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
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1)
K 为水准尺常
数,即尺底红
面分划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 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
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2)
2、计算与检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2)]X100
前视距离:(10)=[(4)-(5)]X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
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
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
前尺:(13)=(6)+K 前-(7) 后尺:(14)=(3)+K 后-(8)
其中:K 前、K 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和。

(13)、(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黑面: (15)=(3)-(6) 红面: (16)=(8)-(7)
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 分别为和,因此(16)±后才是红面测得的高差。

若后尺为,前尺为,应取“+“号,反之,后尺为,前尺为,则应取”-“号。

校核:(17)=(15)-(16)±=(14)-(13)
(17)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

③计算平均高差
平均高差:(18)=2
1
[(15)+(16)±]=(15)- 2
1(17)=(16)±+(17)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部分
∑[(3)+(8)]- ∑[(6)+(7)]= ∑(15)+(16)]=2∑(18)(±其中,括号中的±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②视距部分
∑(9)- ∑(10)=末站的(12)
水准路线总长:
L=∑(9)+ ∑(10)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格
测段的最终检核:
(1)高差部分
红、黑面后视总和减红、黑面前视总和应等于红、黑面高差总和,并且等于平均高差总和的两倍(本例是奇数站,应等于±)。

检核如下:
∑[(3)+(8)]- ∑[(6)+(7)]=++…+-++…+=()+()+()=
2∑(18)=2X[++]=2X=-7.477m
高差计算无误。

(2)视距部分
后视距离总和减前视距离总和应等于末站视距累积差。

检核如下:∑(9)- ∑(10)=(++)-++=末站(12)
视距计算无误。

测段总长:L=∑(9)+ ∑(10)=+=
由表2知,用DS3水准仪观测,黑红面读数差(13)、(14)不得大于2mm;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17)不得大于3mm;前后视距差(11)不得大于3m;前后视距累积差(12)不得大于6m。

本测段的观测完全符合以上精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