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火山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征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火山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征浅析
区内主要为中生界火山岩地层,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区。
本区的地质构造经历了从太古宙至新生代复杂的地壳演化历史,在中生代晚期区内大量的岩浆热事件及强烈的火山活动,使区内华力西期以前的构造形迹多已遭受破坏且残存无几,目前仅可见印支-燕山期、喜山期两个时期的构造形迹。
标签:火山构造火山喷发盆地特征分布岩浆
0引言
内蒙古1:5万上其尼克其等四福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年下达的国大调基础地质调查项目。
测区面积1375平方千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县级市管辖。
区内主要为中生界火山岩地层,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区。
本区的地质构造经历了从太古宙至新生代复杂的地壳演化历史,在中生代晚期区内大量的岩浆热事件及强烈的火山活动,使区内华力西期以前的构造形迹多已遭受破坏且残存无几,目前仅可见印支-燕山期、喜山期两个时期的构造形迹。
1火山构造的划分
本区火山岩隶属大兴安岭侏罗—白垩纪火山活动带(Ⅱ),两个Ⅲ级火山喷发带,即博克图—青顶山—温库图—赛浪格古达火山喷发岩带(Ⅲ-1)和加尔敦山火山喷发岩带(Ⅲ-2)之上。
博克图—青顶山—温库图—赛浪格古达火山喷发岩带(Ⅲ-1)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青顶山火山喷发盆地(Ⅳ-1),温河防火站火山喷发盆地(Ⅳ-2),温库图南山火山喷发盆地(Ⅳ-3);加尔敦山火山喷发岩带(Ⅲ-2)可进一步划分为依斯其河火山喷发盆地(Ⅳ-1),本区详细的火山构造划分见表1。
2火山构造的基本特征
2.1博克图—青顶山—温库图—赛浪格古达火山喷发岩带(Ⅲ-1)
2.1.1青顶山火山喷发盆地(Ⅳ-1)
该火山喷发盆地位于测区西南部,主体在测区外部,本区位于该火山喷发盆地的东端。
北侧以满克头鄂博旋回和玛尼吐旋回火山岩系呈角度不整合覆于晚石炭世花岗岩之上为界。
北东侧被年米尼克奇河北西向断裂切割破坏,东端被毕拉河北东向断裂切割。
在幅区内由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和早白垩系世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系构成,火山活动具有多期次喷发特点,岩浆分异演化明显。
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旋回火山岩以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晚侏罗世玛尼吐旋回以中性、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早白垩世白音高老旋回以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为主。
喷发形式应以中心式喷发为主,火山活动以喷溢-喷发交替形
式完成,火山间歇期有少量火山沉积物形成。
2.1.2温河防火站火山喷发盆地(Ⅳ-2)
该火山喷发盆地位于测区中西部,长轴呈北东向展布,平面上总体呈北西向长环带状。
西侧以满克头鄂博旋回呈角度不整合覆于晚石炭世花岗岩之上为界,东侧以玛尼吐旋回火山岩系呈角度不整合覆于晚石炭世花岗岩之上为界。
北侧被温河东西向断裂切割破坏,东南端被毕拉河北东向断裂切割破坏。
在幅区由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火山岩系构成,火山活动具有多期次喷发特点,岩浆分异演化明显。
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旋回火山岩以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晚侏罗世玛尼吐旋回以中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
喷发形式为中心式,火山活动以喷溢-喷发交替形式完成,火山间歇期有少量火山沉积物形成,喷发中心由南向北迁移,火山堆积物在测区南西薄北东厚。
2.1.3温库图南山火山喷发盆地(Ⅳ-3)
该火山喷发盆地位于测区中北部上其尼克其—温布其一带,总体长轴呈北东向展布,东西及北侧均延出测区,南侧与温河防火站火山喷发盆地以温河东西向断裂相隔。
南东端满克头鄂博旋回火山岩系呈角度不整合覆于晚石炭世花岗岩之上。
在幅区由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和早白垩系世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系构成,火山活动具有多期次喷发特点,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旋回火山岩以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晚侏罗世玛尼吐旋回以中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早白垩世白音高老旋回以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为主。
喷发形式早期为裂隙式-中心式、晚期为中心式,火山活动以喷溢-喷发交替形式进行,火山间歇期有少量火山沉积物形成,喷发中心由南西向北东迁移。
2.2加尔敦山火山喷发岩带(Ⅲ-2)
依斯其河火山喷发盆地(Ⅳ-1):
该火山喷发带位于测区南东部,毕拉河南东,东侧和南侧均延出测区,该火山喷发带的构成为满克头鄂博旋回火山岩,北侧满克头鄂博旋回火山岩系呈角度不整合覆于晚石炭世花岗岩之上,北西侧与温河防火站火山喷发盆地和青顶山火山喷发盆地以毕拉河北东向断裂相隔。
火山活动具有多期次喷发特点,以喷溢相为主,爆发相次之,火山活动间歇期有沉积层形成。
早期火山活动强烈,喷发形式为裂隙式-中心式、形成大面积的酸性火山熔岩被及火山锥。
晚期火山活动减弱,喷发形式为中心式为主,分布范缩小,形成爆发相火山碎屑岩及晚期中生火山熔岩。
3火山机体构造
本区中生代火山机构较为发育,所发现的古火山机体构造形成于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期至早白垩世白音高老期,早期以裂隙和中心式为主,分布于依斯其河北、温河防火站北,中其尼克其北、下其尼克其源头、温河防火站南、温布其河
