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
——欧洲“毒黄瓜”事件的应对分析一、事件回顾:
欧洲毒黄瓜事件始末
2011年5月初,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了第一例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病例,随后德国东北部数州报告的感染人数迅速增加。
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仍在继续扩散,死亡病例首度扩散到德国北部以外地区,截至5月31日,死亡人数增至16人,1人在瑞典,其余在德国。
感染人数已超过1200人,其中373人为重症患者。
此外,包括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报告感染病例欧洲爆发的大肠杆菌疫情截至该年6月,造成9个国家至少1500人患病,其中470人出现肾衰竭症状,至少18人死亡。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德国联邦及地区相关卫生食品防疫部门的代表5月30日在柏林举行了紧急会议。
德国卫生部长巴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局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此次疫病的传染源,所以他预计新增病例还将继续上升。
不久,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表示,产自西班牙的黄瓜可能是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源之一。
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停止进口并下架西班牙黄瓜。
德国汉堡卫生研究部门已宣布,除在自西班牙进口的黄瓜上发现出血性大肠杆菌之外,是否其他蔬果也带有大肠杆菌病毒,需要进一步追踪确认。
因此,德国卫生部门建议民众,生吃黄瓜、西红柿和生菜沙拉,存在很大风险,建议煮熟后食用。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媒体公告,警惕德国出现的大肠杆菌疫情,表示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毒性和复制能力都更强的”大肠杆菌病毒,这可以解释为何这次欧洲疫情范围广且危害大、感染速度快“主攻”成年人;并提醒民众,该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人际、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渠道传播,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入厕后。
建议民众注意饮食卫生,有症状者及时就医,同时提醒民众不可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以防加重病情。
由于这种病菌对很多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产生更大毒性,因此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这一病菌感染,但德国部分医院积极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予以应对。
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于去年用一种特殊的抗体治疗3名年幼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获得成功。
获知这一消息后,德国汉堡、汉诺威等地的医院已开始对一些重症患者试用这种方法。
通过对涉及进口黄瓜的两家西班牙公司的调查,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宣布,实验室的最新化验结果显示,肆虐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的致病原并非西班牙进口黄瓜。
6月初,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农业部长林德曼表示,在汉堡市郊于尔森区一个有机农场的豆芽等芽苗菜样本中发现大肠杆菌,初步怀疑是疫情源头。
经过检测,德国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多家机构表示,他们已确认豆芽等芽苗菜是造成此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源头。
最终,尽管西班牙黄瓜“沉冤得雪”,但消费者又陷入了对芽类蔬菜的恐慌。
而这轮大肠杆菌疫情暴发之初,德国卫生部门曾怀疑产自西班牙的黄瓜是疫情源头。
欧洲多国随即发布对西班牙蔬菜和水果的进口禁令,招致西班牙方面的强烈抗议。
西班牙环境大臣里韦罗
(Aguilar Rivero)表示西班牙黄瓜“冤案”已使西班牙蔬果种植业遭受了“无可弥补且不公正的伤害”。
“蔬菜销售产业每周预计损失超过2亿欧元。
二、案例分析
1.欧洲各国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案例的认识
首先,本次疫情的起源地德国,对本次疫情的认识存在不足,从5月初首例病例出现,德国卫生部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此次疫情的危害,在明确致病原因后,没有及时向该地区民众告知预防方式及注意事项,直到疫情扩大到其他地区甚至扩散到欧洲各国后,才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开始制定应对方案。
其次,德国有关部门及欧洲各国对传染源也没有足够认识,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将“西班牙黄瓜”作为传染源,导致真正的传染源继续存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威胁民众健康,同时,引起民众无谓的恐慌,甚至导致外交冲突。
