋骨骨折。

三、事故原因分析1、职工违章作业,使用单体柱进行推槽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压支柱枪头安装后没有再次检查确认,未及时发现注液枪头卡未卡紧,是造成事故的的重要原因。

3、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支架被压死,施工现场空间狭小,施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区队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违章作业,职工安全意识差、安全防护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全面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及时查处现场安全隐患,杜绝职工违章作业。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记录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记录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记录2018年6月28日学习事故案例、吸取经验教训学习事故案例2015年8月11日15分,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3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980.6万元。

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1)12172下山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缺失、局部防突措施不到位,未消除煤体突出危险;(2)8月5日,工作面发生突出事故后没有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瓦斯治理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8月6日盲目施工瓦斯排放钻孔时出现顶钻、卡钴、喷孔等突出预兆后,该矿有关负责人仍然违章指挥、冒险组织作业,放炮后诱导煤与瓦斯延时突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间接原因(1)该矿未采取区域、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冒险组织掘进,发生突出的12172探煤巷掘进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未进行瓦斯抽采:(2)该矿井下生产布局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可靠,掘进工作面未实现专用回风,导致事故发生时灾区扩大;(3)2006年该矿井田范围内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但该矿未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特别是12172探煤巷掘进工作面在事故前曾发生过卡钻、顶钻、喷孔等突出预兆,但未采取安全措施,冒险作业;(4)该矿安全管理混乱,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人员定位系统损坏后未及时维护,不能正常使用;未严格执行人员出入井登记等制度,出入井人员情况不清;(5)事故发生后,该矿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事故,迟报约5小时,导致救援不及时。

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此次事故反映我省部分煤矿企业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各地、各煤矿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继续以重典治乱、猛药去疴的高压手段给非法违法行为以雷霆打击,确保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1、切实落实瓦斯防治责任。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瓦斯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特别是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坚持“一矿一策”、“一面一策”,集中力量开展定向攻坚。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由于安全意识薄弱、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我国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本文将选取几起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教训与启示,以期引起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案例一: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在某煤矿,由于未对瓦斯进行及时检测和监测,煤矿工人在作业时不慎触发了煤矿瓦斯泄漏,导致煤矿发生了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了大量工人伤亡和财产损失。

教训与启示:1. 加强现场监测与检测:在矿井作业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测系统,并定期对矿井进行检测。

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确保其熟悉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瓦斯防治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案例二:化工厂泄漏事故某化工厂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一批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造成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威胁。

教训与启示:1.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坚决杜绝操作失误。

2. 健全监测与应急预案:化工企业应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建立完善的紧急处理预案,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后果。

案例三:建筑工地坍塌事故一处正在进行施工的建筑工地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多名工人被掩埋。

此次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工地方案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把关不严,导致基础设施不稳定。

教训与启示:1. 严格把关工程质量:建筑工地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2. 强化监管和责任追究:加强对施工方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切实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通过对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分析与教训总结,我们认识到事故的发生通常与安全管理不到位、违规操作、技术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精品]煤矿事故典型案例分析课件-精品文档

[精品]煤矿事故典型案例分析课件-精品文档

[精品]煤矿事故典型案例分析课件-精品文档煤矿事故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身伤亡或工程设施破坏的意外事件。

这些事故往往由于管理不善、安全意识淡漠、设备失效等因素引起,对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课件将通过分析两个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教训,以期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预防类似事故发生。

第一个案例:河南省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2024年12月事故概述:煤矿内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15人死亡,10人受伤。

原因分析:1.瓦斯抽放不及时:煤矿内积聚的瓦斯无法及时抽放,导致瓦斯浓度超过安全标准,一旦遇到明火或者静电火花等点火源,就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教训:煤矿应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瓦斯抽放作业,确保瓦斯浓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2.违规违章操作:矿工在进行工作时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如未佩戴安全帽、违规使用明火等,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教训: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对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和执行。

3.安全监控不力:矿井内的安全监控设备失效或未按时维护,无法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导致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

教训:对安全监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对安全设备的管理与监督。

第二个案例:山西省煤矿塌方事故时间:2024年8月事故概述:煤矿发生了一起塌方事故,造成20人被困,其中10人死亡,10人受伤。

原因分析:1.采煤工艺不合理:煤矿在进行采煤过程中,未进行合理的支护措施,矿井巷道结构不稳定,导致塌方事故的发生。

教训:加强对采煤工艺的科学研究与规范制定,合理设计和使用支护措施,确保巷道结构的稳定性。

2.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在事故发生前,矿工未能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忽视了安全警告信号,造成人员被困。

