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精髓
邓三论概述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对此主题的准确反映。
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2001年7月),继续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和深化。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P.92—93)
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94—96)
现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P.9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
①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计划和市场。
②马克思的预言。
③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作用及弊端。(P.190)
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P.192)
丰富和发展——“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5-P128
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重点题)P128-P132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
1.“三步走”战略——邓小平于1987年4月明确提出。(P.133)
④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⑤邓小平个人特殊的人生经历。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第一阶段——1978年到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命题,又有人称之为酝酿时期;
第二阶段——党的十二大(1982.9)到十三大(1987.10)是理论基本轮廓的形成时期;
第三阶段——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1992.10)是理论体系走向成熟并得到确立的时期,确立的标志是党的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完整表述及指导地位的明确。
毛概考试重点精编版(简答题_论述题)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科学理论体系,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框架结构图_2023年学习资料
文化-内涵-先进文化-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方-坚持 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内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价值系-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辩证关系-重大意义-主要任务-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社会性质-国情-经济特征-:五种经济成分-主要矛盾-总路线-化三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道路:互助合作-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农业-阶级政策-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步骤:循序渐进—-互助组、初级社 -高级社-主义:通过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了集体所有制-手工业-方法步骤:-注意:通过改造,手工业个体 有制改造成
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按劳分配:依据、体现、意义-其他分配方式:实质、必要性和根据 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收入-关系-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制度-分配改革-措施-社会保障体系大意义-主要内容-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 村-战略-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结构框架图
提出-历史进程-科学内涵-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最新理论成果-萍 马思义-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形成条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形成过程-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过程-国的史程理-想 体系内容-理论内容、活的灵魂-地位意义-时代背景、历史现实根据-邓小平理论-国色会义-特-“三个代表”-形 条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形成条件:根本依据、现实基础、-重要借鉴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完整体系(一)
更多信息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三个代表”作为政治部分的重点内容需要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完整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为三句话的基本涵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广博内涵与完整体系,我们通常综合为精髓、主题、目标、核心、本质及其深化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为此: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序言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①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顺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
③把握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性的趋势。
④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2、党的十三大把“和平与发展”概括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3、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
4、经济全球化,是指由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所导致的世界各国经济以来程度日益提高、国内规则趋于一致和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不断强化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以来不断加深的趋势。
5、1991年12月,苏共丧失政权,苏联解体。
6、中共总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二、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实践原因,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的要求。
它的提出①是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②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③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总结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本结论2、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主要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发展先进文化。
3、党的十四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5、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然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她就必然有着统一的主题、灵魂和内在结构。
对此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讨,有利于从整体上、宏观上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任何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题,其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逐步展开的。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呢?第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的,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重大的时代课题作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回答,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在此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实践、新的经验更为深入地进行理论思考,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之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方面所表现出的缺点,妨害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基本廓清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迷雾,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生机蓬勃、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政治剧变。
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经得起长期执政的考验,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正是在这样现实的大背景之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非常突出地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创造性地回答这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论述题整理
1、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为什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4)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捉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历史进程: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吧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结合国内外社会主义见者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重要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精神支柱;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与人命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直接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名词解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改革:8.对外开放:9.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0.科教兴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1.人才强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 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改革理论 ——什么是改革 ——我国改革的深刻原因 ——改革的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过程
●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从批判中认识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速度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闭关自守不是社会主义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 会主义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集中概括(核心内容)——“三句话”
要点:三句话的辩证关系
2、科学内涵——“三段话”
要点:每个命题的基本思想
3、科学体系——“十六点”
引自中宣部组织编写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不能简单地把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仅仅归纳为“三句话”,而是一个系 统的科学理论。
重大事件:
——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江泽民任总书记 ——九二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 ——党的十四大召开(1992年9月) 提出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科学体系; ——党的十五大召开(1997年9月) 正式启用了“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并 确立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论三个代表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在理论上的必然反映,是马克思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历史的必然。
科学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澄清人们的思想疑虑,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全推进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特征时代主题与时代特征既内在关联,又相互区别。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共同形成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但它们的形成都具有特定的时代条件及其特征。
在相同的时代主题下,只要时代特征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完全可以产生新的思想理论。
这是已被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了的。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时代特征的变化,为新的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客观要求和合理性依据;新的理论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诞生于世纪之交,此时的时代条件及其特征与邓小平理论产生、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相比,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从国内形势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是在我国社会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改革和“社会转型’,之后,基本处于“社会成型”期。
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结构模式等基本明确。
我国开始进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崭新时期。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突显了“发展”的时代地位和根本要求。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屋建立地揭示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意义。
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当然,这不是说,发展就不要改革了,而是包含了改革。
作为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反映,发展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从历年真题来看每年的分值在2分左右。
该部分内容与时事政治联系较为紧密,特别是党的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考点以识记为主。
【考点精讲】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党的十三大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 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整合和统称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界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从时间讲,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讲,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将上述几个重大的具有指导思想地位的理论成果统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表示,揭示了这几个理论成果的内在关联,阐明了这几个理论成果在更大的理论体系中的归属。
统一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一般意义上,凡是能够称之为“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具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二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三是坚持着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
之所以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具备这几个方面的共同点,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首先,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其次,这几个理论成果都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
再次,这几个理论成果始终坚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之所以这样说,在于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是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
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个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也可以用“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体系”来表述。
