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迁移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迁移原理
————————————————————————————————作者:————————————————————————————————日期:
《电迁移原理》
的思考总结与扩展
姓名:李旭瑞
专业:华东师范大学微电子电迁移原理:
集成电路芯片内部采用金属薄膜引线来传导工作电流,这种传导电流的金属薄膜称作互连引线。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互连引线变得更细、更窄、更薄,因此其中的电流密度越来越大。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作用下,互连引线中的金属原子将会沿着电子运动方向进行迁移,,其结果会使导体的某些部位产生空洞或晶须,这种现象就是电迁移。它是引起集成电路失效的一种重要机制。
电迁移失效机理
产生电迁移失效的
内因:薄膜导体内结构的非均匀性
外因:电流密度
从缺陷产生和积累得角度,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电迁移的失效机理,即在电迁移过程中,在子风和应力的作用下,互连线中的某些薄弱部位产生了缺陷;缺陷的产生,重新改变了互连线中电流的分布,进而也会影响热分布;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决定了缺陷在哪些薄弱部位产生;随着时间的增加,缺陷不断积累,相邻较近的缺陷融合成一个大缺陷;当产生的缺陷足够大,在垂直电流的方向上占有足够的面积,互连线的电阻就会显著增加;最后当形成的缺陷横跨整个互连线横截面,互连线断路在图2.4中,我们考虑金属原子A,它的周围有十二个相邻的晶格位置,其中之一被空位V占据,其余被其他金属原子占据。在无电流应力条件下,由于热运动,原子A向其附近任何一个方向移动的概率是相等的;若在“电子风”吹动的情况下,很明显原子A向电子风方向移动概率大大增加。假设A要与人原子发生交换,其过程也只能是通过原子与空位的交换,即人移到空位位置,A移到人位置,空位移到原的位置,可见,空位移动一步之前移动了两个原子。同理,若A往几方向移动,空位移动一步须移动三个原子。所以,同等电子风力条件下,金属原子移动方向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
从电流密度角度,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电迁移的失效机理
在金属里作用了两种对立的力。这些力被称为“直接力”和“电子风”力。直接力是一种在
电场的作用下,由激活的金属正离子沿电子流相反方向流动产生的力。另一方面,关于“电子风”力是金属离子在电子流方向因电子与离子的动量交换而形成的力。
在实践中,互连结构电迁移的可靠性评估使用了简单的方程。“电子风力”和“静电场力”
的合力给定为
式中,Fp 为电子风力;Fe 为场力;Z*e 为有效电荷;ρ为电阻率;j 为电流密度;Zwd 为电子风力有效电荷常数;Zei 为静电场力有效电荷常数。
当互连引线中的电流密度较高时,向阳极运动的大量电子碰撞原子,使得所产生的电子风力, Fp 大于静电场力Fe ,因此,金属原子受到电子风力的驱动,产生了从阴极向阳极的受迫的定向扩散,即发生了金属原子的电迁移。
由于电迁移使金属原子从一个晶格自由扩散到另一个晶格的空位上,所以,通常描述原子电
迁移的数学模型采用的是空位流(J)
方程
下面对上面的方程进行一下 推导:
电迁移的离子流密度为 J = NV 式中, V = μF
这里,N 为粒子流密度,V 为离子运动速度,μ为离子迁移率, F 为作用在离子上的力 F = Fq+Fe = q (Z-Z ’)E = qZ*E
式中,Fq 为电场力,Fe 为载流子(电子)与金属离子间动量交换产生的摩擦力;Z*相当于有效的原子价数,Z*q 称为有效电荷。 ∵ E = ρj
∴ F = q Z*ρj
式中,j 为电子流密度,ρ为电阻率。 则 J = N μF = N μqZ*ρj
式中,D0为扩散常数,Qb 为扩散激活能,f 为取决于晶格类型的修正因子。
∴电迁移离子流方程为 (1)
*0exp(/)
b ND Q KT J qZ j
fKT
ρ-=
*0exp(/)
b ND Q KT J qZ j
fKT
ρ-=
1 IC常用的金属Al和Au,其Z*<0,说明“电子风”力使离子向正电极移动;
2 Au膜抗电迁移能力大大优于Al膜;
3 说明Al抗电迁移能力较差;
4 W、Pt、Co 等Z*> 0, 说明“电子风”导致金属离子向负电极方向移动;
5, Pt 、Co 的Z*很小,抗电迁移能力很强。
电迁移平均失效时间MTF(Median time to failure )
MTF —反映器件表面金属化抗电迁移的能力
➢严格地讲,应译成“中值失效前时间”,简称t50。
➢T50是指一组同样的金属薄膜,在同样的测试或工作条件下,使50%金属薄膜失效所需要的时间。
➢失效的判据为薄膜电阻增大100%。
为了推断电迁移失效时间,Black给出了加速试验条件直流模型下描述电迁移失效中
值时间的经典公式
式中T50为50%试样失效的统计平均时间,A为与导电材料密度、电阻率、晶粒大小、
晶粒尺寸的分布、离子质量几何尺寸等有关的因子,j为电流密度(A/cmZ),月为电流
密度指数(通常为2一3),E二为激活能(通常为0.5一0.seV(电子伏)),T为绝对温度,k为玻耳兹曼常数8.62x10一,(e歹7K)。A与E。由实验数据确定。
下面再对电迁移失效时间方程进行一下推导:
Black证明,MTF正比于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2)
式(1)中,N、Do、f、Z*和ρ等参数均与金属薄膜微结构的变化有关,与结构有关的项用B表示,则(1)式可表示为
若认为Qb 为常数,则
一般认为,例如
即
则
(3)
带入(2)式,则
2 大电流工作时
很大,而
可忽略,
由(3)式得
代入式(2) 则 (4)
(5)
式中,C ′为与金属薄膜结构、扩散激活能有关的常数。
综合(4)(5)两式得 (1)电迁移失效由材料结构梯度引起时
(2)电迁移失效由温度梯度引起时
综合上述二式,并忽略指数前的温度项,则
这个就是前面提到的Black 公式
这里,n =1,对应于小电流密度时的情况;n = 3,对应于大电流密度时的情况。C 为与薄膜结构梯度、薄膜衬底及覆盖层性质有关的参数。
21exp()[()]b b Bj Q B Q J T T KT B KT T -∇∇⋅=
+-∇2
1
b Q KT
T >>0.5,30020
b
b
Q Q ev T k KT ===时,1
b
Q KT >>2(
)b
B Q J J T B 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