教训: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矿工自救和互救能力。

3.事故应急响应不及时:事故发生后,煤矿的应急救援措施不到位,救援人员未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炭行业的一大难题,每年都会发生一些类似的事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深入探讨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对策,以期减少这一类事故的发生。

一、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1. 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是避免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首要保障。

然而在一些煤矿中,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对安全问题视而不见,没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直接导致了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2. 煤炭开采技术和设备落后煤炭开采技术一直是中国煤矿的短板,很多煤矿采用落后的采煤技术和设备,这些老旧的设备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事故。

特别是一些小煤矿非法开采、违规操作的情况屡屡发生,更容易造成矿井瓦斯爆炸事故。

3. 人为操作失误由于煤矿作业环境恶劣,一些工人在进行操作时对安全规程缺乏足够的重视,随便操作,这样就容易造成事故,导致矿井瓦斯爆炸。

4. 煤与瓦斯浓度高煤与瓦斯在地质构造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浓度,当煤与瓦斯浓度高于安全标准时,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险就会大大增加。

二、对策1.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煤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归属,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煤炭企业要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提高采煤效率,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

3. 重视培训和教育煤炭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矿井瓦斯爆炸的危险。

4. 减少煤炭开采量当煤炭开采量太大时容易导致煤层破裂和瓦斯涌出,从而增加矿井瓦斯爆炸的危险。

因此,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适当降低煤炭开采量,减少煤炭开采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

三、总结综上所述,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一些原因是不可避免的,但大部分原因还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

只要煤炭企业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加强安全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更新,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减少煤炭开采量,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事故案例分析》经典试题

《事故案例分析》经典试题

《事故案例分析》经典试题案例某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某年某月某日,某煤矿某采区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162人死亡,37人受伤(其中重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 227.22万元。

1.矿井概况该矿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设,井田走向长8km,倾斜宽0.9~1.9km,面积约12.65 k㎡。

矿井可采储量9 946万吨,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吨,服务年限为79年。

井田采用平硐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采。

水平标高为+1 800 m,沿走向划分为8个采区。

该矿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采用2台TZK58N928型轴流式风机,l台运转,1台备用。

总排风量为5 078 m3/min,负压1 930 Pa.该矿为高瓦斯矿井。

据有关文件规定,按突出煤层管理:,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9.93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6.63 m3/min(1999年瓦斯鉴定结果)。

煤尘爆炸指数为27%~36%,具有煤尘爆炸危险。

煤层自然发火期8~12个月。

该矿某采区走向长3 km,倾斜宽1.4 km采区内沿ll号煤层布置皮带、行人和轨道3条下山。

皮带下山和行人下山进风,轨道下山回风。

该采区开采的1l号煤层厚2~3.2 m,平均倾角9o.41112综采和41114高档普采2个工作面在生产;41114综采工作面正在安装;41116工作面回风巷、运输巷、开切眼,41118工作面运输巷,采区进风行人下山和皮带运输下山6个掘进工作面在施工。

该矿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投产。

事故发生当年l~8月份实际产量为52.3万吨。

全矿有职工2 000人,井下分3班生产。

2.事故经过事故发生时,当班井下有244人作业。

41116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因更换局部通风机停电造成瓦斯超限,20:00开始通风排瓦斯。