最后,德国卫生部门疾病的认识不足,虽然明确了病因,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德国各医疗机构不得不采取诸如注射抗体等非常规试验疗法。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德国并没有某个全国性的机构出面协调。
2.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案例中值得我国借鉴的处理方式及应急处理不当之处
(1)值得借鉴之处
1)对病原菌查明迅速:
事件发生后,德国迅速查明病原菌,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此次毒黄瓜疫情是由一种名为Husec41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变种引起,这是一种少见的变种,对很多抗生素具有抗药性,对病人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产生更大的毒性。
了解了病原菌,有利于当局对疫情严重程度的把握,同时为临床救治提供了必要信息。
2)对传染源调查细致负责
有证据认为“西班牙黄瓜”是本次疫情的传染源后,该国卫生部门马上就追踪到毒黄瓜的源头来自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和马拉加省两家企业。
此后,追踪的方向还指向其他一些国家。
当局确认黄瓜并非传染源后,也积极的对其他来源进行调查,最终确定传染源,并未偏信“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论。
3)调查的配合
虽然最终证实黄瓜并非传染源,但在调查最初,西班牙南部地方政府表示,已禁止安达卢西亚地区的阿梅里亚省及马拉加省2家外销黄瓜的批发商出口,并进行严格的检查措施,帮助以找出污染源。
(2)处理不当之处
1)疫情上报方面:病例汇总不够及时
按德国法律规定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需要报告,但各地卫生局往往并不能及时上报疑似或确诊病例,而且病例首先要上报各州卫生主管当局,后者又会拖一段时间才将各地最新疫情汇总上报给联邦公众传染病预防与监控主管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
这种分级上报机制造成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汇总的确诊或疑似病例总数严重滞后。
2)明确致病原因方面:病菌基因研究缺乏统一快速协调
本次德国疫情致病菌基因研究方面据报道最先完成病菌基因组测序的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原因是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院的细菌专家
罗德在食堂吃饭时遇上了在汉堡作客座研究员的一名中国科学家,由这名中国学者牵线搭桥,华大基因接到了任务,并在3天内就完成了测序。
其实,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卫生研究所早些时候就已初步确认了本次疫情致病原的特性,并也在同时进行基因测序研究,但其基因测序结果的公布比中方晚了半天。
德国相关部门并在病菌基因研究方面,缺乏协调。
3)明确传染源方面:机构众多,管理混乱
在调查传染源方面,有太多的机构、官员和专家介入,同时又缺乏疫情中央监控机
制。
先是德国联邦机构宣布西红柿、黄瓜、生菜等与患者发病密切相关,并告诫民
众忌生吃这些蔬菜,其后又有汉堡官员宣布在几根西班牙黄瓜上发现肠出血性大肠
杆菌。
最终实验室检验证实,西班牙黄瓜虽然带菌,但并不是造成本次疫情的特殊
菌株。
传染源迟迟不能查明
4)救治方面:临床资源尚需整合
本次德国不少重病区医院应急机制承压已近极限,病床和用于治疗的血浆供应逐步
趋于紧张。
同时由于这次造成疫情的特殊大肠杆菌未曾在世界任何地方有大规模
“作案前科”,在德国暴发时又在患者病程发展等方面表现出了与以往肠出血性大
肠杆菌感染明显不同的特点,德国各医院并没有针对这种病菌对症下药的现成经验
可循。
为了治疗救人,各医院不得不采取诸如注射抗体等非常规试验疗法,取得了
不少经验。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德国并没有某个全国性的机构出面协调,最终还
是由德国各大医院自发组织起了网上交流平台,分享治疗经验,协调病床、血浆供
应等。
4)信息发布方面:缺乏统一权威发布
本次事件中,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各州官员和联邦官员又纷纷对媒体发布各种信息和见解。
特别是传染源的问题上,各机构自行发布本机构的传染源调查结果,各机构各执己见,“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表示,产自西班牙的黄瓜可能是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源之一,德国科学家认为,国内沼气厂可能是病菌温床,农业部维持对豆芽及西红柿、生菜和黄瓜的警告。
德国卫生部门直到5月31日才召开发布会,发布相对权威的信息,传染源尚未明确,提醒民众食用煮熟的蔬菜。
众所纷纭的信息导致民众恐慌,不安、迷惑心理不减反增。
3.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案例值得改进之处
(1)在疫情上报方面,建立更完善快捷的疾病上报制度,已有专家建议德国效仿美国的做法。
美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让各地直接登记,自动汇总流行病感染病例,并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总部的防疫专家每天统一分析评估。
(2)在信息发布方面,本次疫情病原明确,相关的预防措施也十分明确,当局应该及时召开权威的发布会,告知民众相关事项,本次疫情通过煮熟瓜果、勤洗手完全可以有效预防,避免民众对黄瓜以及后来对豆芽的恐慌。
此外,对外信息发布应统一口径,不同部门、机构各行其是的发布,并不利于民众了解本次疫情的真实情况,反而招致不必要的恐慌。
(3)在临床救治方面,由全国性的机构,建立统一的协调、调度和交流平台,对疾病救治所需物质进行更好的调配,对救治经验进行及时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