中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1987 年,党的十三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3.1992 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4.1997 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1999 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三个代表概述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004 年写入宪法。
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义2.以人为本——核心立场3.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4.统筹兼顾——根本方法(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属性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性体系、阶级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基本理论问题及形成条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基本理论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心底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总结(3)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4)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三、“三个代表”的内容及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及本质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飞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体内容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结构及其逻辑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结构及其逻辑关系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它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的逻辑主题是探索和解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由三大板块、十二个方面构成,它们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结构;逻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简言之,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贯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发现,我们党在实践中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工作中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切实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
在这一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揭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辟和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新认识,都是以坚持这一精髓为基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世界观、方法论、基本原则等方面是统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精髓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的科学体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理论精髓,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的总和,是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三个代表”作为标志性理论成果,深刻阐释了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目标任务,是贯穿整个体系的理论内核;与这一理论内核相适应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领域,涵盖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标志着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共产党长期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从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理论主题,以执政党的建设理论为主体架构,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比较系统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改革和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具有鲜明的理论主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理论主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本规律,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新形势下统揽党的建设全局的指导思想。
最新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都明确提出,学习《江泽民文选》,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上深化认识。
《江泽民文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全方位展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内容,为我们从中央提出的五个方面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最好教材。
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列宁主义是在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和资源矛盾不断加剧以至爆发了世界大战,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取得成功,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并不断发展,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蓬勃兴起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邓小平理论是在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并显示出旺盛生命力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今时代的产物。
这一重要思想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实践成长、丰富和成熟,于2002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
这个时期,是世界、中国和我们党自身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
世界上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秦 刚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它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发展为主题,以初级阶段为立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回答了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并以鲜明的特色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基本结构 鲜明特色作者秦刚,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091)。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解决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是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也凝集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轨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国情和世情的认识,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深厚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起着思想先导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论证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01入党考试问题与论述题
第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两个先锋队”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同时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还进一步强调了要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对于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并且是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组织起来的。第三、中国共产党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组织。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时,从一开始就肩负着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双重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能够凝聚全社会和全民族的力量。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两个先锋队”就是要求党要始终走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前列,这也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要求和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精髓【原文出处】延边党校学报【原刊地名】延吉【原刊期号】200303【原刊页号】10~13【分类号】D2【分类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标题】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精髓【作者】唐晓清【作者简介】唐晓清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教授(辽宁沈阳110004)【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是这一科学体系的理论精髓。
“三个代表”科学体系的确立和形成,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摘要题】学习园地科学内涵【关键词】“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体系/理论精髓【正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的科学体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理论精髓,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的总和,是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三个代表”作为标志性理论成果,深刻阐释了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目标任务,是贯穿整个体系的理论内核;与这一理论内核相适应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领域,涵盖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标志着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共产党长期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从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理论主题,以执政党的建设理论为主体架构,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比较系统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改革和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具有鲜明的理论主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理论主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本规律,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新形势下统揽党的建设全局的指导思想。
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长期执政的根本问题。
在新世纪新形势面前,如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这是摆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面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政党的执政危机已经波及到许多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建构的复杂形势;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基础发生的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客观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政治经济潮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鲜明的理论主题,赋予党的性质以深刻的时代意义,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从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理论主题,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党不仅要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而且必须要有每一阶段的具体纲领,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方针,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提到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要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等。
这些深刻反映时代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观点的有机组合,构成了“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的理论体系应当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出发,进一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深入探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然而,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这一时代课题,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入手,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社会文明发展进步趋势等基本理论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系统、科学、完善。
具体地讲,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从根本上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指导方针;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要寻求一条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上,必须按照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上,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要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建设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要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此外,在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现代军事战略理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理论等方面,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也有一系列创新性观点。
这些理论观点的有机组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成了“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思想和基本内容,形成了蕴涵着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观点和方法,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发展道路,为新世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现和揭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然而,面对新世纪新时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许多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影响人们思想活动、关系我国全局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其中关系世界历史进程的两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
深入研究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新形势下坚定人们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角度出发,通过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从而得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巨变,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社会文化变革以及人民的利益实现方式发生了变化的基本结论。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但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处于低潮,资本主义社会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资本主义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完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共产主义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中完全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可以得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和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两条结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