20:38该矿调度室接到电话汇报:1740水平车场有股浓烟出来。

矿调度立即通知井下作业人员立即撤出,同时向矿领导、矿务局调度汇报,通知救护队进行抢救。

煤与瓦斯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

具体表现为在几秒至几十秒极短的时间内,大量的 煤和瓦斯由煤体向采场、巷道等采掘空间喷出。喷 出的煤从几吨到上万吨,瓦斯量从数米3到百万米3 。突出时常伴有较大的动力效应,如摧毁支架、推 倒矿车、破坏通风设施,使风流反向等。突出后, 在煤体中形成楔形、梨形、舌形突出孔洞,堆积 的煤常有明显的分选现象,表面含有大量的粒度极 细的煤粉。
微信订阅:ABC安全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
案例: 1971年六枝矿务局大用煤矿突出煤量2000余吨,死亡99人, 风流逆转,造成人员窒息,遇害人员在距离突出地点700~800 米。
1972年2月20日,湖南红卫煤矿石门揭煤远距离放炮时发生了 突出,突出强度为4500吨,涌出瓦斯138.5万立方米,高浓度 瓦斯从主井口喷出,井口附近瓦斯浓度高达15%,较长时间稳 定在9%;从北翼风井口,喷出瓦斯被信号房内的炉火引燃,火 柱高达30米,井口房和主扇被烧毁。
突出次数增多,突出强度增大,突出煤层增加,突出危险区 域扩大。同一煤层,突出次数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加,突出 强度随开采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大。在浅部开采为高瓦斯矿井 甚至为低瓦斯矿井;开采到深部后,由于煤层赋存条件的变 化,煤层瓦斯压力增大,因而转变为突出矿井。
微信订阅:ABC安全
三、煤与瓦斯突出特点及规律
微信订阅:ABC安全
概述
• 煤与瓦斯突出(以下简称突出)是采掘过程中发生的 严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生产 过程中的突出事故越来越多,目前突出事故给煤矿带 来的危害已超过瓦斯爆炸事故,成为煤矿各类灾害之 首。
微信订阅:ABC安全
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知识
瓦斯的定义:
化学式:CH4 分子量:16.042kg/kmol 密度:0.7168kg/m3 沸点:-161.7℃(0.1MPa下) 液态密度:415kg/m3 水中的溶解度:55.6 l/m3 发热量:8568大卡/m3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案例概述:家化工厂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伤和大量财产损失。

这家厂家生产液态石蜡,工艺中需要使用大量瓦斯来加热原料。

1.设备维护不及时:调查表明,事故发生前,厂方忽视了瓦斯加热设备的维护工作。

设备出现漏气现象,而漏气部位没有及时修复或更换。

由于长期使用,漏气现象逐渐加剧,导致了可燃气体积聚,引发了爆炸。

教训:设备维护是确保工厂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以防止漏气、泄露等问题的发生非常关键。

2.不当的操作:事故中的操作员在加热炉附近吸烟,而且没有正确佩戴防爆装备。

由于操作不当,燃气遇到明火引发了爆炸。

教训:培训和教育操作员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所有操作员应该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操作规程,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3.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警报系统:在发生事故时,现场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警报系统,无法及时发现瓦斯泄露,并进行紧急撤离。

教训:安装和维护有效的监测和警报系统对事故预防和及时响应至关重要。

这些系统应该不仅能够检测瓦斯泄露,还能够自动报警或触发紧急撤离程序。

4.缺乏应急演练和逃生计划:在紧急情况下,现场人员没有足够的应急逃生训练和计划,导致了更多人员伤亡。

教训: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

制定详细、实用的逃生计划,并确保员工了解和能够执行这些计划。

总结:以上分析的瓦斯爆炸事故案例揭示出多个安全隐患和教训。

设备维护、操作员培训、监测和警报系统、以及应急演练和逃生计划都是预防和应对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工厂的安全运行,相关部门和厂家应该加强对设备维护的重视,定期检查和维护瓦斯加热设备,及时修复漏气和泄露问题。

同时,所有操作员都应该接受培训,了解安全操作规范,并正确佩戴防爆装备。

此外,安装和维护有效的监测和警报系统是防范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

这些系统能够及时检测瓦斯泄露,并及时发出警报,帮助人员做出紧急撤离和应对措施。

煤矿典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煤矿典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煤矿典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引言瓦斯爆炸是煤矿行业中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它由于其巨大的破坏力和威胁性,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生产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针对煤矿典型的瓦斯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以期提高广大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一:山西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在山西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该煤矿位于山西省某县,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矿井,日产煤量较高。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矿工未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作业,导致瓦斯积聚量过多并遇到明火,引发了爆炸事故。

当日,矿工在井下进行开采作业时,某名矿工因工作急迫,未严格按照矿山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他在进行钻孔作业时,疏忽大意地未关闭电钻的电源,导致产生了明火。

由于通风不畅,瓦斯积聚量迅速上升,并遇到了明火,发生了严重的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从事故过程来看,该事故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 1. 矿工未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作业,疏忽大意,未关闭电钻的电源,导致产生明火。

煤矿作业中,明火是极易引发瓦斯爆炸的因素之一。

2.矿井通风不畅,瓦斯积聚量迅速上升。

瓦斯是煤矿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当瓦斯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一旦遇到明火就容易发生爆炸。