南等地,其中在温河防火站南-温布其河南一线上的三个火山机构,明显受毕拉河断裂(F8)控制,主要分布于毕拉河河谷中。
晚期早白垩世火山机构以中心式为主,分布于中其尼克其北、幅外的青顶山。
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及剥蚀作用的影响,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通过对卫片解译、地质填图及剖面等资料的研究整理,发现了温河防火站南破火山、温布其河南破火山等火山机构。
火山机构划分见表2-27,主要火山机构特征如下:
3.1下其尼克其河源头破火山(Ⅴ-8)
该火山位于测区东北部的下其尼克其河源头的北端,隶属于区内博克图—青顶山—温库图—赛浪格古达火山喷发岩带(Ⅲ-1)的温库图南山火山喷发盆地(Ⅳ-3)。
通过对卫片解译及实地调查,地貌为一火山穹窿,受后期风化剥蚀,火山只残留其根部。
向心状冲沟发育,推测为放射断裂,火口东侧环形断裂发育,火口部位被下其尼克其断裂(F6)破坏。
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玛尼吐期,其产物由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的安山岩、粗面岩、安山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及砂岩构成。
其火山锥形地貌由侵出相英安岩构成。
3.2中其尼克其破状火山(Ⅴ-6)
该火山位于测区北部的中其尼克其河北,隶属于区内博克图—青顶山—温库图—赛浪格古达火山喷发岩带(Ⅲ-1)的温库图南山火山喷发盆地(Ⅳ-3)。
通过对卫片解译及实地调查,地貌为一火山穹窿,受后期风化剥蚀,火山只残留其根部。
向心状冲沟发育,推测为放射断裂,火口部位被中其尼克其北断裂(F4)破坏。
火山活动始于早白垩世白音高老期,其产物由白垩纪上统白音高老组的流纹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及流纹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构成。
其火山锥形地貌后期的花岗斑岩侵入而构成。
3.3温河防火站北破火山(Ⅴ-2)
该火山位于测区中部的温河防火站北,隶属于区内博克图—青顶山—温库图—赛浪格古达火山喷发岩带(Ⅲ-1)的温河防火站火山喷发盆地(Ⅳ-2)温库图南山火山喷发盆地(Ⅳ-3)。
通过对卫片解译及实地调查,地貌为一火山穹窿,受后期风化剥蚀,火山只残留其根部。
向心状冲沟发育,推测为放射断裂,火口部位被下其尼克其断裂(F6)破坏。
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玛尼吐期,其产物由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的安山岩、安山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安山质沉角砾凝灰岩、安山质含角砾玻屑凝灰岩及凝灰质砂岩构成。
其火山锥形地貌由侵出相英安岩构成。
平面分布见图1。
3.4依斯其河北岸965高地破火山(Ⅴ-12)
该火山位于测区南东部的依斯其河北,隶属于区内温库图南山火山喷发盆地(Ⅳ-3)。
通过对卫片解译及实地调查,地貌为一火山穹窿,受后期风化剥蚀,火山只残留其根部。
向心状冲沟发育,推测为放射断裂。
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期,其产物由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的流纹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流纹质含角砾凝灰岩及沉角砾凝灰岩构成。
其火山锥形地貌由火山颈相
的含集块角砾岩构成。
3.5温布其河南锥火山1(Ⅴ-10)
该火山位于测区东部毕拉河北岸,隶属于区内加尔敦山火山喷发岩带(Ⅲ-2)的依斯其河火山喷发盆地(Ⅳ-1)。
通过对卫片解译及实地调查,地貌为一火山岩锥(图2),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期。
主体岩性为满克头鄂博组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平面呈环形,外环为流纹质火山角砾凝灰岩,向内依次为流纹岩、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火山口大部已被毕拉河破坏。
4火山构造的分布特征
区内中生代火山岩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火山构造在成因上有着内在联系,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分布特征如下:
(1)火山喷发带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带状展布。
火山喷发带作北北东延伸,反映了区内火山喷發带主要受北北东向深断裂控制。
(2)火山喷发盆地及火山断裂喷发带基本沿北北东向延伸。
(3)火山机体形态及火山产物分布特点:区内所查明的火山机构以中心式为主。
中心式火山机构平面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长轴多呈北东向、北北东向,或多向性,显示火山机构受北北东—北东向深断裂控制或受两组以上不同方向深断裂控制,多位于其交汇部位,火山断裂喷发带的中心式火山机体沿喷发带呈串珠状分布。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1,《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2]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6,《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地质矿产地质司,1987,火山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
地质出版社.
[4]刘世伟,2009,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问题,《地质与资源》,2009年第4期.
[5]武汉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1980,岩浆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6]邱家骧、游震东等,1980,《岩浆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7]邱家骧,1982,火山岩研究方法,冶金部地质技术干部进修学校出版.。