3. 缺乏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矿工在进行作业时,应该时刻注意矿井的安全情况,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通过这起瓦斯爆炸事故,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和启示: 1. 矿工应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在进行作业时,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2. 在煤矿作业中,针对瓦斯爆炸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应更加严格,切不可忽视任何安全细节。

3. 进一步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和防范能力。

案例二:河南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在河南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该煤矿位于河南省某市,规模较大,年产煤量较高。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矿井通风系统故障,以及矿工违规操作导致了瓦斯爆炸。

事故经过当日,煤矿正常运营,一名矿工在下井作业时发现通风系统异常,立即上报给管理人员,但由于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处理。

采矿业中的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采矿业中的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采矿业中的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采矿业中的矿山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以几起典型的矿山事故为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以期引起广大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案例一:XX煤矿瓦斯爆炸事故XX煤矿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煤矿,曾在不久前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不合规的瓦斯抽采措施:该矿在生产过程中,瓦斯抽采措施不符合规范,没有采用有效的瓦斯抽采设备,导致矿井内瓦斯浓度超标。

2.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事故中,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瓦斯检测仪器,对危险信号反应迟缓,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3. 管理层监管不严:矿山管理层对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检查和培训机制,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1. 采矿企业应严格遵守瓦斯抽采规范,采用先进的瓦斯抽采设备,并及时维护和更换设备,确保矿井内瓦斯浓度不超标。

2. 培养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力度,确保每一位作业人员都熟悉使用瓦斯检测仪器,并能够根据指示迅速采取行动。

3. 矿山管理层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和培训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事故案例二:XX铁矿坑塌事故在XX铁矿上班的工人们抱怨工作条件恶劣,环境脏乱差,在一次大规模的坑塌事故后,原因尘埃落定:1. 矿山巷道支护不力:矿山巷道的支护设施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布设,缺乏足够的支护材料,导致巷道支护能力不足,造成了坑塌事故。

2. 矿山管理人员忽视安全生产:矿山管理人员对矿山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漠视,没有及时检查和修复巷道支护设施,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对于这起事故,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教训:1. 矿山巷道支护是矿山安全的基础,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巷道支护,确保支护设施的牢固可靠。

2. 矿山企业要加强对矿山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监管能力,确保矿山内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

煤矿事故案例反思总结

煤矿事故案例反思总结

煤矿事故案例反思总结引言煤矿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发生的因违章作业、安全设备缺失、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意外事件。

煤矿事故不仅给工人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损失,也是对煤矿行业安全监管、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严峻考验。

通过对煤矿事故案例进行反思总结,可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为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经验和借鉴。

案例一:煤尘爆炸事故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煤尘爆炸事故,造成多名矿工死亡和伤残。

经调查分析,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矿工未严格执行防尘措施。

煤尘是引发煤矿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矿工在作业过程中忽视了防尘措施的执行,未进行有效的湿喷雾降尘等措施。

2.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矿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管是预防煤矿事故的关键。

然而,在该矿中,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监管不力,导致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3.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

煤矿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然而,在该事故中,矿井的应急预案不完善,没有明确的指导和应对措施,导致事故后救援工作无法进行有序展开。

案例二:坍塌事故另一煤矿发生了一起坍塌事故,导致大量矿工被困地下。

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勘探不足。

在煤矿开采前,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了解矿井的地质构造和煤层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然而,在该矿矿井的地质情况了解不全面,导致不明确的矿井结构和支护要求。

2.支护措施不完善。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采取支护措施,以保障矿井的稳定和矿工的安全。

然而,在该事故中,支护工程设计不合理,支护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矿井结构失稳,发生了坍塌事故。

3.应急救援能力不足。

事故发生后,及时的救援行动能够挽救被困矿工的生命。

然而,在该矿的事故中,救援力量不足,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配置不到位,延误了救援时间,增加了矿工的伤亡。

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两个煤矿事故案例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

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本次突水淹井事故主要是由于O2灰岩岩溶含水层,经
F165断层及其伴生断层组错动后与二1煤层相接,使O2灰岩水 通过断层破碎带涌入采区。为了注浆堵水恢复生产,必须准 确而有效地切断O2灰岩水导水通道。在出水点附近的O2灰岩 层位中,使用注浆方法,切断O2灰岩水连通矿井的导水通道, 隔绝突水来源。
由于岩溶导水通道发育的不均一性,使注浆钻孔的布 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必须详细分析突水点周围地质构造,
制不清,F165导水断层下盘奥灰水出露位臵有伴生断层F507-1和
F507-2,而且F165导水断层倾角变缓,位臵向西移动30m,采空 区距F165导水断层带仅余6m左右,底板基本上接近F507-1断层
破碎带,奥灰水水位+139.895m,突水点压力1.9兆帕。O2灰
岩接近或导通采空区底板和F507-1断层破碎带,O2水沿上述导 水通道压出是这次突水淹井事故的直接原因。
变电站3.5万伏高压供电线路10余处被刮倒大树所压,局内低
压电路全线瘫痪,龙山煤矿停电1个多小时,铜冶煤矿停电3个 多小时。红岭煤矿停电8个小时,矿井6个掘进头,两个开拓头
被淹。全局共冲走原煤约7000余吨,直接损失453万元。
【经济损失】红岭矿停电时间最长,井下8个头面全 部被淹。全局损失原煤0.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453万元。 【事故教训】1.制定大面积停电撤人预警预案并进行 应急演练;
2.完善采掘头面防排水系统,提高采掘头面抗
水灾能力。
【处理意见】没资料。
王家岭矿23012工作面下顺槽突水事故
【事故经过】1990年8月18日,鹤壁市石岩沟 联办煤矿发生突水,由于该矿与安阳矿务局王家岭煤
矿矿界煤柱受到破坏(属于王家岭煤矿非法开采造成
的结果),8月22日灾情波及到王家岭煤矿23012准备 工作面,8月24日,下顺槽涌水急剧增大,设备淹没, 9月1日,安阳矿务局成立王家岭煤矿生产抗灾指挥领 导小组,张玉柱任组长,王家岭矿也同时成立相应组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

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

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

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

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

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

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

煤矿瓦斯事故反思个人反思材料500字

煤矿瓦斯事故反思个人反思材料500字

煤矿瓦斯事故反思个人反思材料500字煤矿瓦斯事故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一名矿工,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对这次事故进行了深刻的个人反思。

我反思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在事故发生前,我对瓦斯的危险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我没有意识到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具有爆炸性,而且在矿井中很容易积聚。

我在工作中没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没有时刻关注瓦斯的浓度和矿井的通风情况。

这种缺乏安全意识的态度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给我和他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我反思了自己的专业素质。

作为一名矿工,熟悉煤矿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事故中,我发现自己对煤矿设备的操作并不熟悉,对矿井的结构和通风系统也没有足够的了解。

这使得我在事故发生时无法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困难。

我反思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事故发生时,我发现自己与其他矿工的沟通和协作存在问题。

我们没有形成紧密的团队,无法有效地分工合作,无法迅速组织起来应对事故。

这使得救援工作的进展缓慢,导致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反思中,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首先,我要加强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从小事做起,如佩戴好安全帽、呼吸器等防护装备。

其次,我要加强专业素质的学习,熟悉煤矿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做到随时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最后,我要注重团队合作,与其他矿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形成紧密的团队,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这次事故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瓦斯事故案例总结范文

瓦斯事故案例总结范文

一、事故背景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其中瓦斯事故占比较大。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本文以某煤矿瓦斯事故为例,进行案例总结。

二、事故经过2019年5月,某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22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救援和事故调查。

三、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1)瓦斯积聚:事故矿井为高瓦斯矿井,但未按规定加强瓦斯监测和通风,导致瓦斯积聚。

(2)违章操作:部分工人违规进行爆破作业,引爆了积聚的瓦斯。

2. 间接原因(1)安全管理不到位:矿井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人员对瓦斯防治工作重视不够,监管不力。

(2)设备老化:矿井通风设备、瓦斯监测设备等老化严重,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3)员工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现象普遍。

四、事故教训1. 加强瓦斯防治工作:矿井要严格执行瓦斯防治规定,加强瓦斯监测和通风,确保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2.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矿井通风设备、瓦斯监测设备等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监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

五、预防措施1. 完善瓦斯防治措施:加强瓦斯监测和通风,确保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2.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3.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矿井通风设备、瓦斯监测设备等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

5.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监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

总之,瓦斯事故给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通过总结事故案例,加强瓦斯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瓦斯灾害-煤矿煤与二氧化碳突出事故.doc

煤矿-瓦斯灾害-煤矿煤与二氧化碳突出事故.doc

“10.11”煤矿煤与二氧化碳突出事故一、事故经过2000年10月10日21时40分,某煤矿掘进二班夜班掘进组入井工作,23时10分放炮,半小时后,瓦检员进行了瓦斯检测,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5.6%,经通风后至11日1时左右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1.2%,故开始装煤。

出煤约7、8矿车后,约在3时05分,距工作面约300米的瓦检员突然听到连续不断的爆炸声,并看到有煤尘从下山巷道里吹来,喊了一声“跑”后,便同其他4人朝立井方向跑,在1650水平巷道处与其他逃生人员一同乘罐出井,并立即向矿调度室作了报告。

当时井下作业人员共有46人,其中有21人感到异常后分别从5条路线向地面逃生脱险,25人被困井下。

11日凌晨3时20分,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矿长开立即组织抢救。

由于事故发生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当时测得最大值达到70%以上),因此抢救难度大,经采取加强通风等措施,并在煤电公司救护大队的协助下,于当日将在北翼采掘工作面作业的22人(已遇难)全部找到并运出井;在南翼1590下山作业的3人,因二氧化碳浓度超限,而且被突出碎煤埋压,当时无法抢救,后经组织专家制定方案并采取积极措施,于11月2日和11月7日分别找出遇难人员。

二、事故原因分析(1)1590南翼掘进工作面位于煤田二氧化碳聚积区,潜在着煤与二氧化碳突出危险。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掘进工作面与二氧化碳聚积点的距离愈来愈近,阻隔贮存有高压二氧化碳的煤(岩)柱逐渐变小,在打眼放炮等掘进活动影响下,破坏了原有的压力平衡,致使煤与二氧化碳向掘进工作面方向突然喷出。

(2)从该起事故发生的过程看,打眼和放炮都未诱发煤与二氧化碳立即突出,而是在放炮后近4个小时即二氧化碳浓度在放炮后的1小时30分内由超限(5.6%)降到安全浓度以内(1.2%)的情况下突出,这种反常现象和无明显预兆的情况,使现场作业人员很难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对煤与二氧化碳突出机理认识不深,了解和掌握瓦斯地质资料不透,技术措施还不完善。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演讲稿(3篇)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大家讲述一起发生在我国某煤矿的安全事故案例。

这起事故不仅给遇难者家属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也给整个煤矿行业敲响了警钟。

希望通过这起案例,引起大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一、事故背景这起事故发生在我国某省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国有煤矿。

该矿于上世纪50年代建成,年产煤炭数百万吨,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矿井的设备老化、安全隐患逐渐凸显,安全事故频发。

二、事故经过2019年5月2日,该矿发生了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当天,矿上共有200多名工人下井作业。

事故发生时,一名工人正在检修设备,突然,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瞬间造成多人伤亡。

事故发生后,矿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抢险。

经过连续几天的努力,事故原因初步查明:该矿采煤工作面附近存在瓦斯积聚,由于监测设备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导致瓦斯爆炸。

三、事故原因分析1. 安全意识淡薄:矿方管理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井下作业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

2. 设备老化:该矿设备老化严重,部分设备已达到报废标准,但仍在使用,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 监测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未能及时发现瓦斯积聚,导致事故发生。

4. 应急预案不完善:矿方应急预案不完善,救援力量不足,导致事故救援工作缓慢。

四、事故教训1. 重视安全生产:矿方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 加强设备维护:对矿井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防止因设备老化导致事故发生。

3. 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 完善应急预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提高救援能力,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五、防范措施1. 提高安全意识:矿方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大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矿务局龙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安阳矿务局龙山煤矿“11.2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析一、矿井简介
龙山煤矿隶属于安阳矿务局,系国有地方矿井。

矿井位于安阳县水冶镇南约6km,井田东起F163断层,西至F172、F174两断层,南以煤层露头和老窑开采为界,北以-50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走向长7.2km,倾斜宽1.5~4.0km,面积11.0km2。

1969年元月建井,1978年12月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0.50Mt/a,实际生产能力0.28Mt/a。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第一水平标高-220m,第二水平标高-500m。

矿井开采煤层为二1煤,煤层走向300○~350○,倾向
6○~10○,煤层厚度4~6m,倾角5~40○,煤层自燃倾向为不易自燃,煤尘爆炸指数为6.33~6.42%。

煤层直接顶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厚0.19~22.18%,变化较大;底板为中粒砂岩。

井田东翼构造简单,西翼构造复杂,以高角度斜交正断层为主,断层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北西~南东,东~西三组不同方向,褶曲分布有龙山向斜、谢家庄向斜等。

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抽出式,主斜井、副斜井、23采区专用斜井进风,冯家洞立井、天喜镇斜井回风。

矿井总进风量5329m3/min,总回风量5405m3/min,绝对瓦斯涌出量22.5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
83.71m3/t。

矿井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至2002年11月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06次,最大突出煤量1070t,瓦斯量167435m3。

发生事故的地点为11采区11081下顺槽掘进工作面45m处(详见安阳矿务局龙山煤矿11.2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图)。

下顺槽设计长度400m,沿煤层顶板布置,巷道支护方式为2.4×2.4m梯形木支架,巷道断面积
6.44m2。

掘进采用爆破落煤,矿车运输。

采用2台(自动倒台)28kW风机供风,其回风经11采区轨道运输巷至总回风巷。

2002年5月底11采区轨道上山一车场揭石门后,转入11081下顺槽掘进。

6月27日,鹤壁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在龙山煤矿安全检查时因11采区无专用回风巷责令11081下顺槽掘进工作面立即停止作业,9月份经矿务会议研究制定了有关安全措施后又开始掘进,至事故发生时共进尺45m。

11081下顺槽掘至外平台41.5m处煤层顶板下沉,排放钻孔施工较为困难,事故发生前共打排放钻孔27个(41.5m),钻孔深度为2.4~7.2m。

经措施效果检验(2个检验孔,孔深分别为3.5m、3m),
△h2max=97.8Pa,至事故发生共进尺3.5m。

二、防突措施
在防突管理上,该掘进工作面按突出危险工作面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有:
(一)11081下顺槽掘进按防突技术措施要求采用超前排放钻孔防治突出措施,钻孔直径89mm,孔深15m,孔数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二)每50m安设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压风自救装置5个。

(三)执行全断面一次爆破,炮眼深度不大于1m,爆破时必须停电、撤人,躲炮时间30min,躲炮位置在反向风门以外。

(四)采用钻屑指标△h2进行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临界值为200Pa。

三、突出经过
2002年11月20日4点班一掘队出勤12人,共有9人在11081下顺槽掘进工作面修护支架(8点班爆破崩翻),清理落煤。

22时许,组长等5人仍在工作面清理浮煤,当其他人员先行走到11081下车场拐弯处,突然身后一股黑烟冲出,气流将正在行走的人熏倒。

根据11月20日11081下顺槽瓦斯监控曲线显示(22时45分,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由正常的0.40%突然降至0%,回风巷瓦斯传感器示值由正常的0.47%突然升至1.78%)和现场生还人员的证词,认定突出发生时间为2002年11月20日22时45分。

事故发生后,矿调度室及时向安阳矿务局等有关部门汇报,同时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积极组织人员抢险。

省、市有关领导先后赶到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23时27分,安阳矿务局救护队抵达事故现场,进入灾区侦察。

经侦察检测:突出煤堆积距工作面35m 左右,回风瓦斯浓度40%,突出煤外巷道内未发现遇险人员。

救护人员把情况报告给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认为遇险人员被突出煤掩埋,已无生还的可能,最后决定在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的原则下寻找遇险人员,并制定了较为完善可靠的实施方案。

21日1时30分开始排放瓦斯,14时35分在突出煤中发现第一名遇难人员,23日19时10分找到最后一名遇难者,抢险救灾工作结束。

这起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8万元。

四、突出动力特征
经现场勘察,此次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一)突出的煤向外抛出距离达35m,从工作面向外31m巷道被煤充满,突出煤绝大部分为粉煤,其间夹杂少量的矸石,突出煤量315吨。

(二)抛出的煤堆积角为18○,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45○。

(三)有明显的动力效应。

1、工作面向外12m巷道的支架和18m处的抽放钻场硐室支架顶梁全被吹掉。

2、工作面向外32m一矿车向上帮翻倒。

(四)有大量的瓦斯涌出,涌出量为30524m3,远远超过突出煤的瓦斯含量。

(五)工作面左帮顶部有一深1.9~2.1m,宽1.5~1.6m,高0.5~0.6m 的矸石孔洞,该孔洞经勘察认定系下方煤体突出所致。

综合以上分析,确认这是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